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康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片电视脚本
文章标题:小康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片电视脚本
创造美好和谐的明天
——石老人创建小康示范社区纪实
画面:在海浪的拍岸声和船梆声中起片头,鸟瞰崂山全景,推向石老人社区,叠高山、远海、近景、游人,再叠云梯、绞手架、高楼新居、社区活动,一艘快艇迎浪驶向旭日,叠石老人像。
解说词:千古奇石,鬼斧神工。石老人与山海相依,云水相接。其山巍巍,北倚青峰,东屏崂山;其水泱泱,南临黄海,烟波浩渺;其景迤丽,风光无限,绵延不绝。在这造化灵秀的山海之间,一个传说成就了石老人的精神寄托,也承载了崂山几十代人的梦想。这梦想中有数不尽的孤帆远影,也有道不尽的辛酸遗憾。今天,一条条道路通向远方,一道道风景直接云天,一个个梦想逐渐实现,石老人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她的梦想是全力创建全国一流的小康示范社区,成为青岛滨海大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架构出崂山人更加美好和谐的明天。
推出片名: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架构美好和谐的明天
——石老人创建小康示范社区纪实
画面:市区有关领导研究工作场景,社区领导在施工现场指导工作情形,出有关人员同期声;社区建设宣传横幅、标语、文件、书籍(含国家有关精神材料),《规划及实施意见》内容特写;规划图、沙盘、涌动的人潮、游人,叠崂山的路、绿石、耐冬等有代表性风物。
解说词:现代化小康示范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区健康发展,构建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2005年5月,石老人社区被确定为青岛市小康示范试点社区,为石老人社区的未来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确定规划蓝图(字幕飞入)
解说词:石老人现代化小康示范社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规划,确定了“以社区改造为突破,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人文关怀为纽带,以文明建设为保证”的建设方向,以景观建设、文明建设、人文建设、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确立了全力打造半岛乃至全国的景观社区、人文社区、和谐社区的目标。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唤醒了崂山道士走过的沧海桑田,唤醒了崂山绿石中沉睡了千年的万顷碧涛,也唤醒了石老人社区对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
建设景观社区(字幕飞入)
画面:旧村旧房、老厂鱼塘,拆迁及施工现场,居民安置;智能化小区,观光园、风景、游人,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星级酒店、休闲健身、特色餐饮。
解说词:石老人社区适应自身历史文脉特点,追求“天人合一”的人文韵味,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社区,树立起了现代化小康示范社区的形象。在建设过程中,重点突破,提出了“拆改结合,推进建设”的思路。下大力气拆除了香港东路南侧影响休闲健身区建设的工厂和饭店,wenmi.net今年6月底前将彻底拆除剩余的民宅、渔港码头和鱼池。与此同时,启动整村改造工程,规划占地600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由开发和安置两部分组成,目前已分别建成5.3万平方米和8.6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建筑面积各占15万平方米,开发部分已经开工建设,安置部分将于5月动工。通过努力,拆除了一片旧容颜,改造出一片新天地,为推进社区建设创造了条件,目前规划建设的香港东路南侧休闲健身区项目,占地1209亩,总投资12亿元,包括游艇俱乐部部、高尔夫球场、星级酒店、休闲健身、特色餐饮等内容,建成国际一流的生态旅游健身区。
解说词:社区风情烂漫,令人心驰神往。建成后的社区,将充分体现“显山、露水、通海、透绿”的特点,从设计风格、环境设施、服务品味、管理质量等方面,体现个性化、现代化、生态化、规范化和智能化等特征,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的新型社区依偎美丽的生态旅游健身区,北连风景秀丽的生态观光园,南接浩瀚深情的大海,东望巍巍崂山,西通繁华多姿的市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构架相映成辉。漫步社区,将令人心旷神怡,不停地咏叹:“旧貌换了新颜”。
打造人文社区(字幕飞入)
画面:社区两委办公地点,保险、医疗、教育、就业服务中心等机构,社区两委走访慰问、送温暖,参军、升学等庆典活动场面,热火朝天的社区活动,人们幸福的笑脸。
解说词:石老人社区注重人文关怀,在改造发展环境的同时,不断充实现代化小康社区的内涵,营造积极温馨的人文情怀。社区两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建立健全了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社会保障救助机制、就业服务机制、教育奖励机制和慰问福利
机制。据统计,社区每年投入441万元用于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投入9.7万为居民办理合作医疗保险,对大病统筹报销完后的剩余部报销50;投入14万元用于独生子女投保,给每个居民发放1000元的生活补助,给“4045”人员每月发放200元的生活补贴,给入伍新兵每人发放6000元补助;投资500万元完善了社区小学和幼儿园;投入1200万元开
展慰问和福利工作;安置劳动力1000多名。
解说词:温馨的社区服务,人性化的保障机制,让人们从改革发展中看到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和小康社区的温暖情怀。社区两委时刻牢记群众之所需,“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了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基本解决了社区居民因病致贫问题,人们在自由清新的空气里,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建设美好家园,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创建文明社区(字幕飞入)
画面:居民的门庭院落,文明单位的奖杯、证牌、锦旗,文明家庭;各种文体活动的场所、设施;各种群众性的活动场面。
解说词:石老人社区重视文明建设,寓现代文明于社区活动,不断提升现代化小康示范社区的档次,营造安定祥和富有生机的社会氛围。社区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强化硬件设施建设、繁荣文艺活动为主要内容,全力推进文明社区的创建。近年来,结合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社区、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了创建“文明家庭”、“平安社区”等活动,投资300万元完善了图书室、健身室、棋牌室、音乐休闲室、健身场所,配备了与文化资源共享实施,成立了各类群体性的文体表演团队。
解说词:寓乐于教,陶冶情操。文明社区的创建,提高了居民的整体素质。近年来,社区荣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优秀单位”、“青岛市文明社区”、“青岛市十佳文明街居”等系列荣誉称号,为提升社区文明程度,构造和谐社区,提高社区精神内涵创造了条件,实现小康示范社区的建高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精神保证。
构建财富社区(字幕划入)
画面:沙盘、观光园、风景区、创业园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解说词:石老人社区坚持做强产业,全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夯实现代化小康社示范社区的基础,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社区着力推进民俗园、风景区、创业园及配套项目的建设。投资1.2亿元建设占地1000亩的观光园二期;移植苗木2万株,绿化山体300亩,全面建成石老人风景区;投资6000万元,建设占地50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的高科技创业园;建成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四星级酒店,投资2.6亿、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酒店二期工程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解说词:美化生态环境,做强特色产业。构建财富社区,打造一个吸引创业人才,共筑美好家园的平台,融世界风情、民俗文化、特色休闲及餐饮娱乐、旅游度假于一体,为有识之士创造优雅舒心的环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理想场所。
画面:镜头回闪,涛声,升起的太阳,同期出《石老人之歌》余音,推出石老人全景。
和谐的、健康的、现代化的、小康社区(字幕依次飞入)
解说词:上世纪八十年代,贺敬之望石老人礁岩,赋诗赞叹:“观海喜见潮,听松乐闻涛。风雨寻常事,石老解逍遥。”过去将成为历史,如果诗人见到石老人今天的变化,一定会留下更加美丽动人的诗篇。
解说词:到2007年,石老人的历史文脉、风情故事和山海韵味会从整体得到发掘和提升,石老人的传说经过滨海旅游、现代服务、高新技术、民营经济的熏染,将续上新的篇章,变得更加富有传奇色彩。徜徉在环境整洁优美、文化气息浓郁、居民生活舒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社区里,感受“人如潮、车如流,欢声笑语夺路走”的动人情景,你会感叹黄海之滨的这颗明珠是如此璀璨,浪花依依的黄金海岸是如此浪漫。
《小康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片电视脚本》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小康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片电视脚本。
第二篇:特色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社区辖区面积0.2平方公里,有居民住宅楼34栋,1722户,5368口人,其中有下岗失业人员1171人,残疾人257人,直管党员66人。下岗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员多,贫困人口较集中,是我们社区的特点。近年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在振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共驻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从关注就业、社会救助等
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关爱救助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特色社区创建基础
××社区按照市、区组织部门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打造特色示范社区”的总体要求,从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的角度出发,整合社区资源,在街道办事处和结对共建单位资金支持下,使办公用房、活动场所和内部设施等方面有了一个新的改观。建立了“四室一基地”(即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残疾人康复训练室、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和“一站式”综合服务站。开设了社区党务、社区管理、社区公益性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综合服务,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制作了高质量图版,配齐了电视、vcd、音响等设施,规范了社区居委会牌匾和各种档案,提升了软硬件建设水平。
二、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特长,以党员为中心,与困难户、下岗职工、残疾人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围绕下岗党员自主创业、带头致富,在商业网点中开展了“亮身份、树形象、争创党员先锋岗(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和“诚信经营户”评比活动,带动身边的经营户诚信经营。为了营造一个居民之间相互交流与互动的平台,社区党支部制作了“爱心互助卡”,以党员作为邻里联络员,定期走访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开展居民之间的互助服务。对空巢老人、弱势群体开展送温暖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关爱,对下岗职工、残疾人送政策、送技能服务,让他们自主创业重新走上就业岗位。通过“爱心互助卡”使邻里之间逐渐从陌生走向熟悉,互帮互助成为邻里相扶、守望相助的生活共同体。
三、建立和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关爱救助工作新途径
××社区是旧小区,今年,我们立足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振兴街道××爱心超市,采取微利经营和社会无偿救助相结合的方式运营,安排一名低保人员,帮助她实现了就业,用盈利的资金回报给困难群体,同时发放“爱心救助卡”,开展不定期的无偿救助活动。截止目前为20多户特困家庭发放了“爱心救助卡”,使他们凭卡到爱心超市按需求领取米、面、油或其他生活用品,由一次性救助变为长年性帮扶,使爱心救助真正成为一条长效的保障线。另外,我们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困难职工帮扶站,有针对性的开展编织、布艺等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利用培训基地举办技能培训12次,安置就业130多人,为79名“4050”人员提供了公益性岗位,就业率达到97%。树立就业典型2人,建立了详细的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管理档案。
四、真情关爱,扎实有效做好残疾人帮扶工作
××社区是自治区级残疾人工作“示范社区”,为了扎实有效地做好残疾人工作,我们于2006年4月成立了松山区首家残疾人康复站,并配备了价值1.5万元的康复设备,安排了一名康复指导员进行技术指导。成立了残疾人协会,为有康复需求的142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率达到90%,对25户残疾贫困户全部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内,解决了他们基本生活问题,为双腿残疾人发放了轮椅,为残疾人家庭的孩子申请了救助金7000余元,同时还积极协调市残联、区残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部门对残疾人进行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97名残疾人安排从事临时家政、块布加工等工作,安置6人到金剑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残疾人就业率达85%。7月份,××社区举办了首届“邻里联谊暨残疾人趣味运动会”,近200名社区居民、党员及残疾人参加了这次运动会,30名运动员围绕××社区进行了火炬接力赛,并组织残疾人开展了象棋、扑克等比赛,通过活动,展现了社区居民团结和睦、友爱互助的良好精神风貌。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救助社区氛围
为了增强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我们创作了××社区区徽、区歌,创办了“××之家”社区简报。不定期向居民宣传上级有关方针政策,社区近期重点工作和热点新闻,健康饮食等知识。通过这些工作拉近了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和感情,使广大居民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增强了建设社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针对辖区旧楼房混乱滞后的现象,我们为137个单元安装了单元牌,同时,把计划生育知识、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和居民思想
道德建设等书写在单元牌上,既方便了居民,又宣传了相关知识。为辖区内所有楼道悬挂了安全警示牌,提醒广大居民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防范意识,让平安建设工作走进每一个楼道和家庭,创造了平安和谐的环境。
总之,我们特色社区创建工作刚刚开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下一步,××社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关爱救助社区创建工作。
一是进
一步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站功能。安装电子显示屏,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改善服务方式,努力提高广大居民群众、辖区企事业单位对我们服务的满意率。
二是进一步完善党组织设置。积极筹划建立党总支,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特色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促特色示范社区创建,提升特色社区创建水平。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专门助老、助残、助困志愿者服务队,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为70岁以上老人过一次集体生日,让他们体会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依托乒乓球协会经常性地开展乒乓球联谊赛,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借助各类基地,立足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特色社区创建工作增添活力,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第三篇:文明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示范性文明社区创建工作阶段性汇报
根据年初区委一届两次全会的要求,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广场街道党工委认真贯彻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创建文明示范社区”的新起点,坚持“软硬并举,重抓软件”和“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坚持立足基层、找准基点、夯实基础,在为居民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的过程中努力推动社区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质的同步提高,在塑造充满活力的大都市中心社区整体形象的进程中不断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了党工委对社区事务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对社区资源协调整合优势。党工委以抓好调研、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抓好基层,扎实推进工作,抓好队伍,提高效能,提供保障为主线,今年重点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找准基点,确立未来三年社区发展的总体目标
1.在多层面、多视角地调查研究中找准发展的基点。按照社区建设和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从长远着眼,当前着手,围绕找准基点、明确定位的要求,启动了三个层面多个视角的调研。一是结合今年创建示范性文明社区的阶段性目标,年初由党工委成员带队,组织了包括社区党建、社区资源开发、居委会基层民主建设、社区共建等十个专题的调查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阶段性的创建重点;二是结合中心组课题,开展了对社区内的老人、残疾人等八类特殊人群的调查摸底和分析研究,拓展居民区思想道德建设的视野和工作范围;三是结合制订社区未来三年社区发展纲要,专门组建了临时工作小组,从理清街道职能着手,实施了对街道科室工作职能、现有工作资源、今后发展趋势以及社区基础情况等全方位的深入调研;从了解居民对社区的生活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着手,按照居民户10%的比例开展了广泛的居民需求调查,为确定社区今后三年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基本依据。
2.在有分有合、上下联动的整体规划中统一发展的目标。社区工作是由条块结合构交的集中平台。这既决定了工作特点是千头万绪,又明显地反映了职能分割和交错。而示范性文明社区建设的要求,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来确定各自的基点、统一分散的思想和行动。为此,我们抓住制订三年发展纲要的契机,把制订纲要的过程当作是一个思想再动员,目标再明确,行动再统一,力量再凝聚的过程,通过全体机关干部共同参与、两上两下的科室职能梳理和目标设定,通过邀请专家进行集中培训以及分阶段的试点科室交流等途径,保持了调研过程和制订过程与机关干部的思想认识居民区工作、科室工作和街道工作的上下联动,科室工作目标和社区发展目标的有分有合,找准了各自工作的基点,将干部的思想和行动、职能科室的目标和要求统一到围绕社区三年发展纲要的整体规划和创造性地实施社区建设和管理上。
由此,我们已将未来三年广场社区发展的总体目标初步确定为:以实现党工委对社区工作的有效领导为保障,新的社区建设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并取得与传统社区机制明显相区别的效果。保持环境质量、公共物品和社会化服务在上海的中上游水平;初步形成居委会“四自”运作的模式,形成广泛参与和能够自主运行的志愿者网络;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有明显推进,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参与程度有明显提高,各类社会问题得到明显缓解,社区成为居民安居乐业和谐家园。
二、立足基层,完善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
社区基层是直接面对居民、落实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第一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我们从巩固基层政权建设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出发,在调整基层组织的运作模式、完善党的群众工作的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明确居民区党支部(总支)的功能定位。我们对原来的党支部(总支)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理清了工作职责和各类常设或非常设的组织机构,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制订了《居民区党支部(总支)工作规则》,以制度化的形式明确了党支部(总支)的功能定位。《工作规则》重点强化了居民区党支部(总支)的三大功能(即对社区重大问题决定、指导功能,对社区党的活动的组织协调功能,对社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和四大作用(即政治上的导向作用,组织上的保证作用,工作上的协调作用,行动上的表率作用),同时建立完善了社情民意分析制度、议事决策制度等五大工作制度,从机制上保证党支部(总支)工作与居委会工作相切而不相交。为提高支部工作水平,我们以“达标创先”活动以及居民区党支部与区机关党支部结对共建为抓手,通过支部间既有竞争又有交流的活动,努力达到全面参与、整体提高、达标创优的目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调整居委会工作的运作模式。在去年调研的基础上,今年年初,调整居委会工作模式,建立专业委员会的试点工作首先在顺天村、江阴居委会实施。物业管理、社会保障等六个专业委员会经过一个阶段的运转,不但解决了居民的不少急难愁问题,还形成了不少机制性和长效性的工作成果,如顺天村的“物业事务处理告知单”、“突发困难基金”、“居民房屋转租公约”等,江阴的“防台防汛抢险队、曲艺队”等,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体现为“四多四少四提高”:即帮助居委会做工作的人多了,直接到居委会要求解决问题的人少了;支持居委会工作的人多了,埋怨发牢骚的人少了;好事办好的多了,重复劳动或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少了;居委干部的理性思考多了,忙忙碌碌穷于应付的少了;小区的环境质量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参与率提高了,争做好人好事的积极性提高了,居民区各项工作的满意率提高了。为此,下半年我们通过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有一半居委会陆续调整了工作模式,建立了专业委员会,“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3.加强居委干部队伍建设。为了让居委干部真正深入小区、深入居民,我们实行了“周一至周六工作制”,改变了“居民有空办事,居委没有服务”的情况;建立了居委干部每天定时下小区制度和居民接待制度,确保与居民的日常联系。同时还开展了“扎根于社区做群众贴心人”活动和居民代表评议居委干部活动,居委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居民对居委会和居委干部工作的评价也有了明显的提高。4.创设党员参与居民区事务的新舞台。结合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我们注重了党员尤其是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积极寻求适合党员特点、为居民所认同的参与形式。至今各个居民区都建立了在职党员之家或在职党员之苑等阵地,建立了支部委员联系党小组长、小组长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居民的联系网。另外顺天村居民区建立了由党员牵头的股票兴趣小组等10个党员关心小组、江阴等居民区建立了党建促进会、“三风”促进会,恒茂居民区在职党员活动的良性机制也初步形成等等,这些都为党员参与社区事务、发挥党员的自身价值提供了新的舞台。
5.创新居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载体。一是以市民学校为载体,整合社区各类教育和学习资源,逐步推广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满足居民对知识的渴求、顺应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解决居民的充电和掌握技能的要求结合起来,将学习化社区建设作为一项聚人心、暖人心的工作;二是以以小区公共道德评议台为载体,从居民关注的身边事入手,开设了以批评为主的“给您提个醒”、以表扬为主的“每月一星”等栏目,以居民自我教育的形式加强社会公德教育;三是以“五好文明家庭”创建、“逢九回娘家”、迎APEC会议等为载体,在不同群体中开展切合各自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四探索个案工作法,对社区思想建设的个案进行提炼总结,形成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案工作方法,从而使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对创建示范性文明社区的参与度得到了增强。
三、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优势
1.加强党工委对示范性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领导保障。加强街道党工委班子的自身建设,既是加强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更是示范性文明社区的组织保障。我们把增强党工委一班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自律意识作为班子建设的目标。“以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黄浦精神来统一我们的行动。通过强化党工委的集体领导,完善了包括党工委会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在内的党工委工作制度,建立了党工委调查研究制度和工作督办制度,明确党工委与办事处的职责分工,强化党工委的领导、决策职能,以制度化建设推动规范化运行,保证创建目标和任务的落实。
2.提高街道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和工作水平。加强了中心组学习,除安排定期的集中学习和交流外,还有选择性地安排了“创新思维”等专题讲座,安排了示范性文明社区创建专题调研等等,解决对社区建设的统一认识问题,解决提高领导科学方法问题和提高班子合力问题;强化自主意识,率先垂范,当好示范,完善党政领导分片联系居委会制度,推动领导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3.完善与社区单位的横向联动机制。以“三风”建设为抓手,通过组织行风评议“回头看”、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季度“所、院、场”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社区行风、政风建设,紧密与社区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共建促进会、精神文明理事会等松散型组织的协调和联系优势,加强与社区单位的共驻共建,增强社区工作的社会性。在抓党工委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我们把机关干部队伍的建设作为示范性文明社区创建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加强教育,不断建立和完善工作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争当优秀指导员、联络员”为抓手,积极推进机关干部的作风建设。
4.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加强街道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学习“七一”讲话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居委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工作,开展了“争做优秀指导员、联络员”活动,不仅促进干部深入居民区为居委干部“减负”和为居民服务,还通过深入基层及时指导、总结工作,协调解决矛盾,推进了工作的落实,保证了区及街道各项实事工程的顺利完成;加大青年干部培育的力度,成立了“青春之歌”行动小组、机关党支部注意加强对青年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发挥青年干部的优势和特长,在机关人员减少、任务加重的情况下,通过发挥他们的作用,完成了示范性文明社区大量的调研工作,既增强了他们对街道工作的理性思考,又提高了他们对驾驭街道工作的能力;以党员干部和青年干部为先导,组织党员干部走访特殊困难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落实对“需经常关心”的困难群体的结对联系,确定每月上门联系并反馈情况的工作要求,增强干部的群众观念;试行机关科室民主评议制度,改变只考核干部不考核科室、只有上级考核没有下级评议的传统做法,将上级单位评估和居委会评议结合起来,推动科室作风的转变。街道作风的不断深入,不但提高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和工作效率,而且带动了居委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力量保障,扎实了创建的基础。
在区委、区府领导、区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指导关心下,经过街道上下、社区各方将近一年的共同努力,广场街道示范性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为:
一、初步建立了一个社区服务资源的集散地。我们以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为载体,将社区层面所有与居民有关的事务办理职能,各类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项目以及来信来访、法律咨询服务等统一集中到“中心”,使“中心”成为服务资源的集散地,实现了真正的一门式服务,避免了居民办事时的无效往返过程,发挥了整体布局上的功能性互补作用,提高了服务居民的有效性。
二、初步形成了群众自主参与和社区资源共享两个运行机制。一是通过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找到了社区建设和管理与居民需求的结合点,留出了居民制度化参与同自身相关的社区事务的空间,增强了居民对居民区事务的主人意识,以专业委员会运转为主体的群众参与机制初步形成;二是通过社区精神文明共建促进会和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整合功能,成功解决了凤阳路整治老大难问题。通过近一年在社区各类党组织中动员、发动、交流评议、评出了包括市、区、职能部门、新经济组织单位党组织在内的“十佳”为名的“十佳好支部”、“十佳好党员”,顺利举办了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先锋颂”—广场之声音乐会和“为鲜红的党旗增光添彩”—社区党建巡礼展两大精神文明品牌项目,多方互惠互利的社区图书馆和社区市民学校圆满挂牌并投入运转等等,共建签约单位达到78个,定量化、契约化、制度化的共驻共享机制初步形成。
三、初步达到了来信来访人员、登记下岗失业人员和游离于组织外的党员三个数量的下降。第一,社区来信来访、法律服务中心的功能不断拓展,通过建立“特殊人群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坚持以党支部社情民意收集反馈制度和“融情寓乐”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使预测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化解前,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通过组织信访工作人员每月“下访”居民区和每季度“巡访”重点地域,变信访服务“等待式”为“下沉式”;通过开通网上信访服务,建立了来访接待、来信处理、来电答复、网络服务等多条信访服务渠道,变单一服务为多渠道服务;1-10月共处理信访253件,比去年下降30%,到市、区政府上访的批数和人次也有明显下降。第二,再就业渠道不断拓宽,通过推出“4050”工程、发展非正规就业以及发展社区经济与再就业相结合,1-10月净增岗位362个,登记在册的下岗失业人员(785人)比去年下降13.8%。第三,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通过落实“三个延伸”,党建工作以各种形式继续向新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延伸、向社区事业单位延伸、向居民党员延伸,集党员基本信息、党员教育以及参与社区活动情况等内容的“党员信息库”开始启动,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游离于党组织外和党员活动外的党员党员人数不断下降,“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形象在社区尤其在居民区初步树立并得到了大多居民的认同。
四、初步完成了实现文明小区、市级安全小区、一级居委会以及困难人群的保障和救助四个全覆盖的基础工作。〈1〉文明小区创建分类推进。对原有的市、区级文明小区,实行巡视制度和立项管理考核机制,实施个性化培育,以长效管理来巩固创建成果;对动迁遗留的两个户口冻结小区,提出“地块一天不动迁,创建一天不停止”的口号,加大了公用厨房整治、外墙面整修等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的力度,在软件和硬件上同步作好了实现市、区级文明小区的全覆盖的准备。〈2〉市级安全小区创建不断拾遗补缺。点面结合深化“创安”工作,辐射“创安”成果,通过安全小区、安全单位以及南京西路安全街的创建,逐步做好居民区与公共区的衔接,实现市级安全小区的全覆盖。〈3〉居委会建设软硬并举。加大投入改善居委会办公条件,以民主建设为抓手加强软环境建设,提高居委会服务居民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基本完成了一级居委会全覆盖的基础性工作。〈4〉保障和救助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借助电子化社区建设,率先建立“社区困难群体资料库”,将困难群体分为需要重点关心、经常关心等三类,按照聚散结合的办法,由部门统一部署,分别落实到政府部门、群众组织、机关干部、社区单位、志愿者等,依托政府救助、社区共助、居民互助落实了帮困救助措施,增强了各个系统的联结程度,从机制上实现了保障和救助的全覆盖。
五、初步构建了社区党建、社情民意、医疗卫生、终身学习、以及安全防范五大网络。通过重点加强对社区各类资源的整合和配置,一是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纵向连接居民区党支部(总支),横向贯通社区“院、所、场”部门、新经济组织和社区单位党组织,交错联系社区党员并延伸到居民群众的党建互联网初步构成;二是由设置在服务窗口的社情民意信息箱、街道—居—居民小组三级信息链和各界人士组成的信息员队伍组成的点、线、面结合的信息收集网络,与居委会社情民意收集反馈制度和街道每月一次的分析通报及落实制度互补,初步构建了社区社情民意的信息网;三是由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分中心、5个全科医生门诊点、11个卫生站和医疗大篷车组成的“四级一点”的医疗卫生服务网初步建成,老年人健康档案基本完成;四是由社区图书馆、居委会图书室、市民学校等学习教育基地和与上大、华师大、上外等高校共建的社区学习服务项目等组成的非正规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资源网初步构成;五是以依托一天一次报平安、一周一次排摸不稳定因素、一月一次分析动态性问题这一程序的运行,以日常纠纷调解的向前、先后、向外三个“延伸”,以区域性的夜间治安联合管理等为主体的社区稳定的防范网初步形成,扩大治安防范的覆盖面。
各位领导,创建示范性文明社区不但在全区而且在全市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在今年的起步阶段,我们本着边摸索边推进,边实践边提高的出发点,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实践,这个过程既有困难,也有突破和发展。回顾一年的创建工作,特别是社区工作会议时提出的社区建设的新目标,我们认识到只有坚持和完善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坚持社区建设共驻共建,不断建立和完善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才能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服务于人民的利益,保持与群众的一致步调,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协调。
第四篇:特色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特色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社区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有居民住宅楼34栋,1722户,5368口人,其中有下岗失业人员1171人,残疾人257人,直管党员66人。下岗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员多,贫困人口较集中,是我们社区的特点。近年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在振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共驻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从关注就业、社会救助等
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关爱救助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特色社区创建基础
××社区按照市、区组织部门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打造特色示范社区” 的总体要求,从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的角度出发,整合社区资源,在街道办事处和结对共建单位资金支持下,使办公用房、活动场所和内部设施等方面有了一个新的改观。建立了“四室一基地”(即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残疾人康复训练室、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和“一站式”综合服务站。开设了社区党务、社区管理、社区公益性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综合服务,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制作了高质量图版,配齐了电视、vcd、音响等设施,规范了社区居委会牌匾和各种档案,提升了软硬件建设水平。
二、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特长,以党员为中心,与困难户、下岗职工、残疾人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围绕下岗党员自主创业、带头致富,在商业网点中开展了“亮身份、树形象、争创党员先锋岗”和“诚信经营户”评比活
动,带动身边的经营户诚信经营。为了营造一个居民之间相互交流与互动的平台,社区党支部制作了“爱心互助卡”,以党员作为邻里联络员,定期走访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开展居民之间的互助服务。对空巢老人、弱势群体开展送温暖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关爱,对下岗职工、残疾人送政策、送技能服务,让他们自主创业重新走上就业岗位。通过“爱心互助卡”使邻里之间逐渐从陌生走向熟悉,互帮互助成为邻里相扶、守望相助的生活共同体。
三、建立和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关爱救助工作新途径
××社区是旧小区,今年,我们立足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振兴街道××爱心超市,采取微利经营和社会无偿救助相结合的方式运营,安排一名低保人员,帮助她实现了就业,用盈利的资金回报给困难群体,同时发放“爱心救助卡”,开展不定期的无偿救助活动。截止目前为20多户特困家庭发放了“爱心救
助卡”,使他们凭卡到爱心超市按需求领取米、面、油或其他生活用品,由一次性救助变为长年性帮扶,使爱心救助真正成为一条长效的保障线。另外,我们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困难职工帮扶站,有针对性的开展编织、布艺等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利用培训基地举办技能培训12次,安置就业130多人,为79名“4050”人员提供了公益性岗位,就业率达到97%。树立就业典型2人,建立了详细的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管理档案。
四、真情关爱,扎实有效做好残疾人帮扶工作
××社区是自治区级残疾人工作“示范社区”,为了扎实有效地做好残疾人工作,我们于2006年4月成立了松山区首家残疾人康复站,并配备了价值万元的康复设备,安排了一名康复指导员进行技术指导。成立了残疾人协会,为有康复需求的142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率达到90%,对25户残
疾贫困户全部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内,解决了他们基本生活问题,为双腿残疾人发放了轮椅,为残疾人家庭的孩子申请了救助金7000余元,同时还积极协调市残联、区残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部门对残疾人进行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97名残疾人安排从事临时家政、块布加工等工作,安置6人到金剑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残疾人就业率达85%。7月份,××社区举办了首届“邻里联谊暨残疾人趣味运动会”,近200名社区居民、党员及残疾人参加了这次运动会,30名运动员围绕××社区进行了火炬接力赛,并组织残疾人开展了象棋、扑克等比赛,通过活动,展现了社区居民团结和睦、友爱互助的良好精神风貌。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救助社区氛围
为了增强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我们创作了××社区区徽、区歌,创办了“××之家”社区简报。不定期向居民宣传上级有关方针政策,社区
近期重点工作和热点新闻,健康饮食等知识。通过这些工作拉近了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和感情,使广大居民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增强了建设社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针对辖区旧楼房混乱滞后的现象,我们为137个单元安装了单元牌,同时,把计划生育知识、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和居民思想12全文查看
第五篇:“创建小康示范社规划”社区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村11社地处县城西,离县城3公里,座落在山青水秀的山下,全社共有农户户,合计人,劳动力人。现有耕地面积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亩。年人均纯收入元。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以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为目标,坚持面向市场调结构,增收富民建新村,大力推进“六通三化”战略,积极探索依托县城,服务城市,发展自我的新路子,力争于年实现全面小康。
三、奋斗目标
到年,通过4年左右的时间,把该社建成我镇的全面小康示范社,人均纯收入达到800元。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跨越;生态资源实现由简单利用型向可持续发展的跨越,初步形成蔬菜、水果、养殖以及劳务四大支柱产业;人民生活实现由初级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跨越。
年,蔬菜基地达亩,优质水果亩,发展种养大户达户,引进推广新品种个,推广适用新技术2项,劳务输出人,农民新村修建户达30,沼气池达95口,全社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
年,建设蔬菜基地达亩,加大对亩优质水果基地的管护、增效,发展种养大户达户,引进推广新品种个,推广适用新技术2项,劳务输出达人,农民新村修建户达70,全社人均纯收入达到元。
年,全社人均纯收入达800元,达到全面小康建设标准。
四、发展模式及经济支撑点
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逐渐淡出传统农业,发展城郊特色经济。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六通三化”为重点,以“三个转变”为动力,扶持大户,建设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生活小康化。
1、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由于城市扩展,蔬菜基地大量被征占,充分利用该社离县城较近的有利条件,建立成片优质蔬菜基地亩,发展种植大户户,实现亩平产值元,全社增收万元,人均增收元。
2、发展名优水果基地。转变观念,将原有荒破亩退耕还林未挂果的果树,进行品种高换改良,并加强管理,全社年增收万元,人均增收元。
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利用该社群众庭院,发展名优水果、花卉。新发展农家乐户户,年收入万元,人均增收元。
4、搞好养殖业的发展。坚持一村一品,一社一色的指导思想,利用庭院和在水果树下发展养殖业,做到上面有优质水果,下面有鸡、鸭、鹅群,促进毛猪、耕牛、养蚕全面发展,实现人均增收元。
5、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我地借离县城近的优势,抓好农村劳动力输出和就地转移,每年力争输出劳动力人,人均增收200元。
6、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六通工程”为重点,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路通”,力争在年内,修建社至路的主要路段米水泥路,进一步完善到各户的水泥路工程。二是“水通”,整治排灌水渠200米,利用拦田堰的有利条件,开发亩田面积的蓄水量,做到能渔、能灌、能养殖,促进全面发展。三是“气通”,新建沼气池32口,做到用沼气参建户100。四是“光纤电视通”,实现光纤电视入户率达100。五是“电话通”,安装固定电话达95以上。六是“电通”,实现以电代柴户30。
7、引进外资,借资发展。利用我地离城近和六通的自然优势,努力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大力实行招商引资,引进外来有志之士来该社办厂,搞活地方经济,增加人均收入元。
五、年工作重点:
1、全面完成社、户的水泥路面硬化米,“户通”硬化率达100。
2、年底完成沼气池31口,力争达到100。
3、巩固发展名优水果,力争年全面挂果上市。
4、大力发展养殖业,重点发展养蚕大户户,养殖大户户,劳务输出和就地转移人。
5、发展个体工商户大户户,民营企业户。
6、确定示范户户。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