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好家园观后感 伍艺(范文模版)
《贵州创新社会管理打造“五好家园”模式》观后感
骨二病房伍 艺 贵州立足实际,坚持以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抓手,在服务社区党员群众上找准突破口,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载体,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实效,着力打造“五好家园”,努力构建文明社区。为贯彻落实玉党建办发[2013]7号文件精神要求,使党员群众进一步了解贵州创新社会管理打造“五好家园”的模式,2013年2月22日,县住建局在该局六楼会议室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观看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关于贵州创新社会管理打造“五好家园”的采访报道节目。
会议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局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寻求突破,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力推住建新突破,为贵州省的建设做出应有贡献。使党员干部更好的了解了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了解到贵州创新社会打造“五好家园”的模式,同时,“当代雷锋”郭明义等的先进事迹也感动了所有的收看者,大家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洗礼,均表示在在今后的工作中: 一是打造“学习家园”,提升居民科学文化素质。设置了社区图书室、书画室、电子阅览室等,为居民看书读报、书刊借阅、练字作画等提供方便;整合并充分利用社区远程教育和市民学校、老年学校、人口学校等资源,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政策法律宣传、文明市民教育等学习活动;开通了社区“绿色网吧”,为社区少年儿童上网查阅学习资料和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查询就业信息提供方便;设置了社区宣传专栏,不定期编刊板报,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
二是打造“爱心家园”,救助社区困难群众生活。积极推行“居家养老”模式,设立专门食堂,通过低偿或无偿形式为孤寡老人提供就餐服务;设立社区“便民卫生室”,协调辖区内医疗机构,组织医护人员利用双休日定期到社区开展义诊和保健咨询服务;设立社区“邮政服务站”,积极开展“邮政进社区”活动,方便居民邮政业务办理;设立“爱心超市”,对边区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实现价格优惠。通过党员群众捐助、辖区单位资助等形式,及时对社区困难党员、困难居民进行救助帮扶;依托社区党员、妇女、青年、退休干部等及辖区各单位,组建
1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配置必要服务工具,采取结对帮扶、邻里互助、约时办理等形式,经常性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人性化的爱心便民服务网络。三是打造“康乐家园”,活跃社区文娱体育氛围。整合体育部门“路径工程”项目和残联“残疾人康复训练”项目,设立社区健身中心,免费对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居民锻炼健身提供场所和器材。设立社区文娱活动室,组建社区文娱队伍,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社区居民经常性开展各类文娱活动,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今年以来,社区先后组织或协办了汇川区宣传部举办的“一建双创”文艺演出活动、“多彩贵州”舞蹈大赛汇川赛区选拔赛预赛和决赛、汇川区残疾人助听器发放仪式、汇川区科普进社区文艺活动及上海路街道邻里节“百家宴•饺子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四是打造“阳光家园”,推进基层党内民主进程。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积极推行社区党务公开、社务公开,增强透明度。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向居民公开各类事务办理的条件、程序、时限和结果,接受居民监督。以“社区论坛”为服务载体,不定期组织居民就社区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让居民充分表达民意,真正把议事权交给居民、知情权亮给居民、监督权赋予居民,提高居民参与度。支部把通过社区论坛了解到的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并反馈给社区居民。如经社区组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将小区内破旧的门球场改建成综合性室外活动场所,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丰富业余文化活动的小区广场。社区组织居民召开议事会和财务监督会,就建成后的“社区之家”活动室是否收费问题进行民主决策,讨论通过了活动室的组织机构、开放时间、管理制度以及收费标准。通过这种“人人参与、社区引导”的居民自治方式,确保了社区工作有章可循、依法办事、符合民意。
五是打造“平安家园”,促进社区文明安全和谐。依托党员志愿者队伍,建立了社区义务巡防队,加强治安防范,通过定时喊话等形式,温馨提醒居民注意关好门窗;通过巡逻排查,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安定因素。以社区警务室为服务载体,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小区”、“安全文明楼院”创建活动,完善社区治安长效防范机制。
一切工作围绕群众,一切工作心系群众,一切工作服务群众,在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基础上,实现计划生育的居民自治已成为该社区创新计生工
2作机制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就是要尊重民众在计生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使这项工作从行政指令逐步转变为育龄人口的自觉选择。
打造“五好家园”是计生协会服务中心依托资源平台搭建载体,提升家庭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举措。计生协会服务中心依托社区文化活动站、图书阅览室、书画室、旅社网吧、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网络等,提供学习需求服务,打造协会会员科学文化素质的“学习家园”;依托社区文艺宣传队伍,积极开展文体比赛和唱红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丰富社区会员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活跃社区文娱体育氛围的“康乐家园”;依托社区“爱心救助站”,及时解决社区困难群众临时生活困难,强化社区民生保障功能,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打造救助社区困难群众和服务孤寡老人会员家庭生活的“爱心家园”;通过深入开展“支部加协会”活动,建立健全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制度,确保会员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打造基层民主进程的“阳光家园”;切实把辖区治安民警、下岗职工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吸纳入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参与到社区平安建设中来,全力构建社区治安群防群治网络,努力打造文明、安定、和谐的“平安家园”。观看后,该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共产党员》这个栏目,是体现我们贵州在改革开放春风下的发展方向,真实的体现了我们当代贵州的实际,对于我们党员干部而言,这将是了解贵州最好的一个题材,有利于我们改变发展思路,为创新社会管理打造“五好家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通过此次学习,该局全体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当前我省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广大干部群众对未来美好前景的坚定信念,有利于制定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篇:《家园》观后感
《家园》观后感
——我身为屠刀,如何放下屠刀
——电子信息学院09402班陈辉
贝特朗认为,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 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这是我看完《家园》后,对这位导演的敬佩与喜爱。
重要的不是已经消失的而是我们依然拥有的。我们仍然拥有半个世界的森林,数以千计的河流,湖泊和冰河和数以千计的物种。我们已经知道解决方法,我们都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我们还在等待什么 我们需要向孕育了我们 1 万 2千年的气候平衡,做出妥协。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发严重,直接导致二氧化碳过度排放,温室效应愈演愈烈。而近百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升高,导致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地球变暖为特征的显著气候变化。这一变化对人类生存安全的严重威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全球的广泛关注。
然而,在人们意识到“低碳”之前,已经在高碳模式下发展了数百年。正是这数百年的高碳发展,使今天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了。
环保部长周生贤在谈到工业生产中的高碳发展方式时,说过一句通俗易懂的名言。他说:“什么是发展发展就是燃烧,燃烧自然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 GDP”。那么,怎么解决呢很简单,就是要“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于是,“低碳”这一概念走到了历史的前台,“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低碳城市”、“低碳世界”、“低碳产品”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逐步迈向生态文明的理念,日益成为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的共识与追求。具体来讲,针对前者——燃烧资源来说,就要资源节约型针对后者——环境污染来说,就要环境友好型,加在一起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就是“两型社会”建设。
所以,“两型”也就是低碳化。低碳经济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低碳经济以人文形象的诠释。
首先,发展低碳经济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人们选择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是因人类自工业化以来大量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能源,给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有些破坏已经不可逆转。正是这些地球上不可逆转的破坏,终于让人们从不断增长的迷梦中警醒过来,进而,一股旨在拯救地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化的全球性低碳潮流在世界各地兴起。这种潮流同样是不可逆转。
地球从诞生至今约有 46 亿年,人类的出现虽仅有 200 万年。但自人类中心主义产生以来的几百年内,人类反成为了地球的主宰,握有对大自然一切生物的生杀及对各种资源支配的大权。在几千年内,人类让自己的数量从 10 亿骤增至68 亿,其他物种而消失速度增至 1000 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更是随心所欲,竭泽而渔。圣雄甘地说过:“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却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正是人类这种没有节制的贪婪,不但使自己走向危险的边缘,也使地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必须说,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必要也是紧迫的。
一方面,这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以 8的速度在增长,同时也代表着环境问题等相应问题更加加剧。众所周知,中国环境所面临的挑战更严峻:1/4 的国土荒漠化1/6 的土地严重退化因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 1/30因城市污水 90未经处理,造成严重的水污染还是仅次于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二号大国。因此,中国的环境状况正在引起全世界的忧虑,中国在生态方面的一个小小改进或失误,都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从资源短缺来看,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加剧了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的短缺。有关研究表明,至 2020 年中国所需要的 45 种矿产资源当中,24种不能满足,2 种基本能源不能满足,9 种能源严重短缺。对于中国这样大的经济发展规模,如果只从国际市场购买资源支持目前的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从能源安全来看,中国从 1993 年起就成为了石油进口国,2007 年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了 47,从能源安全角度也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中国赢得跨越发展的机遇。低
碳经济被认为继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之后引导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模式,中国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我国比一些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而在新能源领域,比如太阳能、风能和锂电池等行业,与最发达国家相比仅落后1-2 年。因此,在当今传统产业发展受挫、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应抓住机会,迅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再者,中国也有着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条件。我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为 10 亿千瓦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东北、中西部、华北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在地热能量方面,全国地热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 68 亿立方米当前中国核电装机容量 906 万千瓦,预计到 2020 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 7000 万千瓦。
所谓的低碳生活,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优质、健康、文明为基础,以节能、减排、再利用为方法,以生活品低碳化为支撑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低碳化饮食、低碳化衣着、低碳化家居、低碳化交通、低碳化消费、低碳化旅游、低碳化娱乐以及生活节能、垃圾分类等等。如节水、节电、节纸、少产生垃圾、旧物利用、少吃口香糖、使用环保袋、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推广素食等,倡导步行、骑车、多乘公交少开车等等,都是低碳生活的具体体现。因此,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更不是低质量生活和“麻烦”型生活,并将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就每个家庭与每个人而言,倡导低碳生活,就会减少不必要的“便利消费”,淡化“面子消费”意识,戒除“奢侈消费”嗜好,节约生活开支,使用健康环保型生活用品,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为了自己,为了后代,为了“两型社会”建设,减少生产与生活领域中碳排放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三篇:家园观后感
地球已追不上人类的欲望
——法国环保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2009年6月5日,又一个地球环境日。一部大型环保纪录片《家园》(《HOME——A STUNNING VISUAL PORTRAYAL OF EARTH》)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场合不止在传统的影院、剧场,还有互联网。这使得这部《家园》转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
因了朋友的相助,得以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家园》,感觉或许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类欲望的无节制膨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生态的被破坏,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书籍、电视电影片也早已层出不穷。然而,何以看了《家园》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为片中通过航拍而产生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对那伤痕累累大地的俯视效果,那以独特女声配以直白解说而产生的直指内心的揭示,还有那以咏叹吟诵般的音乐产生的震荡……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 Bertrand)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据说,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可以想象,片中那一个个精美的镜头,那一句句隽永的解说,都是他和他的团队心血的结晶。他坦言,“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类了解的”,而问题只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为这部片子确立的核心理念便是:“当我们耗尽自然遗产之后,必须面对的是什么?”当然,《家园》展示的远不止是贝特朗那法国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虑,为《家园》撰写的所有评论,由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Al Gore)和美国著名的环保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阅读、审定。环保专家们为贝特朗提供了详细的最新数据。因此,有评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当然,大千世界,无异不有。即使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仍然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地球的温度肇因于它绕行太阳的轨道规模及形状、地轴偏向轨道的角度、放射性衰变及地壳下深埋的重力热(很深奥哦!),人类不是因素之一;也有人说,很少有人会因为一件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难而牺牲自己现在的生活质量,因为这是违反人性的;当然,更有人论证说,正是人的欲望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人放弃、哪怕是节制自己的欲望,都无异于饮鸩止渴。
诚然,在造成今日地球“温室效应”的诸多因素中,人类未必是唯一原因,甚至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就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言,对这一现象的探究还刚刚开始,结论自然不可能准确。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地球正在越来越暖,由此造成的各种影响正在显现。面对这一变化,作为地球村最有责任的公民——人类应该做点什么,而不能旁观,更不应继续造孽。这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也是《家园》再次大声疾呼的核心观点。
同样,欲望的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许许多多科技发明都是因满足人类的欲望而推动、而实现的。然而,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切事物彼此关联”。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关联。任何事物的衍生、发展都不可能无视他事他物,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意想不到的变化便会发生,终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这正是《家园》所宣扬的核心观点之一。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
至于追求生活质量是人之天性的看法虽则荒谬,却因其强大的实利价值而为众多世人固守。其实,即便是眼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亦已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人们正在承受各种各样古怪疾病的折磨,这并不以富裕与贫困为界线。何况,任何稍有理性的人都会承认,一个人不可能只为自己活着。即使只为自己的后人考虑,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所谓生活质量而让后人们承受那污秽的水质、污浊的空气,以及因日益提升的海平面而不得不做“气候移民”。人们恢复理性,以头脑思考、而不再以感官思考,是时候了!
《家园》中倡导的“分享、智慧、节制的生活”特别让人感动。贝特朗认为,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家园》以融融的暖意描绘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赞扬了哥斯达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绿色旅游,展现了韩国通过全民性植树,重建战争中被无情摧毁了的森林,使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65%……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开始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通过替代、再生、循环、回收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家园》试图告诉人们,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们的行动。
是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在地球早已追不上人的欲望时,我们更应该早点行动,多点行动!
2009年7月7日(又一个人类灾难纪念日)写于上海
最近看了法国纪录片《home》,毫无疑问,这又是一部宣传环保、保护地球的宣传片,类似的片子最近几年拍了很多,每一部都很优秀,看过都很震撼。这部也不例外。
最近几年,类似的纪录片象《行星地球(planet earth》、《深蓝(deep blue)》、《鸟与梦飞行(winged migration)》、《微观世界(microcosmos)》等,都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向人们宣讲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重要观点。地球是美丽的,但她却不会永葆青春,如果人类不加以节制控制自己的贪婪欲望,将会加速这种美丽的衰亡。
对于这部花了15年筹备、走访超过50个国家拍摄的呕心力作,我不想多评价什么,当你看过我这篇文章后,你一定要看一下。甚至我建议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开幕式上首先给与会代表放一遍。
人类存在的这二十多万年在干什么?什么民主、政治、经济、宗教、战争,都是表面的,实际人类只在做一件事:就是把地球通过几亿年的努力所镇压的二氧化碳给释放出来!就这么一件事!看起来非常聪明,实际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
没有人类之前,地球生命最恐惧的东西是二氧化碳,它的大量存在使生命生存受到威胁,而当地球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这些事情摆平后,人类出现了。上帝最后悔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创造了人类。地球上那么多物种,没一个敢把二氧化碳这个恶魔释放出来,只有人类没管这个,当第一次发现山火烧熟的动物肉美味可口开始,便开始打开囚禁魔鬼的封印,一点点的把二氧化碳再次释放出来!
到了现在,这种行为已经到了令人发止的地步。坎昆气候大会,不仅没有取得任何实质上的进步,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了开倒车的情况。谁都知道人类犯了错误,可谁也不愿意为这种错误去埋单,发展中国家不愿意,发达国家也不愿意!我们人类就象涸辙之鲋,在仅剩的一点能源的诱惑面前,谁都不愿放手!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人类如果不学会放弃攫取能源之手,那么,最后,只是在自掘坟墓!
最近比较热门的一部环保电影《家园》,昨晚终于昨晚目睹了。导演和摄影师以无可挑剔的视觉和镜头,以极具震撼力的时事给人类以警示。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摄影师基本上采用航拍的的方法去俯视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园。从这个视觉看到拥挤的街道,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动物以及。。。。这些都是人类的杰作。让我们识得庐山真面目。旁白者定位于地球母亲的高度树立了一种主人翁的姿态,看到地球已经如此孱弱,我们怎能不动心?
就像片中所说的,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环保理念和行动。少浪费点时间在KTV,在酒席饭桌,在奢侈品店,定下心来看看这类的纪录片,告诉自己,你所需关注的还有自己所在的这个环境,这个地球,尽自己所能,善待它一点.尤其是那些富人们,你们的富裕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过得真的很残忍。
但片中的最后还是给与我们希望。各国政府都去积极地参与环保事业,发展洁净能源,对于我们个人最主要的还是观念和行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保护我们的家园。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第四篇:还我绿色家园——杨艺
《还我绿色家园》
姓 名:杨 艺
学 校:宾川县金牛二小
班 级:五一班
指导老师:张忠丽
还我绿色家园
金牛二小五
(一)班 杨艺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好似我们的妈妈,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应该保护地球,把绿色还给地球妈妈,让地球妈妈变得更美!但让人遗憾的是,一些人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置之度外,对它们视而不见,继续为所欲为。许多宣传语都是想鼓励我们做一个文明、保护环境的合法公民。可是,人们并没有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只是拿着一块木板,在上面写着“绿水千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它”这样的标语,难道这样做,大自然就会变得干净、美丽吗?不!
现在,许多的河流都十分肮脏,那些臭味不绝于耳;汽车排放出大量的废气;草地上的垃圾越来越多;连那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些人不自觉保护环境,他们乱砍森林伯伯的胡子、身体和头发,才会让森林伯伯变得残缺不全、支离破碎,用来做成美丽的贺卡,做我们经常使用的一次性筷子、纸杯等。一栋栋高楼大厦一座座硝烟弥漫的工厂,霸道的浓烟使蔚蓝的天空不再像以前那样碧空如洗了,使清新甜润的空气变成了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废气。一些排放污水的工厂,把许许多多可爱活泼的鱼儿害死了,还把许多珍贵的水资源污染了,使那些喝井水的人们生病;那些乱砍滥伐人们把山上的树木砍得光秃秃的,造成了山洪爆发,让许许多多的人从此失去宝贵的生命……
在此,我急切地呼吁大家,我们应该在每年的植树节——3月12日,到山上去栽树。每隔几天上山为树木们松土、浇水,让它们从此以后快乐地生存在这个地球上,还可以去种一些肥嫩的小草,美丽的花儿,来让地球保持美丽,防止不再发生山洪,阻止伐木工人去砍树,为我们的家园添加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不管在什么地方见到垃圾,都要将它捡起并随手扔到垃圾桶里,比如:有一个小弟弟吃完了东西,打算把垃圾扔到附近绿油油的草坪上,你应该快速走过去阻止他,并告诉他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少开私家车,多做公共汽车、多骑自行车或步行去上班,这样就可以减少污染,改善环境。我们要减少污染大自然、水资源和地球;少开工厂,如果要排出废水,就要先净化后再排出,我们要拿出实际行动来一起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妈妈变得更美。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希望我们生活的家园愈来愈美,愈来愈清新,让我们还给地球妈妈一个绿色的家园吧!
第五篇: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
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影片里提到的数据:
我们居住的地球 正面临以下的危机1、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
2、全球花在武器的经费多于援助各国发展经费12倍
3、每日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饮用水,10亿人无法取得安全的饮用水 4、10亿人仍饱受饥饿之苦
5、超过50%的世界商业谷物用在喂食动物与生物燃料上
6、全球40%耕地已废耕
7、每年有1千300万公顷的林地消失8、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危机。生物族群以快于自然率一千倍的速度死亡9、75%的渔产品种类已耗尽或面临耗尽危机
10、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已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纪录
11、地球上冰冠的厚度40年来减少了40%
12、到2050年时,可能会产生2亿的气候难民
首先,我必须要向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者扬-阿尔蒂斯-贝特朗表达我崇高的敬意。准备了15年,拍摄了18个月,穿越了54个国家,拍摄了120个景点,《家园》就这样诞生了。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摄影师对地球家园现状的不安及深切怜爱之情,还感受到了他那如天地般博大与宽广的胸怀。本来应该是一部充斥着批判和控诉的片子,但他却表现得异常冷静与平和,没有感情的发泄,没有絮絮叨叨,有的只是陈列在我们眼前的真实画面和真实数据。这一手法正如鲁迅所说的“:红肿之处,艳若桃李;溃烂之时,美如乳酪。”红肿丑陋的伤疤也可以被赞美的美艳无双。摄影者就是如此的温柔一刀,却反而让我们不得不去正视这一问题。
影片通过大量的航拍镜头,采用对地球大自然记录的手法,将地球的存在以及演变的过程通过画面完美地呈现出来。并通过地球不断的演变来告之世人:人类的存在时间仅有20万年,却已经打破这个存在了四千万年的地球的生态平衡。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物种灭绝。人类的过渡开采己经危及到自己的家园。但当人类意识到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为时己晚。人类只有十年时间去扭转这一趋势。
看完影片,震撼之余,人们还是乐于选择沉默.因为我们知道沉默是一个好的态度,独善其身可能信守一个人的清白,借王小波的话说,时代问题太过重要,置
身于一个休戚与共的环境里已不容许个人顾及自身的清白;对于我们的时代,虽不能说是“悲凉之雾,遍布华林”,然而于其中呼吸、感受并能表达者,只有知书明理的人。那么,接受了这么多年高等教育的我们,也该沉默吗?
再来说说文明.农业发展,工业发达,文明开始了.我时刻都没有停止过为人类文明感到骄傲.得益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从一出生就享受着便利舒适的生活.毕竟让任何一个人回到过去那茹毛饮血的生活,他也是不大愿意的.但是,让人痛心的是,文明,为什么一定要建立在毁灭之上? 第一棵树被砍倒的时候,文明开始,当最后一棵树被砍倒的时候,文明结束。如今,我们正在朝着这条不归路走下去。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在利比亚的战场上,北约轰炸了卡扎菲的4个儿孙,然而这不过是冰山一角,在战火中死去的人,在战火中无家可归的人,还有满天飞舞的战机炮弹,无不是给脆弱的地球火上加油。如果这个也叫文明,那“代价”是不是太过惨重?文明首先应当要建立在和平之上,我是这样认为的。文明应当是精神上的富足,而不是在物资上无尽的攫取。我主张用干净的手段,抵达一个光明的理想。一个人活着,要使自己的幸福最大化,而且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幸福多一些。
布莱希特在《致后代人》中说:假如你们谈起我们的缺点,请不要忘记我们这个时代,要知道,你们逃避的正是这个时代。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有他对于时代的感受,每一个人都面临这个问题,他和时代的关系„„逃避只会让地球继续成为“无望的大陆”。所以我们不能沉默。
We all have power to change ,what are we waiting for?《家园》这部呼吁环保的绿色影片并没有过于消极的表述人类过渡开采现今有限能源。影片最后展现给观众的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是人类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赋予我们的无价的、取之不尽用之不揭的新能源,如风能、光能等,与现代高科技相接合,慢慢被大众采用并取代现今能源消耗。我们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可以找得到的。人且做,天且看——浮云世事,如是而已。
地球已追不上人类的欲望
——法国环保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顾训中
2009年6月5日,又一个地球环境日。一部大型环保纪录片《家园》(《HOME——A STUNNING VISUAL PORTRAYAL OF EARTH》)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场合不止在传统的影院、剧场,还有互联网。这使得这部《家园》转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
因了朋友的相助,得以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家园》,感觉或许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类欲望的无节制膨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生态的被破坏,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书籍、电视电影片也早已层出不穷。然而,何以看了《家园》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为片中通过航拍而产生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对那伤痕累累大地的俯视效果,那以独特女声配以直白解说而产生的直指内心的揭示,还有那以咏叹吟诵般的音乐产生的震荡„„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 Bertrand)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据说,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可以想象,片中那一个个精美的镜头,那一句句隽永的解说,都是他和他的团队心血的结晶。他坦言,“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类了解的”,而问题只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为这部片子确立的核心理念便是:“当我们耗尽自然遗产之后,必须面对的是什么?”当然,《家园》展示的远不止是贝特朗那法国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虑,为《家园》撰写的所有评论,由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Al Gore)和美国著名的环保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阅读、审定。环保专家们为贝特朗提供了详细的最新数据。因此,有评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当然,大千世界,无异不有。即使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仍然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地球的温度肇因于它绕行太阳的轨道规模及形状、地轴偏向轨道的角度、放射性衰变及地壳下深埋的重力热(很深奥哦!),人类不是因素之一;也有人说,很少有人会因为一件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难而牺牲自己现在的生活质量,因为这是违反人性的;当然,更有人论证说,正是人的欲望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人放弃、哪怕是节制自己的欲望,都无异于饮鸩止渴。
诚然,在造成今日地球“温室效应”的诸多因素中,人类未必是唯一原因,甚至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就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言,对这一现象的探究还刚刚开始,结论自然不可能准确。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地球正在越来越暖,由此造成的各种影响正在显现。面对这一变化,作为地球村最有责任的公民——人类应该做点什么,而不能旁观,更不应继续造孽。这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也是《家园》再次大声疾呼的核心观点。
同样,欲望的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许许多多科技发明都是因满足人类的欲望而推动、而实现的。然而,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切事物彼此关联”。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关联。任何事物的衍生、发展都不可能无视他事他物,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意想不到的变化便会发生,终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这正是《家园》所宣扬的核心观点之一。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
至于追求生活质量是人之天性的看法虽则荒谬,却因其强大的实利价值而为众多世人固守。其实,即便是眼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亦已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人们正在承受各种各样古怪疾病的折磨,这并不以富裕与贫困为界线。何况,任何稍有理性的人都会承认,一个人不可能只为自己活着。即使只为自己的后人考虑,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所谓生活质量而让后人们承受那污秽的水质、污浊的空气,以及因日益提升的海平面而不得不做“气候移民”。人们恢复理性,以头脑思考、而不再以感官思考,是时候了!
《家园》中倡导的“分享、智慧、节制的生活”特别让人感动。贝特朗认为,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家园》以融融的暖意描绘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赞扬了哥斯达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
绿色旅游,展现了韩国通过全民性植树,重建战争中被无情摧毁了的森林,使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65%„„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开始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通过替代、再生、循环、回收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家园》试图告诉人们,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们的行动。
是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在地球早已追不上人的欲望时,我们更应该早点行动,多点行动!
电影《家园》观后感
前不久,经人介绍,在电脑前一口气看完了电影《家园》。影片仅有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却是导演历经15年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动用88000多名员工拍摄而成。
影片开头是以一位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讲述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历史与人类二十万年的历史,也深刻地指出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破坏了四十亿年营造出的平衡。这部电影深深地拷问着你我:我们应该做什么?
接着,影片又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示了她是如何创造出了这绝美的蓝色星球。但她却又看着人类一点点将她毁灭,并且将人类自己也一步步送进坟墓。上帝将毒害大气层的碳囚禁在地壳,而人类却又亲手打开潘多拉盒子,让它来毒害自己的肺,但这仿佛还不够,人类还要制造出农药,聚乙烯来加速自己的灭亡。
“人类的欲望与数量似乎都在无休止的增大。人类在积极繁殖的同时,剥夺了其他物种存在的权利。因为人类的存在,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0倍;因为人类的存在,海洋将在2050年无鱼可捕;因为人类的存在,北极在随便哪一年的夏天都有可能完全融化,而北极圈各国却早早地投入到了争夺北极航道的斗争中,他们似乎已经迫不及待了。
人类的处境不容乐观,地球变得越来越热,海平面越来越高,那么,马尔代夫、东京、纽约、甚至于广州„它们将要怎么办?环境问题没有疆界,更不要以为他离我们很远,未来并不遥远,只是要看我们选择怎样的未来。
狂热的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们或是对于数字十分感兴趣的人很多,可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以现在的增长速度,本世纪人口总数将达到90亿;全球花在军备上的资金是援助发展中国家的12倍;每天有5000人因引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十亿人在饥饿边缘挣扎,而全球一半谷物用以喂养牲口或作饲料。每年有一千三百万公顷森林消失,到2050年全球将至少有两亿五千万气候难民。
正如影片所说“要悲观已经太迟。”,是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面对贫困,数百万非政府组织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比各国的自私自利更强大。许多国家政府也纷纷意识到这一点。在韩国,全国性的植树计划是被破坏的森林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四分之三纸张是循环再造,哥斯达黎加在军备与环保之间选择了环保,这个国家没有军队,他将本应投入军备的资金投入到了环保中。但是中国每星期就建两座燃煤发电站,再看看丹麦,有一座燃煤发电站将释放的煤送到地底,而非天空。
作为一个普通民众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不管怎样做,首先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了,想想大家都买了些什么吧。
“We all have power to change ,what are we waiting for”地球很美,但有赖于你。、《家园》观后感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是母亲。人类的历史只有20万年,地球却已经存在了差不多40亿年。对于地球来说,人类不过是刹那的闪现,可是这个刹那,却在20万年间几乎耗尽了地球40亿年的积累。
我们对我们的家园了解多少?她的壮美,她的富饶,她的生命我们看到了多少。《家园》以这样一种深情而缓慢的姿态,讲地球母亲的身世现境一一道来,只有你亲自去观看,否则难以体会其中承载的厚重的情谊和思考,感动于震撼。
从古细菌到蓝藻,原始的地球开始被慢慢净化,氧气开始充沛。从植物到动物,生命的多样性开始显现,地球开始热闹而富有生机。海洋、湿地、森林、河流„„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多样承载了其千姿百态的生命奇迹。我们对它们的了解有多少,每一天都有许多新的物种被发现,而比起极其丰富的地球生命资源来说,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生命都是相关联的”。一切都是联系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道理老祖宗早就都说过了。维持自然的均衡,才是人类发展的道路。人类发展的20万年,早期也遵循了这样的一条道路。但是从一万年前农业发明开始,人类渐渐走上了另外一条路——牺牲家园,换取利益。进入近代,尤其20世纪以来,石油,机械,电力相继被发现,这一百年科技的突飞猛进,人口的爆炸增长,对地球资源的依赖前所未有,这100年的开采和破坏,比过去的总和还多。100年,几乎就耗尽了地球前40亿年丰富的积累。
“越来越快”。这是影片里不断重复的一句话,迪拜、中国、纽约、洛杉矶„„这些国家或者城市,成了人类发展的最好代表。依靠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迪拜这个荒凉之地,却成为了西方发展模式的顶峰,无数的摩天大楼,无数的人造岛屿,人对自然的远离与对自然的依赖都空前的加剧了。相同的模式在不断取代文明间的差异性,利益分配的不均,将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空前的拉开了。为了满足人口的增长和利益的需求,对资源的开采和自然的破坏空前的加剧、加深。深圳40年从一个渔村变成了大都市,许多城市的人口也在几十年间从几十万增加到几千万。膨胀的人类世界,导致了各种变相和扭曲的发展模式。贫穷的国家砍光了树木出口来换钱,结果水土流失,森林所剩无几,复活节岛上的居民,连出海的独木舟都没有了木材可以制作。无数国家就这样衰败下去了。那些繁荣的幻影还能支持多久?我们都不知道。“要悲观已经太迟了”。人类的本性之一就是对于灾难即使提前知道也难以采取行动,滞后性太大,不是懒惰就是推脱,结局就是谁也没有做什么。气候的问题各国吵了几十年,最近更加汹涌,但是吵归吵,实质性的措施依然拿不出来。
20%的人消耗了80%的资源。
全球每年军费开支总额超过了对落后国家援助总额的12倍。
每天有5000万人死于饮用水污染,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源。
接近10亿人面临饥荒。
全球50%的谷物被用于制造动物饲料以及生物能源,如果这些谷物作为食物,可以养活全世界的人。
40%的可耕农田遭到长期破坏。
冰盖减少了40%。
四分之三的渔场已经枯竭和减产。
„„
虽然,导演最后依然从世界看到了诸多的希望,并且对人类的未来提出了美好的期望与憧憬。前途到底如何,路确实是在人类自己脚下了。
整部电影,通篇都是我们已经知道但是却被忽视的真相,对于环境的严峻和恶劣,大家都清楚,但是人的这种滞后的惰性,确实很多时候让大家选择性忽视和遗忘了这一切。带有了某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觉。导演就是要打破这种迷梦,整部电影没有什么新的东西,都是陈酒,但是,这个被忽视的陈酒,却散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味道。
吕克贝松,这个法国当今电影的怪杰。曾经以《碧海蓝天》等佳作震撼人心,如今,带着对地球这份沉甸甸的爱与悲伤,再次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艺术和努力,唤醒世人的眼睛。
影片许多镜头都是高空俯拍,许多景致都震撼的美。一方面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另一方面是人的巧夺天工。但是,人的美景却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征服上的。许多窒息的美丽背后,就是许多窒息的痛苦。想想死海那个纯净的盐岛,美若如此,却是死海日渐死去的象征。无数生物灭亡的命运,换来了人类的繁荣和生机。我们欣赏它们,却忽视了它们背后的惨烈。
《家园》,值得我们去观看。家园,值得我们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