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计生委、民政部等发出关于加快城市社区人口与计生工作改革意见(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5:5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计生委、民政部等发出关于加快城市社区人口与计生工作改革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计生委、民政部等发出关于加快城市社区人口与计生工作改革意见》。

第一篇:国家计生委、民政部等发出关于加快城市社区人口与计生工作改革意见

10月31日,国家计生委、民政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联合发出“关于加快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意见”,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生委、民政厅(局)、计生协: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加快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区建设要求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城市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战略性任务,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城市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稳定城市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充分认识做好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处理社区建设与计划生育工作、履行政府职能与推进居民自治、依法管理与改善服务、发挥部门优势与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的关系,促进人口发展与社区建设良性互动。多年来,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为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广大农村地区起到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许多“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一些社会职能逐渐向社区转移,给城市特别是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原有以“条条”和单位为主的管理已不适应日益开

放、动态的运行体系,城市居民对计划生育咨讯和技术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问题,如独生子女教育培养、老龄人口的养老、生殖健康和性教育问题日趋突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加大,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

社区建设给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抓住这个机遇,推动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区、服务社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社区基层基础工作,增强服务性、群众性和管理的科学性,是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推进人口问题综合治理,加快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个转变”的当务之急。

二、明确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创新,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托社区,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和相应的保障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尊重社区居民的计划生育主人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在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家庭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日

益增长的需求;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城市社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十五”期间,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目标是:

(一)按照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的总体要求,在党的领导和政府指导下,依托社区,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不断增强社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能力和自治能力。

(二)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经济政策,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保障机制。坚持依法行政,正确执法,文明执法,形成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质量标准。推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引导社区居民依法履行计划生育义务。

(三)依托社区,建立资源共享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确保育龄群众普遍享受较好的生殖保健服务,出生人口素质、社区居民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四)计划生育工作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发展人口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社区居民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形成少生优育、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良好风气和新型社区人际关系。

(五)健全城市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发展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不断改善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和计划生育协会队伍结构,使之成为具备较高素质和群众工作水平的社区工作者。

我国城市之间社区发展水平不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差异性大,推进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必须因地制宜,有计划、按步骤地稳步推进。鼓励社区从实际出发,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切实加强分类指导,防止一哄而起,不搞一个模式。

三、建立适应城市社区发展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运行的基础,是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的重要方面。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社区建设的要求,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心放在社区,落实到社区,服务到社区。在党的领导和政府指导下,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

“属地管理”是指城市区、街道统一管理驻本辖区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工作、生活在本辖区的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承担宣传动员、监督检查、组织协调、综合服务的职能。城市基层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辖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切实负起领导责任。社区居委会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协助政府做好本辖区内所有单位和居民的计划生育工作。

“单位负责”是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都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履行各自职责,共同参与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实行企事业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做好本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和优待等有关政策和保障措施,支持、协助和参与社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居民自治”是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居民,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生育政策规范生育行为,参与旨在建立健康幸福家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方案,组织起来实行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将计划生育纳入社区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协助政府做好本社区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工作,对政府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进行民主监督。

“社区服务”是指依托社区、面向家庭,广泛开展的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包括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服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和援助服务,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孕情访视、生殖保健、紧急避孕、性健康和中老年咨询保健等技术服务,独生子女照料等家政服务,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优先优惠的便民利民服务,配合“星光计划”实施,针对老年人群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化服务,以及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的多种家庭互助活动。

要坚持政府指导与居民自治、改善管理与加强服务、公民履行计划生育义务与居民自治的高度统一。在党的领导和政府指导下,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依托社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资源共享,综合治理,协调互动,确保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

四、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贯彻落实计划生育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和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社区计划生育网络建设、阵地设施建设和各项基础工作,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城区、街道建立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兼任计划生育委员。有条件的地方可配备专职计划生育委员,并实行“费随事转”。

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和居务公开,动员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深入开展社区居民评议计划生育工作的活动,把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和满意程度作为评估计划生育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将其融入社区文化建设,与“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咨询服务,多形式、多渠道进行经常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普及计划生育、生殖保健、老年保健和青少年性健康等科学知识。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建立新型社区人际关系。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办好社区“人口学校”,改进信息传播方式和渠道,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加强社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由相关部门、街道和社区组成流动人口管理协调机构,依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办证中心、社区警务室、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对流动人口实行统一管理。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

理服务经费的投入。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助有关部门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掌握育龄人员的计划生育情况,加强与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联系,向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政策、宣传教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劳动就业、生产生活、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并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综合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

(四)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在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社区建设为基层计划生育协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赋予了新的历史责任。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加强队伍培训,改善队伍结构,改进活动方法,深入开展“我为协会添光彩、我为国策做贡献”活动。办好“会员之家”。按照群众组织的特点开展多种活动,创造健康、活跃的组织形式。协同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协会等群众团体,动员社区居民参与计划生育,充分发挥其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带头、宣传、服务、交流和监督作用。

(五)适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属地管理要求,实行育龄夫妇按政策生育,简化审批手续。将具有常住趋势的流动人口纳入现居住地统计,逐步做到由现居住地按政策安排生育。全面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精简统计报表内容,减少全国范围的、由基层单位逐人、定期采集并逐级汇总的指标。建立与区、街道、社区、相关部门和驻辖区单位相衔接的育龄妇女信息系统。

各级计划生育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减少行政干预,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对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支持、信息引导、综合协调和提供服务上来,加大对社区的指导力度,研究解决社区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社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

五、建立完善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推进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关键在于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中央要求,把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统筹规划并组织实施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改革,制定有利于加强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措施,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加强督促,抓好落实。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经济政策,为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属地管理提供政策支持、工作指导、组织和经费保障,指导社区建立由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改革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行计划生育项目管理。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以考核为主向评估为主过渡。

国家计生委、民政部、中国计生协组成指导小组,加强对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指导和组织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制定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各级计划生育部门、民政部门、计划生育协会组织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共同指导社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高度重视社区计划生育网络和队伍建设。选拔、推荐得力干部抓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人员、任务和报酬,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爱护社区计划生育干部,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根据实际情况,从省、市、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机构抽调干部分期分批到社区帮助工作。

加大政府对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公共投入。按照“费随事转”的要求,以项目拨款、政府采购、市场营销、以奖代补等方式,保证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必要经费,不断提高社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装备水平。动员驻区单位和民间社会团体为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探索和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基金,鼓励民间捐资、社会募捐和国际捐赠,形成多渠道的筹资体制,确保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二00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国家计生委办公厅供稿)

第二篇:关于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的实施意见

意见

泉港委办〔2006〕72号

中共泉港区委办公室 泉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立 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的实施意见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根据中央《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意见》(闽委„2006‟18号)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分类指导和抓点带面的方法,决定在有关镇(街道)开展新机制试点工作,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 1 —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注重机制创新,狠抓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逐步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尽快形成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格局,为我区现代化石化港口新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力争到2008年全面建立起“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新机制,确保全区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高于责任指标,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生殖健康服务体系完备,群众满意率进一步提高,加快实现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

三、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1、宣传发动和制定实施方案阶段(2006年7月)。区计生局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召开有关会议,研究

— 2 — 制定推进新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确定试点单位,成立指导小组。

2、试点阶段(2006年8月--2007年4月)。区计生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部署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熟悉方案,成立试点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责任人,确保试点工作扎实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3、总结提高阶段(2007年5月--6月)。试点单位要对试点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完善,进一步提高新机制建设工作水平。

4、推广实施阶段(2007年7月份开始)。区委、区政府拟在7月份召开全区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经验,全面部署建立新机制各项工作。

四、完善措施,规范标准,开展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试点工作

(一)维护群众合法群益,构建依法管理新机制 具体目标:以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保障育龄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按照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服务政府的要求,完善法律体系,明确执法权限,落实执法责任,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法标准,实现执法主体明晰化、执法过程程序化、执法文书规范化、执法监督社会化。

— 3 — 措施要求:

1、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将人口计生工作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规划,教育广大群众依法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各级党政领导、人口计生干部都要学法、知法、用法,并积极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牢固树立人民主权观念、法律至上观念和职权法定观念,自觉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2、规范执法行为。按照《行政许可法》和省《人口计生条例》的要求,使用统一的行政执法文书,规范生育证审批、病残儿鉴定、手术并发症鉴定、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执法程序。

3、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务、村务公开。将生育指标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党员干部职工超生查处等全部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监督。

4、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完善和规范“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纳入财政预算”的社会抚养费征管体制,当社会抚养费征收面达100%,征收额达70%以上;历年社会抚养费征收基本到位。对有缴款能力拒不缴

— 4 — 纳社会抚养费的继续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当社会抚养费申请法院执行率要达到30%以上。

5、依法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依法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许可证,承担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咨询、指导和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依法取得执业资格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合格证。强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药具发放的服务功能。

6、全面落实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各项奖励优待规定,落实率达100%。

7、依法做好计划生育信访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实行领导包案制度,落实领导接待日制度、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8、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完善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行政执法检查、重大案件通报等项制度。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做到生育政策、奖励和行政征收规定、管理权限、办事程序、办结时限、办事结果等公开透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

— 5 — 监督权。实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建立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人士、群众代表定期评议制度,形成完备的监督体系。

9、依法解决计划生育纠纷案件。依法支持人口计生部门运用诉讼程序和法律手段解决计划生育纠纷案件,严厉打击破坏计划生育的违法犯罪活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违法生育案件和社会抚养费征收难问题,提高征收案件结案率。

10、依法依纪追究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公务人员的责任。建立并全面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对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要严肃查处。把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落实计划生育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衡量政绩、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内容,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进行审核。

(试点单位:后龙镇、峰尾镇)

(二)尊重群众主人翁地位,构建村民自治新机制 具体目标: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尽快实现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计生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员会为单位,以村计生服务员、计生协会工作人员为骨干,以村民小组、协会小组长为网络,发

— 6 — 动全体村民自觉主动地搞好人口计生工作,真正实现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格局,提高基层计生工作水平。

措施要求:

1、村(社区)分别建立“两委负总责、计生协会会员当骨干、家庭为中心、村(居)民做主人”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村(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模式,基本实现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村(社区)两委要依法担负起实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职责。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村(社区)施策,按程序制定、修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确保章程上合法律、法规,下合村情、民意,做到双向互约,并与各户签好遵守章程的协议书。完善并落实计划生育村(社区)政务公开制度,实行计划生育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搭建执政为民,国家长远利益与群众利益相结合的最佳平台。

3、健全完善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组织“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村(社区)计生服务室、人口学校等阵地构建联系群众、服务群

— 7 — 众、到户到人的自治网络。村(社区)两委要紧紧依靠村(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和村(社区)内其它组织开展村民自治工作。村(社区)计生协会要充分发挥“带头、宣传、服务、监督、交流”作用,主动承担起计划生育群众性工作。协助村两委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困难,成为村民自治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村(居)民代表大会、议事小组、监督小组的作用,真正实行热点、难点问题大家公决和监督。

4、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村(社区)组织建设规划。广泛开展创建计划合格村、计划生育合格村(居)和一流村(居)协会活动。村(社区)两委认真落实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分工包干,责任明确,奖惩兑现。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机构健全,村(社区)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照章理事。

5、全面建立计划生育村级民主听证制度。凡是关系全局的村级计生重大事务,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原则上都要进行民主听证,听取村(居)民意见,接受村(居)民监督。村民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民主权、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监督权得到体现,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试点单位:前黄镇、涂岭镇)

— 8 —

(三)满足群众需求,构建优质服务新机制 具体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真正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按照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要求,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环境,拓展服务内容,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便捷、多样化、人性化服务,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群众的满意程度。

措施要求:

1、深化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继续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增强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公益性宣传,努力构建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出成效的工作格局。广大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

2、坚持文明执法,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本着简化手续,方便群众的原则,进一步改进计划生育管理制度,保障群众按政策生育的权利。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办事程序。继续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民主监督制度,强化乡镇计生办文明示范窗口建设,逐步实现基层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 9 —

3、加强基层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提高综合服务能力。遵循以区计生服务站为龙头,乡镇中心计生服务所为骨干,乡镇计生服务所为依托,村计生服务室为基础,与妇幼保健机构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的总体思路,按照《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形象规范手册》的要求,坚持机构小、设备精、人员少、技术精和布局合理、特色突出、依法服务的原则,强化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人员培训、药具发放“五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巩固和发展基层服务网络规范化建设,乡镇服务所要达到“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标准,村服务室要规范整洁,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4、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做好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依法实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和生殖保健系列服务。全面推行避孕节育方法的知情选择,保持较高的综合避孕率,提高避孕节育措施的及时率和有效率,降低手术差错、人工流产、出生缺陷、妇女常见病和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把节育手术并发症控制在1‰以内。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咨询和知识培训,提倡婚前医学检查,全面启动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积极开展“五期教育”,举办以青春期、新婚期为重点的生殖健康知识讲座,提高

— 10 — 全民生殖保健意。建立男性参与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的机制,提高男性参与意识和为男性提供生殖保健的能力。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服务,已婚育妇的妇科病普查率达到80%以上。

5、加强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稳定技术服务队伍。一是调整和完善技术队伍结构,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二是积极引进人才或优先录用医学院校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到基层第一线。三是加强培训,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送人员到上级医疗部门或服务站进修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四是卫技人员专人专用,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6、坚持上下联创,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要按照创建国家、省、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的标准,分级开展“创优”活动,推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转变,努力提高整体工作水平。2006年要实现市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2010年要实现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目标。

(试点单位:南埔镇、涂岭镇)

(四)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计划生育政策推动新机制 具体目标: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奖惩并重、财政支持、政策推动、长期稳定”的利益导向机制。

— 11 — 通过政策推动、利益引导,使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光荣、经济上实惠,让广大群众看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从而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措施要求:

1、切实解决农村计生纯女户住房困难问题。对农村“二女”结扎户家庭,已生育一个女孩符合再生育条件但自愿不生育和农村居民生育一个女孩并已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家庭(以下统称农村计生纯女户),居住特别困难的,每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用于帮助建新房、购置商品房或修缮(翻建、扩建)旧房。

2、全面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对农村计生纯女户女儿就学实行学杂费减免、升学奖励资助,并优先照顾升学、助学、就业。

3、优先帮扶农村计生户发展生产。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中经济困难、有“三结合”项目、并具有还款能力的对象给予小额贴息贷款。农业、劳动、科技等部门每年举办各种技术培训时,要优先照顾农村计生困难户,优先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安排就业。工商、税务等部门对农村计生纯女户从事经商要优先给予办理相关手续,并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减免。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在店面、摊位招租、停车场承包招标时,应优先照顾计生困

— 12 — 难户,并在租金、承包款上给予优惠。

4、逐步建立计划生育奖励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农村领取《独生子父母光荣证》或者生育两个女孩并已绝育的家庭享受的法定奖励和优惠政策;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救助制度;探索建立生育保险制度。

5、全力维护计生户合法权益。司法部门要为计生“三户”免费提供各种法律咨询服务,引导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公安部门要及时打击拐卖儿童、溺弃女婴及其他侵权案件,建立快速受理、查处机制。

6、全面提高农村计生户社会地位。各级各部门要对计生“三户”,特别是农村计生纯女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培养入党入团、招工招干、评先评优和作为村干部、各种代表候选人。深入持久开展“心连心”结对帮扶活动。属低保对象的农村计生贫困户、计生纯女户和病灾户,镇、村两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慰问访视,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并发给慰问金、慰问品。

(试点单位:界山镇、峰尾镇)

(五)坚持部门联动,构建综合治理新机制 具体目标:按照中央《决定》要求,督促各部门认真履行部门计划生育工作职责,调动社会和各部门的积极

— 13 — 性,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各负其责,采取法律、教育、经济、行政等措施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形成“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措施要求:

1、坚持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泉港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考核奖惩办法》,对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和人口计生部门分别进行考核,落实“一票否决”制度。

2、建立“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每季度召开一次区计生领导小组会议,对有关部门履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检查,形成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公共管理网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好人口计生工作。

3、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要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逐年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其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4、健全部门齐抓共管机制。依法明确各相关部门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职责,充分发挥计生领导小组的作用,健全完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机制,定期分析、研究人口

— 14 — 计生工作。相关部门在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时,能够统筹考虑,相互协调。善于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将有关部门的政策、资金、物质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倾斜,创造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社会环境。

5、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行业指导作用,在本系统内部制定下发履行职责分工的意见和措施,完善工作督查和定期考评制度。党委政府同相关部门、相关部门系统内部签订责任书,建立责任制,实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兑现制度。

6、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把出生人口性别比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管理。人口计生部门要协助政府做好出生性别比治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组织目标责任考核;卫生、计生、药监等部门制定B超管理、终止妊娠药物管理、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出生死亡报告制度,并负责在本系统内实施;建立孕情检查和访视制度,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生育(重点为二孩)实施全程服务。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终止妊娠手术、终止妊娠药物使用的技术规范,严格操作;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对B超操作医务人员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出生婴儿的统计和婴儿死亡登记、报告制度,及时与人口计生部门沟通信息。未经许可,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

— 15 — 展胎儿性别鉴定和实施终止妊娠手术。药监部门要建立终止妊娠药品流通的严格管理、监督制度,并定期检查,严禁终止妊娠药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公安、卫生、人口计生、药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

7、依法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各镇(街道),公安、工商、房管、计生等部门要依法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职责。将流入人口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流入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同免费,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属地管理、优质服务”工作格局。计生部门要建立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与现居住地信息互通机制,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公安、工商、城建、卫生、计生等部门认真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抓住办证、租房、节育措施落实和医疗保健等关键环节,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形成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的格局。

8、建立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机制。加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加强对人口总量、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特别是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等问题的研究,把战略规划与行动计划有机地结合— 16 — 起来,把人口政策与社会经济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长期有战略、中期有规划、有计划。

(试点单位:南埔镇、山腰街道)

中共泉州市泉港区委办公室 泉州市泉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8月2日

主词题:人口计生工作 新机制 试点 实施意见 抄 送:市委办、市政府办,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办,市人口计生委,区五套班子领导,存档(4)中共泉州市泉港区委办公室 2006年8月3日印

— 17 —

第三篇:关于加强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

奉人计生委[2002]12号

关于加强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

各镇、开发区人口计生办、民政、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计生协;各农场、星火开发区人口计生办、计生协:

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的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要求,根据市人口计生委、民政局、计生协会关于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现就加强本区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加强本区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

1划生育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奉贤本地区特点的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心要下移到社区和村组;坚持资源共享,综合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满足社区居民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需求;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人口综合调控,促进家庭幸福、市民综合素质提高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五”期间,我区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是: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符合本区实际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现居住地为主管理、综合管理和依法管理。加强社区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具有奉贤特色的社区生殖健康促进模式,营造良好的社区人口文化氛围,要创造条件把计划生育事务纳入社区一门式服务范围,大力推进计划生育生殖保健优质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社区居民的生殖健康水平。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

1、属地管理,抓好督查。本区区域内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和新经济组织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属地管理。镇人民政府和场、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对本辖区内单位执行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落实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为单位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综合服务。

2、健全队伍,法人负责。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配备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做好本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信息通报、避孕药具发放、相关的服务等日常工作,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关的奖励优待。

3、综合执法,探索新路。镇人民政府和场、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加强社区人户分离人员和外来流动人员的计划生育综合管理,进一步做好社区外来流动人员计划生育执法检查工作,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执法检查纳入外口综合执法内容,加强双向管理、房屋租赁和物业管理中的计划生育管理。

4、依法行政,维护权益。加强社区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推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规范化执法;逐步推行计划生育行政检查、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制度;深化计划生育行政审批改革,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方便群众办事;加强社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维护社区居民的计划生育合法权益。

5、网上办公,资源共享。加强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逐步实行网上计划生育审批和审核;探索社区人口计生部门与社区其他各相关部门计算机联网,逐步做到社区信息资源共享。

6、完善考核,优质服务。改进和完善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以现居住地为主管理的考核指标体系,把工作重点引导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和依法管理的轨道,把社区居民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加强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和服务

1、深化宣传教育,营造人口氛围。各镇、场、开发区应当在社区中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设置具有时代气息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性宣传广告,创设良好的社区人口环境;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六期”综合教育,面向社区居民和广大家庭,大力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科学知识,增添社区的温馨感,引导社区居民主动参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2、拓展服务内容,方便社区居民。各镇、场、开发区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在社区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设立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综合服务站或者服务窗口,把涉及社区居民的计划生育事务纳入社区一门式服务范围,方便社区居民办事。具体项目有:《独生子女证》申请受理;计划内二孩生育申请受理;申请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计划生育审核;领取一次性计划生育补充养老金的审核;失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申领;农村人员以及失业人员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项目的费用结算;计划外生育子女户口申报的审核;居民收养孩子的计划生育审核;本区流出人员《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计划内生育第一孩证明》的出具,等等。不断拓宽生殖保健服务内容,为社区居民提供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咨询;提供多样化的避孕药具,深化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工作;增设音像图文宣传资料的阅览租借等服务项目。

3、针对社区特点,开设特色服务。各镇、场、开发区应当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探索开展社区家庭计划指导与特色服务,充实社区综合服务站服务内容。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好重点对象的随访;积极推进男性和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加强中老年、残疾人群、外来

流动人口等弱势人群的生殖保健服务;大力加强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4、加强协会建设,发挥协会作用。根据计划生育协会的自身优势和特色,改进活动方式,开展“我为协会添光彩、我为国策做贡献”活动,办好“会员之家”,发挥带头、宣传、服务、交流和监督作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广泛吸收社区内有计划生育、卫生、教育、民政、妇联等专业和技术特长的人才加入计划生育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

四、完善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障机制

各镇、场、开发区要按照中央、市委《决定》和区委、区政府关于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把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列入精神文明总体规划,作为创建文明社区(小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巩固健全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稳定镇级人口与计划生育机构,单独挂人口计生办牌子,根据常住人口规模配备2-5名计生专职干部,不断加强人口计生办力量,在综合服务站中落实1名事业编制专职人员;居(村)民委员会设立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配备计划生育主任,各企事业单位(包括新经济组织)配备兼职计生干部;居(村)民小组、楼组要落实计划生育宣传员、信息员;落实必要的经费,保证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镇、场、开发区民政部门要把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综合服务站(室)和人口学校纳入社区建设和发展规划,在社区服务中心落实40平方米左

右的服务场所用于综合服务站。各镇、场、开发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开设计划生育服务窗口,方便社区居民办事。

各镇、场、开发区人口计生部门要以群众为中心,认真做好镇综合服务站、人口学校和村(居委)服务室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并积极探索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促进社区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区人口计生委、区民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计生协会组成指导小组,加强对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指导和组织协调。各镇、场、开发区要发挥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作用,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协调、督促解决困难和重要问题,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上海市奉贤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海市奉贤区民政局

上海市奉贤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奉贤区计划生育协会

二00二年七月二日

第四篇:关于做好2013年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做好2013年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

------------------

咸人口发(2012)258号

咸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做好2013年人口计生综合改革

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人口计生局(委)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指导帮助县市区在开展人口计生综合改革进程中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加快建立我市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步伐,真正在各县市区培植树立一批符合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要求和我市实际的“名牌产品”、“特色精品”,以此提升我市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现就做好全市2013年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目标,以扩职、克难、转型、创新为抓手,着力破解难题、打通瓶颈、建立体制、完善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县级主观能动性和协调创新能力,强化统筹协调,坚持综合决策,打造品牌产品,全力推动县市区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实现“两个转变”,使人口和计划生育真正成为造福于人民群众的事业。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努力,有一个县基本达到省级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单位标准,两个县达到市级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单位标准,实现各县市区工作在全市乃至全省做到“样样有特色、县县有品牌”的目标,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呈现出“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任务

为了进一步帮助各县市区拓宽思路、加快创新步伐,市上拟定了以下主要工作任务,供各县市区在工作中借鉴参考:

1、建立并落实人口计生参与社会公共决策机制,将县人口计生局列为政府常务会研究社会公共事务的固定列席单位,在做出公共决策、制定普惠政策和综合考评、提拔任用、评优树模等过程中,由人口计生部门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和工作现状进行初查、建议和否决。

2、建立并落实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每年至少协调解决2个及2个以上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进程中的问题。

3、将县计生服务站列为合作医疗定点单位,提高农村计生家庭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建立并落实计生家庭大病救助基金,在实施母亲健康工程中积极探索建立“计卫联手、高效顺畅”的服务群众新模式。

4、建立多部门人口数据信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台,多渠道、多层次提升人口计生数据信息公共服务能力。

5、立足实际,提标扩面,积极探索加大对计生家庭实施利益导向的力度:

(1)、提升独生子女保健费标准。

(2)、提高失独家庭奖励扶助标准,或将享受对象的年龄由60周岁延伸至55周岁。

(3)、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和集中养老机制。

(4)、建立给死亡的奖励扶助对象发放一定数额慰问金制度。

(5)、建立并落实节育奖,对在规定的时限范围内符合政策生育并及时落实绝育措施的计生家庭一次性给予不少于1000元的奖励;对符合以上条件的双女户家庭一次性给予不少于3000元的奖励。

6、多措并举,提升计生干部待遇,切实增强岗位吸引力:

(1)、恢复县镇计生干部岗位津贴,津贴标准达到纪检干部或信访干部津贴的一半左右。

(2)、探索村计生专干终极养老机制,提升村计生专干月报酬标准。

(3)、对连续从事人口计生工作满10年以上的工作人员(不含退休人员),按从事工作的时间分层次一次性发放奖励补助金。属一般工作人员(干部身份)、工作成效突出且仍在计生岗位的给予副科级工资待遇。

(4)、对乡镇分管领导或计生办主任,连续3年在全县计生目标考核名列前3名的,优先提拔使用、转任重要岗位或列入后备干部培养管理。

(5)、每年为各级人口计生干部开展一次免费查体活动。

7、拓展监督渠道,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开展“网上评计生”活动。在人口计生门户网站建立人口计生场景式服务中心,逐步实现网上申请办理各种证明。

8、将人口计生信息管理平台延伸至村(居),组织开发电脑版和手机版相关应用软件,开通“村居在线”或“人口管家”,切实提升村(居)人口计生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

9、建立人口预警机制,加大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力度,对镇村两级质量管理等重点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的预先提前发布警示,限期进行整改,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转变,由重考核结果向重过程管理过渡,促整体工作水平均衡发展。

10、探索建立失地农民人口计生管理新体系。结合人口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实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

四、任务确定

本着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的原则,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按照以下要求,从上述内容中自主选择本县市区2013年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主要工作任务并及时上报市人口计生委。

1、达到省级综合改革示范单位标准的县区和2013年创建省级综合改革示范单位的县市区至少选择七项以上工作任务。

2、已经达到市级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单位标准的县至少选择六项以上工作任务。

3、2013年创建市级综合改革示范单位的县市区至少选择五项以上工作任务。

4、未开展创建活动的县区至少选择三项以上工作任务。

5、县市区在选择确定工作任务时,可以根据实际选择上述工作任务中的部分或全部工作任务,也可以因地制宜在此基础上确定其他的工作任务。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市区要从全局出发,把做好2013年综合改革作为实现本地人口计生工作“升级提档树品牌”的龙头措施,高度认识、理清思路,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在确定符合实际的工作任务基础上,充分开发领导层,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全方位支持和倾斜,全力确保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2、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各县市区一经选定的工作任务是刚性的,是必须要完成的。因此要求各县市区要强化统筹协调,尤其是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力度,真正把开展综合改革工作,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融入到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中去,做到有效衔接、协调推进、率先突破。

3、制定措施,狠抓落实。要对照确定的目标任务,通过调查研究、召开联席会等形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时出台有效的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真正使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不走过场,不流形式。

4、注重总结,强化宣传。各县市区一是要加强与市上的沟通联系,及时将确定的工作

任务、制定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进展过程中的动态上报市人口计生委。二是要强化总结,及时把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总结提炼出来,将拿得出、过得硬的新典型弘扬树立起来,全力打造人口计生工作的“名牌产品”、“特色精品”,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整体发展。三是要强化信息宣传,要及时将制定的相关政策通过各种途径和媒体向广大干部群众、向省内省外宣传。

六、考核评估

为确保2013年各县市区人口计生综改革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市上将各县市区确定的工作任务按情况分别纳入“党政线”和“计生线”目标考评,适度提高考评分值,同时尽快制定出台《咸阳市2013年人口计生综合改革考评评估办法》,从工作任务的完成、日常资料报送、总结宣传等方面在9月底以前进行单独的综合考评,对工作有创新、有推广价值、得到各级领导肯定的授予“创新奖”;对工作流于形式、效果不明、弄虚作假的通报批评,在目标考评中给予扣分。

第五篇:2012年凤凰街道文秀社区户籍改革与人口计生调研报告

2012年凤凰街道文秀社区户籍改革与人口计生

调研工作小结

凤凰街道文秀社区

户籍制度是一种按住户登记的人口管理制度,在我国,与户籍挂钩的个人权利有20多项,涉及政治、就业、教育、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义务兵退役安置和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各个方面权利。一方面户籍改革不是简单的户口本改革,它涉及就业、医疗、教育、福利等方面的利益调节和再分配,如果在相关配套设施没有落实之前匆匆改革,“户改”就极有可能成为一纸有名无实的空文。另一方面,户籍改革是实现城乡人才自由流动,体现公平原则,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户籍制度,在某种意义上,将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00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云南省政府《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此次改革最大的突破是全省取消“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的“二元制”户籍登记管理模式,实行一元制的户籍登记管理模式,统称为居民户。同时,以准入条件取代人口控制指标,即申请人必须同时具备有合法产权的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这两个条件,才能迁移落户;改革学生落户办法,即凡参加全国统一全日制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被云南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含高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录取的,入学时可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取消对直系亲属投靠落户的限制,即夫妻之间相互投靠、父母投靠成年子女、不能独立生活的残疾子女投靠父母并共同生活的,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且不需要领取“低保”的,均可迁移落户。

结合前人的工作经验和自身短短2个月的社区工作经历,立足于本社区和邻近地域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自己的拙见,认为虽然户籍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农村人口的基数大、农村与城市的生活水平落差太大等的影响。在城乡二元分割的行政壁垒拆除之后, 当前的户籍改革使一些过去的问题显性化了, 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首先,出现了新的不平等的问题。城镇居民随着住房、福利、医疗保险、劳动就业等体制改革, 已丧失了原先享有的各种福利。农民则在宅基地审批、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享有着优于城市居民的利益。由于土地转让中城区城郊农民可以获得颇为丰厚的收益, 一些原来转成城镇居民的希望再转回农村户口, 政府不得不严把“非转农”的关口。按属地化管理之后, 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 ①土地流转问题。农民可以保留承包土地的权益, 带土进城, 享有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②撤村建居后的土地利益分配问题。原来“城中村”的土地已经盖店铺厂房出租, 村民可以分红利。取消“城中村”后, 村民成为居民, 仍要享用这项福利。③如何统一城乡计生政策的问题。过去的计生政策是按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不同身份制定的, 农村人可生二胎, 城市人只准生一胎。计生管理上, 城市管得严, 农村管得松, 城乡结合部往往是空白点。户籍改革后, 随之带来了农村与城市计生政

策如何统一的问题, 当务之急是得有新的措施出台。

其次,.户籍制度改革与其他相关改革不配套的矛盾,致使户籍制度改革举步维艰,难以到位。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性目标, 在于淡化以户籍管理为形式的人口流动控制,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从而加快城镇化进程。但是,由于其他相关改革不配套,却又反过来强化了户籍的重要性。最明显的例子如就学制度,以本地户口作为招生的先决条件,从根本上强化了户籍的重要性;再如就业制度中对户籍条件的要求, 社会保障制度中户口作为限定条件, 如此等等都程度不同地强化了户籍的重要性。可以说,倘若这些配套改革未能跟上去,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来促进城镇化的设想将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再次,户籍制度改革,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带来了新困难。现行的户籍制度不是简单地人口登记制度。户籍制度经过发展演变成为许多制度的载体,包括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教育、退伍军人安置、土地使用等方面。过去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建立在原户籍框架内,通过户籍改革制度后,流动人口婚育情况的准确掌握、定性;流动人口的管理都受到极大影响。户籍制度改革前,在城市已经出现了大量人户分离的情况,给城市的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户籍制度改革后,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的情况必将大量增加,使基层人口计生干部很难准确掌握辖区内人口状况。外来经商人员,在本地买了房,落了户,却仍四海漂泊,踪迹难觅。有的在城镇落了户,但人仍在农村居住,是城镇“管不着”,农村“管不了”。在城市落户的对象中,有本地的、也有外省市的,职业有民营企业家、小商贩、家庭妇女„„人员结构错综复杂。人不熟,话不通,门难找,管理极为困难。因此说,户籍制度改革后,旧的人户分离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新的人户分离现象又产生了,极大地增加了计划生育管理的难度。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统筹全局进行户籍改革。尽快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的经济发展,逐步剥离依附于户口的配套利益和功能使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住房分配分配与户口脱钩,让户籍纯粹成为国家管理、人口统计和进行决策的依据。以坚实的经济基础为保证进行相关政策和公共设施的建设避免“户改”不慎引发的城市管理混乱以及本来限于城市居民享受的福利和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短缺等不良后果。

结合短短2个月的计生工作经历和新成立社区情况,笔者认为当前计生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困难:

一、新社区成立初期,由于辖区内居民情况不够熟悉,计生工作的开展困难。文秀社区位于玉溪市区南边,东至东风南路,南至秀山路,西至明珠路,北至红塔大道,辖区面积约为0.45平方公里,辖区社会环境多样,既有教育文化行业,又有娱乐休闲服务行业,商业零售网点较多,住宿餐饮层次不一,单位性质多元化;小区情况各异:单位小区较多,早期开发小区、商住小区人员流动性较大,且房屋流转率较高,有一定管理难度;人口情况较杂:在常住人口中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且流动人员较多,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由于企业改制,下岗失业人员多,老龄人口较多,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社区情况调查,统计造成很大困难。

二、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要稳定低生育水平,流动人口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其表现有二。一是未婚青年管理难,近年来,打工经济热俏城乡,本社区辖

区范围内的餐饮娱乐行业也有不少打工的青年,这些人员流动性太强,居无定所,其户籍地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且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情况掌握难、处理难。

三、计划生育工作软件业务多杂。几十年来,“天下第一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全体计生队伍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如今,繁杂的软件业务占去了计生人员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出生一个小孩,帐、表、卡、册、单等一大堆,阻碍了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新婚姻法与计生法相互冲突。自2003年新婚姻法实施以来,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非法同居,非法姘居、非法生育现象更为突出,因为新婚姻法规定:

一、结婚离婚无需单位证明;

二、不再强制规定进行婚前医学检查。而且新婚姻法还有可以补领结婚证、补办结婚证的规定,导致有的育龄夫妇生了小孩,有的甚至孩子都好几岁了才领结婚证甚至未领取结婚证,根据计生法相关条款规定这是不合法的生育现象,但对象户则认为是合理的,那么针对这合理而不合法、未婚先孕及无证生育的这一部分对象,也就是计生口语所称的非怀、非生现象打击起来难度就更大了。

针对以上问题,计生工作人员应该: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搞好宣传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利于工作的推进。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相关人口与计生法规的实施,新的计生政策不断出现,群众对这些新的政策、法规不是很了解,断章取义,从而导致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进展不顺,出现许多新的难题。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种活动,广泛宣传相关计生政策和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了解把握政策,自觉遵守政策。

二、加强部门配合,形成齐抓共管。

计划生育工作不是哪一人哪一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一是公安部门在小孩落户时,要求在出具医学出生证明的同时出具结婚证、生育证或计生部门出具的相关合法有效证明,再给予上户;二是当地派出所对出租屋屋主做出硬性要求,更换租者的及时向派出所和计生部门提供人员信息,以便及时掌握对象定向问题,对私自包庇、藏匿流入人口的屋主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三是流动人口流入地工商管理部门在申请办理证照和年检时,要求出具《流动人口婚育证》,对违法生育对象未接受计生部门处罚的不予办理经商所需要的相关证件和不予审验;四是计生主管部门与卫生主管部门帮助协调后规定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违法生育对象必须在缴清社会抚养费的前提下,凭当地计生部门出具的合法有效证件才能给予减免和报销,在未缴清的情况下,先由对象户自行解决住院的一切费用,待缴清后,再到新农合办报销费用。五是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检查,对擅自为育龄妇女实施解除节育措施手术的,坚决予以打击;六是医疗机构严格坚持凭证检查和凭证生育制度,并及时通报同级计生主管部门,否则,追究医疗机构及当事医生的责任。

以上为笔者2个月社区计生工作的调研小结,不足、不对之处敬请指正和谅解。

下载国家计生委、民政部等发出关于加快城市社区人口与计生工作改革意见(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计生委、民政部等发出关于加快城市社区人口与计生工作改革意见(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