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中国梦征文

时间:2019-05-14 15:0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中国梦征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中国梦征文》。

第一篇:《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中国梦征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美丽构想;要建设美丽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收入翻一番;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梦所勾画的蓝图,也为高校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实现中国梦,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品学兼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学无疑成为培养建设者的重要摇篮。作为一名高校人文学科教师,紧紧围绕在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责无旁贷,要认真思考,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科学能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教师的高要求,寄予着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期望。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要受到更多的约束,教师从事教人求真的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就必须在道德上不断完善,在学识上不断提高。现在依然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主要有两个原因:

1、科学技术的价值表现是直接的,作用发挥是显性的、快速的和及时的;人文科学的价值表现是间接的,作用发挥是隐性而缓慢的、延后的。人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直接带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却忘记或者忽视了推动这种变化的思想观念的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关系的改革和调整的力量,淡忘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正是因为思想解放和由此推动的改革开放,才会有我国三十年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如此快速的发展。

2、人文科学是研究人本身及由人所构成的社会的,这样的研究对象虽然不变,但其内容却永远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由于研究者思想观念和方法的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不同时代对同一问题也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所以,人文科学的许多研究成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也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可。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对人文科学作为科学及其所拥有价值的怀疑。

人文学科教师要积极克服这一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科学的能力,即知觉能力、回忆能力、评判能力、公正能力、抉择能力、市场能力。因为人文科学能使人们获得关于对待世界、对待他人和自身、对待生活的恰当观念和态度,从而在个体或社会角度上,正确认识、处理人在生存和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三种欲望:权力、荣誉及财富,不为之所累,使自己达到快乐自由的境界,实现人生的真正目的,这样的人格才堪称健全。人格健全的教师具备以下主要特点:

1、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局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2、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亲和力,深受他人喜欢;

3、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

4、人格独立、自信自尊,并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人文学科教师就是要有不断完善自我的定力,占领道德制高点,成为高尚道德情操的一面旗帜,这样才能率先垂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敬而受教”。

汲取文学经典营养,确立正确的人格支点

由于文化历史背景的距离,文字和思想上的一定隔阂,有些教师和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一样,轻视或厌恶对古文的学习,认为太遥远太古老太陈旧,与他们的生活相差太远。有位中学生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权威栏目中甚至建议删掉《诗经》的精华篇章之一——《氓》,足见这种观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盲目的、胡涂的观点。文学经典大都文质兼美,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具有无可替代的净化心灵的功能。

(一)培养爱国爱乡的感情

儒家传统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不爱自己的家、不爱自己家乡的人,很难成为真正的爱国者。屈原《哀郢》诗中写到:“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鸟尚迷恋故乡,狐临死也将头朝着洞穴的方向。《古诗十九首》中更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句子;陆游《病起书怀》更云:“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亦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不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近年来,由于西方文化影响,一些青年民族感情淡漠,洋奴思想严重。读这些诗句,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其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较之政治课往往更胜一筹。“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虽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学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它毕竟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校。我们自己为国家的富强、学校的兴盛是否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呢?决不可怨天尤人,似乎党对不起自已、国家对不起自己、学校对不起自己、别人对不起自己,而不去想自己于党、于国、于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培养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

有位国家领导人说过:“未来党和国家的各级重要领导,多半会从我们这些重点大学培养出来。”今天的在校大学生,便是明天、后天的省长、市长、总经理。应当培养他们会体察民情,关心人民的民生疾苦。曹操《蒿里行》写战乱时代人民的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也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多流亡愧俸钱。”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亦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封建社会的进步文人尚且能心系百姓,以邑有流亡而自己享有俸禄为愧,这种民本思想应教育学生多多吸取其营养,少一点自我,多一点他人。

(三)培养仁者爱人的思想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受儒家仁爱思想影响,历代文学家写下许多宣传仁爱的诗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居易《新制布裘》诗则曰:“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覆盖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杜甫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伟大的情操,而白居易诗中表现的是一种高尚的境界。教育学生做高尚的人,学习伟大的人,走上社会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

(四)培养刚直不阿的品格

马克思说他最不能容忍的品格是阿谀奉承,我国历来的文学作品都力倡刚正不阿,养成一身正气。陆机《猛虎行》曾曰:“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更传为千古佳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文人摒弃一切奴颜与媚骨的典范。杜牧也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登九峰楼寄张祜》)即便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时,诗人也倍感心痛。李商隐《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中曾云:“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他屈身下僚,不得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因此他甚至羡慕献和氏璧被刖去膝盖骨的和氏,从此无法下跪了。近世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更应当是学生立身处世的榜样。

(五)培养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

应当增强应对人生磨难与挫折的素质。无论如何受打击迫害,也能笑傲人生,不屈不挠。这一点,苏轼是我们的榜样。“乌台诗案”以后,出狱贬官黄州,他并未觉得凄苦怨艾。他《初到黄州》诗中说:“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同作于黄州的《定**》词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被贬岭南,他又自我解嘲:“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到更远的海南岛,身体也不好,他依旧乐观:“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几次被贬,他不仅没有绝望,反而使创作达到高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均作于黄州。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父母娇惯下长大的,往往任性、经不起挫折,用文学经典启发学生 “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永不沮丧,永不颓废,增强毅力,潇洒旷达。

(六)培养高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

中国文学的美学体系,一般形成为二水分流的局面:一是儒家因入世而关心现实美;一是道家因遁世或自我超脱而醉心于自然美。前者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后者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等。文学经典既有忧患意识,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有关的篇章,也有写山水田园、爱情悼亡的美文。通过经典的学习,让学生多一点“高雅”,少几分“庸俗”,从而提高人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情操。

勇做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

梁晓声《忐忑的中国人》指出:当代大学生是比较幸运的,社会允许人生观多元化的存在,只要不危害社会和他人,选择与时代主流理念不协调或者悖立的人生观生活,也不会受到横加干涉甚至予以剪除式的打击。在道德观上,社会和时代仅仅划出“道德底线”,告诫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不要越过底线,否则可能触犯法律,因为道德底线和法律边线几乎粘连在一起。因此,大学生最大程度享有道德指责“豁免权”。这驱使部分大学生将青春的美好和日子挥霍在“道德底线”上,也将人生的小舞台搭在“道德底线”上,而且自以为是最现代、最潇洒、最自由的活法。

梁晓声的观点可谓一语中的。部分大学生为了他们自以为是的最现代、最潇洒、最自由的活法,常常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嗤之以鼻,对“道德底线”设定不屑一顾,社会也给了他们最大的宽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经济发展状况不均衡问题,传统大工业解体造成的失业问题,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社会保险和慈善事业不完善问题,官员作威作福、挥霍浪费、贪污腐化模式百姓疾苦问题,漠视社会公德问题,道德滑坡速度惊人等等问题,对大学生产生了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由于教师的职责负有德育的责任,必然对学生进行主流理念的引导,极易让学生产生说教、过时的印象。

但是,传递正能量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正能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正能量让我们心态更加积极,更加阳光,正能量是一种可传递的能量。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我们身边有阿里木带给我们的感动,他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而不少人专程去“捧场”,这里面有感动,也有“正能量”的传递;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发起的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的开展,每年一度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开展等等也都有“正能量” 的传递,足以证明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说:“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那么,教育工作者更没有理由让善的传递在自己身上断掉。

“十年,树之以木;百年,树之以德。”说明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艰巨性。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教师恪尽职守,做社会正能量的坚守者、传递者,恪守情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人生是一个过程,记得有一句诗说“天上没有任何的痕迹,但是鸟儿已经飞过”。它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过程其实就是一所学校,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总结,人生过程经历的事情都是对我们自身有益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看清我们的时代,看清我们身上的历史使命,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国家好,才能民族好,只有民族好才能个人好。让我们关心周围每一个人,树立实干兴邦精神,努力实现我们个人的中国梦、国家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第二篇:中国梦征文: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范文

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

贵州安顺学院中文系教授 罗建兵
2013 年 05 月 13 日 16:1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总书记提出了实现 中国梦的美丽构想;要建设美丽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中国共 产党成立一百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收入翻一番;要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梦所勾画的蓝图,也为高校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巨大 的舞台。实现中国梦,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品学兼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者,大学无疑成为培养建设者的重要摇篮。作为一名高校人文学科教师,紧紧围 绕在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责无旁贷,要认真思考,查找问 题、分析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科学能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教师的高要求,寄予着党和国 家以及人民的期望。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要受到更多的约束,教师从事教人求 真的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就必须在道德上不断完善,在学识上不断提高。现在依然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主要有两个原因:

1、科学技术的价值表现 是直接的,作用发挥是显性的、快速的和及时的; 人文科学的价值表现是间接的,作用发挥是隐性而缓慢的、延后的。人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直接带来社会经济的发 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却忘记或者忽视了推动这种变化的思想观念的作用,以及 由此带来的生产关系的改革和调整的力量,淡忘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正是因 为思想解放和由此推动的改革开放,才会有我国三十年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如此 快速的发展。

2、人文科学是研究人本身及由人所构成的社会的,这样的研究对 象虽然不变,但其内容却永远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由于研究者思想观念和方法 的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不同时 代对同一问题也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所以,人文科学的许多研究成果,没有统 一的评价标准,也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可。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对人文科学作为科学 及其所拥有价值的怀疑。

人文学科教师要积极克服这一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科学的能力,即知觉能力、回忆能力、评判能力、公正能力、抉择能力、市场能力。因为人文科学能使人们获得关于对待世界、对待他人和自身、对待生 活的恰当观念和态度,从而在个体

人文学科教师要积极克服这一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科学的能力,即知觉能力、回忆能力、评判能力、公正能力、抉择能力、市场能力。因为人文科学能使人们获得关于对待世界、对待他人和自身、对待生活的恰当观念和态度,从而在个体或社会角度上,正确认识、处理人在生存和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三种欲望:权力、荣誉及财富,不为之所累,使自己达到快乐自由的境界,实现人生的真正目的,这样的人格才堪称健全。人格健全的教师具备以下主要特点:

1、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局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2、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亲和力,深受他人喜欢;

3、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

4、人格独立、自信自尊,并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人文学科教师就是要有不断完善自我的定力,占领道德制高点,成为高尚道德情操的一面旗帜,这样才能率先垂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敬而受教”。

汲取文学经典营养,确立正确的人格支点

由于文化历史背景的距离,文字和思想上的一定隔阂,有些教师和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一样,轻视或厌恶对古文的学习,认为太遥远太古老太陈旧,与他们的生活相差太远。有位中学生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权威栏目中甚至建议删掉《诗经》的精华篇章之一——《氓》,足见这种观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盲目的、胡涂的观点。文学经典大都文质兼美,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具有无可替代的净化心灵的功能。

(一)培养爱国爱乡的感情

儒家传统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不爱自己的家、不爱自己家乡的人,很难成为真正的爱国者。屈原《哀郢》诗中写到:“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鸟尚迷恋故乡,狐临死也将头朝着洞穴的方向。《古诗十九首》中更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句子;陆游《病起书怀》更云:“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亦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不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

近年来,由于西方文化影响,一些青年民族感情淡漠,洋奴思想严重。读这些诗句,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其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较之政治课往往更胜一筹。“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虽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学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它毕竟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校。我们自己为国家的富强、学校的兴盛是否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呢?决不可怨天尤人,似乎党对不起自已、国家对不起自己、学校对不起自己、别人对不起自己,而不去想自己于党、于国、于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培养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

有位国家领导人说过:“未来党和国家的各级重要领导,多半会从我们这些重点大学培养出来。”今天的在校大学生,便是明天、后天的省长、市长、总经理。应当培养他们会体察民情,关心人民的民生疾苦。曹操《蒿里行》写战乱时代人民的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也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多流亡愧俸钱。”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亦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封建社会的进步文人尚且能心系百姓,以邑有流亡而自己享有俸禄为愧,这种民本思想应教育学生多多吸取其营养,少一点自我,多一点他人。

(三)培养仁者爱人的思想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受儒家仁爱思想影响,历代文学家写下许多宣传仁爱的诗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居易《新制布裘》诗则曰:“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覆盖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杜甫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伟大的情操,而白居易诗中表现的是一种高尚的境界。教育学生做高尚的人,学习伟大的人,走上社会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

(四)培养刚直不阿的品格

马克思说他最不能容忍的品格是阿谀奉承,我国历来的文学作品都力倡刚正不阿,养成一身正气。陆机《猛虎行》曾曰:“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更传为千古佳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文人摒弃一切奴颜与媚骨的典范。杜牧也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登九峰楼寄张祜》)即便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时,诗人也倍感心痛。李商隐《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中曾云:“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他屈身下僚,不得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因此他甚至羡慕献和氏璧被刖去膝盖骨的和氏,从此无法下跪了。近世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更应当是学生立身处世的榜样。

(五)培养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

应当增强应对人生磨难与挫折的素质。无论如何受打击迫害,也能笑傲人生,不屈不挠。这一点,苏轼是我们的榜样。“乌台诗案”以后,出狱贬官黄州,他并未觉得凄苦怨艾。他《初到黄州》诗中说:“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同作于黄州的《定**》词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被贬岭南,他又自我解嘲:“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到更远的海南岛,身体也不好,他依旧乐观:“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几次被贬,他不仅没有绝望,反而使创作达到高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均作于黄州。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父母娇惯下长大的,往往任性、经不起挫折,用文学经典启发学生 “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永不沮丧,永不颓废,增强毅力,潇洒旷达。

(六)培养高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

中国文学的美学体系,一般形成为二水分流的局面:一是儒家因入世而关心现实美;一是道家因遁世或自我超脱而醉心于自然美。前者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后者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等。文学经典既有忧患意识,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有关的篇章,也有写山水田园、爱情悼亡的美文。通过经典的学习,让学生多一点“高雅”,少几分“庸俗”,从而提高人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情操。

勇做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

梁晓声《忐忑的中国人》指出:当代大学生是比较幸运的,社会允许人生观多元化的存在,只要不危害社会和他人,选择与时代主流理念不协调或者悖立的人生观生活,也不会受到横加干涉甚至予以剪除式的打击。在道德观上,社会和时代仅仅划出“道德底线”,告诫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不要越过底线,否则可能触犯法律,因为道德底线和法律边线几乎粘连在一起。因此,大学生最大程度享有道德指责“豁免权”。这驱使部分大学生将青春的美好和日子挥霍在“道德底线”上,也将人生的小舞台搭在“道德底线”上,而且自以为是最现代、最潇洒、最自由的活法。

梁晓声的观点可谓一语中的。部分大学生为了他们自以为是的最现代、最潇洒、最自由的活法,常常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嗤之以鼻,对“道德底线”设定不屑一顾,社会也给了他们最大的宽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经济发展状况不均衡问题,传统大工业解体造成的失业问题,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社会保险和慈善事业不完善问题,官员作威作福、挥霍浪费、贪污腐化模式百姓疾苦问题,漠视社会公德问题,道德滑坡速度惊人等等问题,对大学生产生了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由于教师的职责负有德育的责任,必然对学生进行主流理念的引导,极易让学生产生说教、过时的印象。

但是,传递正能量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正能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正能量让我们心态更加积极,更加阳光,正能量是一种可传递的能量。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我们身边有阿里木带给我们的感动,他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而不少人专程去“捧场”,这里面有感动,也有“正能量”的传递;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发起的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的开展,每年一度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开展等等也都有“正能量” 的传递,足以证明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说:“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那么,教育工作者更没有理由让善的传递在自己身上断掉。

“十年,树之以木;百年,树之以德。”说明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艰巨性。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教师恪尽职守,做社会正能量的坚守者、传递者,恪守情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人生是一个过程,记得有一句诗说“天上没有任何的痕迹,但是鸟儿已经飞过”。它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过程其实就是一所学校,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总结,人生过程经历的事情都是对我们自身有益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看清我们的时代,看清我们身上的历史使命,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国家好,才能民族好,只有民族好才能个人好。让我们关心周围每一个人,树立实干兴邦精神,努力实现我们个人的中国梦、国家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第三篇:《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中国梦征文

《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中国梦征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美丽构想;要建设美丽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收入翻一番;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梦所勾画的蓝图,也为高校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实现中国梦,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品学兼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学无疑成为培养建设者的重要摇篮。作为一名高校人文学科教师,紧紧围绕在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责无旁贷,要认真思考,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科学能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教师的高要求,寄予着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期望。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要受到更多的约束,教师从事教人求真的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就必须在道德上不断完善,在学识上不断提高。现在依然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主要有两个原因:

1、科学技术的价值表现是直接的,作用发挥是显性的、快速的和及时的;人文科学的价值表现是间接的,作用发挥是隐性而缓慢的、延后的。人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直接带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却忘记或者忽视了推动这种变化的思想观念的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关系的改革和调整的力量,淡忘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正是因为思想解放和由此推动的改革开放,才会有我国三十年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如此快速的发展。

2、人文科学是研究人本身及由人所构成的社会的,这样的研究对象虽然不变,但其内容却永远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由于研究者思想观念和方法的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不同时代对同一问题也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所以,人文科学的许多研究成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也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可。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对人文科学作为科学及其所拥有价值的怀疑。

人文学科教师要积极克服这一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科学的能力,即知觉能力、回忆能力、评判能力、公正能力、抉择能力、市场能力。因为人文科学能使人们获得关于对待世界、对待他人和自身、对待生活的恰当观念和态度,从而在个体或社会角度上,正确认识、处理人在生存和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三种欲望:权力、荣誉及财富,不为之所累,使自己达到快乐自由的境界,实现人生的真正目的,这样的人格才堪称健全。人格健全的教师具备以下主要特点:

1、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局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2、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亲和力,深受他人喜欢;

3、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

4、人格独立、自信自尊,并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人文学科教师就是要有不断完善自我的定力,占领道德制高点,成为高尚道德情操的一面旗帜,这样才能率先垂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敬而受教”。

汲取文学经典营养,确立正确的人格支点

由于文化历史背景的距离,文字和思想上的一定隔阂,有些教师和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一样,轻视或厌恶对古文的学习,认为太遥远太古老太陈旧,与他们的生活相差太远。有位中学生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权威栏目中甚至建议删掉《诗经》的精华篇章之一——《氓》,足见这种观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盲目的、胡涂的观点。文学经典大都文质兼美,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具有无可替代的净化心灵的功能。

(一)培养爱国爱乡的感情

儒家传统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不爱自己的家、不爱自己家乡的人,很难成为真正的爱国者。屈原《哀郢》诗中写到:“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鸟尚迷恋故乡,狐临死也将头朝着洞穴的方向。《古诗十九首》中更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句子;陆游《病起书怀》更云:“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亦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不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近年来,由于西方文化影响,一些青年民族感情淡漠,洋奴思想严重。读这些诗句,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其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较之政治课往往更胜一筹。“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虽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学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它毕竟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校。我们自己为国家的富强、学校的兴盛是否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呢?决不可怨天尤人,似乎党对不起自已、国家对不起自己、学校对不起自己、别人对不起自己,而不去想自己于党、于国、于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培养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

有位国家领导人说过:“未来党和国家的各级重要领导,多半会从我们这些重点大学培养出来。”今天的在校大学生,便是明天、后天的省长、市长、总经理。应当培养他们会体察民情,关心人民的民生疾苦。曹操《蒿里行》写战乱时代人民的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也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多流亡愧俸钱。”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亦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封建社会的进步文人尚且能心系百姓,以邑有流亡而自己享有俸禄为愧,这种民本思想应教育学生多多吸取其营养,少一点自我,多一点他人。

(三)培养仁者爱人的思想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受儒家仁爱思想影响,历代文学家写下许多宣传仁爱的诗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居易《新制布裘》诗则曰:“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覆盖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杜甫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伟大的情操,而白居易诗中表现的是一种高尚的境界。教育学生做高尚的人,学习伟大的人,走上社会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

(四)培养刚直不阿的品格

马克思说他最不能容忍的品格是阿谀奉承,我国历来的文学作品都力倡刚正不阿,养成一身正气。陆机《猛虎行》曾曰:“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更传为千古佳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文人摒弃一切奴颜与媚骨的典范。杜牧也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登九峰楼寄张祜》)即便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时,诗人也倍感心痛。李商隐《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中曾云:“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他屈身下僚,不得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因此他甚至羡慕献和氏璧被刖去膝盖骨的和氏,从此无法下跪了。近世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更应当是学生立身处世的榜样。

(五)培养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

应当增强应对人生磨难与挫折的素质。无论如何受打击迫害,也能笑傲人生,不屈不挠。这一点,苏轼是我们的榜样。“乌台诗案”以后,出狱贬官黄州,他并未觉得凄苦怨艾。他《初到黄州》诗中说:“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同作于黄州的《定**》词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被贬岭南,他又自我解嘲:“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到更远的海南岛,身体也不好,他依旧乐观:“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几次被贬,他不仅没有绝望,反而使创作达到高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均作于黄州。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父母娇惯下长大的,往往任性、经不起挫折,用文学经典启发学生 “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永不沮丧,永不颓废,增强毅力,潇洒旷达。

(六)培养高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

中国文学的美学体系,一般形成为二水分流的局面:一是儒家因入世而关心现实美;一是道家因遁世或自我超脱而醉心于自然美。前者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后者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等。文学经典既有忧患意识,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有关的篇章,也有写山水田园、爱情悼亡的美文。通过经典的学习,让学生多一点“高雅”,少几分“庸俗”,从而提高人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情操。

勇做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

梁晓声《忐忑的中国人》指出:当代大学生是比较幸运的,社会允许人生观多元化的存在,只要不危害社会和他人,选择与时代主流理念不协调或者悖立的人生观生活,也不会受到横加干涉甚至予以剪除式的打击。在道德观上,社会和时代仅仅划出“道德底线”,告诫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不要越过底线,否则可能触犯法律,因为道德底线和法律边线几乎粘连在一起。因此,大学生最大程度享有道德指责“豁免权”。这驱使部分大学生将青春的美好和日子挥霍在“道德底线”上,也将人生的小舞台搭在“道德底线”上,而且自以为是最现代、最潇洒、最自由的活法。

梁晓声的观点可谓一语中的。部分大学生为了他们自以为是的最现代、最潇洒、最自由的活法,常常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嗤之以鼻,对“道德底线”设定不屑一顾,社会也给了他们最大的宽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经济发展状况不均衡问题,传统大工业解体造成的失业问题,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社会保险和慈善事业不完善问题,官员作威作福、挥霍浪费、贪污腐化模式百姓疾苦问题,漠视社会公德问题,道德滑坡速度惊人等等问题,对大学生产生了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由于教师的职责负有德育的责任,必然对学生进行主流理念的引导,极易让学生产生说教、过时的印象。

但是,传递正能量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正能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正能量让我们心态更加积极,更加阳光,正能量是一种可传递的能量。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我们身边有阿里木带给我们的感动,他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而不少人专程去“捧场”,这里面有感动,也有“正能量”的传递;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发起的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的开展,每年一度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开展等等也都有“正能量” 的传递,足以证明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说:“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那么,教育工作者更没有理由让善的传递在自己身上断掉。

“十年,树之以木;百年,树之以德。”说明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艰巨性。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教师恪尽职守,做社会正能量的坚守者、传递者,恪守情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人生是一个过程,记得有一句诗说“天上没有任何的痕迹,但是鸟儿已经飞过”。它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过程其实就是一所学校,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总结,人生过程经历的事情都是对我们自身有益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看清我们的时代,看清我们身上的历史使命,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国家好,才能民族好,只有民族好才能个人好。让我们关心周围每一个人,树立实干兴邦精神,努力实现我们个人的中国梦、国家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第四篇:关于如何实现”中国梦“

如何实现“中国梦”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对于如此伟大的梦想,我们自然需要做长远的打算,并且明白如何去实现,怎样实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建立在理解实现“中国梦”奇妙美好的意义之上。我们需要知道,对于这美好理想的坚定盼望,并且知道我们所担当的责任,因为那是中国的未来了。

关键词:中国梦、途径、过程。

引言: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如何实现这伟大的“中国梦”,人人都需要探索,经验和道路。

一、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

实现中国梦,首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直接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便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这条道路上,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把我们伟大的新中国建立起来。没有他们为我们奠基,我们又能如何拥有这么美好的梦想呢?但我们都能明白,要持守并坚定地在这条道路上大胆无畏前行,那又是一件多么难行的事啊。国际反华势力,各种恐怖活动、组织等每时每刻都在给我们施加压力。但我们应该鼓起勇气来,怀抱着伟大的理想向前进。因为,理想是美好的,而道路过程是曲折的。我们要不畏艰难,奋勇前行,心怀感念,向理想杨帆!

一、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灵魂

中华民族精神是各个名族在不同历史阶段共同发展培育融合而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精神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在长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等,使中华民族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新的中国发展前景这下,伟大的中国梦便孕育而生了。这既是符合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新指导思想,又是鼓励和凝聚各族同胞一起努力,为把我们的祖**亲变得更美更动人而不懈奋斗的精神熔炉。我们应当大力弘扬中华精神并结合时代精神,把我们的中国梦推出去,得到世界各国普遍的认同和支持。

二、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全体中国人汇聚而成的整体力量。中国力量在战争年代具体表现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力量,在和平建设时期表现为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力量,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奋勇拼搏、开拓创新的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万众一心、同心协力,才能使中国梦变成现实,使每个中国人梦想成真。常言道,团结就是力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与集体融合在一起才最有力量。

三、党的梦:实现中国梦的依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要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让中国梦梦想成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原则,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了更好地汇聚起全国人民的无穷力量,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切实实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真正为实现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

四、我们的梦:实现中国梦最坚定的信念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全体人民来共同担当、共同努力。

内容参考:《思想政治》高中版、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大上的重要讲话内容文稿

第五篇:如何实现中国梦

如何实现中国梦

--------我们的梦,共同的梦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姓名:孙永磊学号:20121020017

每个人总有一个梦,可能彼此会不相同。但是,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梦,一个亿兆中国人民的梦-----中国梦!

记得,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总书记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中国梦”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梦”正在扬帆起航,正在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我们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这不是空想的白日梦,而是有蓝图、有规划的中国伟大复兴的计划!

那么,我们将要如何实现“中国梦”呢?我想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或者说是值得思考的。

第一,重民生是“中国梦”的现实温度

中华民族要完成伟大复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与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有关。有人说,“美国梦”强调个人主义,“中国梦”强调集体主义,然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正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每个人都能免除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每个人的梦想都能找到落实的地方,“中国梦”就能像水滴汇集,化作绚丽的彩虹。

第二,创新,撬动“中国梦”的杠杆

马克思说过: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实现“中国梦”,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如何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怎样让清洁工厂取代“傻大黑粗”如何治理污染重塑“美丽中国”?只有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才能真正转变发展方式、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增强 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尔孜规所说:创新,是撬动 “中国梦”的杠杆。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圆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就无法汇聚各方的力量,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实现。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国

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第四,实干兴邦:“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邓小平同志曾讲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同样道理,不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能停留在梦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

“中国梦”承载着中国人民太多的希望,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托,要“凝梦”、“圆梦”,我们还需要注意或者说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没有国富国强,就难以实现民富民强!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五是实现民主法治,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建立健全民主法治制度,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条!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同属于一个国家,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中国梦”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中国梦”展现的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自信!

“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我们有理由、有信心、有决心相信,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能够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能够实现,我们伟大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将它实现!

作者:李江涛

下载《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中国梦征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中国梦征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可以没有梦想。”是的,正因为有梦想,我们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因为有梦想,我们历经沧桑信心不改。 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的迷梦......

    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班会策划书 为进一步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增进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培养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如何实现中国梦_如何实现中国梦(汇编)

    如何实现中国梦_如何实现中国梦1中国梦有着中国特定的历史承载和现实意涵,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贯联;同时中国梦又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梦,具有世界精神,是中国性与世界性......

    作文:中国梦,在路上

    中国梦,在路上 徘徊于梦,恍惚千载流光。游目骋怀,中国梦在路上渐行渐远,脚步坚定。梦之彼岸,破土花开。 四十年前,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时,“我有一个梦想”的口号传遍世界,但是,一定要......

    中国梦征文

    我的中国梦 姓名:郭欣雨 性别:女 通讯地址:新密市超化镇一初中 联系电话:*** 辅导教师:范晓娜 我的中国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然而每一个人的梦想都必须以国家的强......

    中国梦征文

    追逐——让梦想之花绽放 梦想,是一种内心强大的力量。梦想,可以使幼小的鸟儿,经过努力,飞向天空;梦想,可以让小小的幼苗在困境中生长,可以让幼苗破境重生;梦想,可以让残疾的人有勇气......

    中国梦征文

    梦想,一个多么让人心生向往的词汇。无论命运多么坎坷,无论生活多么的不如意。一提到梦想,人就会不自觉的产生美好的畅想,总会让人看到前方的光和亮。此时,生活当中的磕磕碰碰又算......

    中国梦征文

    中国梦两岸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中国梦,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