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开题报告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三中学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其一是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台阶;其二,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也不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其三,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及学习方法的改变。虽然初、高中物理课程都在改变,但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助学生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仍是高一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中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基础与意义: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
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1960年,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初中教材比较浅显,很多内容适合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而高中教材深度变大,该怎样传承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不同学段教法、学法衔接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实践意义: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一物理教学内容的衔接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新学段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把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难度,有利于消除以往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畏难、成绩大面积滑坡的情况。具体意义为:
1、明确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高中生具备的前科学概念及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方法等。
2、提出初中物理课与高中物理课衔接教学的一些策略,避免因教学难度把握不当而致使学生厌学,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充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台阶,做到引领和铺垫,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题基本内容
1、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对知识要求的差异
2、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心理、情感上的差异
3、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习惯的差异
4、初、高中物理教学评价对师生影响的探究
四、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设计各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座谈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通过Internet查阅资料,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 建立部分初
三、高一学生的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过程
4、比较研究法: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5、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3.15-----2012.4.15
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广泛查阅资料,阅读新教材,研究新课标以及研究相关教育理论。认真研究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对知识要求的差异做到研究目的明确,研究依据可靠,研究方法恰当。4月中旬整理读书笔记和随笔。
第二阶段:2012.4.16---2012.12.16
主要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1.通过查阅、调查以及实践,收集素材。完成物理初、高中教材差异,知识要求差异的研究。以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了解初中学生物理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物理学习现状,查阅初中学生学习成长袋,了解学生在初中各科学习情况及探究其他学科学习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影响等。主要在初三学生和现高一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2次,对比表1份。(6月底完成调查问卷,7月中旬分析原因,形成书面材料。)
2.研究高中学段物理新教材的教法和学法,探索衔接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完成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心理、情感上的差异研究,完成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习惯的差异研究,并加以实践,总结衔接手段。主要在高一学生中展开。分别对高一实验班和普通班调研和问卷调查,特别是女生中做好调研。分析对比。(8月中旬完成初高中知识对比,9月底做好高一调查问卷,12月中旬整理并形成书面材料)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2.12.17---2013.7.16
资料整理、讨论总结,呈现研究成果。各成员写出学生成长案例、感受、论文等,课题组长完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课程标准和内容的衔接状况。初中物理相关内容与高中物理必修1的知识对比表。(8月15日左右完成)
2.初中物理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思维障碍(思维错误)。问卷调查表及分析结果。(8月15日左右完成)
3.高中物理课的教学现状及学习困难成因。问卷调查表及分析结果。(11月15日左右完成)
4.探索出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对策。具体的案例或形成的论文。(2013年4月中旬完成)
七、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长:翟宇甲
组员:周保虎、侯月轩、彭海涛、陆青
第二篇:“关于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润安公学物理组
一、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其一是初、高中物理知识存在着台阶:初中物理只是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定性分析,而高中物理则要求对其作定量分析.其二,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及学习方法的改变。虽然初、高中物理课程都在改变,但处理好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高中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高中物理教师为高校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基础与意义: 1960年,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初中教材比较浅显,很多内容适合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而高中教材深度变大,该怎样传承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不同学段教法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杜威的现代教学论的认识。实践意义:目前我国高考竞争激烈,因而高中应试教育气氛也相当浓厚。而初中课程改革实施后,由于物理所占比例少,学生和部分家长对物理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高一物理教与学历来成为高中的难点,老师普遍感觉教学更加吃力。同时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必然使高中物理教学出现新的问题。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三、本课题的研究条件
1、“天时”:高中新课程改革刚开始,虽然有些省市的课改走在了前面,但关于初高中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研究还不算多,新课改迫切需要有关方面的研究作为借鉴与指导。
2、“地利”:公学很好的软硬件设施是我们的研究的丰富的资源基础。
3、“人和”:学校领导支持,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且关系融洽。
四、课题基本内容
1.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对知识要求的研究.2. 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心理、情感的研究.3.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习惯的研究.4. 高中物理教学评价对师生影响的探究.五、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设计各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座谈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通过Internet查阅资料,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 建立部分高一学生的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过程
4、比较研究法: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5、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八、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1月----2008年2月
召集课题组成员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明确各自任务,课题开题
第二阶段:开始阶段2008年2月----2008年5月
1. 广泛查阅资料,阅读新教材,研究新课标。
2. 各小组讨论并设计调查问卷,学生成长个案记录表。
3. 挑选学生个案研究对象
第三阶段:深入阶段2008年7月----2008年12月
1.通过查阅、调查以及实践,收集素材。以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了解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物理学习现状,查阅在初中阶段学习成长情况,了解学生在高中各科学习情况及探究其他学科学习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影响等。总结以往高中物理旧教材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并对之进行反思。研究高中学段物理新教材的教法和学法,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同时,在高一高二分别挑选学生作为跟踪个案由各成员分别负责。
2.整理分析,得出阶段成果。根据自己的实践和以上的素材收集在每学期末写出阶段小结或案例或论文。
3.具体安排补充:
(1)每学期进行2次左右问卷调查并及时统计,每月至少对学生个案记录1次
(2)2008年1月----2008年9月,完成物理初、高中教材差异,知识要求差异的研究,完成教学评价对师生影响的研究,总结衔接手段。
(3)2008年1月----2008年10月,完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心理、情感上研究,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习惯的研究,并加以实践,总结有效教学手段。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资料整理、讨论总结,呈现研究成果。各成员写出学生成长案例、感受、论文等,课题组长完成结题报告。
九、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素材资料库:本课题研究的各种调查方案和数据(放到网站上)
2、论文: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或教学设计(争取汇编成集)
十、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长—朱佩玉
成员—李金生梁超
网络保障:赵亮
十一、课题经费安排
本课题研究经费1500元,经费安排如下:
调查、差旅费:500元
课题人员各项活动费:1000元
第三篇:“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现状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现状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陕西省府谷县第三中学 杨慧 王宇星 付利军
一、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初中阶段的学生考试分数虽然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理想。语文学不好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学能力太差!
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本为依据,文言文的阅读是从课本上的原文截取的,应试思想使得学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上,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这与高中考查注重平时的积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相背离。
另外,初中的一些教学目标也造成了高初中教学的脱节,如初中淡化语法,中考不考,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文言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特殊句式的分析,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此外,高中阶段学生理科作业负担重,对语文学习往往不重视,随便应付,学习主动性不强。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基础与意义: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1960年,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初中教材比较浅显,很多内容适合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而高中教材深度变大,该怎样传承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不同学段教法、学法衔接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实践意义: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一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研究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新学段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把握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难度,有利于消除以往高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畏难、成绩大面积滑坡的情况。具体意义为:
1、明确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高中生具备的前科学概念及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方法等。
2、提出初中语文课与高中语文课衔接教学的一些策略,避免因教学难度把握不当而致使学生厌学,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充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台阶,做到引领和铺垫,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题基本内容
1、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对知识要求的差异
2、初、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心理、情感上的差异
3、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及习惯的差异
4、初、高中语文教学评价对师生影响的探究
四、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设计各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通过Internet查阅资料,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 建立部分初
三、高一学生的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过程
4、比较研究法: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5、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5.11-----2015.12 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广泛查阅资料,阅读新教材,研究新课标以及研究相关教育理论。认真研究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对知识要求的差异做到研究目的明确,研究依据可靠,研究方法恰当。第二阶段:2016.1---2016.2 主要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
1.通过查阅、调查以及实践,收集素材。完成语文初、高中教材差异,知识要求差异的研究。以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了解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现状,查阅初中学生学习成长袋,了解学生在初中各科学习情况及探究其他学科学习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等。主要在初三学生和现高一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4次。(1月底完成调查问卷,2月中旬分析原因,形成书面材料。)
2.研究高中学段语文新教材的教法和学法,探索衔接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完成初、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心理、情感上的差异研究,完成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及习惯的差异研究,并加以实践,总结衔接手段。主要在高一学生中展开。分别对高一实验班和普通班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对比。问卷调查4次,分析对比1次。(3月中旬完成初高中知识对比,4月底做好高一调查问卷,5月中旬整理并形成书面材料)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6.3---2016.9 资料整理、讨论总结,呈现研究成果。各成员写出学生成长案例、感受、论文等,课题组长完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课程标准和内容的衔接状况。初中语文相关内容与高中语文必修1的知识对比。(2015年11月15日左右完成)
2.初中语文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思维障碍(思维错误)。问卷调查表及分析结果。(2016年2月15日左右完成)
3.高中语文课的教学现状及学习困难成因。问卷调查表及分析结果。(2016年3月8日左右完成)
4.探索出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结果。具体的案例或形成的论文。(2016年8月中旬完成)
七、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长:杨慧
组员:王宇星 付利军
第四篇:浅谈为初、高中物理教学做好衔接的必要性 2
浅谈为初、高中物理教学做好衔接的必要性
姓名:颜文彬 性别:男 职称:中二 学历:本科 单位:铜陵市第九中学 电话:1860562743
4电子邮箱:wwdywb@qq.com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升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在中间做好教学衔接工作的必要性。首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初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的不同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从而导致学习方法肯定也不一样,物理的学习不是一个个独立的过程,而是一整套循序渐进的过程,物理教师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应做好衔接工作,减小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跨越性,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物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物理学习区别 衔接
正文
有不少学习物理的同学这样抱怨过:初中的时候物理老师总是一脸淡然的告诉我们:“等你们到了高中自然就学了。” 可是高中物理老师又经常一脸诧异看着我们说:“你们初中连这个都没学?!” 有些知识点是不是必须在初中学习或者高中学习?初高中物理学习难道有很明显的分界线吗?事实并非如此。物理教师应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好过度工作,研究如何让学生由初中物理学习自然地过度到高中物理学习。认识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的区别:
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于高中物理而言知识体系较为独立,通常要求学生知道一个知识点而和其他知识点的关系并不十分紧密。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缺一不可。例:第一学期所学的内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第一、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第三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时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浅显易懂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而且涉及到速度计算只需计算大小,方向只在一维坐标中考虑;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矢量这一全新概念的引入,理解和计算都有一定的难度,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动力学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之间的摩擦力。分析: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3、初中物理学习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理学习则注重定量分析。我们都知道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例如对于能量守恒,初中只讲能量守恒不要求计算,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能量守恒中的机械能守恒,要会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由机械能守恒计算速度或者位移等等。
初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的区别决定了初、高中两个阶段之间的物理学习会产生一个明显的较难跨越的台阶。初中学生毕业后,升入高中一年级学习,普遍感到物理难学,这种在初、高中两个阶段之间的物理教学中出现的脱节现象被称之为台阶。根据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经过我的分析,产生台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的飞跃。初中物理教学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物理教学,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
2、从形象了解到抽象理解的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它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从而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数问题看得见、摸得着。进入高中后,物理教学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领域过度。从目前的教材来看,这个台阶是较高的。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瞬时速度,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等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是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
3、从通常是简单的逻辑推理思维到复杂多变的逻辑推理思维(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度。初中生进入高一以后有很多同学以前学习不错,突然就不会解题,要么就乱套公式,乱做一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善于判断和推理,不会联想,缺乏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
4、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时,从单纯的加减乘除算术计算到二次函数、多元方程组、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已经成为能否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至关重要手段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运算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生疏和困难的。建立这个概念,掌握其运算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再考虑到个别数学工具的应用和学生实际掌握的数学知识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一事实。那么,这个台阶就更为突出了。
5、学生保持被动学习而不学会自学。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包括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等)。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和记忆,越来越显得重要。许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上的变化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物理学习中,知识点的学习是以记忆为主,公式、定理以及实验现象只要能够熟记,再结合以几个固定形式的条件分析。初中升上高中,很多同学都听说高中物理特别地难,从而产生了畏惧心理。的确,高中物理是所有科目当中学生成绩分化最大的学科之一,有的同学花费很多的时间在物理上面,但是成绩总不是很理想,而又有的同学再初中时物理成绩不错,但在高中却不得要领。这些同学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对这个学科的学习特点,思维定势地将高中物理当做了初中物理的延续,而其实高中物理不仅在深度上有所加强,理解问题的方式和分析侧重点也完全不再一样,而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公式的记忆将仅仅作为基础,因为分析的条件相对于初中而言无比复杂,单纯凭借记忆把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结论背下来,这个方法变得不现实。这相当于初中只是个三岔路口,只要一个个去试过,就可以找出正确的路径。但高中就相当于一个复杂的迷宫,岔路之中还有会有岔路,这时要靠记忆就不够了,还需要掌握其中各条岔路的规律。所以,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才是高中物理的重点。理解,就是要不仅仅单纯地记得公式、定理,更是要知道它们是在何种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够运用;分析,就是要区别于初中的形象思维,而是建立有连贯性的理性思维。把侧重点放在知识点的理解和提升理性思维能力上,而非简简单单地去背诵公式和定理,高中物理才有学好的基础。
初高中物理的不同点决定了学习初高中物理如同语文课文的上下文一样,必须有一个承上启下过度的“自然段”。而不管初中学生或者是高一学生,自学能力都不是很强,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被动学习,如果物理教师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上不做好相应的衔接工作,大部分学生会:看物理,如雾里,雾里学物理,勿理物理。
参考书目:《走进高中: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李世忠,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第五篇:农村初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在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农村初中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课题,是南阳市教育科学“十三五”2017规划课题(课题批准编号:教教科—JKGH—148)。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初中古诗词教学包括适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双边活动及适当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自觉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积极构建初中古诗词教学的互动平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探索出适合农村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现状及价值
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初中语文苏教版教材共收录古诗词百余首,在语文中招考试中占举足轻重地位(古诗词默写8分,诗词赏析4分,约占基础知识与阅读总分的17%),因此,大多数语文教师意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
1、农村教师课业负担重,无暇或疏于学习,文化素养先天不足;
2、因循守旧,以讲代读在,繁琐讲解,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以练代读,本末倒置,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下降;
4、急功近利,纯粹为了考试而学习,功利心太强;
5、重鉴赏技巧的灌输,轻自主感悟,课堂缺乏学生参与。教师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阅读体验,这样的教学不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主体地位缺失。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就得不到充分体现,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因此,探索新课标下古诗词教学的方法策略,应该是个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古诗词的课堂教学理论,探索适合农村初中的古诗词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破解古诗词的教学困难,力求为我校语文教师创造古诗词教学的展示、学习交流平台。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我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发掘一批教学新秀,以点带面,浓厚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氛围,推动我校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3、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积累、丰富古诗词知识。
四、研究内容
1、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剖析,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实施的途径,使每位教师课堂教学都具有独特的方法和亮点,构建切合实际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搜集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通过研究、比对,发现古诗词命题趋向,考察与教学的关系影响,探讨古诗词考查的合理有效形式。
3、研究有利于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各种活动形式。
4、逐步建立诵读——品悟——鉴赏,可操作的指导性阅读体系。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学习,查阅相关文献以及他人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设计并发放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查找原因,寻找该课题研究的着力点。
3、行动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最佳途径,构建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模式,为语文课程实施提供古诗词教学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借鉴的经验。
4、活动激趣法。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营造更加宽阔的学习古诗词天地。通过古诗词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与爱好。
5、经验总结法。在探究中反思,在实践中创新,要真行动,真思考,从研究过程中发现最原始的个性化材料,从学生学习成长的最切近处进行教学设计,努力使自己总结出来的研究成果真实、鲜活、可行、有效。
六、课题研究步骤和阶段目标
1、准备阶段(2017年1月——2012年2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并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初步掌握课题的研究发展动向,填写课题申报表。课题立项后,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及具体研究计划,召开课题开题会议,设计调查问卷,了解目前学校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2、研究阶段(201年3月——2017年7月)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开展课题课题研究工作。立足课堂,开展古诗词教学优质课赛讲,通过听评课活动积极探索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 探讨,向课外延伸;开展经典诵读,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积累;注意收集和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相关论文,同时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宣传工作。
3、结题阶段(2017年8月——2017年11月)
召开结题总结会,总结研究过程,梳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汇编结题材料并填写课题结题申请书申请鉴定。
七、预期成果
1、构建农村初中古诗词教学的互动平台,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兴趣。
2、构建初中古诗词的教学模式,并提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3、通过行动研究,交流科研论文、、教学案例、课件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最终形成农村初中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
八、开展本课题研究条件: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基础班级安装有班班通电子白板,集体备课室都配备有电脑,教师网络学习热情高涨。我们学校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培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学校每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都必须有相应的主题及中心发言人,而且要有详细的材料,并在教导处存档,这也便于我们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时查阅借鉴,逐步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年富力强均在一线教学,都参加过教科研培训,为我们完成本课题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本课题的参与成员都是学校的一线语文教师,课题负责人曲永峰、组员安家敏、倪娟都是中学一级教师,分别担任七、八、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平时的教学工作认真踏实,积极参加学校教研,探讨教学疑难问题,撰写论文。安家敏教师主持的古诗词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正在全校推广,为本次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撰写的《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获市级论文二等奖。负责人曲永峰、组员安家敏都参与过省市级类似课题的研究,有丰富的经验。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