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补充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
标题: 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补充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
颁发单位: 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颁发日期: 2007年1月10日
适用范围: 四川
失效日期:
实施日期: 2007年1月10日
文件号: 成劳社发〔2007〕3号
所属层次: 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全文:各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
《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补充规定》已经市政府发布,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为贯彻落实《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补充规定》,我局制定了《〈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补充规定〉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七年一月十日
《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补充规定》
实 施 细 则
为了贯彻实施《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根据《补充规定》第八条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 保障范围
(一)用人单位为招用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按20%费率参加综合社会保险(以下简称综合保险)的,享受工伤补偿、老年补贴、因病或非因工负伤住院医疗费报销、医疗
个人账户和女职工生育补贴五项待遇。
(二)无用人单位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参加综合保险的,享受意外伤害补偿、老年补贴、因病或非因工负伤住院医疗费报销、医疗个人账户和女职工生育补贴五项待遇。
(三)建筑施工企业为招用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按4%费率参加综合保险的,享受工伤补偿、住院医疗费报销两项待遇。建筑施工企业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在参加综合保险并按时足额缴费满1个月以后的缴费期间,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发生的住院医疗费予以报销。
第二条 缴费基数和比例
(一)用人单位应当根据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的实际收入情况按下列数额之一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缴费基数:
1、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
2、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的80%;
3、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00%。
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实际收入低于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60%作为缴费基数,超过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100%的部分,不作为缴费基数。
(二)用人单位或个体参保人员应重新申报综合保险缴费基数。如未重新申报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根据下列原则对参保人员已申报的缴费基数做出调整并征收综合保险费:原申报缴费基数高于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00%的,将自动调整为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100%;原申报缴费基数为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的90%的,将自动调整为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的80%;原申报缴费基数为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的70%的,将自动调整为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原申报缴费基数为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80%、100%的维持不变。
第三条 医疗个人账户管理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综合保险参保人员统一制作《综合社会保险卡》,并通过用人单位向参保人员发放;个体参保人员凭本人身份证直接到办理综合保险登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已领取《综合社会保险卡》的参保人员在社保定点药店或定点医疗机构可直接进行划卡购药。
(二)《补充规定》实施以前的《综合社会保险卡》作废,新的《综合社会保险卡》由用人单位统一办理;个体参保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到办理综合保险登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更换。
(三)参保人员应保管好医疗个人账户密码,需要变更密码时,可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定点药店进行修改。
(四)参保人员如遗失或损坏《综合社会保险卡》,须及时凭身份证到办理综合保险登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挂失或补办手续,同时办理新的《综合社会保险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在接受挂失或补办申请的5个工作日内为参保人员补发新卡。
(五)医疗个人账户只能用于购买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的药品,目录以外的药品、滋补品、化妆品、保健品等均不得从医疗个人账户中支付。
(六)参保人员持《综合社会保险卡》在定点药店或定点医疗机构购药时,刷卡金额与现金购药的药价应当一致,如遇到药店内刷卡与现金购药价不一致时,应要求该药店做出解释或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投诉。
(七)参保人员有权查询、了解本人医疗个人账户资金情况,并对个人账户的使用、管理实施监督。
(八)计算机费用结算管理系统区域之外的单位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金,须由单位提出申请,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意后,按月或季拨给单位,由单位发给个人。
(九)参保人员中止综合保险关系的,本人可以在满6个月后凭《综合社会保险卡》、身份证等,到办理综合保险登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一次性退还本人医疗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参保人员转移综合保险关系的,一次性退还本人医疗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办理退还医疗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需提供:参保人员社保卡、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十)参保人员死亡,医疗个人账户余额依法继承。办理医疗个人账户继承手续需提供:参保人员社保卡、死亡证明或火化证、户口注销证明、继承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第四条 女职工生育补贴待遇管理
(一)办理综合保险登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为生育女职工核发女职工生育补贴。
(二)单位参保人员申领女职工生育补贴,由参保单位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申领手续;个体参保人员由生育女职工本人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
(三)办理女职工生育补贴申领手续时需填报《成都市综合社会保险生育补贴待遇审批表》一式两份,并提交下列资料的原件和复印件:
单位申领:劳动合同书、生育女职工本人户口及身份证、计划生育部门制发的生育服务证或《成都市符合法律法规生育一孩通知单》、婴儿出生证、住院费用结算票据、出院证明、婚姻证明、单位财务兼章的非经营性收据或行政事业单位收据。
个人申领:生育女职工本人户口及身份证、计划生育部门制发的生育服务证或《成都市符合法律法规生育一孩通知单》、婴儿出生证、住院费用结算票据、出院证明、婚姻证明。
(四)生育引起的部分并发症符合住院医疗报销规定的,由住院医疗报销渠道解决。
(五)社会保险关系由基本保险转入综合保险的,转入前的缴费年限不作为领取女职工生育补贴的年限计算。转入综合保险前已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不再享受女职工生育补贴。
(六)享受生育补贴的女职工在生育后六个月内,由用人单位或本人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领女职工生育补贴待遇。
(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理单位或个人的女职工生育补贴申请后应当认真审核,符合条件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兑付,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向申领人说明原因。
(八)女职工生育补贴仅用于补贴职工本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职工在生育、产假期间应享受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按相关规定执行,用人单位不得从女职工生育补贴中支付。
(九)参保职工需在外地生育的,应当在生育前向参保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未办理备案手续的,不予支付。
(十)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生育发生的费用,女职工生育补贴不予支付。
(十一)不符合享受女职工生育补贴待遇的,以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手段骗取女职工生育补贴待遇的个人或协助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手段骗取女职工生育补贴的,责令退还生育补贴并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致使女职工生育补贴流失,尚不构成犯罪的,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 欠缴综合保险费的处理
(一)欠缴综合保险费未超过三个月的,补缴欠费后,按照《补充规定》享受除工伤以外的相关待遇。在补缴综合保险欠费之日前,参保人员因工伤(或意外伤害)发生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个人承担。欠缴综合保险费超过三个月的,不按《补充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二)单位未按规定缴纳综合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及利息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拒不缴纳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政府批准的停产整顿单位可以申请缓缴综合保险费,但必须征得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并由法人同工会组织一起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缓缴报告。经批准缓缴的,缓缴期内免收滞纳金,缓缴期满应当及时补足(包括利息)。
第六条 结算
综合保险医疗个人账户结算工作分级实施。市本级和六城区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由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结算。郊区市县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由各区(市)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结算。
第七条 其它
本实施细则由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委托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管理中心负责解释,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关于成都市建筑施工企业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参加综合社会保险工作的通知
关于成都市建筑施工企业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
参加综合社会保险工作的通知
文号:成劳社发[2007]80号签发单位:成都市劳动保障局
于成都市建筑施工企业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参加综合社会保险工作的通知
成劳社发[2007]80号
各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建设局,在蓉各建设、施工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成都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06]64号)精神,保障建筑行业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施工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按照《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成府发[2003]7号)、《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补充规定》(成府发[2006]77号)等有关规定, 现就我市建筑施工企业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参加综合社会保险(以下简称综合保险)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建设工程)施工的建筑施工企业(含工商注册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建筑企业和外地入蓉建筑企业)(以下简称在蓉施工企业),均应按照本规定为在建设工程施工中使用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办理综合保险,缴纳综合保险费。
二、本通知所称在蓉施工企业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是指不具有城镇户籍或居民户籍职业为“农业劳动者”,被在蓉施工企业招用从事建设工程施工作业的从业人员。
三、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全市综合保险的统一管理。市建设委员会协助实施对在蓉施工企业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参加综合保险的相关工作。
四、建筑行业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费,按上一年我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费率为4%,全部由在蓉施工企业缴纳。参加综合保险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享受工伤补偿、住院医疗费报销两项待遇。
五、凡地址在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范围内的建设工程,综合保险的实施由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综合保险管理中心)具体负责。成都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办公室负责协助。高新区及其他区(市)县的综合保险实施工作,由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
六、办理综合保险的程序如下:
(一)综合保险开户
工程承包单位持中标文件或工程承包合同到建设工程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填报《建筑施工企业综合保险开户申报表》(附件一),领取《预缴综合保险费通知单》(附件二),办理综合保险开户手续。
工程总承包进行专业工程和劳务作业分包的,其分包单位的综合保险由总包单位统一负责;建设单位直接发包的专业工程如土石方、地基基础、装饰装修、金属门窗、幕墙等工程,若进行劳务分包的,劳务分包单位的综合保险由专业工程承包单位统一负责。
(二)预缴综合保险费
1、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按《预缴综合保险费通知单》上的综合保险费金额
作为工程预付款一次性划入工程承包单位的综合保险开户银行中。并获得市综合保险管理中心出具的《综合保险缴费确认函》(附件三)。
2、在申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应将《综合保险缴费确认函》提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预缴综合保险费按下列公式计算:
预缴综合保险费金额=预计用工数(人•月)×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4%
(1)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以办理综合保险开户时标准为准,工程合同履行期间不作调整。
(2)预计用工数(人•月)=(定额人工费×85%)/上全市建筑业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
(3)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的工程,预缴综合保险费的定额人工费为中标文件中计取规费的“定额人工费”。
(4)按四川省二〇〇〇计价定额办理预结算的工程项目,以及实行平方米造价包干或总造价包干的工程项目,预缴综合保险费的定额人工费按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发布的工程造价中定额人工费所占比例计算确定。
(三)人员申报
工程开工后15日内,工程承包单位应将实际使用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包括单位自身招用和分包的专业工程施工企业、劳务企业招用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的个人信息录入《建筑施工企业综合保险人员增加表》(附件四)中,打印明细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与电子格式数据盘一并提交建设工程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人员增加。
(四)人员变动
1、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实际用工人员发生变更或因工程施工内容变化(如工程停工、复工等)引起人员增减的,工程承包单位应将变更情况录入《建筑施工企业综合保险人员减少表》(附件五)或《建筑施工企业综合保险人员增加表》中,打印明细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与电子格式数据盘一并提交建设工程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人员变动。
2、工程承包单位变更
工程施工期间,承发包双方因故解除合同的,持解除协议到工程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综合保险变更手续。新的工程承包单位应按本通知规定的程序重新办理综合保险,同时建设单位应将解除协议和新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一并提交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重新申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五)缴纳综合保险费
每月缴纳综合保险费以当月最后一个工作日结束后的实际用工人数计算缴费金额并扣款。
(六)综合保险销户
1、工程竣工后,工程承包单位到缴纳综合保险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建筑施工企业参保情况证明》(附件六),并办理销户手续。
2、建设单位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前,应将《建筑施工企业参保情况证明》提交竣工结算备案机构备案。
七、建筑施工企业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发生工伤或患职业病,应及时报告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其工伤或职业病认定、鉴定及理赔,按有关规定执行。
八、凡参加了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的建筑工地因安全事故造成其他
人员意外伤害的,经当地施工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认定后,其受害人的赔付标准按《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贯彻<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成劳社发[2003]39号)有关意外伤害的规定执行。
九、在蓉施工企业须按本通知的要求依法为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办理综合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综合保险费。
(一)工程承包单位应及时申报人员变化情况,如施工现场使用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超过预计用工人数的,应及时追加缴纳综合保险费。工程竣工时,实际参加综合保险人数一般应不低于预计用工人数。
(二)未参加综合保险发生工伤事故的赔付责任由工程承包单位承担,其违法行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依法给予处罚。
(三)工程承包单位认真落实实名制管理,对参保人员的真实性负责,申报参加综合保险人员须为进入施工现场的从业人员,如弄虚作假,一经查实追究其责任。
(四)工程承包单位应在工地显著位置,公示本工程项目综合保险参保情况(附件七)和投诉举报电话。
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职责对在蓉施工企业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参加综合保险严格监督管理。
(一)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合同备案机构在办理施工合同备案时,应查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综合保险缴费确认函》,未提交的,不予备案。
(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程结算备案机构在办理竣工结算备案时,应查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建筑施工企业参保情况证明》,未提交的,不予备案。
十一、各级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各自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项目综合保险参保情况监督检查。
(一)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应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参加综合保险情况的监察力度,对未按规定办理综合保险登记的,或未按规定缴纳综合保险费的建筑施工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按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有关法规、规章规定执行。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做好综合保险登记及人员信息处理等工作。
十二、本通知自2007年7月1日起执行。
附件:1.建筑施工企业综合保险开户申报表
2.预缴综合保险费通知单
3.综合保险缴费确认函
4.建筑施工企业综合保险人员增加表
5.建筑施工企业综合保险人员减少表
6.建筑施工企业参保情况证明
7.综合保险参保情况公示标牌说明
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成都市建设委员会
二〇〇七年六月一十二日
第三篇: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成都市财政局关于贯彻《成都市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有关
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国土资源局
成都市财政局关于贯彻《成都市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
有关问题的通知
(成劳社发[2004]74号)
各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实施《成都市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成府发[2004]19号文,以下简称《办法》),根据《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现对执行《办法》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办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一)《办法》实施后,《成都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成都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实施中有关具体问题意见的通知〉》,以及有关区(市)县依法制订的现行补偿安置办法继续有效,但对其中农转非人员安置的有关规定不再执行,按《办法》规定办理。
(二)《办法》的适用范围。
1、成都市行政区域内,2004年1月1日及以后依法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进行农转非户口登记的人员。
2、2003年12月31日前已完成人员安置,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2004年1月1日后才获批准的,农转非人员可以选择按《办法》实施。
3、2003年12月31日前已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但没有完成人员安置,只是按月发放生活补助的,按《办法》实施。
4、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3月31日期间,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按《办法》办理。
(三)下列人员适用《办法》:
1、《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日,被征土地集体经济组织的在户成员;
2、入伍前,户籍关系在征地范围内的现役士兵(含按国家政策规定不予安置的士官);
3、入学前,户籍关系在征地范围内正在外地读书的在校学生;
4、原户籍关系在征地范围内的正在服刑或被劳动教养的人员;
5、《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前,在政策范围内正常生育的婴儿;
6、《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人员;
7、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适用《办法》的其他人员。
(四)下列人员不适用《办法》:
1、户籍关系在征地范围内的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2、征地前,已办理户口农转非登记的人员;
3、回原籍落户的军队复员、转业干部和按国家政策已进行安置的士官;
4、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军队等离休、退休、退职回原籍落户的人员;
5、办理退养回乡的“轮换工”人员;
6、除依法婚嫁、生育的人口外,征地方案公告之日起新迁入户口的人员;
7、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不适用《办法》的其他人员。
(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被部分征用的,其适用《办法》的人员和人数,由征地部门会同被征地村、社(组)依法确定。
二、参保、缴费手续的办理
(一)由征地部门会同被征地的村、社(组)和当地公安派出所,按《办法》的规定和下列要求为征地农转非人员办理社会保险有关事宜:
1、填制《成都市征地农转非人员名册》,并将该名册在被征地村、社(组)进行不少于七天的公示,该名册须经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当地公安派出所盖章确认。
2、在已核定的《成都市征地农转非人员名册》的基础上,按性别、年龄段填制《成都市征地农转非参加社会保险人员名册》,连同农转非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所在区(市)县政府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批复复印件一并送被征地所在区(市)县社保经办机构核收;社保经办机构应在接件之日起五至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上述资料的核收工作。
3、征地部门与社保经办机构按名册核算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费后,征地部门应在十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将社会保险费划转到位。
4、征地部门向社保经办机构移交上述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资料和经费时,社保经办机构应及时出具《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资料接收单》和收费的收据。同时,社保经办机构应按规定,及时将征地部门移交的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险费缴入同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5、征地部门和被征地所在区(市)县社保经办机构须加强工作协作,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上述资料和款项的交割。征地部门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不得减免。
6、在完成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资料和社会保险费交割后,即由社保经办机构及时按《办法》的规定接续参保农转非人员的社保关系和管理事宜。
(二)对入伍前,户籍关系在征地范围内的现役义务兵;入学前,户籍关系在征地范围内的正在外地读书的在校学生;原户籍关系在征地范围内的正在服刑或劳动教养的人员,由征地部门登记造册,按现行政策将应缴纳社会保险费存入专项帐户,待其返乡入户时,再按规定为其建立社会保险关系。
(三)《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后,尚未办理社会保险前,农转非人员去世的,不再办理该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险,由征地部门将《办法》规定的就业补助金或生活补助费一次性发放给该农转非人员的法定受益人。
三、社会保险费缴纳标准
(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依法批准之日,户籍关系在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称五城区和高新区),男满60周岁及其以上年龄、女满50周岁及其以上年龄农转非人员,征地部门按以下标准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住院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依法批准的当年成都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120×征地农转非人员人数;住院医疗保险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依法批准的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4%×10×征地农转非人员人数。
(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依法批准之日,户籍关系在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郫县、双流县、新津县、金堂县、蒲江县、大邑县(以下称其他区[市]县),男满60周岁及其以上年龄、女满50周岁及其以上年龄农转非人员,征地部门按以下标准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住院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依法批准的当年成都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70%×120×征地农转非人员人数;住院医疗保险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依法批准的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4%×10×征地农转非人员人数。
(三)《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征地农转非人员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年限,与征地部门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四)成都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是指成都市根据四川省的规定,定期确定的标准。2004年成都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为每人每月300元。
(五)《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日,男满50周岁不满60周岁、女满40周岁不满50周岁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征地部门按以下标准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依法批准的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60%×20%×15×征地农转非人员人数;医疗保险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依法批准的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4%×10×征地农转非人员人数。
(六)《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日,男满40周岁不满50周岁、女满30周岁不满40周岁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征地部门按以下标准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依法批准的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60%×20%×10×征地农转非人员人数;医疗保险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依法批准的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4%×5×征地农转非人员人数。
(七)《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征地农转非人员,与用人单位(包括城镇个体工商户)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本人应当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费由单位和本人按规定的比例缴纳,缴纳社会保险费期间享受有关社会保险待遇。没有用人单位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社会保险费由本人缴纳。
四、个人帐户管理
(一)《办法》实施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征地部门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当月,为每一个参加社会保险的征地农转非人员按以下办法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1、《办法》第四条规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依法批准的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60%×11%×15。
2、《办法》第五条规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依法批准的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60%×11%×10。
3、《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人员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继续缴费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按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规定执行。
4、《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按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规定。
5、《办法》实施前征地农转非人员已有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或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老年补贴个人帐户,与《办法》实施后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合并计算。
(二)《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人员继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以及《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缴费期间的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按《成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执行。
(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四川省统一规定的记帐利率,每年对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计算并登记一次利息,利息并入个人帐户储存额。
(四)征地农转非人员在本市社会保险统筹范围内流动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不变。
(五)参加社会保险的征地农转非人员死亡或出国定居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或余额中个人缴费部分,以及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或余额,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发给死者继承人或退还给出国定居者本人。
五、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是指征地部门为征地农转非人员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个人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累计年限。缴费年限包括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
下列人员的缴费年限分别按以下办法确定:
(一)《办法》第四条规定的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为其记录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10年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
(二)《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为其记录10年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5年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
(三)《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其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年限,为其记录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
(四)《办法》实施前征地农转非人员已有的缴费年限(包括曾经服兵役的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军龄),与《办法》实施后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六、社会保险卡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每个参加社会保险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发给《成都市社会保险卡》,作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凭证。征地农转非人员可以持卡在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计算机查询系统中查询本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资料,凭卡办理基本养老金领取手续。《成都市社会保险卡》由成都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统一制发,征地农转非人员领取时按成都市物价局、成都市财政局核定的收费标准,支付制卡工本费用。
(二)区(市)、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每个参加社会保险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发给《医疗保险卡》,作为参加医疗保险的凭证。征地农转非人员可以持卡在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计算机查询系统中查询本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基础资料,凭卡办理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手续。《医疗保险卡》由区(市)、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制发,征地农转非人员领取时按成都市物价局、成都市财政局核定的收费标准,支付制卡工本费用。
七、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一)《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征地农转非人员,户籍关系在本市五城区和高新区的,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征地部门或征地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次月起,按以下办法为其计发基本养老金标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依法批准的当年本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户籍关系在其他区(市)县的,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征地部门或征地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次月起,按以下办法为其计发基本养老金标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依法批准的当年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70%。
(二)《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征地农转非人员,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且累计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包括按本通知第五条规定记录的缴费年限)满15年及其以上年限的,不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以下办法为其计发基本养老金:本人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120。
八、医疗保险待遇
(一)《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征地部门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次月起,按所在地区(市)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关住院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住院医疗保险待遇。
(二)《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征地农转非人员,继续缴纳基本医疗费期间,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所在地区(市)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对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三)《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征地农转非人员,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且累计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年限(包括按本通知第五条规定记录的缴费年限)满15年及其以上年限的,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所在地区(市)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九、其他
(一)本《通知》规定之外的涉及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问题,按照《成都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实施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成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以及本市相关规定执行。
(二)涉及《成都市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的有关问题另行制订。
(三)本办法由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成都市财政局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别负责解释。
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国土资源局
成都市财政局
二○○四年四月五日
第四篇: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总工会关于印发宁波市集体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
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总工会关于印发宁波市集体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工商联、企业家协会,各有关单位:
自《劳动法》、《工会法》相继颁布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企业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实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新《集体合同规定》(劳动保障部令第22号)的颁布实施,对规范劳动关系主体间的平等协商行为和集体合同的签订、审查等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依法推进我市企业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工作,更好地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我市的改革、发展、稳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加强宣教工作,切实提高对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工作的认识。随着我市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我市劳动关系总体呈现稳定、和谐态势的同时,其利益关系呈现出多样性、复杂化的发展态势,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任务十分艰巨。积极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工作,有利于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保护、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职工间的沟通,有利于我市企业的协调发展。为此,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工商联和企业家协会等有关单位,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对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组织学习好《劳动法》、《工会法》、《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和新《集体合同规定》,系统掌握相关知识,重点把握好一些基础的、操作性强的内容,特别要注意新的规定,如新《集体合同规定》将“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技能培训、奖惩、裁员”首次列入集体合同内容中。在自身学好的同时,要认真组织好宣传培训工作,努力营造促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工作的良好环境。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形式、多角度地宣传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工作,特别要通过对一些好的典型的发掘、总结,加强对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现实作用的宣传,努力提高广大企业和职工开展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的自觉性。在抓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培训工作力度,重点抓好企业经营者、企业劳资管理人员、劳资管理工作人员、基层工会负责人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协商水平,为规范集体合同签订、履行行为打下基础。
二、讲求实效,努力扩大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覆盖面。当前,在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工作中,要立足实际,处理好集体合同签订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避免出现因素集体合同内容不切实际导致履约兑现率不高或是集体合同设定的标准低导致“订与不订一个样”的情况。要切实把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作作为调整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工作和重要手段,要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积极推动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指导企业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合理确定集体合同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过程中,要从劳动者和企业双方最关心、最需要集体协商解决的问题入手,突出“两个灵活”:一是内容灵活,即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集体合同的重点内容可以有所不同;二是标准灵活,即效益好的企业,集体合同的条款的标准可以高于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集体合同的条文内容要尽可能细化、量化,有可操作性,便于监督、考核。生产经营不稳定或亏损企业,应就职工关心的最低工资保障、基本生活费保障、社会保险费用缴纳和再就业等相关事项进行协商并达到一致意见;对确实暂不具备条件签订综合性集体合同的企业,可以以工资集体协商为突破口,先签订专项集体合同,等条件成熟时,再签订综合性集体合同。在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的过程中,要抓住各企业带有共性或倾向性的、职工普遍关心的、对劳动关系影响较大的问题进行协商,重点突出劳
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条件以及劳动合同签订等实质性内容。此外,还要注意处理好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关系,职工劳动合同中有关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三、突出重点,做好到期集体合同的续签和改制企业集体合同的续签工作。依法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工作,要注意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防止集体合同工作出现上下反复的现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重视企业到期集体合同的续签和改制企业集体合同的衔接新签工作。对已到期的集体合同,应由企业工会代表职工和企业共同对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并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将集体合同执行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制度、充实内容、细化条款、完善文本,提出续签的意见,特别要注意补充新文本草案,按照法定程序,认真做好集体合同的续签工作。对改制企业的集体合同,要区别不同情况,做好衔接新签工作。企业改制后,要根据企业产权关系、所有制结构和经营管理机制变化的不同情况,对原集体合同进行修订和调整,并依法终止原集体合同,由企业和工会重新进行平等协商,签订新的集体合同后报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登记。
四、规范行政审查登记和行政监察工作,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做好集体合同的审查登记工作。市和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应明确专门机构、专门人员负责集体合同的审查、登记工作,并根据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做好对集体合同内容、程序合法性的审查,制作规范的《审查意见书》,在法定期限内,将《审查意见书》送达双方协商代表。与此同时,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依法加强对集体合同制度履行情况的监察工作,把劳动保障监察同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紧密结合起来,督促
合同双方当事人严格遵守合同条款,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平等协商、违反集体合同的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改正,依法处理。要积极探索建立平等协商或签订集体合同争议的行政调解制度,及时引导争议双方通过法律途径调解处理,防止劳动争议群体事件发生。
五、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工商联和企业家协会等单位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加强沟通,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分析推进工作中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健全集体合同管理办法,做好集体合同的报送、审查、登记以及协商、指导和服务工作,将集体合同工作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之一列入考核目标。工会组织要在积极推进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同时,把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和具体指导,加强对工会干部和职工协商代表的培训,提高平等协商的能力。工商联、企业家协会等企业代表组织,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对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认识。市和各县(市)、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要将推进企业开展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工作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定期分析本地区劳动关系的发展态势,协商解决企业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推动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为企业开展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篇: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若干具体问题实施意见的通知
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
系若干具体问题实施意见的通知
(二)沪劳保关发(2001)24号
各区县劳动局、区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控股(集团)公司和有关单位:
为贯彻《关于进一步完善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若干问题的通知》[沪府办(2000)32号]的精神,现就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以下简称“协保”)实施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关于改签协保协议问题
1、协保协议的改签对象适用于在沪府办(2000)32号文颁布前按《关于本市下岗人员协议保留劳动关系的意见》[沪府办(1997)26号]规定已签订协保协议、但期限未签至退休的人员。
2、根据沪府办(2000)32号文中有关协保协议期限的规定,沪府办(1997)26号文中关于协保协议期满后可以续签的规定自此次改签结束后不再执行。原协保协议中有关续签的条款可以通过改签予以履行。
3、改签中关于社会保险费的承担比例、缴纳方式及其他权利义务,可以按照原协议的相关约定来确定,也可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重新协商确定。对确有困难的人员,应由单位负责解决。
4、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协保协议改签工作的政策宣传,对需改签的对象要列出名单,认真梳理。对不愿改签的人员要分别情况,做好扎实细致的工作,经做工作仍不愿改签的人员,单位要做好备案工作,并可按下述规定继续履行原协保协议:
(1)根据本市医疗保险办法有关规定,增缴2.5%的医疗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的承担比例原则上由单位与协保人员协商确定。对确有困难的人员,应由单位负责解决。
(2)协保协议到期后,单位不再办理续签手续。协保协议期满时劳动合同同时终止,符合享受终止合同经济补偿金条件的职
工,由企业按《上海市劳动合同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原单位应按照《上海市单位招工、退工管理办法》到劳动保障部门职业介绍中心办理退工手续。
5、凡改签后其《劳动手册》的更改,由单位凭改签协议,以及缴纳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社会保险凭证,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部门职业介绍中心办理变更手续。
二、关于协保人员社会保险相关问题
1、单位使用协保人员后,单位和个人可以根据沪府办(2000)32号文规定免缴或补缴社会保险费差额。补缴社会保险费的基数按本人实际工资收入确定,缴费比例按本市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之和确定。
协保人员要求补缴社会保险费差额的,可到“协保专户”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指定的银行为协保差额缴费人员设立“社会保险缴费帐户”,并制作相应的“个人缴费卡”。单位及协保人员按月将社会保险费注入其缴费帐户。
2、单位和协保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按本市统一规定记入个人帐户,当年个人帐户记帐额(含协保人员原记帐额)超过本市规定的最高记帐额时,超过部分按规定转入个人补充社会保险帐户。
3、单位和协保人员当年补缴社会保险费后,个人缴费年限不重复计算。
4、职工签订协保协议后,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可按规定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计算养老金时,本人实际办理退休手续至到达原法定退休年龄期间一次性预缴的养老保险费不计入个人帐户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但继续存入个人帐户用于按月支付其养老金。
5、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实施破产的企业中,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协保人员,可按规定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计算养老金时,个人帐户养老金按本通知第二条第4款规定执行。
6、协保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前死亡的,由社保机构根据其死
亡时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情况,按规定计算应记入个人帐户的个人缴费额并予以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
7、协保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前因各种原因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其个人养老保险帐户中个人缴费额按本通知第二条第6款原则确定,并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8、协保人员与原单位解除协保协议和劳动关系时,原单位应办妥退工手续,被新的用人单位录用后,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办理录用手续,签订劳动合同。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和个人应按本市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后,其个人帐户的记录及缴费年限的计算按本通知第二条第2、3款规定执行。
三、关于协保人员解除劳动合同后的相关问题
1、单位与协保人员解除协保协议和劳动关系的,应当按规定办理退工手续,并在退工通知单上注明“协保”字样,《劳动手册》的更换按《关于协保人员解除劳动关系后变更〈劳动手册〉的操作意见》[沪就职(2000)3号]执行。
2、协保人员(协保期限签至退休或改签至退休)与原单位解除协保协议和劳动关系后,其身份为失业人员,可以按照《上海市失业保险办法》的规定申领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按照解除劳动关系之日前的失业保险缴费年限核定。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享受除医疗补助金外的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其患病按照《关于本市协保人员医疗保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享受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但不享受上海市企业职工医疗互助计划的补助。
3、未改签协保协议至退休的协保人员失业以后,可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的有关待遇。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年四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