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四平路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计划 2
2013年四平路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计划
四平路社区地处杨浦区的西北部,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社区内有包括国内知名的高等学府——同济大学等在内的十八所大中小学校,它们组成有一条完整而优质的教育链。多年来,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给社区以文化的滋养和熏陶,特别是同济大学的相当一部分教职员工生活在四平社区内的同济新村、同济绿园、书香公寓等多个生活小区,给社区带来了文化的气息和良好的氛围,给社区打上深深的“同济”烙印。虽然社区内高知人群和普通劳动群众同时集聚,但居民的整体素质在杨浦区相对较高,文化底蕴深厚,这也给学习型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6年我街道结合社区的实际,根据市区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要求和意见,在原有基础上,建立机构,整合资源,开拓创新,整体推进工作的深入开展,并把它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建立共同愿景。为提高社区居民总体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我街道提出从完善终身教育条件和创建学习型组织入手,结合社区的特点和实际,依托同济大学和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扎实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打造四平同济人文社区作为我们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目标和共同愿景。
落实保障措施。我们在原有社区教育工作体制的基础上,搭建街道社教委,社教办,社区学校,居委会教学点四级管理和运行体制,来统一协调和推动学习型社区工作的运作。整合街道和社区的各种资源,社区学校设在文化活动中心,其下设老年教育分部、亲子教育分
部、艺术教育分部和分散在居委的21个教学点。上课和活动的地点主要设在各类活动中心和活动室、公园绿地及健身场所。我们和辖区内的九所学校签署了校园场地开放的协议,学校的场馆、设施和培训中心也成为我们社区教育教学、社团活动场所,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我们建立了创建学习型社区专项资金,并保障规范科学使用。逐步形成一支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有奉献精神、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师资和管理者队伍。在原有社区教育的基础上,依托各教学分部、居委会教学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开设各类课程160多门。其中 “手工布艺”课还是“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诞生于1930年江南丝竹队已有70多年的历史,现在它不仅是四平社区学校的特色团队和品牌项目,也是杨浦区民间民俗音乐的品牌。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彰显四平社区的文化魅力,我们在社区内组织和开展了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有社区特色的文化活动,为创建工作和实现共同愿景打造平台。我们已连续三年举办了“四平社区闹元宵民俗风情节系列活动”,成为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展示才艺的大舞台,成为四平社区百姓自己的节日,倍受居民和辖区单位的喜欢,也吸引了同济大学的留学生和外国专家的参与,该项目今年已先后被杨浦区、上海市确定为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围绕四平同济人文社区建设,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创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小区等各级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体现四平特色。为了进一步贯彻杨浦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街道进一步深化与同济大学的共建机制,物质上各种文
化设施和场馆的开放共享;财力上互相支持和扶持;人力上社区为学校师生员工及科技园提供生活服务,为学校教师、学生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提供基地,学校为社区提供政策咨询、决策指导和专题研究等,如街道和同济大学20 个部门的合作共建。和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合作建立“名师讲学团”进社区。和高教研究所合作课题《四平社区学习型社区创建纲要》的制定和规划。和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合作召开“城市治理与社区发展”国际研讨会,共商社区发展大计。和同济大学女子学院合作召开“都市女性发展论坛”,研讨社区女性发展问题等等。都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和推进社区发展,在促进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上做了有益的尝试,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全面推进四平同济人文社区的建设,彰显四平社区的“同济人文”特色。
第二篇:2013四平路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计划 2
2013年四平路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计划
四平路社区地处杨浦区的西北部,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社区内有包括国内知名的高等学府——同济大学等在内的十八所大中小学校,它们组成有一条完整而优质的教育链。多年来,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给社区以文化的滋养和熏陶,特别是同济大学的相当一部分教职员工生活在四平社区内的同济新村、同济绿园、书香公寓等多个生活小区,给社区带来了文化的气息和良好的氛围,给社区打上深深的“同济”烙印。虽然社区内高知人群和普通劳动群众同时集聚,但居民的整体素质在杨浦区相对较高,文化底蕴深厚,这也给学习型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6年我街道结合社区的实际,根据市区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要求和意见,在原有基础上,建立机构,整合资源,开拓创新,整体推进工作的深入开展,并把它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建立共同愿景。为提高社区居民总体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我街道提出从完善终身教育条件和创建学习型组织入手,结合社区的特点和实际,依托同济大学和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扎实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打造四平同济人文社区作为我们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目标和共同愿景。
落实保障措施。我们在原有社区教育工作体制的基础上,搭建街道社教委,社教办,社区学校,居委会教学点四级管理和运行体制,来统一协调和推动学习型社区工作的运作。整合街道和社区的各种资源,社区学校设在文化活动中心,其下设老年教育分部、亲子教育分部、艺术教育分部和分散在居委的21个教学点。上课和活动的地点主要设在各类活动中心和活动室、公园绿地及健身场所。我们和辖区内的九所学校签署了校园场地开放的协议,学校的场馆、设施和培训中心也成为我们社区教育教学、社团活动场所,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我们建立了创建学习型社区专项资金,并保障规范科学使用。逐步形成一支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有奉献精神、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师资和管理者队伍。在原有社区教育的基础上,依托各教学分部、居委会教学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开设各类课程160多门。其中 “手工布艺”课还是“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诞生于1930年江南丝竹队已有70多年的历史,现在它不仅是四平社区学校的特色团队和品牌项目,也是杨浦区民间民俗音乐的品牌。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彰显四平社区的文化魅力,我们在社区内组织和开展了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有社区特色的文化活动,为创建工作和实现共同愿景打造平台。我们已连续三年举办了“四平社区闹元宵民俗风情节系列活动”,成为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展示才艺的大舞台,成为四平社区百姓自己的节日,倍受居民和辖区单位的喜欢,也吸引了同济大学的留学生和外国专家的参与,该项目今年已先后被杨浦区、上海市确定为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围绕四平同济人文社区建设,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创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小区等各级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体现四平特色。为了进一步贯彻杨浦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街道进一步深化与同济大学的共建机制,物质上各种文化设施和场馆的开放共享;财力上互相支持和扶持;人力上社区为学校师生员工及科技园提供生活服务,为学校教师、学生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提供基地,学校为社区提供政策咨询、决策指导和专题研究等,如街道和同济大学20 个部门的合作共建。和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合作建立“名师讲学团”进社区。和高教研究所合作课题《四平社区学习型社区创建纲要》的制定和规划。和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合作召开“城市治理与社区发展”国际研讨会,共商社区发展大计。和同济大学女子学院合作召开“都市女性发展论坛”,研讨社区女性发展问题等等。都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和推进社区发展,在促进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上做了有益的尝试,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全面推进四平同济人文社区的建设,彰显四平社区的“同济人文”特色。
第三篇: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总结
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总结
社区是城市最活跃的“细胞”,是城市建设工作的基础,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政府与社会、党与人民群众最密切的结合部。创建学习型社区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创建文明城市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自东门社区党支部做出创建学习型社区决定以来,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有效提升了广大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生活增色彩添活力。
一、工作机制健全有力 创建过程稳扎稳打
要扎实有效地推进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至关重要。一是及时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专门成立了社区创建学习型社区领导小组。社区居委会也建立了学习委员会,制定了创建规划、学习计划及学习制度,有组织、有步骤地将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社区创建学习型社区领导小组成立后,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社区创建规划,确定了学习型社区创建试点名单,有重点、有步骤、有选择地加以推进,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保障措施均做出了具体安排。二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根据《创建学习型社区单位考核评分细则》,制定了考核和激励措施。考核指标主要包括组织领导、设施建设、载体建设、学习成效等四大块,并采取百分制形式逐项加以量化;考评方法是社区创建学习型社区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组成考评小组,实行百分制考评,每年进行一次,在年底或次年年初进行,对评选出的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命名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建立有效运行机制。为了解和掌握全社区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的进展情况,切实加强具体指导,建立信息网络,二、活动载体推陈出新 创建内容特色独具
新颖富有吸引力的载体是一项活动顺利而又有效开展的关键。在学习型社区的创建过程中,所有的载体都是针对广大居民的需求而精心设计的。一是开展居民读书活动。社区根据社区成员的不同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实际需要,组织居民开展读书活动。向广大社区群众推荐新书、好书,举办了“读书日”、“读书节”,开展 “读书之星” 评选,举办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等,不断把居民的读书活动引向深入。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社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特色优势,通过开设社区教育论坛,建立师资库,举办学习研讨会等形式,不断充实学习内容,引导社区成员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家政、生活等各类知识,不断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三是开展市民文明礼仪教育。结合武汉市正在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开展了文明礼仪、文明交通知识进社区和文明礼仪、交通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工作,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社区立足实际,打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如广场文化、娱乐健身等活动,建立了一支优秀的文艺演出群众队伍,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健身人群,不断满足着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由社区群众自主成立的业余演出队伍,打响了社区文化品牌。这支队伍每年至少为社区群众举办一场大型文艺晚会,宣传和表扬好人好事,在广大居民中宣扬美德,宏扬正气,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社区还开辟了市民文化长廊、定期举办法律、卫生、科技、环保等知识宣传等;社区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加强对居民群众的文明礼仪培训,利用会议,进行党的政策、路线宣传教育。五是开展典型示范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区单位、居民群众在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门栋、学习型家庭中涌现出来的新风貌,包括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例,利 用“身边人,身边事”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以点带面,引导社区成员向身边人、身边事学习,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学教资源充分挖掘 创建阵地呈现多元
为全力做好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社区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社区市民学 校、老年人活动室、少儿活动室、党员活动室、文化场地、图书、居民健身点等有关设施建设,建立了布局合理的图书、报刊网点,形成了完善的硬件设施网络,为社区成员提供了学习教育场所,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社区充分挖掘和整合驻社区单位的学习教育资源,充分利用驻社区单位,特别是教育、文化单位的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学习教育场所和其他相关设施,积极与驻社区单位进行结对学习活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健康发展。通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社区的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已初见成效。据统计,全社区总投入学习设施建设资金近万元,有社区市民学校1个,社区综合活动室1个,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学习人数300多人;有图书1000余册;另有社区群众自发创
建的书画社、读书中心等社团若干个。
四、创建氛围全力营造 文明新风日渐浓厚
通过一年多的精心组织和努力创建,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广场文化、娱乐健身等活动方兴未艾,形成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并不断满足着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社区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载体,深化教育内涵,拓宽创建思路,努力实现“学习进家庭,文化兴社区”的学习型社区创建目标,倡导社区居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社区在近两年的时间内举办了6次培训班,开展了法律知识、择业观念、技能培训、安全防范等知识培训;开展了“思想道德、教育知识、伦理道德、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五进家庭活动,居民自觉形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理念在这里已逐步形成。同时由社区组建的两支有特色战斗能力的志愿者队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青年志愿者队伍,每年以自发捐款、集资等方式,开展社区孤寡老人、困难户、低保户扶贫帮困和慰问活动。在这些志愿者的帮助下,社区涌现了许多好人好事。社区组织广大居民群众开展了定期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为社区群众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和娱乐空间。社区群众还自发集资建立了社区居民活动室,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书画象棋比赛,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娱乐健身活动,组建了太极拳、中老年健身操等业余团队,积极参加节假日庆典演出活动;利用社区居民业务时间组织学习公民道德规范、电脑知识、文明礼仪常识等,在社区内形成了一种和睦相处、邻里互助、文明和谐的氛围。社区围绕培养“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居民群众为目标,精心组织各种活动,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创建热潮。
第四篇: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总结
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总结
社区是城市最活跃的“细胞”,是城市建设工作的基础,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政府与社会、党与人民群众最密切的结合部。创建学习型社区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创建文明城市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自东门社区党支部做出创建学习型社区决定以来,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有效提升了广大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生活增色彩添活力。
一、工作机制健全有力 创建过程稳扎稳打
要扎实有效地推进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至关重要。一是及时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专门成立了社区创建学习型社区领导小组。社区居委会也建立了学习委员会,制定了创建规划、学习计划及学习制度,有组织、有步骤地将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社区创建学习型社区领导小组成立后,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社区创建规划,确定了学习型社区创建试点名单,有重点、有步骤、有选择地加以推进,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保障措施均做出了具体安排。二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根据《创建学习型社区单位考核评分细则》,制定了考核和激励措施。考核指标主要包括组织领导、设施建设、载体建设、学习成效等四大块,并采取百分制形式逐项加以量化;考评方法是社区创建学习型社区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组成考评小组,实行百分制考评,每年进行一次,在年底或次年年初进行,对评选出的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命名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建立有效运行机制。为了解和掌握全社区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的进展情况,切实加强具体指导,建立信息网络,二、活动载体推陈出新 创建内容特色独具
新颖富有吸引力的载体是一项活动顺利而又有效开展的关键。在学习型社区的创建过程中,所有的载体都是针对广大居民的需求而精心设计的。一是开展居民读书活动。社区根据社区成员的不同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实际需要,组织居民开展读书活动。向广大社区群众推荐新书、好书,举办了“读书日”、“读书节”,开展 “读书之星” 评选,举办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等,不断把居民的读书活动引向深入。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社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特色优势,通过开设社区教育论坛,建立师资库,举办学习研讨会等形式,不断充实学习内容,引导社区成员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家政、生活等各类知识,不断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三是开展市民文明礼仪教育。结合武汉市正在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开展了文明礼仪、文明交通知识进社区和文明礼仪、交通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工作,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社区立足实际,打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如广场文化、娱乐健身等活动,建立了一支优秀的文艺演出群众队伍,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健身人群,不断满足着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由社区群众自主成立的业余演出队伍,打响了社区文化品牌。这支队伍每年至少为社区群众举办一场大型文艺晚会,宣传和表扬好人好事,在广大居民中宣扬美德,宏扬正气,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社区还开辟了市民文化长廊、定期举办法律、卫生、科技、环保等知识宣传等;社区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加强对居民群众的文明礼仪培训,利用会议,进行党的政策、路线宣传教育。五是开展典型示范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区单位、居民群众在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门栋、学习型家庭中涌现出来的新风貌,包括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例,利 用“身边人,身边事”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以点带面,引导社区成员向身边人、身边事学习,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学教资源充分挖掘 创建阵地呈现多元
为全力做好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社区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社区市民学 校、老年人活动室、少儿活动室、党员活动室、文化场地、图书、居民健身点等有关设施建设,建立了布局合理的图书、报刊网点,形成了完善的硬件设施网络,为社区成员提供了学习教育场所,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社区充分挖掘和整合驻社区单位的学习教育资源,充分利用驻社区单位,特别是教育、文化单位的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学习教育场所和其他相关设施,积极与驻社区单位进行结对学习活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健康发展。通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社区的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已初见成效。据统计,全社区总投入学习设施建设资金近万元,有社区市民学校1个,社区综合活动室1个,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学习人数300多人;有图书1000余册;另有社区群众自发创
建的书画社、读书中心等社团若干个。
四、创建氛围全力营造 文明新风日渐浓厚
通过一年多的精心组织和努力创建,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广场文化、娱乐健身等活动方兴未艾,形成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并不断满足着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社区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载体,深化教育内涵,拓宽创建思路,努力实现“学习进家庭,文化兴社区”的学习型社区创建目标,倡导社区居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社区在近两年的时间内举办了6次培训班,开展了法律知识、择业观念、技能培训、安全防范等知识培训;开展了“思想道德、教育知识、伦理道德、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五进家庭活动,居民自觉形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理念在这里已逐步形成。同时由社区组建的两支有特色战斗能力的志愿者队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青年志愿者队伍,每年以自发捐款、集资等方式,开展社区孤寡老人、困难户、低保户扶贫帮困和慰问活动。在这些志愿者的帮助下,社区涌现了许多好人好事。社区组织广大居民群众开展了定期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为社区群众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和娱乐空间。社区群众还自发集资建立了社区居民活动室,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书画象棋比赛,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娱乐健身活动,组建了太极拳、中老年健身操等业余团队,积极参加节假日庆典演出活动;利用社区居民业务时间组织学习公民道德规范、电脑知识、文明礼仪常识等,在社区内形成了一种和睦相处、邻里互助、文明和谐的氛围。社区围绕培养“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居民群众为目标,精心组织各种活动,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创建热潮。
第五篇:路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
路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
按照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区委统一部署,xx路街道成立了创建先进学习型社区的领导小组,工委书记负总责,分管书记抓落实,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依托社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和科普中心等教育
阵地,建立起了健康教育学校、人口学校、老年艺术学校、家长学校、法制学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网络学校等21所社区学校,有条件的居委会还设立了社区教育分校。
街道工委多次讨论研究学习计划和组织方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街道中心组成员坚持每月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记好读书笔记,为创建学习型社区带好头。同时,每月向机关干部布置学习内容,逐步帮助实施,不断更新和充实培训内容,并定期组织检查,使整个学习过程能满足不同类型人员的需要,从而全面提升整个社会群体的学习意识。
二、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
2、利用爱心驿站开办了“爱心班”,帮助困难家庭的子女完成基本学业。我们专门招收特殊家庭子女,每周六由大学生志愿者在爱心驿站集中辅导半天,对少数特殊困难的,还上门辅导。先后共有40余名中小学生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帮教,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如残疾人员刘华军,其妻患有精神病,全家仅靠80岁的老母每月500元退休工资生活,一子一女在接受了“爱心班”两年的学习辅导后,成绩上升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他的家庭又看到了希望。
为扩展孩子们的视野,爱心驿站还积极组织社区40余名特困家庭的孩子到科学宫参观,为孩子们无偿提供了一批教学课外书,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
3、针对社区不同层面、不同类型居民的特点,制定创建学习计划,开展了“学习的家、快乐的家”活动。着重围绕“五种类型”展开,引导社区居民通过学习掌握技能,树立自信心,提高生活品位,拓展知识面。
(1)技能型。为解决下岗失业、家庭困难的一部分年龄较轻的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修理、裁剪、烹调、编织、插花、电脑等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就业的技能。
(2)服务型。对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的一部分女性就业群体进行家政培训,帮助她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3)艺术型。广泛利用社区资源,将不同类型的文艺爱好者组成戏曲、舞蹈、歌唱、书法、绘画等艺术团队,聘请一批来自社区各有专长的离退休、在职专家、教师进行辅导,在社区中形成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4)知识型。为满足社区居民的求知欲望,社区通过不同途径、采取不同方式举办了法律知识、网络知识、科普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讲座、培训和广场咨询,使社区居民拥有更加便利的学习途径。
(5)品位型。追求生活品位已成为一种时尚。社区开展了时装表演、家居装饰、英文歌曲、健身美容、插花艺术、陶艺设计等培训活动,充实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三、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取得丰硕的学习成果
在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中,我们始终注重学习实效,抓阵地建设、抓典型引路、抓载体构筑,推动学习活动向纵深发展。文秘114版权所有
1、抓阵地建设。发挥基层党政校教学点的作用,加大党员教育主阵地规范化建设力度。我们经常邀请专家、教授及街道领导进行专题辅导,上党课,组织开展十六大、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生育、法律等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党政校的特色教育,改进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社区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社区居民素质。街道党政校先后荣获南京市红旗党校和江苏省先进基层党校荣誉称号。
3、抓载体构筑。街道抓住社区改革的契机,在社区设立“功德录”,推进居民深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城市文明新风尚。“社区功德录”现已收录社区工作者为居民办实事、社区居民为社区办好事的“功德”500余件,张贴功德榜280余张。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激励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广大社区居民的爱心,倡导奋发向上、乐于学习的精神,形成互助互爱、邻里和睦的氛围。如今,社区功德录已走出xx,走进了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行列。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