第一篇:物理讲评课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讲评课教学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今年我承担了市级课题“讲评课教学研究”,目前的研究正处于重要的实施阶段,下面是研究的初级阶段和目前实施阶段的具体情况。
一、初级阶段:
我校关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开始于2007年的3月,那时新课程改革正进行之际,老师们都在反复学习新课程标准等内容。我们在反复学习了新课程理念后,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于是就开始做调研,查阅资料,文献,最后选题,当时的研究题目为“讲评课教学研究”,经过一年的时间,我们做了一些准备,从2008年的3月,我们就开始研究了,在初二年级做了三个月的教学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在这期间,各区县教研室积极开展专题研究的申报工作。经评审,63项研究专题获准立项,并于2009年上半年召开了专题研究启动会,而我们申请的课题“讲评课教学研究”也在其中。此时的我们继续不断地学习,交流,截止到2009年6月,我们调整好思路,更新理念,总结前面的经验和不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并确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初步解决的问题:
1、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情况:
(1)、赵 新:负责课题的全面工作,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制定研究报告。
(2)、刘少菊:负责搜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材料,负责组织录像课。
(3)、杨静:协助搜集整理材料,参与课题研究。(4)郭晓强:理论分析、参与研究。
(5)任秀毓:对课堂现状进行全方位调查并记录,整理有关材料。(6)朱衍芹:修改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负责录像。
在研究中,大家要分工协作,而不是只完成自己的那部分,处处体现协作意识。
2、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水平
为了提高研究人员的相关理论水平,我们再次认真学习讨论交流了新课程标准。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学校也做了大力支持,购买了很多关于物理实验用具,探究式教学等的书籍,为研究的顺利开展做了铺垫。
3、形成研讨实践,共同参与的习惯
在课题研究中,要涉及到一些的重点课例,先由实施人员出方案,然后大家参与讨论,在一些实验的设计,教学方式,组织形式等问题上,全体研究人员都有积极参与的习惯,提出个人的见解,为研究的实践创造条件。
二、目前课题的主要研究情况:
为了不间断研究,我们采取了循环重复研究的方式。学校初
二、初三的学生目前的数据我们都在收集。开展的重要课例有“试卷的编制”“试卷的研究”“”“讲解的方法”“问卷调查”等等。主要采取的措施为物理讲评课教学研究探究活动,重视学法指导。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在我们的研究中还是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存在很多一时无法解决的困难,如:
1、我校农村学校,班数较少,这样造成我们只能用小样本进行实验。
2、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不高,所以研究的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
3、由于研究的开展,探究性活动在时间上要求要多一些,所以,课时也存在问题。
三、下一步计划
在研究中,各研究人员都积极投入,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影像资料,并不断总结,反思。根据已取得的经验体会和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我们经过分析总结,对下一步的工作构想和安排有了一个更明确的思路,现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阐述如下:
1、继续按实施方案实施研究计划。但在相应的评价方式上要跟着教学目标的改变而改变,否则学习的效果是通过评价体现不出来的。如果继续沿用单一的笔试测验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评价的话,时间长了之后,必然会使学生对探究教学的方式产生怀疑,对自己产生怀疑,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失去了探究的机会,所以要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给出适合这一教学的评价方法。
2、多学习,多交流,争取在课例的设计上,多做创新。要把不同内容和难度的课做分类,然后总结探索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
3、与通用技术合作,找到结合点,开发校本课程,争取每位教
师都能在研究实践、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
2009年11月
课题研究
《讲评课教学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新泰市宫里镇初级中学赵 新
第二篇:物理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使学生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物理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邵春艳
现代教育界要求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因此,课堂教学要给学生创设充分显示主体作用的机会,在物理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强化教学,追求讲深、讲透、讲细、讲全,把一堂课搞得水泄不通,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学生的思路完全束缚在教师设置的框框里。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留给学生认识的自觉“内化”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时空情境。
在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巧设悬念,问而不答,故意留下空白。然后再引入新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而且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课当中,讲到兴趣正浓时,有意嘎然而止,留下空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独立(或相对独立)解决问题,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由”。在实践过程中,我认为“问题”应小而具体,要紧密结合物理概念、规律、方法,要有代表性、启发性、能击中要害,引人入胜,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问题”还要有一定的思维强度,不能过于单调,叫学生回答“是”与“不是”,但也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缺乏思考基础,从而无所适从,茫然不解。
另外,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实际,不仅要设计好“设问”,同时应在“知识”上留有余地,并提供适量时间给学生提问,这样可大大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1.创设成功情境——使学生想再次参与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特别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成功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失败。然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成功。即使是彻底错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学生失败后的心理感受,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给予机会让他争取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诱导学生大胆猜测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形式。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任何科学学说的发现起初都是大胆猜想。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现象猜想光是不连续的,而是由一份份的光子组成的,提出了光子学说,从而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牛顿由“地球吸引苹果落地”猜想到星球间也存在引力,进而猜想“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引力”,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由此描绘了人造卫星的宏伟蓝图。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除了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外,还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适时诱导学生大胆猜想,并善于对猜想进行科学论证。
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创新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无疑不思,无思不悟,无悟不进。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在置疑诱导上下功夫,学生则要在深思“顿悟”上显本领。
科学方法学习比物理知识学习要难,它不是一次教学就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科学方法因素,使同一科学方法多次出现、多次运用,做到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学。物理学理论的建立遵循着这样的途径;观察实验(广义的)→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理论总结→实践验证理论。例如在原子物理教学中通过讲授知识、介绍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地用新的模型取代旧的模型,逐步逼近真实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实验→假说→新实验→新假说”这样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又如在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使学生接触了实体理想化、过程理想化和条件理想化的实例,才能对理想化方法较全面地了解。
中学物理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学方法内容,如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模型与模拟、猜想与假说、灵感与直觉,还有数学方法等等,它们组成一个大系统。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每章每节的方法因素,在确定知识教学目标的同时确定方法教学目标。要明确不同阶段方法教育的重点,讲哪些?怎样讲?达到什么要求?是识记,还是领会,还是应用?要有具体的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可操作的计划。
值得指出的是,物理教学不应给学生造成这样的错误印象,好像通过课堂上的一、二个实验,收集三、五组数据就可以得出一个物理规律。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上用于归纳物理规律的实验不过是科学方法的一种演示。教师应结合教材充分挖掘和适度补充相关的物理学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平常的思想方法,感受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如在原子物理教学中,可介绍汤姆逊、卢瑟福、玻尔三代物理学家对原子结构的独到见解。另外应创设诸如实验、讲座、交流、作业、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三篇: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总结报告
2007年4月,我校提交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子课题《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发展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总课题组批准立项(课题批准号JX-2-071)。2008年,课题组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及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现将2008年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要报告:
一、本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是:
1、关于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手段的思想、理论、理念的研究;
2、关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研究;
3、关于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研究;
4、关于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
5、关于实施“整合”教学的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2008年,我们重点围绕“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发展性课堂教学影响”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层面展开研究工作。
(一)、2008年3月,我们对“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对媒体课件认识和应用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总结出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因素,分析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关系,课题组就上述两个调研内容进行了讨论交流,形成了课题调研报告。并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宣读。
(二)、2008年4月,我校课题负责人肖小云就总课题组在深圳召开的子课题负责人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就课题研究任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进展情况向全校教师进行了传达,使本课题研究成为全校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一个舞台。
(三)、2008年上半年我们开展了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优质课竞赛”活动,通过教学竞赛,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探索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关系。
(四)、根据总课题组活动,我们抓了“教学案例分析”撰写和“优质录像课”的选送工作。课题组成员和部分教师用“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成功的教学案例。撰写出教学案例分析,课题组组织评选,选送了一篇优秀案例上交总课题组。优质录像课也已上交总课题组。
(五)、开展了以围绕《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发展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内容的教学论文撰写。要求课题组每个成员至少提交一篇教学论文,总结课题研究各个方面的体会做法。论文在本校课题研讨会和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交流,有几篇论文参加省“三优”论文评比获奖。
二、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突出课堂教学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全体教师展示教学,探索教育理论、构建教学模型的一个舞台,使课题研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实践上分析因果,总结理论。课题研究要跳出课题组成员的小圈子,形成全员参与的研究氛围。
2、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模式。以一课四稿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研究:选定一堂探索课,进行集体研讨,形成教学设计稿;上课者通过教材钻研,分析学生实际,形成说课稿,在教研组进行说课;在教研组进行公开教学,听课者写出评课稿,上课者写出反思稿,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总结成功之处,修改教学设计稿,在组内共享。
3、突出“问题即课题”,探索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落实“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全员参与课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全体教师的课题研究按“六个一”的要求展开,即从教学实际中寻找一个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学习一组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章——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一堂课题探课——在教科研组以上上一堂课题研究探索课——记录一组与课题相关的教学案例——撰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4.教师教育科研成果丰富。本,教师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教育论文5篇,参评论文获奖13篇;教师参与市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获奖5人次。学校2007年被评为市校本教研先进学校。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教师发展不平衡,科研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大科研培训力度和骨干教师成长案例的宣传力度。2.课题研究存在表层化现象。教学工作主要是回答“做什么”的问题,而研究主要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是探寻教育规律的过程。我校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工作还较为肤浅,对教育规律的总结还有待加强。
3.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有待加强。
四、下阶段研究工作思路
2009年上半年,我们将基于几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的经验及其成果,分析问题,创新方法,构筑起“五个一”的工作模式,深化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努力促进全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促进课题研究取得实质性突破。1.一个主题。一学期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每学期初,举行课题组会议,围绕主题制订计划,分解目标与任务,召开全体教师及课题科研骨干的培训会,统一认识、明确目标、落实任务。紧紧围绕课题“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发展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开展研究,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教学。每月至少有一次主题性的活动,做到有理论学习和实验课的听评、说课反思及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交流。2.一个实验。一学期做好一个教育实验。上半年根据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化,继续引导教师用“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教科室将成立实验小组,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实施方式与流程”的探索。课题组教师要围绕课题进行一次以上的课堂教学实验,记录一组教学案例。
3.一个成果。一个学期形成一个实验成果,推广一个科研成果。即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及实验,形成成果,同时,在全校推广上一学期所形成的成果。
4.一个活动。每学期围绕课题研究主题,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课题成果评比,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教师科研成果推广活动。
5.一个平台。建设好“课题研讨会”这一交流平台,每月举办一次,围绕课题研究主题,结合成果推广与成果总结,展开课题研讨活动。通过研讨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研讨总结课研究成果。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小课题:初中体育实践课男女生分组教学的探究立项后,我如期按计划实施,现将我在立项——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实施过程及相关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直以来体育课都是男女生一起参与、一起练习,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个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上体育课时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即使参与了也没有认真、尽力去练习,只是应付着去完成。初中阶段体育实践课实行男女生分组教学,是体育课实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的最好途径,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的最好方法。
首先,从思想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生长发育的不断成熟,男女生身体差异的不断变化,使得他们在思想上潜意识的认为男女是有别的,男女生在一起练习,显得有些不自在。比如在体育课上女生比男生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男生在场时一些女生有害羞感,而男女生分开上体育课,可满足男女生的不同心理要求,上课更有安全感,更专注地锻炼。
其次,从心理方面初中阶段男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时期,大部分学生的情感比较内向、敏感、自尊;在意识上表现为畏难、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向、懒动。同时,伴随着青春期的先后到来,随着身体的生长和发育使学生的性别意识更进一步强化,男女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着的两性差异越来越大,同时在体育的兴趣、爱好、素质、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男女生混合在一起上体育课,男生喜欢的内容女生不喜欢,女生喜欢的内容男生又不喜欢,会造成男生“吃不饱”,而女生“吃不了”的现象存在。因此,初中阶段体育实践课有必要对男女生进行分组教学。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初中、实践课、分组教学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学生。
实践课:将体育课划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部分,实践课是在室外操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活动。
分组教学:是将学生按照不同属性划分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本课题按照性别属性将学生分成男女生两个大组,再将两个大组进行小组划分进行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目的:
传统的体育课都是男女生一起参与、一起练习,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个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上体育课时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即使参与了也没有认真、尽力去练习,只是应付着去完成。针对这些问题,调查了解初中阶段男女学生的性别意识、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体能差异,然后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以及网站上涉及该内容的相关链接,为该研修主题奠定理论基础。
2.谈话法。通过谈话摸清初中阶段男女学生的性别意识和心理特征,为小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体能差异,对初中阶段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探讨青春期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及体能差别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学校体育课堂效果的提高寻找方法并为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4.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从事体育锻炼活动时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变化。如:身体的协调性、面部表情和兴趣爱好等等。
(三)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XX年5月6——XX年6月15日)
(1)深入了解男女学生的兴趣、爱好、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提出问题。
(2)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关于本课题的有关知识,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实施阶段。(XX年6月16日——XX年11月15日)
(1)请专家指导,进一步论证课题。
(2)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3)对本课题作初步的文献资料研究。
(4)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摸清男女学生的性别意识、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体能差异。
(5)从实践层面上进行本课题研究,边实践边总结改进。
四、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从确立小课题后,按计划进行课题研究:
(一)网上学习。搜集与此课题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借鉴其好的方式方法及理论依据。
(二)在体育实践课堂中找问题的本质,进行反思总结。
(三)谈话法。通过谈话摸清初中阶段男女学生的性别意识和心理特征及其差异,为小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四)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男女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初中阶段不同性别的调查分析、统计,探讨初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差别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学校体育课堂效果的提高寻找方法并为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五)实践法。采用男女生分组的方法组织体育实践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让女生体育课“男生化”,也要避免男生出现“吃不饱”现象,必须根据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在安排同一内容教学时,女生要注重动作技术的学习,男生在学习动作技术的同时,还要注重力量、速度的练习。教学中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五、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一)存在的困难:
.工作忙,学习的时间少,由于初次接触小课题研究,没有经验,需要专家的指导。
2.由于本课题是个人课题,而课题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有时进行研究的资料分析收集不及时,导致资料不能够按时上传。
3.本人理论知识比较欠缺,加之人力和精力不足,以及网上针对本课题的资料很少,致使前段时间研究的质量不高,没有广度和深度。
(二)解决思路:
.加强理论学习,多于指导老师和已经结题的老师联系沟通,争取更多的指导。
2.遇到问题及时向他人请教,攻坚克难,力争把本课题做好。
3.对研究工作再认真回顾总结,查找问题,对收集的资料分类,及时整理上传。
六、指导老师的指导情况
第五篇: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高职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化课程
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阶段总结报告
医疗卫生系
史晓琪
教改课题总结
医疗卫生系 史晓琪
本学期我的在研课题《高职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是以解决我校医疗卫生系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过程中小班授课课堂过于死板,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为目标,进行的课程建设项目,以期建设理实一体化课程,现将本学期所得所想报告如下: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关于认识小儿各类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健康的学科。在我的课改教学中,本着理实一体化得教学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将教学目标明确化、具体化,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置好恰当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要分析恰当
我的课改目标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回想过去的教学内容,理论部分过于繁杂,过于琐碎,日后应该分析好教学内容,接入恰当的、合理的实践内容,理论支撑实践,实践强化理论,强化实践技能,完善临床实训基地,包括医院、社区、幼儿园等,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三、教学方法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自古以来,在教学的路上,教师们都在不断探求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我采用过微课教学法、病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模拟病情及PBL教学等,使学生置身于病例情景当中,自己发挥总结得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并在最后检验自己的护理目标有没有完成。在日后的工作中,应该继续发扬有效的教学方法,钻研新颖的方法,并且摒弃不良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程序与设计应贴合教材
对于教学程序的设计,应贴合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体安排合理,层次分明。教案设计合理,项目齐全,思路清晰,这些都是我们护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每堂课设置新颖的病例情境,可用于引入新课以及课后加强理论知识的识记。
五、教学姿态应得体自然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各种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讲解生动简练,语言标准流畅,教态得体,板书简练工整。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在日后应加强板书书写的工整性,不要过于冗杂。还应继续丰富理论知识,教学讲解才能更加流畅,对知识的剖析更加透彻,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将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护理当中。
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课程建设项目的提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从各个方面逐层深入,各个击破难点,旨在建立完整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团队,完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