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政策报告
今天在矿大听取了杨焕宁部长关于《当前社会稳定形势》的报告演讲,他从三个方面对于这次报告演讲、作了简要说明。会后我从此次演讲中获得了些许心得。对于像我生活在和平年代,一直处于和平稳定的社会氛围里,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知道甚少,此次演讲让我对宏观的社会稳定形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社会稳定形势,之前觉得这应该是个挺远的话题;其实它时刻萦绕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与我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是长期在这样一个社会稳定发展中的国度里,并不会太吸引我们的眼球。但是经常看到新闻中关于外国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给人民带来无尽的苦难,由此联想到只有在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氛围内,我们的幸福生活才可能得以长久延续,我们每个人才可以最大程度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同时我对于国家的社会稳定形势有了更多客观理性的认识及了解,减少了以往主观感性错误的理解。
范智棋机制1121107050231工学院
第二篇:形势政策报告
管理学院工商1102 李军强 3110805053
“五位一体”中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人类普遍关心课题。经济发展是人类生活水平高低的问题, 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是否能生存发展的问题。资源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必要的物质条件, 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能性、规模、速度、可持续性。西方发达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候, 世界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许多资源还没有开发, 环境也相当好, 尽管他们在发展的历程中也出现过一系列的环境公害, 但是他们借助殖民经济, 大量掠夺殖民地的资源, 度过了经济发展对环境压力曲线的顶点, 经济发展的结构和水平达到了与环境比较协调的阶段;但是发展中国家现在不可能再有发达国家的历史条件, 尤其是中国, 作为人口众多、人 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面临的自然资源缺乏、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 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更艰巨。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考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夯实我国经济发展根基。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不仅要解决从原料到产品全过程的清洁生产, 实现更高的节约能源、节约资源、无污染排放要求,还要从材料生态设计的源头开始, 实现材料产品的高性能、长寿命和废弃后的资源化回收问题,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把企业真正做强做大, 提升整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结合自身,促进科学发展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大学生就业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们更快更好的就业,必须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意识,坚持发展创新,结合市场需求,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大量专门人才,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激烈的工作竞争,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挫折应对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是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促进大学生个性、创新力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联系、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没有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完整的;全面发展又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也有可能是畸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全面发展并非平均发展,更不是抹杀个性。在学生的教育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获得知识的教育,又要注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把大学生作为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育主体,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鼓励创新,促使学生成长成才。
我们的中国梦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句梦想宣言出自总书记之口。这是总书记的中国梦。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身为天之骄子的我们的中国梦是什么呢?而我们又敢不敢梦呢?
答案是肯定,我们大学生有什么不敢梦的,我们不仅要勇敢地梦,还要狠狠地梦。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因人而异,但我们的梦想都是建立在中国这块热土之上,我们可以统称为我的中国梦。我是文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前一段时间莫言获得若贝尔文学奖的消息给国人打了一针强心剂,终于圆了国人的诺贝尔情节。作为文学院的一名大学生,闻此消息,甚是欢喜。中国的现当代文学终于能够站上世界的舞台了。而以当一名作家为目标的我,更是欢呼雀跃。以莫言为榜样,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最高追求目标,成了我的中国梦。在我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莫言得奖的消息给了我希望,让我重新燃起了斗志,重拾了最初的梦想。虽然我可能永远无法达到莫言的高度,我的这个中国梦也可能无法实现。但是这将成为我为之奋斗的目标,我前进的动力和毕生的追求。
我的中国梦,我的文学梦。很多人认为不能实现的梦想都是口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有时候梦想存在的价值并不在于它能否实现,而在于追逐的过程。我的中国梦建立在我们日益繁荣发展的文化之上,以祖国的强大为依托,为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为我的中国梦自豪,为我们的祖国骄傲。当梦想照进现实,身处一个能让年轻人实现自我理想的时代,我很幸福!
第三篇:形势政策学习报告
形政学习报告
姓名:杨问成 班级:茅材班 学号:20130077 关键字:强国路; 中国梦; 伟大复兴; 国家战略。
摘要
新中国建立至今,已有60余载的光影了,一代代领导人都致力于强国之路上。也正以为如此,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在日益提升,成为了当今世界第二经济体系。对于这个成就,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觉得十分的骄傲与自豪。可在这份骄傲与自豪的背后,究竟又有多少辛酸与血泪是不为人知的。毫无疑问,当今的中国正在遭受世界强国的排挤,炎黄子孙的中国梦的实现难上加难。我们究竟应该走怎样的路,实行哪种战略才能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正文
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可是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形政,这表现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作为学生的我们,除了要理解课堂上的讲解,好要试着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进行剖析。每天都会在网上看到形形色色的新闻报道,也会偶尔听说一些令人骇然的言论,都在增加着我们的见世面。再者就是今年形政课上新开的网上教学提供的那些珍贵视频以及那些专家对于中国国家战略的分析讲解,真的大大的开阔我们的眼界。加上自己平日的积累,原来这就形成了我们心中的世界格局。
一、学习内容:
(一)大国崛起系列:
1、西班牙与葡萄牙,这两个以牙齿命名的国家,无疑是开启了西方国家重新认识这个地球的大门。他们的国土面积虽然小,却用坚船利炮,掠夺着世界各地的财富,成为超级强国。不幸的是这些财富并没用来建设国家,却是奉献给了教廷,结果霸权没多久便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2、荷兰的成功是一个注重商业贸易的结果!荷兰人注重资本,注重商业,已经超过了其他的一切了。可没有自己的政权,也不能长久的兴旺。与之对比,英国有威严的王权,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虽然远离大陆,却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宏图伟业,最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3、作为西欧大陆的两个大国,法、德二国自然也先后崛起。法国是一个革命不断的国家,曾经出现过很多个不同的政权。尤其在拿破仑的铁骑之下,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之后便是德国的崛起了,曾经的四分五裂,多达300多个小城邦国家,到最后的最终统一,成为军事和经济强大的德意志。
4、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的异类!明治维新之后,二十年的时间之内,她脱颖于亚洲诸国,一枝独秀,位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前苏联,曾经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借助彼得大帝的基础,社会主义政权的统治,成就了苏联令人膜拜的伟业。
5、如果说,两次世界大战摧残了世界的文明,那么她唯一成就的,就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了。美国绝对是一个靠发战争财的国家,20世纪依靠战争使自己强大,到了21世纪,依旧依靠武力在全球建立自己的秩序,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
(二)专家讲解系列:
1、从军事上看,自从冷战结束后,世界军事力量的总体规模是下降趋势,但多数国家的军队质量水平却在不断提高。加强军事力量,仍是当代维护与扩展各国利益的重要手段,是在多极化格局中争夺重要地位的战略筹码。超级大国美利坚,它拥有一支全球性进攻的军事力量。近年来虽然人数有所减少,但仍维持着年均2700多亿美元的高额军费开支,占世界军费总额的三分之一。俄罗斯仍拥有世界上仅次于美军的军事力量,还拥有一支强大的战略核威慑力量。日本也企图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其军费已由1990年不到300亿美元,猛增到1997年的近5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二战后日本的“和平宪法”实质上已是一纸空文。欧盟是北约的重要力量,其自主防务的倾向在发展。拥有核打击、核威慑和一定的海外作战能力。印度是具有称霸南亚、争当世界大国野心的地区性军事强国。印军现有总兵力约126万人,居世界第4位。并已拥有核武器和射程达2500公里的中程导弹,可覆盖整个南亚、中东和我国大部地区。东盟各国继续谋求军备的现代化,新增军费用于购买先进的作战飞机和军舰,扩充海、空军事力量。中国呢,现在是怀柔政策,与邻安好,大家和气生财,我要和平崛起,我不会伤害你,希望你不要给我找麻烦。冷战结束后,正是美国与中东打得不可开交,才给了中国宝贵的十年的发展。
2、从经济上看,一个以市场经济作为发展取向的国家,因为长期缺失健全的市场基础制度而仍然能够取得持续增长。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动态变化最终必然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给发展前景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从我国长期经济持续增长的约束因素和作用路径来分析,中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前景同时取决于生产的持续能力、市场的后续需求和社会稳定这三方面条件,缺一不可。这也是未来制度建设、战略路径选择和调整、政策配套的着眼点所在。生产的持续能力或有效供给,取决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状态和技术创新能力。我国人均资源严重短缺,但资源利用极其粗放,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十分突出,经济增长的代价和成本十分高昂,这对我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构成了沉重的压力。市场的后续需求,主要取决于国内分配关系的协调,特别是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和地区发展之间的协调,以及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国际市场的稳定性。收入分配的严重失调,不仅使总体仍然处于低消费水平的我国出现了生产过剩的不正常现象,也使得具有巨大需求欲望的中低消费群体特别是占我国三分之二人口的农村居民缺乏现实的支付能力。如果后续需求不充足,我国经济就会逐渐失去增长的牵引力。
(三)课堂学习系列:
平时我们总是在强调国家和平稳定的发展,这需要建立在一个安全的基础上。安全的含义为无非就是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罢了。可是对于当今世界,安全却不是那么简单。数十年来,在中东问题始终未被解决,战事不断,从伊拉克到伊朗,从利比亚到叙利亚,尽管萨达姆,本拉登,卡扎菲一个接着一个挂了,可是带给中东地区和平了么?而回到中国来说,钓鱼岛问题仍在僵持,菲律宾依然那么嚣张,越南印度企图染指南海,朝鲜不消停,美韩、美日军演在我们家门口进行,令人发指。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对如今的国家的政策很难理解。人们总是说要理性爱国,但是这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我们的那份心情又如何能够平静下来呢!
二、学习感悟:
(一)回忆反思:
在看完《大国崛起》之后,我看到的是那些国家抓住了一个又一个机遇,才成为了世界霸主。想当年,中国也不缺少机遇,欧亚大陆的资本主义是在同一个时间萌芽的。可是在明朝的时候,自郑和下西洋之后,我们就切断了那片萌芽,扼杀了资本主义。再往后呢,康乾盛世的余晖之后,我们依旧不思变革,坐吃山空,少了像日本人那种改革的决心,于是又酿成了戊戌六君子的悲剧。终于,在二战结束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而后六十年的发展才成就了今天的中国的世界地位。即使在今日,我们依然不算是世界的强国,在人均水平上还是滞后的。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再发展的话会变得困难得多。
现在有些人总是会感叹,如果当初什么什么的,就不会怎样怎样了。国家不可能作为实验品,因为试验可以失败,可是一个国家的战略不可以失败,我们都很清楚如果失败了会有怎样的结局。我们的先人已经为中国付出了很多了,我们又怎么能愿意看到中国再次被瓜分,被那些强盗所欺凌呢?
(二)感悟体会
我们现在可以深刻的体会到被包围的感觉吧,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其实就是拿来打击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的。钓鱼岛事件不能解决也该是美国在作祟,试图将中国为困在第一岛链之内。而“中国威胁论”在世界上也是广为传播,目的就在于阻止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从而对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系造成冲击。
面对当今的世界这样格局,我们马上就要在老一辈人手中接手这一个国家了。如何认识到自己国家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方法,突破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打造的封锁线,这成了我们的特殊使命。我们要时刻记住身上流淌着的是炎黄的血液,顶着的是祖先们的荣耀。13亿的华夏儿女,都在围着这一目标努力奋斗着,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当初的富强中国梦。
引用:许义文.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沈阳:辽宁出版社,2010.8
http://
http://wenku.baidu.com/view/4b180a640b1c59eef8c7b438.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3abc00c48bd63186bcebbc7f.html
http://bbs.gxsky.com/thread-2948698-1-1.html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报告
形势与政策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本学期,我们院应学校的要求,开展了一门名为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其中探讨了一些诸如国际形势,三农问题等一系列的话题,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也是最能引发国人深思的的就算民生问题了。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这个概念的优点是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但其明显的不足在于,概念范围太大。从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角度看,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观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由于不易操作和把握,反倒容易冲淡人们对于直接、切身、具体、真正的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改善,使民生问题难以同改善民生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由于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太大,所包括的内容过于庞大,所涉及的面过于宽泛,同具体政策层面上的民生问题难以吻合,难以把握,所以,在具体政策和实际生活领域,人们一般不使用广义上的民生概念。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狭义上的民生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
从人权角度看,民生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
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即保证生存条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从责任角度看,就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
民生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就业问题随着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显得越来越严峻了。据教育部统计,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正在以每年近百万的速度增长。每年有那么多的毕业生,而他们能否在社会上谋求一份合适的工作成为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本身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发展方向,也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社会人力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前途命运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各大高校未来的发展情况。导致就业难的问题原因有很多方面,毕业生本省的能力和素质是一方面,但社会上也有一些影响因素,比如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模式的转变与就业市场不完善的矛盾。从20世纪90年代起建立的“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其一方面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但就目前的就目前形势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我认为相关的政府部门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上的支持,其次用人单位要按需选人,不可过分要求工作经验,要为他们提供培养经验的机会和时间,还有高校毕业生应该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同时也应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个人素质和强化专业知识。我觉得只有这样高校毕业生才可以不枉费自己这十五六年的寒窗苦读,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在刚刚过去不久的两会之前,截止2月27日16时,在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联合推出的2012年两会调查网友关注度排行榜中,“三农问题”以75787票居于第6位。调查显示,90%的网友认为,对于流动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最亟待解决。90%的人认为解决此问题关键在于升学、考试对随迁子女不设门槛。看来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应该属于弱势群体的范畴,国家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来保护这个群体的利益,林一方面是城市市民,应该从心理和行为上关心和帮助他们,而不是以一种歧视的眼光来对待他们,者应方面展示我们这座城市深后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示了我们文明的一面。
“分配是民生之源”,就是说“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就是“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而想到分配我就想到了保障房的分配问题。随着房地产调控不断深入,保障房成为调节市场、改善民生的重要砝码。中央2011年确立的开建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也是房地产调控中备受关注的一环。但是,最近各地曝出的一些保障房分配上的问题,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如何让这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而不让极个别的分配问题影响整个工程形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被团购,被出租……近来,关于保障房分配不公的消息不断传出,不仅让保障房陷入“尴尬”,甚至让民众产生了“保障房究竟保障了谁”的质疑。一方面是一些不符合申请要求的家庭挤入了保障房的行列,如一些带有科长,副科,科员等头衔的人登机了保障房,另一方面是一些闲臵的保障房却被用来转租和转售。保障房分配乱象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当前政策性保障住房的立法、执法和司法以及管理严重滞后。而再执行此项政策中主要面临着以下三难:公开透明监督难,是实现保障房公平分配面临的一道难关。第二道难关是管理难。很多地方把保障房人群的审核交给了基层,比如说街道办,但是街道办对所辖居民的收入和住房条件审核其实是很难的。还有一些是交给了物业,但作为企业,不具有相应的行政职能,也没有强制性。最后是退出难。保障房住户的收入也是会变化的,有
一些住户在收入增长,买了汽车甚至是房子后并不能被及时发现,单靠自觉上报并退出,显然是不可能的。当务之急,是要通过法律形式,建立建全退出机制。
“社保是民生之依”,就是说“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就是要把老百姓都装进“保险箱”,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药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人民网的两会调查显示,“社会保障”以最高票数连续第三年居榜首。其中,养老保险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国已有1334万人参加城居保,641万人领到了养老金;3.58亿人参加新农保,9880万人领取养老金,覆盖面扩大到60%以上,全民养老有了一张“保障网”。但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种差距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尤为明显。我国养老金制度实行的是“双轨制”,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金由财政统一支付,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则按照企业和职工按比例缴纳的费用统筹支付,造成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看来这项双轨制度得适当做出调整,来适应我国的社会现状了。
“稳定是民生之盾”,就是说“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就是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 6
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还记得刚刚过去不久的温总理在201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目标7.5%,对此温总还做了一段特殊说明,大概提了两个理由:十二五目标增速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怎么理解这两个理由呢?先看十二五目标增速,十一五期间目标为7.5%,每年工作报告目标8%。十二五目标增速将为7%,每年工作报告目标随之调整为7.5%,这是一个说的过去的解释。增速目标出炉,年初以来很多证据终于可以串起来,很多奇怪之处也有了可以从逻辑上讲通的解释。向前看,短期及中期目标增速变化会来带几个结果:1,地产调控放松的进度或许会慢于预期;2,基建投资启动的时点或许会晚于预期;3,经济增速下行这个过程或许会比我们想象的要长,至于会不会出手过晚导致小型萧条,现在还真不好说。看来在稳中求进还是一个比较折中的选择。
民生问题是一个广泛的问题,涉及面广,仅凭我一两句也说不清楚的,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以人为本是一个永远不可变更个信条,而我们在民生方面需要作出的努力还有很多很多。
第五篇:形势政策报告(普法教育)
形势政策报告感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仅仅靠具有某一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已无法解决,而是大量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技术的不懂法律,就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政策法规来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它日益受到高等院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重视。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把法律素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要求自己。
在大学期间,通过学习法律只是,可以使自己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内涵,处理事情一般会理性些,从而可以使大学生思想产生质的转变。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讲解很多鲜活生动的案例,使我们理解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邓小平的民主法治思想,掌握了基本的法学知识,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范,理解和实践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制国的基本方略,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做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中国的建设者,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加强自我修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学习经济法规,学习合同法,学习婚姻法等。可以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到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使我们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正确的行使我们的权利,正确的履行我们应尽的义务。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更能正确地遵守法律规定,使我们更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免受困扰,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法律知识是大学生必备素质之一,我们必须通过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过程中,遵守法律,享受个人权利,履行义务。同时还能学到国与国之间的法律,这些法律所规范的范围不仅仅在国内,而是规范国际关系。了解如何处理国际关系。作为新世纪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也是先进文化技术水平的先进代表,所以大学生要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人民公仆的义务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努力家强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人民公仆的法律义务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备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通过学习,在心中重新建立了法的概念,全面认识了法的功能,懂得了法律是整个社会的调解器的功能。懂得了法律在社
会中的全面调解功能,我国法律的调解范围已经涉及民主保障、社会管理、经济协调、文化科技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人口控制、资源节约以及权利制约、国际纠纷仲裁等十分广阔的领域,成为了整个社会的调解器。但是我国法律相对来说还并不是很完善,完善法律也将成为新一代大学生的工作。
学习后对《刑法》的认识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全部刑法法规﹑体现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基本精神﹑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的基本准则法。新刑法规定了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应原则和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法。
学习后对《民法》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通则》是我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所谓民事活动是指:公民或者法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如买卖、运输、借贷、租赁等。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守法的原则。
学习后对《劳动法》的认识
《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从狭义上讲,我国《劳动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从广义上讲,《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以及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作为维护人权、体现人本关怀的一项基本法律,在西方甚至被称为第二宪法。其内容主要包括: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相信学校有决心进一步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常抓不懈,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学习了这些法制知识后,更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教育和关怀的校园里,是多的幸福和畅快啊!
衷心希望我们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学校的法制教育可以进行下去,让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当代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