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组课题研究计划
初中英语课题研究计划
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所谓“课题研究计划”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自主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不同的研究课题,在开放情境中,自己确定研究方法,自主地开展研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并加以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新颖的活动。这项活动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得出结论,然后写出调查报告。下面我介绍以下给自己设的一个用一年的时间自主的开展课题研究的计划。
一、积极组织培训,努力提高认识
为了使广大教师能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运用网络的能力,例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培训,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课件制作的培训,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组织教师观看优秀网络教学的录像,教师定期学习,课题组及时进行抽查。
1、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学习、网络及集体培训,大大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
2、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英语教学培训,以点带面,促进同步发展,确保学校英语教学走在前列和有新的教学思路。
3、开展集体备课。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活动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学生能力缺乏估计;二是因从而影响教学进展;教师缺乏交流活动以至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反思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关键是教师课前的准备不充分。于是,我们要求教师在个人备课基础上,带着个体的思考参加集体备课,确保课前预设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定期开展课题研讨。因为研究,教师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于是“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什么内容适合多媒体教学,什么内容适合网络教学?”“怎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成为每次课题研讨的话题。这样的活动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教师是实践的主体,又是交流的主角,每个人都成为深度会谈的专家。课题研讨引领着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投入到真实的课题研究中去,不仅促进了课题的深入研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规范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力度
坚持每两月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的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和完善。认真制订每学期的实施计划,按计划上好实验课,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各环节,强化科研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要求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上课、听课的心得体会,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好研究性论文。
1、针对该课题特点,我们要求每一位研究成员期初制订明确可行的实施方案,按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期末将对照方案检查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情况,根据实际成果评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档次,跟年终考核挂钩。这一措施对课题研究正常、高效地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2、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不光要学习一些理论材料,撰写一些学习笔记、研究小结或论文,更重要的是要将课堂真正落实为研究的主阵地,因而规定教师每人每学期要上一堂级组或校级公开研究课,反映研究情况。
每周必须上交一篇实验课教案,由实验课教案为基础,课题组成员共同交流研究课过程中的得失。
三、加大软、硬件建设,创设学习环境
我校把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加大软、硬件建设,为师生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四、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科研水平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着重就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培养七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八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情景教学促进九年级学生英语的学习展开。
1、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设计》的题管理档案袋。
2、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交流研究中的得失,同时对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目标要求。
3、重视课堂实践,上好研究课。课题组定期进行“建构信息技术下小学英语乐学环境策略的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及时进行反思研讨,以点带面。在此基础上,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课堂教学进行录象。
4、撰写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组成员平时注重积累、结合教学实践,写好教学随笔、论文。
第二篇:初中英语课题研究计划
英语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所谓“课题研究计划”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自主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不同的研究课题,在开放情境中,自己确定研究方法,自主地开展研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并加以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新颖的活动。这项活动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得出结论,然后写出调查报告。下面我介绍以下给自己设的一个用一年的时间自主的开展课题研究的计划。
一、积极组织培训,努力提高认识
为了使广大教师能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运用网络的能力,例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培训,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课件制作的培训,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组织教师观看优秀网络教学的录像,教师定期学习,课题组及时进行抽查。
1、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应用和个人网页、专题学习网站制作培训,大大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2、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点带面,促进同步发展,确保学校现代教育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3、开展集体备课。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设计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活动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缺乏估计;二是因集体上网速度减慢造成网络资源查找缓慢从而影响教学进展;三是教师缺乏网络环境下交流活动的有效调空能力。反思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关键是教师课前的准备不充分。于是,我们要求教师在个人备课基础上,带着个体的思考参加集体备课,确保课前预设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定期开展课题研讨。因为研究,教师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于是“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什么内容适合多媒体教学,什么内容适合网络教学?”“怎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成为每次课题研讨的话题。这样的活动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教师是实践的主体,又是交流的主角,每个人都成为深度会谈的专家。课题研讨引领着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投入到真实的课题研究中去,不仅促进了课题的深入研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规范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力度
坚持每两月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的得 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
缺,不断提高和完善。认真制订每学期的实施计划,按计划上好实验课,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各环节,强化科研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要求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上课、听课的心得体会,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好研究性论文。
1、针对该课题特点,我们要求每一位研究成员期初制订明确可行的实施方案,按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期末将对照方案检查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情况,根据实际成果评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档次,跟年终考核挂钩。这一措施对课题研究正常、高效地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2、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不光要学习一些理论材料,撰写一些学习笔记、研究小结或论文,更重要的是要将课堂真正落实为研究的主阵地,因而规定教师每人每学期要上一堂级组或校级公开研究课,反映研究情况。每周必须上交一篇实验课教案,由实验课教案为基础,课题组成员共同交流研究课过程中的得失。
三、加大软、硬件建设,创设学习环境
我校把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加大软、硬件建设,为师生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四、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科研水平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着重就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培养七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八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情景教学促进九年级学生英语的学习展开。
1、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设计》的题管理档案袋。
2、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交流研究中的得失,同时对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目标要求。
3、重视课堂实践,上好研究课。课题组定期进行“建构信息技术下小学英语乐学环境策略的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及时进行反思研讨,以点带面。在此基础上,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课堂教学进行录象。
4、撰写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组成员平时注重积累、结合教学实践,写好教学随笔、论文。
2013.9.1 英语组
第三篇:初中英语课题研究计划
宣汉县城西中学 英语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
2012年3月15日
参加人员:马召孝 吴泽伟 毕云廷 孙中强 英语教研组成员 活动流程:
一、马召孝校长介绍目的
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所谓“课题研究计划”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自主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不同的研究课题,在开放情境中,自己确定研究方法,自主地开展研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并加以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新颖的活动。这项活动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得出结论,然后写出调查报告。下面我介绍以下给自己设的一个用一年的时间自主的开展课题研究的计划。
二、积极组织培训,努力提高认识
为了使广大教师能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运用网络的能力,例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培训,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课件制作的培训,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组织教师观看优秀网络教学的录像,教师定期学习,课题组及时进行抽查。
1、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应用和个人网页、专题学习网站制作培训,大大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2、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点带面,促进同步发展,确保学校现代教育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3、开展集体备课。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设计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活动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缺乏估计;二是因集体上网速度减慢造成网络资源查找缓慢从而影响教学进展;三是教师缺乏网络环境下交流活动的有效调空能力。反思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关键是教师课前的准备不充分。于是,我们要求教师在个人备课基础上,带着个体的思考参加集体备课,确保课前预设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定期开展课题研讨。因为研究,教师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于是“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什么内容适合多媒体教学,什么内容适合网络教学?”“怎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成为每次课题研讨的话题。这样的活动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教师是实践的主体,又是交流的主角,每个人都成为深度会谈的专家。课题研讨引领着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
投入到真实的课题研究中去,不仅促进了课题的深入研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教务主任毕云廷强调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力度
坚持每两月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的得 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
缺,不断提高和完善。认真制订每学期的实施计划,按计划上好实验课,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各环节,强化科研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要求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上课、听课的心得体会,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好研究性论文。
1、针对该课题特点,我们要求每一位研究成员期初制订明确可行的实施方案,按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期末将对照方案检查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情况,根据实际成果评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档次,跟年终考核挂钩。这一措施对课题研究正常、高效地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2、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不光要学习一些理论材料,撰写一些学习笔记、研究小结或论文,更重要的是要将课堂真正落实为研究的主阵地,因而规定教师每人每学期要上一堂级组或校级公开研究课,反映研究情况。每周必须上交一篇实验课教案,由实验课教案为基础,课题组成员共同交流研究课过程中的得失。
四、各个英语教师讨论研究方法、方式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着重就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培养七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八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情景教学促进九年级学生英语的学习展开。
1、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设计》的题管理档案袋。
2、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交流研究中的得失,同时对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目标要求。
3、重视课堂实践,上好研究课。课题组定期进行“建构信息技术下小学英语乐学环境策略的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及时进行反思研讨,以点带面。在此基础上,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课堂教学进行录象。
4、撰写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组成员平时注重积累、结合教学实践,写好教学随笔、论文。
2012年3月16日
第四篇:英语组课题研究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英语组课题研究计划
一、选定课题
随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在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虽然我们经常都有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且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展示,可结果是学生缺乏主动性,展示效果不尽人意。根据我校现阶段学生学习英语情况来看,多数不学英语的学生,他们对英语已经完全没有兴趣,初中英语学不好,高中更没法学,学习英语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科成绩,而英语兴趣的培养关键是在课堂。合作学习、课堂展示是英语课堂教学常实施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能在课堂上有效展示,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科成绩,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并为高中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选定这一项课题,是想通过研究,实现向课堂要质量的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将要具体的研究以下5个问题:
1.课堂上如何更好地组织和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在课堂展示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和困难。
3.如何有效解决学生课堂展示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4.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展示英语口语对话,并运用。
5.合作学习小组课堂有效展示对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有什么帮助。
三、具体的研究计划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9日——2012年10月8日)
(1)选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2)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制作《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课堂展示的研究》的教师调查问卷、学生调查问卷,调查教师、学生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展示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实施阶段(2012年10月9日——2012年12月15日)
(1)课题组教师在第七、第八、第九三周内在各自任教的年级上一次研究课。请全体英语组教师听课。
(2)课后向教师征求“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课堂展示”的改进意见。抽取各层次有代表性的学生座谈,并向该班学生发放《第一次研究课有效课堂展示评价》的调查问卷,争求学生的个人意见,找出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展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3)课题研究小组在此基础上,召开小组成员会议,探讨交流、收集信息及进行课案例分析,讨论研究如何调整、改进;做好相关记录,并填写《微型课题研究实施情况记录表》。
(4)制定第二次研究课的课堂实施方案,找出更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课堂展示”的方法。
(5)课题组教师在第十五、第十六两周内在各自任教年级上第二次研究课。请有经验的教师听课。
(6)课后听取教师的意见。并向该班学生发放《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课堂展示》的调查问卷,对比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撰写《两次研究课成效报告》。
3、总结阶段(2012年12月16日——2013年1月10日)
(1)资料汇总,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并将所有研究材料归纳整理。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各组员撰写个人小结报告。
(二)研究方法
1、通过问卷调查,寻找老师和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有效展示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分析归纳问题和困难存在的原因。
2、通过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网络资源,进行小组合作研讨,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根据学情和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
四、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形成一篇以《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课堂展示研究》为题的论文。
2、学生变化:
(1)、踊跃参与课堂合作学习并大胆进行英语口语展示,日常生活积极运用英语交流,(2)、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从而提高学科成绩。
3、教师的变化:
(1)、将过去气氛沉闷、学生参与者少的课堂,变为活跃、轻松、快乐的学习场所。
(2)、教师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课堂有效展示有更多的方法,并能更有效实施。
4、形成《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课堂展示研究的教师调查问卷》、《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课堂展示研究的学生调查问卷》样板及相应的教师与学生调查问卷的报告。
第五篇:初中英语组计划2010
2010—2011学年英语组教研计划
一· 指导思想
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本学年,我校英语组将继续突出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大力推进“四三三”教学模式的应用与研究,形成具有于中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
二. 主要工作
1.继续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突出“导学设计”的导学功效。
本学年侧重对集体备课所形成的应用进行督促检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导学案做进一步修订,形成个性化的导学设计,之后再使用。
2.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切实提高预习质量。
应要求学生有单独的预习笔记本。预习的方法主要是:个人独学—小组交流—班内展示。重点是独学,其基本流程为:读—找—思—练。在班内展示时,教师应建立评价标准,以组间竞争的方式进行,学生讲解侧重思路、方法。
3.展示课
重点解决分析讲解后的点评、纠错、补充的方法。提升规律,拓展延伸,杜绝“作秀”
4.改革作业方法,提高作业质量。
(1)基础性作业尽量在课堂上以黑板形式展示解决。
(2)加强学生笔记的方法指导。
(3)加强学生纠正作业错题习惯的培养。
5.继续实行实行课例研讨制度。
一人主讲,全组积极参与。听课—说课—评课—议课,教研组长做好记录。最后由讲课者写出教学反思,听课教师写出课例分析。
6.配合学校工作,搞好课题研究。
重点开展衡水市十一五重点课题《四三三”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做到开题有计划,过程有反思,研究有成果。
7.抓好质量检测。
要精密组织各类考试,并做好分析总结。
三.具体工作
1.以年级组为单位订计划。
2.开展观摩课活动。
3.“每日一课”活动。
4.同课异构活动。
5.预习课、展示课导学设计评比。
6.英语朗读比赛。
河北深州市于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