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校系统结构性研讨工作总结(模版)
中共赫章县委党校结构式研讨的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中共赫章县委党校创新教学方法,在新进乡镇事业单位干部培训和全县办公室负责人培训班上,共开展了5场次的结构式研讨。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研讨的效率,增强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现将结构式研讨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结构式研讨的做法
结构式研讨是现代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谓结构式研讨,是指采用“结构式”的方法,把学员的思维的不同阶段划开,克服综合性思维的影响,并保证小组内学员间的平等;用“建设性”的强制规定保证小组学员积极参与讨论,激发思想,使讨论内容始终沿着党校教师的引导方向进行。那么结构化研讨是如何进行的呢?我校在的结构式研讨主要包括确定研讨主题,落实催化教师、成立研讨小组、组织第一轮研讨、确定第二轮论题,组织第二轮研讨,总结评讲等七个环节。现分述于后。
一是确定研讨的论题。确定结构式研讨的论题是搞好结构式研讨的前提和条件。结构式研讨前,党校分管教学工作的胡廷彬校长针对全县新进乡镇事业单位干部教育培训班学员主要从事计划生育工作这一特点,研讨问题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提出了“学员在社会抚养费征收过程中遇到哪些棘手的困难和问题”这一讨题。在全县办公室主任培训班中,针对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的工作,研讨题目分别为“你在服务领导、服 1
务基层、服务群众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和“你在文稿起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几次研讨都紧扣培训主题,让培训在轻松愉快的讨论中进行,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
二是选好催化教师和工作人员。结构化研讨前,党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胡廷彬从现有的6名教师中选定了3名催化师。在选出催化师的同时,还为每名催化师选配一名教师负责学员发言记录时的计时、记录和材料的梳理汇总工作的教师。
三是临时组建研讨小组。结构研讨前,班主任孔祥华教师根据座位或学号,把每一期学员分成3个研讨小组,并指明每个小组讨论时间、研讨的地点和讨论要求。
四是认真组织第一轮研讨。在本轮研讨中,每个学员的发言时间都1分钟。当某位学员的发言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间时,负责记录和梳理的那位老师当场要求其停止讨论。这种机会均等的讨论,有助于激发学员思想活力,实现全员有效互动,进而引入深度思考,提出更加有价值的观点和对策。在研讨中,催化师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认真反思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在每位学员发言的基础上,党校教师认真记录并进行梳理,总结提炼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学员进入第二轮研讨。
五是确定第二轮研讨的论题。第一轮讨论结束后,在学员的休息10分钟里,催化师和负责计时、记录的教师及时将第一轮学员的讨论情况进行分析梳理,找出这些困住和问题的共性,并迅速确定好第二轮研讨的论题。
六是认真组织第二轮讨论。在本轮研讨中,每位学员发言
时间2分钟。主要是引导学员利用发散思维,解决好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在新进乡镇事业单位干部培训中,主要围绕“假如在征收社会抚养费中,遇到了家庭比较困难,无钱上交社会抚养费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展开。在全县办公室主任培训班中,讨论的题目主要是“如何解决你在文稿起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七是及时总结点评。对于学员提出的好点子,催化师及时给予语言上的点评,以此激发学员多出点子,出好点子。第二轮研讨结束后,催化师根据小组讨论和全班研讨的情况,并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评讲。
二、结构式研讨的成效
在传统教学中,“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讲授式教学法很枯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很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而结构式一改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围绕培训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员在各个环节中主体作用。在结构式研讨前,县委党校主要领导充分思考本次研讨的课题,并为学员准备了水果、食品。在两轮研讨中,第一轮是提出问题,第二轮是解决问题。由于每个学员都必须发言,且每人的意见一般情况下都不能相同,这就要求每位学员在别的学员发言时都要认真听,认真记,开动脑筋,大胆思考,积极发言。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讲老师听,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讲学生听,达到了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结构式研讨工作开展以来,广大学员认为结构式研讨教学方法把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达到了师生互动的目的,这
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综合性思维对学员思维的限制和影响,加深了课堂知识的消化与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值得在全县各乡镇各机关推广。
三、存在的问题
结构化研研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催化师的能力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研讨过程中,多数催化师只起到一个主持人作用,组织、协调、点评等方面的能力还较差,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二是只注重研讨,不注重结果运用。研讨后,就将研讨记录放在一边,置之不理,不善于从中总结经验,为我所有。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注重催化师的培训工作。党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的“教授”,同时也是一个“编剧”、一个“导演”、一个“演员”、一个“教练”、一个“主持人”。党校教师不仅仅是能授课,还要能点评、能组织、能沟通、能协调、能控制,具有学习力、观察力、应变力、影响力、激励力。因此,建议县委在干部培训中,先将党校的教师抽到省、市接受各种教育培训,以此拓宽党校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二是注重研讨的结果运用。党校教师要善于从学员的研讨内容中总结提练某项工作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拟写调研文章,提高党校理论科研水平。
作者:张万春
电话:***
第二篇:党校系统工作总结
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坚强的党性锤炼人党校系统工作总结县委党校坐落于县城西北角风景优美的皇庄坡麓,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沿阵地和党性修养锻炼的熔炉,也是在县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特别是彝县成立以来,经过20年的努力,县委党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干部理论
培训、国家公务员培训和干部学历教育以及马列主义理论研究为一体的干部培训学校。因此,2004年3月,为适应大规模培训公务员队伍的需要,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在县委党校成立漾濞彝族自治县行政学校,与县委党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可以说过去的20年,是县委党校“积极有为,硕果累累”的20年。
一、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县委党校创建于1962年10月,建校后曾多次易址。1969年2月曾迁至距离县城25千米外的脉地镇江桥村平地坝,并一度改为“五·七”干校。1972年10月,方恢复县委党校建制。1982年,为了解决县委党校离县城较远,不便于培训轮训干部的实际困难,县委决定在县城附近金星村十九街社皇庄坡麓征地5030平方米,并先后建起了县委党校校舍,1984年3月,正式迁入现址。现有教职工10人,5名教师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高级讲师2人,讲师1人,在职在读研究生1人;5名行政后勤管理中除1人为中专学历外,均为大专学历。县委党校目前的基础设施为:教学楼1幢和职工宿舍楼1幢,教室2个,厨房1幢,餐厅1个,可同时提供70名学员的食宿和150人规模的培训。设有图书室和微机室,所拥有的数千册藏书和每年所订阅的数十种报刊杂志,能基本上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需要。县委党校成立以来,完成了各个历史时期干部教育和培训任务,特别是自1985年彝县成立以来,肩负起提高彝县干部思想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加强党性修养,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突出特点,始终服从服务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在开展教学科研,干部短训、轮训,以及干部学历培训工作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不断更新,办学领域不断延伸,办学队伍不断壮大,基础设施也有了较大改善。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03年新一届校领导班子制定出《县委党校2003~2007年建设和发展规划纲要》。2004年以来,先后投资26万元改造了教学综合楼、大教室、厨房和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目前,正在稳步向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配套、教学功能齐全的既定发展目标迈进。
二、“主渠道”作用发挥充分,理论培训业绩辉煌作为党性锻炼的熔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为了充分发挥在干部培训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县委党校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作为办学的宗旨和理念,着眼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推动彝县政治、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的全面实现,积极开展干部培训轮训工作。20年来,我校始终从全县乡科级领导干部和乡村基层干部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出发,结合不同时期本县社会经济实际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培训方针,并采取多种形式的灵活培训方式,使培训范围不断延伸和扩大。本校不仅圆满完成了每年的干部理论培训、公务员岗位培训任务,而且还拓展了学校的办学渠道,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和声誉。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和档次,我校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次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等部门聘请省州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为理论培训班学员授课。本校的教师也经常应邀到县级其他单位和深入11个乡镇及部分村委会,进行理论辅导或讲授党课。20年来,我校共举办了各种类型和形式的干部理论培训、短训班和公务员岗位培训班以及县级各部门业务骨干培训班360余期,参训人员达18000多人次,其中干部理论培训班150多期,参加培训的乡科级领导及村干部达8500多人次。
三、学历教育成绩显著,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党校的干部学历教育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和改善干部学历结构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以在职党员干部为主要培训对象的干部教育形式。1986年,经云南省干部教育委员会批准,开办了学制为两年的全日制党政干部中专班,先后招生两届,共毕业学员85名,八六级毕业45名,八八级毕业40名。从而使本校在大理州党校系统中至今为止,同大理市委党校一道成为办过全日制党政干部中专班的两所县级党校之一。1989年,我校又开办了中专函授专修班,结业学员54名。1992年,还开办了中专函授全科班,毕业学员34名。1995年以来,又先后开办了七届省函大专漾濞教学班,共有349名学员取得了大专文凭。2003年,开办了第一个中函本科漾濞教学班,2004、
第三篇:2010年党校系统工作总结
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坚强的党性锤炼人
党校系统工作总结
县委党校坐落于县城西北角风景优美的皇庄坡麓,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沿阵地和党性修养锻炼的熔炉,也是在县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特别是彝县成立以来,经过20年的努力,县委党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干部理论培训、国家公务员培训和干部学历教育以及马列主义理论研究为一体的干部培训学校。因此,2004年3月,为适应大规模培训公务员队伍的需要,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在县委党校成立漾濞彝族自治县行政学校,与县委党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可以说过去的20年,是县委党校“积极有为,硕果累累”的20年。
一、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县委党校创建于1962年10月,建校后曾多次易址。1969年2月曾迁至距离县城25千米外的脉地镇江桥村平地坝,并一度改为“五·七”干校。1972年10月,方恢复县委党校建制。1982年,为了解决县委党校离县城较远,不便于培训轮训干部的实际困难,县委决定在县城附近金星村十九街社皇庄坡麓征地5030平方米,并先后建起了县委党校校舍,1984年3月,正式迁入现址。现有教职工10人,5名教师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高级讲师2人,讲师1人,在职在读研究生1人;5名行政后勤管理中除1人为中专学历外,均为大专学历。县委党校目前的基础设施为:教学楼1幢和职工宿舍楼1幢,教室2个,厨房1幢,餐厅1个,可同时提供70名学员的食宿和150人规模的培训。设有图书室和微机室,所拥有的数千册藏书和每年所订阅的数十种报刊杂志,能基本上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需要。
县委党校成立以来,完成了各个历史时期干部教育和培训任务,特别是自1985年彝县成立以来,肩负起提高彝县干部思想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加强党性修养,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突出特点,始终服从服务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在开展教学科研,干部短训、轮训,以及干部学历培训工作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不断更新,办学领域不断延伸,办学队伍不断壮大,基础设施也有了较大改善。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03年新一届校领导班子制定出《县委党校2003~2007年建设和发展规划纲要》。2004年以来,先后投资26万元改造了教学综合楼、大教室、厨房和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目前,正在稳步向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配套、教学功能齐全的既定发展目标迈进。
二、“主渠道”作用发挥充分,理论培训业绩辉煌
作为党性锻炼的熔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为了充分发挥在干部培训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县委党校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作为办学的宗旨和理念,着眼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推动彝县政治、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的全面实现,积极开展干部培训轮训工作。20年来,我校始终从全县乡科级领导干部和乡村基层干部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出发,结合不同时期本县社会经济实际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培训方针,并采取多种形式的灵活培训方式,使培训范围不断延伸和扩大。本校不仅圆满完成了每年的干部理论培训、公务员岗位培训任务,而且还拓展了学校的办学渠道,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和声誉。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和档次,我校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次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等部门聘请省州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为理论培训班学员授课。本校的教师也经常应邀到县级其他单位和深入11个乡镇及部分村委会,进行理论辅导或讲授党课。20年来,我校共举办了各种类型和形式的干部理论培训、短训班和公务员岗位培训班以及县级各部门业务骨干培训班360余期,参训人员达18000多人次,其中干部理论培训班150多期,参加培训的乡科级领导及村干部达8500多人次。
三、学历教育成绩显著,办学层次不断提高
党校的干部学历教育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和改善干部学历结构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以在职党员干部为主要培训对象的干部教育形式。1986年,经云南省干部教育委员会批准,开办了学制为两年的全日制党政干部中专班,先后招生两届,共毕业学员85名,八六级毕业45名,八八级毕业40名。从而使本校在大理州党校系统中至今为止,同大理市委党校一道成为办过全日制党政干部中专班的两所县级党校之一。1989年,我校又开办了中专函授专修班,结业学员54名。1992年,还开办了中专函授全科班,毕业学员34名。1995年以来,又先后开办了七届省函大专漾濞教学班,共有349名学员取得了大专文凭。2003年,开办了第一个中函本科漾濞教学班,2004、2005年又连续招收了两个中函本科漾濞教学班,目前在校就读的有三届中函本科班的共150名学员。20年来,在我校接受学历教育的学员共672名,现已有522名学员取得了大中专毕业文凭(含取得结业证的54名学员)。这些从本校完成学业的学员,通过学历培训和教育,不仅糸统地学习和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通过全面糸统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接受了新的理论武装。如今这些科学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党性修养又上一个新台阶的学员活跃在全县各条战线上,把所学到的知识奉献给党的事业,做出了显著成绩,并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不少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成为彝县“三个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
四、“教学”促“科研”,硕果累累
科研工作是党校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是提高党校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先导。县委党校不仅历来都大力提倡以科研促教学,积极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的奋斗方向,而且始终都将科研工作作为提升学校教学层次和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因而,县委党校的科研气氛一直都是非常浓厚的。教师在认真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着眼于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决策服务,为教学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三为”方向,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从事科研活动和开展社会调查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的成果还获得有关部门的奖励。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共有19次获得有关部门的奖励,其中获省州级奖11项。县委党校教师先后在《云南日报》、《云南支部生活》、《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创造》、《云南纪检监察》、《大理日报》、《白族文化研究》、《大理文化》、《滇西北论坛》、《大理宣传》等省州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100多篇。另外,部分教师根据县委的安排,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漾濞彝族自治县历史大事记》(已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编写工作,有的教师应聘担任了《漾濞文史资料》和《漾濞民间故事》(已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编委,并具体参与了《漾濞文史资料》第二至六辑的编辑工作和收集整理了24则3万余字的漾濞民间故事,为全县的理论研究宣传和地方民族文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5年3月,我校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
第四篇:党校研讨总结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党校研讨总结
4月11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本院党校第十二期学生骨干培训班的开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我们接受党的洗礼,正式成为一名党校的学生。
开学典礼完毕,李洁老师详细介绍了本期党校的学员守则、分班情况、教学计划和考核办法。学员代表陈涛学姐在开学典礼上发言,鼓励我们珍惜党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党的知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张晓强书记在其后的讲话中指出,本期党校培训班是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即将迎来中共十八大之际举办的,他希望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掌握科学的思想理论,确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十八大的到来。
开学典礼结束后,我们听取了由商学院沈晓阳教授主讲的第一课——“理想、责任、忠诚”。
在随后一个月的党校课程中,我们分别学习了党史、党章、分班研讨和实践活动。听了各位领导的党校课,加上之后的分班研讨,我觉得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有关“为什么入党,端正入党动机”的话题.几乎每节课刚开始,讲师就会问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入党?这一问便使很多同学蒙了。如果要上台讲,我想谁都会讲得头头是道,比如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等等。可是谁都听得出来每个人都是按此套路回答的。就像党委书记李勇所概括的那样,社会上有很多不正确的入党动机,有功利型入党动机,虚荣型入党动机,盲从型入党动机,被动型入党动机,成才型入党动机,情感型入党动机。他们入党要么是为了最求功名利禄,要么是看人家入党,产生了从众心理,要么是为了显摆等等不良的动机。这些人入了党,就是为党埋下了定时炸弹,他们这些投机分子很可能就会成为将来的腐败分子。而我们不能像那些投机分子那样,我们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们要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如何才能端正入党动机呢,李勇书记说,首先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党的正确认识。一个党员同时应该是一个有知识涵养,至少也应该是了解党的人。努力学习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果自己是个文盲,那也得学习党的知识,这才能保证党的先进性。
第二,要认真实践,不断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地省视自己,才能确认自己是否要入党,确认自己是否符合党的要求。
第三,要学会自我总结,不断增强党性培养。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尚且每月要写思想报告,换做党员,更应当时时反省时时提醒自己,因为党员是先锋队,是起模范作用的。一个党员没做好,可能带动一帮人养成坏习惯。要做到那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觉得,作为一名准党员,我们应该做的便是努力得使自己向党组织靠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最重要的正是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还有就是要有有实际行动和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入党程序和手续。
要入党,党章是我们的必修课本,这里面包括的许多作为一名党员应具备的素质涵养,也包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原理。同时也要遵循入党的程序还手续,配合党组织对自己的考察,从自愿提出入党申请开始,就把自己当做一名党员来看,以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进入考察期后更要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和研讨,随时保持与当地组织的联系,做到既不脱离组织,也不脱离群众。有人说,我成了预备党员便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即使是党员,也要更加严于律己。李书记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预备党员在转正考核的考试时作弊,然后就被取消了入党资格。还有的因为成绩原因没能入党的,找到领导商量,在情急之下道出了“没入党对找工作就没有用”之类的话,这无疑是一种极不健康的入党动机。
所以说我们要上党校,要经过培训,亲近党,热爱党,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
通过这一个月的党校学习,我们对党更加熟悉了,它从1921年至今,几经**,终于挺了过了,而且为我们中华民族注入了更新鲜的血液,带领中国人民建设更美好的家园。我想这么好的一个党,谁会不拥戴它呢。我一定会更加地努力,争取早日入党!
文章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第五篇:全国党校系统深入研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伟大成就
全国党校系统深入研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伟大成就
光明网北京6月19日电(李瑞英)“全国党校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日前在大连举行。来自中央党校和全国省级党校、副省级党校的专家学者共2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成功经验和历史启示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王伟光,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中央党校副校长李书磊、张伯里,中央党校教育长兼培训部主任徐伟新,中央党校原教育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郝时晋,中央党校校委委员贾高建、黄宪起、赵长茂,大连市委副书记、大连市委党校第一校长里景瑞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由中央党校主办,大连市委协办,中央党校科研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大连市委党校承办。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在会上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上鲜明地写着发展与公正》的主旨报告。李景田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始终把发展和公正作为两大追求。他指出,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追求和实现发展与公正为己任。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成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解决发展与公正问题奠定了制度基础,提供了现实可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围绕着解决发展与公正两大问题,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发展与公正问题依然存在。就发展而言,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七千多万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与促进发展相比,推进社会公正的任务更加艰巨。李景田强调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发展与公正,最根本的途径仍然是改革开放。这就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实现社会公正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发展和公正提供更加坚实的政治保障;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王伟光在研讨会上作了致词。他提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将坚持和发展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90年来最重要的历史经验。他强调指出,正确理解党的这一历史经验,就要做到:
一、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变化的新特征和新要求,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在更为宽广的视域内,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以及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主义,其实质和关键就是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新的形势下,就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地破解问题并把事业推向前进。
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妥善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深刻认识世情,正确把握时代特征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武装群众、掌握群众,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并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的过程。
在研讨中,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党的九十年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代表们认为,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尤为艰巨,尤其需要全党、全社会坚定信念,树立信心。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敢于在一穷二白的国土上画出最新最美图画的英雄气概,继承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同时,我们必须科学地分析困难和挑战,善于抓住机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与会代表还对科学发展观、党的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作风建设、党群关系、学习型政党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先进性建设、社会管理和创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工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比如,有的与会代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现代化与中国发展特殊阶段的统一,历史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四个方面。又如,有的代表把中国共产党90年作风建设的经验启示总
结为:必须把作风建设摆在党的生死存亡的位置来抓,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以密切党群关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过程之中。再如,有的代表认为,党的90年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告诉我们:坚持和实践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仅要求有主观认知能力作保障,更要求有民主的制度保障和无私道德保障,等等。
中央党校副校长张伯里作了会议总结。他总结了会议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认为会议收获颇丰,主要体现在:
一、深化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认识。
二、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历史经验和启示的认识。
三、深化了对“一个旗帜”、“一个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认识。
四、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重任的认识。张伯里同时对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的科研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他说,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党校科研工作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紧紧抓住用好党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党校的科研工作来说,应该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正视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些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同时推进党校科研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二要围绕“一流学府”建设,努力建设“一流科研”。建设“一流学府”,必须要有一流的科研,一流的科研要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成果、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规划、一流的体制。各级党校要根据本校的《规划》,制定每年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加以落实。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党和国家有新的重要工作要及时跟进落实。要通过实施《规划》,进一步推进本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成长。只有狠抓《规划》的落实,才能切实把科研工作抓出成效来。三要加强思想库建设,充分发挥党校科研成果咨政的作用。加强党校的科研工作和思想库建设,是关系党校长远发展的大事,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充分发挥发挥党校科研成果咨政的作用。为加强思想库建设,充分发挥党校科研成果咨政的作用,无疑要做多方面的努力,特别是必须重点抓好课题研究。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科研集体攻关机制,优化科研交流平台。四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牢牢把握党校科研的导向。经验表明,每逢重要时间节点,思想舆论领域往往异常活跃,碰到的问题更为复杂,这要求全国党校科研战线的同志,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创造性,牢牢把握党校科研的政治方向,积极促进党校科研的繁荣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全面认识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有助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从此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历史是人民的事业。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一次次都失败了。严酷的现实表明,需要新的社会力量来寻找先进理论、开辟前进道路。1921年,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正确方向、代表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根本前提,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在全国执政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并从中国实际出发,逐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30多年来,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大大向前推进。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曾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全方位的,其中具有决定性、根本性意义的,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4个方面。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生命力。政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民族复兴的根本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在不断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上,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同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坚决扞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建立强大的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和巩固的国防,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利益;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巩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了政治和法制根基。
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上升、极大增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与人民的愿望和期待根本背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加强经济建设,使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上升、极大增强。新中国成立时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状况彻底改变。到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39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民族复兴必然包括民族文化的复兴。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人类文明先进成果,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展现了走向复兴的东方大国的崭新精神风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民族复兴的根本目的是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同时,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人民收入大幅增长,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生活显着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不断提升,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巨大变化。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不懈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跨越,从国家被侵略、民族被压迫到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强大动力的历史性跨越,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
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永远告别了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100多年来对于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生活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开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兴、曲折和发展,是20世纪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把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飞跃,同时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20世纪中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改革成为继续发展社会主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但是,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否则就会带来灾难性后果。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抛弃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否定、取消党的领导,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相继走上改旗易帜的不归之路,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
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低潮、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复杂局势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顶住压力,砥柱中流、岿然不动,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稳住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阵脚,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过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鼓舞和坚定了人们的信心信念;进一步揭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探索符合客观规律和各自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赋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以新内涵,深刻改变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振兴。
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过去一个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不寻常的世纪。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光明与黑暗的搏击,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期待。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地把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联系起来,在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正义事业的前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成为抗日战争的民族先锋和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力推动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卓有成效地开展对外交往。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一个创造性贡献,已写入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国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决抗击各种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并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成为稳定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大力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拉动力日益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日益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重要建设性作用。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协调发展中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大国血与火的崛起之路根本不同,开创了世界历史之先河,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坚持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引擎,并将继续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加广阔的市场和不竭的发展动力;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的政治理念,超越了传统的国家关系和国际秩序理论,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揭示了新的方向,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理解赞同,必将在实现人类美好理想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90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和社会进步,之所以能够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如此卓着的贡献,归根到底
都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党。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坚定不移地立足中国国情走独立自主道路,在不同时期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密切联系群众、完全彻底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中汲取不断前进的动力,这是党能够赢得广大人民全力支持和衷心拥护的根本原因,是党能够长期执政的力量源泉和牢固基石。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巨大牺牲和全部工作展示了先进性,广大党员以自己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牺牲精神和英雄业绩实践了党的先进性。坚持不懈地把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保证了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的党。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形成了富有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成果,开辟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创建了富有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提出了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国际关系原则和理念。坚持站在时代高度,以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事物,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创新理论、创新实践,保证了党在风云变幻中从容应对复杂形势,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在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中自觉地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党。党通过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把党建设成为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用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具有严明纪律和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党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