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哲社选题
附件1:
2013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重大项目与重点项目选题指南
一、重大项目选题
1.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策与路径研究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相关重大问题研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研究
4.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实践与路径研究
5.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对策研究
6.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机制研究
7.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8.中国特色反腐倡廉体制机制研究
9.严肃党纪、从严治党与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10.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基层执政基础问题研究
11.和谐社会视阈下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研究
12.推进政务公开与阳光政府建设问题研究
13.全球治理机制变革与新兴大国发展研究
14.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
15.苏联解体与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研究
16.推进海洋开发建设海洋强国的对策与路径研究
17.其他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二、重点项目选题
1.当代中国现实道德问题研究
2.网络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5—
3.江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城镇化关系研究
4.江苏与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研究
5.民生幸福与江苏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6.江苏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创新路径及政策研究
7.多元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苏南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8.新产业革命和江苏经济结构转型研究
9.江苏社会组织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10.江苏非公有制企业纪检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11.政府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机制研究
12.司法裁判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研究
13.江苏养老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与政策研究
14.江苏民间金融风险形成、传染和治理机制研究
15.江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16.江苏网络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7.江苏文化创意产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18.现代医疗技术中的生命伦理问题研究
19.转型期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管理对策研究
20.网络舆情和新媒体发展及影响研究
21.微博政治参与的效度及制度建构路经
22.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及践行路径研究
23.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现状与对策研究
24.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形成和转化机制研究
25.江苏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路径与对策研究
26.大学科技园与地方高新园区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研究
27.校园安全的法治保障问题研究
28.其他重点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6—
第二篇:马哲论文选题
浅谈生与死
我很喜欢冰心的那篇谈生命,她用 “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一般过程和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伴相生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这与佛家所说的生死观相似,佛家认为人生来就是受苦的,我们为受苦而活着,生死及涅磐,人死后涅磐重生,佛家讲究因果报应说,生前的因果会导致来世轮回。
我与冰心一样,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我也不同佛说,我不是诗人,也不是佛学家,什么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一千次回眸换得今生在你面前的驻足停留,这是诗人的浪漫,佛家的慈悲。只是我觉得前世,来世什么的太过于飘渺,那些也许是我,但也不是我,那不过是别人的记忆,别人的生命,对于我来说,我的记忆,我的生命,只有今生而已。
说不畏惧生死是假的,没有人不曾畏惧过死亡,我也是这样,但是我相信因果。记得高中有次期末,夜深了,我在卧室里背政治书,然后觉得整个楼晃了两晃,后来知道是隔壁县城有个小地震,震源浅,所以我们也有震感。那次地震虽说没什么,只是听见外面一片喧哗,朋友也很关心的打电话来,但是我妈妈却睡的很安稳。也许是她经历过了生死,才会显得如此的平静,她告诉我说,她要睡觉,如果真的到了该死的时候逃也逃不掉,如果还没到那时候,怎样都不会轻易的死掉。听后我觉得很安心,依旧背着政治,没有理会外面的喧闹。我没有觉得这是妈妈的迷信,我相信因果,我相信命运。命运,不是天命,是一种命定的运气,这也是一个人看待生死的勇气,不是无谓生死,不是看轻生命,这是一种平淡的生活态度。
古人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妈妈相信,却也不信,她这辈子受了过多的磨难,受过了太多的痛苦。她信佛,却也不信,她没有像外婆一样在家里供着菩萨,24小时不间断香火。只是在她需要一个信念,一个寄托时,她回去求愿,愿望完成了,她会去还愿,我了解她,她不是迷信,那是一种尊敬,对于一种文化,一种给予过她一丝一毫帮助的人、事物的尊敬。我爱她,就像爱我的生命。她为我经历过两次生死,虽然她总是说的风轻云淡,但是我总是止不住流泪,我不说我爱她胜过我的生命,因为我需要用我的生命去回报她。她说人在死的时候会看见来勾魂的小鬼,她说她看见了阎王爷,然后阎王爷又放了她回来。也许这只是她在说笑。但是我确是很认真的相信着,并且感谢阎王爷的慈悲。
也许是有了生死的体验,妈妈从原来很严苛的人变成了很平和的人,小时候的我总是不喜欢学习,总是被妈妈追着打,打到哭,然后接着惹她生气。但是不是在何时以后,我觉得我很爱她,就算是小时候被打,都是觉得幸福的,不知是她不再打我了,还是她平和了,也许可能是我也看见了来勾魂的小鬼吧。
我觉得体验生死真的会对人有点好处吧,起码看人生死,已经足够给我带来一种震撼,给我更多的平静,更多的思考。我很庆幸,从我出生到现在,我爱着的人都还没有离开我。
我曾多次的想过生是什么,死又是什么,但是就算我想破脑袋却也没得出什么答案。看人生,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喜悦,但却依旧有着一丝丝的哀伤,想到小孩子慢慢长大,从不懂事到懂事,从有天你突然发现他/她已经不是个孩子,从有天你发现他/她离开了你,那便是结束了。人死,对于活着的人,也许是撕心裂肺,也许是感伤,也许是漠然,也许是窃喜。生死包含了太多。
也许对我来说,生死包含了太多的感情,包含了太多的希望,包含了太多的太多,以至于我不满足于冰冷的死板的定义,我想要探寻更多的生死的意义。但是,我觉得我现在不想再思考,生,即是活着,死,便是结束。我现在是活着的,所以我想在死之前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些价值包括了对社会的责任,对长辈的责任,对爱人,孩子,对自己的责任,这并不是一种束缚,只是觉得如果我是活着的就应该去做的事情。
对于生死,我没有其他什么过多想说的了,只是觉得人生在世便要好好的活着,世事无常,只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可以学会珍惜,珍惜每一个生命,珍惜每一个你生命中出现的人,珍惜一切美好的,痛苦的事,他们都将成为今生最美好的记忆。
第三篇:哲社立项论文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及改革创新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我国众多金融机构中发展历史较长、机构网点较多、服务面积较广、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Abstract: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s the rural cooperative financial organization of many characteristics.关键字:信用社 发展
一 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中国当下及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关于农民的问题,作为农民,想要自己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其根本出路依旧是他们的本业农业,所以他们会更多地关注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现代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关键环节是金融问题。而且在当前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的金融体系中的主力军或者“三农”中的核心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三农”问题的发展牵动着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数以万计的农民,所以在农村,就必不可少需要有维持经济发展的纽带——金融机构,以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合理性。可是现实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农村的人均金融机构数量,却大大的低于城市的数量,最根本的是,通过这些机构给农村信贷投入量的总量相对不足。我们都知道农村是一个需要金融支持的地方,这样一来就不会让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国家政策的益处了。现今,中国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的商业银行主要分布在经济水平较发达的城市,还有部分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准备减少或者准备撤出农村及不发达的城乡,可是在这些地方对金融的需求力度远远高过那些发达的地区,由此一来,无疑是对他们经济的一种打击。在现有我国体质下,需要由受到制度特性、经营范围的局限、资金来源上的限制、经营受环境制约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来担当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可是现在,在社会公众中却体会不到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的政策性命题,直接表现为金融机构支持的不完备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支持的不协调性。
一、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的农村信用社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艰巨性和政策环境的复杂性,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道路充满了艰难与曲折。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大体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初创和发展时期(1951-1957年)
建国初期,中国处于百废待兴之际,需要大力发展经济,结合我国的国情可知,我们应该首先让农民吃饱穿暖;因此,为了帮助农民发展生产,195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村金融工作会议,会议决定下设银行机构,应该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给农民提供生产所需的资金。政府为了推动信用合作社的良好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颁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农村信用互助小组公约草案》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试行记帐办法草案》,这一系列草案使信用合作社在全国各地迅速建立起来,这样一来让广大民安心进行生产劳动工作。
第二阶段:曲折反复时期(1958-1978年)
国家成立之初,国家既想要稳定社会又想要加快经济的发展,所以会出现一些错误思想以及盲目采取不合理的发展措施。例如在经历了极左路线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多次移主,先后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后来又交给贫下中农管理,其发展过程是曲折反复的,所以此时我们应该去纠正错误思想,改正之前的不足之处和进行改革来适应现在的农村发展新情况。
第三阶段:农行代管时期(1979-1996年)
1978年改革开放,农村也得到了相应的开放,土地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从而农村信用社的生产环节也发生重大变革,而对于处于分配环节的农村信用社也面临着改革压力。后来改革开放程度加深,农业银行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其建设新的县联社,又开始行使对基层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及资金的调动。在这期间,各地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取得了较显著地成绩。
第四阶段:规范发展时期。(1996-2000年)
在经历改革开放的欣欣向荣后,在1996年时,国务院下发《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要求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革为农民入股,社员进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进行服务的金融组织。但是现实情况是农村信用合作社还没有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所以当时,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整顿和规范,其初始效果稍有成效,但是隶属关系还没有完全得到处理,这样一来原本处于经营困境的合作社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转。
第五阶段:深化改革时期。(2000年至今)
2003年中,国务院又出台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案,按照“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要求。后来在中国银监会的指导和组织下,率先在全国多个不同省(市)开展新的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后来几年,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市)推行。这个阶段,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权由原来的农行转交到了省级政府管理,所以政府就会出台一些补贴、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还专门建立管理监督机构,这样就能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管理、指导、协调等,还可以使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管理创新全面展开,业务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营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对三农和地方经济贡献度显著提升。
二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关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多种形式并存的。一般理论上认为有三种典型观点:一是坚持合作制:二是实行股份制改革:三是办成股份合作制农村金融企业。在本世纪初,我国根据经验,决定在城乡一体化的中西部地区实行股份合作制,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继续实行金融组织形式。还有步入21世纪初加入WTO后,中国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了。(下面是2013年全国各省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数量变化)
三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现阶段问题
如今,在农村信用社系统内部这三种经营方式并存,也产生了许多弊端:首先,这三种方式建立在不同经营机制上,而且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之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这样一来就不利于社会的公平,特别容易滋生寻租行为的产生。其次,各种形式的农村信用社盈利水平和业务的差异比较大,不利于社联间的业务往来;最后,西部地区的信用合作社需要承担的政策性的支农义务,这样一来农村的商业银行就更加注重盈利了,各种形式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目标各异,这样就不利于建立统一的制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监督管理。
3.1 银行业务过于单一,中间业务盈利水平低下。正常情况下农村信用社的主要金融业务就是小额的存贷业务,这样一来获取的利润就有限。在这些业务中比较重视的是开展抵押贷款业务,中间的许多业务发展滞后,导致盈利水平差。目前,大部分的信用社的中间业务还达不到其营业收入的1%,与我国相对应的发达国家水平相差很远。而且,就盈利相比较信用社要高于商业银行,其中间业务占整个的收入比例也就8%而已,这就让我们要好好的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距。
3.2 规模不经济,相对应的大型电子系统尚未建立健全。因为金融也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在中国现状下只有当大规模的资金融通和业务的交换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目前,在许多地方农村信用社不是专门有国家建立管制,而基本都是当地县或者市联社,其经营规模小,彼此之间联系少,所以之间的业务联系就少。还有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农村信用社没有被统一规范和管理,所以也就不存在像一些成熟产业有了全国大型网络系统,这样一来,就存在很难进行汇通和支付清算等问题了。
3.3 行业规模小,保险制度不健全,承担风险大。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农业,在我国的行业分类和现在发展情况下,农业属于弱质产业,不但风险大,而且投资回报率低。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高额不良贷款大部分来自于20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村和农业贷款。相对于农村信用社的高风险运行,我国的农业贷款保险机制几乎是缺失的,这更加不利于我国农村金融的长远发展。
3.4 产权不明晰,产权关系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和根本。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关系表面上是明确的,一般认为是“法人产权”,由社员入股组成,而实质是产权始终未明晰,法人产权也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
3.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按原有资金政策应支持而未支持的部分予以追加支持,主要是对隐性不良和历年挂账亏损部分按一定比例给予消化,还有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比例(下面是2013年的全国各省对农业投入比例),这样有利于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信贷风险的可控化。
四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成效
农村信用社作为合作金融组织,是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力量,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进一步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就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出台了众多的改革方案。随着改革方案的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正逐步深入,改革成效是非常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不良贷款比例大幅下降。资产状况的改善,有效地降低了非生息资产占比,提高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收益率。
二、增资扩股工作取得成效,开始获得中央财政支持。中央银行的资金支持已成为农信社深化改革必不可少的强有力的助推器。
三、支农力度加大,小额信用贷款增加。
四、在管理体制与产权制度改革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总体看来,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管理体制逐步健全,产权制度日趋明晰,经营状况明显好转,资金实力明显增强,支农信贷服务工作得到加强,这些可喜的成绩为下一步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改革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
五 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5.1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明晰产权解决“谁投资、谁管理、谁负责”的问题。一是合理选择产权制度。选择既符合辖区实际情况,又符合国家规定的组织形式,充分尊重农信社股东和法人的自主选择权,防止通过行政手段推动农村信用社的兼并、重组等。二是优化股权结构。通过引导民间战略投资者进入农村信用社,建立起能够对信用社经营成果负责的股东群,解决股东分散、股金不稳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有效改善股权结构。三是保持股金稳定。制定入股社员相关优惠政策,尽最大限度保持股金的稳定性。四是坚持所有者控制原则有效制度的落实,使信用社管理层在驱动下自觉经营好信用社,切实维护利益。
5.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体现民有、民营、民管。吸收懂经济金融知识、愿意参与管理的社员代表,确保社员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有效发挥。理事长要充分放权,让主任真正能够行使经营管理的职责。监事会要对信用社的决策和经营行使监督权利,并逐步建立业务、财务公开和信息披露制度,接受入股农民的监督。
5.3 理顺省联社管理体制。
随着农村信用社产权组织形式的明确、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以及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省联社的行政职能应逐步淡化,其主要职责应转变为风险防范和处臵上。同时要处理好加强行业管理与尊重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之间的关系,做到管理到位不越位。
参考文献:王海荣 国外农村合作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启示
阚景阳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变迁与改革
李占云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场发展的战略选择 李占云
赵磊 魏硕 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经济师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
杨德彬 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困境及策略选择[J].黑龙江金融
第四篇:2014年28届哲社班学习报告
第二十八期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
骨干研修班学习报告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王慧敏
按照组织安排,我于2014年8月30日至9月29日参加了全省第二十八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学习。本次培训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国情、省情、新形势下的改革问题、民生热点、文化建设等进行了深入解析,十多场精彩讲座让我收获良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重要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校安排老师就文件精神进行了宣讲,加深了我对文件的理解。在老师的讲解下,我认为理解文件应该抓住十个关键词,九个新提法,下面分两部分谈。
一、《决定》关键词解读
1、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赋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使命,也是本次会议的最大看点。从12日发布的公报看,本次会议针对经济、政治、社会等6大领域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其中多领域的改革力度及深度有望突破以往。
2、总目标
公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决定性作用
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这不同于此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表述。
4、惠及全体人民
发展的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不仅涉及“做蛋糕”,更关乎如何更好地“分蛋糕”。这就要求执政党及政府如何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同时,通过全面深化的改革,使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生根开花。
5、党的领导
全会重申,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期推行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前提”。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6、决定性成果
全会要求,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7、国有经济主导
针对各界热议的国企改革,全会明确,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8、现代财政制度
会议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9、社会治理
与此前多用创新社会管理相比,此次会议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10、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会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二、《决定》的新提法
1、“推进国家管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都是我们现代化的含义,不受过去传统的那种生硬的、干巴巴的,或者是非常强硬的方式,向科学、向民主、向制度更好的转化、移动。
2、“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鲜明思路,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3、“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当改革打响攻坚战,迫切需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结合起来,在摸石过河中把握规律,在统筹规划中推进改革。强调顶层设计,是改革的大局观。尊重基层首创,是改革的群众观。“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十八大以来,上与下的呼应,最大程度聚合着改革正能量,激发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
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由此体现了我们前面所讲的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市场机制是讲公平的,在市场中各个主体的竞争是公平状态,而不能有政策上的歧视。在同一市场中,因为你是国有的,所以,政策上扶持你;然后你亏损了,后面可以不断地有财政补贴。而非公经济我和你竞争,我亏损了自担。这种竞争就不应该了。所以,这回讲要公平。这次如果要讲亮点的话,它的亮点就强调在这两类的公平上。
5、“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阐明了财税体制的本质和目的,明确了它的政治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相当于指明了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
6、“改革税制、稳定税负”
营改增的全面推进已开启了中国新一轮财税改革,下一步税制改革还应包括优化政府收入结构与税制结构、完成增值税改革、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和强化房地产税等多个方面。稳定税负指的是稳定宏观税负,由于经济总量的增加,要稳定宏观税负就需要继续进行结构性减税,两者齐头并进。
7、“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在完善事权的基础上强调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相适应,形成了财税体制非常重要的一块。
8、“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让农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权,就要有这样一种尝试,让宅基地、农民的自留地、农民的承包地能够以某种形式在市场上流转,形成这样一种收益,能够保障农民的生活,因为土地是农民的生活和生产资料。
9、“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可持续是首次放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前,不仅仅是只社会保障基金的可持续性,还包括了公平以及保障资金效率的可持续性。
第五篇:上海市哲社重大项目申报书-子藏
市社科规划重大课题申报公示(2012年第5期)
2012年5月29日
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核合格的重大课题申报材料及课题组成员的详细学术背景材料将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上予以公示,请相关专家学者广泛评价,公示期为4周。公示期后,将组织学科组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来函请寄:本市高安路17号301室(200031)或电邮至 zwu@shanghai.gov.cn。课题名称:
鬻子卷、关尹子卷、文子卷、鹖冠子卷、子华子卷、列子卷、亢仓子卷、韩非子卷(《子藏》组成部分)
申 请 人:方勇
华东师范大学
课题设计: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价值
本选题属先秦诸子的综合性研究课题,目前大陆之外涉及此领域的唯有台湾学者严灵峰的《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及与其配套的《无求备斋诸子集成》(共收六子:老子、列子、庄子、论语、荀子、韩非子)。前者为搜罗历代诸子书目而辑录成篇,在子学研究领域可谓功不可没。后者为选取善本影印而成,为后世研治子学的专家学者提供了方便。但是,由于时代及条件所限,严灵峰所做虽然较为详备,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其所选《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则搜罗未尽,对于许多后人的批校本未曾录入。当然,这对于像《老子》、《庄子》等这样版本系统丰富的诸子来说可能有无均可,但对于像《列子》、《子华子》、《鹖冠子》等这样版本系统不是很丰富的小子来说,则甚为宝贵。相应的,其《无求备斋诸子集成》所收版本,也未能搜罗完备。以《列子》为例,其正编收五十五种,补编又增入七种,其中有两种是日本学者著作。这样,总数加起来不过六十种。而此次我们所收录的种类,截止到目前为止即有一百种左右,且仍在补充之中。再者,其所影印之各种版本,也未能详加校对,仍存在许多舛错之处。
诸子之学是我国文化的源头,后世各种学说都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因此,对于先秦子书的研究就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许多资料都淹没在全国各个大学及公共图书馆之中,一般学者或民众很难获得。虽有前贤整理过一部分,但是仍不能全面反映子学的总体概貌。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可为以后研治先秦诸子及有志于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普通民众提供最大的方便。
二、研究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总体框架
本课题主要涉及道家及法家两个先秦学派。道家共涉及七个子:《列子》(附《杨朱》)、《文子》、《关尹子》、《亢仓子》、《鹖冠子》、《鬻子》、《子华子》,法家一个子:《韩非子》。《列子》等七个小子,是《老子》与《庄子》之外道家的代表,虽然存在了几千年,但始终未能如《老子》与《庄子》那样受到重视,有些子如《亢仓子》、《子华子》至今尚无较好的点校注释本,甚为可惜。这不仅说明了现今学术界对于这些小子重视不够,更说明了资料匮乏。仍以《列子》为例,现今学术界讨论的话题仍然是围绕列御寇有无、《列子》一书到底是不是伪书的问题,所用的资料也仍然是多年以来的重复性资料。法家是秦王朝的立国之本,后世的历代封建王朝也都是儒法并用。《韩非子》作为法家的代表性著作,可谓是集大成之作。即使是这样的一部著作,也存在许多未开垦的地方。尤其是名人的批校本,仍有许多未能公布,这些都是研究者非常宝贵的一手资料。这样的一种研究现状,不禁让人痛心。所以,在今天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文化建设的号召之下,时值子学复兴之际,针对诸子研究的大趋势,并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之上,本课题即选取道家这七个子及法家代表《韩非子》为对象,本着全、精、严的总体原则,选取有研究价值的版本及名人批校本,遵循一定的编纂体例及思路,在尊重古文献的前提下,体现出著者对于诸子的研究思路及成果。
编纂步骤,首先是确定所需各子的用书目录。通过现有的所能见到的纸质目录以及网络检索系统,广收博采,采用撒网捕鱼式的搜集原则,尽量扩大搜索范围,以做到竭泽而渔。所收书以上述八个子为主,下限确定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民国时期。其中,若有的学者前半生生活在民国时期,后半生生活在近代,则以其著作的写作年代为准。在搜集目录的基础上,广泛争求国内及国外在本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国内同行的意见,删汰芜杂,取其精华,并对于所确定后的书目一一实地查看,以确保所选书的影印效果。
道家这七个小子版本系统均不甚丰富,善本很少。在尽量全的前提下,以精为目标,适当选入后人批校本。对于后人的手抄本,在仔细比对的前提下,以确定其价值而慎重收入,充分体现总体的收书原则,克服困难,争取收入最佳以及最有价值的本子。
本课题以影印原版古籍为主,收录原则如上所述。处理方式,首先对所需古籍进行打印校对,以确保原本无误。若发现原本刻板或装帧错误之处,则适当处理,以避免错误出现。其次,本课题不仅仅是对古籍的整理性工作。在目录的编排过程中,以时间为主线,以白文本、注本为顺序,对所收书进行一一排序。书名的确定,本着尊重文献的原则,对于丛书中的子目则进行适当改动,如明人陈深所辑《诸子品节》一书收有《列子》,本目录则以《列子品节》为题,下表明版本出处,以便于检索。这样,既尊重了古籍的原貌,又体现出著者一定的思想。所以,本课题不单单是对古籍的整理,也体现出著者对先秦诸子的理解及研究情况。
本课题拟分两块,一为道家,二为法家。道家所涉及七个子,由于文献资料匮乏,大多子并无明确年代,只能参考其他辅助性资料,大致依据时间顺序排列。其先后次序暂定为:《鬻子》、《关尹子》、《文子》、《鹖冠子》、《子华子》、《列子》(附《杨朱》)、《亢仓子》。总体框架如下:
道家部 《鬻子》卷 《关尹子》卷 《文子》卷 《鹖冠子》卷 《子华子》卷
《列子》(附《杨朱》)卷 《亢仓子》卷
法家部 《韩非子》卷
三、已有研究成果的特色、重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本课题属华东师范大学985项目《子藏》工程组成部分,先期成果庄子卷精装162册,已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本课题即依据庄子卷体例依次进行。
本课题目录现已基本搜索完毕,正处于征求专家意见的阶段,上海各图书馆如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所藏图书也已着手查阅,以便于及时准确的在预期时间内完成任务。
就现有搜寻结果来看,收书情况在质与量两个方面都将是空前的。版刻方面,本着精的原则,在广收博采的基础上进行筛选。首先注重善本的搜集,如北宋本《列子》,明正统《道藏》本《关尹子》、《鹖冠子》、《文子》、《韩非子》等,在版刻史上均是佳本。再次,注意名人的批校本。如梁启超批点《列子》(罗复堪过录梁氏批语),傅增湘批校《关尹子》,黄丕烈校明抄本《鹖冠子解》,章钰校《鹖冠子解》,章钰校《列子》,傅增湘、朱学勤校《子华子》等等,这些名人的批校本都是难得一见,对于研治道家及法家,乃至于先秦道法思想的专家学者,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另外,还有一些稿本,如民国贝琪的《列子杨朱篇新解》,周炳森的《列子笺迻》等,均是难得一见的一手资料。再次,注重所收书的整体价值。对于同一时代的刻本,以及不同时代的刻本,均进行详细比对,以求整体上反应各子整体的研究状况。
本课题从直观上看像是古籍整理丛书,但其中并不单单是对文献的机械复制。首先,对原文献进行校对整理。这里所说的整理,并非是著者的随意修改。根据通行本的前后次序,对原文献进行一一校对。因为古人在刻书或装帧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次序错乱的情况,这就为阅读者带来很多不便,甚至造成误导。所以,本课题在充分尊重原典的前提下,对能够调整的古籍进行适当调整。其次,对于各种古籍的名称,也均在尊重原文献的基础上适当改动,版本项均有所出文献名称。再次,除影印之外,本课题还包括提要的写作。对于每部书的版刻情况、作者概况、主要内容等,都做一一概说,以便读者能直观了解每部书的内容。
所以,本课题的预期设想,无论是在规模(诸子研究领域),还是在收书的质量以及数量上,均是一个大的突破。
四、课题组负责人和各成员的主要学术经历及研究成果
方勇:
《方凤集辑校》(16万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
《庄子诠评》(80万字,巴蜀书社1998年);
《庄子诠评增订版上、下册》(100万字,巴蜀书社2007年);
《庄子闲读》(50万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
《庄子讲读》(28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卮言录》(6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大学经典:老子》(22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大学经典:庄子》(38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30万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孟子快读》(25万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
《庄学史略》(60万字,巴蜀书社2008年);
《庄子学史》(198万字,人民出版社2008年);
《庄子纂要》(400万字,学苑出版社2012年);
《中华经典名著读本:庄子》(60万字,中华书局2010年);
《中华经典名著读本:孟子》(25万字,中华书局2010年);
《中华经典名著读本:荀子》(30万字,中华书局2011年);
《中华经典名著读本:墨子》(45万字,中华书局2012年);
吴平:
《〈汉书〉研究文献辑刊》(主编)
《〈楚辞〉文献集成》(主编)
《〈坛经〉讲读》
《历代伦理学研究文献辑刊》(主编)
《图说中国佛教史》
《〈孝经〉文献集成》(主编)
刘仲宇:
《中国道教文化透视》
《儒释道与中国民俗》
《道教的内秘世界》
《中国精怪文化》
《道教法术》
李似珍:
《静心之教与养生之道》
《中国古代身心观述评》
《中国学术思想编年•宋元卷》
章义和:
《颜氏家训译注》(合著)
《六朝史稿》(合著)
《弘明集立典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