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论文(含五篇)

时间:2019-05-14 14:1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知识产权法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知识产权法论文》。

第一篇:知识产权法论文

《应用科技文书与技术经

纪人实务》

考察报

《对知识产权法的认识和思考》

考察报告 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的综合性和技术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知识产权法中,既有私法规范,也有公法规范;既有实体法规范,也有程序法规范。知识产品不仅是一种个人财富,更是一种社会财富,知识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我国在进行知识产权立法时要兼顾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达到两者的平衡。

知识产权的立法宗旨在于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维护商标信誉,以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政治、科技等因素的交互影响和综合作用下,知识产权法因应时代之变迁,在其权利客体、权利归属、权利内容、权利限制、制度融合、国际合作等方面上,开始呈现出一些令人瞩目的发展态势,比如知识产权的客体逐渐远离传统的创造性或识别性特征,知识产权法激励创造者的目标逐渐转向激励投资者,知识产权法在整体上有向无形财产法演进的趋势,各国在知识产权法全球趋同进程中的自主选择性严重削弱等等。那么,知识产权的现代发展与那些因素相关呢?

我们需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工作体系,大幅度提高管理和保护水平;大幅度提高所有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和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专利审查能力,进一步改进审查质量,缩短审查周期,使审查能力建设与申请量的快速增长相适应;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专利审查战略和策略,明显提高专利审批对国家经济、科技、贸易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基本建成独立自主、技术先进、功能完善、能全面满足审查业务和宏观管理需求、能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和全面的专利信息服务的现代技术和数据支撑体系;培养起一支能够满足我国知识产权事业长远发展需要的数量足、素质高、作风正、结构合理、积极献身于知识产权事业的宏大人才队伍,拥有一批战略研究能力强、熟悉国际事务、精通和善于运用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高级人才;明显提高我国对国际知识产权事务的影响力,扩大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模,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调整和完善过程,切实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有很多好处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根源。经验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动力源泉就是知识主体创造的专利技术。而一项知识主体的发明创造每每就意味着一个新企业、一个大市场甚至一个新产业的诞生。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充分发挥知识资源的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财富创造、扩大就业和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是迅速提升国家整体和不同地区竞争力的一项基础建设,是实现中国整体和不同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一条重要捷径。全球化竞争既提高了地方参与竞争的门槛,同时也开辟了参与竞争的广阔前景。只要中国各地认真实施科学的知识产权战略,切实从观念、制度和行动等方面迅速行动起来,真正按照知识资源生产、积累、传播、开发、利用和转化的要求重组流程,重建管理,调整结构,提高政府、企业和中介机构等各类组织自身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中国就一定能够逐步彻底铲除导致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根源,从而尽快实现整体的和谐发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调动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的积极性。明晰而稳定的产权,既是最持久的投资激励机制,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投资约束机制。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也曾指出:“如果没有保护产权的法律;如果没有对法治的信心——那么有效运作的市场将不复存在。”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人们,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安排,必然给一个国家的未来带来民主、和谐和经济繁荣。今天,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知识化的新形势下,知识产权的竞争已成为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高级别的竞争,知识产权的创造水平和保护水平正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持续发展力的根本尺度和标致性依据。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历程和主要阶段是由最初的以物易物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再到金融交易,进而发展到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在推动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历史性提升。它不仅是现代企业进军世界市场的利器,同时也是保护企业权益的坚强盾牌。实施知识

产权战略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超越式发展 有资料显示,1997年,知识产权出口收入在美国全部出口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出口额的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货物和服务出口额的增长速度。这表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末已率先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和企业单纯依靠制造业是很难得以成功立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按照当前世界产业利润链评估,约80%的工业产品利润集中在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商标、专利许可上;10%在流通领域;10%在加工领域。知识产权的高回报率在信息、生物、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尤为明显。例如,半导体芯片价格中,原料和能源的成本最多占3%,设备和设施的成本占5%,工人的工资占6%,其他绝大部分属于知识产权费用。而且,前两项成本中转移支付给上游知识产权人的份额也非常高。知识产权、规模、收益已经成为高技术企业生存的三大要件。其中,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它决定各国的核心竞争力,决定各国在世界产业链条上的上下游分布状态。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实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通过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使国家在知识资源上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级政府应按照依法制国的方针,转变职能,适应入世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和手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健全国家和地方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促进国家经济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机制。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体系,加大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通过执法来推动全民重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激励科技人员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产权成果,鼓励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产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第二篇:知识产权法论文

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论知识产权法的价值及其实现

□ □ □ □

夜大学 函授 脱产 高自考

学号(准考证号): 080216100180 姓 名: 张浅 专 业: 法律 年级(高自考不填):

学 院: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完成日期: 2017.2.12 指导教师: 张培尧

摘要:知识产权法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其巨大价值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它不仅具有普通法律的共同价值。由于它自身的特殊性,它又具有尊重智力劳动及自由,鼓励创新,维护竞争秩序,维护无形财富公正合理分配的社会价值。在全球化与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和谐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法的价值追求,促进和谐也成了知识产权法的价值追求。另外,知识产权的行使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去完善解决,以确保知识产权法的价值合理有效的实现。关键词:知识产权法 价值 价值追求 价值实现 Abstra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society, and its great value permeates every aspect of people's life.As a branch of law, it not only has the common value of common law.Because of its own particularity, it has the value of respecting intellectual work and freedom, encouraging innovation, maintaining the order of competition and maintaining the fair and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intangible wealth.Nowadays, with the globalization and competitio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harmony is inevitable to be the value pursuit of law.In addit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exerci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Key wo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value pursuit value realization

一、知识产权法的法律价值

法律价值是与社会需要是相一致的,体现了法律制度对于满足个人、群体、阶级、社会需要的积极意义。一般来说,人们都有对自由、秩序、正义、效率的需求,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法在不同的意义上,都对满足这些需要有积极意义。目前理论界对法律价值的具体内容存在不同的理解,但正义、公平、自由、安全、秩序、效益等被法学家认为是法律的基本价值。

(一)知识产权法的一般法律价值

知识产权法是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法律制度。知识产权领域的形形色色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一般都表现为对知识产权这种私权的侵害。知识产权法通过确立对知识产权侵权制裁的法律机制,在知识产品的市场流转、应用和传播领域确保了公平竞争秩序。它作为法律制度的一种,它当然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作用:首先是鼓励和保护智力创造活动的作用。知识产权法明确规定和保护智力成果的创造者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确立智力成果的创造者的权利主体地位,对侵犯创造者权益的侵权行为人予以法律制裁。其次是促进智力成果推广应用的作用。知识产权法确定智力成果可以有偿使用和转让,鼓励智力成果的创造者推广应用其成果,确定保护智力成果传播者的权益,规定智力成果的合理使用和强制使用[2]。

(二)知识产权法专项法律体现的价值

从知识产权领域的专项法律而论:专利法是保障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享有专利权的法律。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是对专利涉及的技术领域的一种合法垄断,这种合法垄断却为技术领域市场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专利法本身具有鼓励创新、鼓励公平竞争的作用。专利法对假冒他人专利、以营利为目的仿制他人专利产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裁,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竞争秩序。就商标法而论,从历史上看,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是在侵权行为法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它们共同构成了保护公平竞争秩序的一环。假冒他人商标几乎都被各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首位。商标法以保护商标与商品或服务之间的联系、促成公正的工商业竞争秩序为基本职能。商标法所调整的侵犯商标权的行为也是一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良好商业道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商标法表现为以商标确权并加以保护的手段而形成静态方式的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范。商标方面的不正当竞争理论强调的即是实际竞争环境中防止欺骗和混淆,以维护商品流通的竞争秩序。就著作权法而论,它是调整作品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权益的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对于维护文化领域的公平竞争秩序,实现各国的文化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二、知识产权法的社会价值

知识产权法具有法的一般价值,但由于知识产权客体的独特性,以及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特殊性,决定了知识产权法律价值取向的特殊性。知识产权法的价值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自由

法律是自由的保障。就法的本质而言,法以“自由”为最高的价值目标。法典是用来保卫、维护人民自由的,而不是用来限制、践踏人们自由的,如果法律限制了自由,也就是对人性的践踏。

知识产权法同样包含了自由价值。它的社会效用和目标都基于个人自由。从事创作、发明等智力创造或者说知识创造活动是宪法规定的一种公民的自由权利。这种权利和自由在知识产权法中得到了充分保障。具体体现为,在知识产权的专门法律中确立知识创造者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合法地位。任何人只要进行了知识产权意义上的知识创造活动,都可以依照知识产权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取得相应的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法定权利自由行使。也就是说,在通过知识创造取得知识产权这一点上,知识产权法对任何人给予了均等机会。并且,作品创作完成后,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署名和发表;商标设计完成后,商标所有人可以自由决定是否注册、何时注册、何地注册;发明创造完成后,发明人或设计人可以自由决定是否申请专利、申请何种专利、在哪些国家申请专利;商业秘密拥有者有权自由决定将其技术秘密或经营秘密公开与否。知识产权法对创新成果进行保护,一旦成果完成人依照法定程序登记、注册、审批后,成果完成人就会获得法定权利,这些权利保障了权利人对知识产权的自由行使和处分。

(二)公平正义

有学者指出:“对于任何法律制度而言,规则正义都是首要的或根本性的,离开了规则正义或制度正义,就不可能最大地实现社会正义。”[③] 知识产权法也不例外,以条文形式体现的知识产权专门法律都体现了对公平与正义价值的追求。知识产权法本身具有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功能——“知识产权法在其诞生之日起,就有禁止不正当利用和不诚实牟利的作用,反映在商业上就突出表现为禁止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法的目的旨在赋予并保护权利人的独占权,帮助权利人消除他人搭便车的不正当竞争行为”[4]。

1.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由于科技的发展,科技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日益突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进而表现为知识产权和人才的竞争,知识的重要性被人们普遍认可。新知识的创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的产生融入了创造人艰辛的劳动,花费了创造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说创造性成果也是人类劳动结晶,知识产权具有内在的价值属性。例如,商标的产生凝聚了设计人的心血,商标所有人也要投入商标设计费、注册费、维护费、广告费等,这一切费用和脑力消耗都通过商标所附着的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发明创造的完成更是不易,发明创造人投入研究而购买仪器、设备、原材料等的费用不菲,有的发明创造需要成百上千的科技工作者协同劳动,成果完成人理应享有对其脑力劳动产品的所有权。进行创造是要付出代价的,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是瞬间的事情,如果不对知识产权加以特殊保护,他人可以随意复制、模仿、使用创造人的劳动成果,在与创造人进行市场竞争中他人明显会取得竞争优势。创造人为完成成果进行了先期成本投入,他人对成果基本是不劳而获,这就决定了创造人与他人竞争条件的不对等,这种状况的出现显然对创造人是不公平的,最终会抹杀整个社会对发明创造的积极性,进而阻碍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知识的传播。

2.公平正义在知识产权法中的体现

正是为了平衡成果完成人的利益,保护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各国才纷纷确立了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法以公平、效率为其普遍价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其基础价值,以刺激创新作为目标价值从而形成,知识产权法的价值体系[5]。作为法律制度的知识产权,其立法目的在于保护智力创造者的权利,维系社会正义;促进知识广泛传播,有效配置智力资源。知识产权的各项制度,围绕着上述各项法律价值目标,发挥着保护权利、衡平利益、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社会功能[6]。

从专项法律来看,著作权法的立法目标是“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专利法的立法目标是“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商标法的立法目标是“ 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维护商标信誉,以保障消费者和生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三部法律对正义和效益价值目标都作了明确的表述。

但另一方面,人类社会追求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对知识的渴望是人类的一种需求,如果过分保护知识产权,这必然会限制人类追求知识的自由,也不利于人类进步和知识的传播,并且对知识的独占达到一定规模就形成了对知识的垄断,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是对他人的不公平,所以知识产权法对权利往往加以限制,知识产权法的一系列制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公平、正义。

(三)创新

“创新”作为知识产权制度的独立的主导性价值,不仅是知识产权制度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制定和存在的原因和追求的目标,同时在对这一目标的追求中,知识产权制度本身也实现了自身制度的创新[7]。效益是指作为一定效果的利益。法对主体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能够给主体带来一定的效益,满足主体的需要和利益。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前提,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发掘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鼓励创新符合人类的需要和利益,因此创新是法所追求的效益价值。在现有法律体系中,知识产权法最能有效保护创新成果、激励创新,它能够保证整个社会对创新的需要和利益,可见知识产权法是具有效益价值的。知识产权法中融入了人们对价值的追求和思考,从法律价值的概念上来说,是对创新的保护,这一点也是知识产权法对人们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需求和满足,也是知识产权法所要体现的价值追求。

创新是知识产权法的主导性价值。众所周知,知识及信息等知识产品作为主要的并且是直接的生产要素参加创造经济价值,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点。知识产权法所确立的知识产权制度相对于知识产品这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以及对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反映和调整是最密切和及时的。知识产权制度作为特殊的机制,在界定知识产权私有权属性的同时,又制定了公开制度、在先权利保护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设定合理地划分了生产者和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对促进和保障权利人个人的创新行为和对整个社会创新的连续性、合理性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机制又融入在“发明——开发——扩散”的整个过程中,它整合和协调了个人的创新和社会的创新,它所追求的主导性价值就是创新。

三.知识产权法的价值追求—和谐

(一)知识产权法和谐价值的正当性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不断发展的今天,面对社会冲突扩大化、法律和经济全球化、科技与文化多元化、环境问题复杂化等等,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时代的主题和最强音,与此相应,和谐也就成为法的价值追求。知识产权法通过在时间、效力和范围等方面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在确保知识产权人基本权利的基础之上,使公众自由接近信息的机会不受影响。这种限制不仅提供了利益主体间得以互动和交换的规则,对智力活动构成了有效的激励,而且达成了利益主体之间的宽容和妥协,并在此基础上分享智力成果的分配机制。从而形成了不同利益主体可预期的行为规则和规范,使利益矛盾和冲突对社会秩序混乱的威胁程度大大降低,由此获得了一个稳定与和谐的秩序。正如哈耶克所说:“良好的制度、利益共享的规则与原则,可以有效的引导人们最佳地运用其智识从而有效的引导有益于社会的目标的实现。”[8]

(二)知识产权法和谐价值的体现

知识产权法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和谐的社会秩序。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是确认、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包括智力成果创造者、传播者、使用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还包括本国智力创造者与外国智力创造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不同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利益关系,也包括人与文化自然的共生关系。对这些社会关系的协调决定了知识产权法必须以和谐为其价值目标,即知识产权法的目的不仅在于保护智力创造者的权利,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有效配置智力资源,还要保证人与文化自然的和谐共生状态。知识产权法在确保知识产权人基本权利的基础之上,通过在时间、效力、使用等方面的限制,使公众自由接近信息的机会不受影响。这种限制不仅提供了利益主体间得以互动和交换的规则,对智力活动构成了有效的激励,而且达成了利益主体之间的宽容和妥协,从而形成了不同利益主体可预期的行为规则和规范,使利益矛盾和冲突对社会秩序混乱的威胁程度大大降低,由此获得了一个稳定与和谐的秩序。

(三)知识产权法和谐价值与正义效益价值的联系

在近代立法中,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者的智力活动而自然产生的,因而被称为一种自然法上的权利,知识产权法赋予创造者对自己的智力创造成果享有法定的权利,是正义价值目标的要求和体现。然而根植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知识产权法,不仅应具备维系社会正义的职能,还应担负起实现智力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社会非物质财富增加的使命,因而效益就自然成为知识产权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这种效益价值目标,在知识产权领域解说为知识、技术、信息的广泛传播,并通过智力成果的独占使用(创造者权利)、授权使用、法定许可使用(传播者权利)、合理使用(使用者权利)等各项制度而得以实现 [9]。无视正义,精神生产领域将陷于无序状态,和谐目标无法保证;同样,无视效益,知识产品将不能广泛传播,直接影响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谐目标也无法实现。在知识产权权利行使环节,知识产权专有权决定着知识产权的行使必然与市场自由竞争、信息资源共享、公共健康权等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对此,知识产权法在保护知识产权专有权的同时,对这种专有权的行使和范围作出了一定的限制,这就是知识产权的公共秩序限制、时间限制、地域限制、权能限制和行使范围限制。尽管这些限制在知识产权的不同制度中的表现和程度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功能和目标却是相同的,即在知识产权行使与市场自由竞争、信息资源共享、公共健康等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之间达成了和谐。在知识产权保护环节,知识产权法不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作了明确的规定,还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列举和界定,从权利和责任的角度使权利人和使用人的利益得以协调。

四.知识产权法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确立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在世界各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制度较为成熟、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的背景下,作为一项崭新的制度,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知识产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在知识产权的权利生成和归属环节,各种商标抢注行为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专门以抢注商标然后再高价出售为职业的群体,商标恶意异议也很猖獗,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的归属纠纷亦频繁发生。在知识产权的权利行使环节,知识产权滥用和知识产权垄断问题日益严重,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成为焦点。在知识产权保护环节,侵权纠纷日益增多。执法水平、司法水平和守法意识都有待提高。有学者认为,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存在既有法律规定不完善的原因,也有知识产权自身无形性特征决定的权利边界模糊的原因,还有我国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的原因等等[10]

五.知识产权法价值的实现

为了缓解知识产权行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确实保证知识产权法的合理有效的实施,我们需要在和谐价值目标的指引下,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的各项制度。

(一)确立适度保护和利益分享的原则

首先,我们要确立知识产权适度保护和利益分享的原则,这不仅是贯彻知识产权法的和谐、正义和效益目标的体现,也是制止知识产权滥用和垄断的必要依据。长期以来,知识产权保护采取的“许可权加禁止权”的强势保护模式,使创新者利用知识产权构筑了牢固的技术壁垒,加剧了创新者与使用者、社会公众在技术资源分配上的严重失衡,强化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冲突。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已经证明,严厉和过度的保护措施不仅会纵容知识产权的滥用,甚至还可能抑制创新。在适度保护和利益分享的原则的指导下,知识产权法应该合理弱化知识产权保护,关注社会公众能力的培养和建设,促使创新者与使用者的互利,增进社会以及经济福利。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与公众健康权冲突的法定情况下,创新者不仅有道德上的义务,而且更应该有法律上的义务去帮助技术上的弱者,让自己的创新成果成为公众共享的财富。知识产权制度在发达国家的长期的运行中已经形成的坚固的技术壁垒、技术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和技术伦理的失调,已经充分说明了知识产权法确立这一义务的必要性。

(二)将和谐价值贯穿于法的具体规则中

其次是恰当地将知识产权法的和谐价值贯穿于知识产权法的具体规则中,增强知识产权法的可操作性。法的价值是以具体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因此,知识产权法的价值冲突的协调,完全依赖于知识产权法的可操作性程度,依赖于知识产权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肯定化、明确化和具体化, 例如商标法对“有碍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不良影响的”认定标准缺乏明确具体的界定,导致商标注册申请人和相关执法人员难以把握。商标确权程序的繁复和漫长,导致商标恶意异议和争议案件的滋生[11]。对商标权限制不明确导致商标权滥用现象严重。专利法对“新颖性采用混合新颖性标准,成为一些在我国国内已经使用过的传统知识不能纳入现行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的原因之一,而被发达国家当作公有信息使用,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专利权,用于限制我国传统知识拥有者的使用。在著作权法上,人们对著作人身权的移转问题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究其原因在于著作权法对“人身权”的性质界定不清。可见,知识产权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肯定化、明确化和具体化,是协调知识产权法的价值冲突的根本途径。

(三)培养执法人员的良好修养 最后,我们应该培养执法人员良好的知识产权法的价值修养,增强民众对知识产权法的价值的普遍认同意识。立法专家即使能够自始至终恰当地将知识产权法的和谐价值贯穿于知识产权法的具体规则中,也仅仅是实现知识产权法价值的前提。执法人员良好的执法、司法水平和社会民众对知识产权法价值的普遍认同才是保证知识产权法价值实现的关键。而执法人员良好的执法和司法水平,又依赖于其具有良好的法的价值修养,并能正确作出法的价值选择。否则,在查明案情上会遇到困难,在理解法律上也会遇到困难,知识产权法的合理实施就难以把握。因此,笔者认为,培养执法人员良好的知识产权法的价值修养,是协调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冲突,促使知识产权法的各项价值实现的关键措施。而社会民众对知识产权法的法律及社会价值的普遍认同则依赖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强化知识产权教育,培育和营造一个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倪振锋.知识经济和知识产权[J].上海大学学报,2000(3)

[2]刘春茂.中国民法学·知识产权[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17.[3]刘翰,公丕强.21世纪的亚洲与法律发展(上)[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9.[4]陶鑫良,袁真富.知识产权法总论[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22-23.[5]文宁.知识产权法的价值[J].科教文汇.2004.[6]吴汉东.知识产权本质的多维度解读[J].中国法学.2006(5).[7]陈谊,汪天亮.试论知识产权法的价值定位—创新[J].行政与法,2004:9.[8][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M].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99.[9] 吴汉东.知识产权本质的多维度解读[J].中国法学,2006(5).[10]王岩云.知识产权领域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5:12.[11]张德芬.我国商标确权程序的反思与重构[N].郑州大学学报.2006(5).

第三篇:知识产权法论文

知识产权法论文

现代社会中,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在各国普遍获得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划分知识产品公共属性与私人属性界限并调整知识创造、利用和传播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工具在各国普遍确立,并随着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拓展、丰富和完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发展迅速,不断变革和创新,当前世界经济已经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已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与之相对应的,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和进行市场垄断的手段,知识产权制度因此成为基础性制度和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末开始,许多国家已经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并将知识产权战略与经贸政策相结合,知识产权战略构成了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组成部分,对实现国家总体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支配创造性智力成果、商业标志以及所享有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力。知识产权的法律特点式专有性、时间性、地域性。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产权,具有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这些明显的区别于物权和债权的特点,不仅在民法体系内引发了众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而且在国际私法领域,知识产权中的法律冲突也有其区别于物权和债权的独特之处。这些独特之处甚至引起了知识产权法律冲突存在与否的争论。我国过去不承认知识产权领域存在法律冲突。这是因为我国当时未加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学术上也有受前苏联影响的因素。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较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法律冲突问题。知识产权领域存在法律冲突是指,对于同一项知识财产,在不同国家都寻求并获得承认有关权利的情况下,它在不同国家的知识产权的不同效力的冲突和有关法律适用问题。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滥用各类技术标准的防范制度

技术标准指对1个或几个生产技术设立的必须要达到的水平以及为达到这一水平而实施的技术。但是当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技术标准涉及的技术被知识产权的方式合法控制时,任何人要使用标准化技术,就触及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此时,使用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以昂贵的代价使用他人享有知识产权的标准化技术,生产标准化产品:要么因不甘心知识产权人的宰割而放弃市场。因为标准化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首要条件,不按标准就不可能被市场接受,而采用标准就必然使用他人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需要取得许可、支付报酬。我国由于存在严重的知识产权制度实施上的缺陷,在防范国外滥用各类技术标准方面,缺乏有力的武器。

(二)知识产权转化率有待提高

知识产权转化率就是指知识产权所有者通过自己实施,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以此来获取最大利益占知识产权研发所花费费用的总额。从授权数量来看,中国是知识产权大国;但就无形资产质量而言,中国远不是知识产权强国。

只有当知识产权付诸生产时它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在获得了知识产权之后的关键性问题是如何使之转化为实质生产力并获取最大利益,实现由量的发展到质的飞跃,这是中国企业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一)对政府的建议

1.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应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一些重要产业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同时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开展广泛的教育活动,鼓励创新,谴责剽窃、盗版和造假行为: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实行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设立知识产权法律援助中心和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并依据法律对侵犯知识产权人员进行惩处。

2.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评议和制定工作。首先,要积极参与WTO与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评议工作,很好地利用我国加入WT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获得的发言权,避免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和在标准领域里的经验优势控制国际市场。其次,要在评议的基础上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鼓励研究机构及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要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力争把我国的标准化意图和标准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再者,对标准技术性措施造成的贸易摩擦,要积极利用双边或多边协调机制加以解决。努力避免和化解贸易冲突。

3.充分行使海关的监管职能。有效利用打私和征税手段,控制非法贸易。加强对知识产权敏感商品的监控,坚决打击非法进出口行为。使得侵权行为在进出口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强化海关国际合作,使海关在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对外贸经营者的建议

1.提高知识产权转化率。企业应及时将创新成果、核心技术、名优产品在国内外申请相应的知识产权。并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使核心专利成为标准,取得有效保护。要以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为依托,构筑自身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措施体系。加大资本与人才投入,从小技术到大专利,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充分扩大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贸易量,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使知识产权进行最大化的实质生产力转化,创建和保护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产品。

2.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涉及到贸易、法律等方面的专业问题,特别是知识产权的纠纷和诉讼都有很强的专业性。国家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大力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并给他们充足的空间与资源,发挥其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核心作用,造就一支包括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知识产权队伍,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是与市场与社会连接的纽带,加快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可以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使维权之路更加顺畅。

3.转变观念,积极应对知识产权诉讼。改变以往消极对待知识产权纠纷的态度,积极应诉。不少中国企业自身并没有侵权行为,由于害怕诉讼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常常放弃应诉,失去维护自身权益的机会:而有过侵权行为的企业,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消极应诉而支付超过正常水平的侵权费用。外贸企业还应注重和商会的合作,形成一个组织有效、协调一致、参与广泛的企业联盟,这样有利于增强寻求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面的支持,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第四篇:知识产权法论文

浅谈石油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石油工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部门,其高投资、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等特点决定了知识产权及其保护在该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石油行业中知识产权管理保护的对象很广泛,探矿是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发现矿产资源信息的过程。探矿权的客体是勘查成果,是矿产资源信息及其载体,目的物与客体分开,这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从探矿权的含义,探矿权的地学、法学特征以及自身特点出发,简要论述了石油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我国企业在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要想提高我国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建立完善的管理保护制度。

关键字:知识产权保护 石油行业 探矿权 地勘成果

1.石油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石油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具有作业复杂、技术含量高、资金需求大等特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实践表明,要提高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技术创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处理好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关系。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提高,其对石油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力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现代石油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 WTO 后石油企业的不断研究与实践表明,现代石油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是依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实现的。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企业的技术力量。在实际的勘探、开采以及生产过程中,石油企业的技术人员会对自身所采用的技术方式进行改进与创新,而这一技术力量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有效的避免石油企业技术泄露,保障企业的技术先进性,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奠定基础。

在国际自由贸易且竞争激烈的今天,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自主知识产权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护,缺乏法律保护的石油行业就会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所说“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将导致经济的崩溃”,我国石油行业也会崩溃,就会受制于人,更谈不上“支撑能源安全”了;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探矿权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三条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从中可见:矿业权分为探矿权与采矿权。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探矿权的含义。理论界在对探矿权进行定义时依据其定义时涵盖的具体权利内容的多少不同,有三类观点。一是狭义说,该主张的代表就是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六条规定:“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在金瑞林先生主编的《环境法学》介绍了这种观点,江平先生主编的《中国矿业权法律制度研究》一书中也持这种观点。该观点仅着眼于“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即勘查权,对探矿权的界定相对狭隘;二是保守说,如崔建远先生认为:探矿权是指探矿人在已经登记的特定矿区或者工作区内勘探一定的矿产资源,取得矿石标本、地质资料等的权利。三是广义说,探矿权是指权利人根据国家法律在一定范围、一定期限内享有的对某地区产资源进行勘查并获得收益的权利。广义说实际上既包括了勘查权、取得矿石标本、地质资料等权利,还将“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的权利”等收益权能涵盖其中。从我国目前《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十六条中规定的探矿权人所享有的具体的七项权利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来看,“广义说”对探矿权所下的定义是较为准确和完整的。

2.1探矿权的知识产权

探矿,顾名思义就是探矿权人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对特定的区块内是否存在矿产资源进行探索和研究,并探明矿种名称、赋存状态、品位、储量规模、开采条件和有无开采价值的活动。简单地说,就是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和手段对特定区块内有无矿产资源的客观反映。这种认知和反映由于是受现有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技术手段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时是正确的,有时是错误的。

钱玉好等人在《对矿产资源主要产权性质的认识》一文中指出:矿产勘查,广义一点叫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用来找矿,叫矿产勘查,产生探矿权;用来做工程地质评价,则产生“工程勘查权”。以此类推,如“环境勘查权”,“文物古墓勘查权”等,其性质大体类似,只不过是其科技含量和价值大小不同而已。《对矿产资源主要产权性质的认识》这篇文章主要从地学和法学两个方面阐述了探矿权的知识产权属性。

2.2从地学看勘探的知识产权

2.2.1矿产勘查与地勘成果的关系

矿查勘查,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需要撰写不同类型的报告,如区域普查报告,区带详查报告,勘探评价报告。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地质矿产部发布的《地质勘查成果资产评估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之第二条的规定:矿产普查、详查、勘探报告及其他有价值的勘查资料,统称为“地质勘查成果”。从其表现形式上看,地勘成果可以表现为文字资料、地质图表或是光盘、软盘甚至是实物地质资料,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地勘成果可以作为发明创造受到专利权保护。地质勘查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任务要求,往往要选用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这些方法或手段的使用或施工过程,也属于地质勘查的范围,其中如果有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技术方案,完全可以申请专利,作为发明创造受到专利法保护。

其次,地勘成果权可以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的保护。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要求具备独创性和可复制性。成果地质资料中相当一部分符合独创性和可复制性的文字报告、分析图表等,属于文字作品和图形作品,其表达形式受著作权法保护。《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涉及国家秘密或者著作权的地质资料的保护、公开和利用,按照保守国家秘密法、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可见,我国现有的行政管理法规也承认部分地勘成果的作品性质。

再次,地勘成果可以作为商业秘密受知识产权法保护。构成商业秘密要符合信息性、未公开性、实用性和保密性等条件。地勘成果(也称“地质信息产品”)从概念和构成条件上讲,除去已经公开的部分,受到著作权、专利权保护的部分,其它相当一部分信息都可以纳入商业秘密的保护范畴。这些信息不为公众所知,具有实用性和商业价值,实践当中地勘单位和国家地质资料管理部门也多采取保密措施不予公开。信息所有人依法享有商业秘密权。

由此看来,各种勘查报告是实施探矿权的结果,是探矿权性质和内容的体现和表征,没有勘查报告的探矿权,无实质性可言,因此勘查报告和探矿权是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勘查报告是探矿权的内容和性质的体现,而探矿权则是勘查报告的外壳,二者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表象的关系。

探矿权人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经过艰苦探索和研究,如果没有找到矿产资源,则这种探矿活动没有实现找到矿产资源的目的,但其对特定区块没有矿产资源的评价,即没有发现矿产资源的勘查成果仍具有科学价值,除非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重大突破,否则他人在该地区不需要再做重复、浪费的工作;如果发现矿产资源,那么这种客观存在的矿产资源的物质形态,即名称、赋存状况、品位、储量规模、开采条件、范围等,则是通过勘查成果这个载体予以体现的。

2.2.2勘查成果是智力劳动成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奖励条例》的规定,“在推广、应用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获得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探矿权人的矿产资源勘查活动,就是探矿权人应用地质科学理论成果,对勘查区块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分析、研究,探索和发现区块内未知的矿产资源的活动。对于发现重要矿床,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单位和个人,符合科技进步奖励条例规定条件的,则可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在实际工作中,原地矿部在年就根据《科技进步奖励条例》等有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了“找矿成果奖”,对在矿产资源勘查中,发现重要矿床,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取得重大贡献的探矿权人予以奖励。探矿的目的是要在自然界寻找可供人类利用的物质财富———矿产资源,作为生产资料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探矿是运用科学技术成果寻找和探索客观世界已经存在的矿产资源,寻找到矿产资源,就是对已经存在的矿产资源的发现。因此可以说,探矿是一种科学发现活动,只不过发现的成果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像对自然规律的发现那样重大而已。由此可见,勘查成果是创造性、研究性极强的智力劳动成果。

2.2.3勘查报告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结果

还是引用张炳熹院士于1984年在《对地质工作与新技术革命的几点看法》一文中的一段描述:“地质科研与为生产服务的地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工作’,两种产品都属于‘信息产品’。地质工作者们利用各种手段获取的原始资料,如野外观察记录、标本、样品、鉴定及化验结果,都是提取工作地区的地质全面情况的部分信息材料。„„在为生产服务方面,则要提取有关矿产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等评价的信息,从而指导下一步的实践。从原始数据到最终结论,全属于不同级次的对地区地质现状和形成历史的信息和概括,也是为下一步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的信息”。后面又讲到,“现在如果能肯定我们的工作确是‘信息’一类的工作,那么我们的成果,各种地质报告,就都是产品,即‘信息产品’”。

需要指出,张谈的是纯地质学的状况。实际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法已经是矿产勘查领域十分重要的手段,其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如张保守型的说法,纯地质学的信息定位需要讨论,那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法“生产”出的全是数据,并通过由此而产生的图形来认识、揭示地下的资源情况,则必定是属于信息类的。

2.3从法学看探矿权的知识产权

2.3.1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来源

一般认为,二权是矿产资源所有权的衍生物,但“依法”将二权分开考察,就会发现二者来源有着本质的区别。确切地说,采矿权是所有权的衍生物,而探矿权却是所有权产生的基础和充要条件,是矿产资源所有权产生的方式和源泉。一般来说,探矿权只在那些没有矿山企业的地方申请,或者是在已确知有可利用矿床以外的空间上申请,“空间”是指已知矿床的外围和深部。这样一些“地方”有没有矿,在探矿成功前是个未知数,至少是不十分“确定”的一种推测。可以说,没有探矿的成功,就不可能有确定意义的矿产资源所有权,我们不可能对“不确定”物宣布所有权,更不能对“无”的“物”宣布所有权,因为那是无意义的。

2.3.2探矿权的转让

矿法规定,“探矿权人在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后,经依法批准,可以将探矿权转让他人”。随着探矿程度的提高,其性质会发生变化,但在普查、详查阶段,主要是信息量的变化,而到勘探结束时的转让,则会由量变到质变,即变为采矿权。

在探矿权转让的过程中,转让的既不是土地,也不是矿产资源,转让的是探矿权利及它的客体——勘查报告,是关于在探矿权地勘探矿产资源的信息。直到勘探成功,转让的也是信息,是关于探矿权地地下矿床的品位、储量、赋存状况、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条件、开采工程地质条件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申请采矿的优先权,可能还包含进一步扩大储量的信息。

3.我国石油行业知识产权成果及其保护

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也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就石油行业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申请专利数量以及专利创造的利润来说,1999年-2005年,中国石油专利申请量从每年275件提高到每年873件,年平均增长率达25.6%,五年间累计申请专利达到3285件,超过以往15年的总和,如2004年12月31日中石油正式对外发布的GeoEostVI.0软件系统就是很令人骄傲的标志性成果。且专利实施率不断提高,实施效益显著,据统计中国石油专利技术实施率达到70%以上,仅就未上市部分统计,2004年获经济效益10亿元,累计获经济效益60多亿元。就中国石化申请专利来说,自1985年颁布专利法以来,中国石化共申请中国专利11605项,获得授权7384项;申请国外专利1110项,获得授权460项。继2005年、2006年申请中国专利超过千项后,2007年中国石化又申请中国专利1094项,813项获得授权;申请国外专利122项,获得授权62项;7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其中一批核心技术已经形成了专利和专有技术相结合、母专利和子专利相结合的初级网络型专利保护网,成为加快企业发展的“推进器”。

回顾这些成果不难看出我国石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得益于两个方面,其一方面是由于石油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认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代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必须重新认识自身的各项优势,以此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当前,发达国家在战略性科技前沿领域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高技术领域获得的创新成果以及拥有专利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通过知识产权的创造、占有、许可、转让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国内企业与国外公司在知识产权竞争中处于劣势,与同行专利大户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外大石油公司的技术成果转化率为60%~80%,石油科技进步对石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0% 左右,而我国,石油工业的技术成果转化率为45% 左右,石油科技进步对石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50%。

虽然,我国石油行业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见,但是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且由于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石油企业经济利益收到严重的损害,主要表现为:

法律意识不足,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法律知识薄弱。知识产权属于知识产权类法律调整的范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石油石化类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对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我国大多数石油石化企业来说,能够从市场和经济的角度真正领会知识产权的内涵,并在实践中真正加以灵活运用的目前还不多。另外由于科技人员法律意识薄弱,不少科技人员在离职(包括退休、下岗、“跳槽”等)过程中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将其掌握的关键技术或商业秘密擅自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或把本企业的关键技术或商业秘密当作提升自己身价的筹码,导致知识产权流失。

管理制度体制不完善,造成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流失。体制障碍,导致企业专利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脱节。由于企业管理的缺陷,一些企业在合资、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等活动中的不规范运作,如在专利技术人股、转让、合资及许可使用中,未将专利技术作价或过低评估其价值,导致了企业知识产权的流失。

管理力量薄弱,知识产权管理弱化。在现实中,由于知识产权机构介入不及时,经常性地出现研发侵权产品,造成前期投资损失,或者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被他人抢先申请知识产权,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时,一些企业更是采取花钱买平安的做法,丧失了维权的最佳时机。

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石油企业及个人必须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性,采取相应措施,有效保护石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障企业的利益。

4.认识与思考

4.1关于我国石油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与思考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跨国企业经营者已经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他们通过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使企业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和保护。我国石油行业应针对现阶段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采取如下相应措施。

适应知识经济的新形势,创新知识产权法制。对已有的石油知识产权法律进行修改、补充,还要建立新的石油知识产权法律,两者应当同时、交叉进行。首先,对现有的石油知识产权法律,从知识经济的角度予以重新审订、修改。另外,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充分发挥行政、司法等部门的作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和推动石油企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增强石油工作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养石油行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是先决的条件,这也同我国依法治国的要求相吻合。具体做法是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特别是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加强知识产权的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石油工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成败。具体做法是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增强石油企业与石油院校的联系,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产权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他们运用、管理及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建立有效、严密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制度,保护无形资产。具体做法是制订知识产权机构的职责,做到专项工作专人负责,完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石油行业无形资产数据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

4.2关于我国石油企业面对国际知识产权形势的认识与思考

由于中国石油企业海外业务的快速增加,而对中国石油企业来说,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存在着较大的知识产权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西方具有较强知识产权实力的企业在其政府创造的有利环境下,已经将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的功能转向市场竞争功能,这给科技和知识产权水平及运用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较大挑战,历年来我国企业在海外遭遇多起知识产权诉讼纠纷,致使我国企业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另外,经过多年发展,虽然中国石油企业在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以及炼油化工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成果众多,相应的海外业务也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但是海外专利保护措施相对滞后。在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核心内容,成为跨国公司争夺全球市场、形成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战略,因此我国要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意识。针对这些现象提出几点思考。

探矿是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一种科学发现,是对矿产资源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矿产勘查成果是探矿权人的创造性劳动—科学研究成果。无论从地学角度,还是法学角度,探矿权都符合作为一项知识产权的特征,明确探矿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对于维护探矿权人权益、促进矿产勘查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我国石油企业应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核心竞争力。温家宝总理2005年3月28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 我国石油企业应突出重点,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石油特色的技术。提前布局或紧跟国际业务发展步伐,在国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主要市场积累一定数量的高质量专利权,也是有效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基础。

当前,发达国家,通过知识产权的创造、占有、许可、转让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壳牌石油公司,掌握着全球90% 的石油专利,技术转让成为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我国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作用,激励自主创新、鼓励科技投资、优化资源配置、保护创新成果、维护竞争秩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加强从事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力量。

遭遇和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成长经历,积极应对这些纠纷有助于推动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提升。首先我国石油要适应国际规则,充分做好海外知识产权的保护;其次在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时,应及时查找自身原因和不足,进行改进提高。例如,提前对出口海外的产品进行侵权风险分析,以个案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和反思,带动企业整体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能力的提升。参考文献:

[1] 陈慰平.石油工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北方经济.2005(6):50-51.[2] 余为, 雷体翠.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3):156-157.[3] 沈剑锋,刘晓斌.公司国际化经营中的低成本战略与技术创新——以中国石油公司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B版.2005(5):198-200.[4] 徐文.石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内容[J].天然气经济.2006(6):34-36.[5] 王春光.石油石化企业国际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6(5):13-14.[6] 张宝文.化知识产权为竞争力——透析中国石油的知识产权保护[J].科技前沿-中国石油企业.56-58.[7] 房蕾.石油石化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1):90-91.[8] 钟宏.以科技管理保护石油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317.[9] 苏勇,李辛子.石油科技创新的趋势及应对措施[J].石油科技论坛.2008(3):4-9 [10] 张运东, 李春新, 赵星等.斯伦贝谢公司基本专利布局及其发展趋势[J].国际石油经济.2011(9):15-19.[11] 赵星, 张运东.“走出去”面临的知识产权形势及石油企业的应对策略[J].国际石油经济.2011(9):54-58.

第五篇:知识产权法论文

知识产权法论文

题目:“王老吉案”评述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年级专业农机化1102班学生姓名陈智学号20112367指导教师李东海

完 成 日 期2012年 11月

-0-

目录

摘要„„„„„„„„„„„„„„„„„„„„

一、前言„„„„„„„„„„„„„„„„„„„„

二、案件背景„„„„„„„„„„„„„„„„„„„„

三、案件评述„„„„„„„„„„„„„„„„„„„„

四、学会运用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致谢„„„„„„„„„„„„„„„„„„„„

“王老吉案”评述

陈智

摘要: 知识产权制度有其独特和复杂之处,但市场规则下的法律规制与诚信道德并无特殊。近来我国商标法领域出现的两起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案件,应当引起我们对法律制度和商业道德的认真思考。我国应弥补法制漏洞,防止市场主体利用规则漏洞攫取不当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的交易安全和秩序稳定。

关键词:“王老吉”案法治道德知识产权

一、前言

王老吉商标争议受到高度关注,5月9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加多宝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争议大体上尘埃落定。加多宝又提起诉讼不服仲裁结果,加多宝应当只是通过诉讼为推出自己的产品去“王老吉化”争取时间,以及消化以前带有“王老吉”商标的产品。案件的来龙去脉大家已经弄得很清楚了,法律上也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我们不妨从知识产权的视角来审视这个案件。

二、案件背景

2010年8月,红罐“王老吉”在第十五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上获得具有食品界“奥斯卡”之称的“全球食品工业奖”的荣誉,这是国际领域对中华民族饮料品牌和中华饮食文化在国际影响力上的一种提升及肯定。然而大部分人在购买产品的同时,却往往并不知道,王老吉凉茶这一品牌背后的故事。王老吉由王泽邦于1830年创立,解放后一分为二,中国内地的王老吉商标被归入国有企业。1997年2月12日,广药集团注册申请了“王老吉”商标。之后,广药集团与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鸿道集团取得了独家使用“王老吉”红罐生产销售使用权,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2003年,伴随“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以及主打酒店餐饮、中高档娱乐场所的正确营销策略,红色罐装王老吉迅速打开市场:2003年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额由2002年的1亿多元猛增至6亿元,并冲出广东;2004年,全年销量突破10亿元;2007年飙升到50多亿,尤其是2008年为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的手笔,更是令王老吉声名大振,当年加多宝销售额高达140亿元,创造了中国饮料的奇迹。2002至2009连续8年间,王老吉凉茶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96%。此时,由于王老吉这一品牌的迅速崛起,广药开始重新审视“王老吉”这个昔日不被重视、轻易便租借给港方的品牌。由于手中还握有盒装王老吉的商品权,广药开始对上世纪90年代中就已上市,但口味较偏苦、销量很低的绿色盒装的王老吉凉茶进行再度包装。在盒装王老吉迅速按照罐装改良口感后,广药开始不惜血本广泛地进行广告宣传投入。于是人们发现,当“怕上火喝王老吉”成为耳熟能详的广告后,“王老吉也有盒装”迅速蔓延开来。借助于红罐拉动之下,2007年“绿包”王老吉销售额达到7.1亿。2010年11月10,广药集团在“中国知识产权(驰名商标)高峰论坛暨广药集团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广药集团旗下“王老吉”品牌价值,经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为1080.15亿元,超过海尔,成为目前全中国评估价值最高的品牌。后来,广药又将王老吉商标授权给广粮实业生产经营,广粮实业目前已推出健康养生类食品——王老吉固元粥与王老吉莲子绿豆爽。这是广药集团在1997年将红罐王老吉商标授权给加多宝集团后的又一次将王老吉商标授权。广药新的授权行为,无疑使广药与加多宝的王老吉商标争夺案**再起。加多宝方面声称,广粮实业新推出的王老吉新品尽管不是凉茶,但在外观上与红罐王老吉非常相似,有侵权嫌疑,表示将坚决抵制

任何侵害王老吉权益的做法。发布会召开两天后,红罐王老吉生产商加多宝集团即在官网上发表澄清声明,称“红罐王老吉产品是由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内地旗下的加多宝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并非广药集团生产和销售”。而“鸿道集团是在香港成立的私人企业,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加多宝企业之间无任何隶属关系,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控股、参股等投资关系”。加多宝于11月12日通过其官网发布这则“澄清王老吉品牌有关情况的声明”,与广药集团划清界限后,“广药集团可能觅可口可乐作新伙伴”的消息使广药与加多宝之间的争端更加迷雾重重。王老吉混乱的商标状况,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尚处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建设期,许多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知识产权登记管理机关有时候在办理具体行政审批时也存在着不甚清晰之处。可以说这是目前国内许多老字号商标状况的缩影,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知识产权利用的形式多表现为转让和出租,极易产生纠纷,王老吉就是商标租赁引起多重争端的例子。

三、案件评述

知识产权许可是一种很常见的商业行为,商业行为要商量,法律上讲协议各方要有合意才能达成协议,但是加多宝不是去商量而是贿赂。商业中的商量过程就是一场博弈,博弈各方考虑的是自己利益最大化,但是博弈只有在均衡点才可以达成各方的合意。“王老吉”在1997年只是一个普通的商标,几乎没有市场价值,此时许可费用的均衡点可以想象是很低的。协议经过几次变更许可期限延长到20余年,期间“王老吉”商标的价值上冲到了1000多亿,合意的均衡点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多宝支付给广药集团的商标许可费还没有变,利益的天平严重倾斜,加多宝没有去扶正,反而通过贿赂的手段以图单方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争议是必然的。商业活动中协议各方只有在商量中找到各方利益的均衡点才可以达成合意,但是均衡点往往是经常变化的,因此各方还需要及时去修正保持动态的均衡,我国法律上也预设了相应的原则来维护动态的均衡。我们尊重契约更要尊重契约对方的利益,这是契约精神的延续,如果只是借助契约形式的外衣谋取单方利益的最大化,这不是真正的契约精神。

商标许可使用协议必须要保持各方利益动态的均衡才能合作持久,达成各方利益的动态均衡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有现成的模式。商标许可使用协议许可费的收取方式有几种,像加多宝简单地支付固定的许可费难以保持各方利益动态的均衡,一般的做法是根据销售金额按固定的比例收取许可费,世界通行的比例是销售额的6%至12%,如果按照利润计算的话,一般按照利润的25%收取。

“王老吉”商标争议后当初的合作者成为市场的竞争对手,最终的结局可能是两败俱伤。从“王老吉”商标纠纷可以看出我国一部分企业对契约精神还不够尊重,缺失深层次的商业文化。有人哀叹我国又一个著名品牌要倒下了,倒在我们的商业文化上,因此我们还要加强知识产权文化的建设。

知识产权制度有其独特和复杂之处,但市场规则下的法律规制与诚信道德并无特殊。近来我国商标法领域出现的两起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案件,应当引起我们对法律制度和商业道德的认真思考。我国应弥补法制漏洞,防止市场主体利用规则漏洞攫取不当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的交易安全和秩序稳定。

四、学会运用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王老吉商标之争的案例中双方争议的焦点恐怕正是续约价格上的分歧。随着王老吉凉茶市场的增长其品牌价值也必然越来越高。在王老吉品牌价值重估后其使用成本也应该水涨船高。但加多宝集团每年仅付给广药集团500万商标使用费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目前双方还未就新的价格达成协议。在红罐王老吉发展如此迅速的情况下作为商标拥有者的广药集团每年收益居然只有500万这不难让人看出争端的背后原因了。王老吉混乱的商标状况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尚处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建设期,许多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知识产权登记管理机关有时候在办理具体行政审批时也存在着不甚清晰之处。可以说这是目前国内许多老字号商标状况的缩影,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专利权、商标权都为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在我们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王老吉凉茶从默默无闻到人尽皆知,品牌效应伴随市场价值的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商标保护还是专利保护,对企业产品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了知识产权法这门课后,让我对知识产权的概念、作用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了一定的认识。拥有知识产权就是拥有一种财产、一种财富、一种可以让自己长足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商业手段。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这一商业手段熟练运用于商业竞争当中。近年来,中国人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法律上,我国对知识产权侵犯的打击是严厉的。然而尽管如此,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还是屡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学会运用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既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避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

致谢

本文在撰写和收集资料过程中,得到很多老师和同学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他们对本论文的写作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1年11月18日

下载知识产权法论文(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知识产权法论文(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知识产权法论文题目

    1.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模式初探 2.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3.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4.论著作人身权的法律保护 5.著作权质押初探 6.著作权集体管理......

    知识产权法论文五篇范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已经不是单纯的一项不关你我的法律名词,而是将要伴随我们大学生就业科研等等的一项重要热内容。保护好自己的知......

    知识产权法结业论文

    知识产权法 结业论文 姓名: 陈立军 班级: 化工高工1301 学号:11501130211 主讲教师: 易玲知识产权法综述及其运用 学习知识产权法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学习知识产权法加强对......

    《知识产权法》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知识产权法》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浅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 著作权的集体管理研究 法人著作权问题研究 试论表演者的权利 中文字体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公选课知识产权法论文

    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主要指个人及其组织在脑力劳动方面创造并完成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具有无形性、双重性、确认性和独占性的特点。根据我国知识产......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法 著作权 一、 著作权的取得 ① 著作权因作品的创作完成,形成作品这一法律事实的存在而自然取得,而不需再履行任何法定手续。即著作权自动取得。 ② 首先在中国境内......

    知识产权法

    简答题 1、简述知识产权的性质 2、简述知识产权专有性的法律表现P6 3、为什么对知识产权有时间上的限制P8 4、外国人的作品在哪些情况下受我国著作权的保护P21 5、简述其他......

    知识产权法(范文模版)

    论中国知识产权法立法完善引言:发明、创造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一个民族的创造力直接影响其发展、壮大。那些发明者、创造者的权利应该受到保护,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