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选择)B(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15:2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保障学(选择)B》,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保障学(选择)B》。

第一篇:社会保障学(选择)B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法律最基本的特征是(C、强制性)

2、社会保障立法的历史演变中,济贫法阶段以1601年英国(A、济贫法)的颁布为标志

3、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以(C、《民法》)所确定的公民权益和国家提供社会保障的规范为根本的立法依据。

4、不属于具备基金管理职能的主要政府职能部门的是(C、外交部)

5、贫困救助除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外,还具有(A、长期性)的特点

6、(B、政府)是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主体

7、较为公认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德国1889年

颁布的(B、《老年、残疾和遗嘱保险法》)为标志的

8、新加坡现在的退休年龄为(C、65岁)

9、我国目前对退休年龄的规定是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B、55)周岁

10、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

分比为(D、20%)

1、(B、收支平衡)是医疗保险基金运营的基本要求。

2、用人单位现行医疗保险基金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百分比为(C、6%)

3、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规定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比例为本人工资收入的(A、2%)

4、现收现付制医疗保险基金模式以(A、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

5、国际上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失业率在(D、4%~5%)及以下,就可以视为充分就业。

6、古典学派的“供给创造需求”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萨伊)

7、率先简历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C、法国)

8、(D、《失业保险条例》)是中国政府首次以法规形式来确立失

业保险制度的标志。9、“无过失补偿”原则首创于(A、德国)

10、大多数国家规定,工伤医疗期为(B、6~12)个月

1、最早产生的社会保障形式是(A、社会救助)

2、在我国,(B、地方政府)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的主要责任者。

3、慈善事业的基本财政来源是(D、捐献)

4、剩余型社会福利和制度型社会福利二分法,是由社会福利理论经典作家(C、哈罗德·威伦斯)提出的

5、“福利国家”一词首见于(A、《公民与教徒》)一书

6、中国规定凡年满(B、6)周岁的儿童均应就近接受义务教育。

7、职业福利的最终目标是(A、参与市场竞争并促使利润最大化)

8、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是(B、社会福利)

9、美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与员工所获得的直接薪酬之间的比例大约是(C、30%~40%)左右

10、《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持续工作(D、1)年以上的,可享

受带薪年休假。1、19世纪80年代,(D、德国)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率先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险制度。

2、“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35年颁布的(A、《社会保障法》)中。

3、下列属于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的目标之一的是(A、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4、古代社会的(D、救灾济贫)措施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源流。

5、社会性救助以(C、互助)为基本特征

6、不属于社会保障主要内容的是(A、慈善事业)

7、(C、社会福利)的普及化与高水平化,标志着社会保障进入了

高级阶段。8、1994年1月23日,国务院颁布(B、《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标志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走上规范化。9、1986年4月12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七个五年计划》首次提出(C、社会保障)的概念。

10、(A、企业年金)是在国家统一政策的指导下,由企业根据自

身的财务状况和发展需要自主建立的、对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社会保障的功能包括(ABCD)

2、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特征表现在(ABCD)

3、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4、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及其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包括(ABCD)

5、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以划分为以下三大发展阶段(ABC)A、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B、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C、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6、下列发展规律属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的有(BC)B、立法先行C、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7、下列国家属于福利国家的是(BD)B、英国D、瑞典

8、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内容方面的发展,表现为(ABCD)

9、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

10、从保障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分为以下几个层次(BCD)B、经济保障C、精神保障D、服务保障

1、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价值包括(AC)A、内在价值C、外在价值

2、属于社会保障法的特征的选项有(ABD)A、安全性B、平等性D、鼓励性

3、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法的(ABC)等 A、调整对象B、主体C、客体

4、社会保障基金以基金来源为依据分类,可以被划分为(ABC)A、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B、社会保险基金C、社会福利基金

5、国民收入分配分为(BCD)B、初次分配C、再分配D、再再分配

6、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有(ABCD)

7、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管理有四种:(ABCD)

8、(ABC)构成了社会保障待遇给付的主体。A、现金援助B、实物援助C、劳务服务

9、根据养老保险的责任分担机制,养老保险责任承担模式分为(ABCD)

10、养老保险的特征有(ABCD)

1、社会救助的特点有(ABCD)

2、社会救助的主要作用是(ABC)A、缓解贫困问题B、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C、社会稳定的平衡机制

3、测量贫困的方法主要有(ABCD)

4、不属于灾害救助的特点的选项是(CD)C、确定性D、单一性

5、将社会福利按照设施范围分类,可以分为(BCD)B、地方福利C、国家福利D、职业福利

6、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是(BC)B、公共选择理论C、现代化理论

7、妇女福利包括(ACD)等内容 A、特殊津贴C、劳保福利D、相应的社会服务

8、企业年金的功能有(ABCD)

9、缴费确定制企业年金分配方式中,雇员退休时可通过下列(ABC)中的任一种办法领取退休金

A、一次全部支出,但要纳税,税率较高B、按月支付,按月纳税,税率较低C、转存入银行,不需纳税

10、补充性住房计划主要有补充性(ABCD)等多种形式

1、疾病风险的特点有(ABCD)

2、健康保险主要处理两类经济损失(AB)A、医疗费用B、由于疾病和伤残引起不能工作的收入损失

3、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有(ABCD)

4、属于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国家有(BCD)

5、失业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D)

6、失业保险在实践中的功能有(ABCD)

7、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法(ABC)A、征收失业保险税B、按比例征收失业保险费C、按固定金额征收

8、现代工伤保险的三大支柱是(ACD)A、工伤预防C、工伤救治与补偿D、工伤康复

9、工伤保险待遇主要项目有(ABCD)

10、现代康复主要包括(ABCD)

第二篇:社会保障学多项选择答案已排序(模版)

努力追求社会化E、对市场机制日益重视

多选题实行社会保障集中管理模式的国家有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的社会保障(AC)。A、英国C、新加坡 的大背景是(ABCD)。A、大政府B、小社区服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特社会C、高税收D、高福利 征(ABCE)。A、多样性B、自主性C、A 社会性D、持续发展性E、非营利性 按照社会福利的形式分类,社会福利可社会福利不同于社会保障体系中其他以分为(CDE)。C、提供设施 D、货币内容的主要方面是(ABCE)。A、服务对津贴 E、劳务服务 象最为广泛B、免费、减费提供某种生C 活用品或劳务C、项目最多,内容最丰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富 E、保障水平的弹性较大(BCD)。B、经济保障C、服务保障D、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包括(ABCD)。A、社会保障学多选

累式

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模式包括(AB)。A、给付既定模式B、缴费既定模式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水平确定模式包括(CD)。C、普遍生活保险模式 D、收入关联模式

养老保险事务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典型国家有(ABCE)。A、中国B、加拿大C、美国E、瑞士

养老保险采用政府监督下自治机构管理的国家有(CD)。C、德国D、瑞典 养老保险采用保险公司和保险基金公司来管理的国家有(BCD)。B、智利C、精神保障 从目前实施状况来看,我国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主要有以下来源(AD)。A、各级地方财政按比例负D、各方出力、财政保底 常用测量贫困的方法有(ABCD)。A、市场菜篮子法B、恩格尔系数法C、剥夺指标法D、国际贫困标准法 D 导致失业的深层次原因有(ABCD)A、市场经济规律作用B、劳动力市场不完善C、劳动生产率提高D、产业结构调整 F “福利国家”的基本特点是(ABC)。A.实行所得再分配,减轻收入分配不公B.实行充分就业政策 C.全方位的社会保障 G 工伤保险制度除具有赔偿性特征外,还包括以下特征(ABDE)。A、最具有强制性B、“无过失补偿”原则D、保险费完全由企业(雇主)承担E、待遇从优 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包括(ABCD)。A、医疗给付B、工伤津贴C、残疾补助金D、遗属津贴 国外工伤保险费缴费额的确定办法有(ABC)。A、个别确定法B、类别确定法C、统一确定法 根据失业的原因,可将失业分为(ABCDE)。A、摩擦性失业B、季节性失业C、技术性失业D、结构性失业E、周期性失业J 军人保障制度包括的内容有(ABCD)。A、军人保险B、军人抚恤C、军人福利D、军人复员专业 疾病风险的特点包括(ABCDE)。A、不可预知性B、复杂性C、普遍性D、偶然性E、社会性 M 美国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社会保障改革的目标是(ABCD)。A、小政府B、大社会C、低税收D、有限福利 S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包括(ABCDE)。A、安全性B、强制性C、普遍性D、平等性E、鼓励性 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特征,主要表现在(ABC)。A、制度的开放性B、筹资社会化、服务社会化 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的代表国家有(ABD)。A、美国B、德国D、法国 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有(ABCDE)。A、尊重本国的国情B、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C、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D、国家或政府 B、社会保障实施机构C、企业、社会团体D、城乡居民 社会保障管理在运行中须遵循的原则(ABDE)。A、依法管理原则B、公正与效率原则D、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E、属地管理为主 社会保险制度所独有的特色包括(ABCD)。A、预防性B、补偿性C、储蓄性D、多源性和互济性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原则包括(ABCD)。A、依法管理,规范运行B、专款专用C、收支分离D、预算管理社会保障基金在形态上可以划分为(ABC)。A、个人消费基金B、社会消费基金C、后备基金

实施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ABCDE)。A、英国B、加拿大C、瑞典D、爱尔兰E、丹麦 实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BCD)。B、德国C、法国D、日本 实施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BC)。B、中国C、泰国 实施储蓄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ABC)。A、新加坡B、马来西亚C、印度尼西亚 失业保险的管理采取政府监督下的工会管理模式的国家有(AC)。A、丹麦C、芬兰 社会保险基金主要包括(ABCDE)。A、养老保险基金B、失业保险基金C、医疗保险基金D、工伤保险基金E、生育保险基金 失业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BC)。A、处于法定劳动年龄范围 B、有劳动能力 C、有就业愿望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一般有以下几种(ABCD)。A、活动能力丧失B、人身能力丧失C、职业能力丧失D、一般劳动能力丧失W 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有(ABCD)。A、自然灾害救助B、洪水、地震救助C、孤、寡、病、残救助D、城乡贫困救助 X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ABCDE)。A、公平性B、社会性C、互济性D、法制规范性E、发展性 Y 养老金费用由雇主、雇员和国家三方共同负担的国家有(ADE)。A、德国D、英国E、意大利 养老保险的功能包括(ABCDE)。A、保障功能B、稳定功能C、公平功能D、发展功能E、文化功能 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包括(ABC)。A、现收现付式B、完全积累式 C、部分积

英国D、法国

养老保险的特征包括(ABCD)。A、普遍性B、重要性C、长期积累性D、复杂性 医疗保险的给付方式,从支付时间来看,一般分为以下几类(CE)。C、预付制E、后付制

以下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评价错误的是(BE)。B、根本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E、保障立法较为健全 以下属于服务保障内容的有(ABC)。A、安老服务B、康复服务C、儿童服务 以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以把社会保障划分为哪几个阶段(ABC)。A、社会救助型B、社会保险型C、社会福利型

一般来讲,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包括(ABCE)。A、政府财政拨款B、用人单位缴费C、劳动者个人缴费E、基金的运营和经营收入

以下属于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有(ABCD)。A、财政拨款B、征收社会保险缴费(税)C、发行福利彩票与募捐D、服务收费

依据社会救助的稳定性可将社会救助分为(CD)。C、经常性救助D、临时性救助

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企业年金的特点有(BC)。B、私人产品C、通过资本市场运作 Z

郑功成教授对社会保障的定义包括了以下必备要素(ABCD)。A、依法建立B、突出以人为C、具有经济福利性D、属于社会化行为

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为(ABCE)。A、调节公平与效率B、调节国民收入分C、调节国民经济发展E、调节市场体系

中国行使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职能的主要政府职能部门有(ABC)。A、财政部B、民政部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方式和内容主要包括(ACE)。A、预算管理C、财务监督E、投资管理

中国老年人福利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A、满足精神文化需求B、物质生活福C、医疗保健服D、“五保”制度

政府对企业年金的监管主要体现在(ABC)。A、推动立法B、依法监督C、税收政策

第三篇:浅议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现状及未来路径选择

提升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兑现发放,从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社会保障资金性质的特殊性、管理的严肃性,加之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其筹集、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甚至比较突出,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进行有效监督,是各级审计机关服务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近几年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的实践,对如何提升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质量问题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一、针对新形势,准确把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工作重点

近几年来,各级审计机关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国家审计署的统一部署,普遍重视和加强了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不少地方将其作为经常性的审计项目,每年列为审计项目,连续审计多年,有效保证了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安全和效益。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日益改善,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问题日益重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法规、制度的日益完善,相关部门法治意识的逐步增强,社会保障资金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心中的“高压线”,有意识的违规违纪问题已逐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仍把主要精力放在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上,审计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也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因此,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工作必须针对新形势,准确把握工作重点。

当前,可以将审计重点放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确认资金征缴的完整性,揭露资金征缴工作中存在的应收未收和征缴面较窄等问题;

二是确认资金收入的真实性,揭露隐瞒、截留、坐支、转移收入等问题;

三是确认资金支出的合规性,揭露挤占挪用、贪污侵占、违规支付、虚列支出、转移资金等问题;

四是确认资金资产负债的真实完整和安全性,揭露和反映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前挤占挪用资金的回收情况和往来账清理情况;

五是评价资金的保值增值情况,揭露违规运营及效益低下、损失浪费等问题;

六是关注以前审计和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防止“屡审屡犯”。

通过对上述六个重点方面的审计,达到将社会保障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审计的有机结合,使揭示问题与查处问题、纠正整改问题达到有机统一。

二、瞄准新目标,紧紧抓住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关键环节

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与其他财政财务审计相比,具有政治性更强、群众关心度更高、社会影响更大的特点。各级审计机关必须始终瞄准让党委、政府更放心,让人民群众更满意,让管理机关更规范的目标要求,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更加扎实的工作,确保审计的高质量。要抓住三个环节:

一是资金征收情况的审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一方面对社保扩面征缴情况进行审计。要通过审计,认真检查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情况,看看个体私营企业的员工、经济效益不好的国有集体企业的员工以及倒闭破产企业的员工是否真正参加了养老、失业、工伤和医疗保险;看看广大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比例到底有多少等等,以此促进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使一些弱势群体真正纳入到社会保障的范围之内,真正让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对故意偷逃、漏缴社保资金的单位进行审计。要通过审计,揭示有关单位不能依法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基金,或者少报参保人数、少报缴费工资基数,逃避缴纳社会保障资金,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对故意欠缴的单位,要督促有关部门综合考虑未在法定时间内登记应参保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工资总额、职工人数等因素,核定其应缴的社会保险费金额,由地税部门实行强制预征,同时要严格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征收,使其得不偿失。

二是资金管理情况的审计。要加强社保资金拨付情况的审计,分析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拨付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是否行之有效;有无截留、挤占、挪用和违规获取资金等问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成效;或有无因资金拨付不及时而影响被保障对象的利益。要加强社保资金管理机构监管情况的审计,看管理机构责任机制是否健全,管理方法和手段是否科学高效,是否执行了各项政策规定和管理办法,是否存在因管理不到位而带来损失和浪费,甚至损害了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要加强社保资金管理的制度保证情况的监督,认真分析管理部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找出制度执行不力和制度不完善的方面,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

三是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关键是导入绩效审计的理念,围绕资金使用是否节约,是否真正用于社会保障支出,是否存在资金闲置等情况。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关注能够反映社保资金收支适度平衡的评价指标,包括当前社会保障资金支出占社会保障资金收入的比例、资金累计结余额、当前资金结余(赤字)上升或下降率等;另一方面要关注能够反映社会保障资金增值保值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社会保障资金按法定投资方式获取的收益率、当期社会保障资金存款中已执行法定优惠利率的资金比例、当期社会保障资金增值率、社会保障资金增值率上升或下降幅度指标。

三、探索新措施,不断探索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工作方法

提升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质量,必须针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性质、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从近几年来各地的成功实践来看,主要应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抓审前培训、审前调查和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要认真组织好审前业务培训,让所有参加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人员学深学透国家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弄清社会保障资金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的流程、审计中应注意的重点问题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认真的审前调查,编制好审计实施方案。

二是抓审计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宽。在对资金收支审计的同时,对管理机关下属单位财务收支、经办机构预算执行和经费收支同步进行审计,防止基金或其衍生利息等进入经费或其他单位账户。要在内查外调上下功夫,以基金流向为主线,对相关内容进行延伸审计或调查。要在对基金保值增值上多分析,有意识的向绩效审计方向发展。要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和业务资料通过计算机进行认真分析,防止社保经办机构利用计算机舞弊。

三是抓审计整改和边审边改。要结合以前审计和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审计的每一个环节上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督促社会保障资金管理部门立即整改,促进他们在强化制度、规范管理上下功夫,达到审计促进整改、促进规范、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效果。

四是抓突出问题的揭示和查处。要准确把握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的重点、薄弱环节,善于揭示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同时对审计查出的重大问题、苗头性和发展性问题,要及时严肃地予以查处,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五是抓审务公开。要针对社会保障资金群众关注度高的实际,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告社会保障资金项目审计实施计划、审计结果,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强化社会参与审计监督的力度,同时也让审计人员在全社会的监督之下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从而扎实有效地提高审计质量。

第四篇: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论文

摘 要: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险型、强制储蓄型、国家保险型是目前国外较流行四种社会保障模式。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宜选择以社会保险型为主,强制储蓄型及国家保险型并存的混合型保障模式。

关键词:社会保障;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四种社会保障模式

1.1 福利国家型福利国家型模式,以英国、瑞典为代表。

这种模式为公民提供了一套“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由国家来承担所有的责任和风险。这种模式以公民的权利为核心,确立了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原则。但由于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责任,以致于财政负担过重,同时也不利于国民劳动积极性的发挥。目前,这种模式在我国很难适用。

1.2 社会保险型模式

社会保险型模式,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为代表。这种模式对不同的社会成员选用不同的保险标准,并以劳动者的社会保险为核心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与福利国家型模式相比,其缺陷在于:由于采取现收现付的方式筹集资金,费率受人口年龄结构、就业率的影响非常大。其优点是:建立了政府、社会、雇主与个人之间的责任共担机制,具有风险保障的共济性。这种模式比较适应我国农村。

1.3 强制储蓄型

强制储蓄型模式,以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为代表。新加坡在20世纪50年代创设了公积金制度,并由最初的养老用途逐渐扩展到医疗、住房等领域,成为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内容。强制储蓄型模式强调雇主与个人的责任,缺乏政府与雇主和个人之间的共济性,不具有普适性。

1.4 国家保险型

国家保险型模式,以前苏联为代表。二战后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了这种模式。这种保险模式以社会公平为目标,保障范围覆盖全体国民。其缺陷在于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这种模式在我国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不宜再适用。但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仍可考虑在小范围内、阶段性地选择使用。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影响因素

2.1 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一般性影响因素一是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社会保障模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同,对社会保障模式建立的出发点影响巨大,甚至存在有根本性差异。其次,政治体制不一样,对社会保障模式运行产生的影响千差万别。再次,利益群体对社会保障模式的作用非常巨大。二是人口因素。从家庭结构看,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得农村家庭逐渐向核心家庭过渡,子女数目的急剧减少导致了每个子女所负担老人的系数明显加大,使得老年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难以保证。这就迫切需要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养老保险和老年福利等将成为中国新的社会保障模式的关键领域[3]。三是社会文化与心理因素。长期以来,哺幼养老,“养儿防老”的思想在人们心中,特别是在中国农民心里根深蒂固,甚至上升到伦理和法律规范层面,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四是传统保障制度的因素。由于社会保障发展所具有的连续性和惯性,新旧体制的更替需要一个过程。因而能够与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模式建设过程将具有渐进性,新制度中会包容中国传统保障制度中的有益部分。

2.2 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经济影响因素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模式、结构及社会化程度。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时,国家财力充裕,国民支付能力高,保障模式的社会化程度也就越高,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对象全民化、保障的覆盖面宽是理所当然的。二是经济运行状况。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必须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运行状况相适应。第一,一定时期内经济的运行状况制约着社会保障模式的覆盖面和功能。第二,一定时期内经济运行的供求关系制约着社会保障模式的重点和内容。第三,一定时期内经济运行的特点决定着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三是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并非根本经济制度范畴,而是属于经济体制范畴,它是经济体制中的稳定系统。从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看,经济制度是内容,经济体制是形式。

因此,作为经济体制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障制度,必然要体现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制度。所以,社会经济制度影响着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四是经济结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都在发生变化,复杂化、多元化是总体趋势,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难以定型,因而也对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第一,农村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项目可以借鉴福利国家型模式,即以政府为直接责任主体,抛弃“施舍”观念,将提供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作为政府的法定责任。既然《社会保险法》已颁布,那么农村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就应当长期化、稳定化。

第二,农村医疗保障可以分为农村公共卫生、农村合作医疗及农村补充医疗三个层次来进行模式设计。首先,农村公共卫生制度是整个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这个层次应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贫困地区,可由中央政府承担全部财政责任;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可由地方政府承担财政责任;经济条件一般的地区,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比例承担财政责任。其次,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农村医疗保障的主体,这个层次可以综合借鉴福利国家型模式和社会保险模式。由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以及农民个人分担筹资责任。经济发达地区,可由集体组织和个人来承担大部分筹资份额,地方政府给予适当补助;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按5:3:2的比例分别承担筹资责任;经济条件一般的地区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个人各承担I/4的筹资责任。再次,农村补充医疗保障制度适用于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民群体,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商业保险的属性,因此,这个层次可借鉴社会保险型模式[4]。

第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可借鉴社会保险型模式。从目前情况看,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及运营大体有三种: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其中,现收现付制是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的基金筹集模式。但现收现付制容易导致代际收入再分配,即当代人的受益支出需要下一代人来提供,从而使得社会养老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无法相对应。

完全积累制是以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的基金筹集方式。它是在农民劳动期间,按收入的一定比例由集体组织和农民定期缴纳保险费,并记入个人账户,作为长期储存积累并增值的基金,其所有权归个人。

部分积累制是介于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之间的混合筹资模式。即在现收现付制的基础上,在国家、集体和个人支付能力范围内,比现收现付多筹集一部分金额作为积累基金,使收大于支,从而积累一部分基金,以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陆菊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化解对策[J].经济师,2007(2):88-89.[2] 王 越.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 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 石秀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第五篇:中国过渡期社会保障的政策选择分析

摘要:过渡 社会 经济 形态对社会保障的 影响 体现为多层次的综合作用,既包括经济的因素,也包括文化的(社会心理的)、政治 的因素。过渡期社会保障的体系建设明显应有别于 工业 化已完成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国 过渡时期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建设和完善,只能适应过渡时期社会 发展 的实际状况。在社会的过渡转型时期,政府有效地发挥作用十分关键,同时应坚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性、差异性和过渡性原则。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经过不断地改革与完善,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功能多样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了弥补市场缺陷、保障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随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却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现实困难,社会各方面对社会保障的强烈需求与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保障供给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社会保障增进社会福利的前提是具体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制约。我国的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决不是现收现付、部分积累及完全积累模式的孰优孰劣或简单的“菜单式搭配”,或者是当前通过国有股减持募集资金,解决个人账户“空账”的燃眉之急。从实际的情况观察,在我国的收入分配领域,由于“制度内”差距的日益缩小,资源配置和分配体制运行所产生的效率 问题 突出,而在再分配领域,由于“制度外”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社会保障的体系构造陷入传统体制和国有 企业 改革思路的困境,又未能在更大程度和范围内推行公平的理念,导致 目前 社会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因失业、年迈、疾病等社会风险引致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一、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于过渡经济期的社会发展状况

过渡经济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社会转化的状态,即传统的计划经济实行经济制度转轨,最终实行市场经济的一种经济过渡状态。中国经济与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规模的市场转型发生之前,政体和主导性的意识形态都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样就为大规模的、以国家立法形式进行的市场转型提供了可能性。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过渡时期是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必然表现的一种状况。适应于过渡经济的要求,由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组成的社会各个系统之间需要相互协调地共同发展,减少系统内部组成部分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负面作用是整合社会发展潜力的基本条件。一般而言,过渡期经济社会条件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在其论著(经济增长 理论)中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对于这种由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转变的变革,刘易斯认为虽然我们不能防止,但是可以加快或阻止变革,并且把这种变革的最大制约因素限定为社会态度和制度。刘易斯显然涉及到两个十分不同的问题:其一,过渡经济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将这种过渡经济同时理解为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过渡社会形态;其二,十分清晰地把社会态度和制度限定为最大制约因素,这实际上是指出了制度因素和非正式制度因素在过渡经济中的关键作用。刘易斯对社会过渡问题的论述对于中国过渡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障的双重社会效应是比较复杂的,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复合体,我们有理由说明要加大对社会保障的社会供给,但同样有理由说明应该限制社会保障的社会需求,如果不是在过渡经济理论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就很难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刘易斯所说的过渡问题是从传统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是与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是有差距的,但是并不排除其理论 应用 的合理性。

从纯粹经济的角度而言,中国过渡期社会保障的关键问题是确定适度保障水平。社会救济的对象和待遇的决定是这样,养老保险替代率的决定也是这样。然而,在纯粹经济的原因背后,决定一个社会的社会保障状况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制约性。社会发展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制约性体现为多层次的综合作用,既包括经济的因素,也包括文化的(社会心理的)、政治的因素,甚至文化的和政治的因素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所以,任何单纯从经济上 分析 解释社会保障制度与体系建设的结构范式都是不妥当的。

综合来看,过渡期社会保障的政策选择受社会发展制约的表现有如下4个方面。(1)表现为经济条件的决定性。社会财富的积累、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以及社会结构的整合程度、社会阶层的分布状况等等因素是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2)表现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决定性。一定的社会思潮、经济理论导向等主观的影响因素都会推动政府和社会公众迅速达成较为一致的社会经济改革方案,进而改变社会经济的整体状况。社会意识形态层面的因素可以独立地发生作用,但依赖于社会经济条件所允许的改革路径和改革可能实现的目标范围。(3)体现为社会保障调整的阶段性。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实际发展状况的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调整是社会所需要的。在社会经济状况趋于上升的时期,社会保障的范围就倾向于扩大,保障水平也倾向于提高,反之亦然。同时,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应包括由低到高的多层次分布的社会保障水平,或者说是由基本的保障到补充的保障共同构成的一个体系,形成由收入保障和社会服务保障等多项保障 内容 相互配合的格局。(4)体现为个人与集体或社会之间,在社会保障关系上有一个合理的分工。社会保障是社会所需要的,但社会保障不能理解为全民的社会安全,也不等于将个人的责任转嫁于任何一个集体或社会。在开始的时候,个人必须为自己负责,只有当个人负责还嫌不足或者必须停止时,国家或社会才需要发挥义务。社会发展的制约性意味着没有全能的政府,进一步讲,社会政策实施的目的并不是使每一个人从一出生就得到全部的保障。二战后任德国经济部长后任总理的艾哈德十分精辟地指出:如果社会保障“绝对没有任何风险,那么就不可能指望他们的精力、才干、创业精神和其它优秀品质得到充分发挥,而这些品质对民族生存和未来都是至关重要的”。

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选择分析,中国在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的成功经验时,并没有比较充分地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合理构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长远规划,因而出现了较多的政策性失误,社会保障各个项目的具体制度和职能并不清晰,需要进一步加以改革与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完善的理论 研究 必须尽快跟上,剖析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对建立 现代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约机制,提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二、吸收借鉴国外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应区别国情差异性

迄今为止,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不同程度地在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它发挥着保障人们生活、稳定经济发展等重要的社会职能。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的一种指示器,然而,在如何确立适当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怎样有效地实施社会保障方面,世界各国的实践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回顾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 历史,从德国政府正式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与体系安排远非当初建立时期所能比,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制度的当然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须臾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成分。

一般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经两个明显阶段,而且这两个阶段均一致地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制约性。第一阶段是从二战后到70年代中的黄金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各国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各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开支也急剧地增加,最高者如瑞典社会保障开支占政府总支出的60%左右,一般的oecd国家也达到30%一40%不等。由于有快速发展的经济支撑,社会保障的范围极大地扩张,一时间对社会保障的埋怨之声销声匿迹。至于西方国家对社会保障进行社会福利型和投保自助型的划分,只是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选择时增加了社会文化因素而产生的变异,本质上并不违背社会保障的扩张性发展。

第二阶段是指进入7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改革与调整时期。各国社会保障状况受到世界经济发展停滞的影响,纷纷走上改革的道路。英国、瑞典甚至因为社会保障制度引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方面的诸多问题而被称为“英国病”、“瑞典病”。这种事实说明,继续维持已经持续膨胀的社会保障支出已为社会经济条件所不允许,因而不得不对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包括保障范围、支出标准、社保基金管理等各个方面作出不同程度的变革,以适应促进就业,振兴经济的要求。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两个阶段的转换,政府需要克服的一个主要阻力是公众的舆论。政府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来说服公众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在难以与公众达到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政府仍然需要推进社会保障的改革。上世纪80年代初英国政府是如此,现在的美国布什政府也是如此。布什政府沿袭上届克林顿政府社会保障的改革动议,正在寻求新的社会保障改革方案,力图走出经济疲软的阴影。回顾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社会保障的需求与供给,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总是存在一个事实上的缺口,这个缺口既体现于社会心理方面,也体现于政府的财政支持方面。社会公众总会对社会保障产生较高的欲望,而且,受福利刚性上升心理预期的影响,在经济增长迟缓甚至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就会使政府面临极大的压力。我们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政策的体现,它必定要配合经济政策的调整而有所改变,这是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一个基本 规律。

吸收借鉴国外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对于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学术界有学者在吸收借鉴的问题上有过于简单化的倾向,比如只是将中国与某些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开支比例进行粗略的比较,就得出结论说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如何,而没有细致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的客观制约性。因此,要避免这种不妥当的倾向。国外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毕竟受制于各自国家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其理论与实践不可避免地具有“地方性”的特征,用于中国的国情时必须要十分谨慎。

首先必须注意的问题是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社会保障政策选择的客观规定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需要,它具体体现为某一特定社会发展状况的阶段性约束。国内外的社会保障实践的发展历程概莫能外。英国最初实行的(济贫法),其最为典型的特征是设立济贫院,适应于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蓬勃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只是救助非常有限的贫困者,并且附带有严格的约束个人自由的措施。从现代社会保障的社会理念来看,这种做法有违扶困济贫的社会理想。现代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即是,遭遇社会风险的个人有权也应该获得社会的帮助,这种帮助不需要附带有损于个人自由和尊严的约束条件。中国也是一样,建国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建立起来的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显然主要对就业的城市人口),最终因为社会供给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而陷于难以为继的境地。如果用影子价格的原理来估算一下社会保障制度的资源投入与收益比例,相信产出投入比一定是过于微小。整个政府既是生产的组织者,也是社会城镇就业人员生老病死各种各样社会需求的服务中心。这种超前的、膨胀的、社会受益极不平衡的社会保障体系明显成为社会整体发展的障碍,成为不得不进行改革的对象。

其次,借鉴国外的理论与实践必须注意社会保障制度多样性的基本特征。一个制度体系,尤其像社会保障这种由社会政策支撑的制度,必然反映本民族本国家的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移植到其他地区其他国家就可能会存在运用条件、文化背景、制度依赖性等差异的制约,甚至仅仅是技术条件的约束,因而导致制度运行的失真乃至失误。中国目前已引进了不少国家的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但运用于中国的实践之后,总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政策目的。比如介绍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已有的著作和文章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内容差异。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私有”概念井非仅指职工个人所有,而是职工个人与企业参与的一种混合形态的概念,甚至企业的成份占得更多一些。我们在介绍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时,区分这一差异是十分必要的。再次,对政府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的作用要有一个客观的界定。虽然说,没有政府的加入,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就不会出现,但公共选择理论阐明,政府并非一个抽象的组合体,它也有自身的效用函数。政府在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关系上,也因为政府自身价值取向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政策组合。政府致力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或者是为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的紧张局面(如德国),或者是作为扩大内需的手段,阻止经济危机的深化(如美国),也出现了所谓的福利国家(如瑞典、英国)等。从制度的产生和政策调整来看,政府始终处于提供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环节,并且发挥着特定的社会作用。

下载社会保障学(选择)B(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保障学(选择)B(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2014.6 委考课程《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07484) 考试时间:2014年6月29日下午14:30——17:30 考试教室:教一401、402、405、406、501、502一、识......

    社会保障学

    1.社会保障的定义: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首次公开使用了社会保障概念。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费城宣言》,国际组织开始正式采纳社会保障概念。2.社会保障制度的......

    社会保障学

    作业1四、论述题1.论述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论和福利制度的基本观点(按:“福利制度”应为“福利国家制度”)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也越大;收入越平均,福利也越......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学论文——上海市社会保障基金案学院:政法学院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1—01姓名:张范航学号:541109030145社会保障保的是什么?上海社保基金案件让我们再次看到中国现行社保......

    社会保障(范文)

    一、单选题。 1、 社会保障是以(A)责任为主体,依法律或政策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力予以保障的一种制度。 A、政府B、团体C、机关D、企业 2、 社......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 问题阐述: 1.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 2.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律不够健全. 3. 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养老,医疗和社会服务等......

    社会保障

    地方财政部门不得动用社保基金投资 据央视消息 昨日,中国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社会保险基金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征......

    社会保障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加强基层调解仲裁力量,努力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纠纷和矛盾化解在基层,按照黑人社函[2012]213号《关于在全省招聘乡镇街道基层人力资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