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所得税管理

时间:2019-05-13 16:5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企业所得税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企业所得税管理》。

第一篇:浅议企业所得税管理

浅议企业所得税管理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于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税法的实施对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推进税制的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认真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确立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大政方针的有力举措。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家税务总局对今后一段时间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提出24字方针的要求:“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总体要求。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我们要把严格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以全省“税收管理跨越年”为契机,全面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努力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一、企业所得税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企业所得税作为我国税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财政收入和调节分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税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所得税在我国税制体系及税收收入中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同时,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在整个国税工作中的地位也将日益重要、任务愈加艰巨。尤其是2002年实施企业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以来,企业所得税管理在整个国税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纳税人户数及收入比重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以衡水国税为例,2006年共组织入库企业所得税10122万元,占同期全市国税收入的4.8%;2007年全市组织入库企业所得税15998万元,占同期全市国税收入的7.5%。2008年全市组织入库企业所得税27305万元,占同期全市国税收入的10.8%。08年与06年相比,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了169.75%,收入增幅远远高出同期国税收入增长幅度,企业所得税已成为衡水市国税新的税收增长点。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国税部门在对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方面,仍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呈现出三个“不对称”的局面,即征管基础与日益增长的管理任务不对称,征管手段与日益严峻的管理形势不对称,征管力量与日益规范的管理需求不对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户籍管理漏洞较大。和其他税种一样,户籍管理也是企业所得税管理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管好企业所得税的前提。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在企业所得税的管理上,漏征漏管户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主要的原因在于税务、工商信息交流渠道不够畅通,国税、地税协作机制不够健全。尽管现行的税收征管法赋予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办理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的情况的职能,但没有明确相应的责任,因此很难与工商管理部门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企业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以后,对于第三产业的新办企业,如餐饮、娱乐、服务、中介公司等,向地税部门缴纳营业税,在地税部门领购发票,有的企业纳税意识淡薄,很少主动向国税申请税务登记,加之国地税部门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协作机制,在客观上给企业所得税漏征漏管问题埋下了隐患。

(二)税源管理不够精细。基层国税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增值税的日常管理量大面广,对于采取预缴办法的企业所得税,大多数管理人员认为日常的监管没有现实意义。加上时间和精力有限,税源管理部门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情况和税收增减变化往往不够重视,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缺乏对相关税源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在企业所得税的税源监控和管理上缺主动性,不够精细。

(三)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相对于增值税而言,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手段仍然比较落后。如在对纳税申报的审核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稽核手段和稽核方法,没有建立起能够和增值税管理相提并论的稽核机制,主要依靠人工审核的手段,而且是就表审表,仅关注表内的逻辑关系,再加上人员素质的差异,对申报表的审核基本上是流于形式的。再如,由于对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分析缺乏可靠的基础、纳税评估工作开展不够深入,对企业所得税的日常监控缺乏针对性,没有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用以甄别纳税申报的真实性,从而不能进一步对可能存在问题的纳税人进行针对性的检查,这无疑会助长纳税人偷逃企业所得税的侥幸心理。

(四)纳税核算比较混乱。和其他税种相比,企业所得税的核算与企业财务会计的关系更为密切,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计算过程复杂,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知识,还要熟悉掌握税收政策的具体规定。但由于纳税人对所得税政策了解不够全面、掌握不够准确,尤其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基本规定、扣除依据、扣除比率等掌握不够全面、准确,对同一个政策,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比较混乱。

(五)征管力量亟待加强。由于国税部门大规模介入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税务干部对企业所得税管理的经验不足,加之大多数干部对企业财务会计知识不够熟悉,加之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频繁更新,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特别是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财务软件记账的情况下,对企业所得的稽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税务人员精通各行业财务制度,还要熟练掌握各种财务核算软件。由此可见,我们现有的征管力量与企业所得税的管理要求矛盾突出。

二、制约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因素分析

分析目前企业所得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既有国税机关对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征管力量不足、管理缺位的问题,也有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财务核算不够规范问题。

(一)国税机关对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思想认识不足。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增值税一直是国税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金税二期和CTAIS上线运行后,国税机关从上到下都把税收管理工作的重心转向增值税纳税人和专用发票的管理上,对于企业所得税的管理从思想认识上没有提高到相应高度,税收管理员甚至部分基层领导,对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后国税部门加强企业所得税征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加上企业所得税一度没有纳入国税部门的税收任务考核体系,导致部分国税机关在企业所得税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疏于管理,在企业所得税的税源管理上“缺位”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二)国税干部对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工作还没有完全适应。应该说,从1994年到2002年的这段时间里,对于国税部门而言,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量相对很少,国税干部在日常的税收征管中很少用到企业所得税政策,税务稽查也很少涉及到企业所得税业务,甚至对企业财务会计知识借助的也很少。从而在2002年实施企业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后,大部分国税干对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工作显得非常生疏,还没有真正适应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

(三)企业财务不规范的问题普遍存在。从当前企业所得税的管理中遇到的来看,纳税人财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比较普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所得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有的企业不能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规范的设臵会计科目,不能按照会计处理程序正确核算各项经济业务,对各项成本费用列支把关不严,审核不力,导致乱摊成本、虚增虚列费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对财务制度执行不严,不能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处理有关会计事项,不能严格按照现金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库存现金限额,大额现金交易相当普遍;有的企业对财务人员管理不规范,在财务人员的使用上任人唯亲,允许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职业,导致账簿记载混乱,成本、收入、费用等项目记录不全面、不完整,连最基本的企业利润都无法准确计算,更谈不上企业所得税的规范核算问题。

三、对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几点思考

针对当前企业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应当结合总局的“二十四字方针”为指导,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做好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工作。

(一)分类管理

1、重点行业实行专业化管理

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特点,确定若干重点行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行业管理范围。掌握行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核算特点等相关信息,分析企业所得税管理可能出现漏洞的环节,确定该行业企业所得税管理思路,制定分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制度办法,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并设定峰值。

2、重点税源实行精细化管理

在现有税务组织机构中,对占本地区税源80%以上的企业,设臵重点税源科(所)。全面了解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工艺流程,深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财务会计核算、税源变化及税款缴纳等基本情况,积极探索重点税源企业所得税管理模型。有条件的地区,可打破行政区域的局限,以市、县为单位,积极探索重点税源重点管理的模式。

3、特殊事项实行专项管理

对汇总纳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企业改组改制、注销清算等,根据企业所得税管理要求,明确管理目标,落实管理责任,做好针对性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对减免税企业管理,抓好企业优惠资格认定、审核审批以及后续管理等关键环节。

(二)优化服务

1、创新服务理念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公开和文明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满足纳税人正当需求是纳税服务导向的理念。针对企业所得税政策复杂、涉及面广、计算繁琐和申报要求高等特点,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根据纳税人分类管理工作要求,分别提供不同内容和重点的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体系,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2、突出政策服务的工作重点建设主动型、服务型税政。发挥企业所得税调节宏观、引导微观的职能作用,及时发布最新政策。加强行业辅导培训,积极参与企业改组改制、合并分立等重大事项,提高政策服务和服务对象的契合度。重大政策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等方式,帮助企业正确理解税法精神和政策规定。建立市、县分层培训机制,确保基层税务干部和纳税人政策辅导到位。建立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反馈机制,了解分析税收政策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3、公开管理要求,简化办税流程按照“依法、公开、便民”的服务原则,优化企业所得税工作流程,完善企业所得税操作指南,简化纳税人办税程序。一是梳理现有企业所得税管理事项,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要求,明确纳税人申报资料和基层税务机关操作流程。二是调整企业所得税审批权限,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由市、县局进行审批,上级税务机关实行定期督查制度。三是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提高现有税收征管信息用于企业所得税征管的能力,避免重复采集涉税信息。凡是现有税收征管资料已有的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不重复报送,凡是同一项目分年度审批的相同资料不重复报送,凡是不影响审批结果的资料不报送。

(三)核实税基

1、加强收入管理。进行调查研究,努力探索加强企业收入源泉控管的有效手段。认真总结不同行业收入的来源渠道、实现时间、实现方式,以及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关系等规律,对收入异常的企业及时采取评估、检查措施。加大对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力度,坚决纠正提前或者滞后实现收入,以及隐匿、转移收入等违法行为。

2、加强扣除项目管理。规范凭证管理,完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制度。对大额支出,通过发票与实物、合同、现金支出等相关凭证比对、分析,确保支出的真实性。严格建安、劳务等专用发票的管理,加强开具和接受的检查核实工作,形成收入确认、税前扣除的相互约束机制。

3、加强后续管理。依据企业所得税法更新、修订出台《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操作规程》。分户分项目建立台账,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长期股权投资损失、亏损弥补等跨年度扣除项目和一次性审批减免税等项目,实行台账管理。

4、加强关联方税收管理。建立关联方登记制度。关注企业利润转移的敏感信息,防止企业利用关联方之间不同所得税政策以及不同盈亏情况而转移定价和不合理分摊费用。拓宽关联交易管理信息来源,充分搜集第三方信息。加强对跨省市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管理,实行上下联动、国地税互动的联合纳税评估和检查。

5、加强清算管理。完善企业清算所得税管理办法,规范企业清算所得纳税申报制度。注重利用中介机构对清算企业审计评估资产可变现净值。对清算金额大、清算事项复杂的企业,建立法规、税政、征管等部门联合组成的清算小组,进行集体清算。关注企业清算后尚未处臵资产的变现情况,综合各税管理要求,进行跟踪管理。

6、加强纳税户登记管理。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强本固基,建立国、地税税户管理协调机制,积极主动地做好所得税管户的划分认定工作,防止税户减少。对存在税源转移倾向的重点税源企业,应事前做好宣传服务,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税源流失。

(四)完善汇缴

汇算清缴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规范预缴申报、加强汇缴宣传辅导及申报审核、引入中介机构审计等工作,不断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

1、规范预缴申报,加强预缴收入分析根据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质量及税款交纳情况,确定企业所得税预缴期限和方式,对年应纳税额超过1000万元的,实行按月预缴申报。把好小型微利企业认定关,防止企业从低适用税率。加强对预缴申报率的监控,确保预缴申报的正常进行,做好预缴申报的催报催缴工作,依法处理逾期申报和逾期未申报行为。进一步提高预缴的入库率,加强对预缴申报收入的分析,及时了解并掌握企业所得税收入结构变化情况、收入进度情况及收入增减变动情况。

2、加强汇算清缴全过程管理做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宣传辅导工作。分行业、分类型、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及申报辅导等工作,督促企业有序、及时、准确进行年度纳税申报。逐步扩大企业端申报软件的使用面,引导企业实行电子介质、网络等手段进行年度纳税申报。

受理年度纳税申报,认真审核申报资料是否完备、数据是否完整、逻辑关系是否准确。做好催报催缴工作,提高年度纳税申报率和补税入库率。

认真做好汇算清缴统计分析和总结工作。及时汇总和认真分析汇算清缴数据,分行业、分项目进行指标的对比分析,找出行业或项目的预警值,并将与预警值偏差较大的数据及时推送给基层,引导基层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日常管理、税源管理等工作。针对管理漏洞研究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行业及项目管理水平,巩固汇算清缴成果。

3、积极引入中介机构参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引导中介机构在提高汇算清缴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相关事项审计鉴证工作。对法律法规规定财务会计年报须经中介机构审计鉴证的上市公司等企业,要求其申报中介机构鉴证的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及审计报告。企业所得税规定需中介机构出具鉴证报告的税收事项,要求附中介机构出具的鉴证报告。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探索中介机构参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合法、有效模式。

(五)强化评估

1、建立行业评估模型结合重点税源行业生产经营规律、财务会计核算以及企业所得税征管特点,探索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充分运用企业所得税行业评估模型开展纳税评估。建立国税系统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按行业逐步建立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数据库。逐步积累分行业、分企业的历年税负率、利润率、成本费用率等历史基础数据。各地根据本地区行业管理要求,探索建立本地区的行业评估模型,以推动全省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

2、充分获取外部信息全面、完整、准确采集企业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基金(费)等相关信息,重视企业用电、用水、用工等第三方的涉税信息。加强与科技、民政、劳动、电力等部门联系,获取高新技术企业、非营利性组织、风险投资企业等资格认定相关指标以及企业用工、用电相关生产成本数据,逐步建立与外部门的信息联动平台。充分运用第三方信息与企业申报数据的比对分析工作,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纳税评估。

3、有效运用纳税评估对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项目、连续三年以上亏损、长期微利微亏、跳跃性盈亏、减免税期满后由盈转亏或应纳税所得额异常变动的企业,作为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和跟踪分析监控的重点。

(六)防范避税

1、加强风险管理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特别纳税调整的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加大对转让定价、资本弱化、受控外国公司等不同形式避税行为的防范调查力度,全面提升防范避税工作深度和广度。针对避税风险大的领域和企业重点实施特别纳税调整,从严核定应纳税所得额,形成对其他避税企业的威慑力度。实行行业联查、企业集团联查等方法,统一行动,重点突破,并以点带面,充分形成辐射效应。

2、完善信息基础积极利用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税务登记信息、互联网信息以及其他专项数据库信息,开展特别纳税调整的选案、调查和调整工作,拓宽信息资料的来源,增强特别纳税调整案例的可比性。

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重视税收日常管理工作与防范避税工作的衔接和协调,通过加强关联交易申报管理,全面获取企业关联交易信息,建立健全信息传递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使管理人员能够充分掌握企业预缴申报、汇算清缴、税务稽查等税务管理信息和资料,及时发现避税疑点。

4、积极探索内资企业防范避税管理工作新机制在吸收跨国关联企业反避税管理有益经验基础上,广泛调研,熟悉内资企业避税手段和方法,掌握特别纳税调整管理基本手段。因地制宜地选择避税风险大的领域和企业开展特别纳税调整事项调查试点。

总之,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本身是一项量大面广、情况复杂的工作,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为企业所得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待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把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抓住贯彻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第二年这一机遇,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努力提升企业所得税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第二篇:企业所得税管理思路

一、近几年来我市所得税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仙桃市国税局所得税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收入稳步增长,成效日益显现,2007年共组织收入(含外资企业所得税)5985.06万元,比同期增收2248.61万元,增长60.18%,今年1-4月已入库企业所得税3585万元,比同期增收165万元,增长5%,提前二个月实现收入过半,为服务经济建设,壮大地方财政实力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夯实基础管理。近几年,按照省局工作部署,从四个方面狠抓基础工作,有效地推进企业所得税精细化管理。一是注重户籍清理。与工商部门配合,掌握新办企业登记情况,通过强化管户巡查,摸清户籍底数、企业基本信息和税源分布状况,使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有条不紊。2008年,纳入征管的企业达到845户。二是强化分类管理。根据企业规模大小、财务核算状况以及纳税意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征收方式和监控办法,严格分类征管,确保了所得税的征收面和征收率。2007年,结合实际确定核定征收户311户,占当年内资企业409户的76%,内资企业所得税征收面达到90%以上。三是加强核定征收。从本地实际出发,修订完善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电子监控系统,统一了核定征收的标准,规范了核定征收的程序,实行了公开透明的核定办法,2007年通过该系统核定税额195.25万元,户平税收6278元。四是规范政策管理。加强政策宣传,开展政策辅导,依法及时审批、备案企业所得税相关事项,确保政策落到实处。2007年,共办理国产设备抵免337.66万元,办理财产损失备案10129.56万元,办理减免税手续16户、金额4258.99万元。

(二)加强日常监管。一是加强税源税收分析。按季分层次、分规模开展企业所得税税源分析,有效地掌控税源变化趋势,查找日常征管中的薄弱环节,促进了税收征管。二是加强重点企业税源监控。将影响所得税收入的5个重点企业纳入市局监控范围,重点指导企业的申报入库工作,加强政策辅导,确保收入的稳步增加,2007年5户企业入库所得税4788万元,占总收入的80%。三是加强房地产企业税收监管。结合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和仙桃实际,借鉴周边县市房地产所得税管理的先进经验,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税收综合治理整顿,组成工作专班,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确保工作效果。2007年共组织入库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790万元,是上年242万元的3倍多,比上年净增加548万元,今年一季度又入库所得税300万元。

(三)完善汇算清缴。按照总局“转移主体、明确责任、做好服务、强化检查”的汇算清缴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和强化纳税人自行申报的法律责任。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倡导人性化服务,加大向纳税人进行政策宣传及纳税申报填报的辅导力度,切实做到了纳税申报辅导到位,税收政策落实到位,征管行为规范到位,从而确保了汇算清缴质量逐年稳步提升,汇算清缴面达100%。2007年,通过汇算清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829万元;2008年初步摸底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将超过5000万元。

(四)严格税收检查。一方面认真抓好内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2007年,从全市抽调业务骨干,对市烟草公司等17户企业进行了所得税评估。共审增应税所得额达2572万元,查补各项税款共计220万元。另一方面开展涉外企业税务审计和反避税调查,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6户企业经税务审计,不仅扭亏为盈还补交了所得税,有2户外资企业核实进入获利。

(五)强化队伍建设。为加强所得税管理,强化队伍建设,首先从机构上予以保证。成立了所得税专业管理机构,调整选派思想品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力量。其次是组织开展政策学习,加大了培训力度。去年,组织了50名税务骨干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展为期10天的新会计准则及新所得税法的培训,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效。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能手考试,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最后是抽调人员开展纳税评估(审计),现场练兵,提高骨干们的实战技能,达到所得税管理人员既懂政策,又会查会管的目的。

二、当前所得税征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随着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中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征管对象参差不齐,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企业所得税实行的是法人所得税制,目前法人认定的标准较低,如生产经营性公司和商品批发业务为主的商业性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起点为50万元,非公司企业法人注册资金起点为3万元,1人有限责任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企业法人形式的出现,使法人企业带有家庭式经营、合伙式经营的特点,规模小、起点低的企业难以适应新税法的要求。目前,仙桃所得税征管范围内的小企业占到80%以上。此外,所得税由两个税务部门征管,企业为了避税,通过改变登记内容,选择税务机关,无疑也增加了征管的难度。

(二)企业核算水平低,会计信息准确性差。会计信息是所得税征管的基础信息,目前会计人员培训滞后,会计人才缺乏,优秀会计人员聩用成本较高,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矛盾更突出。有些企业聘请兼职会计,主要是应付税务部门。新的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颁布后,相当多的企业财会人员对新的会计、财务知识没有弄懂弄通,会计信息的提供错漏百出,会计核算水平的低下对所得税的规范管理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新所得税法配套政策出台滞后,影响所得税的日常管理。按照新税法的要求,相关配套的征收管理制度和办法将根据轻重缓急陆续下发,由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具有连续性,在新的征管制度办法没有正式发布前,在日常管理上不好操作。表现较多的是优惠政策的落实上,如农产品初加工范围的确定等,造成无法确定是否免税,是否享受低税率照顾,影响纳税人的税款预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征收单位的收入进度。

(四)所得税基础管理比较薄弱。一是所得税审批制度改革后,总局取消了许多审批事项,改为备案,纳税人还未完全适应。二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指导服务做得不够。三是资料管理、档案管理有待加强。

(五)税务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所得税管理工作。企业所得税管理具有政策性、技术性、复杂性和调控性等特点,其政策多、征管工作环节多、申报采集数据多、与会计核算联系多、审核审批项目多的实际情况,不仅要求干部懂政策,还要懂财务会计,与此同时,所得税对税务人员的职业判断有更高的要求,这些对税务人员的素质都是新的挑战。

(六)长亏不倒的现象难以有效遏制。不少企业受到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法律意识淡薄,财务核算不健全,造成账薄虚假、资料不全、信息不足、数据不准,会计报表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长亏企业面居高不下。如我市外资企业53户,2007年亏损企业26户,占50%左右。

(七)信息化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明显滞后于流转税、出口退税,目前的CTAIS V2.0只能满足所得税日常征管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满足监控管理的需要。

三、新税法框架下推动所得税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措施

(一)严格基础管理。一是加强户籍管理。要严格按照总局划分国地税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有关文件精神,开展管户巡查和户籍清理,杜绝漏征漏管户;特别是对从事经营活动的行政事业性单位或者团体,要督促其及时办理税务登记,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另外,对非正常户要加大公示力度,实地调查,减少空壳企业。二是加强资料管理。首先,应加强企业所得税涉税信息管理,如各类台账、申报表、财务报表、审批备案资料、评估(审计)检查材料等,对这些资料要有序存放,在此基础上,完善对所得税税源清册资料、重点税源资料和所得税申报征收、汇算清缴和检查的资料的整理,形成比较完备的所得税分户档案资料,为所得税管理打好基础。三是要加强总分支机构户籍管理,建立起总机构征收地和分支机构管理地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有效防止所得税款流失。四是加强税基管理。要准确核实税基,加强对企业收入总额、应税收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税前扣除项目的核实工作,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管理,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税收管理员要加强对申报真实性的审核,将申报审核的重点放在支出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上。凡是不合法、不真实的凭据一律不得税前扣除。五是加强所得税信息化建设,拓展CTAIS V2.0在所得税领域的运用空间。

(二)强化分类管理。企业所得税的分类管理,要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纳税人的税源规模、财务核算状况、纳税方式等因素,分析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共性要求和特点,综合确定有利于集约化管理和体现企业所得税征管规律的有效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下列分类方法:一是按纳税人财务核算状况,分为查账征收企业和核定征收企业,对于出口退税企业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要督促其健全账务,规范财务核算,实行查账征收;对于财务不健全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或者税务部门能准确掌握其收入额的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应税所得率,实行定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既不符合查账征收条件又不能实行定率征收的其他企业,实行定额征收。同时,国地税两部门要统一核定征收范围和标准,确保税收的公平公正。对查账征收的企业不进行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申报的按规定实行事后核定征收税款,保证税收不流失。二是按照纳税人的税源规模,分为重点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建议省局将年应纳所得税额在1亿元以上作为全省重点户进行监控管理。对重点纳税人,要以全面管户为主,以税源监控和日常管理为重点,以税源分析和预测、纳税评估为手段,在各个环节实行全面精细化管理。三是按行业分类,制定带有行业特点的所得税管理办法。要开展典型调查、综合分析测算,建立不同行业的利润率、平均税负、平均物耗能耗、投入产出等指标体系,结合行业的宏观数据、行业的历史数据,引进同行业第三方信息,对于税源数据与同行业异常的加强评估检查,查找异常原因。通过分类管理,突出重点税源、巩固一般税源、培育成长税源、挖掘潜在税源。

(三)加强政策管理。一是优惠政策管理,特别是新旧税法过渡期优惠政策的衔接;对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要制定严格的程序。二是加强审批和备案管理。重点抓好企业所得税减免税、财产损失等审批事项的调查核实、审批审核工作,加强取消审批项目的资料备案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建议制定专项备案制度,规范备案项目,统一备案资料,强化备案审核,不备案不予享受优惠政策,不予税前扣除。三是加强政策调查研究。新税法税率降低,并在税前扣除项目等方面放宽了标准,税收优惠政策、纳税方式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认真研究新税法,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调查研究,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征管措施,抓住征管的重点和增长的潜力,强化征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新税法实施对组织收入工作的不利影响。

(四)突出监控管理。一是加强对长亏不倒企业的评估审计工作。可以规定连续两年亏损的列作评估审计重点,对虚报亏损的严格按政策规定在核减亏损或者补税的同时,按规定予以处罚。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源大户的税源税收分析。对每户重点纳税人从收入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等项目的总量、增幅、增量、增量贡献率等方面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对于变化较大的,应及时深入企业了解变化原因,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三是抓好所得税汇缴,做好辅导和评估检查工作。在汇算清缴前和汇算清缴中,税务机关要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宣传所得税政策,特别是当年出台的新政策和涉及纳税调整的政策,有针对性地派出精干人员下户进行汇算清缴辅导。针对企业所得税汇缴业务复杂,办税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的现状,可以考虑把一部分汇缴工作(如应纳税所得额比较小的企业)交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来完成,以确保税务机关有足够的精力和人力对重点企业的汇缴进行审核。要认真审核纳税人报送的申报表及有关资料,如资料报送的种类和数量是否齐全,资料的填写是否规范,数据计算是否准确,相关数据逻辑关系是否正确等。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税务机关应组织开展企业所得税评估和检查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决不留情,起到规范一个、震慑一片的作用。要抓好反避税工作。要落实好特别纳税调整的主要措施,平时税收管理员要注意收集关联方交易信息,而且要扩大反避税工作的视野,不仅盯着跨国集团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对于国内关联方之间的非公允交易带来的避税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重视人才管理。要以学习贯彻新税法为契机,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省局要有目的地培训一批所得税管理的拔尖人才,地市州局和区县局要培训好税收管理员。要建立所得税人才库,以点带面,带动全系统干部职工学习新税法,掌握所得税征管技能的热情。与此同时,要加强所得税管理机构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规范岗责体系、工作流程和管理目标,加强考核监督和督办落实,强化工作执行力,促进规范管理工作上档升级。

(六)抓好服务管理。要广泛开展对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和骨干企业的纳税辅导,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各项税收政策的具体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新法与财务会计制度的差异,从而准确填报纳税申报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税务机关还要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发挥所得税调节经济的功能,定期不定期地政策宣讲,纳税提醒等。抓好服务管理要将所得税管理与其信誉等级评定结合起来,对于那些建真账、如实申报的纳税人评级要高,要为他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提高其税法遵从度和服务的满意度。

(七)推进综合管理。一是税种联动。要将所得税的管理与流转税的管理特别是增值税的管理结合起来,采取收入比对、以票控税等有效措施强化所得税管理。二是国地税互动。主要是国地税要加强沟通协调,统一落实政策的具体办法,充分发挥和运用各自的征管优势和手段,防止并严厉打击不法纳税人利用相互间的征管漏洞偷逃国家税款,共同维护好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国地税部门要互通情况,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委托代征,减少税收征收成本等。三是相关部门联手。建立部门配合和畅通政府部门间信息反馈渠道,对于及时反映和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财政部门配合加强对企业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情况的监督,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规范有序,不做假账。与工商部门配合加强企业法人的登记管理。对于已办理企业法人登记非因法定原因不得变更为个体工商户或者合伙企业。与房地产管理部门配合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所得税管理。房地产企业到市房地产管理局申请办理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以及房产证时,应当出具相关税收证明材料,否则市房地产管理局不予办理相关手续。与金融部门配合依法做好企业存款账户的查询、冻结以及强制划缴手续,确保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与公安等司法部门配合研究所得税违法犯罪的构成要素,加大查处力度,净化税收环境。

(八)推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监控系统。根据新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以及总局《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结合几年来实行电子定税的经验作法,应对所得税核定征收监控系统进行进一步完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进一步规范征收方式鉴定的内容、程序,做到合法务实、公开有效;二是进一步规范核定定额征收的方法步骤;三是研究强化核定定率征收企业的日常监控办法;四是研究查账征收户达到核定征收的情形时,实行核定征收的具体办法;五是完善核定征收的日常征管、汇算清缴、超额补缴的相关措施;六是推行核定征收的公平、公开办法,接受社会监督,减少工作阻力,从而把所得税核定征收监控系统打造成全省的精品工程。

第三篇:如何加强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浅议

如何加强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浅议

摘要: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税收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收益税中的主要税种,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国家、企业二者利益关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所得税相对其他税种来说,具有政策性强、计算过程复杂、不易操作等特点,它贯穿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几乎都与所得税密切相关,本文就如何加强企业所得税税收征管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税收征管

一、背景

自2008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颁布实施后,各项重要政策及征管制度陆续出台,为强化企业所得税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各级税务机关按照总局提出的“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的总要求,对企业所得税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有利地促进了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和水平。

目前,税务机关在所得税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如对企业所得税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手段相对较弱,重审批、轻管理;个别税务干部会计业务知识不够扎实和税收业务素质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所得税的税收征管质量;同时,由于部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低等原因,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处理随意性大,任意缩小税基、隐瞒收入,虚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严重,更加重了所得税的管理难度。因此,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所得税的日常管理。

二、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有效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应围绕“强化预缴、完善汇缴、加强后续管理”三步走的模式来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一)以加强预缴管理为手段,保障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1.优化纳税服务,提高企业遵从度。一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纳税人自行申报的质量。如,对新办企业财会人员进行所得税政策宣传、辅导和培训工作。在纳税申报期之前,就一年来企业所得税政策变化情况对纳税人进行讲解和辅导,使纳税人了解政策规定,做到准确如实申报。

二是在企业纳税申报以后,税收管理员要对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和基本数据逻辑进行认真审核,对其中适用政策不准确、逻辑计算错误等问题,及时提请纳税人纠正。

2.查账、核定两种征收办法并行。对不具备查账征收条件的小型企业及长亏不倒的企业,依法采取核定征收的方法,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相关规定,从高从紧从严地对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进行税收征收管理,加强对他们的生产经营、财务处理、履行纳税义务等情况的监督,帮助并促使其建账建制,改善经营管理,引导他们向自行申报、税务机关查账征收方式过渡。

(二)改进汇缴方式,提高汇缴质量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所得税征管工作的核心。汇算清缴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税收征管水平的高低和国家税款的安全、完整。针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业务复杂,办税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税务人员业务不精的现状,亟待从改进汇算清缴方式入手,切实强化所得税汇缴管理。

1.定位好地税机关的角色。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第三条明确提出:凡在纳税内从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经营),或在纳税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纳税人,无论是否在减税、免税期间,也无论盈利或亏损,均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这就是要准确定位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在汇算清缴中各自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即:纳税人是所得税汇算清缴的主体,应对全年应纳的所得税进行自核自缴;税务机关是汇算清缴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者,应研究规范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对纳税人汇算清缴进行政策解释和程序辅导,对纳税人自核自缴结果进行审核评估。地税机关作为汇算清缴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者,要结合各自实际,对每一纳税的汇算清缴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统一、规范征纳双方各自在汇算清缴中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步骤,完备汇算清缴手续,保证汇算清缴工作严密、有序地进行。税收管理员通过纳税评估、纳税检查等手段,提高纳税人汇算清缴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要在汇缴期间切实履行职责,改进服务方式,建立快捷、有效的纳税服务体系,积极主动地开展好所得税政策宣传、辅导,以优质服务促使纳税人汇算清缴质量的提高。

2.拓宽汇算清缴辅导方式。汇算清缴的辅导应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来考虑:对内强化对税收管理员的税收政策、财务会计知识的培训,对外加强纳税宣传和纳税辅导。确保税务人员和纳税人理解、掌握和熟悉汇算清缴相关政策和具体操作,保证汇算清缴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

一是对内强化培训。目前,部分税收管理员对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学习研究不够,忙于应付日常事务,对税收新政策把关不严,责任心不强,答复纳税人的税收问题经常出现偏差。因此,亟待更新税收业务知识,把握税收政策,提高广大税务干部执法水平,以便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二是对外加强纳税宣传和辅导。可采取举办培训班的方式进行辅导,在?R算清缴工作开展之前,举办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培训班。培训重点除汇缴当年的税收政策外,可结合本单位实际,对纳税人经常咨询的问题、纳税评估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归类,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使纳税人更好地了解有关政策法规,正确填制汇算清缴申报表。

三是开展纳税宣传。利用宣传册、QQ群公告、电话等各种媒介,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所得税政策宣传,增强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帮助纳税人正确、如实申报。通过宣传,提高企业自行汇算、准确申报的能力,促进自行申报质量的提高。

3.严把汇算清缴审核关。一是税前扣除项目的审核。企业税收管理员应按照核实税基的要求,对税前扣除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数据的准确性及附报资料的有效性,切实把好审核关,建立和完善企业所得税管理台账,对有关涉税事项跨延续性管理,实行动态监控,加大税基管理的力度。

二是对核定征收企业汇算清缴的审核。对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办法的企业,也应按照省、州局有关文件规定进行汇算清缴,对纳税人申报的收入或成本的准确性,以及运用应税所得率的正确性进行审核,发现错误及时调整。

4.进一步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在汇算清缴管理过程中,注意发挥中介机构在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与中介机构良好的沟通和互信机制。税务机关要通过多种渠道与中介机构进行信息沟通和反馈,建立协作、配合的关系。在汇算清缴工作中,充分听取涉税中介机构的建议和意见,改进工作。

二是加强对中介机构出具审核鉴证报告质量的监督管理。税务机关应通过直接抽查或对中所得税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检查等形式,审核鉴证报告的出具质量。发现出具的鉴证报告不符合规定要求、不真实的鉴证报告等情况,及?r提请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予以通报。对违规情节严重或屡次披露不实,并给国家税款造成流失的鉴证执业人员,应建议其资质主管机构取消或暂停其执业,税务机关可不予受理其出具的各类鉴证报告。

(三)加强后续管理工作,确保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连续性

1.进一步规范税收优惠管理。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在备案时,从调查到审批每个环节都较为谨慎,而对后期的管理往往重视不够,想当然的认为免税企业在规定期限不纳税,会计核算也比较规范,导致管理的松懈,使一些企业的经营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依然享受税收优惠。因而,必须加强享受优惠政策企业的后续监督。此外,在汇算清缴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未按照规定的时间、程序报送减免税、税前扣除等审批及备案事项,存在企业自行减免的情况。因此,对存在上述问题的企业进行限期整改,同时加强税收优惠管理方面的政策辅导,要求他们对于涉及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必须在汇算清缴期间报备,双管齐下,规范税收优惠管理行为。

2.加强财产损失的真实性调查,强化财产损失后续管理工作。目前,财产损失税前扣除事项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些企业违背权责发生制原则,人为调整损失,将其发生的财产损失不在发生当期申报税前扣除,从而调节所属利润,调节不同间的应纳税所得税额。企业取得的各类资产中存在原始单据不真实甚至无原始凭证的,所以资产金额含有了水分。加上部分设备报废按全额申报损失、处理报废财产有收益或有赔偿的部分又未冲减损失金额等现象,致使企业申报的税前扣除金额严重失实。为遏制上述现象,应采取认真核对报损项目;查看相关部门的证明、审计报告、报损批复;实地核查等方式加强调查以确保企业申报财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的真实性并严格执行按财产损失的发生当期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政策。加强财产损失报损后的跟踪管理,对已报损的坏账损失,根据备案台账跟踪其是否收回;对已申报报废的财产经修理后重新投入使用的或有变价转让收入的,调增应纳税所得额。通过台帐管理完善各类财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的电子数据,实现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据的资源共享。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地方税务局)

第四篇: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做法

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做法

目前,所得税征管工作虽然有所加强,征管难点与薄弱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从纳税人方面看主要问题 :

(1)征管制度不规范。所得税政策具有多变性,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规定复杂,纳税调整繁杂,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界定不清晰,不同行业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税负差异比较大,无法真正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

(2)财务人员财务核算水平较低。由于财务人员兼职比例高,部分企业汇集制度执行不统一,财务核算不规范,不能准确核算、申报应纳所得税额。

(3)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过多。既有产业政策方面的,也有区域政策方面的;既有鼓励投资优惠政策,也有抑制投资优惠政策。

(二)从征管方面看主要问题有:

(1)重视不够。存在“重流转税、轻所得税,抓大放小”的思想。存在重视大企业所得税管理,忽视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问题,再加上缺少科学的必要考核机制,致使部分单位出现放任自流、管理淡化的趋势。

(2)管理方法单一。一是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不规范,效果不明显,当前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在税收征管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明确,部分单位把它当作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职责落实不到位、指标体系数据采集

困难、选案随意性大、评估方法过于简单、评估质量不高、评估各自为政、缺少统一标准等问题。二是信息化管理相对滞后。

(3)税收成本较高。必须切实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合理配置税收资源结构。

二、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成立企业所得税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业务骨干人员,统筹安排所得税征管工作。

(二)加强税收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及要求注重针对性、实用性,杜绝管理员执法过程中接受提问时的一知半解现象,提高纳税辅导质量、增强辅导效果,进一步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提升地税部门形象。

(三)改进税收征管的方法和手段,加强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建设,降低税收征管成本,优化税收资源结构,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第五篇:浅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

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这对于提升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质量,改善国民居住条件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房地产业的税收收入已成为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强化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管理已成为税务部门的共识,而事实上当前房地产企业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从日常征管掌握和专项评估了解的情况看,房地产企业的所得税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方面存在问题:

当前房地产企业在所得税申报方面普遍存在故意少申报收入多申报成本、费用,少计当期应纳税所得的现象。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隐匿预收房款。有几种方式,一是将预收购房者的预付款挂在“其他应付款”等往来账上,或记入“短期借款”等科目,账面不反映收入;二是用自收凭证收取预收房款,存入非基本账户或其它银行卡上,故意打埋伏,这种做法隐蔽性较强。故然开发企业最终会因购房者需要开具发票而作收入处理,但明显减少了当期收入,减少当期应缴税金;三是将预收的定金以购房者的名义存入银行改头换面不作预收款申报收入等等。

2、延迟结转收入。大多数开发企业都以办理竣工决算为收入结转的时点,通过延迟办理竣工决算拖延收入结转的时间,或者部分开发企业以款项收齐开具正式发票为结转收入的时点,收入确认由企业人为控制,这两种做法在房地产企业较为普遍,总局新的31号文件明确了完工产品的三个条件,新的文件有效的遏制了企业故意延迟结转收入的现象。

3、成本费用支出不实。房地产企业的成本费用项目多,构成复杂,专业性强。因此虽然大都数企业成本费用的列支取得的票据是合法的,但税务部门审核时对其支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难以准确界定。主要有四种情形:一是开发项目分期进行,对先期开发部分的成本确认困难。;二是实际开发成本超出预算的企业不能提供确凿的证据。有部分企业存在开发成本的实际支出数明显超过工程预算,企业一般只提供最终的决算资料,并不能提供相关的合同变更书,给出成本增加的合理理由,由中介机构出具的房地产企业决算资料因各自的利益关系和原因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开发成本,由此给税务部门的审核带来难度;三是人员变动频繁,公司前后的管理模式和资料的保管出现脱节。房地产开发项目立项后或已开盘销售后,一些企业因投资人之间合作关系不佳或实际运作时资金困难等诸多因素撤资换人,由此带来投资人和企业财务人员变动频繁,相关资料保管不善,对审核中发现的有些问题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造成税务部门审核难;四是部分期间费用的支出数额过大,与实际经营需要不相符。这种情况也较为普遍,有些企业费用中出现大量的办公费支出、劳保用品支出以及工资支出等,没有附物品采购明细,没有许多的人员用工,明显存在以虚开、代开的发票或工资支出单列支各种隐性支出使不合法变为合法的现象。

4、人为多结转销售成本。主要有两种现象:一是加大先期开发成本费用。现有的大部分开发企业均为项目开发,开发项目虽不大,但多数分期滚动开发,这就给企业人为加大先期开发费用有机可趁。企业在整个开发项目完工前按土地出让合同分期付清土地出让金、拆迁补偿费,在项目开发前期付清规划设计费等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企业全部计入开发成本,不按分期开发的项目分配计算当期的开发成本,必然加大本期计税成本。二是按预算预估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会十分注重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未形成工程决算时,一般不会按合同总价款全额支付工程款,因此开发企业也就无法取得对方的合法票据,他们会从自身利益考虑根据已付的工程款计算开发成本,或者干脆按工程预算计算开发成本。这两种方式都违背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文件第三条及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号)第八条第4、5款要求开发产品成本必须真实、合法的基本原则,由此带来同样的后果就是加大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和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减少了当期应纳税所得。

5、混淆期间费用和开发成本的界限。主要表现在:一是混淆开办费和开发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有些开发企业将正常开工建设后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添置的固定资产等均作为开办费,待工程开工后作为期间费用一次性税前扣除;二是混淆当期费用和开发成本的界限。最常见的是将成本对象完工前发生的各种性质的借款费用直接在当期费用中列支,售楼部、样板房的装修费用未单独核算时企业未记入开发成本直接作期间费用税前扣除。

6、财务核算欠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和运用的较为随意,多数房地产企业都未设立“开发产品”科目,对完工的确认从财务资料上无法判断。“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往来科目的运用较为随意。预收房款时缴纳的地方税金直接记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在2005年

以前税前扣除,未通过“递延税款”这一过渡科目核算。

7、视同销售行为不确认收入。企业一般对这类行为不会主动向税务部门申报,被税务部门检查或评估发现后再确认收入,如以房屋回建的形式作为拆迁户的补偿、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用土地使用权换取开发产品等等,不作少记当期收入。

8、利用关联关系转移利润。一是成立仍属于自已的房地产销售公司,转移利润少缴税。二是关联企业之间开具施工发票、预收预付款只记借款费用,不记应收利息收入等。

9、房地产企业没有把及时向税务部门报告开发销售进展当作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税务部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不明朗。主要表现在:

1、国税发(2003)83号文不完善的方面:完工结转的时点不明确,期间费用的扣除不统一,总局31号文下发前各地根据自行对政策的主观理解去执行,带来完工确认的时间不一致,收入结转不一致。预售期间发生的期间费用是否应并入当期申报,执行口径也不统一,影响到房地产税收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2、总局发布的关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两个文件列出公式注明均按总成本和总可售面积计算单位销售成本,以此作为结转已售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这种方法显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其确认的计税成本与不同售价产品所确认的收入不配比,造成既有商品房又有商铺开发的企业商品房先售出的先期实现的利润小,后期商铺卖得好实现的利润大,但如果商铺迟迟卖不出去将会出微利或亏损的现象。某城区以商贸经营为主,但商铺的价格定位较高,与商品房相比高出70以上,有的甚至2-3倍,除个别处于市中心商铺相对好卖、资金回笼快有较高的利润外,大部分中小规模的企业均出现商品房已售完但商铺迟迟卖不出去的局面,多数是微利或亏损,因此采取这种计算方法显然违背了国税发(2000)84号关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的收入与成本费用相配比的基本原则,影响了当期税收的实现。

3、2006年以前文件未规定企业向税务部门反馈房地产开发相关信息应作为纳税人的义务,在征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造成税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企业的开发进展,管理不到位。

4、对账证不健全拟实行核定征收的,实际操作有难度。总局31号文明确新办房地产企业事先不得直接核定征收,那么对通过核查后拟核定征收的企业如何核定应缴税款。31号文只表述为“对其以往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按核定征收方式进行征收、管理并逐步规范。”那么实际征收时会涉及三个问题:一是这里所指的:“以往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是当年应缴的还是房地产企业开工以来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未予明确;二是按国税发(2000)38号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是“根据纳税内的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等项目的实际发生额,按预先核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办法”,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如从开工以来计算则与38号核定征收办法规定的“内的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相悖,如按当年预收收入、销售收入或当年发生的成本费用计算核定税款则又因房地产企业成本按整个项目累计滚动计算而无法核定,三是由查账征收改核定征收后,按38号文第六条规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每年进行一次,时间为当年的1至3月底。”再有31号文上述引用的政策告诉我们,按核定征收办法后要促进企业“逐步规范”,这说明核定后仍可再视企业建账的规范程度在每年的1至3月份对企业改按查账征收,那同样存在再实行查账征收,如何计算企业的开发成本和计税成本,因此新的31号文在核定征收的具体操作上仍存在缺陷,以至于对实行过核定征收又改按查账征收的企业,如何进行税款清算,都需要一个适合房地产企业特点的更便于基层一线操作的所得税管理办法。

二是税务部门自身征管力量不足。当前税务部门具有一定房地产管理经验的人员很少,专职管理更难以到位,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制约了房地产企业的所得税管理质量。

(三)管理难和沟通难不利于房地产管理。一是房地产企业管理难。房产开发周期长,少则三、四年,多则十年以上,成本费用支出项目多,工程建设编制的预算、签订的合同、变更书,各级项目审批部门的批文等企业没有作为税务机关必须审核的资料妥善保管,或者无法提供,造成税务部门对成本确认困难,加之跨审核量大、企业法人、财务人员变更频繁,资料保管不善,带来审核难以到位。二是房地产业各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沟通不到位,国地税分设,部门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和各自为政,使总局提倡的实行房地产企业一体化管理难以在短期内到位。

二、加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摸清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相关信息。有针对性的对房地产行业开发项目、开发地段、完工情况、销售情况等进行外围的调查摸底。并对其售楼处进行调查,向售楼处的人员了解被调查企业整个楼座的建筑总面积、已售数量、最低售价、预付款比例等内容,推算出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应预缴的所得税数额。

(二)建立涉税信息传递和协作机制,全面掌握房地产企业的第一手基础信息资料。一是建立与房管、规划、建设、金融和地税等部门信息沟通制度,全面掌握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立项、开工日期、预计完工日期、建筑面积、销售进度、现金流量和预收房款情况、已交付产权情况等各种信息,力求通过信息交换和分析比对,最大限度地掌握有关涉税信息。二是加强信息分析比对,对差异户进行实地核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漏征漏管问题。三是加强信息交换,进一步了解掌握房地产项目开发的经营规律,进而准确审核纳税申报资料,强化控管。

(三)健全票据领、用、存制度,加强票据管理。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现实情况,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的收据,如预收房款收据、代收各种集资款收据视同发票进行规范管理,实行统一印制、发放和缴销,规范领、用、存。对没有按规定使用统一票据支付结算、偷逃税款的企业严厉处罚。

(四)加强银行账户预收款和关联方等信息的监控。争取银行部门的合作,对设立的预售房款账户进行有效监控,掌握销售收入情况,实现源头控管。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等方式,及时掌握楼盘销售的进度,加强对售楼情况的适时监控,保证销售信息、预收房款真实、准确,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到企业关联方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关系,看其收入、费用的划分是否合理、合法。

(五)加强对亏损、微利和低价出售等疑点纳税户的重点检查。用房地产抵付各种应付款项(包括以房抵债,以完工房地产抵付借款、银行贷款,抵付回租租金,换取其他单位、个人的非货币资产、抵付各种应付的建筑安装工程款、广告支出和其他支出,抵付职工奖励支出等等)、以低价销售给内部职工等应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对查实偷税的,严格按规定补税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不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严格按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核定税款征收。

(六)建立房地产企业管理软件。全面反映企业开发项目的的基本情况:投资总额、开发面积、开发时间,开工时间,预计竣工时间、施工单位等;根据规划部门批准的总平面图制作开发产品备案台账,逐户记载每一套开发产品的建、销、存情况,在预售开始后企业必须在申报时向税务部门报送,从房源上控管。

(七)强化日常评估和税务稽查。税务管理人员利用纳税评估软件,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税收贡献率、所得税税负率、销售收入变动率、成本利润率等主要指标的监控,季度申报特别是汇算清缴期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加大评估和稽查力度,明显存在偷税情节的,依法严肃处理,问题特别严重案件重大的移送司法部门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八)强化征管力量,提高业务技能。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成为国税新办企业所得税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迅速,税收管理量大,业务要求高,需要既精通房地产业务,又熟悉相关税收政策的高素质的专职税务人员来管理,加强一线管理人员和稽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尽快提高其业务水平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前税前扣除,未通过“递延税款”这一过渡科目核算。

7、视同销售行为不确认收入。企业一般对这类行为不会主动向税务部门申报,被税务部门检查或评估发现后再确认收入,如以房屋回建的形式作为拆迁户的补偿、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用土地使用权换取开发产品等等,不作少记当期收入。

8、利用关联关系转移利润。一是成立仍属于自已的房地产销售公司,转移利润少缴税。二是关联企业之间开具施工发票、预收预付款只记借款费用,不记应收利息收入等。

9、房地产企业没有把及时向税务部门报告开发销售进展当作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税务部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不明朗。主要表现在:

1、国税发(2003)83号文不完善的方面:完工结转的时点不明确,期间费用的扣除不统一,总局31号文下发前各地根据自行对政策的主观理解去执行,带来完工确认的时间不一致,收入结转不一致。预售期间发生的期间费用是否应并入当期申报,执行口径也不统一,影响到房地产税收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2、总局发布的关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两个文件列出公式注明均按总成本和总可售面积计算单位销售成本,以此作为结转已售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这种方法显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其

确认的计税成本与不同售价产品所确认的收入不配比,造成既有商品房又有商铺开发的企业商品房先售出的先期实现的利润小,后期商铺卖得好实现的利润大,但如果商铺迟迟卖不出去将会出微利或亏损的现象。某城区以商贸经营为主,但商铺的价格定位较高,与商品房相比高出70以上,有的甚至2-3倍,除个别处于市中心商铺相对好卖、资金回笼快有较高的利润外,大部分中小规模的企业均出现商品房已售完但商铺迟迟卖不出去的局面,多数是微利或亏损,因此采取这种计算方法显然违背了国税发(2000)84号关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的收入与成本费用相配比的基本原则,影响了当期税收的实现。

3、2006年以前文件未规定企业向税务部门反馈房地产开发相关信息应作为纳税人的义务,在征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造成税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企业的开发进展,管理不到位。

4、对账证不健全拟实行核定征收的,实际操作有难度。总局31号文明确新办房地产企业事先不得直接核定征收,那么对通过核查后拟核定征收的企业如何核定应缴税款。31号文只表述为“对其以往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按核定征收方式进行征收、管理并逐步规范。”那么实际征收时会涉及三个问题:一是这里所指的:“以往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是当年应缴的还是房地产企业开工以来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未予明确;二是按国税发(2000)38号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是“根据纳税内的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等项目的实际发生额,按预先核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办法”,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如从开工以来计算则与38号核定征收办法规定的“内的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相悖,如按当年预收收入、销售收入或当年发生的成本费用计算核定税款则又因房地产企业成本按整个项目累计滚动计算而无法核定,三是由查账征收改核定征收后,按38号文第六条规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每年进行一次,时间为当年的1至3月底。”再有31号文上述引用的政策告诉我们,按核定征收办法后要促进企业“逐步规范”,这说明核定后仍可再视企业建账的规范程度在每年的1至3月份对企业改按查账征收,那同样存在再实行查账征收,如何计算企业的开发成本和计税成本,因此新的31号文在核定征收的具体操作上仍存在缺陷,以至于对实行过核定征收又改按查账征收的企业,如何进行税款清算,都需要一个适合房地产企业特点的更便于基层一线操作的所得税管理办法。

二是税务部门自身征管力量不足。当前税务部门具有一定房地产管理经验的人员很少,专职管理更难以到位,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制约了房地产企业的所得税管理质量。

(三)管理难和沟通难不利于房地产管理。一是房地产企业管理难。房产开发周期长,少则三、四年,多则十年以上,成本费用支出项目多,工程建设编制的预算、签订的合同、变更书,各级项目审批部门的批文等企业没有作为税务机关必须审核的资料妥善保管,或者无法提供,造成税务部门对成本确认困难,加之跨审核量大、企业法人、财务人员变更频繁,资料保管不善,带来审核难以到位。二是房地产业各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沟通不到位,国地税分设,部门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和各自为政,使总局提倡的实行房地产企业一体化管理难以在短期内到位。

二、加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摸清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相关信息。有针对性的对房地产行业开发项目、开发地段、完工情况、销售情况等进行外围的调查摸底。并对其售楼处进行调查,向售楼处的人员了解被调查企业整个楼座的建筑总面积、已售数量、最低售价、预付款比例等内容,推算出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应预缴的所得税数额。

(二)建立涉税信息传递和协作机制,全面掌握房地产企业的第一手基础信息资料。一是建立与房管、规划、建设、金融和地税等部门信息沟通制度,全面掌握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立项、开工日期、预计完工日期、建筑面积、销售进度、现金流量和预收房款情况、已交付产权情况等各种信息,力求通过信息交换和分析比对,最大限度地掌握有关涉税信息。二是加强信息分析比对,对差异户进行实地核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漏征漏管问题。三是加强信息交换,进一步了解掌握房地产项目开发的经营规律,进而准确审核纳税申报资料,强化控管。

(三)健全票据领、用、存制度,加强票据管理。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现实情况,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的收据,如预收房款收据、代收各种集资款收据视同发票进行规范管理,实行统一印制、发放和缴销,规范领、用、存。对没有按规定使用统一票据支付结算、偷逃税款的企业严厉处罚。

(四)加强银行账户预收款和关联方等信息的监控。争取银行部门的合作,对设立的预售房款账户进行有效监控,掌握销售收入情况,实现源头控管。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等方式,及时掌握楼盘销售的进度,加强对售楼情况的适时监控,保证销售信息、预收房款真实、准确,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到企业关联方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关系,看其收入、费用的划分是否合理、合法。

(五)加强对亏损、微利和低价出售等疑点纳税户的重点检查。用房地产抵付各种应付款项(包括以房抵债,以完工房地产抵付借款、银行贷款,抵付回租租金,换取其他单位、个人的非货币资产、抵付各种应付的建筑安装工程款、广告支出和其他支出,抵付职工奖励支出等等)、以低价销售给内部职工等应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对查实偷税的,严格按规定补税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不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严格按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核定税款征收。

(六)建立房地产企业管理软件。全面反映企业开发项目的的基本情况:投资总额、开发面积、开发时间,开工时间,预计竣工时间、施工单位等;根据规划部门批准的总平面图制作开发产品备案台账,逐户记载每一套开发产品的建、销、存情况,在预售开始后企业必须在申报时向税务部门报送,从房源上控管。

(七)强化日常评估和税务稽查。税务管理人员利用纳税评估软件,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税收贡献率、所得税税负率、销售收入变动率、成本利润率等主要指标的监控,季度申报特别是汇算清缴期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加大评估和稽查力度,明显存在偷税情节的,依法严肃处理,问题特别严重案件重大的移送司法部门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八)强化征管力量,提高业务技能。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成为国税新办企业所得税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迅速,税收管理量大,业务要求高,需要既精通房地产业务,又熟悉相关税收政策的高素质的专职税务人员来管理,加强一线管理人员和稽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尽快提高其业务水平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下载浅议企业所得税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企业所得税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如何加强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

    企业所得税是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国家的组织收入、经济和收入分配的调节上发挥着很大作用。尽管近年来企业所得税在总税源中的比重逐年提升,但是,当前国税机关......

    浅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范文模版)

    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这对于提升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质量,改善国民居住条件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房地产业的税收收入已成为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强化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管理已成......

    浅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

    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这对于提升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质量,改善国民居住条件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房地产业的税收收入已成为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强化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管理已成......

    企业所得税管理、银行业

    第二节银行业收人 收入总额的确认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额的首要环节。本节首先介绍收入总额的确认原则和银行业主要收入类型,然后 对不同类型收入的会计核算、税......

    企业所得税与发票管理(最终定稿)

    1. 根据新《发票管理办法》对虚开发票的规定,如果虚开金额3万元,将会受到: A B C D 1万以下罚款5万到50万罚款50万到100万罚款追究刑事责任 2. 如果事后发现假发票税务局要求罚......

    企业所得税与发票管理

    企业所得税与发票管理 一、新《发票管理办法》政策及要点解析 1.发票与有效凭证 税务判断的思维方式 税务判断的思维方式是日常的、必要的,且数据合理。比如,某企业从客户处......

    如何加强跨区经营企业所得税管理

    如何加强跨区经营企业所得税管理 十堰市国家税务局直属分局熊文汇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以来,不仅对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推进税制的现代......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调研

    关于企业所得税 后续管理问题的调研报告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以来,我局认真落实企业所得税管理“二十四字”总体要求,大力推行企业所得税专业化管理,加强企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