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区社区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目前,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而作为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础环节,作为居民群众的生活家园,作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和聚集点,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对于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推动作用。为此,我委组织有关人员,分别到洪家、白云、海门、葭沚等街道听取社区建设情况的汇报,并召开街道联系
社区的干部以及部分社区干部和人大代表进行座谈,同时还到民政、城建等相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我区社区建设中应予肯定的成绩
几年来,我区的社区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区干部的辛勤工作及广大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下,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的,以营造优美环境为重点,以健全社区组织、制度建设为抓手,创建服务型、自治型、学习型、数字型、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领导思想重视。区、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切实加强了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了社区建设领导机构,重视协调和解决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城区社区建设做到了应建则建。全区共有社区30个,城区社区建设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其中:8个社区达到区党建“五好”社区,20个社区达到县级文明社区,12个社区达到市级文明社区,5个社区达到省级示范社区。三是社区工作特色明显。以社区党建为核心,强化党的执政基础;以居民自治为方向,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社区服务业为龙头,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繁荣群众文化为目标,搭建社区精神文明平台;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标准,改善社区人居环境;以体现公平公正为前提,加大扶贫帮困力度;以打造平安社区为抓手,创建安定有序的社区环境。总之,我区自2001年下半年创建社区建设新机制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区的社区建设位于全市前列,但是却明显落后于全国、全省,与杭州、宁波等地的社区建设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动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困难,努力实现我区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一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目前全区30个社区中,主要分布在城区街道:海门有11个社区,白云有12个社区,葭沚有6个社区,洪家有1个社区,而三甲、下陈、章安、前所街道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社区。二是社区工作开展得不平衡。早建立的社区尤其是基础设施较好的社区各项工作开展得较为全面,一些新建的社区由于硬件设施和各种服务项目没有跟上,各项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全面,有个别社区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社区办公用房严重不足。根据省市标准,每个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服务用房必须达到350㎡或每百户20 ㎡以上,但我区各社区办公用房却普遍不足。全区30个社区中共有各类办公活动用房42处,总面积为5952㎡,居均194㎡。350 ㎡以上的社区8个,占26.6%,其中海门街道1个,白云街道7个;350㎡以下的社区22个,占73.4%;其中最小的社区办公用房仅为15 ㎡,如栅浦社区和东平社区。按现有城市社区居民60148户计算,每百户拥有9.9 ㎡,仅为省市最低标准的一半还不到。
(三)社区工作经费相当紧缺。按照规定,社区正常经费的开支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补助,市里规定的标准是8000元/100户,经费补助由市、区、街道分别承担。我区的实际情况是,市政府每年每个社区补助1.5万元;区政府与街道按社区每年6000元/100户计算,各承担一半。不仅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仅靠政府的补助,而且尚未把外来人员和区内农村进城居住人员纳入标准的范围,致使社区办公经费紧张,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影响了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和社区建设的绩效。
(四)社区工作行政化削弱了服务功能。目前社区工作人员按每400户配备1名,一般视社区大小情况配5—7名社区干部,需履行社区党建、教育、服务、文化、卫生、治安、环境等七方面工作职能,要完成计划生育、生产统计、消防、城建、外来人口管理等30多种工作任务,并且突击性事务较多,社区活动相当频繁。由于社区干部忙于应付面上行政性事务,大多数社区干部的工作均在超负荷运作,因此没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社区最基本的公共秩序、环境卫生、安全保障等方面急需服务的正常性工作之中去。同时,相关街道还没有设立管理指导社区工作的机构,均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人员负责该项工作,严重制约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和服务功能的发挥。
(五)社区服务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城市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区面积和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城中村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城市社区的管理任务加重,管理难度增大,管理要求提高。社区居民来自四面八方,居民之间互不相识,彼此交流很少,生活习惯、日常爱好、文化素质均有差异,有不少社区居民之间的各种矛盾时有发生,主要集中反映在社区的生产生活、休闲娱乐、医疗、用水、食品、治安、交通、环境、教育和安全等诸多保障机制方面。另外,社区与物业公司和村委会及有关部门的关系不够顺畅,存在着职责不清、各自为政等现象。如海门街道的11个社区中,只有3个物业公司运作还比较正常,有的小
区还没有聘用物业公司管理,有些社区即使有了物业公司,但由于物业管理费收取难等原因难以生存,要求撤走,如商业东街二楼层面长期以来无人管理卫生。
三、加强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城市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探索和深化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城市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推进城市“三个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特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社区建设的领导。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窗口,把握了社区就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社会,每个社区和谐了,整个社会也就相应地和谐了,因此,要切实提高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社区建设的领导,建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及时协调和解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街道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管理指导社区工作;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和有关部门的派出机构要主动将工作重心前移,积极深入到社区,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结合我区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我区社区建设的指导纲要和有关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社区建设工作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以便为社区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也便于各社区平衡地推进,规范社区建设工作。
(二)积极协调,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社区建设是一个正在探索发展中的新生事物,也是一个政策性、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党政组织要把党政力量、社区力量和社会力量聚集成强大合力,形成党政组织负责、社团和中介组织协助、自治组织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机制,齐抓共管。区级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职能,调整服务重点和方式方法,把本职工作和社区工作结合起来,为建设和谐社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街道和民政部门要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抓好社区志愿者队伍,切实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增强开放意识和大局意识,善做和谐工作,同各级协调一致地推进社区和谐发展。
(三)注重投入,努力改善社区的工作条件。区、街道二级组织要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善社区工作环境。要尽可能地按照市里规定的8000元/100户标准进行补助,有条件时把外来人员和区内农村进城居住人员纳入补助标准范围;充分借鉴宁波、杭州等地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尽快建立社区单位、个人捐资捐助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加快社区建设,切实优先改善基础设施差的社区,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经费可纳入财政预算计划,对已建的社区可通过购买、置换物业等方式来解决办公用房,对未建的社区应由民政部门预先提出建设规划,规划、国土等部门积极配合协助,争取五年时间,按计划、分步骤地改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使之达到省、市规定的标准。要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确保其年收入不低于当地职工上年的人均收入水平,并享受有关基本社会保障待遇,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竭尽全力,全面构建社区的安保体系。社区安全是保证社区居民生活、工作、学习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城市发展与社会和谐文明的必然要求,因此,社区应当主动担负起对物业公司的监督和指导工作,积极履行职责,加强社区居民安全文化素质教育,使之具备安全知识、安全思维、安全理念、安全伦理道德、安全行为和安全保护技能。加大社区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社区安全保障的投入及社区的法制建设,对条件成熟的社区,可以安装和更新社区安全监测、预防设备,如报警系统、电视摄像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和门禁对讲系统等。强化社区治安队伍管理,提高保安人员的素质,建立科学的安全防范管理制度,实行考核奖惩激励机制。
(五)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区一大批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划归城市,村建制改为社区建制,这就要求我们将社区建设与城市化建设统一起来,全面推进其向纵深发展。当前,要解决好“城中村”改造的后续服务工作,抓好“同城同待遇”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力争把试点村全面建设成城市新型社区,推进**城市化进程。要通过区、街道、社区三级共同努力,加快“农村”社区的发展和建设,发挥城市社区的功能和作用,尽快与城市社区融合接轨。
第二篇:我区烟草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我区烟草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我区烟草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8:30:5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我区烟草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我区烟草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浅谈我区烟草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烟草在我区自1974年试种以来已有35年的种植历史,特别是到2002年前,烟草的发展一直处在一个大的颠簸状态线上,1992年的大发展,导致那年种烟的烟农到售烟时,烟叶无处卖,售烟市场秩序十分混乱,烟农的种烟效益在当时的物价条件下,绝大多数烟农烟叶效益不能有效地得到体现,给烟农留下的只是伤透的心,严重挫伤了种烟人的积极性,造成1993年的烟叶面积锐减。经
过几年的努力,烟草面积在我区才得到恢复性地发展,直到2002年以来我区的烟草才得到逐年的稳步上升式发展,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不同结果呢?这将是我们现代烟草人值得深思的一个新课题;为促进我区烟叶有一个长效的发展机制,在如今面临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中,如何把握经济危机给烟草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将关系到我区烟草发展的未来方向,这更应该值得我们现代烟草人去思考,在此就这几个问题,浅谈几点我个人的想法和建议。
一、探求烟草发展失败与成功的原因
烟草发展在摸索中不断前进,1992年的大发展,全区烟草面积达到万亩,全区除圩区以外有 26个乡镇种烟,种烟农户有近2万户,当时的种烟范围之广,种烟农户队伍如此的庞大,然而烟农当年的收益是相当的低,一般亩毛收入只有300--400元,到1993年,全区种烟面积锐减,全区种烟面积不到3000亩,有很多乡镇锐减到没有一户烟农,为什么
会有这样大的反差呢?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发展存在很大的蛮目性.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命令高于一切,缺乏对市场调查和认识;
2、缺乏有效的技术方案和服务队伍 当初种烟所追求的是如何使烟长起来,根本不道什么叫烟叶的内在品质,种烟用肥主要是以氮肥为主,如尿素、农用化肥等,种烟能用到一点火烧土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了,至如为什么要用,谁也不知道,没一个具体的方案,再者烟农种烟是自由式的,没有具体的技术员去指导,种的好坏没人管;
3、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1992年烟叶收购结束后,烟农的种烟效益只有那么点,事后无人管,当时的领导不敢来管,也没法管,因为当初命令烟农种烟时没有什么承诺,烟农也没地方找,又因为当时的烟农思想很纯,没有依赖思想。他们的唯一想法就是搞不到钱就不种烟了,谁说都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后来烟草人的努力,得到恢复性地发展,2002年以来,区乡两
级政府提高了对烟草发展的认识,在政策上給于对烟草发展的支持,烟草技术部门加强了对技术规范的要求和落实,依托皖南烟叶公司,注重开发新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上级烟草部门和专家的认可,2003年在**乡发展种植特的色烟,代表皖南烟叶公司参加全国烟草品吸评比获的了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一举提升了皖南烟的品牌地位,受到全国各大烟厂关注,打开了皖南烟的销售市场,为烟农种植的烟解决了卖烟难问题,极大地增强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烟草进行了4次调价,让烟农得到了实惠,充分体现了种植烟草在农业中的优势地位,从而推进了烟草的稳固发展。其成功做法是:
1、各级领导对烟的重视程度不断在加强;2成熟的种烟技术与落实,在烟草生产中得到较好的体现;
3、加强了对烟农种烟基础建设的投入,有效地减轻了烟农种起步资金投入的困难,调动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
4、加强了对烟农种烟技
术的指导和共赢的思想意识;
5、逐年调整乡村发展烟草的税收分成比例,有力地调动了乡村发展烟草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形成了全区上下大力发展烟草的氛围。
二、现代烟草发展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区烟草面积取的了稳步的发展,然而在我区的烟草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和区域间不平衡的现象,过去发展快的老区存在着病害干扰,新发展的乡镇又面临着发动难,投入初始启动资金较大,新农户存在一定的依赖性,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农户有为突出,新发展的乡镇领导的重视程度虽然高,公司给于的优惠政策较也多,吸引了很多外来大户,一般来讲,外来大户大都是奔着政策而去的,对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影响,全区面积可能在短期内有所增长,一旦可用的政策用完了,那些大户就会到另一有政策的新区去发展,或回到自己家乡种烟或不种,流动的大户一旦多起来,对全区的烟草
面积发展将产生很大的波动;另外公司在执行一些大户奖励政策上有偏差,30亩以上的,产量达9600斤以上,除享受20亩产量达6500斤以上的元/斤的补贴外,第一年还享受16元/担的农机补贴,第二年就不再享受了,在这种政策条件下,不乏有农户存在今年大户,来年小户,下年再大户,又可再享受农机补贴了,只要有政策农户就可如此反复,再者,售烟6500斤以下的户什么都享受不到,难道他们对烟草发展没有贡献吗?也并不是所有的农户都能成为大户,成为种大户是有一定条件的,我想所有烟草人都知道,再说都成为大户,用工怎么办?通过近几年的烟草发展状况来看,有波动
第三篇:我区烟草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浅谈我区烟草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烟草在我区自1974年试种以来已有35年的种植历史,特别是到2002年前,烟草的发展一直处在一个大的颠簸状态线上,1992年的大发展,导致那年种烟的烟农到售烟时,烟叶无处卖,售烟市场秩序十分混乱,烟农的种烟效益在当时的物价条件下,绝大多数烟农烟叶效益不能有效地得到体现,给烟农留下的只是伤透的心,严重挫伤了种烟人的积极性,造成1993年的烟叶面积锐减。经过几年的努力,烟草面积在我区才得到恢复性地发展,直到2002年以来我区的烟草才得到逐年的稳步上升式发展,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不同结果呢?这将是我们现代烟草人值得深思的一个新课题;为促进我区烟叶有一个长效的发展机制,在如今面临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中,如何把握经济危机给烟草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将关系到我区烟草发展的未来方向,这更应该值得我们现代烟草人去思考,在此就这几个问题,浅谈几点我个人的想法和建议。
一、探求烟草发展失败与成功的原因
烟草发展在摸索中不断前进,1992年的大发展,全区烟草面积达到12.8万亩,全区除圩区以外有 26个乡镇种烟,种烟农户有近2万户,当时的种烟范围之广,种烟农户队伍如此的庞大,然而烟农当年的收益是相当的低,一般亩毛收入只有300--400元,到1993年,全区种烟面积锐减,全区种烟面积不到3000亩,有很多乡镇锐减到没有一户烟农,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呢?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发展存在很大的蛮目性.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命令高于一切,缺乏对市场调查和认识;
2、缺乏有效的技术方案和服务队伍 当初种烟所追求的是如何使烟长起来,根本不道什么叫烟叶的内在品质,种烟用肥主要是以氮肥为主,如尿素、农用化肥等,种烟能用到一点火烧土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了,至如为什么要用,谁也不知道,没一个具体的方案,再者烟农种烟是自由式的,没有具体的技术员去指导,种的好坏没人管;
3、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1992年烟叶收购结束后,烟农的种烟效益只有那么点,事后无人管,当时的领导不敢来管,也没法管,因为当初命令烟农种烟时没有什么承诺,烟农也没地方找,又因为当时的烟农思想很纯,没有依赖思想。他们的唯一想法就是搞不到钱就不种烟了,谁说都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后来烟草人的努力,得到恢复性地发展,2002年以来,区乡两级政府提高了对烟草发展的认识,在政策上給于对烟草发展的支持,烟草技术部门加强了对技术规范的要求和落实,依托皖南烟叶公司,注重开发新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上级烟草部门和专家的认可,2003年在**乡发展种植特的色烟,代表皖南烟叶公司参加全国烟草品吸评比获的了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一举提升了皖南烟的品牌地位,受到全国各大烟厂关注,打开了皖南烟的销售市场,为烟农种植的烟解决了卖烟难问题,极大地增强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烟草进行了4次调价,让烟农得到了实惠,充分体现了种植烟草在农业中的优势地位,从而推进了烟草的稳固发展。其成功做法是:
1、各级领导对烟的重视程度不断在加强;2成熟的种烟技术与落实,在烟草生产中得到较好的体现;
3、加强了对烟农种烟基础建设的投入,有效地减轻了烟农种起步资金投入的困难,调动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
4、加强了对烟农种烟技术的指导和共赢的思想意识;
5、逐年调整乡村发展烟草的税收分成比例,有力地调动了乡村发展烟草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形成了全区上下大力发展烟草的氛围。
二、现代烟草发展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区烟草面积取的了稳步的发展,然而在我区的烟草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和区域间不平衡的现象,过去发展快的老区存在着病害干扰,新发展的乡镇又面临着发动难,投入初始启动资金较大,新农户存在一定的依赖性,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农户有为突出,新发展的乡镇领导的重视程度虽然高,公司给于的优惠政策较也多,吸引了很多外来大户,一般来讲,外来大户大都是奔着政策而去的,对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影响,全区面积可能在短期内有所增长,一旦可用的政策用完了,那些大户就会到另一有政策的新区去发展,或回到自己家乡种烟或不种,流动的大户一旦多起来,对全区的烟草面积发展将产生很大的波动;另外公司在执行一些大户奖励政策上有偏差,30亩以上的,产量达9600斤以上,除享受20亩产量达6500斤以上的0.3元/斤的补贴外,第一年还享受16元/担的农机补贴,第二年就不再享受了,在这种政策条件下,不乏有农户存在今年大户,来年小户,下年再大户,又可再享受农机补贴了,只要有政策农户就可如此反复,再者,售烟6500斤以下的户什么都享受不到,难道他们对烟草发展没有贡献吗?也并不是所有的农户都能成为大户,成为种大户是有一定条件的,我想所有烟草人都知道,再说都成为大户,用工怎么办?通过近几年的烟草发展状况来看,有波动的都是大户(30亩以上),种烟队伍最稳定的一般还是10—20亩的烟农。
三、影响现代烟草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烟草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农业产业,经过广大烟草人的多年努力,一举把曾经没有地位的产业发展成为我区农民增效,政府增税的支柱产业,为我区的经济发展和地方基础设施面貌的改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
中一些影响因素也在逐部显现。具体表现是:
1、病害 烟草被我区多数农户种植有的达10年以上,由于现在是责任制,农户手中掌握的可种烟的土地又是有限的,很难进行调换,原因是凡有种烟的村组,种烟户相对就多,可换做种烟的土地空间相对就小,烟草需要轮作的系数就低,因而病害的发生率就高,严重阻碍了烟农种烟的效益。
2、工价及物价的上涨(1)烟草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用工较多,随着我区户均种烟面积的增多,现已达到17.5亩,每亩用工按30个计算,户均要投入525个工时,有的环节用工要求要相对集中,否则又影响种烟效益,因此请工的人多了,工价自然上涨,凡种烟30亩以上的户,请工更多,再大一些的农户,个人投入烟草生产的时间更少一些,他们的主要精力应用在对用工的管理上,请工则更多,有时在关键时刻工价更高,如此就影响了烟农的收益;(2)今年皖南烟叶公司为防止有农户套购烟叶肥料,在肥料供应中按市场价供应,然后按0.32元/斤进行产后补贴,为此烟农今年种烟相对去年每亩前期投入就要多垫100—118元,一只普炕就是近千元,大户随之增多,特别是新发展户中的大户,起动资金更大,乡镇政府为了发展,已和信用部门进行联系,帮助烟农联系了小额贷款(小额贷款最高为3万元),现在的利率是8厘多,负担全转假到烟农头上,有的烟农为少背利息,只有少贷款,少买专用肥,不足的专用肥,农户就到市场赊一些进口复合肥了,那样的烟叶质量能保证吗?公司领导知道吗?
3、收购 经过几年收购方式的改革与改进,人情烟等不规范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扼制,但没有彻底解决,仍有极少数烟反应,他们种烟不怕,怕的是卖烟,因为卖烟时在家预检没法定级(公司是搞了绿色通道,有预检在家定级,可一个预检每次只搞一户,享受绿色通道待遇的在每片也只有那么几户)现在的大都数预检在卖烟时只是个通知员,还有就是在收购时预检和收购场内是两块皮,没有效地得到统一,公司对预检的重视不够,主要是按排的预检员有的没有定级的水平,与烟农户没有建立好相互信任、沟通的桥梁,特别是临时聘用人员责任心更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1、病害除进行药物防治和建立风险金等机制外,更重要的是做好烟草发展用地规划,各级政府应加强重视,合理利用种烟人和土地的潜能,特别是乡村领导对种烟土地要有合理安排和规划,使烟叶在种植中有土地进行轮作,以减少病害发生。
2、进行适度规模发展,农户可根据自家劳力状况,种烟面积可在15—20亩范围内选择,最高不要超过30亩,农户间可采取联户合作式进行生产。公司可依据农户售烟量的不同,给予不同档次的奖励,具体是:(1)售烟3000—6500斤以内的按0.2元/斤奖励;(2)6500—9500以内的奖励0.3元/斤(3)9500斤以上的奖励0.4元/斤。对于肥料供用方面,公司可(1)按08年价供用,并建立奖惩,与农户签定奖惩协议。(2)按市场价供用,公司可再适当为烟农户补一点贷款利息。
3、加强预检力量,形成预检在农户家定级收购制度,同时形成预检与收购相协调,形成预检定级与收购场定级一样,也就是所有收购窗口都是绿色通道。使所有烟农在心里上享受平等。从而达到平等种烟,平等卖烟,形成质量就是效益的意识。
四、强抓机遇,加快发展
在全世界面临严重经济危机的今天,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尤其是工业和服务行业,在我区外出务工的人员大都是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因此外出务工人员在外找工作相对要难些,返乡务工人员相对增多。由于烟草是典型的农业,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因为现在的烟草种植基本上属于订单农业,其他农产品价格虽遭遇降价,而烟草在08年所有种种植户都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收益,均价高于上年1.1元左右,亩效益高达2350多元,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我们加强正确的引导和宣传,把烟草的优势和其他行业进行比较分析,帮农户算好家庭帐和经济帐,农户理解了,就会得到对烟草的支持,烟草发展一定会有广阔的空间,又因为在1992年前我区有近2万户有种烟经验的烟农队伍供我们选择,现在我区种烟的农户只有2500多户,只是1992年的1/10多一点,如果我们能再将其中的1/5农户宣传回到种烟队伍中来,户均种烟只要达到10—15亩,那时我区的烟草面积一定会达到6—10万亩,并将这批对伍稳定起来,使他们成为职业化烟农,给他们更好的待遇,我们在建设队伍的同时,一定要牢固树立质量优先,很抓技术落实,培育一批稳定的懂技术会管理现代烟农队伍,到那时我区烟草发展一定会迎来一更加辉煌的明天。
**乡烟办:
2009年4月2日
第四篇:我区房地产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一、目前我区房地产基本情况
(一)在建项目进展情况
目前,全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共11项,总占地面积1315.58亩,总建筑面积128.66万㎡,总投资9.35亿元。主要为:民和苑住宅小区、文化名园小区、传世经典小区、东方宜家小区、锦城佳苑小区、永业嘉苑小区、桃源世家小区、同旺家园小区、星光花园小区、汉都华庭小区、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祥颐园小区二期。其中,民和苑、文化名园、桃源世家一期、祥颐园二期已全部竣工。建筑面积为18.46万平方米。部分竣工的有传世一期12万平方米,东方宜家11万平方米,永业嘉苑8万平方米、同旺家园2.34万平方米。目前,在建项目总竣工面积为51.8万平方米,占在建项目总面积的40.26%。
(二)土地已摘牌未开工项目
共有7个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07亩,规划总建筑面积90.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2亿元,具体为:久地雅苑小区、育才小区、东风花园小区、中信康桥小区、同乐雅苑小区、丽景嘉苑小区。
二、近三年来**房地产开发情况
2006年——2008年,全区房地产总开发面积为149.61万平方米。2006年为25.04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为17.17万平方米,销售面积为8.59万平方米,销售额为11738万元。2007年为66.18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为43.29万平方米,销售面积为8.03万平方米,销售额11600万元。2008年1-9月份为58.37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为29.0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为4.63万平方米,销售额为7800万元。三年的开发趋势呈低、高、平的趋势,其中,2007年房地产开发较快,开发量突破60万平方米,至2008年没有出现在2007年基础上继续攀升的势头,发展趋势平缓。
根据以上近三年的数据分析可得出:①2008年房地产开发面积速度减慢。今天截止到九月份,建筑面积比去年增长17.6%,相较去年与2006年同比增长的164.2%有大幅度的下降;②商品房新开工面积较去年减少14.2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比去年下降3.4万平方米,销售额比去年减少7880万元③开工率低。在今年全区总计18个房地产项目中,未开工的就有7项,占所有项目的38%,开工率为62%,未开工面积占所有项目面积的70.4%。另外还有部分开工项目因资金问题出现中途停顿现象(如锦城佳苑、永业嘉苑等)。
三、近三年来我区房地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1.发展情况
1993年区划调整后至2005年的12年中,全区商品房开发总量为80万平方米,但在2006年至2008年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全区房地产开发总量就达到149.61万平方米,较前12年总和增长了53.47%。并且在小区开发的数量、开发规模及小区开发的档次上较前12年有很大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两年来所开发的桃花潭、民和苑、文化名园及今年开发的传世经典、东方宜家等一批小区,在综合配套、园林绿化上有所突破。并且商品房售价由2005年前徘徊12年的600—800元/平方米,到2007年升至1700元/平方米,2008年突破1800/平方米,房地产业契税收入由2005年前的年均200—300万元,上升至2006年1500万元,2007年3200万元,递增幅度为10倍,并且至2007年底,全区拆迁安置率达100%,新建商品房空置率在5%以内,低于全市15个百分点。同时,在贾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外地企业由05年前的三家,至2007年发展到20家,2008年为28家。整体来看,近三年来,房地产业秩序明显好转,开发企业水平不断提高,开发的数量和规模较05年前呈现大幅度的增长。
2.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近三年来房地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购买势头下降,建销比例失调的矛盾,已在08年中显现,导致销售不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房屋建设户型结构问题突出。房地产市场没有形成高、中、低档齐全的商品房结构体系,房屋户型缺乏特色,房屋结构千楼一面,小区综合配套没有明显的特色和突出优点,导致收入高的群体到市里买房子,收入低的群体又买不起合适的低价房,而中等价格的房屋在市场上又出现断档,户型面积偏大,中小户型比例偏少。
②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单一,市场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区投资开发项目主要集中在住宅项目和少数配套门面房,并出现扎堆现象。而投资在写字楼、宾馆、酒店、文化娱乐等三产服务业设施的项目太少,一方面与我区的经济总量和生活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正确引导的问题。
③基础设施落后,购房吸引力低。一是市政公共设施覆盖面还不足,供气、供暖、雨污分流、截污管网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二是城市老城区部分设施陈旧,路网结构不合理,中心城区交通排挤,停车配套设施不全。三是环卫设
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施建设滞后,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设施缺口较大。四是城市综合环境水平低,城市绿化率低,生态环境有待提升。五是与徐州主城区全面融入的交通道路发展还需加快。
四、影响我区房地产业发展的原因
我区房地产业由于受大环境影响,进入08年来,其建设速度趋缓,销售幅度放慢,导致开发商信心不足,既有政策和市场原因,出有开发企业自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身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①政策的逐步规范,约束了开发企业的投机行为。至2007年来,国家在土地、房屋建设结构等方面不断出台新政,如土地出让金一次性交纳、房屋全框架结构、商品混凝土推广、建筑节能运用、用电增容、拆迁保证金、民工工资保证金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约束了开发企业的投机行为,使开发企业资金运作的范围大大缩小,开发企业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无实力的开发企业难以为继。
②开发公司资金来源短缺。一是政府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逐步规范,过去对个别开发商给予的一些特殊收费减免政策,不再继续执行,开发利润缩水。二是银行加强对开发公司三级资质企业贷款的限制,这就大大的限制了**房地产公司的资金来源。**到目前为止,除了江苏怡华置业有限公司为二级开发资质,其余的都是三级或三级以下开发资质。三是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不断上涨,直接导致商品房价格提高,自去年以来,钢材的价格由原来的每吨3000多元上涨到现在的4500余元,几乎翻了一番。据统计,在06年土建招标为316元/㎡,07年为496元/㎡,到目前为694元/㎡,这就大大的增加的建筑成本。
③市场秩序还有待规范。**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起步晚,还在处于房地产的不成熟期而不是成熟期。个别开发公司出现未经过办理小区交付使用擅自上房和低价售房,恶意竞争现象,部分开发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现象严重,导致建设速度跟不上和信访压力增大。
④拆迁难的问题制约了房地产开发。2007年,全区房屋拆迁5万平方米,2008年除去京沪高铁拆迁约5.8万平方米外,城市房屋拆迁面积为零。部分小区由于个别钉子户问题导致久拆不下,造成项目无法按时开工,同时,也使部分已拿到土地的开发企业形成观望态势,开发积极性不高。
⑤市场信心不足。今年我区新上的房地产项目很少,一方面开发商对房地产市场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开发商自身资金链的短缺。**今年房价基本为1700元/㎡左右,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激发不起开发投资的欲望。
⑥住房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在我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至今尚未启动,商品房在占主导地位,造成了底层消费者买不起房的局面。
五、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1.改善房屋开发结构,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购房需求。
一是学习沐阳低地价、低房价的市场开发模式,吸引投资企业开发建设,吸引周边村镇农民进城购房。二是结合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增加小户型结构楼房建设和中档房建设,满足困难群体和普通居民的购房需求。三是适当开发低密度、组团式、园林小区建设,吸引周边城市居民来贾购房,留住**高层消费群体。
2.扩大项目投资范围,推动商贸三产设施建设。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城市人气有直接关系,对于投资三产服务业设施的开发企业在政策上,予以优惠。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项目多元化发展,集聚城市人气,推动房地产业由单纯的商品房建设逐步向楼宇经济过渡。
3.提升综合环境,完善基础设施。
加大城市供气、供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功能,特别是重点推进山水城区建设,加大园林绿化投资,加快河湖公园整治,以城市生态环境的提升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
4.利用棚户区改造的机遇,改造建设老城区
我区主城区还有棚户区40余万平方米,居民换房、购房的潜力很大。抓住棚户区改造这个机遇,制定政策盘活土地,将棚户区居民拆迁安置到区郊,把老城区土地集中起来,用于居住和商业开发,这样的话,既解决了棚户区改造问题,最大的好处是利用老城区净地进行商品开发。
六、几点建议
1.建议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我区房地产业的近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培植本土和引进外地企业,积极引导我区的房地产走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资质级别高、企业品牌化程度高、融资能力强、承担市场风险强的企业。
2.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一是规范政府各部门的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服务速度和水平。二是规范规费征收,实行一站式服务,特别是各项手续和规费征收。三是尽快解决拆迁难的问题。
3.继续完善和改造城市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教育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的提高,农贸市场建设,休闲娱乐场所建设,文化场所建设等,通过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建设改造,留住**居民,吸引周边人口来**安居乐业。
4.运用政策杠杆,稳定当前房价。
目前乃至今后几年,房地产业是买方市场,房价是商品房销售的晴雨表,要根据全区存量房产合理调节市场房价,并使之与全区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房价不能过高,要和本地区收入水平相适应,应在保证开发企业有利润的前提下制定房屋价格,否则房价定的过高,购房热情不高,房子销售不好,可能形成恶性循环,防止房价大起大落的情况发生。
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我区拆迁状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区按照“发展经济,善待百姓”的原则,坚持把有情拆迁和依法推进有机结合起来,全区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虽然受到“拆迁难”的大环境的影响,但拆迁工作开展情况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有力地推进了全区老城棚户区改造的有序发展和拆迁形势的根本性好转;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一、我区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现状
1.顺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利完成了新旧拆迁政策的转变
2006年以前,我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和实施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省、市拆迁法规,而缺少地方特性,被拆迁人的权益未能充分体现。我区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依据国务院、省、市规定,制定了适合全区拆迁实情的拆迁政策,不但充分保障了拆迁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明确了责任,建立了奖惩机制。区拆迁主管部门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汇编印发拆迁政策小册子、电视、横幅、政策上网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拆迁政策的宣传,通过实践和运作,新的拆迁政策和安置模式已被绝大多数拆迁当事人认可和接受。
2.强化管理职能,逐步规范拆迁行为和工作程序
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强化了政府在房屋拆迁中的行政管理作用,强调政府要从拆迁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确立了政府“裁判员”的角色,我区拆迁主管部门积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从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圈子中脱身而出,依法行使管理职能,提高了行政水平。如严格执行房屋拆迁许可证制度,除要求必须按拆迁法规的规定提供所需的有效文件和资料外,还认真核对拆迁范围,审查拆迁方案,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要求纠正,确保了拆迁手续的合法性和拆迁方案的可行性,从源头上确保了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拆迁实施单位转型改制,拆迁代理工作走向市场。
我区的城市房屋拆迁2003年之前,与市内其他区、县一样,实行统一拆迁,所有拆迁项目均由区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承担实施,拆迁管理部门“一肩挑”,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为了转变政府角色,加强拆迁工作的管理,同时也有利于逐步形成房屋拆迁市场的竞争机制,我区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拆迁实施单位申报办理资质,现我区已有二家拆迁公司取得了拆迁实施单位资质证书,拆迁从业人员达二十余人,为我区的拆迁工作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棚户区的基本情况及分布状况
**行政区域内现有棚户区37个,总建筑面积1955730平方米,总户数37704户,总居住人口118051人。其中:
——主城区棚户区。主城区现有19个工矿棚户区,占**区棚户区50%。总建筑面积831160平方米,总居住人口40000人,总户数12535户,户均面积66.29平方米,人均面积17.1平方米。(老矿片区棚户区8个。总面积387962平方米,总户数5132户,居住人口19697人,夏桥片区棚户区6个。总面积309213平方米,总户数4515户,居住人口17457人,新工区片区棚户区5个。总面积133985平方米,总户数2892户,居住人口9773人。)其中:
①主城区棚户区中的涉煤户有7702户,总建筑面积420742.31平方米,总人口11373人(含徐矿集团移交的1635户,建筑面积89147.6平方米,居住人数4905人)占主城棚户区总户数的61.44%,总面积的50.62%,总人口的28.44%。
②徐矿集团以外的工矿棚户区总2333户,总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总人口6999人。占主城区棚户区总户数的18.61%,总面积的8.06%,总人口的17.49%。
以上两项合计占主城棚户区总户数的80.05%,占总建筑面积的69.5%,占总人口的45.93%。
——周边矿区棚户区。有青山泉、董庄、权台等9个矿工居住棚户区。总户数17820户,总居住人口52000人,总建筑面积904100平方米。其中,徐矿集团移交的工矿棚户区总户数1328户,总建筑面积51949.6平方米,总人口3984人。
——徐矿集团系统范围内的采煤塌陷地棚户区。主要分布在鹿庄、潘安、湖里等9个 村庄,总户数7349户,总居住人口26051人,总建筑面积22047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7477.9亩。
三、2002年以来拆迁改造情况:
2002年以来,我区共开发改造棚户区13万余平方米,1400余户,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条件。尤其是2007年,我区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共实施同旺家园、华宸大厦、**火车站改造、久地雅苑、新华路等5个拆迁项目,共拆迁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500余户,占地面积15.3万平方米,是04、05、06三年拆迁量的总和。同时,呈现出拆迁总量增加、拆迁速度增快,拆迁信访量大幅下降的“两增一降”的好形势。
四、目前在拆迁工作中存在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