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社区工作者培训:社会工作的概念和特点
2014社区工作者培训:社会工作的概念和特点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
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职业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
与一般助人活动相比,社会工作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性助人活动。社会工作不是一般的助人活动,而是专业的、以困难群体为主要对象的、职业性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以帮助社会上极度困难和比较困难的群体为主,决定了这种助人活动的艰巨性,而国家和社会对这种活动的较高要求使其走向职业化。显然,社会工作与一般的做好事、志愿服务有所不同。
2、注重专业价值。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社会工作强调平等之爱,要帮助所有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社会工作以帮助人为快乐,以帮助人作为自己的职责,在它的所有活动中充满了对人的尊重、对社会生活的热爱。它有崇高的理念,同时又脚踏实地、忘我地进行工作。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社会工作所必须的。
3、强调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用专业方法去帮助他人的活动。帮助人也需要方法和技巧,否则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会造成好人办坏事。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服务,常常是复杂的助人服务,要解决复杂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专门的、训练有素的方法和技巧。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社会工作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一系列独特的工作方法。这是一些经过人们反复实践、行之有效、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它通过教育和培训传递给新入这一行的人们,并通过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4、注重实践。社会工作要通过对科学方法的运用,与服务对象一起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困境,增进其社会功能。简单地说,社会工作要在理论指导下具体地去做,这是不同于其他理论性社会科学学科的重点。
5、双方合作。社会工作是对人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的过程。这并不是社会工作者单向地给予服务对象某种服务的过程,而是双方合作、共同面对困难、分析问题成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困难的过程。没有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良好配合与合作,就很难有效地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
6、多方协同。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大多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社会工作者也要与其他方面的专业人员合作,共同去解决服务对象所遇到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比如,要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社会工作者就要与本机构(组织)中的同事、社区工作者、劳动部门的工作人员等多方面的人一起工作,解决问题。团队协同解决问题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二篇:2014陕西社区工作者专业知识:社会工作的概念和特点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陕西社区工作者专业知识:社会工作的概念和特点 社区实务和社区工作基础知识是社区工作者考试的必考点。而专业知识有限,对于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的考生来说,是一个致命伤,陕西人事考试网为了弥补广大考生的这一短板,为大家整理了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社区基础知识大纲:社会工作的概念和特点,希望能为参加社区工作者的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
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职业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
与一般助人活动相比,社会工作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性助人活动。社会工作不是一般的助人活动,而是专业的、以困难群体为主要对象的、职业性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以帮助社会上极度困难和比较困难的群体为主,决定了这种助人活动的艰巨性,而国家和社会对这种活动的较高要求使其走向职业化。显然,社会工作与一般的做好事、志愿服务有所不同。
2、注重专业价值。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社会工作强调平等之爱,要帮助所有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社会工作以帮助人为快乐,以帮助人作为自己的职责,在它的所有活动中充满了对人的尊重、对社会生活的热爱。它有崇高的理念,同时又脚踏实地、忘我地进行工作。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社会工作所必须的。
3、强调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用专业方法去帮助他人的活动。帮助人也需要方法和技巧,否则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会造成好人办坏事。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服务,常常是复杂的助人服务,要解决复杂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专门的、训练有素的方法和技巧。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社会工作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一系列独特的工作方法。这是一些经过人们反复实践、行之有效、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它通过教育和培训传递给新入这一行的人们,并通过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4、注重实践。社会工作要通过对科学方法的运用,与服务对象一起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困境,增进其社会功能。简单地说,社会工作要在理论指导下具体地去做,这是不同于其他理论性社会科学学科的重点。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5、双方合作。社会工作是对人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的过程。这并不是社会工作者单向地给予服务对象某种服务的过程,而是双方合作、共同面对困难、分析问题成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困难的过程。没有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良好配合与合作,就很难有效地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
6、多方协同。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大多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社会工作者也要与其他方面的专业人员合作,共同去解决服务对象所遇到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比如,要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社会工作者就要与本机构(组织)中的同事、社区工作者、劳动部门的工作人员等多方面的人一起工作,解决问题。团队协同解决问题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
第三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相关概念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相关概念
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相关概念(此概念是中组部研究班研讨形成的,是进行课题调研的基本依据):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在社会服务与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社会工作人员是指职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社会工作师(者)是指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培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在特定机构登记注册的社会工作人员。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专门职业。
社会工作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创造性地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等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员。
社会工作人员分布领域:结合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人才的界定,我们初步认为社会工作人员主要分布在以下领域:
一、社会服务领域
(一)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
(1)老年人福利院的部分工作人员;(2)残疾人福利院的部分工作人员;(3)儿童福利院的部分工作人员;(4)精神病人福利院的部分工作人员;(5)聋儿康复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6)康复中心(康复医院)的部分工作人员;(7)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社会福利类民间组织
(1)社会福利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社会福利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会福利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二)社会救助
1、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
(1)农村敬老院的部分工作人员;(2)救助管理站的部分工作人员;
(3)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社会救助类民间组织
(1)社会救助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社会救助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会救助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三)收养服务
1、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
(1)收养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2、收养服务类民间组织
(1)收养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收养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收养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四)社区建设
1、社区事业单位
(1)社区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城乡居民自治组织
(1)城市居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2)农村村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区民间组织
(1)社区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社区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区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五)优抚安置
1、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
(1)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的部分工作人员;(2)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的部分工作人员;(3)复退军人精神病院的部分工作人员;(4)光荣院的部分工作人员;(5)军休所的部分工作人员;
2、优抚安置类民间组织
(1)优抚安置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优抚安置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优抚安置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六)慈善事业
1、慈善类事业单位
(1)社会捐赠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慈善类民间组织
(1)慈善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慈善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慈善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七)减灾救灾
1、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
(1)减灾备灾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减灾救灾类民间组织
(1)减灾救灾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减灾救灾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减灾救灾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八)家庭生活服务(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1、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
(1)婚姻登记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2、家庭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
(1)家庭生活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家庭生活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家庭生活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九)殡葬服务
1、殡葬服务类事业单位
(1)殡葬服务类事业单位的部分工作人员;
2、殡葬服务类民间组织
(1)殡葬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殡葬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殡葬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教育辅导
1、教育类事业单位
(1)各类学校的学生辅导员、就业服务指导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
(2)残疾少年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3)工读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
2、教育类民间组织
(1)教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教育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3)民办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一)司法矫正
1、司法矫正类行政单位
(1)看守所的部分工作人员;(2)少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3)戒毒所的部分工作人员;(4)监狱的部分工作人员;(5)劳教所的部分工作人员;
(6)街道司法所、派出所负责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的部分工作人员;
(7)乡镇司法所、派出所负责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的部分工作人员;
2、司法矫正类民间组织
(1)司法矫正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司法矫正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司法矫正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二)就业服务
1、就业服务类事业单位
(1)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部分工作人员;
(2)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3)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
2、就业服务类民间组织
(1)就业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就业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就业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三)医疗卫生
1、医疗卫生类事业单位
(1)医院从事医政工作的部分工作人员;(2)精神病院的部分工作人员;
(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医疗卫生类民间组织
(1)医疗卫生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医疗卫生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医疗卫生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四)计划生育
1、计划生育类事业单位
(1)计划生育指导站的部分工作人员;
2、计划生育类民间组织
(1)计划生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计划生育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计划生育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五)职工权益维护
1、企业
(1)企业负责职工权益维护的部分工作人员;
2、职工权益维护类民间组织
(1)职工权益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职工权益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职工权益维护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十六)青少年事务
1、青少年事务类事业单位
(1)青少年宫的部分工作人员;
(2)儿童活动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3)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青少年事务类民间组织
(1)青少年事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青少年事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青少年事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七)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
1、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间组织
(1)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3)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八)其它
1、宋庆龄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2、中国红十字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红十字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二、社会管理领域
(一)宏观社会管理
1、中国共产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党组织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部分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地区党组织群众工作部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和其他基层单位党组织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2、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部分负责人;
3、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办、国家信访局等部门和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等事业团体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教育、公安、民政、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计划生育、扶贫办、信访等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残联、老龄协会等事业团体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包括: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学生司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教育行政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2)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监所管理局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刑事侦查局负责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以及相应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3)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优抚安置局、救灾救济司、最低生活保障司、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中国收养中心、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4)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劳动教养管理局、基层工作指导司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司法行政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 员;
(5)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6)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农村卫生管理司、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医政司、疾病预防控制局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卫生行政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7)国家人口计生委宣传教育司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人口计生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8)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信访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信访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9)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劳动保护部、法律工作部、女职工部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工会组织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10)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少年部、社区和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共青团组织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11)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权益部、儿童工作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妇联组织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1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康复部、教育就业部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残联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13)中国老龄协会老年权益部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老龄协会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4、其它
(1)宋庆龄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2)中国红十字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红十字会的部分负责人;
(3)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部分负责人;
(二)微观社会管理
1、中国共产党的街道办事处、乡、民族乡、镇、社区、村基层单位党组织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2、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
①老年人福利院的部分负责人;
②残疾人福利院的部分负责人;
③儿童福利院的部分负责人; ④精神病人福利院的部分负责人; ⑤聋儿康复中心的部分负责人;
⑥康复中心(康复医院)的部分负责人; ⑦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社会福利类民间组织
①社会福利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社会福利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社会福利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3、社会救助
(1)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 ①农村敬老院的部分负责人; ②救助管理站的部分负责人;
③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社会救助类民间组织
①社会救助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社会救助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社会救助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4、收养服务
(1)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
①收养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2)收养服务类民间组织
①收养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收养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收养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5、社区建设(1)社区事业单位
①社区服务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城乡居民自治组织 ①城市居委会的部分负责人; ②农村村委会的部分负责人;(3)社区民间组织
①社区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社区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社区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6、优抚安置
(1)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
①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的部分负责人; ②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的部分负责人; ③复退军人精神病院的部分负责人; ④光荣院的部分负责人; ⑤军休所的部分负责人;(2)优抚安置类民间组织
①优抚安置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优抚安置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优抚安置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7、慈善事业(1)慈善类事业单位
①社会捐赠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慈善类民间组织
①慈善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慈善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慈善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8、减灾救灾
(1)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 ①减灾备灾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减灾救灾类民间组织
①减灾救灾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减灾救灾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减灾救灾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9、家庭生活服务(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1)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 ①婚姻登记机构的部分负责人;(2)家庭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
①家庭生活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家庭生活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家庭生活服务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0、教育辅导(1)教育类事业单位 ①各类学校的部分负责人;
②残疾少年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负责人; ③工读学校的部分负责人;(2)教育类民间组织 ①教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教育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民办学校的部分负责人;
11、司法矫正(1)司法矫正类事业单位 ①看守所的部分负责人; ②少管所的部分负责人; ③戒毒所的部分负责人; ④监狱的部分负责人; ⑤劳教所的部分负责人;
⑥街道司法所、派出所负责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的部分负责人;
⑦乡镇司法所、派出所负责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的部分负责人;
(2)司法矫正类民间组织
①司法矫正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司法矫正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司法矫正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2、就业服务
(1)就业服务类事业单位
①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部分负责人; ②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农民工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部分负责人; ③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负责人; ④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负责人;(2)就业服务类民间组织
①就业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就业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就业服务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3、医疗卫生
(1)医疗卫生类事业单位
①医院从事医政工作的部分负责人; ②精神病院的部分负责人; 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部分负责人; 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医疗卫生类民间组织
①医疗卫生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医疗卫生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医疗卫生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4、计划生育
(1)计划生育类事业单位
①计划生育指导站的部分负责人;(2)计划生育类民间组织
①计划生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计划生育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计划生育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5、职工权益维护(1)企业
①企业负责职工权益维护的部分负责人(2)职工权益维护类民间组织
①职工权益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职工权益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职工权益维护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6、青少年事务
(1)青少年事务类事业单位 ①青少年宫的部分负责人; ②儿童活动中心的部分负责人; ③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青少年事务类民间组织
①青少年事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青少年事务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青少年事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7、妇女权益维护
(1)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事业单位 ①妇女法律帮助中心的部分负责人; ②妇女活动中心的部分负责人;
2、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间组织
①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社会工作人员分布领域:结合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人才的界定,我们初步认为社会工作人员主要分布在以下领域:
一、社会服务领域
(一)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
2、社会福利类民间组织
(二)社会救助
1、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
2、社会救助类民间组织
(三)收养服务
1、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
2、收养服务类民间组织
(四)社区建设
1、社区事业单位
(1)社区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城乡居民自治组织
(1)城市居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2)农村村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区民间组织
(1)社区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社区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区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五)优抚安置
1、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
2、优抚安置类民间组织
(六)慈善事业
1、慈善类事业单位
(1)社会捐赠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慈善类民间组织
(七)减灾救灾
1、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
(1)减灾备灾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减灾救灾类民间组织
(八)家庭生活服务(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1、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
(1)婚姻登记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2、家庭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
(九)殡葬服务
1、殡葬服务类事业单位
2、殡葬服务类民间组织
(十)教育辅导
1、教育类事业单位
(1)各类学校的学生辅导员、就业服务指导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
(2)残疾少年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3)工读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
2、教育类民间组织(1)教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教育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3)民办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一)司法矫正
1、司法矫正类行政单位
2、司法矫正类民间组织
(十二)就业服务
1、就业服务类事业单位
(1)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部分工作人员;
(2)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3)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
2、就业服务类民间组织
(1)就业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就业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就业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三)医疗卫生
1、医疗卫生类事业单位
(1)医院从事医政工作的部分工作人员;(2)精神病院的部分工作人员;
(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医疗卫生类民间组织
(1)医疗卫生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医疗卫生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医疗卫生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四)计划生育
1、计划生育类事业单位
(1)计划生育指导站的部分工作人员;
2、计划生育类民间组织
(十五)职工权益维护
1、企业
(1)企业负责职工权益维护的部分工作人员;
2、职工权益维护类民间组织
(1)职工权益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职工权益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职工权益维护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十六)青少年事务
1、青少年事务类事业单位
(1)青少年宫的部分工作人员;
(2)儿童活动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3)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青少年事务类民间组织
(1)青少年事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青少年事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青少年事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七)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
1、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间组织(十八)其它
1、宋庆龄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2、中国红十字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红十字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第四篇:2014社区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2014社区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指直接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实务模式,具体过程如下:
1、接触问题: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可能的服务对象(包括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所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2、调查和确认问题:对所遇问题进一步深入了解,包括服务对象的背景、所遇问题的性质、程度等。
3、分析和诊断: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状,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如服务对象的需求、可获取利用的资源等。
4、服务:在制定服务计划的基础上,有效组织和配置资源,对服务过程进行管理,实现对服务对象的有效支持,使其摆脱困境,满足其需求。
5、结案与评估:结案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专业关系结束前的处理工作,是整个社会工作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评估是指对整个服务活动进行评价,包括效果评估和过程评估。
第五篇:社区工作者培训心得集锦
心得体会参考范文
社区工作者培训心得精选范文集锦
温馨提示:参考范文只是提供给大家参考学习之用,可根据需要任意编辑,文本内容仅供参考,切勿对号入座,感谢您的阅读下载!
党的__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体系,推进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宏伟目标,今年我县民政局、人社局联合组织全县各类人员参加社区工作者资格培训学习。我作为从事民政工作的一名成员,义不容辞的投入到社区工作者资格的学习培训,经过几个月来的学习培训,受益匪浅,现将几个月来通过学习培训所感受的心得如下:
一、社区工作者培训是提高政治觉悟的重要举措
通过社区工作的读本的学习及专业培训,让学习者感受到一种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项举措关系到社会稳定团结,关系到区域和谐发展,关系到家庭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所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二、社区工作者培训是提升理论实践的有效方法
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感受的是一个社会常见现象但似乎又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学习者从中学到了许多专业化的知识,提升了社会交往的理论水平,同时将理论与自身工作实践相结合,有效的改良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能力。
三、社区工作者培训是良好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
通过多次的集中学习讨论和重点培训,使得参学者好像又回到了学校时光,感受到心里要年轻了许多,既能学习到许多知识又感受到了许多的趣味,虽然每一位参学者不一定学有所果,但关键体现在重在参与的精神。
社区工作者培训心得【二】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新了思想观念,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做社区工作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社区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就无从谈社区工作,无法融入到群众中去。在工作中本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一颗真心认真对待群众,才能换来群众的认同。只有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才能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各项工作。
2、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社区工作是基层工作,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工作中坚持群众工作无小事的原则,我们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才能真正的聚民心,暖人心。
3、工作中要有团结意识。在社区工作中团结意识很重要,要团结同事,在社区工作中很多工作都需要大家团结协作来完成。工作中要坚持原则,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同事间讲信任、讲理解、讲谅解。在研究问题时,要本着对工作、对事业、对群众负责的精神,积极发表个人意见。
4、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原则。我在大成社区,属于老旧社区,而且多是老年人,他们更需要关爱和帮助及照顾。所以我们社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的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居民的心坎上,当好居民的贴心人。
5、工作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工作中要坚持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社区工作者培训心得【三】
20__年8月份我有幸地参加了在浙江大学举办的__市民政局科级干部社会工作专题研修班学习,在培训中,各位老师带来的专业课程,老师们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她在生活、工作中接触的实例,她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让我们得到很多启发。通过培训学习,知道社会工作者面对不同的人群要用不同的策略,需要了解不同行为表现人群背后的心理因素,要善于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换位思考。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耐心倾听服务对象诉说,让服务对象把情绪发泄出来,把不满诉说出来,从细微中洞察信息和服务对象诉求,了解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提升服务工作水平。
这次培训,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在社会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让我们学到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社工,不仅要有一颗服务的心,还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要熟练掌握与相关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及个案、小组、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
作为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自己细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就能感染老人的心,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细致完善、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服务工作的本领和水平。在日常工作中熟练运用各种方法为老人排忧解难,为服务对象多办实事,就才是一名合格的社工,这也是我个人理解的本次培训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