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州市政协驻新园社区工作组帮扶计划
德州市政协驻新园社区工作组帮扶计划德州市政协工作组自去年进驻新园社区以来,在市党委、政府和德州市政协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积极推进新园社区的建设,使社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德州市政协驻新园社区工作组帮扶计划。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总结去年的经验教训,继续科学推进新园社区建设。
一、新园社区建设进展新园社区由原大刘庄、小刘庄和谭家铺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社区占地3.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13亩,村庄占地705亩,企业占地1257亩。社区居民620户,人口2337人。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新园社区依赖于德城区民营经济示范园的建设和发展,先后引进了路邦电动车、亚星管道、金力聚氨酯、贵鑫实业、津豪涂料、华峰管道、六和金珊等一大批工业项目,“只有大力引进项目,才有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强村富民,才能安排村民就业,才能使村民过上好日子”这是新园社区两委和群众所普遍认同的。
二、2011年帮扶计划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调查活动开展调查活动是一种宣传动员、发动群众的过程,要通过调查活动进行政策宣传,让农民群众知道合村并居的工作重点和要求是什么,让群众明白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群众摆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小农”思想的束缚,激发农民群众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抓典型,既要不断学习先进社区的工作模式和经验,又不断坚持完善帮扶社区的各项工作。
2、抓好“两区建设”,增强社区经济实力新园社区原有产业园区建设比较完备,社区收入较为充足,但缺少龙头企业和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工作计划《德州市政协驻新园社区工作组帮扶计划》。工作组将在今年在园区现有企业中选取几个潜力良好的进行重点扶植,使其成为社区的发展的持续增长点。同时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解决社区下一步建设中的资金问题。
3、以人为本,建设新型社区开展以“三清四改”为主要内容的改善农村秩序和清洁卫生活动,改变社区现有面貌。让社区建设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处理好人和环境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服务意识作为年轻干部,我们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锻炼多学习,非常感谢市委市政府给予我们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们一定会做到坚持“六个有”:有只争朝夕的责任感、群众至上的人本观、科学谋事的战略眼光、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作风和廉洁自律的高尚品格。我相信只要以实绩实效取信于民,群众就会信任你、拥护你。
5、抓好基层领导班子,培养新型农民紧紧围绕亲民、爱民、富民这一主题,做好社区的规划和建设。通过选拔大学生村官,夯实基层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村班子会议,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能力。开展农村技能培训和科普活动,培育新型农民,让农民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逐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造血功能”。
第二篇:驻村工作组2018年帮扶计划
***村驻村工作组2018年帮扶计划
2018年是***村巩固脱贫成效的关键之年,为了做好驻村帮扶工作,***村驻村工作组将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村支两委紧密协作,严格贯彻落实上级相关精神,按照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要求,做好同步小康驻村“一帮六宣”工作,为推动永乐村脱贫攻坚、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一、永乐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永乐镇的东北部,距政府所在地7公里,东与***县***乡接壤,南与本镇***村相邻,西与本镇***村毗连,北与***县***乡连通,位于***、***和***县三县交界之地。辖区面积有2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99亩。其中田2344亩,土955亩,可耕地面积达6000亩以上,森林面积12000亩,是永乐镇森林植被最好的一个村,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
***村属省级二类贫困村,全村有18个村民组751户2942人,中共党员69人,村干部7人,驻村队员5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0户899人,2014年至2017年已脱贫254户828人,未脱贫36户71(低保户25户54人,五保户6户7人,一般户5户10人),贫困发生率已经由2014年的30%降为2017年的2.41%,并于2017年整村脱贫出列。
二、驻村工作组成员情况及分工
*** 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负责工作组全面工作的统筹安排。
*** 组员 负责工作组信息收集、医疗帮扶、党建资料收集工作。
*** 组员 负责教育帮扶、产业发展工作。*** 组员 负责安全维稳、矛盾纠纷调解、危房改造工作
*** 组员 负责基础设施建设、为民办事服务工作。
工作组全体成员必须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分工协作,在组长统筹安排下,协助村支两委做好村内各项事务。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二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三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四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艰难;五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六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
四、工作计划及措施
(1)加强工作组自身建设,完善驻村工作机制,为帮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深入调研。按照“主动融入、虚心学习、贴近群众、严守纪律、创新工作、务求实效”的要求,经常深入群众调研,真正摸清村情民意,做好帮扶工作。
2、加强学习。要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不断增强和提高在艰苦环境下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适应基层、服务下派工作的本领。熟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一宣六帮”工作职责、了解“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脱贫攻坚知识点、熟知“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教育医疗扶贫”等政策。
3、严守纪律。自觉遵守驻村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珍惜这次帮扶的工作机遇,为所帮扶村多办好事,多办实事,努力创建“让组织满意、让群众受益”的工作组。
(2)认真开展走访调研,及时了解掌握村情民意。进村入户到贫困户、老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家中走访,确保在四月中旬前遍访所有贫困户。组织参与群众会、院坝会,征询他们对当前发展的意见建议。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建设。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活动要求,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组织带领村党员学习党章、十九大精神及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掌握省、市、区、镇的有关政策文件,鼓励带动党员干部积极建言献策,找寻好的发展思路;开展 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党员干部找准自身在思想、工作、纪律、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形成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选拔一批思想素质高、作风硬、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年轻同志充实到党组织中来。
(4)开展好讲习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这一平台,大力开展讲习活动。通过开群众会宣讲、入户走访宣讲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党的政策家喻户晓。
(5)协调项目发展产业,促农增收保脱贫。积极协助村支两委,巩固目前已经建设完成的1000亩精品水果基地、黑山羊养殖基地和土鸡养殖小区。年底完成400亩茶叶基地建设,指导群众管理好300亩的自建茶园。
(6)帮助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群众教育和思想疏导,最大限度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把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的矛盾纠纷问题,要第一时间调查、第一时间化解处理,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7)帮助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心关注特困户、低保户、残疾户、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定期或不定期到户走访,帮助解决家庭的实际困难,为其家庭办理1—2件实事;
总之,我村驻村工作组将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全村干部,认真完成交办的各项事务,极力为地方的发展多干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为永乐村脱贫攻坚、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实施建设作出贡献。
***村驻村工作组 2018年3月20日
第三篇:帮扶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
帮扶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统一按排,2011年4月1日,我们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两人,正式入驻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2010年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2011年,全村共种植棉花2000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阜平县驻村工作组帮扶责任书
阜平县驻村工作组帮扶责任书
乡(镇)
北
果
园
乡
村 名 水 泉 村
阜平县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办公室制
2012年4月15日
帮扶责任书
帮扶村:水泉村
帮扶单位:人社局
为进一步加强下基层干部的管理,促进驻村干部较好地履行职责,落实承诺,深入开展帮扶活动,结合我县实际,县活动办与各驻村工作组签定帮扶责任书。
承诺帮扶事项:
一、村级班子建设:3月底完成换届工作,加强村“两委”建设及干部培训,增强“双带”能力,健全组织和制度,年内至少发展一名党员、2名积极分子。完成时限:2012年10月。
二、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发展一村一品红枣产业,把红枣产业做大做强,创出品牌,进行深加工发展,带动红枣特色旅游。完成时限:2012年10月。
三、农村信访稳定:
(一)工作目标
1、妥善处理信访问题,就地化解矛盾,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
2、村里不发生越级访、集体访、重复访现象;不出现信访矛盾激化、影响稳定事件。
3、村里团结稳定,凝聚力和发展力不断增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打造“和谐水泉、活力水泉”。
(二)工作内容
1、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领导机构,健全和完善信访网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安排信访稳定工作,并逐项落实。
2、做好接访、回访、走访和民主接待、政务公开等工
作,加强与村民交流沟通。做好村民思想政治工作。
3、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好新形势和村民思想动态,为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村民素质科学提出建议。
4、做好“扶贫帮困、送温暖”等困难群体活动。开展好其他各项群众活动。
5、做好信访法规、制度和国家政策、文件精神的宣传,加强村民培训教育,提高村民整体素质。
四、新福乡村建设:
1、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完成时限:2012年10月。
2、争取村内街道1000米全部实现硬化项目。完成时限:2012年10月。
4、争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完成时限:2012年10月。
5、建立农家书屋和图书室,文娱活动室、提供农业技术信息。完成时限:2012年10月。
6、建立垃圾处理场地,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完成时限:2012年10月。
7、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落实。完成时限:2012年10月。
8、谋划一条致富路,结合本村实际,科学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完成时限:2012年10月。
县活动办(盖章): 责任人(工作组长)签字:
2012年4月16日
(此责任书一式四份,县活动办、乡党委、村支部、驻村工作组各一份)
第五篇:帮扶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统一按排,2011年4月1日,我们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两人,正式入驻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2010年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2011年,全村共种植棉花2000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