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社会恩情,当以诚心相报(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5:0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恩社会恩情,当以诚心相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恩社会恩情,当以诚心相报》。

第一篇:感恩社会恩情,当以诚心相报

感恩社会恩情,当以诚心相报

何为感恩,何为奉献,以前的我们对此感到迷惘而困惑。如今,暮然回首,我们会发现,我们成长的一点一滴,都离不开家与朋友的支持与鼓励,也总伴随着社会的关怀。

我,和身边的同学一样,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肩负着父母殷切的希望,怀揣着拼搏进取的精神,来到新疆农业大学,生活上的困难因为党和国家的关心与帮助并不能成为我们前进求学路上的顽石。现在的我和大部分同学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奖、助学金,其中,有来自事业,企业单位的,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这难道不能够说明社会对我们大学生的关心与爱护吗?

身在学校,让我们感受到了学校这个大家庭给予的温暖。虽然今后还会有很多困难,但我们不会害怕因为有党和政府,有我们的学校,有关心我们的老师。社会在关注我们,政府在帮助我们,学校在鼓励我们,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学校和社会对我们浓浓的关怀与深深地期望。

怀着这深深地期望,我们投入到了新的学习,生活中去。如果把人生的进程比作大树的生长,那么,如今的我们正处在这决定是成为良材还是朽木的关键时刻。大树要努力吸收雨露,阳光,修剪枝干,深扎根于泥土,汲取养分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而我们也要态度端正,刻苦努力,严于律己,为达成梦想与目标,不懈奋斗;在生活上,更要勤俭节约,在不影响学习的同时,利用空闲时间参加勤工俭学等

活动来解决部分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只有这样,长此以往,我们才能像大树一样枝繁叶茂,成为栋梁之才。

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帮助,我心中充满了感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于奉献,是多么温暖而真挚的词汇;回报社会,更成为一种鞭策我前进的动力和责任!为社会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们身为一名大学生,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回报社会不是要长成参天大树遮天蔽日,也不时一定要像奥运健儿那样夺取奖牌为国争光。回报社会,其实很简单,只要尽到应尽的责任,做好该做的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跟祖国建设的步伐,为祖国事业添砖加瓦,这,就是最好的报答。

感谢社会给我们的关心与爱护,我相信,只要人人心怀一份感恩,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社会会变成和谐、美好的家园。

成雨薇

113934204

经济学112班

第二篇:以感恩的情怀来回报社会

以感恩的情怀来回报社会

生活当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在触动着我们感恩的情怀,生活中的我们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无论是社会还是自然,所施于我们的恩惠搅动着我们的心灵,是索取还是回报,这是不同的人所采取的生活取向。生活在我们批洲林场的赵希海老人,以他感恩于企业、感恩于社会、感恩于自然的朴素情怀,诠释了他高尚的人生。

赵希海老人在退休后的20多年的时间里,爬山越岭,顶风冒雨,义务植树16万多株,成活11万多株,用生机勃勃的11万株树木实践了自己在有生之年义务植树10万株的诺言,从而成为享誉全国的植树模范。如今他又在努力实现着自己的第二个心愿,在有生之年义务为企业培育100万株树苗。已年过古稀的赵希海老人艰辛的育苗历程已经行程过半,他已经成功的向企业捐献树苗50多万株,尽管他年老了,但对实现义务为企业培育100万株树苗他充满了信心,更让他欣慰的是在红石林业局第四个“希海植树日”,举行了希海精神传承仪式,赵希海老人将代表“情系森林、无私奉献”精神的旗帜郑重是交到了儿子的手中,从此代表着希海精神完成了神圣的传承。

赵希海老人的事迹在我们红石林区几乎是家喻户晓,令许多人至今探寻不明白的是他退休后不安享生活,颐养天年,而几乎是固执的选择了义务植树、义务培育树苗。

刚刚退休后的赵希海确实也有过离开工作岗位的失落,当他面对着大山定定的凝思时,他的脑海里盛满的是他一生的工作历程。他清楚的记得60年从通钢调到湾沟林业局工作时,展现在他面前的波涛万顷蓊郁茂盛的大森林似乎一辈子也伐不完。当时他职业是一名伐木手,经过他的手不知伐倒了多少颗树木,当看到一颗颗大树变成原木,在楞场里堆积如山的时候,作为一名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的优秀伐木工,赵希海的内心中曾经涌动着自豪。然而,也就是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赵希海就再也自豪不起来了,那是因为赵希海所在的林场可采资源已经采尽,在岗工人工作不饱和,已经长大成人的林业工人子女无业可就,想到这些,老人心里隐隐有些愧疚,也就自那时起赵希海老人内心里仿佛对大森林欠下了债。当然这不能归咎与任何人,当年那个时代采伐毕竟也是为了祖国的建设。

赵希海老人虽然不识字,他对森林资源的宝贵比谁都认识的透,森林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调解气候、净化空气等等老人家说起来头头是道。是大森林养育了林业人,我们向养育我们的大森林索取了很多很多,人不能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正是带着感恩于自然的情怀,退休后的赵希海老人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大山开始了他义务植树“偿

还”大山的大义之举。这一干义无反顾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批洲林场的山岗上树立起了一座座绿色的丰碑。为了实现自己的绿色梦想,赵希海起早贪黑,顶风冒雨,披星戴月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只有他自己知道,春天植上树,夏季去扶育,冬季里去割灌、修枝,一年四季,没有闲暇,为了实现自己的绿色梦想,他顶着多少闲言碎语、讽刺打击。甚至是人身威胁,面对着磨难,赵希海义无反顾,据理力争,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去面对,用 “情系森林,义务奉献”的精神去感召。

赵希海老人最常说的一个字就是“干”,这一个“干”把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退休工人干成了全国植树模范;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这一干,竟然让一个山沟沟里的普通退休工人干成了感动江城、感动吉林的十大人物和中国2007绿色人物。

我们这一代人是唱着歌唱祖国、歌唱共产党的歌长大的一代,对党的感情深厚,可真正让我们体会到共产党员的忘我精神还是从老共产党员赵希海身上。2004年已近古稀之年的赵希海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年的春天赵希海中风病倒了,半身不遂,在炕上躺了一个星期,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他是拄着棍子参加的预备党员培训班,学习结束后,他同期学习班的学员来到批洲林场,在林场场区对面山上营造了近两公顷的党员纪念林,当拄着棍子艰难的爬上山的赵希海老人来到学员们面前时,那一刻感动了全体学员。预备党员学习班的学员们造完林后与赵希海握别而去,赵希海成了这片纪念林的义务管护员,由于这片林造在尚在耕种的小片地上,人为的毁坏和牛害时常发生,赵希海精心看护,缺苗就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终于将这片具有特殊意义的幼树培育成林。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颗颗树木在无声的表述着赵希海老人对党的一片深情。

自2003年起,赵希海就开始他义务培育树苗的计划,赵希海培育树苗子是以林区珍贵的树种水曲柳为主,所用的树籽都是靠上树采集。采集水曲柳树籽有个时间段,要等到入冬以后树籽在树上成熟了也自然干透了再上树晃动,树籽才落地,不到入冬上树摇不下来几粒。另外采集水曲柳树籽危险系数大,因为水曲柳树的树干挺直高大,树枝集中长在树干的上部,在下边举头望上去都眼晕,一般的人没胆量干这活。

赵希海年龄大了上不去树,他就叫上他儿子赵景春与他一起上山采籽。

入冬时节,每天清晨当别人还在梦乡里时,爷俩就上了山采籽,自2003年赵希海开始育苗,第一茬就播种下了660斤的水曲柳种子。

2007年赵希海的苗木地扩大了一倍,两块地用树种子的数量达到近千斤,这些种子都要靠赵希海爷俩一颗树一棵树的采集。

人们看到了赵希海老人培育树苗的艰辛,很少人能体会赵希海爷俩采集树籽的辛苦。林场领导了解到这种情况曾经提出要派人帮助赵希海老人采集树籽,赵希海婉言谢绝了,理由是别人起不了早,吃不了这份苦,爬树危险,他们父子不能让别人冒这个险。

提起他育苗的辛苦,批洲林场人人都是见证,不说他整理地块多么劳累,就是侍弄树苗,一般人也难以承受,管理育苗地是个非常枯燥繁重的活,特别是刚刚出土的小树苗,必须及时薅草,以免被疯长的杂草欺死。刚刚出土的小树苗密密麻麻,清除杂草只能一颗一颗的用手薅,往往是头遍草刚薅完,又该薅二遍了,夏天雨季到来时,不见树苗长,杂草却长得疯狂,这也是每当人们来到批洲林场,总能在赵希海老人的育苗地里看到他趴在育苗床上劳作的身影地缘故。

烈日炎炎的中午,当别人躲在家里喝茶乘凉时,赵希海在苗圃地里薅草。

夏日的的傍晚,当人们吃罢晚饭在批洲的水泥路上散步聊天时,常常看到,为了驱赶蚊虫,赵希海头上搭着一个毛巾,蹲在苗床上紧张忙碌的给苗木薅草。自己忙不过来了,他就叫上儿子帮忙,爷俩实在是忙不过来了,又不愿给林场添麻烦,无奈之下,只好自己花钱雇人,每年苗地杂草生长旺季,赵希海都得雇人帮助薅草,有时一次雇20多个林场的家属。赵希海爷俩都是实在人,当天雇人当天结算,完工时,一人一笔的发工钱,有的拿到工钱时指着苗地问道“这么大的一片苗子,到时候你们得挣多少钱呀”。有谁知道,为培育树苗,赵希海每年都得拿出2到3千元钱买农药,2010年仅雇工薅草一项赵希海父子就花去工钱1万3千多元。自己出钱雇工干活,培育树苗无偿捐献给企业。这就是赵希海回报企业的胸怀。

赵希海老人今年按虚岁算已经七十四岁了,他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今的日子和旧社会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天天过年,言语中感恩于企业感恩于社会之情难以言表。他回报给企业的不止是栽树、育苗。生活中的赵希海的一举一动无处不闪烁着动人、耀眼的光芒。

连赵希海自己也弄不清楚,不知道从那年那月起,一到了秋天他就默默的一个人走街串巷采摘收集各种花籽。红的、黄的、粉的、绿的他分门别类一袋一袋象宝贝似的珍藏起来。春天来了,老人就不声不语的支起塑料大棚开始培育花苗,他的育苗池子是一年比一年大,育的花苗也越来越多,不但保证了自己家和林场栽花种草的需要,还无偿的供给林场的其他住户。就连附近乡镇、企事业单位也慕名前来

采购花苗,老人是分文不取一律白送。夏天,一有空,老人就在花棵前草萍中,薅草松土,象对待树苗一样精心侍弄。就这样,赵希海老人由一名普通的林业退休工人和植树模范,摇身一变又成了林场的义务园丁。他把林场当做自己的家,林场的事情比自己家的事情还重要,林场治理环境,义务劳动每次都少不了赵希海老人,自己家的菜园子可以不管,林场花园不能荒芜。不管什么时侯,到了批洲林场总能看到赵希海的身影,不是在他的苗木地里,就是在场区的某处侍弄花草。他早已将自己融入了林场。

2003年,批洲林场人员调整,林场的两个公共厕所的清理工作没人干,场长准备拿出一部分钱来雇人清理,是找谁谁不干。都说:埋汰累人还将就,就是丢不起那人。第二天,赵希海听说了这件事,马上找到场长:没人干的活我来,这本来就是老头干的活,以后就交给我吧。不由分说回家拿来家什,头没回、眼没眨、毫不犹豫地下到粪池里干上了。场长过意不去,决定每月给老头补贴几百块钱,老人摇摇头说:给钱我还不干了哪。从此,老人又成了林场的义务掏粪工。除了2004年得脑血栓那两个月外,这一干就是六、七年风雨没误。赵希海是个眼里有活的人,林场路边的小河、排水沟堵了,他拿着耙子一声不响地给通开;林场没修水泥道时,道路上有个小坑小洼,他推着小车给垫上;走道时见到哪怕是一丁点垃圾,他都要哈腰捡起来。初春的季节,天气咋暖还冷,积雪刚刚消融,被大雪埋了一冬的垃圾开始露头了,赵希海就挎着土蓝子四处拣垃圾。二十几年来,赵希海老人举手投足间干了多少好事,他自己也说不清。

他的事迹早已感动了红石、感动了吉林、感动了全国,感动了世界上所有热爱生活、热爱绿色、热爱大自然的人。

他是个极其朴素的老人,也是最可敬的老人,他的奉献精神必将光耀千秋,在他身上所焕发出来的“情系森林、无私奉献”精神,永远是鼓舞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事业必将兴旺发达,有了这种精神,前进的路上我们将无坚不摧。

第三篇:感恩社会、以孝为先

感恩社会、以孝为先

第一,理解。

我想在座的各位,我们的父母最经常打电话问我们的三个问题是,吃饭了没有、天气冷不冷、工作忙不忙。在不理解父母的这份操心时,我们听到很多这些连续重复的关心会觉得很不耐烦,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玩到很晚手机没电所以没有联系家人,到家了才发现父母一直没睡,他们打我手机打不通对我很生气。那时我不理解他为什么生气,为什么不睡还要等我。也许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我们的父母。渐渐地等我上了大学走向工作,我开始理解了父母对子女的操心。从之前上学父母给我打电话我只和他们讲十分钟,到现在每天下班都会问候父母,和他们聊半个小时左右,当公司发一些福利产品,我也会第一时间寄回家里给父母。

第二,陪伴。

请在座的各位回想一下,我们最近一次与父母的通话是什么时候。是昨天?前天?还是上个星期?

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我们的父母都已经年过半百,他们的需要不是更多的物质,而是我们更多的陪伴。把我们自己照顾好,让父母少操心,平常多给我们的父母一份关心,记住父母为你做的一切,也记住父母的一切,甚至极其简单的生日和年龄,不求用我们以后的多么辉煌报答父母的爱,但是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现在还来得及。

第三点,感恩。

感恩是孝文化在当今的表现形式。大家想一下当我们企业里的每一名员工都学会了感恩,孝敬自己的父母,感恩身边的人。他们就会爱岗敬业,勤勤垦恳的工作,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蒙牛集团更是把感恩报恩当成做人的原则,并且把每年的感恩节当作一个特别的重要节日对待。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说“什么是中国人最深层的文化呢?那就是一颗真诚的感恩心”。在企业里根植孝道,就是以情为纽带,播传统文化,感恩企业。

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延绵5000年而不衰亡,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优秀的思想还一直在延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流淌在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里、血液里。人只有拥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感恩社会。

感恩社会、以孝为先 我的演讲结束了 谢谢大家!

第四篇: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中共柳州市鱼峰区委宣传部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袁茵,现在就职于柳州市鱼峰区委宣传部。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一岁时,我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因为误诊造成二级重度残疾,双腿不能行走。当时我肺部以下都已麻痹,失去了知觉,整个人无力得就像一滩软泥,一旦肺部麻痹就无法呼吸,我的生命就将夭折。

沉浸在悲痛中的父母擦干眼泪,带着我不仅跑遍多家大医院,即使是在深山野岭,只要听到土方偏方,他们也会轮流背着我去求医问药。直到今天我对父母一直心存感激,感谢他们没有放弃我这个不健全的生命,更感谢他们在我心里注入了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即使是在最困难和艰苦的时候,生命也必须得到尊重和珍爱。

在校读书时,无论是同窗共读的同学,还是慈爱博学的老师,甚至是萍水相逢的路人,都在学习上、生活中给过我帮助;此后的职业生涯,又时时得到社会上阳光般的关爱。我深深地感受到,虽然残疾的双腿禁锢了我的自由,令我的人生充满坎坷,但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我得到了比常人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由于行动不便,我养成了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而充满爱的现实生活又培养了我丰富细腻的感恩情怀,加上积极乐观向上的 人生态度,我从高一开始就进行小说创作,经常创作至凌晨两三点钟……文学之路对我而言同样难行,一部小说从初稿到定稿,我需要誊写上百万字,同时行动不便又给我查阅资料带来了很多困难,有时候为了能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我甚至有意少喝水,以减少上洗手间的次数。十多年来我已经出版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其中长篇小说《烽火有情天》、《情定拉斯维加斯》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长篇小说《诞生记》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小说出版后,为了感谢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我向他们赠送了200多套小说,价值上万元。由于我在文学上取得的一些成绩,我很荣幸地成为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广西作协会员,柳州市作协副主席。

7年前,柳州日报以《我渴望同样的飞翔》为题,用了整整一个彩印版宣传报道了我,把我誉为“张海迪式的龙城女孩”,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得到了柳州市委及有关部门和鱼峰区领导的探望和关心,更多的柳州人认识了我,向我伸出援助之手。2005年,我受邀到北京录制电视访谈节目《天下父母》,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2003年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些健全的年轻人轻生,甚至走上犯道路路的报道,我受到极大的震撼,回想自己一路走来感受到的社会上的浓浓爱心,我毅然决定并在市妇联的帮助下,开办柳州市首部面向全国的公益性个人心理咨询电话,取名“袁茵热线”。利用每天晚间两个小时及双休日,义务为社会服务,用我的经历和学到的知识,用我的真心和诚意,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解疑释惑,进行心理疏导。记得热线开通几个月后的一个寒冷冬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一个女孩在电话里哭着对我说:“袁茵姐,我不想活了!你是这个世上,最后一个听到我说话的人!”

她是一个外来打工妹,男友身患癌症去世后给她的打击很大,一时想不通,想走绝路。在两个小时的交谈中,我一遍遍地安慰和开导她,待她稍稍平静后我又套出了她的住址。放下电话,已是深更半夜,我却无法入睡,担心她情绪反复,于是叫醒爸爸,让他用单车载着我,赶到一间出租屋里找到那个女孩。我顾不上她当时看到我时的惊奇目光,拉着她的手严肃地说:“你一定要记住,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灾难和挫折,挺一挺,风雨会过去,咬咬牙,希望就在前方,脚永远比路长!”那个身体健壮的女孩看着我,痛心地哭着说:“袁茵姐,我没想到你是一个残疾人,我真的不该这么脆弱,放弃自己。”从听到她的哭泣到看到她的笑脸,我度过了紧张而难忘的一夜,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为了那些需要帮助的朋友,我应该成为一个强者!

县城一位残疾青年,行动不便,加上亲人去世的打击,一度自我封闭。鼓起很大的勇气才给我拨通电话,一次次拿起电话却心口难开。我耐心等待,用轻声细语鼓励他走出内心的阴影。直到有一天,我驱车去到他家中,面对面告诉他,要大胆地与社会接触,并耐心地教他学习电脑操作,鼓励他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后来他在报纸上发表了多篇作品。

失去父亲的女孩小嘉在母亲的鼓励下,拨通了“袁茵热线”,我得知她的情况后,主动与她做朋友。每逢假日,还邀请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到我家做客,辅导她学习。终于,久违的欢笑又出现在母女二人的脸 上……

7年来这条爱心热线已经无偿为社会服务了5000多个小时,接听电话4800多次,解答各类问题4300多种,帮助人数4500多位,全国各省,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都有很多朋友拨通“袁茵热线”。

为了让电波里的爱心传得更远更广,在柳州日报社领导和编辑们的关心帮助下,我将接听最多的热点案例和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文章,每周在《柳州晚报》“袁茵热线手记”专栏上发表,现已发表了两百多篇,以此帮助更多有相同经历的朋友,为此我成为了柳州晚报的爱心大使。此外我还积极投身市里的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志愿者参加爱心结对子活动;多次前往市青少年维权基地,与学生们谈心交朋友;参加柳州电台的“残疾人之友”节目,鼓励残友们自强不息;参加柳州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巡回报告团,到六县四城区宣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还以德育辅导员的身份数十次受邀走进大学校园作专题讲座,以自己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大学生树立自信,战胜挫折,乐观地面对生活……

由于表现突出,我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入选“中国好人榜”。最令我感动的是,2005年底,我受到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的亲切接见和热情关心,邓主席详细询问我的工作、创作以及热线电话的情况,对我做出的成绩给予了鼓励。2006年5月,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卢雍政来到我家里,给我带来了充满真情的问候,鼓励我继续努力,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回首过去,是无私的爱和真诚的关怀支撑起我残缺的身体,是感恩的心激励我不断去回报社会。我能走到今天固然与自身的顽强毅力和社会责任心分不开,但更与社会环境和人文关怀紧密相连。我是不幸的,在幼小之时就注定了要和轮椅相伴一生,但同时我又是幸运的,因为人生教会了我怎样用残缺的身躯来诠释生命的真谛,使我在比常人视线低五十厘米的轮椅上同样看到了人生美丽的风景。

第五篇:怀感恩的心,做回报社会的人

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我叫拜克力〃尼扎木,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我是2010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原本想毕业后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建设献一份微薄之力。可是毕业后因专业对口单位少,找工作难,我的内心很迷茫,也先后在几家公司上班,但工作不稳定,在我灰心的时候我听闻,吐鲁番地区要给每个社区新农保的专业招人,听到这消息我心里就想这是回报家乡最好的机会。

对口援疆这句话想必对我们并不陌生,2010年我在电视上就看到过关于对口援疆的新闻。湖南省是我们吐鲁番地区的援疆省,从2010年开始加大了对援疆项目的力度,2010年吐鲁番市就招了600多名大学生去湖南培训,我们正是这援疆培训人才项目的最大受益者。

虽然我刚毕业才回到家人身边,如果考上又要离开家人,但是我觉得这次的考试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这次的考试是政府为解决像我们这样大学毕业又择业无门的群体而实施,给了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我于2010年9月份顺利通过了考试。经过体检、军训,四月份来到美丽的湖南,在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了我们新的培训生活。

学校给我们开设了公文写作、普通话、公共关系等课程。我们都很认真的学习,因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这样 的机会对我们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在各方面提升自己。除了学习以外,学校也安排我们节假日和休息日外出参观。在学校我们的带队领队、辅导老师和授课老师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我们的伙食和宿舍条件相对学校的其他学生优越的多,我们的厨师都是从家乡带过来的。为了给我们更好地学习环境学校还专门的给我们腾出一栋楼,重新按照我们的风俗习惯装修,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在各方面给予我们最大的关怀,使我们非常感动,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他们。暑期回到家乡服从人事局安排我来到新春社区实习,在这儿,我结合所学开始了自己的锻炼旅程。

实习伊始,我们大家都很不适应,因为毕竟我们对社区工作都很陌生。从第二天开始,为了让我们熟悉社区的工作,社区领导安排我们和包片干部一起入户排查。经过入户了解民情,我们对社区的工作慢慢开始了解。实习期间我协助包片干部入户宣传了环境治理、平安建设、民生政策等相关内容;还熟悉了社区需要办的业务;协同社区干部组织社区活动;参与档案整理工作,尤其是平安建设档案的整理工作让我进一步对社区的整体情况及创建工作有了全面了解,我看到了社区干部的辛苦,我也为他们的奉献感动,也发现自己在理论和实际经验上的差距,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我很

庆幸政府给我们这样的机会,让我们清楚地明白了回学校后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实习生活,我深刻体会到了党和政府为了我们投入了多少心血和资金,我们为此不胜感激,我们一定会好好利用这次培训的机会,在各方面努力提升自己,回到岗位正式上班后,勤奋工作,把自己在这一年半的培训期间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好好地利用到工作当中,努力为我们家乡以后的发展建设奉献自己一份力量。怀着一份感恩的心,来报答社会、报答政府对我们的培养之恩。

下载感恩社会恩情,当以诚心相报(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恩社会恩情,当以诚心相报(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