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省科技厅)

时间:2019-05-14 14:5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省科技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省科技厅)》。

第一篇: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省科技厅)

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一、银河镇概况

我镇位于萍乡市东部,浙赣铁路、沪瑞高速公路和320国道贯穿境内。全镇人口4万,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万亩,下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近年来,按照“工业强镇、农业富民、社会和谐、环境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运行状态良好。今年1-6月份完成财政收入2514万元,完成全年总任务50%,实现了财政收入双过半,增幅达到35%。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镇现有招商引资在建项目14个,续进资项目1个,在谈项目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有赛德太阳能、恒磁电子2个,5000万元以上有5个,分别是大富乳业、杜仲茶、东方医药包装、博鑫陶瓷、苏记供港蔬果。民生工程不断推进。完成乡村水泥公路硬化237公里;修建了银河大桥、银凤大道;完善了各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建成了全市一流的乡镇敬老院;改造了银河卫生院。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大力排查各种矛盾纠纷和隐患,扎实开展“3456”创建活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坚决杜绝煤矿、鞭炮等高危行业责任事故的发生,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

(一)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背景。我镇农业人口占92%,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农业资源非常丰富,有优质稻、无

1公害蔬菜、中药材、畜禽养殖、茶叶等多个优势产业。近年来,在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面临规划布局、科技提升、产业集群、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困惑和瓶颈。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城市转型的重大决策后,我镇积极响应,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大调研、大讨论,力求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经济转型之路。2009年5月12日,市委刘和平书记来我镇调研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在听取工作汇报后,刘书记明确表示,要把银河镇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一流,远近闻名,屈指可数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得到刘书记的指示后,我们信心百倍,进一步明确了经济转型的方向和思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开展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

(二)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情况及进展

萍乡市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面积160平方公里,拓展区面积208平方公里,辐射区域600平方公里,核心区内种植经济作物 8.4万亩,龙头企业19家(省级3家、市级5家、县级11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发展养殖专业户160户,土地流转总面积7600亩。2009年总投资达2000万元,去年7月已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紧紧围绕推动农业经济转型这一中心,按照“创特色、建基地、强龙头、树品

牌、活流通、促增收”的思路,做活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文章。目前,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整个全镇经济呈现地下走向地面,个体走向集约,自销走向营销,传统走向现代,本地走向外地的五个转变。示范区农村环境卫生有很大改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工作高位推进,县委书记、县长任总督导,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园区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办公室:园区管理办、产业规划办、环境整治办、物流管理办、农技推广办;即将成立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目前正在选址。示范区完全按照风景区的标准来打造,进门有大型醒目的龙门架,各主要路口设立指示牌,各企业门口设立标示牌,制作完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宣传画册。

二是规划产业发展。聘请湖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完成了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分为产业集群区(核心区)、农业技术推广与集训区(服务区)和生态展示区(示范区),将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能源建设、技术服务等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生态产业链体系,运用多种生态技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规划制订了创建基地布局图。坚持瞄准央企、科企、外企、名企,实现四个对接。

三是改善基础设施。投资800余万元,完成了袁河河堤改造工程。投资500万元完成了陇田万亩垅和河下岭下综合开发项目。投资80万元建成了农业科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投资150万元对中心线路进行了路面维修改造和路旁绿化;

完成了苏记供港蔬果公司基地避雷、通讯、灌溉等设施建设。

四是依托项目招商。引进了玫瑰茄种植和加工、天涯种业、一村紫红米种植等项目。通过整合现有茶场资源,依托万龙松针的品牌,提升绿茶和各类有机茶生产效益。与台湾客商洽谈生物有机肥项目,进展顺利。苏记供港蔬果有限公司已经申报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区正在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五是美化卫生环境。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并集中处理的长效机制,配齐了垃圾清运车、垃圾池、垃圾中转站等设施齐备,镇村长期聘请专门环卫人员,定期开展了环境卫生评比活动,考核和监督同时进行,努力打造全市环境卫生示范镇。

(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打算

存在的困难:

1、资金有限。

2、科技转化成果少,缺少科研院所的支持。

下阶段打算:

1、成立园区管理机构,完成办公楼的建设,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

2、加快推进玫瑰茄种植加工项目、茶叶加工项目、台湾花卉等休闲农业项目。

3、落实杜仲公司循环农业项目,推进科技推广示范园建设。

4、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5、出台园区的具体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

第二篇:银河镇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年发展规划

银河镇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年发展规划

(2009年—2011年)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伟大创造,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其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系,使农业走向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经营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发展新阶段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根本出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银河镇是典型农业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江西省芦溪县现代农业银河示范区,对于提高银河镇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塑造银河农业新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和有利条件

正确认识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把握发展的优势和机遇,是制定发展规划的前提。

(一)银河镇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调

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下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8年,全镇实现农业产业化总产值3.8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48元。

二是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了优质稻、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畜禽养殖、茶叶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1个、总面积达8.5万余亩,种植优质稻4.1万亩、蔬菜瓜果1.36万亩、中药材0.5万亩、其它高效经济作物 2.5万亩,发展养殖专业户247户,新建养殖小区6个。

三是一批以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集体、个体、股份制等企业开始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并逐渐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我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按照“上规模、创特色、增效益”的要求,积极培育发展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4家。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3800余人,带动4000余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为农民增收总额达1.2亿元。

四是联结农户与市场的新型经济组织应运而生,机制进一步创新。我镇在建立和完善以中心城镇及农产品基地为依托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乡村集贸市场的同时,扶持发展了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9 个,发展各类农产品流通人员1000余人,年均销售农产品2.2 万余吨、交易总额达1.2 亿余元。各种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营销队伍、农村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开始在农业

产业化经营中显示出重要作用,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部分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

五是主导产业的形成及区域布局日益明朗。目前全镇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畜禽养殖、中药材、茶叶等产业的主导地位逐渐稳定,并开始形成贸工农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格局。乌石、河下、陇田、敖家坊等村的水稻高产区;河下、陇田等村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区;乌石、紫溪、长竹等村的茶叶种植区;天柱岗、京竹、乌石等村的中药材杜仲种植区;长竹、紫溪、等村的水果种植区,何家圳、乌石、紫溪、陇田、邓家田等村的畜禽养殖区;墨溪、何家圳等村的奶牛养殖区;何家圳、邓家田、紫溪、乌石等村的杜仲生猪养殖区;陇田、京竹养鸭区;河下、何家圳、墨溪食品加工区。“一村一品”产业全镇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格局。

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在近几年有良好的起步,但与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速度慢;二是工作中重生产的多,抓加工流通的少;三是龙头企业规模小,似龙非龙多,真龙活龙少;四是利益机制不健全,农民和企业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兑现订单难。

(二)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当前,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着众多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中央出台了《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

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省、市、县下发了一系列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依托来抓,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扶持。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将不断加强我镇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产业化经营;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对一批项目予以重点扶持,而我镇的杜仲生猪、苏记供港等产业化项目已列为了全市的重点扶持对象,加之宏观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也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三是农村经济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主要农产品供应相对充裕,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通过拓展发展空间和开发领域,搞好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来发展龙头企业和培育主导产业。

二、银河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

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坚持“生态立镇,绿色发展”战略,按照“创特色、建基地、强龙头、树品牌、活流通、促增收”的总体思路,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模式促进农民增收,以市场规律促进科学发展,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加快城市转型),把握两个关键(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依托三个抓手(强产业、壮基地、建设

施),坚持四个瞄准(瞄准央企、外企、科企、民企),做好五篇文章(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通过示范带动、政策推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原则。把发展现代农业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地域、不同产业的特点,发挥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显特色。

(二)坚持规模经营、示范带动原则。做大做强龙头产业、抓紧抓实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循环原则。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操作,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循环生态农业,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生产能力。

(四)坚持合作共赢、科技兴农原则。依托资源和产业基础,积极对接央企、外企、科企和民企,实现联大靠强,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全方位转化科技成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比较效益。

(五)坚持综合高效、持续发展原则。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前提,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的发展,全镇形成一批产业化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技术、资金较为雄厚的龙头企业;农业主导产业区域发

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产品的优质率、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有较大提高,传统农业产业得到有效改造,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使新兴产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农户与龙头企业形成较为稳定和完善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企业、市场、中介组织的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机制不断完善,新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机制逐渐形成。到2011年底,农业产业化总产值达到7.85亿元、新增4.0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8500元。农村特色经济区域建设成效明显,优质稻、蔬菜瓜果、中药材、畜禽养殖、有机茶、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的一体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力争新增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县级龙头企业,带动全镇1200余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1、2009年,发展“格林米特”杜仲生猪养殖4万头,抓好1.7万亩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和4000亩绿色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组织实施杜仲生猪屠宰加工、杜仲有机肥厂、苏记供港等产业化重点项目。力争银河杜仲开发有限公司新增产值0.53亿元,总产值达到2.1亿元,完成国家级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工作;大富乳业等龙头企业新增产值0.26亿元以上,总产值达到1.55亿元;天涯种业制种基地300亩,产值100万元;一村紫红米200亩;源华榨菜200亩。全镇农业产业化总产值达到5.02亿元、新增 1.2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6500 元。2、2010年,发展“格林米特”杜仲生猪养殖6万头,扩大供港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力争银河杜仲开发有限公司年总产值达到2.7亿元以上;大富乳业龙头企业新增产值3100万元以上,总产值分别达到1.86亿元,并积极做好国家级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工作;苏记蔬果等龙头企业产值超6000万元以上;重点扶持和做强苏记供港蔬果有限公司、为民鲜活食品、安康食品有限公司、天涯种业等一批有特色的“三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龙头企业,力争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农业产业化总产值达到6.28亿元、新增1.2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00元。3、2011年,发展“格林米特”杜仲生猪养殖10万头,继续扩大供港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力争银河杜仲开发有限公司年总产值达到3.74亿元;大富乳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23亿元,完成国家级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工作,使国家级龙头号企业达2家、省级3家、市级4家;苏记蔬果等龙头企业新增产值4000万元以上,年产值达亿元;安康食品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为民鲜活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天涯种业面积达3000亩,产值1000万元;一村紫红米2000亩;源华榨菜2000亩;全镇农业产业化总产值达到7.85亿元、新增1.5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00元。

三、主导产业

着力发展畜禽养殖、优质稻、绿色蔬菜瓜果、有机茶、中药材、生态观光农业等主导产业,使之成为我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1、畜禽养殖产业:按照“改良提高生猪,突出发展草食牲畜,积极发展禽类养殖”的思路,建立优质、节粮、高效的牧业生产结构,把畜牧业培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大产业。以银河杜仲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和30万头杜仲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建设为重点,采取新建、参股、兼并等多种方式,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小区)+农户”和“五统一”(即: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供应仔猪、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及饲养标准、统一加工和销售)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格林米特”绿色杜仲生猪产业,力争到2011年建成杜仲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0个,年屠宰加工杜仲生猪10万头,巩固发展奶牛业;以建设肉鸭为重点,积极发展高效节粮型家禽养殖业;以紫溪上棚獭兔养殖基地为龙头,发展兔皮产业。力争到2011年底,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亿元以上,生猪良种化达100%,草食牲畜良种化达85%,家禽良种化达90%,发展规模养殖业主400户。

2、优质稻产业:围绕“良种、优质、抗逆、高产、高效”的要求,调整水稻生产结构,加强稻米的加工转化和增值。在生产上,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大力发展优质粮、专用粮,突出抓好“武功紫红米”的推广种植、源华

榨菜基地和江西天涯种业制种基地建设,实行统一作物布局、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投入品采购、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水平;在实现产业化经营上,依托玉峰大米等镇内有影响的加工企业,开发优质稻米的精深加工,重点抓好“武功紫红米”产品加工和开发,提高综合利用能力。力争到2011年,全镇“武功紫红米”推广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天涯种业制种面积3000亩以上,源华榨菜基地2000亩,以何家圳、乌石、墨溪、敖家坊等村为主,稻米品种的优质率达100%,商品率达50%以上,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

3、绿色蔬菜瓜果产业:按照“合理开发,规模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国家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完善改造基础设施,加大以河下、陇田、天柱岗、邓家田等村为重点的绿色蔬菜瓜果基地建设,以长竹、京竹、紫溪等村为主的果业基地建设,增加特色菜、精细菜、反季菜的种植面积,扩大特、野、精果蔬比重。积极建立一批蔬菜专业批发市场,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流通队伍等中介组织。依托苏记供港蔬果公司等龙头企业,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建设好蔬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抓好酱菜、净菜、泡菜、盐果子等蔬菜系列产品开发,创立名牌、打入大中城市市场。到2011年底,力争建成绿色蔬菜瓜果基地1万亩,培育蔬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5家,把银河建成赣西地区品种最多、门类齐全的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4、茶产业:通过联合、重组等途径,将资源和市场统领起来,借助万龙山茶场“万龙松针”、“武功绿英”茶叶获得绿色食品AA级产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品牌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宣传,发展本地茶叶产业。

5、中药材产业:按照“改良品种、提高单产、深度加工、搞好营销”的思路,重点发展杜仲中药材种植。在天柱岗、乌石、京竹等村大力发展杜仲中药材种植。和平生态园在何家圳建立常规中药材基地。力争到2011年底,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2万亩。

6、生态观光农业:按照“依托优势,加强宣传,深度开发,搞好结合,突出效益”的思路,依托大武功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充分利用境内的优势,积极发展包括农家乐在内的餐饮、娱乐、住宿等服务行业,开办农家乐连锁店;大力招商引资引项,在交通要道创办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发展农村旅游经济。

四、资金概算

(一)一期工程建设资金概算

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期工程建设资金共需182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区规划设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和形象宣传等。

1、规划设计: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示范区总体规划设计,共需资金20万元;

2、产业布局:按照示范区总体规划,完成产业基地工程建设,包括天涯种业制种基地、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基地、源华食品榨

菜基地、一村食品紫红米基地、水稻高产创建基地、水稻品比展示基地、獭兔养殖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畜禽养殖基地产业基地建设,共需资金600万元;

3、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示范区内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共需资金750万元;

4、环境卫生整治:完成垃圾池(筒)、垃圾中转站、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所等设施建设,购置垃圾清运车、洒水车,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共需资金350万元;

5、形象宣传:制作示范区宣传画册、龙门架、企业标示牌、道路指示牌、基地广告牌等,加强示范区形象推介,共需资金100万元。

(二)后续工程建设资金概算

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设计到2011年,建成杜仲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0个,年屠宰加工杜仲生猪10万头;推广种植“武功紫红米”3000亩以上,天涯种业制种面积3000亩以上;建成绿色蔬菜瓜果基地1万亩,培育蔬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5家;发展茶叶种植基地1万亩,杜仲、紫珠等中药材种植基地2万亩;把银河建成赣西地区品种最多、门类齐全的标准化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和宣传推介等项目工程建设,经测算,共需后续工程建设资金3200万元。

以上一期建设和后续(远期)建设共需资金约5020万元。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项目和主要运行模式(一)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项目

按照“做大产业,壮大龙头,上大项目”的思路和“上规模、上档次、创特色、增效益”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抓好银河杜仲生猪屠宰加工、苏记供港蔬果基地等产业化重点项目,力争3年内银河杜仲、大富乳业等两家龙头企业晋升为国家级龙头企业,苏记晋升为省级龙头企业。

(二)主要运行模式

1、公司十基地十农户。即以公司为龙头,基地建设为基础,连接众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

2、专业市场十农户。即通过市场带动作用,将农户直接纳入市场体系建设的内容的产业化经营。

3、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十农户。即通过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以产权联合、组织营销、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多种方式开展的产业化经营。

4、中介组织十企业十农户。即以中介组织为依托,联结加工流通企业和众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

六、主要工作措施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形式,是在家庭联产承包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进一步加深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本质特征和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和“先多样化、后规范化”的思想,鼓励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要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工作力度和支持力度,成立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落实工作经费,明确工作职责,研究制定和全面落实各种有效的推进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争取上级农业、计划、财政、金融、税收、贸易、工商等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

(二)扎实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个主要环节

一是加强商品基地建设。商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各级政府要统一规划,加强协调,由龙头企业组织实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包、拍卖等形式建立商品基地,真正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行机制。同时要加强生产管理,提高基地的科技化含量、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档次,政府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政策、技术、信息服务上下功夫。

二是大力建设农产品加工生产线,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载体和关键环节,必须把培育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度加工的龙头企业作为重中之重,进行重点突破;要坚持“大中小型并举,高中低档并重”和“谁有能力谁发展,谁有本事谁牵头,谁当龙头扶持谁”的原则,培育龙

头企业,鼓励、引导企业及众多的社会资金注入龙头企业,增强现有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积极引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造龙头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企业、供销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及混合型企业,充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创办科研机构或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形成直面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

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买卖关系、契约形式、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同体。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紧密型联结机制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合同内容,提高订单履约率;鼓励生产基地(合作社)实行统一作物布局,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投入品采购,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水平;鼓励龙头企业采取最低保护价、设立风险资金、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建立与农户之间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经济共同体,努力把松散性基地建设成紧密型、可控型基地。

(三)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一是要充分利用市场,正确研究和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主导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项目,按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建立产品销售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相协调,综合市场、专业市场、批发市场、信息市场、期货和零售市

场相配套,大中小型市场、高中低档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尤其是要抓好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三是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利用高科技手段,健全信息网络,大力发展中介流通组织,取缔阻碍流通的关卡,形成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产品的商品价值。四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能动作用,加强调控,正确引导,搞好服务,为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一是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抓好新品种的引进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大力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把农业科技成果充分运用到农业发展之中;二是加强龙头企业与农业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技术难题,组织力量进行联合攻关,注重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应用,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同时有计划地组织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到外地考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是稳定和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技人员和农业劳动者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扶持力度 在投入政策上,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企业和农民资金为主体、信贷资金为支柱,筹集运用社会资金和吸引利用外资为重

要来源的多元化、开放式的农业产业化投入新机制;提高计划、财政、信贷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比重,提倡把各项农业项目资金集中打捆用于兴办一些大中型农业产业化项目。在土地政策上,积极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在农民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鼓励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税收政策上,对重点龙头企业实施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暂免征企业所得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有关费有一律列入生产成本。在外贸政策上,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支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享有进出口权;在融资政策上,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利用资产重组、控股、参股、兼并、租赁等多种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鼓励龙头企业对外招商引资,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吸引外地企业来我镇投资,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

(六)完善支撑体系,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围绕主导产业,要从改善环境、抓好服务、落实责任入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一是构建训研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与完善镇推广机构与科研实体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格局,积极与省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走民营化、市场化、实体化的自我发展之路,灵活开展多形式的技术服务。实施沃土工程,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农村沼气“一池三改”、疏花疏果、果实套袋、蔬菜保护地栽培、草食动物规范化用舍饲养等安全、高效、实用技术。二是构建强有力的服务

保障体系。对发展畜禽养殖、优质稻、绿色蔬菜瓜果、有机茶、花卉苗木、中药材、生态观光农业等主导产业的农民在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要优先审批,并组织专业人员上门服务,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大力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做好技术、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工作,以“农业经济信息网”建设为主,组建好全镇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以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三篇:横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汇报

横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0年工作汇报

(2010年12月30日)

横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总面积156.6平方公里,涉及横山镇、殿市、波罗、响水4个乡镇19个行政村2770户12484人,总投资6760.15万元,计划从2007年开始启动建设,到2010年完成一期工程。该示范区是集生态观光、节水灌溉、科技种养殖和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农业综合示范区域,为横山县“两区一库一带三个基地一个中心一张名片”发展战略中的“两区”建设之一。

示范区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部门联动、连片开发”的建设思路,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产业开发与生态建设并举,项目集中投放,区域板块开发推进。建成后,新增水土流治理面积84平方公里,治理度由35%提高到85%,林草覆盖率由45%提高到75%;新增基本农田17830亩,主导产业初 步形成,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145元提高到2010年的4500元;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农民富裕的目标,成为全县现代农业建设的精品工程和示范典型。

按照既定的思路,采取以工补农的机制,多方筹集资金,实行部门包点的办法推进建设进度。今年累计完成投资730万元,投工投劳5000多个,共完成造林8500亩,完成投资335万元,其中:常绿树造林400亩,补植补造100亩,荒地造林7000亩,经济林1000亩;人工种草3000亩,完成投资15万元;新修宽幅梯田2500亩,完成投资175万元;新建人饮站2处,完成投资10万元;新建淤地坝1座,完成投资,10万元;建沼气100多口,完成投资25万元;推广地膜种植3000亩,完成投资45万元;实施农机补贴20多台,完成投资10万元;发展羊子1000只,完成投资3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5000多个,完成投资35万元;其它建设完成投资4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5500元,农民生活条件和水平稳步快速提高。

第四篇:创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自查报告

创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自查报告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 二○一一年四月

创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自查报告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二龙山农场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在上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按照创建任务和要求,多次召开专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健全组织机构,配备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增补各项措施,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狠抓责任落实,促进了创建工作各项指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按照项目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开展自查验收工作,认为已基本达到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管理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具有技术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为确保示范区各项工作指标的完成,农场党委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农场主要工作议程,实行统一领导。农场成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全场各部门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并以农场场长、书记为组长成立了领导小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下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办公室,负责农业示范区创建的日常工作,上下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措施。农业主管部门组织管理、指导监督,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建立逐级考核制度,把创建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间分解到相关部门,责任落实到人,制定措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及检查验收制度。充分利用会议、媒体、资料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认识,把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成立了专家技术小组,在技术服务上由农业、农机等相关部门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完善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服务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农场现 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示范区建设基本情况

(一)科学合理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二龙山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黑哈202国道沿线东侧,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园区建设占地面积1290亩,在原有的基础上,4年来完成了区内路、水、渠等设施的建设。其中:

路面硬化建设:建设文化广场4200㎡;建设水泥面停车场1800㎡;修建田间步道板长4500米;修建长500米、宽6米水泥面道路一条。

喷灌设施建设:沟渠:修建U型槽4400米;修建蓄水量2800m3的晒水池一座;打深170米深水井两眼;配置DYP-70型喷灌机械4台;铺建暗排水管道1500米。雕塑及周边配套工程:建雕塑一个;建铁骨架观赏长廊两个,长度分别为200米和80米;建塑料采摘大棚6栋;制作种植观赏作物用铁槽150个;制作宣传标牌14块。建生物预警测报站一个。园区建设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提高作物产量、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效益为中心,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一体化推进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设施规范化、农业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害化、产加销服务社会化、管理信息网络化、资金投入多元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示范集成推广项目的实施,完善配套技术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形成农场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示范区建设机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把示范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产技术和设施先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以及产加销、贸工农、教科研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

(二)示范区分布主要分为核心区、展示区、辐射区。核心区主要进行大豆、小麦、玉米新品种、经济作物、棚菜园、新农药、新肥料和新技术对比试验;优良品种提纯复壮、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微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等,已形成了现代化高标准的农业示范区。

展示区主要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展示,认定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展示,标准化作业水平的展示,已成为干部、职工进行科技交流、学习、参观的重要场所,近三年累计参观学习人数千人以上。是农场新技术、新品种、新作物推广、新成果展示的窗口。已成为职工技术培训基地。建立8个科技示范区(组),示范户300户,示范面积12万亩,技术推广网络,形成点、线、面工程,为示范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稳定的、规范的、标准较高的示范基地。

辐射区:通过扩展运用核心区示范区综合配套集成技术、措施,实现模式化栽培,标准化生产,使创新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高科技农业的技术优势与经济效应来辐射带动农场40万亩耕地和周边农村近100万亩耕地的新技术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场“十一五”期间农业生产中通过试验示范主要推广组装了五大作物高产配套技术,其中:小麦、大豆、马铃薯、玉米等,同时还进行了专项技术的组装,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马铃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技术;进口机械植保喷洒技术;进口机械还田打捆机的应用技术;玉米、大豆等作物原垄互卡技术,农作物化控技术;玉米叶龄管理技术,等累计推广面积150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了100%,这些新技术已在北安管局全面推广,增收22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二龙山农场地处小兴安岭南麓,境 域跨北安、五大连池两市,哈黑铁路和202国道贯穿农场。地缘优势凸显,交通运输极为便利。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在202国道沿线,投资近千万元通过建设,示范区已成为集现代化生产、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科普教育及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基地。示范区实行水、田、路、综合治理,基本达到了田成型,路相通,防护林配套,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

三、强化管理,完善各项制度

(一)完善各项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为确保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我场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统一供种标准、作物模式化栽培的生产技术规程、农机田间作业操作规程、良种繁育技术标准、投入品采购标准、农业生产实施方案、农机具管理标准、各类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岗位责任等,建立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技术、管理和工作三大标准,严格按照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制定和完善各项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集成转化适合本地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有机种植技术,制定了良种繁育、种子检验、加工、供种、作物的栽培模式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形成配套的技术体系,完善农艺技术操作规程,完善各项管理标准化和规章制度,农药使用标准,新技术操作规程,各项作业按技术标准落实到位。加强宣传培训,并对标准进行集成,制定了技术手册及明白卡,发放到从业人员,做到了人手一份。

(二)强化农业安全生产的管理

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加快北安管局百万亩出口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到2010年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绿色食品马铃薯认证面积15万亩,良好规范农业认证面积3万亩,创建大豆绿色原料基地15万亩,无公害奶牛0.6万头。为确保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建立了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将基地农产品在生产、收购、贮藏、加工和销售等过程按照分局统一印制的生产管理档案由农业技术人员负责记录和存档,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建立了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三)加强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管理

1、加强投入品的管理。农业投入品的合理、安全使用,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必须严格管理。我场按照《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场“农药安全使用管理规定”来控制,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管理区、居民组在生产及管理的过程中,签订了农药使用责任状,管理区与种植户在土地承包中明确了规定了农药的使用,并实行农药保证金制度。并与管理区主任签订了农药管理责任状,管理区与种植户在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对农药、化肥投入品的品种、数量,均由生产基地农业部门和生产资料供应部门确定,由供应科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由农业科统一指导使用。严禁私自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有害物质,全面推广应用生物肥料。

2、推广实用有效的新技术。推广新农药、肥使用技术,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同时也规范推广喷雾机械使用技术,采用进口喷头及农药助剂,降低成本,减少化学防治的污染。在病虫害发生盛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使用次数和用量。采取健身防病技术,航化作业技术。积极引进生物有机肥进行试验示范,推广有机肥使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杆还田技术。

(四)合理轮作制,坚持农业“六配套制度”

制定了耕作、轮作、施肥、植保、灌溉和良种等全面积的技术标准。耕作上突出“松耙”。以深松耙茬为主,推广松、耙结合的蓄水保墒耕作制 度。在栽培上按照区域布局,选择不同的栽培模式。大豆以深松为主,推广大豆大垄密。麦类以秋整地为主,重点推广“一早、两秋、三高”栽培模式。轮作采用麦-经(玉)-豆三区或四区轮作体系,完善了轮作制度。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生物有机肥的使用,完善施肥制度。强化农药的管理和农药安全的监测,完善植保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制度,通过标准化供种,完善良种制度。

(五)强化种子的管理。为确保生产用种的安全,农场在用种上坚持了“五统一”制度,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检验、统一包衣、统一标准化供种。小麦、大豆实现了全场统一供种,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及用种制度,并建立了严格的田间检验制度,对留种地地块进行田间检验,确保用种的质量与标准,大田所使用的品种全部标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良种以上的标准。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规范了用种制度,农场已实现全作物的供种,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提供了基础保证。

(六)建立完善各项农机管理制度

我场是一个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场,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5%以上,有三个现代化装备农机高化点。在管理上实行“六统一”,即农业机械统一管理和指挥、统一停放和保管、统一收费和结算、统一采购和供油、统一保养和维修。并制定了严格农机管理岗位责任制,农机田间作业操作规程,田间作业验收标准,农机管理标准,维修保养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设备更新报废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新技术推广制度,农机基础建设发展基金,队伍建设制度,机具停放保管和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七)推进农业示范区信息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化管理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为推进我场现代农业示范区信息化管理的步伐,配置信息技术查询平台、投影仪、电脑等现代 化仪器设备,开通宽带网,实现了计算机、网络、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生产性能数据采集系统。建立农户跟踪服务档案,实现数据日常管理、试验数据处理、信息查询、报表打印等。在示范区创建工作上做到了科学、便捷、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及时准确地了解生产和管理状况,指导生产各个环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了农业生产及管理档案,档案管理按照标准,全部分类整理立卷。

(八)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严格考核管理制度

现代化农业区的创建工作以农场及主管业务部门为主体进行组织管理,在农业部农垦总局及管局的指导监督下,农场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创建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在管理上建立考核制度,把创建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限落实到有关部门,形成逐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在管理上制定了示范区管理办法,建立监督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把示范区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作为考核示范区主要领导和技术人员的业绩。实行动态管理,竞争上岗,效益与业绩挂钩,年终由农场进行综合考评,按照考核办法对示范区创建工作中主要领导、科技人员业绩突出的,给予一定的奖励,业绩不突出的免职或下岗。发挥科技人员务实创新、扎实进取的主观能动性,为促进示范区的创建不断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为增强示范区的技术支撑,建立新型的科技人才聘用制度,依托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进行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加强技术开发、合作和交流,同时加强人才的招聘工作,2007年到2010年引进5名大学生,充实示范区的技术力量,提高示范区的整体科技水平,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四、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功能作用

(一)示范区依据第四、五积温带农业的特点,主要开展本地区主导作物(麦、豆)新品种、栽培等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将成果集成、创新和展示。并结合本生态区的物候条件,资源状况,进行高效经 济作物及特色种植。

1、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推广。在农业示范区建设中要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繁育、试验和推广,为本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储备,通过研发、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真正把示范区办成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基地和窗口,发挥示范区的研发功能作用。二龙山农场为省、农垦总局品种区域试验点,重点进行了第四、五积温带的品种选育、繁育、推广,同时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北安、克山农科所合作,选育、繁育繁殖适合本地区的品种,每年引进试验品种30多个,筛选、培育2-3个推广品种。同时建立棚菜的种植,建蔬菜大棚6个,建立了生物预警植保技术、测土施肥施肥技术,作物高产攻关等示范项目。

采取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专项突破与集成配套相结合、研究开发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式,使示范区成为自主研发、智力引进和成果转化的“内创外引”平台,并形成粮食主产区不同类型的示范模式,为周边地区提供示范和服务。重点与农垦科学院、八一农垦大学、北安、黑河、克山农科所等单位进行技术协作,引进先进适用的品种、栽培、植保、施肥、耕作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研发、集成、应用推广。每年引进新技术4-5项,示范推广1-2项。

通过新技术的协作,创新技术主体。以农户为示范主体,采取政策扶持、引导的方式,进行生产示范,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007年二龙农场以批建马铃薯精淀粉加工一座,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成立了华疆科研所育种基地,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示范区成为企业自主研发的主体功能,加快农业经济和产业的发展。

农场的新品种覆盖率达到了100%,每年可为周边农场和农村提供大豆、小麦优良品种3000余吨。辐射到北安、二井子镇、五大连池以及克山 等地,推广新技术100多万亩。新技术的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新品种、和配套技术的应用,每亩可增产10公斤以上,亩增收30元左右。

2、发挥示范区的培训功能

为保证示范区创建的顺利实施和示范区成果的尽快推广,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农场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并把培训重点内容放在田间地头,指导职工对新技术、新成果的认识,强化市场信息服务意识,引导和帮助职工掌握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示范区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进行集成、组装,示范区成为干部职工培训的基地,使新技术、新成果直接培训到人、到户、到田间地头。每年培训干部技术人员200多人次,培训职工1000多人次,同时也周边地方培训干部、农户500多人次。通过多种形式为农场和周边培训技术带头人和种植骨干、技术能手200多名,提高现有科技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专家5人进行授课,发放技术资料2000多份。成立了专家技术组,开展网上咨询,解决了生产中的难点和问题,发挥示范区的培训功能作用。

3、树立典型,提升示范功能

为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采取典型带动,全面推进。建立科技示范区(组)8个,科技示范户300户,利用示范基地,开展科技培训、科技成果应用展示、科技交流等活动,提高干部和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示范基地的建立,深受职工干部的好评,激发了干部职工学科学、应用新技术的热情,有力的推动了农业工作的开展,辐射带动了农场结构调整,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马铃薯面积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良种率达到了100%,农业新技术推广率达到了85%以上。同时也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我场华疆育种所种子示范基地,农业结构调整拉 到了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起了辐射示范作用,大大提高了农场的知名度。近年已接待参观、学习、取经的单位和个人上千余人,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拉动了农场和周边农业的经济发展。

五、取得成效与效益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注意把农业现代化生产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使示范区成为农业生产旅游观光基地。2008年10月,二龙山农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被省旅游局评定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009年3月,二龙山景区被省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因此,在示范区建设上,注重农业观光旅游设施建设,美化生产环境,发展了观光旅游农业。通过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使农场由过去的传统低效农业发展到目前的粮食和优质高效上发展,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使种植业向高、奇、特、深方向发展,以高科技农业观光园、特色蔬菜生态园和农业科普教育等为代表的农业旅游观光带初步成为农垦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成果的转化,核心区平均亩增效益30元,示范区的核心区农业劳动力人均农业增加值年增长8.6%,示范区所在单位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1.5%。

示范通过4年的完善和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2006-2010年先后接待了加拿大农业专家博士薛国兴、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炜、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晓、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谢振华、总局党委书记隋凤富、国际教育合作项目主任黄晓东博士等,2007年获垦区农作物品种试验先进单位、2010年获北安局新品种试验先进单位等称号。

第五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创建工作方案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创建

工作方案

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目的意义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指导、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规范农业示范区发展、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经严格对照农业部相关要求,我区现代农业发展从定位规划、主导产业、建设规模、基础设施、科技水平、运行机制等六方面均基本达到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条件。区政府高瞻远瞩,紧抓当前良好机遇,整合全区资源,决定从今年开展申报创建工作,这对于推动全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三化”同步进程将具有重大意义。

二、工作内容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阶段主要有几下几项工作。

1、组建申报创建工作班子,根据区政府文件要求,创建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兼任副主任,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

2、开展多项调研,制定更加详细的工作方案,委托具有相

关资质的单位开展我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题规划,并由权威部门审定发布(示范区获批后由省农委主持开展示范区建设规划,可以此为基础进行修编)。

3、由区委或区政府出台一系列关于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文件,包括《加快推进生物农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方案》等,为申报创建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4、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支持与帮助,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5、整合农林牧渔资源,聚积各种优势、提升工作起点,查找薄弱环节、突破制约瓶颈,加大推进力度、完善机制措施,有序开展申报创建相关工作。

6、在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建档的基础上,收集完善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影音资料),科学编制申报书,形成一套能展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成就的申报材料。

7、国家农业部发布申报通知后,按要求及时申报,协调好部、省、市相关部门关系,争取早日通过认定。

三、进度安排

3月:组建申报创建工作班子,开展多项调研,制定详细工作

方案,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开展我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题规划,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项目支持。

4-8月:规划审定发布,协调好部、省、市相关部门关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农林牧渔资源,有序开展申报创建相关工作,收集完善相关证明材料,科学编制申报书,形成申报材料。

9-10月,按农业部要求申报,争取早日通过认定。

四、经费预算

(略)

二〇一二年三月五日

下载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省科技厅)word格式文档
下载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省科技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某某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材料

    关于创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讨论稿〕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精神,加快转变农业开展方式,推动农业向深度广度......

    创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创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 二○一一年四月 创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 二龙山农场“十一五”期间被列为农......

    慢性病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唱好示范创建三重奏谱写慢病防控新篇章——**市慢性病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11年以来,**市深刻把握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内涵和实践要求,紧紧围绕创建......

    创建省学前教育示范区工作计划(模版)

    茭陵乡中心小学 创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对于......

    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机、畜牧、农垦、渔业厅(委、局、办),黑龙江省、广东省......

    关于创建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情况的报告

    关于创建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 示范区情况的报告 --2011年3月15日在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简要汇报......

    省发改委、农业厅到古田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

    近日,福建省发改委农业处林爱武副调研员、省农业厅海峡办郑钱华副主任一行,在龙岩市和上杭县发改局、农业局领导陪同下,来到我县古田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在古田台商花卉创业园......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汇报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汇报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区在中国科协和自治区、市科协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