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构编制调研课题
调研课题参考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2、我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经验的分析研究;
3、完善大部门制,建设四型政府的探索研究;
4、我县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5、我县乡镇政府职能基本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6、关于完善我县城管体制机制的研究;
7、关于地方政府派出机构模式研究;
8、破解乡镇机构改革难题的思考;
9、规范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研究;
10、关于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行政管理体制的研究与探索;
(二)创新体制机制的专项研究
11、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研究;
12、关于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13、关于健全我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研究;
14、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15、对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16、新型城区管理体制设置模式的研究;
17、我县公安警务体制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8、管办分离具体内涵和实现形式研究;
19、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思考;
20、乡镇政府转换为街道办事处体制调整的探索;
(三)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研究
21、关于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体制调整的研究;
22、关于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研究;
23、关于建立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部门协调机制的研究;
24、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研究;
(四)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研究
25、加强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监督工作的研究;
26、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
27、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对策研究;
28、建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联动机制的研究;
29、机构编制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的研究;
30、实行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的探索研究;
31、加强编制管理与严格控制编制外用人的研究;
32、机构编制评估与部门履职考评关系研究;
33、加强机构编制数据平台网络建设管理的研究;
34、机构编制数据统计及数据综合利用的探析;
35、加强机构编制部门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36、探索行政问责长效机制的研究。
第二篇:机构编制情况调研报告
调
研
报
告
根据地区编办和县编制办的具体要求和相关部署,我乡党委高度重视此次调研工作,乡政府领导牵头,组织得力干部下到机关、学校、卫生院和各村,采取交谈、询问、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了解。调研组利用了4天的时间,对上级部门要求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调研,并根据调研情况形成了调研报告。
调研基本情况
一、高海拔地区工作的特殊性,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及组织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洞措乡平均海拔4600米左右,地广人稀,属于纯牧业乡镇,境内没有企业。国民收入全靠牧业收入及劳务输出,乡政府无财政收入来源。我乡人员机构编制及人员配备直接受到我乡生产方式和财政收入的影响,GDP年增长依靠牧业增收的方式拉动。机构编制中人员配备及组织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是配备的人员年轻化,人员专业业务技能不足。加之上级部门为丰富自身机构人员,经常抽调乡上多年培养的得力干部,而抽调之后并未及时为乡上补充,导致机构运行中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机构编制改革之后,细化了人员分工,划定了办公室,但是由于我乡政府条件有限,自身资金不足,无法及时的补充办公硬件,导致办公硬件设备不能满足办公需要。
二、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员患病及因病不再岗情况
我乡目前现有行政干部27名,其中汉族干部5名,藏族干部22名;政法人员编制4名,全部为藏族干部;教育部门编制为6名,现在实有正式教师12名,卫生院有医生3名,护士2名,均为藏族;文广影视部门现在有电影放映员1名(公益性岗位),农牧林水类干部4名;机关后勤服务类人员为2名,均为藏族同志,其他民族的干部没有。我乡干部职工最短在高原上工作都超过了2年,均不同程度患有高原型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患有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血压异常、混合型慢性高原病。其中机关事业单位中30岁以上患病人数为9人,30岁以下患病人数为33人。我乡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员年龄结构普遍偏低,目前还未有因病不在岗人员。
三、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因素和特殊的发展稳定任务角度,对人员编制配备的建议
自然环境方面。一是地域。我乡辖5个村(分别是洞措村、那木起村、夏龙村、曲登村、次仁果来村),共有5个村委会,11个作业组。2011年总人口为2598人,均为牧区人口,牧户610户。二是海拔。我乡驻地海拔为4400米,高寒缺氧,最低温度达到零下31度,取暖时间长达7个月,年平均氧气含量仅有内地的55%。三是距离。乡政府驻地距离县城90公里,乡驻地到每个村平均距离为39.5公里,其中最远的村委会驻地为60公里。社会情况方面。一是我乡是内陆乡,不与任何国家接壤,没有边境线。二是,流动人口方面。今年上半年,来到我乡旅游或路经我乡人流较多,据上半年统计共有游客约2000人次以上,务工经商人员约1000人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三是维稳工作方面。我乡从2008年至今,现有拉康2座,均有通道公路,其中洞措拉康距离乡驻地26公里、罗布拉康距离乡驻地24公里,现有僧尼12名。我乡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和要求,安排一名副科及统战干事长期进驻拉康开展工作。经济情况方面。2011年全乡生产总值为19006598.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80元,低于全县农牧民人均收入,属于较为贫困的乡。目前,仍有1843人用电困难,2067人没有用上安全的饮水。
对于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的建议
一、结合牧区工作开展实际,选配专业技术性强,适合牧区经济发展的人才。
二、注重干部的培训,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岗前培训和任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让其能更快的融入到牧区基层工作中去,从而更好的为牧区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三、针对干部借调问题,及时的对流失干部进行补充,确保基层工作的开展有人可用。
四、乡财政紧张困难,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对乡的支持力度,配齐办公硬件,为乡上各办公室正常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第三篇:机构编制管理调研2011-8-24
关于上蔡县产业集聚区编制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1年8月27日)
一、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基本情况
上蔡县没有区位优势,不通铁路、国道、高速公路。近年来,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2007年拆除18座废弃砖瓦窑厂,平整高低起伏的土地,按照“产城互融,融合发展”和“三规合一”的原则,建设了目前的产业集聚区。集聚区规划面积11.1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9平方公里。目前,入驻企业76家,建成62家,在建14家;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6.45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43.4万平方米,建成道路60.4公里,供排水管网75千米,电力线路 76.8千米,1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导产业是以制鞋、制门、服装、玩具为主的轻工制造业和以面粉、粮油、食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目前全国最大的布胶鞋企业荣光集团、全球最大的玩具企业华伦集团、全球知名的服装企业汉帛集团先后入驻上蔡县产业集聚区,并计划将总部或生产基地搬迁到上蔡。2010年上蔡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 “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投资者满意的产业集聚区”。
二、产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情况
在管理体制上,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作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13人,实有13人。成立了领导班子,党组书记由县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由正科级干部担任。管委会内部分工明确、服务高效。
在运行机制上,建立了由县主要领导牵头的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重点研究集聚区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职能配置情况
在机构设置方面,上蔡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设办公室、规划建设股、产业管理股、环境优化股等一室三股。
在人员配置方面,管委会党组书记由县委常委、常委副县长陈黎同志兼任;管委会主任由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李四强同志担任。
在职能配置方面,开展工作全靠协调,一些具体的事务需要与县政府有关部门如国土、城建、财政、税务、环保、公安、街道办事处等协调,如果协调不顺利,就难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存在职能交叉、协调不力、效能不高、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产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四、产业集聚区机构编制管理的做法、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主要做法:一是成立常设机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协调解决产业集聚区事务;二是成立临时机构——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统筹解决有关问题,向有关部门分解任务。
存在的问题困难:一是没有行政区划。产业集聚区目前只负责经济管理,所辖区域内的社会事务仍由当地街道办事处管理,在征地、拆迁、群众工作等方面较难协调,不利于当前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和对集聚区的集中管理,造成工作被动,增加工作强度,降低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集聚区建设发展。二是没有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在人权、财权、土地、环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往往要依附于县级职能部门,工作难以协调,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快速推进产业集聚区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投融资平台、土地储备平台没有纳入产业集聚区管理。投融资平台设在县财政局,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不能更好地服务集聚区建设和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土地储备平台设在县国土局,造成管委会无法直接管理土地储备问题,导致大量项目排队等地等问题。四是工作人员较少。目前实有人员13人,由于工作任务重、时常加班、工资又较低,造成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愿在产业集聚区工作,不利于下一步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
建议:一是建议上级部门尽快出台法规。在一定时期明确对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的职能定位。二是建议把产业集聚
区行政区划。整合附近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其村庄,纳入产业集聚区统一管理。三是建议真正落实产业集聚区享受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政策。四是建议完善产业集聚区服务机构建设,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快集聚区发展。五是建议完善三个平台建设。真正把投融资平台和土地储备平台纳入产业集聚区统一管理,以便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第四篇:乡镇机构编制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机构编制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铁铺乡位于罗山县西南部,面积127平方公里,现辖9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人口1.56万人。下设24个基层党支部,党员518名。目前,该乡行政编制30人,实有人员20人;事业单位编制38人,实有人员35人。
二、职能配置和运作情况
1、职能由“领导”向“服务”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规律的要求,应该实现从“领导农民”向“服务农民”的观念转变,把构建服务型与公共型基层政府作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全新目标。乡镇体制建立以后,尽管机构和人员数量一直严格控制,但事实却存在着“编制数量控制了,干事人员减少了”的怪现象。目前,乡镇政权的结构和权力的分配基本上是比照上级政权机关设臵的。人们习惯将乡镇党委、乡镇人大、乡镇政府称为乡镇的“三大班子”。乡镇政府的机构设臵和人员编制至今没有法律规范,有很大的随意性。基层政府的机构与人员编制逐年变动。如我乡国土所归县国土资源局直管,人权、财权在县国土资源局,但服务的对象却仍然是基层,使一些工作人员对乡镇的管理、指导处于应付差事;另一方面,就是一些退居二线人员占用行政、事业单位 1
编制,我乡行政编制30人,退居二线的就有2人,存在着“拿钱不干事,仍然占编制”的现象。
2、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够。在一些重大事情面前,由于体制问题,一些站所人员由于人事管理权在上,业务安排一律由上面指挥,不服从乡镇统一指挥、调度。
3、服务职能配臵混淆不清。目前机构设臵中,部分单位职责不清导致履职不到位。在我乡行政单位编制中的经济发展办,许多工作仅靠三个人是难以完成的,许多业务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结果使其成为“虚设机构”。如此等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及建议
乡镇政府是基层政府的最下一层,作为联系“三农”最为密切的基层政府,其职能转变,不仅仅是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实施的要求。我们认为在乡镇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上,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推动基层政府转变职能,必须推进以撤改为主要内容的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要分类实施,分步骤推进,同时完善配套改革。目前,根据工作需要、农民需要和服务需要,要将一些农机、农技、畜牧、市场经济管理人才,通过各种手续、程序层层选拔到乡镇来,充实
一批、淘汰一批,如要加强对文化、卫生、环保、便民服务中心、公益性管理与服务等机构在乡镇的设臵。
2、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应该按照基层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而进行,服务型与公共型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基层政府的本质要求,基层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后为“三农”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必须依法支持与推动农村及农民建立农合组织,把农合组织打造为激发农民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平台,为此,要求政策允许并保证生产以外的其它农业生产环节对农合组织开放,尤其是要支持农合组织在农村公用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4、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及机构改革中,要赋予基层政府更多的社会政治职能,把更多的经济职能交给市场。为此,必须实行基层政府行为与农民行为的区别。基层政府要尊重农民主人地位,确立“为农民服务”的执政理念,随着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农合组织成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后为农民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
5、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对现有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考核、考试,避免“一朝进机关,永远铁饭碗”。具体考核办法由市、县拿出详细的考核办法,由组织、人事部门具体实施。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调动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把权利交给自己的服务对象---群众。
6、为了控制人员编制膨胀,要建立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没有配套的财政改革,撤改后的乡镇机构也难以运行。
7、政府应该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并不断创新扶持方式,从财政拨款转为财政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以钱养人” 转变为“以钱养事”。为保证扶持资金的有效、公开、透明使用,应将其列入公共财政预算,其支出和使用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接受人大等相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中共铁铺乡委员会
2012年4月12日
第五篇:调研课题
调研课题
一、广告公司:
1、如何加强对外的合作;
2、寻找并提升核心竞争力;
3、开拓新市场、新经营模式、销售模式;
4、长久保持站牌、候车亭整洁的有效措施。
二、联众公司:
1、探讨劳动用工的新模式,保持职工队伍稳定;
2、提升职工业务技能;
3、拓展新的业务。
三、欧莱公司:
1、探讨新的管理模式、制定新的工作标准;
2、转变经营理念,完善工作流程,做好新增业务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应对措施。
四、公交传媒:
1、(对内)加强培训,全面提升广告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企业形象;
2、寻找广告管理中得“短板”,改进并提高;
3、(对外)宣传品牌,维护并推广品牌。
五、多经办:探索新的合作经营模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六、客运公司:
1、如何加强精细化管理,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全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2、如何保持股份制客运公司司乘队伍稳定、做好招聘工作;
3、如何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4、如何全面提升管理干部的业务能力‘
5、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6、股份制客运公司路对管理办法探讨。
七、赵老师:对广告公司的初步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