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锦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思路
春锦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思路
为认真贯彻落实德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全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落实意见,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把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落实到群众中,结合社区实际,特制定社区社会化管理创新工作思路如下:
一、全面落实社区组织建设
按照社区组织工作构架要求,设立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监督委员会:
社区党支部——设书记1人、委员2人、三个党小组,重点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发挥好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认真搞好党员的分类管理,搞好公开承诺,搞好主题实践活动。
社区居民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2人、五个居民小组,成立综合服务站,综治维稳群众工作站,文体活动中心,医疗卫生服务站,调解委员会,警务室等。认真完成好社保、医保、低保、医疗救助、社保补助、劳动保障、爱国卫生、精神文明共建、计划生育、安全稳定、防洪、防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扶贫、济困等各项工作。
社区监督委员会——设主任1人、委员2人、落实好监委会的职责任务,认真监督社区两委会工作,重大事项的决定、计划、落实情况、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全面监督,特别是
社区各项经费的计划,开支情况的监督,同时配合社区两委搞好辖区内社情民意的调研,为两委会的建设献计献策。
二、建立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 利用社区现有的门面店,建立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设立计划生育、民政事务、劳动保障就业、社会保障、残疾人事务、教育文体、住房保障、综治维稳信访、法律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直接为群众办理相关事项,同时负责所有承办事项的收集,办理以及代理群众办理相关社会事务。完善好综合服务管理站的制度,办事流程,配齐工作人员,全面落实为民服务工作。
三、强化社区网络化服务管理 在辖区内划分成8个网络,每一个网络设置300多户、1000多人,每一个网络配一名专职社工,建立规范、标准的项目,各条块工作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物业小区、生活小区、业主委员会作用,与社区配合共同完成网络内的各项工作,真正实现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重点完成党政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落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掌握流动人口在辖区内的居住,迁转及工作情况,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流动人口就业、就医、子女就学、困难救助等公共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重点是青少年(未成年子女、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刑满释放人员、社会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的管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和化解工作——运用“大调解”机制,及时排查、调处、化解
矛盾纠纷。调动社区调解员、居民小组长、物业管理人员、志愿者、社工的积极性,共同完成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和化解工作;治安防范及平安创建工作——建立群防群治机制、成立治安巡逻队、充分发挥整体联动机制,把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生活小区、物业小区的人防、物防、技防的力量组织好,发挥好作用、形成上下合力、齐抓共管。同时建立社区信息网络平台,成立社区户情电子档案,采集辖区内各种工作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与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协调、配合,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以此达到高效服务要求。
四、结合社区实际、打造亮点 把社区正在开展的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确定为社区重点、亮点工程来抓,社区两委会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重点突出,注重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把家庭、单位、社区、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区组织具体实施,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党组织为依托,以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为载体,着重在为离退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四个方面下深功夫,具体工作:
一是开展好政治学习:组织离退休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及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记述;学习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党报,党刊重要社论及理论文章;学习党和国家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按级别规定阅读的重要文件;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及规定的其他学习内容。二是做好家政服务工作:社区设立家政服务专线电话,安排李汉林同志值守;一但有离退休干部求助,做到快速到场、准确掌握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与辖区内的物业公司、专业服务公司协调好,为离退休干部提供便捷、低偿的水电维护、门窗维修、卫生保洁、钟点工、邮政、通信等家政服务。
三是落实登门探望:建立离退休干部社区亲情服务卡,服务卡中注明服务内容、服务电话、方便离退休干部联系;对单独居住、经常无子女照顾的离退休干部每月探望一次;对长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离退休干部不但经常探望,而且随时掌握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必要时进行特殊照顾。
四是定期开展活动: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广泛参与”的原则,利用各种节日定期组织离退休干部参加各级及社区举办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如书法、绘画、棋牌类、体育类、庆典类的文体活动,活动要计划好、组织好、落实好、要有特色、有效果。
五是重点发挥老干部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离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智力优势,聘用11名老干部为社区建设督导员,成立法制宣传小组、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人民调解小组、政策宣传工作小组、确定每个小组的组长和成员,制定好每个小组的工作职责,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培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调解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各类
矛盾纠纷。真正让离退休干部发挥好余热,促进社区的全面建设。六是开展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要有工作计划、有文字材料、有影像资料、并归纳总结,形成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体系。
第二篇:社区社会管理创新
“五大”转变做强管理基石
http://(2011-08-05 17:36:35)来源:四川日报第06版
□黄进(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
相关新闻背景:绵阳涪城区成功做好社会管理的“五零工作法”
与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相比较,绵州社区的 “五零工作法”实现了这样“五大”转变:一是在重视程度上,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视,把社会管理工作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社区的社会管理;二是在管理主体上,改变了单一的行政管理,既强调上下齐抓共管,更强调横向整合联动,大力整合辖区资源,完善共驻共建机制,取得了让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1+1>2”的合力效益,实现了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协同化;
三是在管理方式上,通过畅通民意、连接民心等方式,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重视协商协调转变,使管理柔性化、人性化;四是在管理内容上,将社区服务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全面、快捷、有效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社区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五是在管理环节上,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作为社会管理的突破口,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以熄火化怨、贴心服务、关爱帮扶等工作方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矛盾源头。
从全省范围来看,绵州社区的创新实践活动是在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涌现出来的典范,是我省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杰出代表。
目前,我省共有城乡社区9079个,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城镇及其附近郊区。社区与行政村相比,经济较发达、社会发育程度高、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性高、社区成员的异质性强、生活方式多样、社会治安更加复杂。有事无人管、有事无力管、有事难以管、有事管不好等情况在一些社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管理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力度不够、创新办法不多、创新效果不佳等情况在一些社区也还存在。加强和创新我省社区的社会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目前,我省社区的社会管理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要高度重视社区的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总结经验。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石,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微观载体。我省社区组织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总结社区经验,既为整个社会管理的制度设计提供新鲜素材,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使用。
二要努力创新社区管理的组织体制,建立社区治理新模式。创新社区社会管理体制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政府与社会双向进入、良性互动的社区公民治理新模式,整合资源,促进参与,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这一创新涉及区(县)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居委会和居民院落组织体系的重新建构和职能定位。目前,社区管理体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工作重心下移。
三要努力创新社区管理的制度体系,消解矛盾,增强活力。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好民生、民主、民心问题,尽可能防止、减少、弱化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的产生。加强社区民约、公民道德等行为规范体系,通过自律、互律、他律,形成既要维护社区公共权益、又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社区环境。完善社区民主决策机制,增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民主管理,杜绝“代民做主”。强化社区的动态协调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和预警机制、矛盾调解机制以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得到及时化解和积极转化。要推进社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社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总之,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社区应当成为党委领导的坚强基石,政府负责的重要依托,社会协同的有力载体,公众参与的有效平台。我们期待着通过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努力,社区能够尽快实现在社会管理中的科学定位、角色发挥和职能优化。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社区
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所在。多年的社区管理工作使我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有了一定的,特别是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以后,我在重点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以加强社区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一个是如何以社区建设能力提高促进社会建设能力提高。这两个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贯彻落实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新要求,紧紧联系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社区发展的实际,重点解决能力不足的风险,不断提高加强社区管理的本领,努力把社区建设得更加和谐幸福,让党放心,让居民更加满意。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以“单位制”为基础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汇聚到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淀到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集中到社区,社区已经成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而原有的管理体制机制以及方式严重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改革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模式和方式,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太原市社区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社区居委会的群众性、基础性和自
治性,在化解社会矛盾、加强邻里和睦、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推进民主进程、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强化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社区居委会行政化问题严重。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并不是一级行政组织。实际上社区居委会的直接管理者是街道,管理模式基本沿用机关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社区的人财物支配权在街道,使社区工作自主性受到限制。
在资金管理方面,大部分街道并未落实“居财街管、管用分开”的管理制度,社区居委会花多少钱、花什么钱基本由街道决定,社区经费普遍存在和街道经费捆绑使用的情况,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改变用途和挪用现象。
在人员管理方面,社区工作者的使用、去留全部由街道负责,导致社区工作者眼睛只盯着上面,在与居民的联系、沟通、服务方面下的功夫不够。由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趋势日益严重,社区居委会工作内容严重“膨胀”,负担不断加重。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弱化,特别是为居民服务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是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城市基层管理主要体现为社区的管理服务,这无疑也成为街道的主要职责,但是基层民政部门又是指导和管理社区建设的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工作服务站的建立,将原来街道承担的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划拨出
去,这种矛盾更加突出。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在社会管理领域职能、功能雷同,机构重叠,街道办事处成为了“二传手”,这样不仅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降低了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也造成了社区居委会行政化严重的问题。
三是资源难以整合。各级民政部门按照职能在社区建设工作中承担着组织、协调、统筹的作用,但实际上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的管理和服务中没有相应的财权和人权,因而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和组织手段,难以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发挥对社区发展的总体统筹和协调作用。各部门在工作重点下沉社区的过程中,都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出发,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统一的合力,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如社区居民基本信息库建设,公安、计生等部门使用的是不同软件,社区居委会为此做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造成很大的浪费,也加大了基层的负担。
四是社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经费保障是社区居委会正常运转的基础。近几年来,各级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仍滞后于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社区居委会基础设施和办公经费以及人员待遇上。有的甚至连取暖费、水电费都无力支付,特别是随着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面积的不断增加,各项开支的加大,社区维护运转经费将更加困难。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普遍偏低,有的甚至低于当地最低 3
工资水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加快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
建议:一要撤销城区辖区的街道办事处,减少行政层级。应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社区管理局作为政府管理社区的职能部门,统筹、协调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加强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指导,逐步取消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工作站要作为社区居委会的办事机构,协助政府承担起政府给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让居民办事更加便利、快捷。同时社区居委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社区居民通过民主协商来合作处理属于自治范围内的社区公共事务。但其他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办理的,不得硬性摊派和转嫁给社区居委会,不得以行政命令直接向社区居委会分派任务和下达指标;凡依法应由社区居委会协助的事项,必须为社区居委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需委托给社区居委会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凡属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未经基层社区管理部门审核批准进入社区的服务事项,社区居委会一律不予承担。任何单位和部门未经审核 4
批准,不得在社区设机构、挂牌子、搞评比,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负担,理顺社区工作关系。
二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社区民间组织在扩大社区基层民主,扩展社区自我服务,活跃社区文化,丰富居民业余生活,提高居民参与水平,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从事各种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如社区服务组织、老年大学、志愿者队伍、舞蹈模特、书法诗画、健身等都非常活跃,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些组织的日常管理还不规范,大部分没有登记,我们开始实行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同时给予在社会上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社会组织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土壤。这就需要从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做起,营造发展的环境,加大培育的力度。这样就能够解决政府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问题,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把政府的很多公共服务工作交给民间组织办理,明确转移职能的范围、事项,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要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增强社区居委会的服务功能。各级政府要将社区居委会办公、运转经费和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地方政府要担负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职责,将社区居委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
划和社区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并与社区卫生、警务、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和建设。社区居委会的基础设施的产权应属于国有,并积极为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鼓励社区居委会在法律范围内,根据所辖居民的需求开展各项工作,为广大居民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
社区管理和服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只有不断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才能使城乡基层保持和谐稳定,进而为整个社会安定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打牢基础。
第四篇: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材料
深化代访维权职能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项目报告
基层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是各类社会群体的集聚地,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敦化路街道所属社区多数是由过去的城乡结合部发展而来,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多,海泊河改造也遗留下很多问题,矛盾纠纷较多。另地处中央商务区核心位置,商务区发展建设过程中拆迁改造项目多,稳定工作压力一直较大。街道党工委在社会管理创新领域积极探索,依托“守祥代访维权工作室”工作经验,在社区打造“守祥代访维权工作站”,强化矛盾纠纷化解能力,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一、项目主题
针对矛盾纠纷多发频发实际,充分发挥“守祥代访维权工作站”维权平台作用,本着为民解忧,服务于民的原则,重点化解社区内各类矛盾、隐患和纠纷,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由被动调处到主动化解的转变。
二、运行载体
依靠社区律师、老党员、楼组长,发挥志愿者作用,在社区创建“守祥代访维权工作站”,重点化解敦化路街道辖区内各类矛盾、隐患和纠纷;依托社区“网格”,形成一个横到边纵到底的立体网格,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管区潜在的和已经出现的矛盾隐患;发挥“警务室”、特色调解室等作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社区。
三、配套机制
一是建立社情民意收集新机制,随时倾听群众声音。创新“四个一”工作体系,即“设立一个楼道意见箱、公开一部电话、选配一名联络员、每月一次访谈”,开展“党员联户询民意、干部入户访民情”
等活动,随时收集社情民意,安排专人进行梳理、汇总、分类。
二是明确社区“守祥代访维权工作站”窗口受理流程。采用办理加代理模式。凡是居民到工作站反映问题,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受理登记,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规定时限内马上解决,并回复来访居民;对不能解决和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律师代理,帮助居民维护权力。根据矛盾纠纷受理、接访、登记、分流等工作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统一受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办理时限承诺制等规定,对与民生有关的一户一表改造、违章建筑拆除等难题要求工作人员限时督办,避免发生来访人长时间等待的现象。
三是根据矛盾纠纷性质对解决情况进行规范。对来访问题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社区要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联合办理。在遇有因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时,要维护拆迁居民的合法权力,积极帮助拆迁居民与开发商搭建对话平台。对居民迫切需要向上级政府反映并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要积极代理,帮助居民跑腿,在规定时限内给居民明确答复,确保民意的畅通,问题的解决。
四、相关工作措施
一是丰富矛盾纠纷化解主体,充分发挥党员参与决策能力。街道党工委为解决居民困难,满足群众需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创新实施了社区党建民主“三事制”,即“群众民主议事、党员民主定事、党群民主干事”,不断增强社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提高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民主决策意识和参与决策能力。“三事制”将及时收集各类矛盾隐患并加以解决,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提报街道。二是加强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硬的调解员队伍。创新培训形式,不仅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而且让调解员轮流到法律服务所坐班,参与案件调解、旁听庭审、协助调解协议的制作等,在具体案件的实践过程中,系统学习调解技巧和规范制作调解协议,着力提高社区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水平,建设一支业务精、技能强、能吃苦耐劳的调解队伍。
四是依托“为民服务代理”,建立立体化的代访维权体系。针对新形势下管区出现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依托街道为民服务代理制度,构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专职信访工作人员为主体,以社区党员纠纷调解员队伍为骨干,以社区律师为辅助的代访维权服务体系。
五、预计效果
社区内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就得到有效化解,居民的合法权利得到有效维护,开辟了解决矛盾的新局面,提高了为民排忧解难的效率,三级网格受理的信访问题和案件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处结,群众越级信访、重复信访及集体上访同比大幅下降,信访秩序明显改善,较好的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守祥代访维权工作站成立宗旨是为了维护社区广大居民的合法权力,切实解决和化解各类矛盾、隐患和纠纷,具体管理规定如下:
一、坚持以民生为重。重点化解社区内各类矛盾、隐患和纠纷,本着为民解忧,服务于民的原则,建立起由过去的“居民上访”变为“替民代访”,由过去单纯的“为民调解”变为“替民维权”的工作机制。
二、采用办理加代理模式。凡是居民到工作站反映问题,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受理登记,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规定时限内马上解决,并回复来访居民;对不能解决和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律师代理,帮助居民维护权力。
三、建立“替民代访”工作机制。对要求上访的居民群众,首先由工
作人员进行调解和处理,注明办结时限,信访人只需在承诺时限内等待结果。对无法达成调解或信访人不满意处理意见的,采取代理制,由工作站安排专人到相关部门帮助反映问题,并全程代理。对国家明令禁止,明显不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信访事项,给予明确答复,并做好说明和解释工作。对确要上访的群众,由上访居民选出代表,在工作站人员带领下依法上访。
四、对来访问题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要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联合办理。在遇有因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时,要维护拆迁居民的合法权力,积极帮助拆迁居民与开发商搭建对话平台。对居民迫切需要向上级政府反映并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要积极代理,帮助居民跑腿,在规定时限内给居民明确答复,确保民意的畅通,问题的解决。
五、将“替民维权”纳入法律援助重要服务内容。工作站安排专职律师坐班,参与信访接待调处工作,为居民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解难释疑服务,引导群众正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信访问题。如接访问题复杂,确需通过诉讼渠道解决时,可以提供优惠的诉讼代理,或者全程进行法律指导,确保居民的合法权利得到维护。
二是在企业设“联络员”,帮助企业职工依法维权。通过设“联络员”和驻街企业加强沟通,予以监督,既可维护职工权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障我们这些小型企业劳资关系和谐稳定,社区联合工会区域性职代会还产生了民主管理监督小组,监督各企业执行合同的情况,协调劳动关系。同时社区联合工会确定每周五下午为职工接待日,接受职工的咨询和投诉。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效监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新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将促进居民发挥主人翁思想,积极参与进来,可以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如为保证拆迁按期完成,可成立监督委员会,成员全部由拆迁居民担任,为拆迁公平公正赢造前提,这些成员主动教育引导其他居民,可有效推进拆迁进程。
三、配套机制
一是建立社情民意收集新机制,随时倾听群众声音。创新“四个一”工作体系,即“设立一个楼道意见箱、公开一部电话、选配一名联络员、每月一次访谈”,开展“党员联户询民意、干部入户访民情”等活动,随时收集社情民意,安排专人进行梳理、汇总、分类。
二是明确“守祥代访维权工作室”、“四位一体与人民接访”等窗口受理流程。根据矛盾纠纷受理、接访、登记、分流等工作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统一受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办理时限承诺制等规定,对与民生有关的一户一表改造、违章建筑拆除等难题要求工作人员限时督办,避免发生来访人长时间等待的现象。
三是根据矛盾纠纷性质对解决情况进行规范。党工委负责组织每半月召开一次由信访、综治、司法、调解等部门参加的矛盾纠纷联合排查会议,听取各社区和各种渠道排查出的不稳定隐患,及时研究解决办法,避免事态的扩大。对性质单
一、涉及单个部门的,由“四位一体”调处中心调查处理,或责成有关部门办理;对成因复杂、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案件,由党工委组织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对群体性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通过完善的处置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四、相关工作措施
一是丰富矛盾纠纷化解主体,充分发挥党员参与决策能力。街道党工委为解决居民困难,满足群众需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创新实
施了社区党建民主“三事制”,即“群众民主议事、党员民主定事、党群民主干事”,不断增强社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提高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民主决策意识和参与决策能力。“三事制”将及时收集各类矛盾隐患并加以解决,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提报街道。
二是保证老百姓充分享有“知情权”,发挥主人翁思想。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效监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新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将促进居民发挥主人翁思想,积极参与进来,可以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如为保证拆迁按期完成,可成立监督委员会,成员全部由拆迁居民担任,为拆迁公平公正赢造前提,这些成员主动教育引导其他居民,可有效推进拆迁进程。三是加强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硬的调解员队伍。创新培训形式,不仅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而且让调解员轮流到法律服务所坐班,参与案件调解、旁听庭审、协助调解协议的制作等,在具体案件的实践过程中,系统学习调解技巧和规范制作调解协议,着力提高社区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水平,建设一支业务精、技能强、能吃苦耐劳的调解队伍。
四是依托“为民服务代理”,建立立体化的代访维权体系。针对新形势下管区出现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党工委依托街道为民服务代理制度,构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专职信访工作人员为主体,以社区党员纠纷调解员队伍为骨干,以社区律师为辅助的代访维权服务体系。
五、预计效果
有效化解了社区矛盾,开辟解决矛盾纠纷的新局面,提高了为民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效率,三级网格受理的信访问题和案件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处结,群众越级信访、重复信访及集体上访同比大幅下降,
第五篇: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职、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内在要求。今年以来,为高效推进我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印露局长为组长,党组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及各分局局长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按照创新工作项目书的要求,把握重点,逐项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创新基层化解消费纠纷矛盾新模式,推动消费纠纷调解与社会大调解的全面对接
我局在基层分局设有9个基层分会,在184个行政村和164个社区居委会聘请了村(居)消费维权联络员348名,在具备条件的商场超市设立了消费投诉处理站112个并培训上岗112名联络员,实现了基层消费维权网络的全覆盖。基层维权网点做到了统一挂牌、统一制度、统一聘用、统一培训和统一台帐,达到了规范受理、规范调解和规范接转。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已建网络的功能作用,切实解决基层维权网络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我局积极探索基层维权网络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创新思路,主动推动消费者组织主导的消费纠纷调解与社会大调解的工作对接。
1.创新思路,探索基层维权网络发挥长效作用的新途径。消费纠纷矛盾近来年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断觉醒,呈逐步上升的发展态势。针对制约基层稳定和消费维权事业发展的因素,我们将推动基层消费维权网络与相对已经发展完善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接轨联网。全市社会大调解体系,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基层全面落实了机构、场所、设施、人员、网络、经费和考核,形成了规范的运行体系。消费纠纷本属于社会矛盾的范畴,其调解工作与社会大调解的本质相同、程序相近、目的一致,纳入大调解体系不仅必要,也很现实。消费者组织主导的基层消费维权网络已经初具规模,自成体系,具备与社会大调解接轨的一切条件。新农村建设也要求全面落实村(居)社区包括纠纷调处在内的配套便民服务。尤其是市委提出了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更加为实现消费纠纷调解与大调解的全面对接,创造了更好的有利条件。“消调对接”机制,必将成为健全基层消费维权的长效机制,成为创建平安如皋的创新举措。
2.整合对接,推动消费调解纳入社会大调解的工作范畴。
在统一思想在基础上,我们将积极主动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市司法局加强协调沟通,通过机构整合、人员整合、职能整合、保障整合和考核整合五大对接动作,完成对消费纠纷调解融入大调解的全面整合工作。一是机构整合对接。将如皋市消费者协会纳入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作为其成员单位,以利各级消协在大调解机制下开展工作。消协基层分会纳入所在地镇(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村(居)消费维权联络站纳入所地村(居)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室并合署办公。二是人员整合对接。消协分会人员加入所在镇的大调解中心,村(居)消费维权联络员合并进村(居)调解室。全市消协基层分会人员和村(居)消费维权联络员,全部融入大调解系统,达到了每个镇(区)不少于2名专职的镇级111名调解员,每个村(居)不少于2名专职、平均达到4名专、兼职调处员,总数达到1500人的融合消费纠纷调处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队伍。三是职能整合对接。将大调解的综合调解与消协专业调解全面融合对接,互补互济,实行各有关部门综合业务指导和综合职能的协调配合,充分保证调解的及时和高效。四是保障整合对接。首先是调解业务保障,与上述相关部门联手,联合各自的基层组织,共同对调解人员就消费纠纷调解业务进行全面培训和指导,规范调解流程,保证调解职能的顺畅。其次是办公条件保障。镇、村(居)两级调解中心和调解室的设施和条件,从办公场所、经费、设备(包括必要的摄像、录音等工具)各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大调解的活动经费由市财政予以拨付,每个专职调解员每年享受政府三至五千元的补助。五是考核整合对接。对消费纠纷调处工作的绩效考核,与综治平安创建和社会大调解一并考核,每半年组织一次对各镇(区)的考核,各镇(区)对村(居)同样考核。考核的结果与年终综治总考核和奖惩挂钩,计入总分。
3.不断深化,把“消调对接”推向规范化运行的轨道 我市将消费纠纷调处与大调解对接以来,迅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展现了明显的效果。今后将从八方面进一步深化和规范:一是整合资源。从市级机构到各镇(区)、村(居)领导,将更加重视消费维权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形成融合消费纠纷调解的大调解体系,无论是组织领导资源还是调解工作人力资源,都将进一步增强。二是提高效率。提高村(居)消费纠纷调解率,让消费者在村(居)家门口就可以进行消费投诉,大大方便消费纠纷在基层得到及时调解,减少向12315投诉频次,方便基层特别是农村消费维权,提高消费纠纷调解的效率。三是丰富工作方式。将过去的消费纠纷调解只能依靠消协单一的调解,转变成融入社会大调解的实现各部门联动的综合调解,让调解的威力和效果更加显现。四是规范程序。建立消费纠纷调处情况登记台帐,逐步实现计算机联网互通信息,规范争议额达到一定数额消费纠纷的调解采用人民调解程序,调解过程制作的材料和调解协议书,大额争议的调解协议书提交司法确认,以保障效力。五是扩大影响。通过媒体加强对“消调对接”工作的宣传,收集整理典型案例,向广大群众进行以案说法,弘扬“消调对接”中的先进典型,获得社会的更多理解和支持。同时,各相关部门实现消费维权联动,产生消费维权社会化的总体影响。六是完善体系。把原有的消费纠纷调解制度与社会矛盾大调解的各项制度整合规范完善,扩大社会矛盾大调解对消费纠纷调解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实现消协专业调解与社会综合调解的全面结合,使大调解体系更趋完善。七是提升水平。全面实现对接后,在社会大调解体系下,达到在充分发挥综合调解力量的基础上,融合专业调解的技术要素,促进消费纠纷调解水平的全面提升,提高消费纠纷的调解质量,提高消费纠纷调解的满意度。八是增强效果。实现“消调对接”后,要全面按照大调解的运转体系运行,各镇(区)、村(居)调解机构不但及时受理调处消费纠纷,还将定期分析排查消费纠纷矛盾苗头,加强消费纠纷矛盾的事先防范工作,助动深入开展消费教育和消费社会监督,让消费维权的理念深入人心。
“消调对接”,是我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新尝试,也标志着我市消费维权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举必将为全市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也为我市创建放心江苏省放心消费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登记注册窗口努力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员信息社会化采集和互动机制。
1.加强外来人口投资创业信息采集机制
凡是到我局申请登记的我市外来人员,我局各登记窗口将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表,以便为建立和完善外来人口的信息库提供基础信息资料。
2.积极推进外来人口信息登记软件的完善工作。开发一个相对独立的外来人员信息数据对接软件系统,提高外来人口信息采集的科学化。
3.建立和强化外来人员登记注册的绿色联动机制 凡到我市登记注册的外来创业人员,以颁发“绿色服务卡”形式的一证通通行证,通过公安、工商、教育、卫生、文化、人保等各部门建立的人员数据库共享机制,加强外来人员在我市居住、就业、就医、子女上学、技能培训等各方面提供服务和帮助,为打造和谐、美好的新如皋而做出我们工商部门的应有努力。
三、创新举措,扎实有效开展平安市场创建工作
始终坚持把维护市场安全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平安市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平安”做文章,在落实平安市场创建责任,建立建全各项制度方面狠下功夫。
1.发挥组织体系作用,积极推动平安市场创建 积极发挥组织体系的领导作用,统筹安排,具体部署平安市场创建活动。一是围绕创建平安市场活动的要求及考核细则,各职能机构按照其法定职能,各司其职。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条抓块包、齐创共建,为平安市场的创建提供组织保证,二是进一步落实基层工商分局创建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局长主动抓、监管责任区人员具体抓的责任体制,坚持属地化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平安市场创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落实。三是进一步落实市场主办者创建平安市场的责任,全市43个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创建活动的主体,按照市“平安市场”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全部建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做到组织、人员、场所、经费、制度的“五落实”。市场主办单位作为创建第一责任人,努力抓好索证索票、公示、农产品质量检测、市场安全管理,与经营者分别签订“平安市场”创建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
2.狠抓“六个结合”,夯实平安市场创建基础
一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规范市场主体资格相结合。我局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结合每企业年检,对照平安市场建设的要求,对不具备条件的已登记市场,发出责令改正书至当地人民政府和市场主办方,并暂缓通过检验。二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落实市场开办者第一责任相结合。认真落实市场主办者创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不断强化其责任意识。三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市场信用建设相结合。按照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采集录入市场及市场内经营者的相关信息,认真做好信用等级的划分,各市场主办方认真落实市场内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按季对经营户的信用等级对照标准进行评定,并进行摊位公示,极大地推动了市场内经营户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意识。四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新“六城同创”有机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如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卫生镇的契机,努力推进城区及镇所在地市场及设施的升级改造。通过高标准建设,市场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提升,市场安全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健全,市场功能完善,市场档次明显提升。五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结合起来。通过确立市场主办单位、食品经营户责任,进一步整合基础信息台帐,切实加强食品经营户的进货登记和索票索证,加强以食品经营户为重点的巡查监管、食品质量监测和后续工作的规范化。开展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六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放心消费创建工作相结合。在平安市场创建活动中紧扣放心消费活动的主题,制作了大型《如皋市放心消费教育巡回图片展》在各市场巡回展出,印发了《百万居民消费教育宣传手册》和《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知识问答50题》让广大市场经营者和消费者积极参与到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中来。3.创新工作思路,构建平安市场维稳机制
一是将消防安全纳入平安市场建设的正常轨道。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市场负责人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消防安全工作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来抓。加强制度建设,指导、督促市场主办单位健全、完善、严格的消防安全制度,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措施到岗,责任到人。加强对消防设施安全性检查,经常联合组织开展对市场主办方消防安全工作的专项执法检查和行政指导。二是市场与辖区公安分局共建市场安全体系,群防群治。加强市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安装监控系统),增强主办单位和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打牢创建基础,确保市场内不发生打架斗殴、聚众闹事、被盗、被抢等刑事案件,保障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将市场纠纷调解纳入社会矛盾调解中心体系。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和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横向协作网络作用,及时受理和处理市场内的投诉、举报,切实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对市场内严重危害消费安全的违法行为果断应对,快速处臵。
四、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着力破解食品安全难题 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积极创新监管方式,以加强食品经营单位信用建设为核心,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着力破解食品安全难题,取得明显成效。
1.全面建立食品经营户诚信档案。南通工商局对全市食品经营户建立诚信档案,涵盖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监督检查记录等多个方面,并对食品经营单位诚信状况进行持续跟踪记录,如实记入信用档案。同时,根据《南通市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对一般食品经营户每年进行一次、特殊食品经营户(指经营专供婴幼儿主辅食品和散装食品以及从事食品批发经营户)每半年进行一次信用评价,包括履行自律制度情况、监督检查结果情况等内容,划分A、B、C、D四个信用等级。根据不同信用等级,采取不同监管频次、突出不同监管重点,对守信单位实施宣传鼓励、示范引导,对失信单位进行曝光评议、严格惩处。目前,全市已建立食品经营户档案18437户,占全市食品经营户总数的75.3%,预计年底可达95%以上。
2.设立覆盖全市的食品安全工作站。为加强经营者自律意识,构建市场监管的第一防线,在全市大型超市和大型综合农贸市场设立了食品安全工作站,明确专人担任站长、副站长。每个食品卖场均细化为生熟肉食品区、散装食品区、预包装食品区和自制食品区,责任分工细化到管理、销售人员,工商部门可通过“倒查制”追责发现问题食品。工作站实现了与消费者的“零距离对接”,可以对消费者质疑的食品进行快速检测,现场公布检测结果。
3.组建可靠的食品安全协管监督队伍。在全市乡镇(街道)、村居都设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和食品安全联络点,各(行政村)社区均配备1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平时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引导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并及时了解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居)工作人员担任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对各类食品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食品安全监督网。
4.推行食品安全“约谈制”监管方式。工商部门创新出台了《食品生产经营监管约谈制度》,针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约请食品经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负责人到进行面谈,共同剖析存在问题,研究提出整改措施。今年来,南通工商局已与“双汇”南通总代理、食品添加剂批发商、台湾进口食品总代理等食品经营单位约谈28次,发放行政建议书27份,有效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5.成立“食品流通行业自律协会”。今年5月,我局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如皋市食品流通行业自律协会”。协会以督促、帮助流通环节食品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内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前提,以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领域为关键,前移食品质量监督关口,构筑商业流通领域中牢固的诚信基石。协会成立后,已有1800名食品经营者签订了食品安全自律承诺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五、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1.继续推动消费调解纳入社会大调解的工作。将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和社会大调解机制的作用,及时受理和处理市场内的投诉、举报,切实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对严重危害消费安全的违法行为果断应对,高效处臵。
2.以标准化建设为推手,着力推进市场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将紧紧抓住升级改造这一环节,进一步推动城区及农村镇所在地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年底前城区主要市场和农村镇所在地的农贸市场监控系统安装率100%。
3.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以“六大工程”为主线统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即服务经济“红盾直通车”工程、社会诚信体系工程、队伍建设“三联三防”工程、社团协同维稳工程、工商维权“五进”工程、平安文明市场创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