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度校本研修培训计划
为了贯彻好上级关于教师校本研修的精神指示,把工作落实到实处,达到真正为教师发展负责,提高岗位上教育教学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培训对象
在岗的全体教师。
二、培训内容及要求
本学年计划完成不少于48学时。具体内容如下:
1、师德教育
培训内容主要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辽宁省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校本研修5学时。
2、新课程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有: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课程改革目标、内容,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课程标准解读。重点开展新教材研究及新课程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等。研修20学时。
3、中小学管理与教育
培训主要内容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道德教育。研修5学时。
4、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培训主要内容有:教师心理及心理健康。研修5学时。
5、《学科专题》
培训主要内容:学科专业知识拓展及更新,课堂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等。校本研修10学时。
三、相关要求
1、村级小学成立一个独立的研修小组,校长负责。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成立学科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负责。课任教师研修的新课程为独立内容,其他的项目为全员统一内容。
2、各研修小组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必须是带着问题先确立研修主题,然后进行研修,活动后要有总结(如活动经过、采取的方法、活动的成效、改进的措施等)
3、以上为内容为必修的内容,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每10学时计1分。
第二篇:校本研修面对面培训计划
观鱼学校《校本研修面对面》教师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1、增强教师的使命感,道德责任感,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2、提高教师学科的专业素养,了解并掌握在新校本研修理念下的学科教学方法,为逐步形成新课程理念下具有特色化、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奠定基础。
3、促使教师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走进校本研修中,带动校本研修的开展,实现学校教师共同成长的愿景。
二、培训对象:观鱼学校全体教师
三、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集中培训
2007年6月22日——2007年7月9日
第二阶段:自修、研究阶段
2007年7月11日——2007年8月27日
第三阶段:考核评估与成果交流
2007年8月28日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第一阶段:《校本研修面对面》课程集中培训
1、培训形式
(1)专家讲座
请专家进行教材解读、专题辅导。
(2)观摩研讨
参加一级培训的教师对留校教师进行再次培训,侧重于对绵竹市下发考纲的解读和辅导。
(3)分组研修
根据学科分组,结合新课程教学法的学习,分组讨论、反思,增强学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开展互评,交流学习心得。
3、阶段性考核
集中培训结束,要求参训教师对本次学习培训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完成以下作业:
(1)结合课程教学的学习,写一篇学习反思。
(2)拟定暑期个人研修学习《校本研修面对面》计划。
(二)第二阶段:自修、实践与课题研究
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让参训教师在第一阶段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得到持续性提高。
1、参训教师在暑期进行近两个月的自修,期间参训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当前本学科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确立下期的研究课题
2、教研员对参训教师自修、研修情况进行不定期指导、检查,对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推介;
3、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参训教师要完成学习心得,读书笔记。
(三)第三阶段:考核评估与成果交流
1、组织教师参加2007年8月28日德阳市组织的《校本研修面对面》统一考试。
2、检查教师的读书笔记,结合学员的考试成绩,评定培训学时,对优秀的学习心得、反思、、组织观摩、交流。
2007年6月20日
第三篇:《校本研修面对面》培训计划
龙里县城关三小
《校本研修面对面》培训计划
为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我校教师的教学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潮流,根据县教育局的有关文件和精神,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校本研修面对面》的培训。
一、培训与考核对象:全体教师
二、培训学时安排:
《校本研修面对面》集中培训时间为2007年1月2009年1月,培训学时不少于80学时。
三、培训形式:
采用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教师分散自训相结合。
1.集中培训:结合本校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全员培训。学习基础理论,交流学习经验,完成书面作业,参加理论考试。
2、教师自训自练:教师自学并做自学笔记。
四、总结、评价阶段:(2009年7月)
1.做好总结及档案整理。
2.迎接县对我校的考核。
五、培训组织与管理:
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检查和评估,保证培训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辅导员应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安排必要的时间,组织督促本校教师认真参加校本培训、自训自练,并重视档案资料的积累和归档,切实保证培训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
六、考核、评价与奖惩:
对每位参训教师实行过程考核和书面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成绩40%记入总分,统一书面考试成绩以60%记入总分,两成绩之和为教师培训实际统考成绩。
1.过程考核。以受训教师实际的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自训自练为基础,主要通过对其平时学习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的观察记录,给出恰当的培训过程评价。
2.书面考试由省里统一安排。
在培训期内,各参训教师经考核(试)成绩合格的,发给单科合格证书,才能确认登记相应的学分,对参加培训、考试不合格者,允许下一轮重修、补考,培训成绩和证书载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评优、评先和考核的必备条件。
七、培训要求:本次学习,要求所有参训教师要写好自己的达标计划和培训学习中的所感所悟,以及学习后作出的总结。要求教师在学习中认真作好笔记,不但要在面授中认真学习,还要在课外自己学习,并要有记录。除认真学习,认真笔记外,还要求要认真作好辅导教师布置的作业。
对于学校的辅导教师,要求他们必须要有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教案,以及培训后的总结,并要及时的将参训教师交上来的作业作认真的批阅。发现情况后及时的处理。
总之,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并领会校本研修的要求和精神,认真组织好我校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坚决杜绝在学习中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和行为,要切实的通过培训,使我校的综合素质得到一个质的飞跃,使之能够在未来的教育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2006年12月
第四篇: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计划》要求为指导,以高效课堂构建这个中心工作,按照“走进课堂”的思路,改进教学管理行为,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为载体,通过规范示范创建等系列活动,提高教师的历史教学整体素质。
二、研修主题
以“改变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数学学科研修主题,以校本研修和“学习互动、校际合作、校校联动、师师和师生协作”为主平台,聚焦课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研修时间:2013年8月—2013年11月
四、研修形式:个人学习、教研组和备课组集体研讨。
五、具体措施、认真听课评课,加强备课电子化。数学教师要加强做题。把握教材的准确来自于教师的多做题,获取信息。教师在解题时往往能启发自己对知识的广度、深度的拓广。利用观摩学习的机会,见贤思齐,学习提高。
2、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认真参与小组活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教学中积极探讨请教,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好每次的学习机会。
4、积极探讨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评价量规标准,循序渐进,促进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当前教学过程中的难题,以研促教。
总之,结合远程培训,努力提高教师驾驭现代课堂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促进学科间的有效整合。
第五篇:2016校本研修计划
2016年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主题: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我校语文科组一直在对作文教学进行细致、深入的思考,并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既要突出主题,又要围绕中心富有教育意义”的作文教学思想指引下,我们的作文教学侧重在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思想升华的指导上,致使不少学生作文兴趣乏然,作文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作文形式满篇的照猫画虎、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式的写作,让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因而谈不上写出优秀的作文。正在我们为此而寝食难安的时候,国家教育部出台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因此,我们就可以以它为指南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从根本上摒弃“模式作文”的传授,组织实践活动,发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作文返朴归真。并使他们明白“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的活动。
英国教学家洛克曾说:“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著名教育家皮亚杰又说:“所有潜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小学作文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兴趣培养,从心理上调动学生作文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是激发兴趣,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鉴于这样我们提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课题。
二、研修目标
本项研究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写作心理的一般规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立足个体成长,努力探索作文兴趣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及评价标准,进而让学生 “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兴趣,有所创新。
三、研修价值
本项目研究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助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开放式、个性化、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提供了条件,是教与学的大改革。
1、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创新的课堂教学。通过开拓创新的课堂教学,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改革的观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习的乐园。重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写作意识的研究。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主动地观察和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把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写下来,使作文生活化。
2、教师的教活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激发兴趣,注重教法的新颖性;创设情景,创造认识的冲突性;反馈调控,突出教与学的针对性;体验成功,强化求知的进取性;民主合作,建立师生关系的和谐性。逐步营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3、学生的学活了。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发表意见。逐步形成了独立活动、集体讨论、小组活动、动手操作有机地结合。使学生能 勇于质疑、释疑,善于发现规律,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延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创新的课延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能力、动手制作和创新能力。
5、学生们一方面实现了“厌倦写作”到“主动参与写作”的转变;另一方面又实现了“无话可写、无事可记”到“言之不尽、言之有物”的转变。
四、研修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践研究中,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能力,发展个性,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表达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2、“真实性”原则:写作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兴趣培养的实践一定要与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将作文兴趣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中,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3、“实践性”原则: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学生作文兴趣与各种写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掘兴趣,发展个性。
4、“因材施教”的原则 :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差异性,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活动中探索出适应自身特点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模式。在研究中既注重全体学生的稳定发展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训练,再结合教师的分层指导,学生就能向着自己不同的学习目标发展,人人有追求成功的动机,个个有品尝成功的喜悦。
五、研究的内容 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写好一篇作文,除了有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来源的材料之外,还需要有浓厚的写作兴趣。那怎能激发写作兴趣呢?因此,根据本校实际,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围绕这一主课题,我们还设定了以下八个子课题:
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事物的兴趣,写好观察日记。
2、培养学生参观、记录的兴趣,写好参观记录的一系列作文。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比赛的兴趣,写好比赛纪实作文。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的兴趣,写好劳动实践作文。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购物实践活动兴趣,写好自我体验的作文。
6、培养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实践的兴趣,写好调查实践作文。
7、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读书活动的兴趣,写好读书笔记。
8、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好想象作文。
六、研修过程
(一)问题研究阶段(2016.3-2016.5)
1、准备阶段
传达,学理论,明确课题意识,制定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责任人及组员,形成完整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
研究实施方案,并进行搜集和积累有关资料,组织实践上公开课,开展相互听课,共同研讨活动。
(二)具体实施过程(2016.6-2016.9)
1、制定实施方案。
2、明确阶段目标。把开展教育科研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作为新一轮课程标准的理念,靠兴趣吸引,引导学生愿写、乐写、会写。
3、注入“源头活水”。我们是一所乡镇的农村中学,条件非常有限。但是,学校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学校、家庭、社会三线齐上,通过阅读、欣赏、参观、实践等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生活。我校每年利用 “教师节”、“ 国庆节”、“中秋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活动,或举办歌咏、演讲比赛,或举办手工制作、书画展览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学生十分乐意参加,既丰富了学生学校生活,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为其写作提供了素材。使学生参与生活、感知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注入了源头活水。
4、突出研究重点。我认为校本研修的着力点是如何促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需要、自主、真实、创新。在研究中,我们努力使学生在写作文时能做到求真——童真、童趣、童语;求实——有实在的内容,不空洞,讲实话,讲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求活— —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方便的形式写;求新——尽量不和别人雷同,着重写自己的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从内容到语言,都是自己的。把求真、求实、求活、求新作为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5、教学模式的“趣味性”。围绕上述“需要、自主、真实、创新”的着力点,我们写作训练时,尽量少用命题作文,教师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表达需要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真实表达”,再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评一评、赏一赏的方式,达到“活动——写作—— 互评——体会”的良性互动。切实培养全体学生写作兴趣。评改适宜,赏识个性。如果老师能给以积极的评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可是,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教师只有学会赏识学生,才能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呵护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主动写、积极写的热情。说实在话,有时学生作文,某些教师拿上来一看就头痛:错别字一大堆,更别说语句通顺、词句优美了。可静下心来细细一看,也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再加以认真批改指导,一篇篇好作文便渐渐产生。
6、搭建展示平台。兴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增加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我们觉得仅仅班内交流、评赏是不够的,还必须为学生搭建起展示才华的更大的的舞台。
(1)开展语文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2)、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设计语文手抄小报。
(4)、活跃师生课余生活。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让他们热爱生活。因此,在严谨的课堂学习之余,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课余活动,如美化校园、观察植物、决战篮球、拔河比赛等。这些活动,既帮助学生劳逸结合,又引导他们热爱生活,还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可谓一举多得。
(5)、开辟班级“学习园地”。我们的班级“学习园地”,其实就是各班教室里的黑板报。因为在这块黑板报上,有学生们工整的字体,有趣的故事,感人的心得,社会的经验和科学的知识等等。学生们在学习园地中展示自己,学习同伴;胸怀祖国,面向世界。他们在几平方米的希望园地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期待着收获的季节。(5)合理利用“红领巾广播室”。学校每周五次通过“红领巾广播室”广播学生的优秀习作,不定期通过宣传橱窗公布发表学生习作的情况,加大对学生写作的宣传力度,效果十分明显。
7、提倡教师“下水”。如果一个老师自己基本不写文章,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的。我们觉得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写文章,不仅可以体味作文甘苦,不会对学生过分苛求和指责。还能体会写作得失,指导学生作文更得法,更能一语中的,批改学生作文更能切中要害。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信任度,使其指导更能被学生所接受。
(三)实践总结阶段(2016.10-2016.12)
在开展作文兴趣培养实践教学探索中,我们注意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认真总结学生生活源泉与作文兴趣培养的教学经验,在探索中学会反思,创造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经验。特别加强了对学生作文兴趣发展基本规律的研究,对作文教学相关问题和基本问题的探讨,对作文教学基本过程的研究。课题组每一位成员至少拿出了一篇作文教学案例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撰写了一篇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在此基础上,完成结题报告。具体任务1、2、教研论文、教学叙事。完成校本研修报告册。
预期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师生的作文水平。
2指导学生在县级或市级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