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驻黄河涯镇馨秋社区工作组计划
驻黄河涯镇馨秋社区工作组计划馨秋社区是黄河涯镇政府于2009年落实市委市府村庄合并工作,将村相近、地相连的三个村庄合并,新成立的一个社区,驻黄河涯镇馨秋社区工作组计划。该社区两委班子健全,有较强的组织领导执政能力。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还比较落后,农业还不发达,农民还不富裕。今年市委市府选派我局与该社区结成帮扶对象,我们工作组同社区两委班子密切配合,紧紧抓住市委建设幸福德州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城镇建的契机,积极工作,按照本社区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化,以服务于民、便利于民、造福于民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打造农村新形象,工作组计划今年帮助完成如下工作。
一、按照馨秋社区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力争今年10月完成第一期楼房建设,安排160户新型农民迁往新居,开建第二期160户五加一居民楼。
二、在搞好社区楼房建设的同时,帮助社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在物资上给予支援,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实现水、电、路、通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建设,按社区规划住房建设进度同步进行,工作计划《驻黄河涯镇馨秋社区工作组计划》。
三、在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开展以“三清四改”(清污、清障、清垃圾和改水、改厕、改路、改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卫生活动,治理社区脏、乱、差现象。近期我们先将社区主要街道的污水、垃圾和粪堆进行清理。
四、目前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大搞植树造林。号召农民在田间、地头、水沟、路旁多植杨树、柳树,村内由村委会统一安排,统一采购树苗,栽种观赏树木,搞好社区绿化,加快乡村绿化美化的进程。
五、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本社区原有机井50眼的基础上,今年在些浇水不便的地段打机井10眼,达到全部农田旱能浇,捞能排。确保农产业稳产、高产,粮棉大丰收。
六、培植农村产业园是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大举措,今年我们要一如继往的在鑫秋社区种业公司和万亩桃园建立产业园,让社区群众种植成本低,见效快的优质种苗,反季节蔬菜,搞好大棚栽培。利用鑫秋种业公司和万亩桃园的独特优势。搞好管理和栽培,搞好春季“桃花节”赏花旅游,夏季蜜桃采摘,秋季瓜果大丰收的农村产业园区示范点,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七、百局帮社区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幸福德州的需要,我们要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工作组同社区干部群众密切配合,带领群众讲政治、学科学、求发展,帮助农民精心耕种责任田,使各种农产品增产增收,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驻黄河涯镇馨秋社区工作组二0一一年三月四日
第二篇:市旅游局驻德城区二屯镇馨苑社区工作组2011年帮扶计划
市旅游局驻德城区二屯镇馨苑社区工作组2011年帮扶计划2011年3月德城区二屯镇馨苑社区由原头百户、纪店、许官屯3个村合并而成,市旅游局驻德城区二屯镇馨苑社区工作组2011年帮扶计划。合并后人口1617人,466户,党员65名,耕地面积2947亩,社区所在地设在镇政府驻地,主要发展龙泰建材业、物流业、花卉、苗木种植产业。该社区属邻近村合并型社区。馨苑社区组建党总支,下设建材产业党支部和农贸城产业党支部。并设社区管理委员会,各自然村小组长是否保留,由社区党支部依法、依本社区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061平方米,侧重劳动力安置、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社区环境、综合治安等方面,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现已建设完毕,即将投入使用。根据市委要求,制定帮扶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二、目标任务今年工作要以“两区同建”为总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主线,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做兴德先锋活动”为动力,进一步提升境界,突出重点,继承创新,务实求进,努力实现百局帮百区工作新突破,工作计划《市旅游局驻德城区二屯镇馨苑社区工作组2011年帮扶计划》。要深入推进农民居住社区建设,强力推进农村产业园区建设,扎实做好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探索做好农村社区管理创新工作的办法措施。
三、工作措施
(一)努力学习,强化素质,不断提高驻村工作能力。工作组建立健全学习制度,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献资料,学习市委新农村建设、百局帮百区有关文件,在学习中要注重领会文件精神,并结合自己驻村实际进行讨论,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及时贯彻到工作中去。积极参加市委组织部、三区工作团组织的学习考察活动,学习先进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做法,同时借鉴兄弟工作组经验,指导我们工作开展。
(二)深入开展调研,及时指导驻村各项工作的展开。为掌握村情民意,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坚持每季度集中调研1次,并采取日常调研与集中调研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了解村情民意,以达到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三)深入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市委、市政府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广泛发动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来,真正使广大农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四)在工作团的领导下,在派出单位的支持下,紧紧依靠区、乡、社区三级党组织,发挥旅游局的职能优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探讨在社区发展农家乐旅游,多为农民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他们致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百局帮百区工作贡献力量。
第三篇:黄河涯镇党建工作纪实
黄河涯镇党建工作纪实
近年来,黄河涯镇终把握抓党建促发展的主旋律,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阵地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全镇到处焕发着党风正、民心淳,政通人和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干群之间——粘着剂
近期,焦庄社区张成岗心情特别舒畅:困扰人们多年王坤危桥拆除重建了,堵在他心头疙瘩终于解开了。王坤桥是减河上连结黄河涯镇驻地及焦庄社区、大史社区等社区一座重要桥梁,由于年代久远,成为危桥。护栏全无,人在上面行走提心吊胆。虽然没有发生伤亡事故,但是每年都有人从桥上掉下。当地政府虽经多方努力,问题始终没能彻底解决。周围群众对此颇有微词。黄河涯镇党委、政府为此着急,焦庄社区支部书记张成岗更急!如何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摆在众人面前。‚沟通是最好的‘润滑剂’,信任是最好的‘粘着剂’,多交流,增进信赖,督促落实,做好群众工作。‛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交代。为此张成岗担起了时代‚罪人‛,‚王坤桥为什么不能拆除重建,咱当地政府没钱,就是咱全镇党员干部不吃不喝一年勒紧裤腰带攒下的钱也修不起这座大桥,再其次这座桥是开发区和德城区交界地,问题难处理……‛。张成岗苦口婆心反复在群中间做工作,终于消除了隔阂,促进干群团结,粘结牢干群关系。4月份‚大走访‛活动中市委吴翠云书记了解了情况,作出重要批示,终于该桥得以拆除重建。
新农村建设——领路人
耿李杨社区是黄河涯镇最偏远社区,处于武城、景县、德城三县区交界地,经济相对落后,2009年5月份社区新班子成立后,确立了依托四女寺风景区,发挥地处岔河、减河、南运河的源头地理优势,挖掘古运河历史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建设新农村思路。先后完成明清风格商业楼,成功引种露地栽培郁金香,建成百亩郁金香鲜花港,成功举办第一届社
区农民文化艺术节。规划建设‚溪林湾‛合村并居小区,目前完成封顶。启动明清商业街二期和耿李杨亭廊风格集贸大市场,制定了五年规划,利用引黄济津明渠二号弃土场140亩,按照南部生态区规划建设运河庭院,努力打造休闲、生态、宜居之地;流转土地170亩规划建设玫瑰园,完成种植15亩;投资500万元规划建设占地面积约27.4亩,建筑面积3005平方米,各项配套设施齐全社区养老院;流转土地120余亩种植石榴,建成‚石榴产业园‛。目前一座经济繁荣,楼房林立新社区矗立在人们面前。
组织建设——桥头堡
绿苑社区原来是一个经济落后,脏乱差的社区,王乃芹担任支部书记后,他把绿苑社区从一个后进社区变成了市级先进社区,从根本改变社区面貌,使党支部的活动正常了,百姓满意度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增强了。社区党支部是基层组织建设堡垒,绿苑社区党支部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支部的管理和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先后加大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深化学习内容,今年先后开展集中学习活动12次,建立了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建全了党员档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发挥了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组织开展了争先创优活动,确立了大力发展养鸡业和大棚黄瓜思路,在支部带领下建成养鸡大棚42个,年出栏肉鸡50万只,棚均年收入3万多元。目前全社区养鸡大棚达到60多个,年出栏120万只鸡,仅此一项人均增收4000元。引导群众自愿协商进行土地流转,打破用地瓶颈,鼓励群众发展蔬菜大棚生产,建成蔬菜大棚45个,棚均年收入4万多元,建成黄瓜专业合作社,建立胜北蔬菜批发市场,注册齐鲁牌黄瓜商标。最终群众富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了。
(周清河)
第四篇:驻 镇新农村工作组2010工作总结
驻 镇新农村工作组 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经市委组织部选派,第四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组(共 名指导员)于二零一零年三月上旬进驻 镇开展工作。工作组在市基层办、基层办的正确指导下,在 镇党委、政府和各后盾单位的直接领导下,能够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扎实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记肩负着“五大员”的光荣使命。在工作中,我们发扬见识广、门路多、懂政策法规等优势,积极引导村级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排忧解难。针对今年 镇的工作特点,我们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的精神、中央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文件以及相关政策法规,还学习了驻新农村指导员的相关文件精神,并参加了由八步区基层办主办的专题辅导学习活动。我们学习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文件精神,我们还把学习的范围不断地扩大。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还主动地向镇领导、村委和村民学习,向全区优秀新农村指导员学习。在学习中,我们提高了认识,丰富了理论知识,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自身素质,为做好新农村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深入宣传党的惠农政策
根据市委有关文件的精神,我们充分发挥指导员是“方针政策宣传员”的作用,利用驻村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深入宣讲党的惠农政策及党的十七大精神。白天,各驻村指导员收集各种有关十七大会议的刊物报纸、宣传资料,把十七大的宣传标语张贴在村头路口,把报纸刊物发放到群众手中,利用“流动党校”、“短信党课”、文艺演出、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晚上,各驻村指导员组织本村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要求党员干部做好带头作用,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带领本村群众科技兴农,尽快走上致富路。此次活动,驻村指导员向农村党员群众发放宣传学习资料
份,培训宣传骨干人员
人,真正把党的惠农政策送到千家万户。
三、走村串户了解民情,关注民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扎实做好新农村的各项工作,各驻村指导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摸清本村的基本情况,了解群众的思想状态和生产、生活情况,掌握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开展好工作的必备条件。因此,各指导员在驻村期间,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农户、会议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所驻村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化解所驻村的意见分歧,研究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类矛盾问题。如:驻 村指导员
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村儿童的生活非常艰难。在向后盾单位 的主要领导汇报后,安排 元钱,购买一批文具用品,对上述贫困儿童进行慰问,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中去。在“七一”前夕,市委党校又组成慰问小组,对患病的村委干部进行慰问。
四、积极做好抗洪抢险工作
今年五月以来,镇遭遇了长时间大范围降雨的极端天气过程,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作为农业生产的命脉的水利受灾非常严重。全镇的水利渠道都不同程度受灾,经济损失严重。面对严峻的形势,驻 镇的所有新农村指导员和广大乡镇干部一起把做好抗洪抢险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紧抓好,力争把极端天气过程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各驻村新农村指导员认真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广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镇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抗洪抢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新农村指导员和包村领导干部白天指导各村积极搞好抗灾工作,晚上,深入村屯,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全面开展水利损坏情况的调查核实工作,协助当地党委和政府制定科学有效、切实可行地抗灾措施。积极与后盾单位联系,从各种渠道筹资,协助做好水毁渠道的维护和修建工作。
五、争取后盾单位支持新农村建设
驻 镇的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开展工作中,还积极争取各后盾单位的支持。各后盾单位根据所联系的农村实际,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主线,积极支持本单位派出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工作,加强农村道路、技术培训和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新农村建设得到有序开展。一是争取各后盾单位开展慰问活动,今年六一、七一前后,各后盾单位领导都纷纷到派出指导员所驻村开展慰问活动,慰问对象有:党员、五保户、特困户、贫困残疾人及贫困儿童等,联系到的捐赠物资(折合款项)
元,赠送大米、面食、油等食物及床上用品一批。二是争取各后盾单位加强对农村道路、文化活动场所等建设的支持。派驻 村指导员 争取后盾单位落实 元,用于修复水毁渠道;落实 元,用于支持该村装修本村村委办公场所;驻 村指导员 争取后盾单位拿出 元,建设村部前的道路等。
六、配合村镇党委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调查。
明年是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年,为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在 委的统一部署下,在 镇党委的领导下,各新农村指导员深入所驻村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民意,倾听群众呼声,研究解决明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碰到的困难和问题,配合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研究制定符合所驻村实际的选举方式,为下一步实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做了基础性的工作,为上级党委做好换届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七、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010年,我们工作组的全体成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为农民群众办了一些好事实事,取得了农民群众的支持。虽然我们工作组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自己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个别指导员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工作不够到位,组织纪律不够强;部分派出单位后盾作用发挥不够好;在引进项目、引导调整发展产业上进展缓慢等等。对于不足,我们将改进,扎实地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努力完成驻村各项工作任务。
第五篇:黄河涯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报告
黄河涯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报告
领导今天转的耿李杨养羊场和九龙寨都是黄河涯镇新建的项目之中的其中两个。(情况说明)园林苗木培育
自2012年10月9日团中央召开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来,黄河涯镇团委积极开展学习,认真领会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方案,紧紧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抓住青年在镇区聚集的新特点,运用青年社会化聚集的方式和载体,大力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团委“桥头堡”作用,扎实推进全团重点工作。
一、“大团委”建设的工作思路
针对实体化“大团委”建设,我有这么几点认识。一是迅速开展调查摸底,弄清楚青年到底在哪里,镇区内团员、青年的数量、分布、从业和集聚情况是什么样的要全面掌握。“大团委”建设就是既要关注村,更要关注镇区,特别是“村外镇内”的青年人。继续坚持基层组织建设的两大原则:一是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二是社会怎样使青年聚集,就用怎样的方式建立团组织;同时,还要不拘泥于行政化格局建立团组织。解决农村基层团建问题,一定要先强化镇区,然后用各种方式去巩固和守住行政村团组织,同时在两者之间探索新的联系。
二是社会使镇区内青年如何聚集。有两种聚集模式。第一,区域聚集,如商业街区、工业园区、集贸市场、农业产业化基地、居住社区等;第二,功能聚集,如机关事业单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文体兴趣组织、社会组织等。针对黄河涯镇实际,镇团委决定从商业街区、集贸市场、合作社、居住社区、新兴企业等角度新建专业性强、服务性优、兴趣性浓的团支部。因此,镇区内团组织建设既可以依托区域聚集载体,也可以依托功能性聚集载体,就是要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使青年自然聚集的方式,作为基层
团组织的建设载体,让这些新的基层团组织直属于乡镇团委,使乡镇团委不只是领导层级,而成为实体化的“大团委”。
现在我有这样几点想法:
(一)从服务青年的角度出发。把团组织服务途径创新作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三服务三增强”--即:服务团员青年,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服务青年创业,增强组织的战斗力;服务基层党建,增强党的建设活力”为宗旨,开展丰富多彩的团组织活动,务求“贴近农村、贴近青年、贴近实际”,使团的服务真正取得实效。
(二)从丰富团委工作内容出发。一是强化青少年思想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联合黄河涯镇一中、王村店中学、黄河涯小学开展读书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我与祖国共奋进”、送法进校园活动等形式,增强广大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思想情感。二是围绕全镇工作中心,开展扶持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给予青年创业就业以大力扶持。以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扶持为工作切入点,发挥出团组织联络、人才、智力优势,不断整合社会各项政策资源,更好的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三是指导已建直属团组织每月至少开展1次活动,尤其要利用好元旦、春节有利契机,因地制宜开展文体类、技能培训类、公益服务类和就业创业类等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内容新颖的各项团的活动,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三)从整合社会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出发。一是积极协调镇经委,多渠道为广大创业青年协调创业资金。在这方面,镇团委加大了与镇信用社的合作力度,将多方面为广大创业青年提供创业资金。二是积极协调各类培训机构,多渠道为青年创业提供技能支持。
二、黄河涯镇团委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近年来,在团区委的正确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黄河涯镇团委真抓实干、稳步推进,结合黄河涯镇共青团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新途径,打造新平台,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建立健全基层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长效机制,结合实体化
“大团委”建设的实际,我镇从班子更替上、政策、制度等方面,为团组织创新工作格局、营造工作环境。
(一)补齐团委班子成员。领导班子是工作的核心,由于黄河涯镇人员流动性大的现实存在,现如今,有团委副书记一名——孙素娟;编外副书记三名——蒋恺、尹燕、陈晓科;委员一名——李云鹏,共计5人。为了确保团委班子成员多样化,工作顺利开展不间断,经党委初步研究决定把各个工作岗位中有能力、有想法、有公益心的团员青年吸收到镇团支部班子中来,新加入办公室张灵芝、农委张宇、卫生院王洪涛、信用社郑景芳等4人,现为9人,下一步镇党委决定增加团的领导班子再增至11人,完善领导班子配备,以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完善运行机制。新班子成立之后,镇团委成员及时充电学习,进一步明确了镇团委的定位。一是在认真落实上级组织工作部署的同时,现积极统筹协调各团支部工作力量,通过网络、手机平台、QQ群等方式更好的了解,服务和凝聚青年,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二是借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的契机,镇团委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团活动项目实施机制,在新建团支部的同时,选准对镇青年有利有益的项目,现已初步制定了一套科学的项目量化评价制度,使团工作实施有目标,推进有步骤,过程可监控,效果可评价,逐步增强团工作的计划性,可控性,规范性和时效性,形成了“服务基层、工作项目化;开展项目、过程科学化”的鲜明导向。
(三)狠抓资源整合渠道。“开放互联”是继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延续,镇团委继续积极吸纳各行业优秀青年加入团委班子,通过增配农委张宇、卫生院王洪涛、信用社郑景芳,打破了以往团组织“封闭割裂”、团干部“单兵作战”的状况。充分发挥了委员会各成员各自联系资源的优势,拓宽了团组织整合资源的渠道。通过尝试“产业+支部+团员”、“流动团支部”等新的团组织创建模式。不断扩大了团组织的覆盖面,增加了团组织资源的拥有量,为开展
各项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区团委的引导和大力帮扶下,镇团委针对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的工作方案,现已分配任务到人,做出倒排工期表,以确保新建团支部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三、黄河涯镇团委开展工作的问题
一是黄河涯镇团委班子人员流动速度快,有待完善。新近人员对团的工作不够了解,对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了解程度不够深入,还需要我镇团委加强学习和交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推进工作的开展;二是黄河涯镇团建工作开展深度不够,对整个镇青年的数量、分布等问题掌握不够,要想建立实体化的团支部还要多下基层,多普查,要深入开展的工作还很多;三是黄河涯镇地处德州市德城区城郊,村内青年大量外出学习或者打工,开展团的活动难度大,频次很难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