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社局十大民生工程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十大民生工程”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强和各相关单位、乡镇的协调和配合,认真开展了民生工程工作。下面,我就我局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局主要负责十大民生工程中的就业创业工程建设,即建设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试点项目,主要包括新建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4040平方米,工程建筑层数为地上四层;新建韩坊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一栋329平米(该服务站为一栋二层建筑),新五云镇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一栋300平方米(该服务站设在综合大楼的第二层);改建乡、镇、乡和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每个乡镇改建工程建筑面积都要在300平米以上。
截止目前,新建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已封顶,由于省发改委稽察组针对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提出的几点存在的问题,现正在与相关部门加快改进;新建韩坊和五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项目也已封顶,正进入装修阶段,新建韩坊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预计本月底完工;改建乡、镇、乡、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项目已施工,正在逐步完善。目前,我局已向上争取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资金70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53万元,省级配套资金35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尽管《若干意见》出台以来,我县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支持,像沙地镇、王母渡镇、吉埠镇、长洛乡等一些乡镇的服务站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但从总体上看,全县还有一大批乡镇的服务站仍然靠租赁办公场所,且办公自动化建设严重滞后,很多事情只能到县城一级办理,群众办事很不方便。二是尽管上级已拨款703万用于项目建设,但考虑到项目的总建筑面积有六千多平方米(县级工程4040平方米,6个乡镇总和1800平方米以上),对这些项目进行新建工程的资金缺仍然较大。
三、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为确保今年民生工程建设工作任务指标全面完成,我们准备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用好政策,努力向上争资。积极研读《若干意见》相关内容,全力向上争取用于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破解经办平台缺乏、保障水平偏低、社保资金缺大等实际问题。二是要继续加强和各有关单位、乡镇的协调,采取周调度制度,全面掌握工程项目建设进展。三是要加强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建设,大力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在各乡镇不断延伸社会保障平台,完善各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软件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四、建议
一是在2010年机构改革中,撤销了乡镇劳动保障所,将其职能并入民政和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由乡镇负责管理,接受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由于乡镇工作包罗万象,工作不够专一,使得业务办理人员变动频繁,办理场所迁移频繁,办公设施耗损频繁,甚至今天接待群众办事的事一名干部,明天又是另外一名,给群众带来极大不便。建议是否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设立专岗,由我局统一管理人员,指定专门场所,选派专人,从而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二是为了加快工程改建进展速度,建议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四个改建乡镇(乡、镇、乡、乡)各拨付10万元。
第二篇:2014年人社局社会工作报告
2014年人社局社会工作报告
2014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能、加强廉政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认真依法履职,扎实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支撑。按照《XX县县级部门(单位)2014社会评价办法》(富办发〔2014〕32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现将工作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严肃工作纪律,推行优质服务。按照上级人社部门“服务窗口作风建设”工作要求,从按时上下班、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抓起,规范日常工作秩序,强化机关内部管理。从接听电话到接待来访,从依法办事到按章收费,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服务行为,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人社窗口2014年连续三个季度被县政务服务管理局评为“优秀窗口”,工作人员连续三个季度被评为“优秀窗口工作人员”。二是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属日常性业务,做到随到随办,须经多个环节审核的业务,制作专项业务流程表,明确告知经办程序,并要求工作人员签字。三是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门户网站公示全局各项业务办事事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所需材料、办事科室及负责人、办理时限,并制作成业务指南小册子,在业务窗口发放。投入5万余元对医保中心100余平方米的服务大厅进行改造,降低工作台,增加医保信息查询系统,明确专人负责引导群众办理业务,进一步规范医保业务流程,工作岗位标识明显、职责明确、业务流程规范有序。把社保中心、就业中心、养老保险科等与群众密切相关而又业务相连的部门集中在社保中心大楼办公,在一楼设立服务窗口,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工作中做到行政执法主体合法规范,无擅自委托、转委托或者以被委托单位名义从事执法活动的行为。执法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执法时能严格依法办事,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从事执法活动。
二、认真依法履职,促进各项工作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抓住民生为本、人才优先这条主线,统筹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各项工作。
(一)多措并举,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促进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完善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财政投入、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稳定就业。截至2014年11月底,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370个(其中新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855个),完成任务数的109%;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780人,完成任务数的10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控制在4.5%目标范围内;特殊困难群体就业695人,完成任务数的116%;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16000人,完成任务数的107%(其中特别行动计划新增转移就业12700人);发放各类创业贷款1436户7564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00%,成功创业1441人,带动就业4323人,各项就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健全体系,社会保障惠及民生。进一步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转移工作,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政策,加大五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完整,不断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今年1至11月,全县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社会保险完成参保529234人,其中养老保险380489人(含城乡居民368376人),医疗保险66145人(含城居医保29076人),工伤保险43000人,生育保险17800人,失业保险21800人,分别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数的102.5%、100%、75%、100%、10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较去年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今年富源煤炭企业全部停产整顿整合。五大社会保险征缴保费27076.58万元,共为88万人次支付社会保险待遇26571.08万元,社保基金累计结余4.2亿元。社会保险待遇继续提高。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待遇支付水平较上年分别提高12.5%、12%、16.2%,远远高出省下达目标任务10%的标准。生育保险配套全省单独二孩政策为符合条件生育二孩的参保职工办理了待遇支付手续。城镇居民医保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配套补助加个人缴费我县目前人均标准每人410元,较全省每人320元的目标任务增90元。加强社保基金征缴支付环节稽查,维护社保基金安全完整。联合纪检监察部门组织社保业务经办机构深入参保单位、参保人员调查核实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情况,杜绝乡镇(街道)、村组(社区)截留保费行为。经常深入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医保支付稽查工作,及时敲响警钟,纠正小病大治、过度治疗和分解住院等违反基本医疗服务协议的行为。.2014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能、加强廉政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认真依法履职,扎实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支撑。按照《XX县县级部门(单位)2014社会评价办法》(富办发〔2014〕32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现将工作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严肃工作纪律,推行优质服务。按照上级人社部门“服务窗口作风建设”工作要求,从按时上下班、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抓起,规范日常工作秩序,强化机关内部管理。从接听电话到接待来访,从依法办事到按章收费,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服务行为,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人社窗口2014年连续三个季度被县政务服务管理局评为“优秀窗口”,工作人员连续三个季度被评为“优秀窗口工作人员”。二是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属日常性业务,做到随到随办,须经多个环节审核的业务,制作专项业务流程表,明确告知经办程序,并要求工作人员签字。三是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门户网站公示全局各项业务办事事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所需材料、办事科室及负责人、办理时限,并制作成业务指南小册子,在业务窗口发放。投入5万余元对医保中心100余平方米的服务大厅进行改造,降低工作台,增加医保信息查询系统,明确专人负责引导群众办理业务,进一步规范医保业务流程,工作岗位标识明显、职责明确、业务流程规范有序。把社保中心、就业中心、养老保险科等与群众密切相关而又业务相连的部门集中在社保中心大楼办公,在一楼设立服务窗口,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工作中做到行政执法主体合法规范,无擅自委托、转委托或者以被委托单位名义从事执法活动的行为。执法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执法时能严格依法办事,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从事执法活动。
二、认真依法履职,促进各项工作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抓住民生为本、人才优先这条主线,统筹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各项工作。
(一)多措并举,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促进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完善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财政投入、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稳定就业。截至2014年11月底,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370个(其中新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855个),完成任务数的109%;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780人,完成任务数的10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控制在4.5%目标范围内;特殊困难群体就业695人,完成任务数的116%;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16000人,完成任务数的107%(其中特别行动计划新增转移就业12700人);发放各类创业贷款1436户7564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00%,成功创业1441人,带动就业4323人,各项就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健全体系,社会保障惠及民生。进一步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转移工作,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政策,加大五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完整,不断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今年1至11月,全县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社会保险完成参保529234人,其中养老保险380489人(含城乡居民368376人),医疗保险66145人(含城居医保29076人),工伤保险43000人,生育保险17800人,失业保险21800人,分别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数的102.5%、100%、75%、100%、10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较去年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今年富源煤炭企业全部停产整顿整合。五大社会保险征缴保费27076.58万元,共为88万人次支付社会保险待遇26571.08万元,社保基金累计结余4.2亿元。社会保险待遇继续提高。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待遇支付水平较上年分别提高12.5%、12%、16.2%,远远高出省下达目标任务10%的标准。生育保险配套全省单独二孩政策为符合条件生育二孩的参保职工办理了待遇支付手续。城镇居民医保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配套补助加个人缴费我县目前人均标准每人410元,较全省每人320元的目标任务增90元。加强社保基金征缴支付环节稽查,维护社保基金安全完整。联合纪检监察部门组织社保业务经办机构深入参保单位、参保人员调查核实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情况,杜绝乡镇(街道)、村组(社区)截留保费行为。经常深入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医保支付稽查工作,及时敲响警钟,纠正小病大治、过度治疗和分解住院等违反基本医疗服务协议的行为。.(三)严格把关,人事人才统筹推进。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制度建设和队伍管理不断加强。公务员分类管理、考录、平时考核等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开招聘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和规范。对县直75家独立核算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逐月进行核批。按照市、县部署,继续推进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并取得明显成效。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宣传工作,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发展。扎实做好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今年我县公务员考录计划23人,实际录取23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计划72人,实际录取56人,1人延期体检;定向招聘16人,实际录取3人;完成268名特岗教师入编工作,在公办中小学在岗代课教师中择优招聘公办教师68人。认真贯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登记报到返乡高校毕业生2701人,派遣65名高校毕业生到相应的见习岗位参与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8%以上。
(四)依法维权,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是全面推进劳动用工登记,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签订率逐年提高。2014年,共有38650人进行了用工登记并签订了劳动合同,受全县煤矿停产整顿、资源整合等原因影响,较去年同比下降38%,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集体合同签订累计达239户,新签订集体合同数101户,签订集体专项合同108户,集体合同签订率达75%以上。事业单位劳动合同要求应签尽签,签订率达95%以上。二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及准备金制度,全县有125户企业交存保证金1769万元,61户业主交存准备金933万元。严厉查处各类劳动案件,促进企业依法规范用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主动监察用人单位248户,纠正用人单位不规范行为34处,涉及劳动者1.4万人。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59件,涉及农民工984人,涉及农民工工资1024万元,结案率达100℅。三是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乡镇(社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构组建率达100%,确保人员统一、制度统一、程序统一,使劳动人事争议在基层调解,节约了行政成本,下步将重点在文体、卫生、教育、煤炭、烟草、电力等系统组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构,为用人单位和职工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环境。截至11月底,全县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12件,其中仲裁裁决97件,调解315件,仲裁案件到期结案率达100%。四是重视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积极深入后矿医院调研我县职业病筛查情况,分析判断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在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工伤保险参保缴费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同时,积极向县委政府请示汇报,强化各部门职责,督促做好入职健康体检和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职业病。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好人社部门形象
一是重视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加强党性修养,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础。二是局党委书记与局机关各科(室)、中心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三是加强机关内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制定出台《人社系统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四是加大重点岗位、风险岗位的监督力度,在事业单位人员招考过程中,全程有人大、政协、纪委、监察局工作人员参与,保障了招考的公平和公正。杜绝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失职渎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现象。
第三篇:人社局就业民生工作总结
人社局就业民生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主动发力,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强服务、保民生、促和谐,一手抓全市人力资源的整体性开发,一手抓事关民生的社会保障,通过努力,我们确立的“服务转型升级、助推经济发展、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幸福和谐”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一、强化招引、优化服务,人才强基作用不断凸显
(一)加大高层次人才集聚,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全年我市引进的高层次海归创业创新人才团队达到143个,海归创业创新高层次人才310名。引进本科人才3960人,其中硕士及以上人才260人。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我市现有4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站点数与在站博士后人数达到了1:1,位于全省前列。全年共有3600余人通过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以上的鉴定,超额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完成全年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138%;8200人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6500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二)优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拓宽人才渠道。今年共举办了95场固定人才(人力资源)集市,其中专场招聘会9场,总共进场单位6462家次,提供岗位13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5万人次。灵活运用专场招聘、外出招聘、委托招聘和网络招聘“四大招聘”形式,举办了大学生创业节活动,适时推出“今年XX市校园引才计划”,充分挖掘潜力引进人才。积极服务大学生,建设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我市32家见习基地共提供780人次的就业见习。继续完善丹阳人才网,对人才网实施了百度优化和手机版的上线,开通了丹阳人才网官方微信和微博平台,多元化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服务媒介。
(三)积极依靠培训平台,整合智力能源。今年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8748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9914人,其中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4072人。共举办创业意识教育培训3.19万人,syb创业培训2083人。认真组织实施各类初级职称评定、中高级职称申报工作,审核上报了各系列高级职称材料共300余份。
(四)大力实施引智项目,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今年共执行了22个引智项目,引进外国专家18人,留学回国人员20人。会同农委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稻鸭共作”基地建设,对省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高效农业新技术培训基地进行了授牌,并在今年举办了中日稻鸭共作技术交流会。我局还在第二十届全国引进日本花甲专家项目洽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二、主动作为、搭建平台,社会保障和创业就业惠民服务深入人心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实现了新农合在上海异地实时结算,医保各项指标9月底已全面完成,截至12月底,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1.03万人,全市社会医疗保险收入6.93亿元,支出6.48亿元,新农合参保61.64万人。继续完善社保扩面征缴,截至12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62万人,基金征缴收入12.09亿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5万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市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该政策自2004年1月1日开始施行,2007年9月1日进行了政策调整,出台了新的保障办法。但是仍然存在保障制度不统一、保障层次不统一、保障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云阳镇先行开展被征地农民保障新政策的试点,城南村和城北村已有1822人应保障对象进入新政策保障范围,共筹措资金1.07亿元,土保对象转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082人,己全部按规定参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补缴4766万元。针对云阳镇在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形成了两个会议纪要,对政策做进一步的明确。市领导还带队赴XX市进行了专题学习调研,进一步完善我市失地农民保障新政策。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扶持城乡困难群体就业,积极落实创业政策,以“全民创业”带就业,全市累计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05万元,扶持创业1660人,创业带动就业8268人,申报创建省市两级创业促进工作示范单位5个,创业促进工作示范岗40个。加强对企业的用工监测,采用“一企一访”的方式,切实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200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63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9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2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3%以内。
三、创新思路、突出重点,“金保工程”和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 “金保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在全国推行的“十二金”电子政务工程之一,其中建成全市“同人同城同库”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中心是“金保工程”的基础和保障。我们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和序时进度,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处于基础信息采集表输入阶段,截止目前已输入近65万人的信息采集表,为我市“金保工程”数据整理比对和发放社会保障卡作准备。
2009年起,我市启动社区(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2010年底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实现社区(村)级服务平台全覆盖。2011年底选聘了188名大学生作为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充实到社区(村)人社公共服务站,目前在岗的专职协理员有186名。今年为高质量完成社区(村)级平台建设工作,全市各镇(区)已在本辖区选择场地条件较好的社区(村)打造样板工程,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辖区内社区(村)平台建设任务,从而进一步做到场所标准化、服务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更好地完善“15分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圈”,打造新型农保经办服务“四个不出村”新理念,真正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四、调处结合、联动防控,劳动关系和企业军转干部维稳成效明显
(一)劳动监察和维权机制不断健全。一是净化用工环境。加强合法用工巡查,共巡查各类企业2262户,对14户被列为橙色以上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有效抵制了各类违反劳动法规的事件发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累计检查用人单位1205家,涉及劳动者42175人,为农民工追讨工资435.8万元;二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共处理劳资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16起,其中欠薪逃匿案件5起,5人以上群体性事件11起。三是强化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提高快速处置能力,实施监察分类处理制度,推进全省监察联动举报投诉平台建设。
(二)仲裁效能建设和调解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大力推进仲裁实体化建设,深化镇(区)、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劳动人事仲裁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切实充分发挥基层调解职能,将劳资纠纷预防化解在基层。贯彻柔性调处,健全“调、裁、审”互通联动机制,今年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426件,其中立案受理1703件,案外(乡镇办事处)受理1723件。已结案3402件,结案率达99%。其中调解结案3025件,调解结案率达88%。
(三)企业军转干部维稳解困工作持续向好。继续保持无一人进京和越级上访的良好态势,各项安置政策和企业军转干部的有关政策待遇得到有效落实。
五、依法施管、稳步推进,机构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
(一)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机构编制设置科学化。继续做好司徒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的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做好市城乡统筹工作委员会机构、职能及人员编制的调整工作,完成了镇国土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做好滨江新城规划、住建、城管分支机构的设置工作。做好我市公共资源交易职能机构、三大行业公司、检察系统机构的整合工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人员增长。完成了2012事业单位年检工作任务。本应接受年检事业单位法人375个,合格375个,合格率达到100%。多方联动强势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清理规范,出台了《XX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管理暂行办法》,并下达了各镇(区)、各部门社会化用工计划控制数及人员分流任务,三年内将减少社会化用工1818名。
(二)不断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公开招考和公务员考录工作。在2012年完成全市首次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对相关文件及问题矛盾进行汇总筛选,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进行了逐步完善。开展了市卫生局、教育局、部分事业单位集中公开招考工作。完成了20122564名公务员、6756名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工作。做好了今49个公务员职位的招录工作。完成了我市明年公务员招考计划职位编制工作,全市共编制上报今年公务员招考计划职位62个。
今年以来,我局主动发力,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强服务、保民生、促和谐,一手抓全市人力资源的整体性开发,一手抓事关民生的社会保障,通过努力,我们确立的“服务转型升级、助推经济发展、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幸福和谐”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一、强化招引、优化服务,人才强基作用不断凸显
(一)加大高层次人才集聚,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全年我市引进的高层次海归创业创新人才团队达到143个,海归创业创新高层次人才310名。引进本科人才3960人,其中硕士及以上人才260人。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我市现有4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站点数与在站博士后人数达到了1:1,位于全省前列。全年共有3600余人通过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以上的鉴定,超额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完成全年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138%;8200人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6500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二)优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拓宽人才渠道。今年共举办了95场固定人才(人力资源)集市,其中专场招聘会9场,总共进场单位6462家次,提供岗位13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5万人次。灵活运用专场招聘、外出招聘、委托招聘和网络招聘“四大招聘”形式,举办了大学生创业节活动,适时推出“今年XX市校园引才计划”,充分挖掘潜力引进人才。积极服务大学生,建设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我市32家见习基地共提供780人次的就业见习。继续完善丹阳人才网,对人才网实施了百度优化和手机版的上线,开通了丹阳人才网官方微信和微博平台,多元化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服务媒介。
(三)积极依靠培训平台,整合智力能源。今年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8748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9914人,其中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4072人。共举办创业意识教育培训3.19万人,syb创业培训2083人。认真组织实施各类初级职称评定、中高级职称申报工作,审核上报了各系列高级职称材料共300余份。
(四)大力实施引智项目,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今年共执行了22个引智项目,引进外国专家18人,留学回国人员20人。会同农委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稻鸭共作”基地建设,对省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高效农业新技术培训基地进行了授牌,并在今年举办了中日稻鸭共作技术交流会。我局还在第二十届全国引进日本花甲专家项目洽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二、主动作为、搭建平台,社会保障和创业就业惠民服务深入人心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实现了新农合在上海异地实时结算,医保各项指标9月底已全面完成,截至12月底,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1.03万人,全市社会医疗保险收入6.93亿元,支出6.48亿元,新农合参保61.64万人。继续完善社保扩面征缴,截至12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62万人,基金征缴收入12.09亿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5万人。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市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该政策自2004年1月1日开始施行,2007年9月1日进行了政策调整,出台了新的保障办法。但是仍然存在保障制度不统一、保障层次不统一、保障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云阳镇先行开展被征地农民保障新政策的试点,城南村和城北村已有1822人应保障对象进入新政策保障范围,共筹措资金1.07亿元,土保对象转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082人,己全部按规定参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补缴4766万元。针对云阳镇在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形成了两个会议纪要,对政策做进一步的明确。市领导还带队赴XX市进行了专题学习调研,进一步完善我市失地农民保障新政策。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扶持城乡困难群体就业,积极落实创业政策,以“全民创业”带就业,全市累计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05万元,扶持创业1660人,创业带动就业8268人,申报创建省市两级创业促进工作示范单位5个,创业促进工作示范岗40个。加强对企业的用工监测,采用“一企一访”的方式,切实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200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63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9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2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3%以内。
三、创新思路、突出重点,“金保工程”和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 “金保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在全国推行的“十二金”电子政务工程之一,其中建成全市“同人同城同库”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中心是“金保工程”的基础和保障。我们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和序时进度,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处于基础信息采集表输入阶段,截止目前已输入近65万人的信息采集表,为我市“金保工程”数据整理比对和发放社会保障卡作准备。
2009年起,我市启动社区(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2010年底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实现社区(村)级服务平台全覆盖。2011年底选聘了188名大学生作为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充实到社区(村)人社公共服务站,目前在岗的专职协理员有186名。今年为高质量完成社区(村)级平台建设工作,全市各镇(区)已在本辖区选择场地条件较好的社区(村)打造样板工程,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辖区内社区(村)平台建设任务,从而进一步做到场所标准化、服务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更好地完善“15分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圈”,打造新型农保经办服务“四个不出村”新理念,真正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四、调处结合、联动防控,劳动关系和企业军转干部维稳成效明显
(一)劳动监察和维权机制不断健全。一是净化用工环境。加强合法用工巡查,共巡查各类企业2262户,对14户被列为橙色以上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有效抵制了各类违反劳动法规的事件发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累计检查用人单位1205家,涉及劳动者42175人,为农民工追讨工资435.8万元;二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共处理劳资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16起,其中欠薪逃匿案件5起,5人以上群体性事件11起。三是强化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提高快速处置能力,实施监察分类处理制度,推进全省监察联动举报投诉平台建设。
(二)仲裁效能建设和调解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大力推进仲裁实体化建设,深化镇(区)、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劳动人事仲裁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切实充分发挥基层调解职能,将劳资纠纷预防化解在基层。贯彻柔性调处,健全“调、裁、审”互通联动机制,今年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426件,其中立案受理1703件,案外(乡镇办事处)受理1723件。已结案3402件,结案率达99%。其中调解结案3025件,调解结案率达88%。
(三)企业军转干部维稳解困工作持续向好。继续保持无一人进京和越级上访的良好态势,各项安置政策和企业军转干部的有关政策待遇得到有效落实。
五、依法施管、稳步推进,机构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
(一)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机构编制设置科学化。继续做好司徒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的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做好市城乡统筹工作委员会机构、职能及人员编制的调整工作,完成了镇国土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做好滨江新城规划、住建、城管分支机构的设置工作。做好我市公共资源交易职能机构、三大行业公司、检察系统机构的整合工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人员增长。完成了2012事业单位年检工作任务。本应接受年检事业单位法人375个,合格375个,合格率达到100%。多方联动强势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清理规范,出台了《XX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管理暂行办法》,并下达了各镇(区)、各部门社会化用工计划控制数及人员分流任务,三年内将减少社会化用工1818名。
(二)不断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公开招考和公务员考录工作。在2012年完成全市首次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对相关文件及问题矛盾进行汇总筛选,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进行了逐步完善。开展了市卫生局、教育局、部分事业单位集中公开招考工作。完成了20122564名公务员、6756名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工作。做好了今49个公务员职位的招录工作。完成了我市明年公务员招考计划职位编制工作,全市共编制上报今年公务员招考计划职位62个。
六、强化作风、突出整改,行风政风建设持续深入
自从今年开展机关作风活动以来,我局思想先行,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调,细化工作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评议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十项规定”为契机,制定下发“十个不准”文件,继续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二是出台了“优质服务窗口”和“优质服务先进个人”创建评比活动实施意见。在全局召开了机关作风建设大会,明确突出整改、增强效能,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而集中解决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三是根据行风政风建设的要求,通过明察暗访、日常检查注重整改提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多次召开服务窗口整改会议,窗口环境、服务流程得到进一步提高。组织机关干部员工参观了胡桥廉政教育基地,通过党课、支部大会、观看电教片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的防腐拒变能力。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把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阔步迈向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奋进之年,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涉入深水区,人社工作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既凸显重要地位,也肩负艰巨重任。随着改革发展深入,人社领域一些体制与机制的、历史与现实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出来。结合我市实际,当前人社工作重点是要积极应对和处理好五个方面问题:一是用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市场供求监测分析,全市企业用工总体平稳、劳动力供求总体平衡,但也存在需求同比下降、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等问题:一方面许多企业亟需技能型、复合型劳动者;另一方面许多求职者又不符合工作岗位要求,导致“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结构型用工荒和“就业难”。二是社保可持续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受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保待遇水平刚性增长等因素影响,我市社保基金运行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全市老龄化加快,社保制度内退休人员与在职缴费人员的比例不平衡,基金供养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国家连续10年大幅提高养老金,年均增长10%以上,企保基金征收增长乏力,扩面征缴基金有限。企业破产改制社保基金挂账等历史遗留问题由隐性逐步显性。同时,被征地农民保障工作终因开展难度大、历史遗留问题多、上访人员多、财政资金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土保政策迟迟不得出台,也未得到进一步推广,该工作目前处于停滞状态,全年基金征缴总额也受到了影响。鉴于以上原因,对照2012年年底作预算时,土保转企保人员预测有1.1万人,平均每人补缴3万元,合计一次性补缴收入3.3亿的要求,到今年底为止,土保转企保只有5000万元,这与去年年底预估相差了2.8亿元。三是产业集聚人才的能力偏弱。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特色不明显,对人才的集聚吸纳能力不强。全市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产业人才匮乏,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中,工程和农业技术人员等生产一线人才比重偏低。与发达地区和苏南其他城市相比,人才环境和人才政策的吸引力不强,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不活,城市环境和文化氛围不优,存在引才难、留才难。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路径亟待拓宽。与周边发达地区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快,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工资性收入仍占居民收入较大比重,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偏低。与此同时,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城乡间、区域间、行业间以及企业高管与普通职工之间的收入存在较大倍差。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措施不多,刚性手段不足,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在全省处于偏低水平。五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压力较大。受经济运行不稳定因素影响,因企业退工、减员引发的矛盾增多,工资拖欠、不签合同、不缴保险等劳动争议案件仍处于高位运行:一方面,少数企业逃避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不遵守劳动法规;另一方面,稳增长、强服务,强调招商引资、优化发展软环境的要求,为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带来难度。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威慑力不够,劳动人事争议矛盾调处和监察执法力量比较薄弱,政府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发挥还有待加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判,精心谋划,在明年人社工作中把握好以下“三大机遇”:一是人社部门职能的新定位,为人社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一轮改革作出了总体布局,改革发展将向深层次迈进。全会指出,人社工作涉及每个人的利益,既是支撑改革发展的“基石”,也是协调平衡各方利益的“调节阀”;既是动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促发展、稳增长的“助推器”;既是化解矛盾和纠纷的“防火墙”,也是维护和谐稳定的“减震器”。人社地位更突出、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二是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人社事业现代化明确了路线图。在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人社部门承担着社会保险全覆盖、高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居民收入等核心指标和构建现代化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人才支撑和公共服务四大体系的工作项目。融入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使我市与周边发达城市迈上统一起跑线,走上新一轮“同台竞技”,有利于更便捷地学习借鉴周边城市的成功经验,推动人社工作的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有利于争取上级对民生事业的经费投入和工作支持,在更高起点、更快速度、更大力度上推进人社事业跨越发展。三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人社事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对人社工作进行批示,对更好地推进全民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才引进、社会保障、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并对人社重点亮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与此同时,我们在指导思想上,还要做到“三个体现”:一是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工作会议精神,以全市一流的目标作为参照系,与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指标相衔接,科学确定各项工作的量化指标,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定性。二是体现各镇区间的竞争发展。深入分析研究各项工作应对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着力破解瓶颈和难题,明年各项重点工作都需要各个镇区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各镇区相互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体现创新原则和改革精神。工作中时刻将创新作为一种常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各项工作突破老一套,在完善政策、优化机制上寻求创新。明年全市人社工作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改革创新、转型提升”工作基调,突出“创特色、争一流”工作主题,紧扣“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工作主线,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着力完善现代化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人才支撑、公共服务“四大体系”,不断深化人事制度和工资分配“两项改革”,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一项机制”,促进人社服务转型,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现代化发展。明年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质量,实施人力资源整体开发计划。加快构建以人才引进为重点、产业化技术为支撑、平台建设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国际化人才引领创新,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实现产业集群与人才集群、产业链与人才链、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三个良性互动”。积极申报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和企业博士集聚计划。推动高端人才与资本、高新技术、高新项目“嫁接”,吸纳集聚一批能够带动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突出企业实用技能人才培养,完善高技能人才政策,多渠道培养技能人才。到明年末,共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使我市“千人计划”专家达到11名;引进省“双创人才”10人,届时我市省“双创人才”将达到53名。
二、协调推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把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拓宽就业增收、创业增收、保障增收、帮扶增收、政策性增收等渠道,千方百计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市场调节机制,推动职工与企业经营者平等协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加强工资调控管理,推进集体合同签订,强化工资集体协商,适时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推广实施企业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和应急周转金制度;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调整优化工资结构,改善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水平。
三、统筹兼顾,着力关注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实名登记制度,拓宽就业信息发布渠道,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和就业岗位开发力度,改变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就业观念,扩大就业规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完善就、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就业指导服务,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增强劳动者职业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就业岗位稳定;落实服务企业政策措施,强化重点缺工企业与技职校、劳务中介机构对接和外地劳务基地的对接,帮助解决用工难题,保持企业用工稳定。
四、高效规范,实施创业载体完善计划。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资源,进一步完善各类创业基地,提高创业载体建设的企业入驻率、创业企业贡献率和创业者的成活率,对创业典型进行重点宣传,发挥创业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创业载体建设层次,着力打造一批创业示范园和创业品牌,提升创业载体孵化、实训、培育功能,积极引导创业向园区集中、向优势产业链靠拢。
五、着眼全局,全面推行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技能培训政策,落实培训直补措施,提高培训资金使用效率。紧贴产业发展,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就业导向性培训,重点对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对失业人员实施再就业培训,对农村劳动力实施转移就业培训,对企业职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促进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培训与产业项目的有效对接。
六、扎实推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城乡社保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新农保、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双轨合一”运行,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向企业养老保险转移。加大扩面征缴力度,着力解决特殊人群、边缘人群、困难人群保障问题,实现“应保尽保”;加大基金清欠力度,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建立基金运行内审、监测、监督、检查等长效管理制度,制定和落实破产改制企业挂账分期偿还计划,完善社保征缴奖励机制,做到“应收尽收”。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完善全市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坚持医保扩面,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异地医保实时结报。优化医疗费用结算办法,改进定点医药机构管理办法,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在云阳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对全市失地农民保障分三个时间段和年龄段进行情况调查,根据省厅的93号令,尽快出台被征地农民保障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开,实现与93号令的无缝对接。
七、紧跟进度,深入推进金保工程建设。按照XX市政府对我市“金保工程”建设专项督查会议要求,我们在抓紧做好采集信息输入的同时,还将组织专家对“金保工程”建设方案进行论证,根据专家意见完善该建设方案,抓紧做好“金保工程”数据比对工作和社会保障卡发放前期准备工作,既要保证数量,更要保证质量。预计在明年年底或2015年初就有市民可拿到首批发放的社会保障卡。
八、积极稳妥,全面构建和谐稳定劳资关系。深入开展以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法制宣传为重点的“法治市”创建活动,深入贯彻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健全监察仲裁排查预警、调解处理、应急管理机制。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劳动保障诚信工程建设活动,建立健全诚信评价体系。完善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完善推进监察全省联动举报投诉平台建设和案件分类管理制度,规范案件联动机制,加大劳动监察和行政执法力度,加大工资支付排查力度,严防群体欠薪事件。建立仲裁司法与援助制度,实现争议处理柔性化、案件办理标准化,切实解除劳动者维权之“忧”和用人单位依法管理之“忧”,力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的和谐稳定。
九、服务大局,积极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要求,及时做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方案涉及的编制划转、职能调整和人员整合工作,同时根据上级要求做好其他相关机构的整合工作。在今年底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一些复合型事业单位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进行职能剥离,以稳步推进全市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开展。继续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审计局做好离任领导干部的“三责联审”工作,会同纪委、财政等部门开展在编不在岗人员、社会化用工等情况的专项督查。进一步强化对机构编制的科学管理,对全市中小学开展重新核编工作,为进一步搞好教师配备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进一步加大机构编制工作的对外宣传力度。
十、高度重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教育工作,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解决好“主动干”的问题、解决好“干得好”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着力查找“四风”问题,认真查摆、即查即纠,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社区开展亲民、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优化整合宣传资源,完善与相关媒体的一周信息汇总调度办法,形成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宣传的制度化、常态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及时互动和共享,提高人社部门社会保险、劳资薪酬、法律法规等各种信息和政策的影响力和群众知晓率。牢固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为民服务的百姓情怀、包容他人的宽广胸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昂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推动人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篇:十大民生工程
“十大民生工程”: 1.开发完成劳动保障网格化监管信息系统;制定欠薪应急周转金具体操作流程及实施细则;在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2.出台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有效整合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和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实现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全面接轨,实现城乡居民在同一平台参保缴费与管理服务。3.启动市热电厂搬迁改造工程(搬迁并改造)。4.出台20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居民医保筹资方案及补偿办法;完成20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居民医保筹资工作。5.组织开展整治“两抢”犯罪大会战;做好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安全保卫工作。6.根据宁波市政府《关于调整市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的通知》精神,调整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7.今年新增、调整、延伸城乡公交线路6条,更新、新增公交车80辆,新建公交站点254只;城区公交新投入14辆高档豪华公交车型,对现有2路公交车实施整体改造。8.做好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9.启动充分就业市创建。2009年,50%行政村和所有社区达到分就业村(社区)标准;2010年,94%行政村和所有社区达到充分就业村(社区)标准,各镇(街道)均达到充分就业镇(街道)标准,率先在宁波市内达到充分就业市标准。10.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程,2010年农村居家养老覆盖面达到35%。
第五篇:十大民生工程
1.就业促进工程
主要包括扩大就业规模、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扶持自主创业等4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35亿元。
2.扶贫解困工程
主要包括农村扶贫解困、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慈善爱心超市建设、法律援助、落实计划生育扶助政策、困难职工救助、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解困、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等8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29.4亿元。
3.民族地区扶贫工程
主要包括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彝家新寨住房建设、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民族地区疾病防治、支持“三州”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建设、少生快富工程等7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22.08亿元。4.教育助学工程
主要包括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职业教育、发展学前教育、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留守学生关爱工作、中小学校舍安全、特殊教育等7个分项。预计划投入资金149.84亿元。5.社会保障工程
主要包括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区养老工作、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8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146.84亿元。6.医疗卫生工程
主要包括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困难职工健康体检和职业病防治中心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开展“聆听世界”人工耳蜗助听救助活动、开展“爱佑童心”救助活动等8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157.09亿元。7.百姓安居工程
主要包括解决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问题、缓解城镇居民住房困难、地质灾害治理、沼气建设、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新村建设等6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306.5亿元。8.民生基础设施工程
主要包括农村交通建设、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公路安保工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通信等5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136.5亿元。9.生态环境工程
主要包括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耕地质量建设、污染治理、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4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77亿元。
10.文化体育工程
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家书屋建设、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5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19.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