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旧县乡“三规三创三公三谈三化”创新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
旧县乡“三规三创三公三谈三化”
创新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
(2011年12月2日)
今年7月以来,我们以规范为龙头、以创新突破、以公开为主线、以谈话为手段、以三化为目的,自觉把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服务群众、管理社会和推动发展上下功夫,提高了乡党委促进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的能力。截止目前,旧县乡学习文建明工作法覆盖率达100%,打造柏林社区和中心社区2个示范点,梳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8个,成功化解重点信访问题12件,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1件,全乡呈现出机关职能优化、办事效率高、服务能力强、干部作风实的生动局面,初步取得“农民增收致富、场镇明显变化、人民幸福安康、干部风清气正”的成效。
一、以“三规”为龙头,提高乡党委科学化管理水平
“三规范”:即规范权力运行、规范制度建设和规范目标管理。一是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党委议事规划、决策程序和执行监督等制度,加快惩防体系建设,对履行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和村组干部任免等方面职权的行使程序和步骤,标明风险点,提出具体防控措施,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避免因决策不规范、过程不透明、监督不到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二是规范制度建设。制定2-
针对群众办事先找村干部再到乡上找相关部门办理的情况,在完善乡便民服务中心(窗口)的同时,设立村(社区)集中办公便民服务站,在赶场天由各村(社区)负责人带上公章集中到乡上办公,改变以往赶场天群众找村(社区)干部办事“满街找”和“跑冤枉路”的现象。三是创新窗口便民服务理念。按照乡上的统一要求,各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点,规范办事流程,对《符合生育政策一孩生育证》、《独生子女一孩生育证》、民政临时救济、农房建设等事宜,实行“一站式”、“窗口式”、“代办式”服务。
三、以“三公”为主线,增强党委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三公开”:即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一是在办公楼前走廊内制作公开栏,积极推行党务网上公开,通过飞信平台等形式,及时公开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组织管理、信访处理、党风廉政建设、联系服务党员和党组织的决议、决定、执行等情况,打造阳光党委。二是通过公开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和9个便民服务站的办事程序、目标任务和惠民政策,做到村务公开与政务公开相结合。对涉及干部群众关心关注乡村(两级)发展规划、计划生育、优扶救济、宅基地审批、村干部报酬和涉农政策的兑现落实(低保、社保、粮食直补)等情况,在村里进行公开的同时,实行乡政务公开,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规定的地点及时公开,打造诚信政府。三是完善民主理财、财4-
次、驻村干部每周一次进村入户和村(社区)班子成员每月到一次村民小组,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最需干部做什么,寻找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稳定等方面问题,广泛收集基层党员群众对乡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完善矛盾化解和应急管理体系,积极为群众提供咨询和千方百计排忧解难,有效提升党委的组织动员力、行政执行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以“三化”为目的,促进乡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三化”: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一是背靠大工程、大项目、大交通,我乡具有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区位优势和条件。通过全力以赴做好民事纠纷和综治、信访、安全、维稳等工作,把保驾护航、优化发展软环境作为第一品牌,构筑招商引资平台,加快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医药制剂、饮片生产、机械制造和仓储物流等大型企业落户我乡,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抓好集镇总体控制性详细规划和13.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增强工业园区对场镇的支撑作用和场镇对工业园区的服务功能,强化工业集中区建设与城镇发展的协调推进;随着企业入园、工业发展、农民工进乡、非城市居民落户,必将带动教育、商务、商业、住房配套和交通运输、餐饮休闲等发展,重点是围绕产业-5-
园区、产业聚集和产业新乡三个层次,推进产乡互动发展;着力开展环境卫生“七进”、“五乱治理”和门前“双三包”活动,210国道沿线绿化、美化、亮化投入600万元,投资70万元建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新修政府门前河堤堡坎,魏复路大修和场镇街道油化投入1100万元,硬化魏王公路投资3000万元,投入7800万元进行旧乡老街民房改造和推进场镇开发。围绕工业发展需求提升、优化、完善场镇的生产、消费、就业、服务功能,宜居宜业宜商,吸引人口聚集,依托园区建新乡,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同频共振、协调发展。三是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产业化的双向带动作用,合理有序流转土地,连片培育产业发展,在花卉、果蔬和食用菌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农副产品的收储、运输、销售等服务和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延伸特色效益农业,打好富民牌的同时,按照川东北民居建设标准,规划14处农民聚居点,目前建成1处拆迁安置聚居点和完成3处拆迁安置聚居点场平工作,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统筹做好农业现代化,让老百姓共享改革成果、过上现代生活,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第二篇:“三到位”深入学习“文建明工作法
“三到位”深入学习“文建明工作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组织部关于“推广文建明工作法”的文件精神,我镇结合实际,将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作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在实践中深入总结、大胆运用,不断丰富内涵,不断增强换届后乡镇干部的战斗力。
一是认识到位。我镇将“文建明工作法”作为创先争优活动和当前乡镇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对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活动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制发了《关于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的实施意见》,做到全镇干部带头学事迹、带头讲精神、带头谈体会、带头搞剖析,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二是制度到位。在学习借鉴文建明“三二”工作法时,从制度建设入手,确保机关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促使干部职工作风转变。制定了《日常管理三项制度》、《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学习会议制度》、《机关管理制度》、《领导带班值班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制度;推行了乡镇机关工作例会制度、干部包村工作制度;建立了调研制度,明确要求镇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深入农户家中调查走访,及时了解老百姓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是落实到位。把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入联系实际,对照落实,乡镇“一站式”服务、干部量化实绩考核实现了“全覆盖”,树立了“领导在一线指挥、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的工作作风。全镇干部挂村服务农村一线,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实现了运用“文建明工作法”解决老百姓所急、所需、所盼。
第三篇: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
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
乡镇强则农村稳,农村稳则天下安。全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同志在农村基层摸爬滚打30年,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实践中,探索创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乡镇工作方法。这个工作法,是新时期乡镇工作的集成创新,是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基础的生动实例,值得大力学习推广。
文建明工作法,是统筹全局、科学发展的工作法。“上面千条线,下头一根针”。做好乡镇工作,必须增强全局意识,善用统筹方法。文建明工作法,统筹农村科学发展、和谐稳定、基层党建三件大事,通过立“三制”、推“三定”、开展“三教育”,使得职责清晰、运转有序,人事匹配、人岗相宜,促进了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将一个发展缓慢、上访不断的落后镇变成了富裕和谐的示范镇。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更好地理顺工作头绪,凝聚工作力量,提升工作效能。
文建明工作法,是真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工作法。乡镇工作,只有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民解忧作为第一职责,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才能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文建明工作法,核心在服务、本质在为民。通过实行“两下”、“两集中”,进院入户找问题、主动花钱买批评、督办问责抓落实、集中服务理民事,架起了党和群众的连心桥,让老百姓打心眼里说共产党好、跟共产党走。这种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工作法,把党和政府要求与群众愿望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基层政权的执政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文建明工作法,是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工作法。乡镇工作具体实在、重在落实,不抓干部事情没人干,抓不好干部工作难开展。文建明工作法,坚持干事与管人相结合,大胆改革、自我加压,精简机构人员、实行竞争择优、强化绩效考核,牵住了乡镇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牛鼻子”。这些举措,改变了干部“做事凭情绪、上班看心态、出工难出力”的状况,打造了一支想干事、肯干事、会干事的干部队伍,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广大干部也在拼搏奉献中迸发了工作激情,实现了事业追求和人生价值。
各地要把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作为开展创先争优的动力,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当前,全国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已基本完成,换届后的领导班子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学习运用文建明工作法,提高乡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学习文建明工作法,必须学习文建明精神。广大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都要以文建明同志为榜样,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一心为党、苦干实干、奋发进取,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附:
新时期乡镇工作的创新典范
——“文建明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组织形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乡镇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履行乡镇职能、提高乡镇运行效率,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创造了丰富经验。“文建明工作法”就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创新典范。
“文建明工作法”是基于农村分户经营需要建立健全农村服务体系、实行村民自治需要改进乡镇对村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发展农村市场经济需要全面提高乡镇干部素质、农村税费改革引起乡镇和村工作内容的重大调整、农村人口大量流动和转移使农村社会管理任务明显加重等背景,由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在多年农村工作实践基础上创立的一套全新的乡镇工作法。它以其创新思路、务实精神、为民情怀和实际成效,赢得群众普遍赞誉,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集成创新的套路
“文建明工作法”主要内容是“三制”、“三定”、“三教育”和“两下”、“两集中”。
“三制”,就是常规工作常抓制、中心工作分组制、应急工作集中制。对农技推广、招商引资、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治安维护、财务管理、组织人事等经常性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按月考核评比,经常检查督促。对镇党委、政府每年确定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和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阶段性重点工作,由镇领导牵头,组建工作小组分头抓、重点抓。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事故,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明确应急责任,配备摩托车、对讲机等应急设备,开展经常性应急演练,以便危急时刻能迅速行动、高效处臵。
“三定”,就是定岗、定员、定酬。将镇党政机构统一整合为包括综合办公室、督查考核办公室、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财务结算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政策法规服务中心在内的“两办四中心”,确定相应工作岗位和具体职责。镇干部除镇党委书记、镇长外,每年初按照个人申报、竞岗演讲、双向选择、党委审定的程序,公开竞争一个或多个岗位。对上岗人员特别是一人多岗人员,统一调配,动人不动编。对落岗人员,保留编制,发放基本工资和生活补贴,鼓励到村(社区)任职、创业,并允许参加下一年竞岗。上岗人员的工资待遇,按照“基本工资+生活补贴+绩效补助”的模式计发,其中绩效补助资金来源于镇干部的工作津贴和上级对全镇各项工作的目标考核奖励,具体量化到每位上岗人员,按照出勤情况和完成任务数量、质量的考评积分确定,充分体现按劳取酬和以质计酬。镇党委书记、镇长的绩效补助按上岗人员绩效补助平均数计发。
“三教育”,就是经常性的党员党性教育、干部爱民教育、群众“十好”教育。镇党委书记每月给镇机关党员上一次党课,镇党员领导干部每月到联系村(社区)给党员上一次党课,全镇党员每半年开展一次党性分析。对干部的爱民教育,主要通过每月一次干群恳谈会、半年一次作风点评会和年底述职测评来进行。干群恳谈会由村(居)民自愿参加,由干部汇报交流践行党的宗旨、开展为民服务的情况,并现场解答群众提问;作风点评会采取干部相互点评和领导点评方式,对点评出的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干部述职既面向组织,又面向服务对象,测评等次综合两方面测评结果确定。对群众的“十好”教育,主要是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爱党爱国、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勤俭持家、团结友爱、环境美化、文明新风、热心公益、安全稳定、勤劳致富等10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融入镇干部、老党员、先进代表深入各村(社区)开展的形势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同时,分类制定“十好标准”,定期开展群众评议和组织评选。党性教育、爱民教育和“十好”教育,都最终落到评选先进、鞭策后进上。特别是在“十好”教育方面,镇党委、政府每年对评出的“十好文明户”、“十好文明店铺”、“十好文明企业”,不仅授牌表彰,还通过广播和自办电视节目反复宣传,使之家喻户晓。
“两下”,就是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每月1-5日,镇、村(社区)干部带着《寻问题解决表》集中进院入户,寻访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干部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分类梳理,建立台账;每月6-10日,村(社区)党支部对寻访到的涉及本村(社区)的问题,召集支部委员、村委会成员和村(居)民代表研究解决办法,自行解决不了的问题报镇党委、政府研究解决。凡是经镇上研究方案的,一律发出督办通知书,对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完成进度和质量标准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解决情况要有群众评价和反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镇领导包片联系,带着驻村干部逐一解决到位,做到群众不满意台账不销号。镇党委每半年开展一次“花钱买批评”活动,由各村(社区)推选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批评代表队”,对镇、村(社区)干部下访解决问题情况进行评议,每年拿出数千元现场奖励批评有质量者和提出合理建议者。
“两集中”,就是集中服务、集中理财。在镇上设立政务集中办事大厅,公开办事项目和程序,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确保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时,在镇上设立村务集中办事点,实行一村一张办公桌、一个文件柜,逢场天村干部轮流到办事点办理村务。在各社区和各村院落密集地,开通民事服务热线电话,将联村包片镇干部和村(社区)干部的联系电话印发每家每户,做到电话一打干部很快到家。围绕集中理财,在镇上设立财务统管结算中心,实行收支分线、村账镇做、财务统管。全镇所有账目按月分类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持续显现的成效
“文建明工作法”2003年开始创立,2005年基本定型,几年来对城南镇各项工作的影响和促进是巨大的,也是持续的。
任务明确、职责清晰,组织运转有序。城南镇的干部认为,过去乡镇机构设臵较细、力量分散,有的任务“一条线”担不起,其他部门又不便帮,很多时候靠主要领导临时“点卯”派活,“胡子眉毛一把抓”,既忙于应付又效率低下。实行“文建明工作法”后,机构有效整合,任务合理分解,职责明晰定位,无论常规工作还是中心工作、应急工作,都有相应机构和人员对接,解决了权责错位、工作扯皮的问题,确保了全镇工作有条不紊、高效运转。近几年,城南镇应对火灾、甲流、交通事故等多类突发事件50余起,全部做到准备充分、到场及时、处臵平稳,没留下任何后遗症。2011年,“南大梁”高速公路营山段建设征地拆迁,涉及城南镇4个村,镇党委、政府将其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明确6名干部主抓,3个月就全面完成任务。这期间,不仅没有一社、一户对落实拆迁补偿政策不满意,还经常出现拆迁户给干部送茶水、递毛巾的情景。一些干部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抓工作总觉得头绪繁杂、人手不够,现在任务再重也能有序推进、很快完成,这主要得益于有一个好的组织运行机制。
人事匹配、人岗相宜,干部激情高涨。城南镇是1997年乡镇机构改革中设臵的大镇,全镇有11个村、5个社区、8.9万人。2003年前,镇干部73人,村社干部192人。谈到当时的干部队伍状况,镇上一些老同志概括了三句话:做事凭情绪,上班看心态,出工难出力。实行“文建明工作法”当年,镇机关上岗人员减至40人,另有10人到村(社区)兼职,12人领办或创办经济实体,11人外出学习培训。同时,村社干部也减至42人。这些年,镇村干部尽管有进有出,但上岗人员大体保持这一规模。由于坚持以事设岗、以岗定责、以责选人、以效计酬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干部面对公开平台的竞争和公正尺子的衡量,学习提高有了内在动力,事业心、责任感普遍增强,素质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大家感到,在城南镇工作,虽然节奏快、要求高、比较辛苦,但很充实、很快乐、很有成就感。这几年,城南镇先后有36名干部102次获得上级奖励,9名干部得到县委提拔重用。
教育到位、正气弘扬,乡风民风改善。城南镇地处城郊,维护社会稳定、树立文明新风、整治城乡环境的任务相对较重。解决这些问题,过去总感到实招少、见效难。实行“文建明工作法”后,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规范了、严格了,对群众的教育系统了、经常了。通过灌输与引导相结合、说理与讲情相结合、教育与帮助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用活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杠杆。农民群众从面对面、心贴心的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更新了思想观念,提高了道德水平,加深了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增加了对干部的理解和对集体目标的认同。这些年来,群众中创业实干的多了,安于现状的少了;相信科学的多了,迷信神灵的少了;移风易俗的多了,攀比排场的少了;邻里和睦的多了,吵嘴骂架的少了;遵纪守法的多了,行为不端的少了。100多名刑满释放人员和吸毒人员经过反复帮教,思想明显进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镇已连续两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
中心突出、力量凝聚,事业快速发展。城南镇抓发展虽有地理优势,但过去由于镇村干部事务缠身,协调处理矛盾用去大部分时间,难以在中心任务上集中精力,因而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实行“文建明工作法”后,全镇下访寻问题解决率达99%,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有一批干部专门抓投资环境、项目规划和招商引资,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也从大量行政事务和村社矛盾中解脱出来,能够把主要精力用于谋发展、抓管理。通过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和典型示范,逐步形成户户创家业、能人创大业、回乡创新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氛围。几年来,全镇建成农资供销、餐饮服务、建材加工、农机器具4条特色产业街和1个失地农民创业就业示范园,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支部+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多个,引进投资2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20家,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大大增强。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80元,分别是2003年的5倍和3.3倍。与此同时,镇村2100多万元债务全部偿清归零,存款上5万元的家庭达到80%以上。
上下皆好的评价
“文建明工作法”创立实施以来,以其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明显成效,赢得口碑,赢得荣誉。
群众交口称赞。城南镇方圆10多里,几乎没有人不认识文建明。每当上级去人,群众都自发涌来,争相介绍他们感受到的镇村服务和公仆作风,言语中洋溢着幸福和自豪。他们说,过去是群众求干部办事,有时一连好多天找不到人,现在是干部集中办事、上门服务,看到一个个干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传授实用技术、解决产销难题忙上忙下,感到党和政府离自己近了、干部形象高大了,自己没有理由不听党的话,不跟党委、政府走,不照干部说的做。谈到文建明,很多人话匣一打开就难以收住。大家对文建明如何搞调查定思路、如何抓改革破难题、如何爱百姓帮下属,甚至连文建明哪次为三峡移民户搞养殖用自己的工资卡帮助抵押贷款、哪次半夜起床捂着肝痛到现场解决群众纠纷、哪次为农民看病亲自寻医问药、哪次为刑满释放人员安排工作和介绍对象,都如数家珍。在他们心里,文建明是为百姓掏心窝的书记,是焦裕禄、牛玉儒式的好干部,是为群众造福的恩人。很多人说,文建明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他把群众当亲人,做的好事数不清。
同行学习借鉴。“文建明工作法”在城南镇的实施,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产生示范效应。从2004年起,每年都有一些乡镇自发前往学习取经。2010年,营山县委对“文建明工作法”进行系统总结,在全县各乡镇普遍推行。营山县有关统计显示: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乡镇综合目标考评中,城南镇连续6年名列第一。全县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以来,乡镇经济发展速度普遍加快,农村矛盾纠纷村级调解率比过去提高85%以上,农村信访量比过去减少60%以上,有的乡镇实现半年以上零上访。
上级充分肯定。营山县委对“文建明工作法”的宣传推广,引起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高度重视,先后派出调查组了解实情、总结经验。各级调查材料有几条共同的结论:“文建明工作法”思维系统、涵盖广泛,是对新时期乡镇工作的全面创新;“文建明工作法”根本在制度、重点在管理、核心在服务、本质在为民、关键在落实,遵循了新时期乡镇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文建明工作法”具体实在、易学易会,对于基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值得大力推广。2010年11月,文建明先进事迹报告团进京宣讲,受到各方好评。2011年3月和5月,南充市委、四川省委分别召开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现场会。2011年7月1日,文建明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隆重表彰。
深刻有益的启示
“文建明工作法”来自实践,鲜活生动,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新时期乡镇工作的改革创新,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把科学认识与正确实践有机统一起来。乡镇处于党和国家工作前沿,是我国政治和政权体系中重要的基层基础。我国拥有3万多个乡镇,一些乡镇发展条件差、管理任务重、面对矛盾多、调控手段少。不断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进行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创新,是提高乡镇工作水平的重要法宝。“文建明工作法”所包含的改革创新,以实践为据,以富民为本,坚持群众急什么就办什么,群众盼什么就抓什么,群众烦什么就改什么,一经谋定思路、建立机制,就一鼓作气抓落实,不断总结求完善,体现了科学认识与正确实践的统一,因而得到干部群众拥护,取得持续明显成效。这样的改革创新,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强化基层基础,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特别是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抓基层、打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面对矛盾,需要有干劲,也需要有经验;需要抓突破,更需要讲方法。“文建明工作法”的实践说明,做好新时期乡镇工作,根本靠一支有活力、能战斗、讲奉献的干部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形成,需要管理,需要历练,需要示范引导,其中乡镇党委书记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形象至为关键。文建明18岁中专毕业参加工作30年来,26年在乡镇,当过17年乡镇长和乡镇党委书记,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公而忘私、不懈奋斗,勤于探索、善于总结。特别是担任城南镇党委书记后,他面对较差的工作基础,团结带领一班人广纳群言、大胆创新,遇到矛盾不绕道,碰着难题不回避,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光明磊落的胸襟、亲民爱民的情怀和深入理性的思考,创立“文建明工作法”,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树立了个人和班子的良好形象,带动镇、村干部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近几年,他忍受肝癌折磨,经历20多次手术,仍然不减斗志、忘我工作,用信念、执着和真情树立起一座丰碑,鼓舞和激励着全镇干部群众奋发进取、争创一流。这是城南镇近年来发展变化最重要的因素。当前,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着力点在哪里,“文建明工作法”给予了明确回答。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是根本手段,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也是重要手段。党群干群关系,说到底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问题,是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维护和发展问题。在乡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职责主要在党委、政府。“文建明工作法”的实践说明,要让群众真心拥护党和政府,真正把党员、干部当主心骨,就必须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同时,围绕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建设开展经常性的农民教育,也能帮助党委、政府建立威信,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改善。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民改善生产经营越来越依赖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民群众是欢迎基层组织和干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关键要使教育成为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来,成为教育的“主人”。当前,有的地方农村思想政治建设薄弱,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最终影响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决这一问题,“文建明工作法”开出了一剂良方。
第四篇: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范文]
黄市镇“四到位”深入学习推广
文建明工作法
一是认识到位。镇党委将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活动作为创先争优活动和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工作,专题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镇村干部大会,认真传达学习了省、市、区关于深入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相关文件精神,精心安排部署了学习推广活动,研究制定了《中共黄市镇委员会关于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余党政领导、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保学习推广活动齐抓共管,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二是宣传到位。为迅速掀起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活动热潮,镇党委、政府广泛通过宣传拦、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简报、政务公开栏、远程教育播放文建明先进事迹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文建明工作法”,积极营造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浓厚氛围。集中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和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参加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培训大会,大力宣讲“文建明工作法”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使广大基层干部对“文建明工作法”有了的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三是管理到位。在学习借鉴文建明“三二”工作法时,镇党委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为确保机关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率先推行了“7+1”目标考核制度(7个单项目标考核+1个综合目标考核),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机关干部管理制度》、《学习会议制度》、《值班制度》等,实行党建工作“双重负责制”(党委领导亲自抓、驻村党员干部具体抓),督促指导各村(社区)党建工作的落实,帮助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是落实到位。镇党委把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与当前正在开展的“窗口部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示范岗+服务队”为载体,引领全镇党员干部认真做示范、努力抓服务、人人争优秀。积极投身于四大产业发展、“增减挂钩”项目建设、中心村开发等工作中,争做文建明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实现运用“文建明工作法”解决老百姓所急、所需、所盼。
第五篇: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
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是中央决策、省委部署的一项基层党建中心工作任务。四川省长宁县始终坚持把学习推广工作作为当前基层党建第一任务来部署,把全面覆盖作为第一目标来定位,把“形神”兼备作为第一要求来落实,推动文建明工作法迅速在长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实现了四个第一:全市第一个在全省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座谈会上发言的区县,全市第一个从营山县省级“三二”工作法示范乡镇引入学习推广专业人才的区县,全国第一个邀请文建明到县级作事迹报告并实地指导的区县,全国第一个拥有与营山县城南镇缔结为友好乡镇的区县。
主要做法
强化领导真抓,抓就抓好。一是抓组织保障。县委明确将学习推广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和乡镇党委书记党建述职,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职能部门抓指导、专题培训强业务、目标进度兑奖惩“五位一体”工作举措,启动问责机制,对推进不力的乡镇,年终基层党建考核降1-2个档次,党委书记、副书记、组宣委员等相关责任人当年不参与评优晋级。二是抓经费保障。县委先期划拨100万元作为学习推广专项经费,明确学习推广所需费用,第一时间保障,对工作有力、特色明显、效果良好的乡镇予以奖励。三是抓人才保障。经多方对接,从省级“三二”工作法示范乡镇营山县丰产乡引进1名党务副书记任推广办副主任,负责全县工作推进和乡镇业务培训,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学习推广队伍。
拓宽渠道真学,学就入心。一是广泛学。编印工作手册、《长宁组工报》专刊10000余份,做到党员干部人手1份,制作长宁县学习推广工作专题片700余张,保证基层党组织每个1套,在县城、江长路、景区公路等主要街道和主干道等地制作大型户外广告标语,做到了乡镇党员干部培训率、知晓率、参与率达到三个100%。二是实地学。2011年10月省市座谈会后,县委派出由组织部分管领导及6个重点示范乡镇党委书记组成的工作组专赴营山县城南镇实地学习“三二工作法”,回来后迅速召开常委会、全委会,再次专题学习会议精神和城南经验,研究细化具体工作。三是当面学。2011年11月,组织部领导三赴营山县城南镇,以真情成功邀请文建明同志于12月2日亲赴长宁县作专场事迹报告,详细讲解“三二”工作法,文建明同志还到长宁镇、开佛乡等实地指导学习推广工作,现场传授提升乡镇党委建设科学化水平经验,促成长宁镇与营山县城南镇缔结为友好乡镇。《四川日报》、《宜宾日报》、《宜宾电视台》对此分别作了详细报道。
健全机制真推,推就推深。一是建立“五个一”领导联系机制。即一个乡镇一名县领导挂帅、一个班子落实、一个标准推进、一个办法考核、一张表格倒逼,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落实到人。二是建立“1+4”团队帮扶机制。即一个乡镇由四个团队进行帮扶指导。分别是:“指导团队”具体帮助解决学习推广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宣讲团队”进行巡回宣讲文建明同志的政治品格、为民情怀和创新精神;“督导团队”负责一周一抽查、一月一巡查、一季一通报;“群众评议团队”由每个乡镇确定4-6名服务对象、“两代表一委员”或普通群众为义务观察员,定期开展评估评议,检查效果。三是建立“1+n”联动联创机制。推行“文建明工作法示范乡镇”与“春风工程示范村”同步争创、示范乡镇与后进乡镇结对联创模式,引导先进乡镇整体创先争优,后进乡镇加快上档升级。2011年10月24日,长宁县应邀参加全省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眉山片区座谈会,并作为全市唯
一、全省仅有的三个区县之一就长宁经验作主题发言。
创新载体真用,用就用活。一是开展“五讲五比五看”主题实践活动。对照文建明同志的理想信念、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开展以讲政治、比党性,看决策部署贯彻执行畅不畅;讲团结、比和谐,看领导班子整体合力强不强;讲实干、比执行,看科学发展办法措施力不力;讲业绩、比效率,看目标任务推进完成好不好;讲纪律、比作风,看政风民风转变效果实不实为主要内容的“五讲五比五看”活动,乡镇党委和党员干部制定整改措施200多条次,公开实事承诺事项400余项。二是开展“围绕„六大‟、争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比文建明差什么、向文建明学什么、在乡镇怎么干”大讨论,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2000多篇,集中攻坚制约经济发展、影响惠民政策落实、组织管理效率、群众反映强烈等问题,推动党员干部思想大解放、纪律大整顿、作风大转变、责任大落实、效能大提升、发展大跨越,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三是开展社会管理创新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县、乡、村(社区)三级“联建、联管、联调”制度,畅通民情民意信息收集渠道;深入推行“三官三员”(警官、法官、检察官,综治特派员、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包村模式,切实抓好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开展“四千为民”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进千家门、听千家言、解千家忧、暖千家心,争做体民恤、察民情、解民忧、除民困的表率”活动,下访寻问题7000多人次,与基层群众结成帮扶对子1300多个,解难题2400余个。
主要成效
全覆盖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特别是邀请文建明同志亲赴长宁县作专题报告,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迅速掀起了对照先进找不足、俯下身子真为民、团结一致谋发展的热潮。
一是乡镇班子战斗力更强,运行进一步顺畅。班子结构更合理,结合乡镇换届,一批文建明式的优秀干部被选拔充实到了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后的乡镇领导班子均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年龄结构以35-45岁为主体,大学学历占70%以上。服务环境更规范,对照“三二”工作法,全面完善更新党务政务公开栏、乡镇党委运转流程图、办公示意图、标识标牌等,并改造升级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制度更健全,对乡镇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充实完善了乡镇党委议事决策、干部绩效考核、学习教育等制度,并按工作运行、干部管理、公共服务、全员教育、服务群众五个类别上墙公开,确保制度规范健全、运转协调有序。
二是党员干部扎根意识更强,工作活力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更强,依托远程教育视频系统同步培训县、乡、村党员干部10000多人次,乡镇设立思想诊疗室为党员群众排优解难,每周举行升国旗仪式、每季度开展岗位大练兵,强化党性教育。用人导向更明,县委出台了关于基层一线干部待遇的激励政策,明确在乡镇任职或工作一定年限,符合条件的可享受上一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津补贴待遇,乡镇换届提拔和重用的干部中,乡镇干部占70%。工作更主动,各乡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了新一轮人员竞争上岗,出台了干部自评、量化考评、群众评议、领导点评、党委会评定、季度兑现等绩效考核办法,一位乡镇党委书记感慨地说:通过思想上的触动、制度上的约束、待遇上的激励,党员干部等待观望的少了、主动请战的多了,推诿扯皮的少了、团结协作的多了。
三是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更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方法”,文建明同志的工作感悟彻底警醒了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纷纷结合实际推出了便民联系卡、“流动服务站”、“组团服务”、“三上三下”等服务举措,坚持掌握实情上门、真情服务下村,解决困难上门、便民措施下村,预警提示上门、宣传教育下村,不坐办公室混时光、主动服务群众,不当官老爷、摆官架子,主动送温暖、献爱心,切实解决了许多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特别是在去年特大旱情期间,各级党组织组建130多支科技抗旱、义务送水等志愿队伍,帮助基层打井100多口、修复渠道34.5公里、提灌站8座,送水1000多吨、饮用水2000多件、桶装水500余桶,有效缓解农村饮水难问题。
四是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更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文建明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发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热情和干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沉着应对了有气象记录以来,全县出现的持续时间最长、旱情程度最重的一次灾害性高温酷暑极端天气的严峻挑战,抢抓难得机遇、主抓重大项目、狠抓发展突破,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6亿元,同比增长15.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3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3亿元,同比增长1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96亿元,同比增长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