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大学习习惯培养高考尖子生
高考经验谈:用十大学习习惯培养高考尖子生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7.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Q吧)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8.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9.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10.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以上所说的十大学习习惯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教条,在这里只是希望抛砖引玉,让高中的同学们借鉴更多更好的学习经验,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效进行时间管理 高考状元教你复习安排
首先,高三学生如果想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就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考生先给自己下一步的时间做一个很好的规划。然后按照这个计划去安排自己的复习。
那么,这个学习计划怎么去安排呢?包括哪些内容呢?建议考生在这个阶段先给自己一个评价、评估,应该做一个自我测评。比如现在2月份了,你的复习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制定复习的计划,首先应该在时间上要有大的安排,比如你在一天当中,上午是复习语文、英语(论坛),下午是复习数学和理科综合。现在考试有四门课,每科不是花均衡的时间。如果理科综合比较弱的话,可能花30~40%的时间来攻它。如果数学比较强,可能只花10%的时间。一般来说,这个时候自己的弱项一定要多花一点时间。
对学科中的弱项也是一样,比如每天有两小时复习语文,在进一步分配时间时,如果你的文言文比较弱,就要多分配一点时间。
其次,培养出自己的考试节奏,逐渐固定做各类题型所需的时间,在考场上每个人的答卷速度都不一样,不要轻易被他人影响。
第三,留出时间放松心情,这对考前的学生来说必不可少,很多考生就是在冲刺阶段搞坏了身体,以致无法正常发挥。
第二篇:用十大学习习惯培养高考尖子生(精选)
用十大学习习惯培养高考尖子生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
1. 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
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 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 更正错误。
7.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8.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 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9.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10.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以上所说的十大学习习惯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教条,在这里只是希望抛砖引玉,让高中的同学们借鉴更多更好的学习经验,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卷面随意乱涂乱改 高考作文常见的十大误区
一、审题——若即若离
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不设审题障碍,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比如上海2007年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应该牢牢抓住“必须”“跨”“坎”等“题眼”进行审题,还要重点关注、开掘出“坎”的引申义、比喻义。
规避:要加强审题训练,针对题目“辨字析词”,盯准“题眼”,尤其对于哲理性命题,涉及辩证关系的,更要深入分析题目的深刻内涵。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广。
二、入题——千呼万唤
高考作文因字数、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写得太多,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往往出现“入题慢”的弊病,废话很多,以一当十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无法展开。
规避:多看名家精短美文,为我所用,在“实战”中寻找不足,总结经验。
三、扣题——蜻蜓点水
ビ械目忌写作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话题、话题的关键词或与话题相近的表述,犯了扣题不紧的错误,看不出是就所给特定“话题”或是“新材料作文”而写的文章,这样得分自然不会理想。
规避:在行文时牢记“考纲”中对作文扣题一项的具体要求,依照标准去做,回想老师的相关叮嘱及传授的方法。
四、立意——平庸病态
ゼ解独到、构思新巧、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有的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这样写:“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
规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突破定向思维、线性思维,走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视角独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五、选材——陈旧苍白
有的学生作文材料陈旧苍白,缺乏厚重感。要么记叙一件事,有骨架没血肉;要么议论一个道理,观点+例子+结论,缺分析少论证;要么连例子都没有,翻来覆去,空谈漫议,写到哪儿算哪儿,凑够字数为原则。
规避:积累材料。一是在高三这段时间里继续收集鲜活的材料,并选记一些名言警句;二是把长期以来的“库存”分门别类筛选一下,选择出可供用于写作的精品材料列出提纲。
六、语言——艰涩难懂
ビ械目忌喜欢使用缩写、英文单词、网络语言,其实这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有的阅卷教师对这类语言很反感,就会对考生有害无利。高考大纲对于作文的要求是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因此,考生应当尽量用优美、有内涵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要用最规范、最传统的语言来写作,最好不用或少用网络语言。
规避:平时写作时尽量不使用网络语言或少数人才知道意思的语言。
七、形式——千篇一律
タ汲∽魑模事关重大,不仅内容要出彩,形式上也应该不拘一格,使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完美统一,方可获得高分。但教师在批改作文中却发现,形式创新的寥寥无几,多为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老面孔”,这应当引起注意,尤其是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不要因为形式的“不适宜”而失去了本不该丢的分。
规避:运用题记、后记、演讲稿、采访记录、日记体、书信体、小标题等新奇的形式来诠释思想,表达意旨。
八、文体——似是而非
有的学生写的文章好像属于“四不像”的文体,因而阅卷老师难以读懂、把握这样的文章,判分就有争议。所以,一般说来,文体还是明朗为好。
规避:就高考作文而言,最好多使用记叙文(夹叙夹议)、散文(记事、抒情)、议论文三种常见形式,少采用或不用诗歌、戏剧、文言等体裁。
九、结篇——虎头蛇尾
ビ械难生由于没有分配好答题时间,以致在写作文时所剩时间不够了,有的考生来不及结尾,结果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被视为未完篇处理。因为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文章的整体,虎头蛇尾的文章是要被扣分的。
规避:考生平时要训练自己在大约45~60分钟内能够写出一篇完整作文的能力,最后交上的作文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
十、卷面——乱涂乱改
ハ衷谑堑缒栽木恚字迹模糊、扫描不清就会丢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无疑会影响分数。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作文使人赏心悦目,印象分立即增加;而字迹潦草、涂改得难以辨认的答卷,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高考作文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太差,得分也会大打折扣。2008年高考作文对错别字要求更高,有的省已经规定每错一字扣一分,应予以特别重视。
规避:养成好的书写习惯,不会的字、词要查字典、词典。高考数学实战经验:会的题一定要做对
高中“三摸”刚刚结束,学生和家长们在数学方面反映最多的就是怎样避免丢分、临近高考应该如何复习,记者就此采访了郑州一中高三数学老师马莉。
她认为,从“三摸”的情况看,选择题与填空题难度不大,解答题前四道比较平稳,最后两道题的最后一问有一定难度。对于难题来说,大部分学生在后两道题的得分区分不明显。学生成绩的区分往往取决于容易题与中档题得分情况。这种情况与往年的高考相似,6道解答题,前三道一般都属于容易题,考查的知识点也不难,后边三道题尽管有一定难度,但高考解答题一般有两问或者三问,前边问的一般比较容易,只要细心,就能够拿分。遇到难的,也可以“跳”过去做其他题。学生在答这部分题时,在不容易得分时,一定要学会放弃。
另一个失分比较多的地方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每道题5分。这些题只要结果,显示不出解答过程,在解答过程中,只要有一处出错,就得不到正确结果。学生在答这部分题时,往往想压缩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后边的解答题,这样会的题也因为慌乱而丢分。如何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如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呢?马莉说,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掌握答题的技巧:做选择题、填空题的基本策略是“小题要巧做”。巧解选择题大体上有这样一些方法:直接法、特殊值检验法、构造法、图解分析法、估值法、极限法、排除法等。小题的时间大约掌握在45分钟左右,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做小题的时间可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学会先“跳”过去,一定不能恋战。其次,解答题要规范作答,努力争取做到“会而对,对而全”。这是高考取得高分的保证,要防止由于解题格式、过程的不规范而失分,能做对的题目,就一定要争取不丢分而能得满分。这需要学生在最后的冲刺训练中严格按要求规范答题,尤其是需要文字说明的部分更是要叙述清楚,避免或尽可能减少无谓的失分。多年来的高考试卷分析和平时测验已充分说明了规范答题的重要性。
马莉老师提醒广大考生,离高考还有十几天,最后这段时间,同学们应该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注重教材,把握通性通法。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始终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通过全面阅读,对课本知识重新归纳、整理,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清楚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
在近期复习中,抓容易题和中档题,不宜去攻难题。因为这段时间做难题,容易导致学生心理急躁,自信心丧失。通过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自己的应试技巧,提高得分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的不同,在应用一些概念、性质、定理、公式解题时常忽略解题基本原则,有错题本的可以多看看经常出现的错误,也可以拿出一年来做过的卷子,再看看自己的习惯性错误,掌握自己犯错误的基本规 4
律,查找失误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从而减少失误率。这样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考场上才能轻松应战,做到正常答题,超常发挥。
第三篇:用十大学习习惯培养高考尖子生
用十大学习习惯培养中、高考尖子生
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小学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初、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初、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
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
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 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
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 更正错误。
7.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8.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 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9.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10.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
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以上所说的十大学习习惯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教条,在这里只是希望抛砖引玉,让初、高中的同学们借鉴更多更好的学习经验,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四篇:尖子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计划
尖子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计划
湖南茶陵云阳中学罗文平(412400)
学习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并且得一点一滴地努力,坚持不懈,才方见成效.一、制订学习计划,严格执行
制订学习计划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计划上注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如设计一个时间表,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孩子复习、预习功课、完成作业等,要求不完成学习任务就先不做其他事情,使孩子在家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规律,逐步养成习惯。比如有的孩子比较爱看电视,制订计划时可以跳过动画片时间,这样可以使孩子容易接受一些。计划制定后就不要轻易改变,关键是落实。要求孩子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要尽量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使孩子愿意遵守规范,乐于执行有关要求。长此以往,不仅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培养孩子做事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二、循序渐进,逐步养成,不断巩固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如果孩子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家长(微博)可放手让孩子自觉学习,但要注意提醒孩子不要丢弃好习惯。
我要求他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一定要认真检查一遍,第二天老师改出来后如果都正确可以给于适当的奖励(如买玩具、故事书等),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尽量培养他自主学习的习惯,不要什么作业做起了都依赖我去检查、订正,然后第二天他看着自己作业本上的一百分而沾沾自喜,我觉得这样是不利于他成长的。另外我的孩子语文成绩也特差,我非常焦急,一时又不知从何抓起,后来请教了很多教子有方的家长,也查看了一些资料。我才静下心来从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抓起,每天晚上我坚持陪孩子看一篇文章,看完后要求他能简单的说出主要内容,提几个与文章有关的问题和他一起讨论达到共识。当然我也做得不是很好,还在一个试验的阶段。但是我认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要坚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三、多关心、多了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每天都应抽出一定的时间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完成的学习任务,热情帮助孩子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孩子感受到你时刻在关心他的学习。作为家长有条件的要给孩子独立的房间,或给孩子支配固定的书桌椅、时间等用于学习,不要占用孩子的书桌堆放杂物或玩乐。也不要随便要求孩子在固定学习的时间内做家务或其它事等等。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老师父母都在关心他,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就更利于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率先垂范,做孩子的榜样
模仿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孩子来说,能否引起模仿,取决于老师、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表现。孩子学习时,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也应以身作则,自觉学习,如读书、看报等,能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学习则更好。大人不应该一方面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另一方面自己又在起劲地玩扑克、看电视、玩电脑等。这样既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给孩子的过失留有借口:你都没做好凭什么严格要求我。使习惯培养成为空话。
五、善于客观评价
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做得好的家长要及时表扬。对做得不够的,也应实事求是地指出努力的方向和方法,使孩子学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强化正确行为,修正不正确行为,从而尽快形成良好习惯。
第五篇:尖子生培养
班级培养尖子生的措施
扎实基础+纯熟技能+良好身心+正确策略=尖子生成功增值
在尖子生的培养方面,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学习动机的培养.在这方面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树立什么远大的理想,唱高调.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学习改变命运”为载体,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积极引导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2.坚韧意志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可能由于一次成绩的优异而沾沾自喜,也可能由于一次成绩的降低而情绪低落.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解决.要从思想上加以指导,提高他们抵抗压力的意志.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3.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听课,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记忆等,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书写解题步骤,规范解题过程.二、能力的培养
第一招:目标不宜过高从多拿1分做起
尖子生的培养重在平时,重在细节,重在积累。如果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一般来讲不太可能,但是“多拿一分、多对一题”却容易做到。千万不要小看卷面上的1分,高分与低分,有时就是一分之差。
很多学生意识不到“1分”的重要性,定的目标太高,结果实现不了,还打击了自信心。其实只要每科努力提高1分,总成绩就会是一个大的进步。
如何才能多拿一分、多对一题呢?
第一,要养成清算应得而未得的分数的习惯;
第二,要清除屡犯重复错误的毛病;
第三,克服答题不规范的弊端;
第四,改正审题不清、题意理解不准确的错误;
第五,留意粗心大意出错的地方;
第六,加强识记,保证记忆题的得分;
第七,训练答题的速度,学会正确用时;
第八,提高书写质量;
第九,注意答题步骤的清晰性和周密性;
第十,严格遵守题目的要求。
做到以上几点,多拿一分、多对一题就不是难事了。
第二招:重复做题没有错善于记录得高分
一些学生认为,重复做题没有意义,这其实并不全面。有些题目对自己薄弱环节有针对性,有些题目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关键,这类题目就有必要多次重复去做。
另外,上课时记录老师的“启迪”,做题时记录“实战的心得”,评改时记录老师的订正,都是非常重要的提高成绩的方法,特别是做题时遇到的难点、所需的时间,所犯的错误,这些对于提高自我、避免重复犯错非常有用。会做的题目不做错,不会做的题目要做出来。解题要想得快,算得准,写得清。第三招:学了、知了、做了还要“拿了”
不少学生“学了”(学了知识)、“知了”(了解了知识),也“做了”(做了习题),但考试时就是拿不到高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因为,任何知识从学习到应用、再到转化为一个人的能力,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练习和巩固,所以学生不要以为“学了、知了、做了”就一定能“拿了”。“学了、知了、做了”只是量变的积累,而“拿了”才是质变的提升,所以考生要明确以拿分为目标,不要仅仅满足于前面的付出,而忽略了后面的收获。解决“付出却无回报”的问题,考生要找出自己拿不到分的具体原因,究竟是掌握概念出了问题、理解原理出了问题、答题规范出了问题,还是运用过程中出了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就会收获颇丰。
一般来讲,存在这样问题的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只要突破运用这个“瓶颈”,成绩就会提高一个档次。
第四招:知识结构化、复习系统化、训练综合化
对于尖子生来说,结构化的知识、系统化的复习和综合化的训练是最为重要的。
首先要学会把零散知识变成结构知识。考察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分辨、归类并总结同类知识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其次是学会将考点知识变成题型知识。考点知识是很抽象的,要具体通过题目才能得以体现。最后就是学会把缺漏知识变新增知识,把残缺知识变成系统知识,也就是查缺补漏,综合运用。第五招:做好信息搜集也是增值关键
平时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帮助、指导尖子生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信息、新题型。建立尖子生之间相互交流所收集、整理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信息、新题型的机制。
学生对当前的时事、社会热点注意了解,在考试时对考题的理解就会有背景依托,有助于全面和深入的分析。要学会从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出发,关注他们“可能”会关注的信息,特别是近期的国内外大事和社会热点。
第六招:吃好“正餐”恰当选择资料
这里的“正餐”指的就是学习以“正课”、“正题”为主。所谓“正课”,是针对目前许多学生存在的上课内容、目标错位现象而言的。比如学生在语文课上做数学习题,不但课没有上好,做题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白白浪费时间。
其次是使用适合考生的“正题”,集中精力做“好题”。老师应按照教学计划或者所掌握的最新情况给学生编写参考资料和习题,这些习题是老师教学经验的总结,比学生自己找的其他题目更有价值。
第七招:找尖子生谈话
找尖子生谈话,不断给尖子生暗示,挖掘尖子生内在潜力,调动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八招:放手让尖子生自主学习
尖子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强,按正常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尖子生吃不饱。因此培养尖子生主动找食吃、找好食吃的能力是做老师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