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新技术企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管理风险
一、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执法风险 高企认定后后续管理存在的执法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高企认定时三个比例(研发人员、研发费用、高新产品收入)须同时满足,认定有效期为三年,期满提出复审申请,通过复审后资格延长三年。对取得资格认定的高企,税务机关要逐年审核三个比例(研发人员、研发费用、高新产品收入),达到比例后才能享受15%的优惠税率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部分高企取得资格认定后,由于是一次性研发,研发成功后,不再研发新产品,研发人员、研发费用这两个比例很难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
(一)研发费用审核中的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应该与生产支出相区别。研发费用的审核中发现以下风险点:
1、研发与生产不能严格区分。
部分企业未设置研发部门,企业投入的材料等直接领用到生产一线,投入产品生产。这些投入是否属研发投入税务人员难以鉴别。
2、部分企业研发活动“与生产活动相关”具体界定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难度。
如某公司新产品的研发由行政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在日常核算中,财务部门由于无法将这些身兼数职的高管报酬中有多少是与研发有关的部分合理地区分开,索性就将其薪酬
全部计入研发费用,结果有悖“与研究相关的直接费用允许加计扣除”的规定,而存在被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调整的风险。这不仅会直接导致研发费用比例下降,更有可能因此导致企业不符合高企的认定标准。
(二)研发人员的审核具体存在的风险点:
科技人员、研发人员比例的确定易产生执法风险。根据国科发„2008‟172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
1、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企业科技人员是指在企业从事研发活动和其他技术活动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基层在科技人员、研发人员比例的审核中存在以下风险:
1、科技人员工作时间难确认。企业联合外地科研单位外聘科研人员时,难以判断外聘人员能否符合到岗183天的时间要求。
2、研发人员身份难确认。企业申报材料中有研发人员同时兼企业管理人员,此类人员是否参与研发活动或是否具备科研技能难判别。
3、企业生产人员的范围不准确。部分企业申报高企时,瞒报或少报生产人员总数,以求研发人员比例达到标准。企业申报时是否将未参加社会保险人员算作生产人员纳入高新计算基数,直接影响企业研发人员的比例是否符合要求。
(三)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确定中存在的风险点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在日常审核中发现存在以下风险:
(1)发票不开具高新产品名称,销售收入归集难。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开票项目只写统称,仅在规格栏中注明代码,发票对应的销售收入难鉴别是否属高新产品。
(2)发票、销售明细账上货物名称难确定是否为高新产品。部分化工企业申报产品使用专用术名,企业发票、明细账使用通用名,难以确定两者是否一致。
(3)产品贴其他企业商标。部分集团性企业,申请新办高新企业时产品商标使用集团企业产品商标,非本单位商标,难以确认是否符合规定。
(4)企业总收入范围难确定。认定管理办法明确高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60%。总收入范围是否包括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在实际执行中存在认定分歧。
(四)有偷税行为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优惠
根据国科发【2008】172号文第十四条的规定,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偷、骗税等行为的,应取消其资格。这条规定在实际操作有很大难度,存在较大的执法风险。
一是偷、骗税行为发生的时间文件没有明确界定,是认定前还是认定后存在争议。如经实地核查,某公司2009年12月取得高新技术证书,2010年2月向税务机关申请备案,09年汇缴时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651602.46元。当地国税稽查局于2009年6月对该企业所属期2007-2008年度进
行纳税检查,经查该企业存在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和资本性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扣除等问题,查补2007年、2008年增值税、所得税,并处以50%的罚款。本案中该企业偷税行为发生在07、08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09年度,基层认为应符合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
二是取消其资格的时间界定有歧义,是发现年度起、认定之日起,还是发现年度下年起;
三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有主观故意的少缴税款,也有对政策了解不清而造成的少缴税款等,个别企业偷税占应税税额比重很小,主观故意不明显。如果不区别对待,对企业有失公平。如果不分具体情形,只要高企有偷、骗税就取消其资格,可能有引起复议、诉讼的风险,税务部门承担不利后果的可能性大,建议上级税务机关对上述政策问题予以进一步明确。
二、资源综合利用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风险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和•条例‣第一百条规定: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风险:
一是综合利用的资源、生产的产品和技术标准都必须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版)保持一致,否则不能享受该项优惠。比如主要材料方面,购入材料的发票
中的名称必须与†目录‡中综合利用的资源栏中的名称完全一致;又如技术标准,举例来说,假设某企业生产轻质砖,•目录‣中,“砖”的技术标准是“产品原料70%以上来自所列资源”,原料包括“粉煤灰、江河(渠)道的清淤(淤沙)、风积沙”等,•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中注明的综合利用资源是“粉煤灰”,但该企业产品轻质砖中“粉煤灰“的含量只有35%,河沙的含量35%,因此不能享受该优惠。只有在证书在增加相应的资源(比如淤沙),而且购入材料时也开具同名的货物名称,才能享受该优惠。
二是企业同时从事其他项目而取得的非资源综合利用收入,应与资源综合利用收入分开核算,没有分开核算的,不得享受优惠政策。
第二篇: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管理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管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185号 2009年04月10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贯彻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现就有关管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是指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以下简称《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非禁止并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二、经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按《目录》规定认定的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企业(不包括仅对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和技术进行认定的企业),取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可按本通知规定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
三、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认定程序,按《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
〈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864号)的规定执行。
四、2008年1月1日之前经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认定取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的企业,应按本通知第二条、第三条的规定,重新办理认定并取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方可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
五、企业从事非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取得的收入与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取得的收入没有分开核算的,不得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
六、税务机关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实行备案管理。备案管理的具体程序,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执行。
七、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因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不符合《目录》规定的条件的,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并停止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
八、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合《目录》规定条件,采用欺骗等手段获取企业所得税优惠,或者因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不符合享受优惠条件,但未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的,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九、税务机关应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税务机关发现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认定有误的,应停止企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并及时与有关认定部门协调沟通,提请纠正,已经享受的优惠税额应予追缴。
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根据本通知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十一、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二○○九年四月十日
第三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管理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管理
问题的通知
来源:河北省国家税务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
10日
国税函〔2009〕1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贯彻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现就有关管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是指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以下简称〘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非禁止并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二、经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按〘目录〙规定认定的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企业(不包括仅对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和技术进行认定的企业),取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可按本通知规定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
三、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认定程序,按〘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864号)的规定执行。
四、2008年1月1日之前经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认定取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的企业,应按本通知第二条、第三条的规定,重新办理认定并取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方可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
五、企业从事非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取得的收入与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取得的收入没有分开核算的,不得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
六、税务机关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实行备案管理。备案管理的具体程序,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执行。
七、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因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不符合〘目录〙规定的条件的,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并停止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
八、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合〘目录〙规定条件,采用欺骗等手段获取企业所得税优惠,或者因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不符合享受优惠条件,但未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的,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九、税务机关应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税务机关发现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认定有误的,应停止企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并及时与有关认定部门协调沟通,提请纠正,已经享受的优惠税额应予追缴。
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根据本通知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十一、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二○○九年四月十日
第四篇: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程序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程序 认定依据
国务院国发[1996]36号,国家经贸委国经贸资源[1998]716号等。
认定内容及条件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符合国家经贸委《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国经贸资[1996]809号)、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标准(国经贸资源[1998]716号)等文件要求;能独立核算,能独立计算盈亏;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有关标准;不破坏资源,不造成二次污染。
一、企业提出申请,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填写《北京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报表》,表样见附表一。(以下简称申报表)2.填写《北京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年报表》,表样见附表二。(以下简称年报表)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4.企业财务年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5.产品工艺流程方框图、产品标准(国标、行标、地标或企标)。6.产品原料配比。
7.产品鉴定证书或权威单位质检报告,8.产品准用证等。
9.必要时须出示相关证明(如环保、环卫、安全等)。
二、申报表和其他材料经上级主管部门,如市属局(总公司)或所在区、县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初审、签署意见后,报市经委(市节能办)。
三、市经委(市节能办)会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财政局、市计委、市商委、华北电管局等有关部门现场勘察后,分批在联席会议上根据上报材料和现场勘察结果核准认定。
四、凡认定合格者颁发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证书,并由市经委发文公布。凡认定合格者颁发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其他相关说明
一、认定证书有效期为两年,有效期满需继续认定的企业,应在有效期终止前三个月重新提出申请。
二、认定全过程不收取任何费用。
三、认定全过程实行全方位监督,企业对认定结论有异议的,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认定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检举揭发。
五、向社会公开方式:发文和北京节能环保网。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六、办公地点:
正义路2号;邮编:100744;联系人:黎一林;电话:65193352 附表一:《北京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报表》 附表二:《北京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年报表》 国家及本市有关文件:
一、国务院国发[1996]36号
二、国家经贸委国经贸资源[1998]716号([99]京经节字第028号)
三、国家经贸委《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国经贸资[1996]809号)
第五篇: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实施办法
宁波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实施办法
目的和依据
第一条 为更好地推进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的开展,贯彻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发〔1996〕36号),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经贸资源〔1998〕716号)及省经贸委有关文件精神,鼓励资源综合利用,落实优惠政策,规范办理程序,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适用范围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主要是指: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等企业(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辖区内所有申请和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单位。
实施部门
第四条 宁波市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委)是全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的政府责任单位。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经委资源与能源处),具体负责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和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
申报和认定
第五条 申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项目能独立计算盈亏;
2.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有关标准;
3.有健全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机构和人员,并有完备的财务、物资、质量、统计、商标、安全等生产管理体系、规章制度、规范的原始台帐、统计报表制度及相应的计量、质量检测手段;
4.从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还必须有专门的废渣储存装置或仓库,并使用准确的自动计量装置对生产过程所掺废渣进行计量;
5.不破坏资源,不造成二次污染,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六条 认定内容:
1.审定是否符合申报条件;
2.审定资源综合利用原料种类及产品(项目)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国发改环资〔2004〕73号);
3.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工艺流程、技术水平是否先进,产品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4.审定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文件所规定的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
5.认定适用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种类和范围。
第七条 凡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单位(含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和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应向所在地的经发局(经贸局、发改局)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供以下资料:
1.申请报告、营业执照、代码证及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
2.本单位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及生产经营情况;
3.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生产工艺、技术情况;
4.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和不造成二次污染证明;
5.综合利用产品销售和原材料供应情况;
6.其他相关的计量、统计资料及财务报表;
7.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认定必须提供项目建设批复及竣工验收报告;
8.对列入特种行业管理的经营企业还需提供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9.墙体材料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还需提供市级以上建材产品质检部门出具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产品放射性检验报告以及产品中掺30%以上废渣的有效证明材料(必须是抽样检验);
10.宁波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审批表(一式三份)。
申报材料内容要求真实详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受理部门不予受理。
第八条 当地经发局(经贸局、发改局)应在收到申请及有关材料20个工作日内,会同有关部门专家,对照申报条件和认定内容,做出初审意见。对未通过初审的单位,发出书面通知,说明理由。
第九条 宁波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收到县(市)、区经发局(经贸局、发改局)申报材料后,每季度组织有关部门及相关专家,对照申报条件和认定内容,对认定对象进行审查和认定。
未通过县(市、区)初审的单位,如有异议的,可直接向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咨询。
第十条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的认定,采用单位申报、台帐审核、现场检测、专家评审的办法。认定结果由市经济委员会行文公布,并抄送市国税、地税局等有关单位。
第十一条 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通过审查和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单位,发给宁波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证书》;对未通过审查和认定单位,发出书面通知,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书面申请、《认定证书》及有关材料,按现行税收法规、规定、管理权限和程序办理有关税收优惠事项。
第十三条 《认定证书》有效期为两年。有效期满需继续认定的单位应在有效期终止前3个月内重新提出申请。
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将不定期组织重点抽查,发现有弄虚作假或不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项目),不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有关税收法规追缴已减免的税收。
第十五条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应予每年2月底前,向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上一的资源综合利用基本情况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情况。
第十六条 企业从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中获得的减免税金,应专项用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和生产经营。
第十七条 企业应在内部建立资源综合利用奖罚制度。对做出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有关规定的给予处罚。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骗取税收优惠或有背于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行为。
第十九条 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单位不得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税务机关对未获得《认定证书》的单位不予办理有关减免税手续。
第二十条 对已获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的单位,在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资格。
1.改变产品生产工艺、配方,已超出《资源综合利用目录》范围和税收政策要求的;
2.已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
3.未完整建立基础统计台帐制度的;
4.造成重大污染及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
5.不对该产品(项目)进行独立核算的或核算不真实的;
6.不按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的。
第二十一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单位,一经发现,收回《认定证书》,并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三年内不得再申报认定,主管税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及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对伪造《认定证书》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有关用语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是指符合本办法第二条款的内容,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企业(项目)或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认定。
所称废旧物资,是指在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品,包括经过挑选、整理等简单加工后的各类废弃物品。
废旧物资回收的主要品种包括:各种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塑料、废纸、废玻璃、废油、废旧家用电器、废旧电脑及其他废电子产品和办公设备。
解释和实施日期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经委负责解释;具体涉及税收管理方面的问题,由税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以往相关认定实施办法宣布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