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黄万彪的事迹大全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黄万彪事迹
黄万彪,是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尾闸镇的农民。作为一名普通的残疾人,他用他的诚实守信诠释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
1981年,黄万彪学中医小有所成,开办了一家私人诊所,诚信是他立业的宗旨,他从不欺瞒,也从不夸大病情,花五元、十元就能看好的病,他绝不让病人花几十元。他认为只有诚信对待病人,才对能对得起“医者仁心”。正是这种讲诚信,重信誉的行医原则,使他赢得了乡亲们对他的无比信任,他的家里至今还挂着一面乡亲们送来的锦旗,上面写着“悬壶济世,治病救人-黄大夫”。诚信经营为他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成了他人生最大的信念。
2003年,在朋友的帮助下,黄万彪开办了宁夏万彪工贸有限公司,开始经营煤炭生意。公司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他诚信经营的信念一直没有改变。公司成立以来,为国家纳税近1000万元,被税务部门评为讲诚信文明纳税户。
多年来的诚信立身,也为他赢得了诸多荣誉。1986年荣获自治区残疾人先进个人称号;1994年荣获自治区残疾人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2007年被石嘴山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福利企业”和“爱心人士”称号;2008年被国家授予“全
国优秀福利企业家”称号;2009年他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0年,黄万彪被评为石嘴山市成立50周年50位新闻人物之一,2011年被自治区评为十大新闻人物。时间的车轮滚滚而来,黄万彪将继续秉承“诚实守信”扬帆前行。
(采写:张扬)
第二篇: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事迹
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事迹
xxx,女,1996年参加工作,现任xxx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工作以来,待人热情诚恳,诚实守信,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履行自己的职责。作为xxx唯一的综合性医院,儿科工作量大,压力大,加班加点是常事。一天中午十二点,她刚换了衣服准备回家,刚走到电梯口,就听到过道内焦急的喊叫声“大夫大夫,快救救我的孩子!”她马上转身跑了过去,“食物中毒,准备抢救。”值班大夫喊着,她立即同值班人员送病人入急救室,同时立即给予插胃管、洗胃、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经过一系列紧张而有序的抢救,孩子转危为安,患儿家长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她和她的同事们也安心的下班了。还有一次,一个四岁的小姑娘就医住院到科室,白天打上了静脉留置针,晚上输液完毕后封管,一阵工夫,就有回血渗出,夜班护士又封了一次,还不见效,患儿家属焦虑不安,夜班护士打电话汇报后,她告诉夜班护士,安抚患者情绪,她马上就到,接完电话立即穿上外衣,到小区门口打车赶到医院,为患儿细心寻找原因,安慰家属,调整固定,直到顺利封管,患儿家长满意,她才在夜色中匆匆回家。
二、真诚待人,诚信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儿科患儿多为家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心头宝,护患矛盾时有发生,她一直奉行“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服务理念,关心患儿,对家属真诚相待,并且教导全科护理人员进一步端正服务态度,充满爱心、耐心、热心的对待每一位患儿及家属。对于家长由于担心患儿病情、心疼患儿而说出的过激语言耐心解释,诚信服务;有什么矛盾不要当时正面回应,让护士长及高年资的护士出面协调解决,构建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的和谐医患关系。诚实守信的人,让人能由衷地产生信任与安全感,而病人与护士之间这种安全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病人如朋友般的真诚,答应病人的事、应该履行的职责如实做到,在病人有需要时,马上赶到,马上解决,不要失信于病人,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才能维持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她常对护理人员说:“配药一定要认真准确,不能多加,更不能少加,要凭良心。要知道,患儿的健康都是交付到我们医护人员手中的,想一想,这个孩子如果是我们家的孩子,我们会怎么办?我们一定要负责任”。记得又有一次,一名新上岗的护士给病人配制液体,到病房更换了之后,到治疗台前一查对,还有半只药没加进去,护士马上报告了护士长,她说:“快给家属解释清楚,把药加进去”。护士说病人家属很焦虑脾气坏,不敢去,怕家属责备。她对护士说:“儿科患儿的药液是以患儿公斤体重来计算的,药液配制不准确,就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急患儿生命,如果查对时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绝不能因为害怕病人责备而违背原则。走,我带你去加药”。她们到病房后给患儿家属解释后及时加药。有一回,一名门诊观察患儿由于发烧,当班护士刚扎上液体就穿了,患儿家属立即反应激烈,责骂护士并质问液体没有扎好的原因。她主动迎上去对患儿家属解释说:“对不起,请您冷静一些,现在不是争吵责骂就能解决问题,我们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孩子,你先给孩子多喝水等孩子再安静后我来给孩子扎”。患儿家属回应道,我等着,不要以为你是护士长,这次要是扎不上我要你好看。几分钟后,她推起治疗车进了观察室,一进去就笑脸相问,“这会儿喝了点水,精神好了点没” ?同时,给患儿熟练扎上了液体,并给家属讲解了是由于发烧血管脆性大,容易滚针的缘故。做完这一切,先前那名家属不好意思的躲到一边去了。还有一回,一名新入院患儿液体快输完了,家属跑过来大声喊:“快,液体没了。”护理人员回应说:“我们知道,正在配制,马上就更换。”家属破口大骂,脏字乱飞“早干什么去了,这会才配!”正在配制液体的护士被骂哭了,在给患儿更换了液体之后,她跟患儿家属及时沟通,并做好解释工作。告诉病人液体要现配现用,提高效价。“如果液体快完了,请您不要太紧张。我们知道什么时候配药,不管怎么样,你也不能随口骂人,我们的护士有自己的护理操作规程,一定会及时更换液体,有问题我们协商解决好吧!”那位患者家属最后说:“我是个粗人,对不起,我以后不会再这样了”。果然,那位家属成了我们的“朋友”。街头巷尾见了面,还要客气的打招呼。
三、科学管理,勇于创新,实行人性化服务
儿科患者年住院、观察人数九千多人次,年输液量两万多人次,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她采取科学管理,弹性排班,加强了中午和夜间的值班力量。科室实行责任组长负责制,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运行,实行了无缝隙管理。
2013年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她带领全科护士认真学习方案精神,组织护理人员利用晚上时间加班,为期两个多月,学习医院文件,学习理论知识,制定科室目标,完善资料盒。规范文明用语,规范护理行为,带领全科护理人员自费在病区过道、病室墙面、观察室墙面张贴卡通图案,使病区更温馨活泼,使患儿减少恐惧感,手工制作书写各种形状的温馨提示,现在还有小患儿在装饰好的墙边拍照。定期召开健康宣教现场会,讲解预防保健、合理喂养、家庭护理等知识,并与患儿家属互动,解答患儿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
四、坚持学习,提升素质,打造和谐团队
在儿科工作的过程中,她在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操作的同时,坚持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早上晨会后学习,平时口头提问、讲解,定期出题考试、批改,错题逐一讲解,以提高科室整体素质。对新入科护士及实习护士制定计划,逐项培训。关心护士,协调科室护理人员关系,使大家融洽相处,努力将全体护理人员的力量凝聚起来,智慧汇聚起来,决心树立起来,使护理队伍建设不断上台阶。她能根据科室的专业特点,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种规章制度、专科护理常规、岗位职责,做到工作规范到人。同时,注重开展基本技能训练,加强了护士们的责任心,提高了科室的护理质量,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她始终牢记南丁格尔的一句名言:作为护士就应该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在工作中,她总是愿意用心去沟通,用情去感化,把枯燥的护理工作化作涓涓细流,滋润到每个患儿及家属的心田。她的工作体会是:“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只是做了我的本职工作,在xxx人民医院这样一个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团队,有无数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创造不平凡业绩的人,如果说医院是一棵参天大树,而我们每个人只是与树息脉相连的绿叶!”
第三篇: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范玉恕事迹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范玉恕事迹
范玉恕,男,55岁,中共党员,天津建工集团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副总工程师。
“老老实实做人,结结实实盖房”是范玉恕始终坚持的职业信条,他许诺:绝不向人民交付一平方米不合格的工程。
为兑现诺言,范玉恕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提高工程质量上。在每项工程施工中,他都坚持制定一个高于国家要求的质量标准,拿出一套质量创优的措施,建立一套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作出每道工序的质量样板。通过多年实践,他创造出保证工程质量的“8,1,15”工作法。1999年,范玉恕负责的所有工程质量全部优良,创造出天津建筑史上的“四个第一”,两次获得全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被誉为“群众信得过的建房人”。
为兑现诺言,范玉恕始终坚持“四个一样”:大事和小事一个样,外露工程和隐蔽工程一个样,分内事和分外事一个样,有要求和没要求一个样。工程无论大小,为确保所有工序都能达到一次全优,他每天死盯现场,严把质量关。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公休日和节假日,把自己负责的几十个工地转个遍。
为兑现诺言,范玉恕坚守一线阵地,坚持严细管理。2004年6月,范玉恕担任北京奥运工程——奥体中心运动员公寓工程项目经理,他向建设单位承诺,“奥运会运动健儿要夺金牌,奥运工程我们更要争第一”。当时正值酷暑,地面温度达到50摄氏度,他一天也没离开过施工现场,做到制订施工方案一盯到底,关键部位一盯到底,工艺难关一盯到底,交叉作业一盯到底,质量验收一盯到底,带领员工从一张图纸、一根钢筋、一块砖、一车混凝土抓起,严严实实地把住了每一道质量关,最终该工程被评为北京市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长城杯金奖。
30多年来,范玉恕先后组织完成了26项、近40万平方米的施工任务,工程质量项项优良。范玉恕以实际行动兑现了“不向社会交付一平方米不合格工程”的承诺。
范玉恕先后被授予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建设系统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2002年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艾尼·居买尔事迹
艾尼〃居买尔,男,维吾尔族,21岁,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人,新疆大学学生。
2005年4月2日晚10时许,夜幕降临后的乌鲁木齐市山西巷市场饮食区依然热闹非凡。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王丽与同学分开后准备乘公交车回家。正当她穿过一群小商贩,朝公共汽车站走去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有一只手正在掏她的裤子口袋。“有小偷!”王丽心头一紧,立刻转身捂住口袋。可是,这个小偷不仅不惊慌,反而狠狠地瞪着王丽。王丽见状赶紧加快脚步,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没想到这个小偷居然窜到王丽的面前拦住了她,并将手再次伸进了王丽的口袋。王丽吓坏了,一边用手死死地捂住口袋,一边大声呼救。就在这时,艾尼三兄弟路过此地。他们看到前方围了一大群人,一位姑娘的呼救声传了出来。艾尼三兄弟立刻跑了过去,冲进人群,拉开了正在与王丽撕扯的小偷。小偷狠狠地对艾尼〃居买尔大喊着:“让开,不要多管闲事!”说着又向王丽走去。艾尼〃居买尔一把将王丽拉到自己身后,用瘦弱的身躯护着王丽,他对小偷说:“住手!她是我的妹妹!你不要碰她!”“你的妹妹?汉族?”小偷愣住了。
这时不知从哪里又冒出了三个人,他们和小偷是一伙的,歹徒们的拳脚如雨点般落了下来。由于歹徒人多势众,艾尼三兄弟终于招架不住,拉起王丽夺路跑去。歹徒们在后面紧紧追赶,一个歹徒掏出一把长约20厘米的尖刀,刺向艾尼〃居买尔的后背,鲜血顿时涌了出来,艾尼〃居买尔捂着刀口,慢慢地倒了下去,晕倒在地。行凶的歹徒见状,慌忙扔下沾满鲜血的尖刀,拔腿就逃。血不停地从艾尼〃居买尔的身上涌出来,他的衣服顿时被鲜血浸透了,大哥买买提〃艾力背起艾尼〃居买尔赶往医院。
艾尼〃居买尔被送进了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室,经诊断,艾尼〃居买尔的肺部被刺破,失血1800毫升,如果再晚送来几分钟,就会有生命危险,医院迅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抢救。经过二十多天的精心治疗,艾尼〃居买尔出院了。
艾尼三兄弟见义勇为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病房里每天都有自发前来看望他们的各族市民。短短十几天,人们为艾尼〃居买尔捐款近7万元。艾尼〃居买尔正义凛然的一句“住手!她是我妹妹!”掀起人们心灵深处对英雄的崇敬。
2005年,艾尼〃居买尔被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荣誉称号;2006年6月,他当选2005感动新疆十大人物。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罗映珍事迹
罗映珍,女,27岁,中共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
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每天早上5点,罗映珍便准时起床,以打果汁、煮粥作为一天的开始,在晨曦中带着做好的果汁和粥赶到医院,为丈夫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每天晚上罗映珍回到住处,都已经是深夜一点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今已有3个年头,罗映珍依然在默默地坚守,默默地付出,用饱含着真情和热泪的日记呼唤着丈夫的苏醒。她写道:“我相信只要你有坚强的信念,你就能挺过来,意念可以创造奇迹,我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坚持,要么放弃,我选择继续坚持。”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使罗映珍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心中的悲伤,点燃了内心的希望。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体位下能喝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2005年,罗映珍被推荐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被中共临沧市委、永德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永德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李学生事迹
李学生,男,已故,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人,生前系浙江温州金有利鞋厂工人。
2005年2月20日下午5时,当在温州务工的河南籍青年李学生路过金(华)温(州)铁路温州市黄龙段马坑隧道口时,猛然看见迎面一列火车呼啸而来,而在铁路上玩耍的两个孩子却浑然不知。“快躲开!”李学生边喊边飞身穿越铁路,先把一名小男孩救出。当他再次奋不顾身地去抢救小女孩时,风驰电掣的列车驶过,李学生被撞倒在地,献出了年仅37岁的生命。这位千千万万个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普通一员,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把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推到了极致。
李学生从小家境贫寒,但他乐于助人的好名声在故里人人皆知,家乡人无论谁找到他,他都会热情帮助,不辞劳苦、跑前跑后。经李学生介绍,全乡有40多个农民工在温州找到了工作。70多岁的张恰秀和李学生是邻居,老人逢人就讲:“这孩子以前在家时,经常帮俺卖西瓜、收麦种麦,连一口开水也不肯喝,他真是个好人!”噩耗传来,老人一时无法相信。
李学生走到哪里,都恪守着这样的人生准则: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他走到哪里都会把温暖带给身边的人。在老家时,他曾奋不顾身抢救大火中的村民和落水儿童。1998年10月29日,李学生工作的温州金有利休闲鞋厂一车间突然起火,李学生和几名工人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抢出易燃的橡胶原料。他还不顾危险,从火海中抢出几个煤气罐,排除了险情。1999年刮台风时,洪水淹没了厂房,又是李学生最先冲进仓库和车间抢救原料和机器。2003年6月,工友梁海军不慎从二楼摔下来,跌断了一条腿,大家商量给他捐款时,李学生第一个响应捐了100元。2004年,工友洪仙卫的儿子住院急需用钱,李学生二话不说,拿出准备给女儿交学费的500元钱给了洪仙卫。实际上,李学生生活并不宽裕,他一个人打工挣钱,要供养女儿在温州上学,还要每月寄钱给老父亲。
在英灵返乡之际,自发赶到温州永强机场为英雄送行的市民成千上万、人山人海。人们说“李学生是个好人,值得我们尊敬,他的精神会像影雕一样永不褪色,”“李学生虽然告别了温州,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温州。他舍生取义的壮举,值得所有人学习。”
200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李学生为革命烈士,全国总工会追授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团中央追授其全国杰出务工青年称号。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武秀君事迹
武秀君,女,46岁,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镇滴塔村村民。
武秀君夫妇从事建筑施工生意多年,凭借诚信经营,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5年前,武秀君的丈夫赵勇因车祸去世,留下个人名义的外债270多万元、债权300多万元。武秀君在承受巨大的家庭痛苦的同时,仍然没有忘记诚信,顶着家庭和债务双重压力,走上了代夫还债之路。
武秀君一一打电话告诉债权人自己的电话号码,并将丈夫的欠款签字改成她自己的名字。账目不清,她打电话重新核对;没有找她要账的人,她主动打电话承诺一定要把欠款还上。她领着工程队继续承揽工程,用挣来的钱、要来的欠款还债……就这样,5年里,她还清了数百笔欠款。别人欠她的钱,有的是折价偿还,有的始终拖欠,但都没有影响她主动还债。
武秀君第一个想到还钱的是一家银行的贷款。当武秀君克服困难把50万元全部还给银行的时候,这家银行的领导眼圈红了。为了帮助母亲还债,武秀君的家庭也行动起来,她大儿子出门尽量不坐车,节省下车票钱还债;上中学的小儿子一天只花1.5元,省下伙食费替母亲还债。当小儿子把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380元钱存折递给妈妈时,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在武秀君还债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双方热泪盈眶的场面。有些债权人不好意思收,对她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样的处境就不要还了,但她仍然坚持还给人家。在武秀君看来,大家是因为对丈夫信任才赊账,这份诚信的建立不容易,做人要讲诚信!2005年,丈夫去世3周年祭日那天,众多曾经和武秀君有过经济往来的合作伙伴、个体老板、银行领导等近千人自发赶去看望。在大家眼里,武秀君的行为正是对诚信最好的诠释。人们称赞她:“诚重如山,一诺千金,诠释着这个流金溢彩的时代最赞赏的诚信。人世沧桑,含泪坚强,最真最诚武秀君!”
武秀君的事迹先后被中央各媒体广泛报道,2006年,本溪市将武秀君评为文明市民。
第四篇:河北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王文彬事迹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王文彬事迹
王文彬,男,85岁,农民,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龙家店镇汪上村人。
63年前,王文彬亲手埋葬了在攻打后封台火车站战斗中牺牲的华北野战军第四旅23位烈士。从那一天起,怀着对英烈的敬仰,守着那份沉甸甸的承诺,他毅然肩负起照看烈士墓的责任。寒来暑往,半个多世纪的光阴里,他像珍爱生命一般守护着烈士们的忠骨,传承着不朽的精神。
“王文彬对待烈士墓胜过自家的祖坟。”汪上村的乡亲们这样说。1949年秋发大水,地处低洼的两座墓被淹没在洪水中。心急如焚的王文彬带人在齐腰深的水中忙了一天,顶着雨将坟迁了出来。上世纪50年代末和“文革”期间,村里曾两次启动平坟,都因王文彬的劝阻而作罢。他抖落着那张发黄的名单说“再缺地,咱也不能对不起烈士!”近几年,个别人受利益驱使到墓旁挖沙取土,坚守现场的王文彬语重心长地告诫挖沙人,河沿旁埋的可都是烈士、忠骨啊!老人的肺腑之言让挖沙人惭愧了,沙子没有挖,烈士墓地附近的一些坑洼反倒被填平了。
从年轻的后生到耄耋老人,王文彬始终牵挂着长眠 在身边的烈士。63年如一日,他隔三差五就到墓地走一走、看一看,或拔拔草,或在坟前长久地伫立。他还不厌其烦地向村里的晚辈讲述那次惨烈的战斗,热泪盈眶地追忆那些年轻的生命。在他的带动和感召下,每年的清明节,都有数以千计的村民和学生来墓地祭扫、献花。
王文彬是村里唯一了解所有烈士情况的人。随着时间推移,看到墓前的木牌已被风雨剥蚀,他十分担心烈士们的事迹以后失传。为烈士立碑修墓,成了王文彬最大的心愿。想起自己年事已高,这种念头尤为强烈。2007年,他和村里的老人徐浦、王宝林一道奔走呼吁,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查证相关史料后,民政部门整修了烈士墓并竖立了墓碑。如今的烈士墓,高大雄伟的墓碑上铭刻着战役的经过和烈士们的事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功昭日月气壮山河”的大字震撼人心,几百棵白杨树日夜陪伴着烈士们的英灵。虽然烈士墓地保存完好,墓碑挺拔耸立,但是老人心底却留有一丝遗憾。部队撤离前,曾留下一份烈士名单。除了熟悉的烈士,王文彬就是凭着这份名单确认的诸位烈士身份。但因为战乱,这份名单很快不知去向。1949年的一场大水,冲毁了大部分烈士墓前的木牌,洪水过后找到的只有镌刻夏凤祥、封跃先、郭玉忠和朱兴山烈士姓名的几块木牌。王文彬重新将其一一竖立在各自的墓穴,又凭记忆找到并复原 了其他烈士墓。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一名烈士家属辗转寻找而来,王文彬还凭记忆帮着确认墓冢并帮其将烈士遗骨迁走。剩下的18座烈士墓,渐渐对不上号了。随着王文彬年龄越来越大,他感觉这些烈士的姓名也越来越难寻,只依稀记得烈士生前所在部队官兵大多来自山西和河北省张家口。守护22位英烈,寻找18位烈士的名字,始终是老人不变的信念。在他穷尽毕生精力的感召下,英雄的事迹一代代不断传承,爱国主义情怀在数以千计的群众、学生心中播种。
新华社、《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秦皇岛电视台等媒体相继报道他的事迹。
第五篇:诚实守信模范事迹
诚实守信 自强不息
——郑清利
今年刚过38岁的郑清利同志,是一名下肢残疾青年,但他和健全人一样学习、生活、工作,一点也没有落后,甚至比健全人做的更好。他始终坚持在思想上追求进步,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坚守诚信,以实际行动做到了为社会服务的承诺,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干出了令人佩服的成绩,树立了诚实守信、有诺必践、自强不息的良好形象。
1989年,他高考落榜了,但他很快就从失落中逃了出来,恢复了生活、学习的信心。一个月的调整后,他到一家工艺美术厂应聘,厂长了解到他的情况后,被他的坚强和自信感动了,决定收下他。
学徒期间,郑清利总是利用一切的时间,努力学习,抓紧练习,大胆实践,用于探索,所做的绘画工艺品总是有创造、有新意,往往得到师傅的赞赏和肯定,得到了厂里领导的一致好评。他与同事融洽相处,他虽没上大学,但在厂里同事眼中,他 1 算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物。郑清利也善于帮助他人一起学习进步,往往鼓励同事要多读书,多学习,只有这样技能才能真正提高。闲暇之余,他还交同事们弹吉他,吹笛子,搞点小型联欢会,整个厂子充满了工作学习的热情,也洋溢着同事们的欢歌笑语,大家不但工作积极,生活也很充实。
很快,四年的学徒快要结束了,诚实乐观、自强自立的精神不但让郑清利学到了知识、技能,也获得了很多愿意帮助他的好朋友,更可喜的是他的优秀的表现也打动了美丽善良的姑娘的芳心,姑娘不顾他的残疾,一心一意的要和他共同创造生活、创造未来。郑清利成家了,他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的人,这个家庭让很多人感动、羡慕、喝彩。
2004年,郑清利夫妻在金积街上租了门面房,开了一家工艺美术店,这是金积街上第一家个体工艺美术店,专门制作标牌,制度牌等工艺牌匾。不断有人在郑清利那里做过标牌后,互相传说,都知道金积街上有个残疾人能写能画,手艺很高。慢慢 2 的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生意也越来越好,很多单位、个人做牌子,写牌匾什么的都来找他。
郑清利深知,要想把这个店经营好,不但要有过硬的技能,更主要的要诚实守信,做工要精益求精,保质保量,按时按点的完成客户交与的任务。正是这些正确的理念,他在工艺美术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有口皆碑,生意做的红红火火,就连一向要求严格,标准极高的部队也慕名找到郑清利要求与他合作。郑清利抓住机遇,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到与部队的合作中,先后联系驻吴、驻青等四个部队,给他们制作加工展板牌匾,每次都能得到部队官兵的高度好评和肯定。有时遇到上级来检查或开现场会,需要制作大量的标牌和展板,各部队都需要制作,部队领导相当重视,找郑清利洽谈,要求高标准、严要求的制作加工各种牌匾展板,郑清利总是认真、诚恳的接受部队领导的指示,就像一名士兵接受首长的命令一样,他的答复总是:“保证完成任务”。但回到家里,他却又兴奋又着急,这 3 么大的工作量,完成起来真是太难了。可是他不能泄气,一定要完成,要讲信誉。于是他调集同行里的高手来帮他,宁可多出点工钱也要找技术过硬的,目的只有一个:保质保量、按时按点的完成任务。他亲自操作设计,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的工作,有时竟会在电脑前睡着。部队的官兵很是佩服他的作风,也来工作现场陪他一起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任务按要求完成了,部队领导不停地赞许,不停的肯定,说他们的效率高、质量高、标准高,真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他的心里乐滋滋的,这才好好睡觉去了。
郑清利的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在部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部队对于郑清利来讲是一个庞大的客户,大的简直无法想象。常言讲:“诚实是金,守信是银”。郑清利用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这个真理。随后的几年里,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与部队官兵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和真诚友好 4 情谊,这些不但给他的家庭带来了稳定经济收入,也让他的生活更加充实和美好。
2000年,郑清利搬到了吴忠,继续开店,继续工作,继续生活,继续坚守诚实守信的人生哲学,继续按照他的精益求精、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作风,在业界、同行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和应有的地位。
郑清利不仅在工作中如此,在生活中他也如此。他总是以乐观积极地态度帮助其他残疾人树立信心,树立生活的勇气,与他们谈心交流,告诫他们不要气馁,不要灰心,只要通过刻苦的学习,锲而不舍的实践,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会有他的位臵,都会留下创造生活的脚步和痕迹。不但是残疾人,健全人与他相处,都会被他的诚实坚强的精神所感染,被他的乐观、与人为善的操守所打动,一些不求上进的朋友改变了自己一些消极的思想,积极投入到工作学习生活中来。
他一直坚持学习书法,起早贪黑,20年来没 5 有间断,现在他已是书法界知名的书法家了,在全国、全区及市级的各项书画大赛中屡屡获奖和入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吴忠日报对他几次做了专门介绍,吴忠广播电台专程采访他并多次滚动播放了他的自强事迹,他还被自治区文联评为“先进文艺工作者”。郑清利认为这些都是纸上的荣耀,他真正要做的,依然是学习,不停地学习,希望在书法事业上走的更深,走的更远。他被吴忠高级中学聘请教授书法,他耐心细致,诚心诚意的把书法的真谛教授予学生们,以正确的方法和理论,言传身教,让学生们早一点懂得学习书法的意义和方法,少走弯路,少走错路,短短的2年来,他所交的学生在第二节中小学生书法节中2人获奖,15人入展,他本人也同时获奖。
生活中,社区就是他的家,他帮助社区写宣传标语、通知等,做一点他力所能及的贡献,他觉得为社区做的太少太少了,社区的工作人员对他也很尊重,往往在生活上对他也很照顾,也很帮助。他 6 很荣幸的被社区及镇政府评为“五好家庭”和“和谐家庭”。
实事求是,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相互尊重这是郑清利一贯坚持的信条,是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是他走向人生更高境界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他依然如此乐观,如此坚强,如此好学,希望他在事业上、生活上、学业上继续努力,更上一次楼,取得更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