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正确处理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正确处理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综治办的工作安排,我乡综治办按照要求内容,积极深入基层进行了解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矛盾纠纷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社会治安形式总体良好,但是,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社会各方面的矛盾纠纷还大量存在,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由此产生的矛盾纠纷也不断增加。较之以往,目前的矛盾纠纷除数量有所上升外,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突出表现为公民与集体经济组织、与基层政府之间,企业职工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等纠纷(当然,目前的婚姻家庭纠纷尤其是婚姻纠纷呈大幅上升趋势),也就是个体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纠纷。这些矛盾纠纷,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广泛性,矛盾纠纷普通存在,非一个地方、一个企业所独有,纠纷涉及面宽;二是群体性,集体上访时有发生,群体械斗情况也有发生,矛盾主体一方往往人数较多;三是复杂性,引发纠纷的原因有体制、观念、作风各方面的因素,有时则是多种因素交结在一起,调处难度增大。
当前形势下我乡矛盾纠纷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在农村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方的土地权属不清,群众争执激烈,甚至发生械斗。
2、在劳动就业方面,一是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困难,自主择业性不强,就业压力增大;二是下岗职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增多,就业渠道狭窄,社会闲置人员增加,易诱发治安问题。
3、有部分上访老户对信访答复不满意或有关部门未予答复持续上访或越级上访不断。
二、社会矛盾的现实解决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1、我乡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一直作为维稳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了由乡人大主席为组长的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两次排查会议,一把手亲自参加,并形成会议纪要。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抽调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土地、管理区等部门有关人员,深入农村、企业、学校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认真调查,及早解决。“三夏”、“三秋”、及元旦和春节期间,还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大规模排查,确保农忙、节日期间的社会稳定。我乡XX村由于近年来高速公路和XX大道占地,导致村里的土地被占了相当一部分,很多群众没有了土地,经过村委会多方面考虑,准备统一再分一次地,但是没被占地的村民不愿意,扬言要捍卫自己的土地,眼看“三秋”大忙来临,没有土地的村民马上要错过今年的小麦种植期,双方矛盾一触即发。我乡“三秋”矛盾纠纷排查小组在进驻XX村得知了这些情况以后,立即分成三组,对持反对分地意见的三个居民小组展开疏导,终于在经过两天的耐心细致的劝说下,在“三秋”大忙期间,使得全村土地顺利重新分配,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2、我乡还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的预防和处理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形成了一套制度:一是机关每天安排10人值班,两名班子成员带班,每村要有一名主要领导值班;二是机关成立督导组,全天候、不定时对机关和各村进行检查;三是每村确定一名信息员,随时报告情况;四是如发生突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人员应及时赶到出事地点,做好劝返、疏散工作,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防止事态恶化。
3、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一是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基于司法行政系统指导,自
治性解决机制发育不足,村民调委会是在法院指导和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与指导下进行工作的自治性民间组织,这种调解受行政权力的支配和影响较大,有许多不利因素:(1)、增加了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的负担;
(2)、强化了群众对政府的依赖,不利于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3)、增加了基层信访压力;二是调解过程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如在农村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调处结果最终往往由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拍板,因此,纠纷解决方式比较随意,受村干部个人意志和素质影响较大,可能会造成调处结果的不公平,造成一方不满。同时,在行政协调过程中,由于受“稳定压倒一切”思想影响,个别基层干部在处理纠纷过程中,会采取有悖于政策和原则的协调,给群众传递“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信号,使群众大量纠纷涌向信访部门,有的还以各种激化方式引起领导重视,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如何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的解决机制
1、要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深化农村改革,集中精力发展农村经济,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于改革有不解之缘。这些矛盾有的是由于新旧体制的碰撞而引起的,有的是改革没有配套而产生的,有的是由于旧思想看不惯新事物而出现的。解决好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外招商引资蛋糕做大。社会财富增加了,人民富裕了,许多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二是要搞好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普法教育,使广大公民在生产、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依法做人、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要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一是定期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地毯式排查和梳理,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尤其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给予高度重视,并将排查和梳理出的情况及时上报乡主要领导;二是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工作中要对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达到“五个底数清”,即矛盾纠纷总数、已调、未调底数清;重大疑难纠纷底数清;婚姻、家庭、邻里、土地纠纷底数清;群体(5人以上)上访事件底数清;纠纷重点户、重点人员情况底数清。并要做到矛盾纠纷主要情况及产生原因明确、涉及人数明确、调处部门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明确、处理办法及具体措施明确;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各村委会、调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要坚持做到“四个不”,即不弄虚作假、不夸大问题、不缩小问题、不隐瞒事实,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五是要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群众前来办事,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执行好首问负责制,属本科室职能的认真办理,需由其他科室办理的,引导其如何办理,不能出现推诿和不理不睬现象。
3、加强维护社会稳定的组织力量建设,只有把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综治办、维稳办等维护社会稳定的力量整合起来,才能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既各司其职,又大力协作、互相配合,真正维护好当地的社会治安,保证稳定的工作大局。一是综治办要当好党委和政府领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带头贯彻执行党委和政府的总体部署,积极参加党委和政府统一组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并经常向党委领导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反映情况,报告工作,提出建议。严格治安管理措施,检查和指导各单位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和基层治保组织、群防群治队伍的工作;二是公安机关是社会治安工作的主管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属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需要,适当的调整工作重点、警力部署和勤务制度,改进工作方法,用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加强基层治安基础工作,以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三是司法所要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依法积极疏导、调处各种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做好对轻微违法犯罪人员和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四是法庭要加强审判流程管理,严格审限跟踪监督,确保办案快捷高效。大力推行“繁简分流”和简易化审理方式,缩短办案周期。加大诉讼调节力度,积极疏导矛盾,减轻当事人诉累。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充分利用非诉讼渠道解决社会纠纷,缓解审判压力。开展清理超审案件和超期羁押被告人的活动,严格执行审限制度,有效纠正“拖案”现象。
四、对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
1、建立矛盾预防机制。农村的矛盾纠纷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生的过程,因此,坚持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上,建立信息、排查、回访等预防机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在工作中,基层干部要解决的群众关心和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可能诱发矛盾的苗头性、倾向性因素,积极预测,超前防范,消除矛盾。我乡一直把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今年以来,通过乡、村两级矛盾排查机构共排查出纠纷42起,劝阻上访14起21人,排查出的矛盾全部化解在基层,真正起到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2、做好村级调委会的管理工作。村级调委会是调处农村矛盾纠纷的中坚力量,是调解民间矛盾纠纷的法定组织。要使村级调委员会更好地发挥出其作用,一是实行层级管理机制,村调委会负责调处本村内的各类纠纷,调解不下的,交由乡调委会进行调解,尽可能做到在辖区范围内解决矛盾,避免矛盾激发;二是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对村调解员、治保委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调解技巧,促进矛盾纠纷的有效调处。我乡每年都组织两次全乡综治、民调主任培训班,通过邀请市综治办领导和律师给他们讲解如何处理复杂的矛盾纠纷,提高他们处理纠纷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三是加强村级调委会的自治性,司法行政部门要尽量放权给村级调委会,地方行政部门则在调处过程中起监督作用,保障村级调解委员会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发挥其自主性。
3、健全保障激励机制。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调解组织要配备办公室或调解室,做到“六有”,即有调解室、有牌子、有印章、有调解工作基础台帐、有调解例会和调解记录、有纠纷登记薄;二是各级各部门要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支付调解员的日常工资及误工补贴,调动其调解积极性;三是建立调解奖励措施,对调解成功率高、群众满意度高的村级调委会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公开选拔公文写作知识:调研报告格式
1、标题
2、客户(委托人)
3、调研公司
4、日期
内容目录
1、章节标题和副标题,附页码
2、图表目录
3、附录目录
执行性摘要
1、目标的简要陈述
2、调研方法的简要陈述
3、主要调研结果的简要陈述
4、结论与建议的简要陈述
5、其他相关信息(如特殊技术、局限、背景信息)
分析与结果(详细)
1、调查基础信息
2、一般性的介绍分析类型
3、表格与图形
4、解释性的正文 结论与建议
调查方法
1、研究类型、研究意图、总体的界定
2、样本设计与技术规定 a、样本单位的界定 b、设计类型(概率性与非概率性,特殊性)
3、调查问卷 a、一般性描述 b、对使用特殊类型问题的讨论
4、特殊性问题或考虑
5、局限 a、样本规模的局限 b、样本选择的局限 c、其他局限(抽样误差、时机、分析等)
附录
1、调查问卷
2、技术性附录(如统计工具、统计方法)
3、其他必要的附录(如调查地点的地图等)
:想抓住和顺应时机,好比救火一样,要迅速、坚决。
2、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荀子)
释:想保持安定,巩固地位,那么没有比平政爱民更好的办法了;想获得美好声誉,那么没有比崇礼敬士更好的办法了;想建立伟大功业,那么没有比尚贤使能更好的办法了。
3、多言不可与远谋,多动不可与久处。(隋·王通)
释:对爱多说话的人不能和他作长远的谋划,对多动的人不能长久长处。
4、善将者,其刚不可折,甚柔不可卷,故以弱致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三国·诸葛亮)
释:善作将领的必须有刚柔兼备的性格,但刚强不固执、温柔不软弱,所以可以弱致强,以柔制刚。但单讲温柔会导致软弱,势力会削弱;单讲刚强会导致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势必灭亡。不柔不刚,才合乎道理的常规。
8、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明·庄元臣)
释:要到山上去,就要向樵夫了解山上的情况;要到水里去,就要向渔民了解水里的情况。
9、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孙武)
释:宁可假装糊涂而不有所行动,也不冒充聪明而轻举妄动。暗中策划,不露声色,就象冬天的雷电,储存力量,待机爆发一样。
10、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明·方以智)
释:善于疑虑问题的人,不去疑虑人们都怀疑的事,而是去疑虑人们不会怀疑的事情或情况。
11、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者,知人而已矣,安民而已矣,进贤远奸而已矣。无定法者,一兴一废一繁一简之间,因乎时而不可执也。(清·王夫之)
释:天下有治国的大原则,而具体的法规制度则不能一成不变。大的原则只不过是知人、安民、进贤远奸罢了,而法规制度的制定、废除,是繁还是简,就要因当时具体条件而定,不应拘泥不变。
12、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孙武)
释:足智多谋的将帅对情况的考虑,必须兼顾利和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中要充分考虑到有利条件,才能提高胜利信心;在顺利情况下看到不利方面,才能消除可能发生的祸患。
13、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禄得;节义之士,不可以威刑胁。(黄石公)
释:对廉洁的人不可用爵禄收买,对有节操义行的人不可用重刑相威胁。
14、治世不一道,使国不必法古。(商鞅)
释:治理世事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管理国家不必非要全按古人的方法。
15、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莱根谭》)
释:与其计划没有把握完成的功业,不如维持好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懊悔以前的过失,还不如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错误。
16、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情则乱(墨子)
释:上面为官从政的,如了解得到下边的情况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就可很好地治理,反之,不真正了解掌握下边情况,政策脱离实际,就会发生**。
17、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莱根谭》)
释:不要责难他人的小过错,不随便揭发他人隐私,不可对别人的坏处耿耿于怀。
18、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孙武)
释:在客观实际中蕴藏着谋略,谋略的运用也要根据客观实际。认识了客观事物的矛盾性,就可掌握和运用谋略。谋略不可违背客观实际,凭主观想象去生搬硬套,就要招致失败。
19、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莱根谭》)
释:遇到表面阴沉而不爱说话的人,千万不要一下子就推心置腹地跟他作朋友;见了自以为是了不起的人,应尽量小心谨慎不与他说话。
20、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抵其本,而叶遍摇矣。(《韩非子》)
释:摇树木的人,如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去动,那么即使弄得精疲力尽也不可能全部动遍。如从左右推拍树干,那么可使一树叶子都摇动了。
21、辟邪不得其情,则邪愈肆;攻疾不对其症,则病愈剧。(明·吕坤)
释:治理邪气得不到真实情况和原因而盲目去治,就会使邪气更猖獗,治疗疾病不能对症用药用术,就会使病情更加严重。
22、事虽易,而以难处之,未有不治之变;患虽远,而以近处之,未有不及之谋。(明·王廷相)
释:事情虽容易,却把它当难事去认真办理,就没有治不了的变故;祸患虽在很远,却当成在眼前来处理,就没有来不及解决问题的安排。
2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释 :在安定的时候容易管理,凶事未发生时容易解决,问题没弄到最严重时易判断,麻烦事在细小时容易处理。因此,凡事都要在没有定局之前妥善安排,在**未发生之前就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29、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上,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是以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理近则远安,理内则外端,理本则末通,理强则弱深,理大则小行,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敬。此乃治国之道也。(三国·诸葛亮)释:先确定大政方针,再制定具体措施;先制定法令,再实行刑罚;先治理当前的,再治理长远的;先处理好内部事务,再处理外部;先治理好带根本性的问题,再解决细节问题;先治理好强的,再治理弱的,先治理好大的,再解决小的,先治理好上层机构,再治理下层社会,先治理好自身,再去管理别人。这是由于确立了大政方针,具体措施才能得以实施;制定好了国家法令,才能具体实施刑罚;治理好近的,远的才能安定;治理好内部,外部就会端正;治理好根本,末节就能畅通;治理住强的,弱的就能伸展;治理住大的,小的就能通顺;治理好上层,下层就能正直,治理好自身,他人就会敬重服从。这些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30、制事者因其则,服药者因其良。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汉·陆贾)
释:处理事情要根据事情本身的规律和法则,吃药治病要根据药物对疾病的功效。一本书的好坏不一定以是否出之孔子之手,一副药的效用也不一定以扁鹊所开之方为标准。凡是符合实际,合乎规律的就是好的,可以把它当作法令制度,根据时代不同而灵活执行。
第二篇:关于正确处理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综治办的工作安排,我乡综治办按照要求内容,积极深入基层进行了解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矛盾纠纷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社会治安形式总体良好,但是,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社会各方面的矛盾纠纷还大量存在,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由此产生的矛盾纠纷也不断增加。较之以往,目前的矛盾纠纷除数量有所上升外,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突出表现为公民与集体经济组织、与基层政府之间,企业职工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等纠纷(当然,目前的婚姻家庭纠纷尤其是婚姻纠纷呈大幅上升趋势),也就是个体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纠纷。这些矛盾纠纷,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广泛性,矛盾纠纷普通存在,非一个地方、一个企业所独有,纠纷涉及面宽;二是群体性,集体上访时有发生,群体械斗情况也有发生,矛盾主体一方往往人数较多;三是复杂性,引发纠纷的原因有体制、观念、作风各方面的因素,有时则是多种因素交结在一起,调处难度增大。
当前形势下我乡矛盾纠纷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在农村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方的土地权属不清,群众争执激烈,甚至发生械斗。
2、在劳动就业方面,一是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困难,自主择业性不强,就业压力增大;二是下岗职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增多,就业渠道狭窄,社会闲置人员增加,易诱发治安问题。
3、有部分上访老户对信访答复不满意或有关部门未予答复持续上访或越级上访不断。
二、社会矛盾的现实解决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1、我乡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一直作为维稳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了由乡人大主席为组长的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两次排查会议,一把手亲自参加,并形成会议纪要。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抽调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土地、管理区等部门有关人员,深入农村、企业、学校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认真调查,及早解决。“三夏”、“三秋”、及元旦和春节期间,还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大规模排查,确保农忙、节日期间的社会稳定。我乡XX村由于近年来高速公路和XX大道占地,导致村里的土地被占了相当一部分,很多群众没有了土地,经过村委会多方面考虑,准备统一再分一次地,但是没被占地的村民不愿意,扬言要捍卫自己的土地,眼看“三秋”大忙来临,没有土地的村民马上要错过今年的小麦种植期,双方矛盾一触即发。我乡“三秋”矛盾纠纷排查小组在进驻XX村得知了这些情况以后,立即分成三组,对持反对分地意见的三个居民小组展开疏导,终于在经过两天的耐心细致的劝说下,在“三秋”大忙期间,使得全村土地顺利重新分配,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2、我乡还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的预防和处理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形成了一套制度:一是机关每天安排10人值班,两名班子成员带班,每村要有一名主要领导值班;二是机关成立督导组,全天候、不定时对机关和各村进行检查;三是每村确定一名信息员,随时报告情况;四是如发生突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人员应及时赶到出事地点,做好劝返、疏散工作,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防止事态恶化。
3、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一是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基于司法行政系统指导,自治性解决机制发育不足,村民调委会是在法院指导和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与指导下进行工作的自治性民间组织,这种调解受行政权力的支配和影响较大,有许多不利因素:(1)、增加了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的负担;(2)、强化了群众对政府的依赖,不利于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3)、增加了基层信访压力;二是调解过程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如在农村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调处结果最终往往由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拍板,因此,纠纷解决方式比较随意,受村干部个人意志和素质影响较大,可能会造成调处结果的不公平,造成一方不满。同时,在行政协调过程中,由于受“稳定压倒一切”思想影响,个别基层干部在处理纠纷过程中,会采取有悖于政策和原则的协调,给群众传递“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信号,使群众大量纠纷涌向信访部门,有的还以各种激化方式引起领导重视,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如何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的解决机制
1、要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深化农村改革,集中精力发展农村经济,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于改革有不解之缘。这些矛盾有的是由于新旧体制的碰撞而引起的,有的是改革没有配套而产生的,有的是由于旧思想看不惯新事物而出现的。解决好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外招商引资蛋糕做大。社会财富增加了,人民富裕了,许多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二是要搞好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普法教育,使广大公民在生产、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依法做人、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要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一是定期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地毯式排查和梳理,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尤其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给予高度重视,并将排查和梳理出的情况及时上报乡主要领导;二是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工作中要对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达到“五个底数清”,即矛盾纠纷总数、已调、未调底数清;重大疑难纠纷底数清;婚姻、家庭、邻里、土地纠纷底数清;群体(5人以上)上访事件底数清;纠纷重点户、重点人员情况底数清。并要做到矛盾纠纷主要情况及产生原因明确、涉及人数明确、调处部门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明确、处理办法及具体措施明确;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各村委会、调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要坚持做到“四个不”,即不弄虚作假、不夸大问题、不缩小问题、不隐瞒事实,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五是要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群众前来办事,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执行好首问负责制,属本科室职能的认真办理,需由其他科室办理的,引导其如何办理,不能出现推诿和不理不睬现象。
3、加强维护社会稳定的组织力量建设,只有把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综治办、维稳办等维护社会稳定的力量整合起来,才能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既各司其职,又大力协作、互相配合,真正维护好当地的社会治安,保证稳定的工作大局。一是综治办要当好党委和政府领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带头贯彻执行党委和政府的总体部署,积极参加党委和政府统一组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并经常向党委领导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反映情况,报告工作,提出建议。严格治安管理措施,检查和指导各单位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和基层治保组织、群防群治队伍的工作;二是公安机关是社会治安工作的主管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属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需要,适当的调整工作重点、警力部署和勤务制度,改进工作方法,用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加强基层治安基础工作,以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三是司法所要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依法积极疏导、调处各种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做好对轻微违法犯罪人员和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四是法庭要加强审判流程管理,严格审限跟踪监督,确保办案快捷高效。大力推行“繁简分流”和简易化审理方式,缩短办案周期。加大诉讼调节力度,积极疏导矛盾,减轻当事人诉累。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充分利用非诉讼渠道解决社会纠纷,缓解审判压力。开展清理超审案件和超期羁押被告人的活动,严格执行审限制度,有效纠正“拖案”现象。
四、对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
1、建立矛盾预防机制。农村的矛盾纠纷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生的过程,因此,坚持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上,建立信息、排查、回访等预防机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在工作中,基层干部要解决的群众关心和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可能诱发矛盾的苗头性、倾向性因素,积极预测,超前防范,消除矛盾。我乡一直把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今年以来,通过乡、村两级矛盾排查机构共排查出纠纷42起,劝阻上访14起21人,排查出的矛盾全部化解在基层,真正起到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2、做好村级调委会的管理工作。村级调委会是调处农村矛盾纠纷的中坚力量,是调解民间矛盾纠纷的法定组织。要使村级调委员会更好地发挥出其作用,一是实行层级管理机制,村调委会负责调处本村内的各类纠纷,调解不下的,交由乡调委会进行调解,尽可能做到在辖区范围内解决矛盾,避免矛盾激发;二是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对村调解员、治保委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调解技巧,促进矛盾纠纷的有效调处。我乡每年都组织两次全乡综治、民调主任培训班,通过邀请市综治办领导和律师给他们讲解如何处理复杂的矛盾纠纷,提高他们处理纠纷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三是加强村级调委会的自治性,司法行政部门要尽量放权给村级调委会,地方行政部门则在调处过程中起监督作用,保障村级调解委员会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发挥其自主性。
3、健全保障激励机制。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调解组织要配备办公室或调解室,做到“六有”,即有调解室、有牌子、有印章、有调解工作基础台帐、有调解例会和调解记录、有纠纷登记薄;二是各级各部门要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支付调解员的日常工资及误工补贴,调动其调解积极性;三是建立调解奖励措施,对调解成功率高、群众满意度高的村级调委会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
第三篇:关于正确处理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调研报告
如何处理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调研报告
按照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安排和部署,借此次学习机会,积极深入村组进行了解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矛盾纠纷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社会治安形式总体良好,但是,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社会各方面的矛盾纠纷还大量存在,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由此产生的矛盾纠纷也不断增加。目前的矛盾纠纷除数量有所上升外,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突出表现为公民与集体经济组织、企业职工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农户之间等纠纷(当然,目前的婚姻家庭纠纷尤其是婚姻纠纷呈大幅上升趋势),也就是个体与集体、集体与农户之间纠纷。这些矛盾纠纷,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广泛性,矛盾纠纷普通存在,纠纷涉及面广;二是有个别农户上访时有发生,部分群体械斗情况也有发生,矛盾主体一方往往人数较多;三是复杂性,引发纠纷的原因有体制、观念、作风各方面的因素,有是多种因素交结在一起,调处难度增大。
当前形势下我镇矛盾纠纷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在村组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清,群众争执激烈,甚至发生械斗。
2、在劳务输转方面,一是劳务合同不完善或不签订劳务合同,二是对外出打工增不上钱或不给发钱等纠纷比较多,有时发生上访现象。
3、有部分上访老户对信访答复不满意或有关部门未予答复持续上访或越级上访不断。
二、社会矛盾的现实解决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1、我镇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一直作为维稳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了由镇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两次排查会议,镇分管领导亲自参加,并形成会议纪要。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抽调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土地、管理等部门有关人员,深入农组、企业、学校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认真调查,及早解决。在节假日期间,还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大规模排查,确保农忙期间的社会稳定。我镇罗马村,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因起的矛盾纠纷比较突出,国家取消农业税,三提五统,加大种粮补贴后,许多农户想收回原来私下流转出去的土地,但因为当事人双方未签订正规流转承包合同而发生矛盾纠纷,如罗马村四组马会帮在2005年12月15日,在二轮土地承包期间私自现将自己8亩耕地流转给临夏张德清耕种,现在想要回私下流转出去的耕地,不是简单的问题,吵架,打架,通过镇司法所与区巡回法庭经过两天的耐心细致的劝说调解处理,把矛盾化解在村组。
2、我镇还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人大主席为副组长的预防和处理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形成了一套制度:一是镇上每天安排5人值班,每村要有一名主要领导值班;二是镇上成立督导组,不定时对单位和各村进行检查;三是每村确定一名信息员,随时报告情况;四是如发生突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人员应及时赶到出事地点,做好劝返、疏散工作,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3、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一是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基于司法行政系统指导,自治性解决机制不建全,村民
调委会是在法院指导和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与指导下进行工作的自治性民间组织,这种调解受行政权力的支配和影响较大,有许多不利因素:
(1)、增加了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的负担;(2)、强化了群众对政府的依赖,不利于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3)、增加了基层信访压力;二是调解过程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如在农村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调处结果最终往往由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拍板,因此,纠纷解决方式比较随意,受村干部个人意志和素质影响较大,可能会造成调处结果的不公平,造成一方不满。同时,在协调过程中,由于受“稳定压倒一切”思想影响,个别基层干部在处理纠纷过程中,不按政策和原则调解处理,使群众大量纠纷涌向信访部门,有的还以各种激化方式引起矛盾纠纷,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如何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的解决机制
1、要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深化农村改革,集中精力发展农村经济,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于改革有不解之缘。这些矛盾有的是由于新旧体制的碰撞而引起的,有的是改革没有配套而产生的,有的是由于旧思想看不惯新事物而出现的。解决好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外招商引办企业。社会财富增加了,人民富裕了,许多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二是要搞好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普法教育,使广大公民在生产、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依法做人、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要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一是定期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按时排查和梳理,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尤其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给予高度重视,并将排查和梳理
出的情况及时上报镇主要领导;二是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工作中要对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达到“五个底数清”,即矛盾纠纷总数、已调、未调底数清;重大疑难纠纷底数清;婚姻、家庭、邻里、土地纠纷底数清;群体(5人以上)上访事件底数清;纠纷重点户、重点人员情况底数清。并要做到矛盾纠纷主要情况及产生原因明确、涉及人数明确、调处部门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明确、处理办法及具体措施明确;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各村委会、调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要坚持做到“四个不”,即不弄虚作假、不夸大问题、不缩小问题、不隐瞒事实,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五是要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群众前来办事,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执行好首问负责制,属司法所的认真办理,需由其他部门办理的,引导其如何办理,不能出现推诿和不理不睬现象。
3、加强维护社会稳定的组织力量建设,只有把镇上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维稳办等维护社会稳定的力量整合起来,才能在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既各司其职,又大力协作、互相配合,真正维护好西洞的社会治安,保证稳定的工作大局。一是综治办要当好党委和政府领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带头贯彻执行党委和政府的总体部署,积极参加党委和政府统一组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并经常向党委领导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反映情况,报告工作,提出建议。严格治安管理措施,检查和指导各单位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和村组治保组织、群防群治队伍的工作。二是司法所要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依法积极疏导、调处各种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做好对轻微违法
犯罪人员和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工作。
四、对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路
1、建立矛盾预防机制。农村的矛盾纠纷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生的过程,因此,坚持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上,建立信息、排查、回访等预防机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在工作中,基层干部要解决的群众关心和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可能诱发矛盾的苗头性、倾向性因素,积极预测,超前防范,消除矛盾。我镇一直把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今年以来,通过镇、村两级共排查出矛盾纠纷60起,调处60起,劝阻上访2起12人,排查出的矛盾全部化解在基层,真正起到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2、做好村级调委会的管理工作。村级调委会是调处农组矛盾纠纷的中坚力量,是调解民间矛盾纠纷的法定组织。要使村级调委员会更好地发挥出其作用,一是实行层级管理机制,村调委会负责调处本村内的各类纠纷,调解不了的,交由镇调委会进行调解,尽可能做到在辖区范围内解决矛盾,避免矛盾激发;二是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对村调解员、治保委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调解技巧,促进矛盾纠纷的有效调处。我镇每年都组织两次全镇综治、民调主任培训班,通过邀请区综治办领导和律师给他们讲解如何处理复杂的矛盾纠纷,提高他们处理纠纷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三是加强村级调委会的自治性,司法行政部门则在调处过程中起监督作用,保障村级调解委员会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发挥更好作用。
3、健全保障激励机制。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调解组织要
配备办公室或调解室,做到“六有”,即有调解室、有牌子、有印章、有调解工作基础台帐、有调解例会和调解记录、有纠纷登记薄;二是按照年初镇司法所与各村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考核,调动各村调解积极性;三是建立调解奖励措施,对调解成功率高、群众满意的村级调委会年底推荐上报区司法局表彰奖励。总之通过科学发展观活动,本人学有收获,学以致用,很受教育,积极推动当前各项工作,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司法所。
2009年10月28日
第四篇:浅谈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浅谈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维护社会稳
定工作
江边派出所 黄永寿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因土地承包、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征地拆迁、企业改制重组破产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整合基层维护稳定的力量,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就上述工作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当前在矛盾纠纷呈现出面广量大、触发点多、突发性强、升级快、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形式多样化的态势。目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主要类型有:
(一)干群关系引起的纠纷。有些基层干部,滥用职权或越权,有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在依法行政或执行政策过程中走样,破坏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二)计划生育和帮贫扶困引发的纠纷。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和帮贫扶困工作中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如在收取超生子女社会扶养费工作中,一方按政策收取,另一方借种种理由拒不上交。在执行低保政策时,一方面因资金限制低保名额有限,另一方面家庭的确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人过多。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五保户供养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三)山林地界划分不清引发的纠纷。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山林地界划分不清、村组间的山林地界划分不清和村委会之间的山林地界划分不清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四)宅基地划分不清引发的纠纷。村寨里,因为宅基地划分不清的矛盾纠纷。
(五)民兵民工引发的矛盾纠纷。参加中越边境自卫作战民兵民工要求给予生活补偿问题引发的纠纷。
(六)企业改制引发的矛盾。在国有企业转制的过程中,突出表现为下岗职工的安臵、拖欠工资、医疗费、拖欠以前的集资款、工龄买断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
(七)由于街道改造、城市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近几年,城市建设较快,由于历史的原因,面临着诸多矛盾。表现在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开发建设单位拖欠征地款、补偿费或逾期不能安排回迁或变更迁住、或违犯合同条款等。
二、产生以上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
(一)改革措施不配套。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亟需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调整,但现在有些政策相对滞后,与基层的实际情况不太吻合。
(二)依法治理措施乏力。一些部门和行业依法管理无力,执法监督不严,给一些人以可乘之机,损害群众利益;一些干部和群众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要么不懂法,要么不依法办事。反映在干部身上表现在不依法行政,或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处理事情有失公正。表现在群众身上为遇事不通过合法途径解决,而是意气用事,动辄上访闹事。
(三)有些党政领导不够重视。表面上看有些党政领导对调解工作重视,但实际上少数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只流于开会、发文件等,没有很好地抓落实,对事关大局的矛盾纠纷领导同志不出面、不协调,忽视了抓早抓小和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以至于矛盾激化,影响了社会稳定。
(四)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缺乏战斗力。虽然乡镇、村、村民小组三级调解组织已经建立,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乡的调解组织网络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当前矛盾纠纷涉及的当事人多、部门多,往往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难以解决;另外,基层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权限、方式和效力都很有限,调解人员的素质与当前复杂的矛盾纠纷很不适应,加之调解组织经费和调解人员报酬等问题,使调解人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调解队伍不稳定,制度得不到落实,作用很难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很薄弱,导致许多问题由小变大、积少成多。
(五)上访成本低。一方面群众利益受到侵害,如果起诉到法院解决,要交纳诉讼费,判决后如果债务人不履行,申请强制执行还需要再交执行费,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不少群众上访只需出单程路费,到省赴京上访还有专人接待、吃住费用全免,成本很低。加之近几年由于控制上访,加重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使群众通过上访解决问题期望较高,这也是造成有些地方上访量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
(六)涉法上访案件的增多。个别案件在司法机关没有得到及时、公正、有效的处理,是涉法上访案事件发生和增多的直接动因。个别群众对司法机关处理程序、方式和结果的偏面认识,以及对信访工作上的错误观念,使得本应在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却通过上访渠道而大量流向党政机关。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党政领导在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矛盾纠纷调处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的同时,要认识到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人民调解组织在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中的重要作用。把人民调解工作当作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把人民调解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要严格落实领导目标责任制,强化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对于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纠纷,各级领导要亲自出面协调处理,防止因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当引起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酿成群体性事件或刑事案件。
(二)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人民内部矛盾是当前对稳定工作构成压力最大、影响最广的主导性因素,能否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乡镇党委、政府都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定期排查调处,定期接待群众上访,并坚持以人为本,深刻体会群众的困难,舍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使大量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始和未萌阶段。
(三)在调解工作中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
调解的过程就是法制宣传的过程。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及人民调解员分布广,贴近群众的优势,坚持在调解工作中开展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广泛开展“法律进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增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念,自觉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制教育使广大基层干部掌握法律知识,增强其学习、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从而减少由于素质低、工作失误引起的纠纷。
(四)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健全人民调解机制、坚持各项制度是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建立健全乡(镇)、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三级调解组织。乡(镇)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应由乡镇领导担任,以便协调配合成员由综治、司法、公安、民政、土地、计生等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村委会级调委会应由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和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族长组成,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任调委会主任;村级的调委会主任也应由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和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族长共同担任,实行亲帮亲、邻帮邻、长者教育年轻人等方式,促使群众自觉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维护稳定和谐。
(五)是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网络 在村、村民小组分别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点,选配信息员,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纠纷信息反馈网络,及时捕捉纠纷信息,以避免重大的纠纷因信息反馈不及时导致矛盾激化的现象发生。
(六)是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各项制度
第一是坚持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制度。村级每10天、村委会每十五天、乡镇每月排查一次,节假日集中排查。在排查工作中应坚持“三个结合”,即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条条排查与块块排查相结合。确保“三早”(情况早知道、工作早到位、问题早解决)。
第二是坚持分级负责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原则,明确责任,逐级调处,及时报告调处结果,防止工作推诿、扯皮、懈怠等造成不良后果。
第三是坚持“两所两办”(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信访办)联调联处制度。对涉及跨地域、跨行业、多部门的复杂矛盾纠纷,由分管领导及时召开联调会议,共同制定调解方案,各部门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化解矛盾。
第四是坚持领导接访日制度和领导包案制度。即村委会对所辖的各村,乡镇主要领导对分管村委会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包案调处。分管领导对涉及全乡的主要矛盾、重大问题带头落实调处措施;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有越级上访苗头的矛盾纠纷,亲临一线组织指导,妥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第五是坚持督办督查制度。根据每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情况,抓好一般矛盾纠纷的调处、落实,强化对重大矛盾纠纷的督查督办,并实行跟踪回访,对处臵不合理或群众不满意的,继续调处并做好思想工作,防止矛盾激化。
(七)因情施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对各种矛盾纠纷分门别类,因情施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分类调处。一是坚持预防为主,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工作中坚持“三个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法律与人情的统一、现实性与超前性的统一)、“两让”(强让弱、辖区采取内让外)、“三到位”(调解到位、协议书到位、监督到位)、“三个依靠”(依靠基层组织广大基层干部、依靠法律规定和党的方针政策、依靠和充分相信绝大多数群众)。二是用足用好政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纠纷,一方面深入群众中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把落实政策作为关键措施,靠落实政策取信于民,抓落实政策稳定人心,用落实政策化解矛盾。三是严格依法办事。对涉法上访案件重视初信初访,在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的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涉法信访人符合法律援助的,政府及时提供法律援助,以法律手段解决矛盾。
第五篇:“全国”两会期间维护社会稳定矛盾纠纷排查情况
大厂回族自治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全国”两会期间维护社会稳定矛盾纠纷
排查情况
依照县维稳办《关于做好全国“两会”期间维护社会稳定做好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局认真部署、积极行动,全面开展了全国“两会”期间社会稳定矛盾纠纷排查活动,现将有关排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
为了确保全国“两会”期间维稳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及时有效地排查各类矛盾隐患和不安定因素,我局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矛盾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对维稳和矛盾排查工作进行了分工,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健全了各项矛盾排查工作制度,使维稳信访工作有章可循、依法办事。
二、认真部署落实,扎实开展工作
我局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对矛盾纠纷排问题隐患的排查化解工作。第一,认真搞好经常性排查工作,对工作中的各类情况做到横到底、竖到边,及时发现苗头、掌握动态。对群众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杜绝矛盾隐患的发生。第二,对排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切实搞清“三个多少,一个什么”,做到了认真分析,准确把握。
为使矛盾纠纷排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积极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工作中遵循“四不出”原则,以“三减少一提高”为工作目标,对信访工作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的态势,确保出现矛盾纠
纷情况能够及时就地化解。
三、不懈努力工作,确保长治久安
通过我们扎实的工作,群众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非常满意,截至到目前,没有信访、上访案件的发生;同时排查监控的重点对象,也尚未发现问题隐患。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我局将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各项要求部署,认真做好维稳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紧紧围绕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随时把握不良因素及不稳定动态,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各项工作平稳开展,为确保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