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魅力社区评选展示活动说明
“‘谁不说咱社区好’—魅力社区评选展示活动”说明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通过大规模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本市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民的幸福感和文明素质显著提升。为了生动展现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进一步弘扬“同在一片热土,共建美好家园”的主人翁精神,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即将组织开展《“谁不说咱社区好”——魅力社区评选展示活动》,通过市民广泛参与,在展现“两个大干150天”和“两个大干300天”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共建和谐社区的凝聚力,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新思路、新做法。
此次魅力社区评选分海选、初赛、决赛、展示四个阶段。海选采取居民推荐和社区自荐方式,可以通过拨打天津电台开设的专线电话进行推荐。在居民推荐的基础上,由天津电台分别和各个区县综合评估后,每个区县确定6个候选社区进行初赛。
初赛以一个区县为一个赛场,从6个候选社区中选出2到4个社区进入到决选阶段(市内六区各3个社区,滨海新区推荐4个社区,郊区县各2个社区)。
决赛将分8场进行,每场5个候选社区进行比赛。最终根据综合评分,得分前20个社区获“魅力社区”称号。
评选结束后,将举行20个获奖社区魅力嘉年华,搭建展台展示各社区魅力,邀请市领导参加。并适时组织20个魅力社区代表到国内外先进社区交流考察。
此次评选活动是各区县展示近年来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绝佳平台。天津电台将充分发挥广播优势,以新闻广播为主频率,倾全台之力,宣传推动此次活动的开展,同时邀请本市及驻津中央新闻单位共同参与活动报道,在全市形成舆论热点。在活动初赛和决赛阶段,天津电台新闻广播将在早中晚黄金时段开辟专题节目,以社区为切入点,全方位介绍和展示各区县在环境综合整治和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做法和经验。
为了确保此次活动形成声势,取得预期效果,恳请各区县领导指派相关部门及相关负责人支持配合我们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特别是比赛的组织和举办(包括提供场地、参赛社区的组织等)。我们将派专人采取一对一的办法,与各区县具体负责此项活动的同志,做好相关的联络和协调工作。有关比赛办法另行说明。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
2011年6 月26日
第二篇:展示诚信魅力
也许是就业市场常是“卖方市场”,也许由于求职者多数处于弱势,现在有一些求职者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觉得自己硬件不够“硬”,于是有一些求职者对自信的理解产生了偏差,部分用人单位发现了“假冒伪劣”的情况:招聘一个热门岗位的人才,收到几十份个人简历中,竟有5人自称为学校的大学学生会主席,6人为大学班长……
我们都知道,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相当的自信是吸引用人单位的一个方面,但通过虚设硬件来增加求职的砝码,显然是不可取的。当社会对这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揭露批判,当用人单位扎紧了“篱笆”,当“知情权”被作为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诚信在求职中成为了另一种出奇制胜的敲门砖。在今年举办的几次人才交流会上,有关人士看到一些求职信,不但罗列了求职者的优点,还坦率地谈自己的缺点,如“时间观念不强”、“有时候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等等。
有一名求职者说,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适当地说一说自己的缺点,更能说明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缺点自己还意识不到甚至一味遮掩。反过来说,自己在这方面的自知之明、诚信坦率将会给用人单位留下更加良好的印象,自己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
许多单位的招聘负责人对此表示十分欢迎。他们认为,这样对求职者的正反面都能够有一些了解,以便安排更加适合他的工作,另外通过这个问题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以及他的现场反应能力”。与一个人的才学相比,人格的魅力是最有吸引力的,最易获得人们的认可。
来源:金华新闻网
第三篇: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的
1、研讨求索,激活思维,主动探知。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研讨探索,知道贝聿铭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并初步认识贝聿铭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和艺术性。
2、拈精摘要,学习语言,洞悉心灵。
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就文章内容和形式方面,拈出一些精要的东西,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及语言运动的独到功夫,东西贝聿铭的拳拳之心。要领提示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描述了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本文选材典型,详略得当,语言精警,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是人物通讯的典范之作。教学设想
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研讨求索,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求索者。其基本思路是:学——思——辩——用。即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指导自学,理清思路,组织读写听说等语言实践活动;质疑问难,挑起争辩,鼓励思考探索贝聿铭建筑艺术及其艺术成就,揣摩语言,读中思,思中悟,层层深入,洞悉建筑大师的爱国之情。教学过程
第四篇: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贝聿铭在建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2.学习课文精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3.感受贝聿铭的爱国之心,并从中获得启迪。
教学重、难点:
1、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2.精心安排,选择材料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贝聿(yù)铭 跻(jī)身 牛犊(dú)卓(zhuō)越 轩(xuān)榭 勘(kān)探 剔(tī)透 籍(jí)贯 聘(pìn)请 颖(yǐng)遴(lín)选 抉(jué)择 2. 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魅力:指处置事情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的作风。初露角:刚刚显示出青年的气概或才华。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使人无法捉摸。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力排众议:竭力排除各种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融为一体:若干种不同的事物互相渗透,合为一体。熔于一炉:比喻各种事物融合在一起。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构思)。相得益彰:指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
导入:用《我的中国心》的歌词导入美籍华人贝聿铭为当地为世界为整个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不朽的功绩,也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
(一)介绍贝聿铭。(课下注释可以阅读)
(二)现在我们就作一假想,假如你是一名资深记者,现在由你来撰写这篇通讯,那么你会如何构思?会介绍和展现和贝聿铭有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充分的思考,展开想象)总结:作为贝聿铭这样一位享誉全球的建筑家,你不论从哪个角度写都有可写的东西。
②可以选择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表述其伟大成就。
③可以叙写他的家庭,突出父亲、妻子对他的影响,一个成功人士背后必定有着坚强的后盾,那就是他的亲人。
④可以写他为中国作出的贡献,突出一个海外游子的中国情。
(三)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假如你就是小记者,请你就某一个方面介绍一下贝聿铭。学生朗读。互相介绍。
三、再读课文:(1)为什么作者不用《贝聿铭传》、《一个伟大的建筑家》、《建筑界的泰斗》等等,却偏给名为《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这个问题等分析课文后再给答案)
(2)本文开篇就提到主人公吗?偌长的一段不见主人公,为什么?(3)这座大厦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两个短语概括。
高贵的气质: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设计。开篇就以这具有惊人气势高贵气质的建筑突出了贝聿铭建筑的独特,不同凡响。
第二课时
①可以叙写他的生平和求学历程,说明年青时奠定的基础是他一生辉煌的前提。
一、再读课文:
(一)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这三个小标题先讲贝聿铭在国外的建筑成就,后讲他在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建筑成就,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最后归结为“贝聿铭是建筑艺术家”。)
(二)贝聿铭从事建筑设计50余年,设计的建筑物很多很多,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作者很好地处理了详写和略写的关系。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写贝聿铭早期成就时全用略写;写突出成就时详写了三座建筑,后又略写在世界各地的一百多项大型建筑。作用:既可以让人们了解全貌,又可以了解重点内容。)
二、研读课文:重点研讨“在非议中屡创建筑奇迹”这一部分。(一)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1.本部分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2.本部分重点写了他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三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它们各有何特点?
3.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二)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
2、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3、“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三、体会感悟
(一)贝聿铭的爱国之情到底体现在哪里?
(二)研读最后一段。从贝聿铭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可贵的东西?
明确: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热爱祖国、永不满足、开拓进取„„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选择作业:
搜集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或诗歌。
第五篇: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学习课文第二、三、四部分。
1、学生默读课文内容。
2、导读问题设计: ①三个小标题中的重点词语各是什么? ②根据课文内容复述贝聿铭“初露头角”的过程
③第三部分的内容如何突出“非议”与“奇迹”的?贝聿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④第四部分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出贝聿铭“不变的中国心”?
3、结合第二、三、四部分的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贝聿铭的“多变的设计”。①迅速阅读三个部分的内容,摘取相关信息。②填写下表。
建筑名称 特点或效果 评价
肯尼迪图书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 东 楼
巴黎罗浮宫玻璃 金字塔
③学生交流讨论,发表对贝聿铭“多变的设计”的看法。④语言的品味穿插在探讨交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