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河涯镇合村并建工作进展情况
黄河涯镇合村并建工作进展情况
去年以来,黄河涯镇在圆满完成村庄合并和农村社区村委会选举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调研,认真研究,合理规划,迅速行动,先后开工建设了馨秋、廿里铺、鑫源、桃园、大于庄、黄河涯六个社区,共13栋、5.7万平方米居民楼,以及馨秋、廿里铺两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村并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工作进展情况
1、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该镇分别投资150万元,在馨秋、廿里铺两个社区建设了两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每处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设有便民超市、卫生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事务服务中心以及党员活动室、图书室、棋牌室、健身活动室等设施。目前,办公楼建设、室内装修、办公用品购置基本完工,院落正在进行整修、绿化。
2、试点社区建设。先期选择了馨秋、廿里铺、鑫源、桃园、大于庄、黄河涯六个社区进行试点建设。
馨秋、桃园社区,一期建设居民楼4栋140户,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目前已选定开发商,近几天即进行基础施工。
鑫源社区,建设居民楼4栋132户,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目前全部完工,99户入住。
廿里铺、大于庄社区,去年十月份新开工两栋住宅楼,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总投资1100万元,目前一栋完成四层主体,另一栋已经开槽。
黄河涯社区,颐苑小区先期开工三栋142户住宅楼,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五层主体施工。
3、土地利用规划调整。2010年,我镇计划再启动王村店、三十里铺、绿苑、四新四个社区并举点建设,其他社区将根据实际情况择机启动。近期,我们深入社区调研,广泛征求民意,初步选定了19个新社区并建点,并上报国土资源部门待批。目前,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新社区规划工作,力争6月底完成。全镇自然村占地1.9万亩,根据规划用地指标测算预计新社区占地1.13万亩,实施后可节约土地7700亩。”
二、主要做法
一是在资金运作方面。该镇采用了社区村委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镇政府提供规划、监督的运行机制,在鑫源、廿里铺等经济基础较好的社区,采用集体垫资建设,群众优惠购房,分批逐步集中的方式运作;在黄河涯、馨秋等区位优势明显的社区,采用招商引资、合作开发的方式运作。目前,两种运作方式均取得良好效果,三十里铺、绿源、王村店等社区也正在与开发商洽谈合作事宜。
二是在居民点选址方面。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和6个工作组,分别深入29个社区,充分听取党员、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并集中这些意见和建议,提出初步方案;二是分别召开拟建居民点涉及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主任、副主任参加的工作会议,就初步方案征求意见,并确定选址方案;三是充分配合上级部门调整土地规划,委托规划设计院编制居民点建设规划。
三是在居民点建设方面。该镇组织工作组,深入农户进行充分调研,全面了解群众关于建筑形式、户型设计、旧房拆除补助方式、新房价格等方面的真实想法,并综合这些想法,委托设计院搞好几套建设初步规划,然后召开村民代表会,由村民代表确定建设方案。
三、存在问题
土地的规划修编、变性问题;资金缺乏问题(农业大镇、远离市区难以吸引开发商);旧村拆迁、复耕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不明晰,尚处于试点阶段;老百姓的传统观念、生活习惯、可支配收入较少等问题。
第二篇:黄河涯镇党建工作纪实
黄河涯镇党建工作纪实
近年来,黄河涯镇终把握抓党建促发展的主旋律,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阵地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全镇到处焕发着党风正、民心淳,政通人和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干群之间——粘着剂
近期,焦庄社区张成岗心情特别舒畅:困扰人们多年王坤危桥拆除重建了,堵在他心头疙瘩终于解开了。王坤桥是减河上连结黄河涯镇驻地及焦庄社区、大史社区等社区一座重要桥梁,由于年代久远,成为危桥。护栏全无,人在上面行走提心吊胆。虽然没有发生伤亡事故,但是每年都有人从桥上掉下。当地政府虽经多方努力,问题始终没能彻底解决。周围群众对此颇有微词。黄河涯镇党委、政府为此着急,焦庄社区支部书记张成岗更急!如何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摆在众人面前。‚沟通是最好的‘润滑剂’,信任是最好的‘粘着剂’,多交流,增进信赖,督促落实,做好群众工作。‛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交代。为此张成岗担起了时代‚罪人‛,‚王坤桥为什么不能拆除重建,咱当地政府没钱,就是咱全镇党员干部不吃不喝一年勒紧裤腰带攒下的钱也修不起这座大桥,再其次这座桥是开发区和德城区交界地,问题难处理……‛。张成岗苦口婆心反复在群中间做工作,终于消除了隔阂,促进干群团结,粘结牢干群关系。4月份‚大走访‛活动中市委吴翠云书记了解了情况,作出重要批示,终于该桥得以拆除重建。
新农村建设——领路人
耿李杨社区是黄河涯镇最偏远社区,处于武城、景县、德城三县区交界地,经济相对落后,2009年5月份社区新班子成立后,确立了依托四女寺风景区,发挥地处岔河、减河、南运河的源头地理优势,挖掘古运河历史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建设新农村思路。先后完成明清风格商业楼,成功引种露地栽培郁金香,建成百亩郁金香鲜花港,成功举办第一届社
区农民文化艺术节。规划建设‚溪林湾‛合村并居小区,目前完成封顶。启动明清商业街二期和耿李杨亭廊风格集贸大市场,制定了五年规划,利用引黄济津明渠二号弃土场140亩,按照南部生态区规划建设运河庭院,努力打造休闲、生态、宜居之地;流转土地170亩规划建设玫瑰园,完成种植15亩;投资500万元规划建设占地面积约27.4亩,建筑面积3005平方米,各项配套设施齐全社区养老院;流转土地120余亩种植石榴,建成‚石榴产业园‛。目前一座经济繁荣,楼房林立新社区矗立在人们面前。
组织建设——桥头堡
绿苑社区原来是一个经济落后,脏乱差的社区,王乃芹担任支部书记后,他把绿苑社区从一个后进社区变成了市级先进社区,从根本改变社区面貌,使党支部的活动正常了,百姓满意度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增强了。社区党支部是基层组织建设堡垒,绿苑社区党支部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支部的管理和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先后加大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深化学习内容,今年先后开展集中学习活动12次,建立了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建全了党员档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发挥了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组织开展了争先创优活动,确立了大力发展养鸡业和大棚黄瓜思路,在支部带领下建成养鸡大棚42个,年出栏肉鸡50万只,棚均年收入3万多元。目前全社区养鸡大棚达到60多个,年出栏120万只鸡,仅此一项人均增收4000元。引导群众自愿协商进行土地流转,打破用地瓶颈,鼓励群众发展蔬菜大棚生产,建成蔬菜大棚45个,棚均年收入4万多元,建成黄瓜专业合作社,建立胜北蔬菜批发市场,注册齐鲁牌黄瓜商标。最终群众富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了。
(周清河)
第三篇:表白寺镇合村并建工作调研报告
表白寺镇合村并建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上级安排部署,现将我们表白寺镇合村并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的基本情况
我们表白寺镇原有59个行政村,2.7万人,村均人口420余人,辖区面积6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去年,在村庄合并之处,我们将行政村合并为21个,今年,我们根据上级关于农村社区合大、合强的要求,对村庄合并工作进行了重新规划,又将21个社区进一步缩减为9个社区,村均人口达到3000人,其中,表白寺社区达到4800余人。今年,我镇计划对谭家、古庙两村进行整体迁建,涉及谭家和表白寺两个社区。谭家村以建设五层居民楼为主,古庙村以建设两层商住楼为主。
二、合村并建工作进展情况及经验做法
目前,谭家村居民楼建设已于5月10日开工,明年7月份完成楼房主体建设,2年内完成文化大院、学校、超市、警务室等配套设施建设,并实现村民全部搬迁。古庙村商住楼建设计划于5月20日开工,明年7月份完成楼房主体建设,1年半内完成全部搬迁。目前,两村正在进行施工前的招投标工作。为加快社区建设步伐,镇党委、政府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学规划村庄合并和建设方案。在社区布局规划上,我们充分考虑各村现有规模、发展水平、地缘关系等因素,按照农村社区整合型、自然村恢复型、强村带动性、邻近村合并型四种模式,科学制定村庄合并规划,原则上新确立的社区中心村辐射原村半径不超过2公里。同时,工作中不搞“一刀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打破管区界限。我镇古庙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与济南市济阳市搭界,村址周围大部分为济阳市群众耕地。由于该村地理比较偏僻,群众出行非常不便,信息不畅,导致群众观念落户,群众经济发展缓慢。为此,该村干部群众在村庄合并过程中积极要求
1与表白寺社区合并。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目前古庙村已经在政府驻地已经完成了新村选址和图纸规划。在社区居民楼规划设计上,我们充分发扬民主,专门组织班子成员和管区干部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发放了《村庄迁建群众意见调查表》,了解群众意愿。同时,我们按照“功能完备、适度超前、整体设计、滚动开发”的原则,由德州市景观规划设计院先期为谭家、古庙两村制定了社区建设规划,两村新址占地通过了市县国土和建设部门的勘察。两村也分别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规划部门设计了楼房户型图纸,体现了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特点。
二是充分宣传发动,营造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我们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张贴标语、发放《致村民的一封信》、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将村庄合并和社区建设在节约耕地、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意义讲清讲透,为群众算清经济账、发展帐,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同时,组织搬迁村群众到南北社区、桑梓小马庄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让群众实地感受社区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为社区建设创造了浓厚氛围。
三是典型推动。我们按照“典型引路、试点先行”的原则,专门组织班子成员和管区干部进村入户,通过召开发放《村庄迁建群众意见调查表》等形式,了解群众意愿。其中,表白寺、谭家等社区同意村庄整体迁建的群众达到80%以上,群众建设新村的热情非常踊跃。为此,今年我们计划对表白寺、谭家社区进行试点建设,积极为村庄合并和社区建设的全面展开探索积累经验。根据当前群众的意愿和迁建工作的成熟条件,我们先期在表白寺社区和谭家社区开展建设,重点对古庙、谭家两村进行整体迁建,共涉及人口942人,农户275户。其中,古庙迁往表白寺社区,以建设二层商贸居民楼为主,规划建设楼房35栋;谭家村以建设五层居民住宅楼为主,规划建设楼房240栋,为谭家社区的整体建设奠定基础。目前,谭家社区建设工作已经启动。
四是做好结合,促进小城镇建设提档升级。结合社区建设,我们以镇
政府驻地“一纵两横”为重点,全面实施小城镇建设改造工程。工作中,我们邀请山东鲁建城市规划设计院为我镇制订了《小城镇建设详细性规划》,为小城镇科学、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根据统计,商贸街改造工程涉及农户100余户,涉及镇直部门6个,总计需拆迁房屋451间,拆迁面积10000平方米,需改造房屋(平房变楼房)320间。目前,拆迁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五是坚持公开透明,严把居民楼工程质量。镇党委、政府要求各村在社区建设中必须聘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楼房地质勘探、内部设计、施工预算、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工作。同时,对楼房门窗、卫生洁具等附属设施的采购和安装,全部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由信誉好、资质高的施工队伍承建,确保从源头上抓好施工队伍和原材料质量关。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镇村镇建设领导小组将选派懂业务、责任心强的机关干部,进行全方位监督。实施社区建设的村庄除了要聘请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对工程全程监理外,还要成立由村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进行全程参与,确保工程质量。
六是强化领导,确保社区建设扎实推进。镇上专门成立了村镇建设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管区、财政所、经管站、土管所、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对全镇社区建设进行综合协调和调度,对各社区居民楼的内部设计、施工预算、施工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工作,实行全程监督。同时,随着各社区建设的陆续开工,镇派出所将在工程施工地设立警务室,安排专人值班,积极维护施工环境,确保社区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村庄合并后社区班子的运转情况
自去年开展村庄合并以来,我们扎实开展了村庄合并工作,当时将全镇59个村合并为21个社区,任命了新的社区支部班子,进行了社区村委会选举,各社区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都已到任,相关工作制度也已制定成文。但是,从当前来看,由于受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新成立的社区班子还未能真正的完全融合,主要原因有:
一是受社区规划变化的影响。今年我们根据县委要求农村社区“合大、合强”的指示,打破原有规划界限和管区界限,又将原有社区规划进行了调整,原规划的21个社区现在缩减至9个,从而导致多数社区行政区划有了较大变化,其中,王家、生家、官家等12个社区已经取消,表白寺、谭家等社区行政村规模则得到了壮大。在这种情况下,未取消的社区班子需要与新规划进社区的行政村进行融合。
二是新任社区干部和社区群众之间还存在隔阂。新任社区干部对并入社区的其他村庄群众互不熟悉,社区干部一时难以帮助社区群众处理宅基、土地、邻里纠纷等问题,社区群众也因为对社区干部不熟悉、距离社区干部办公地点远等,造成与社区干部配合上的不方便。同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并入社区的其他村庄的干部核群众在心里上一时难以接受新任社区干部领导。
三是牵扯到集体经济往来问题。社区内原各行政村债权债务各不相同,新班子一时无法插手。
四、合村并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当前,在合村并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搬迁资金不足。由于我镇属于农业型乡镇,工业刚刚起步,财政基础还比较薄弱,因而无法迅速实施对搬迁群众的相应补偿政策。同时,部分群众经济困难,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庄合并的步伐。
二是部分干部怕丢位子、失面子的思想依然存在。有些干部从原来的村内“一把手”变为一般干部,感觉没位子、丢面子,从而造成对村庄合并工作存有抵触情绪。
三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村内债务和遗留问题的处理存有疑虑。部分干部群众担心新村党组织班子对原村债务能否按期、按数清偿,担心新村班子
对原来的遗留问题能否妥善处理,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庄合并工作的开展。
四是部分群众存有守旧思想。新村成立后,原村村名不在沿用,部分被合并村的干部群众心理一时难以接受。
五、群众对合村并建工作的真实反映和实际愿望
从当前走访调查和社会反映来看,大部分群众对合村并建工作是支持和拥护的,对合村并居的要求是迫切的。但是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群众希望上级能加大对搬迁户的资金扶持力度。同时,也有部分村由于当前村庄规划比较到位,村内主要道路实施了绿化、亮化,群众居住比较方便,因此合村并建的愿望不是很强烈。例如生庄村,前几年就已经实施了村庄规划,村内房屋整齐、街道全部实施了硬化、亮化和绿化,所以群众目前迁村的愿望不大。
六、对下一步推进合村并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希望加大资金扶持和信贷优惠力度,解决群众搬迁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是希望建设规划等上级部门实地勘察,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的扶持力度。
三是希望解决社区占地问题。我镇部分社区规划占地与卫星图片的土地性质不符,从而影响了社区建设步伐。
2010年5月14日
第四篇:农村发展新模式-合村并镇
暑期实践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新模式 ——合村并镇
农村发展新模式——合村并镇
——以河南荥阳市汜水镇为例
提要:通过对荥阳市汜水镇“合村并镇”的实地调查,结合“合村并镇”政策的实施背景,讨论此项政策实施的意义及影响,预计可能产生的作用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结合全国示范点的建设,提出对“合村并镇”前景的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 合村并镇 城镇化 被城市化 土地矛盾 民生 新农村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合村并镇”政策应运而生。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展示着她的风采,在这种时代的大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是迫在眉睫,而“合村并镇”就是给农村的一个起跳的平台。随着该项这政策的提出,中原大地上,一场持久艰难的战争由此开始„„„„..毋容置疑,这是一项明智的决策,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然而这项伟大的"合村并镇"政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在我国农村顺利实施这项政策的可行性有多强,是否是对于任何地方的农村都是适合的?农民长久以来的思想与该政策又会有哪些冲突与矛盾?在农村推广"合村并镇"政策会有哪些问题以及会遇到哪些困难?全国示范性地点的发展情况如何?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作为21世纪青春热情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深入实践,广泛调查研究。虽然我们的知识有限,但我们也会利用这有限的知识和无限的求知欲望去完善的解决困扰我们的问题,尽可能的会提出我们自己的意见,积极身入到国家的政策中去,争取能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在2012年8月3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赴荥阳汜水镇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正式以我们的名义生效,也从此开始了我们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研究汜水镇“合村并镇”政策的实施,充分了解国家关于农村建设及发展方向的规划;第二,深入思考发现,了解民生关注热点问题,并通过自身努力寻求解决方案;第三,总结经验,作出自己的思考判断,锻炼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我们的社会实践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展开:
一、合村并镇的背景
合村并镇,亦称“合村并点”,有的地方称之为合村并居或合村并城。它是我国一些地区,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改革落后农村结构和管理体制,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好的集约土地发展经济,进行的将几个临近自然村整合起来,建立农村社区的综合改革和探索。显而易见,合村并镇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思路,同时它更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新举措。
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进程缓慢,并且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已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因而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成为当前一个很迫切的问题。城镇化是城市化的第一个阶段,合村并点就是实现城镇化途径之一。新农村建设倡导已久,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在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加强城乡联系已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合村并镇政策正式被提了出来。
长期以来存在的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带来的“三高两难”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不改变传统农村治理结构,就很难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三高是什么?一是村级组织运转成本高,基层负担重。二是空心村比例高,土地浪费严重。全市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达257平方米,高出国家标准107平方米,空心村比例达80%,有的村庄房屋空置率高达50%。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水平低。医院、学校、超市等基础设施,因村庄过于分散而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家的扶持资金分散到各村,就像撒胡椒面,收效甚微。
两难又是什么?一是村级管理水平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难。许多村选不出党支部书记,有的村就是“矬子里拔将军”。二是民主管理难。大家族在村中的人口比例多,家庭宗派治村的痼疾难以割除。“三高两难”已成为制约汜水镇农村发展的瓶颈,不改变传统农村治理结构,就很难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合村并镇的意义及重大影响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加快城镇步伐,缩小城乡差别。只要改变了城乡差别,存在的“三农”突出矛盾就能得到化解,社会深层次问题就能得到解决。造成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原因即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近代重视不够因素;即有客观事实存在,也有主观人为关系。把形成农村落后恶果的罪责都归咎于某个时期,某个朝代,某一个人都是不客观,不公平的。从现代角度分析,农村现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和社会进步及现代化建设,对粮食安全形成威胁,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虽说近几年是农村变化最快的时期,取得巨大成就。不过还是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所以,加快 “合村并镇”速度,实行(香港大公报文章提出的)“大村庄制”,是新农村建设的理想选者。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现在农村村庄布局缺乏理性,没有规模,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推行村镇合并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好途径。
首先,由于现在汜水镇村庄分散,结构不合理。给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很大成本,浪费很多宝贵资源。却因利用率低而得不赏失,成效不突出;实行“合村并镇”就能克服遍撒胡椒面的弊端,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起到缩小城乡差别的更好作用。
其次,在现在的经济时代,规模经济非常突出。常言说的好:一分利撑死,十分利饿死。因为绝大部分村庄人口少,消费水平有限,再加上运输成本,造成村内商品价格比城市还高,而经营者盈利却低的现象。所以,要想经济突飞发展,只有走“合村并镇”之路,形成十几万的人口规模,才有可能改变这种现象。集中建设的公共设施,学校、医院及政府机关的功能等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规模经济就能充分得到体现。
再次,我们不难发现,大城市能够辐射周边30里左右,小城镇也能涵盖15华里。范围内的农民比较富裕,生活水平甚至超过城市居民。明摆着的理,这些农民地里的野菜,带到城里就能换成钞票,不要说种植的产品了。闲暇时又能进城找个零活,挣钱非常容易。而偏远地带的农民,苦心种植的雪白菜花却要烂在地里换不成钱,进城打工也比不上郊区农民便利,往返需要路费,吃住需要开销。地利的反差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可见一斑。所以推行“合村并镇”建设,加强农村城市化步伐,既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能解决农民远走他乡离别亲人之痛。充分发挥城镇的带动辐射作用是改变农村现状,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支撑。
(二)可以扩大内需。农村市场巨大,增加新农村建设投入,推行“合村并镇”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保证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亮点。
(三)可以扩大就业范围,减轻城市就业压力,转移就业方向。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城乡二元化结构的长期存在,造成农村人口始终生活在条件差,生活艰苦的环境里,看不到终点在什么地方。迫使农民千方百计往城市钻,宁可呆在城市中领取三五百元的低工资,也不愿在农村拿七八百元的高工资工作,对城市就业产生巨大压力。推行“合村并镇”建设就能创造很多就业机会,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并吸纳城市精英返农创业,引领农村快速发展。是扭转严峻就业局面的最好出路。
(四)可以节约土地。农村院落散乱,荒废的空村旧宅,少者几十亩,多者上千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无序膨胀浪费了很多良田。通过“合村并镇”建设,一栋楼房就能容纳上百户农民,可以说全国无数的村庄就能减少很多,腾出许多良田。有效返解农田减少带来的粮食安全危机。
(五)可以缓解城市房价过快增长。农村落后面貌现象的长期存在,迫使农民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命运,千方百计留住城市,形成农村干部尽可能往乡镇迁移,城镇干部想方设法去县城安家,县里干部努力到市里发展,这就造成大中城市住房紧张的现象,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合村并镇”建设,缩小城乡差别,阻断农村涌入城市的洪流,也能起到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作用,降低民众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六)能够促进计划生育工作顺利进行。自从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增长得到明显遏制,取得很大成效,达到了控制人口的目的。只因农村多子多福思想根深蒂固,养儿育女防弊老的方式没有打破,给计生工作带来想象不到的阻力,农民抵制情绪非常严重,在推行过程中干群关系明显紧张,造成党和政府的形象打了折扣,威信下降。施行“合村并镇”建设,有利于改变农民的生育观念,提升人生价值。有利于建立农民自觉履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观念,改变现行的被动推行模式。
(七)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不要说过去,就是现在,仍有部分生活在深山老林或者偏僻地区的农民从来没有坐过汽车,一生见不到火车。在此情况下,要让他们富裕起来,确实不容易。实行“合村并镇”使他们尽早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更新旧观念,走向新环境,提高其素质。是摆脱贫穷生活的好途径。
(八)有效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在农村处境最惨要数老人。以前的养老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很多老年农民干了一辈子农业,到头来却一无所有,生活没有保障,居住没有着落,处境比较悲凉。通过新农村建设,村镇合并改造。建起完备的养老机构,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的良好社会氛围。
(九)可以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学校的现状大家很清楚,学生多者百十人,少者几十人,老师教着没劲,学生学着没力,很多面临垮台危险。承救办法不外乎集中办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合村并镇建设达到此目的,改变农村落后的教育面貌。
(十)可以加快农村耕地的合理配置,加快土地资源流转速度。真正达到愿意种地的农民有充足的地源,收入的增加。不愿种地的农民,放心大胆的甩掉土地包裹,转向自己愿意从事的职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十一)对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有益处。
(十二)合村并镇的推行是农村建设节约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及行政管理成本效果最佳的措施。
(十三)可以争强抗击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
(十四)能促进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在8亿农民当中,体育健将文艺精英要说没有,肯定是错误的。由于农村教育事业落后,缺少专业老师指导培养,大量这方面的好苗子因缺少适合成长的土壤,被扼杀在启蒙阶段。通过合村并镇建设,完善学习环境。体育文艺方面的人才的就能就能得到施展,很好的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和文艺事业发展。
(十五)能够促进农村民主事业发展。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宗族势力、家族关系成为农村民主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即使是通过合法选举得出的结果,仍然避免不了带有裙带关系的烙印,通过村镇合并建设,打破现有居住格局,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的民主政治。
(十六)能够有力冲击光祖耀宗思想,建立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阻止人的拜金思想蔓延,起到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效果。对遏制社会腐败现象有一定积极作用。
推行村镇合并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精髓所在。“三农”如同人的躯体,上面已经出现脓包,光靠吃止疼片,擦紫蓝水只能掩盖表面现象,解决一时的疼痛,反解疾病爆发的时间,而不能解除病因。要想彻底根治“三农”存在的病根,推行村庄合并也许是一剂无可取代的灵丹妙药,三﹑目前合村并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任何一种政策都具有两面性,合村并镇这项政策也不例外,对此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1.当今中国的现状是不是适合大面积的合村并镇?
合村并镇,虽然说是为了加快城市化的步伐,让农民都住上楼,但就当前中国的现状显然不适合大规模的搞合村并镇。虽说当前的合村并镇主要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进行,但沿海地区也不一定全部适合合村并镇,合村并镇必须能够解决当地居民合村并镇之后的工作,生活,和未来的长期发展,否则即使按照规划进行了合村并镇,也会产生各种不良的后果。
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是一种粗放新的发展,往往只比较在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出于国家长期的一种健康的发展,合村并镇的实施还是应该比较谨慎的考虑实施的地区。对于贴近市区的地区,就像即墨市环秀办事处这样的地区由于其基础设施较好,补贴的标准较高,拆迁后影响较小,可能会比较容易实现,而在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这样的纯农业地区,土地是他们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盲目实施合村并镇,不顾及到农民以后的出路,不但不能加快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反而会导致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2.中央的政策和地方的政策实施脱节。
从国家政策实施合村并镇之策的初衷来看,是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农民能够住上楼房,改善其生活水平,也更好的进行社区管理,加快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但当政策传达到地方之后,往往会有悖于国家政策的初衷,由于现在房地产事业的火爆,出售土地,是当地政府的组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当地官员获得政绩的最见效的手段。当前的合村并镇活动之所以被基层政府急不可耐地贯彻执行,让农民住楼、改善居住环境的背后,凸显的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使然。这就导致了拆迁居民对于国家政策的误解,出现对国家各种政策的一种抵触情绪。所以说现在,中央的政策在下达到地方过程中的失真是现在来说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
如何确保合村并镇真正的落实下去而没有变了质,为了利益而冲昏了头脑,对于农民来说是关系自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也是各级政府首要任务所在。
3.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实施合村并镇的过程中已经在农民心中产生了很对不好的印象。
通过对村里的农民的调查,汜水镇各行政村大部分村民在初级阶段处于被动消极甚至抵制状态。大部分认为在现在的情况下进行合村并镇不符合农村生活的现实,是对农民财产和经济利益的一种严重侵犯与剥夺,根本不考虑农民以后的生活,令人难以容忍。另外,相当多的基层政府为了政绩和经济利益,在舆论宣传方面弄虚作假,在操作上则是强迫农民就范,在农民心目中留下了很差的印象。4.有人担心置换出的土地并不能马上还原成农田。
“合村并镇”是为了使农民集中居住,空余出大量土地扩大耕地面积,很多人对此产生质疑。质疑的原因不说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单说置换出的土地,在原来住宅的地上必定有石头砖块等垃圾待清理,几年内能够恢复成为适合耕种的土地遭到很多人的质疑。现在的技术水平日益发展,希望政府或者开发商能够善始善终,处理完美。5.房屋及产权问题
以前农民住的地方是分宅基地,而通过合村并镇之后集中居住,可能要住在多层的楼房中。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房屋的产权问题。居住的房屋是否存在产权,如果无产权,是否相当于变相剥夺农民的宅基地。通过土地的置换农民能够得到怎样的好处,房屋质量能否保证,后续的工作是否能够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平改楼”后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村民的收入水平是否能够跟上,保证提高的生活水平维持下去。楼房的增值服务,例如统一整洁方便,社区卫生等等的服务在落实上的问题。6.土地性质是否改变。
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合村并点政策出台最本质的背景原因是城镇建设用地严重紧缺,招商引资等企业发展缺乏土地。政策本身良好的出发点其实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特别好的体现,在农村经济急需发展的情况下,拆除的农舍基本不会被扩充作为农业用地,而只是在名义上扩大了耕地面积,在保证不触碰十八亿亩红线的基础之上,恰恰成为了政府招商引资中置换土地进行建设的筹码。
(1)农民打破界限较难。农民一般的日常生活很少会超出“自然村”的范围,“自然村”是在农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而合村并点打破了“自然村”的界限,使农民一时难以适应;
(2)干部配置较难,换届选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合村后新村委会将发挥什么作用还无法预见,合村后繁重的村务,对于新任村干部是较为严峻的考验;
(3)在合村并点过程中存在政府要求过急、强制拆迁、强制征地的现象,同时部分地区补偿金过低,农民意见很大;
(4)在“后合村阶段”,要警惕村改居后可能产生的大量“三无”(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农民。对于这些农民,政府必须尽早提出详尽可行的解决方案,以防止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5)在“后合村阶段”,极有可能出现村民间交流成本提高的问题。原本生活在同一个自然村落中的村民们在村庄合并之后,往往难以适应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村民之间的相互认同感会被大幅度削弱,村民之间的交往成本也就会随之增加。
正如实践中一位村支书说,“农民新村只有在县城边上搞才合适。”如果不加区别地全盘实施合村并点,对纯农业区也实行强制城镇化,其实并不能从根源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之计。
四、对合村并镇政策前景的思考和建议
中国的问题只要与农民相关都是大问题,农业是国家之本,农民是国家的基石。
政府在经过多方论证后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其动机我们不能一概否定,尤其在目前针对“三农”问题的出发点上看。如果说合村并镇政策可以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得“农民变市民”的话,其出台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主观臆想;如果正如我们调查的那样,政府出于解决发展瓶颈(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考虑的话,这一政策的确可以在短期内创造极大地效益,但如果不能保障农民的应得权益,不能为农民找到新的出路,甚至是对农民群众的需求不闻不问,那么,这项政策的前景不容乐观。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前半段作为制度上是可以由政府全权把握的,但后半段往往靠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来主导一切,政府很多时候就无能为力了。因此,在有限的可作为的阶段内,政府只有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眼光放长远,不做政绩文章,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办成办好这件关乎民生的大事。
当然,任何一个政策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合村并镇如果要深入走下去,必须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在这里,对于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尝试提出一些建议。
(1)以人为本。这项政策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提出来的,其最终目的必须是加快发展、富民强村。因此,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符合群众意愿,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群众利益,并且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在今后实施过程中,要切实保障好干部群众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2)因地制宜。分析各地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原居住水平普遍很高的村不要进行不必要的搬迁,对纯农业区的农民不要进行强值搬迁。建议在初期只对城郊的村镇试行合村并点,成熟之后再向其他地区推广。
(3)要保证原有政策的稳定性,减少各方面的矛盾冲突。保证合并后农户的税改负担卡标准不变,农户责任田经营权和原村组签订的各项经济合同不变,原已锁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合村后不再任职的村干部当年的工资待遇不变等等。
(4)严守各项法律法规,按章办事,切实保护农民权益。严格按照国家土地补偿标准对农民失地进行补偿,保障失地农民的一切应有的权益;严防少数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占地卖地,获取非法收益;对招商引资的项目进行必要的审查,不能因为暂时的经济利益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危害可持续发展。
(5)重视思想工作。合村并镇是一项大的改革措施,关系到村组干部的进退去留,关系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上下左右的思想搞通很关键。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干部群众在合村并镇上存在以下几点忧虑:一是乡镇怕“出乱子”,担心影响稳定;二是村里担心债务均摊、收入平调;三是村组干部担心丢掉了个人的政治前途和经济利益;四是群众担心政策没有延续性,自身利益受到损失。为了统一思想,打消顾虑,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争取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做好宣传,保证干部群众对政策的知悉度,保证群众知情权。
(6)合村并镇之前要做好各项前提基础工作。许多农民之所以对于合村并镇有所抵触,主要是并居之后无法保证就业,未来的生活也就失去了保障,只有做好配套的工作,在并居的同时在社区周围开办一些能够吸纳剩余劳动力的第二第三产业。照农民说的原话:“只要合村并镇之后能有地方干活挣钱就行”。只有做到了这样,农民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实现合村并镇的真实意义。
四、国内示范地点的情况
山东省的农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列。早在201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规范“小城镇建设”的第47号文件里就对“合村并点”进行了说明。近几年,山东省的合村并点工作开始正式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由于各个地区开展时间不同,各地处于建设的不同阶段,总结出了不同的经验,面临着不同类型的问题。
1、临朐县——体制层面的合村已结束
临朐县地处鲁中山区北部,有10个镇(街办),937个行政村,8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74万,土地总面积1834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占87.3%,平原占12.7%。全县耕地73.8亩。粮、油、瓜菜、黄烟、蚕茧、中药材、养殖、林果、农副产品加工、劳务输出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该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46元,是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的县市之一。1
临朐的整体情况是:仅完成行政区划的重新划分,确定了社区名称和社区里的中心村,村两委换届选举刚刚结束。在此基础上,并点的外围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但由于还没有涉及征地、拆迁等问题,故过渡较为平缓,矛盾未集中凸显。
在这次合村并点工作中,李家庄村作为中心村,与河崖、尹家桥等三个村合并成为李家庄社区,人口规模从1500人扩大到了3000 1 人。其中,有两个村是所谓的“空壳村”,有许多外债。这是典型的“强弱联合型”。
2、昌乐县——实体阶段的并点进行中
昌乐县原有888个行政村,其中 500人以下的村有407个,200 人以下的村 61 个。村庄规模小,普遍存在着选人难、投入难、服务难、发展难的问题。自 2007 年开始,昌乐县以城郊村和镇区村为重点,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展开了合村并点工作,除山区村、库区村外,调整后原则上不再保留1000 人以下的行政村。到目前为止,昌乐县已建成“大村庄”74个,减少行政村514个。
昌乐县的整体情况是:在结束合村的基础上已开展并居工作,多数村民迁往新居,部分新建行政村开始运行,昌乐县的改革已经开始触及改革的最核心问题(土地问题),涉及各阶层切身利益,因此政府与农民的矛盾较突出。
以下为三合社区
合村后环境
三和社区是由砚家河、高家河、西店、申明亭、田老、小王家庄、郝家崖等7 个自然村于 2007年底合并组成的,共1082户,3393人。“三和”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但这7个村村情不同,有的村宗族派性严重,有的村3年选不出当家人,有一个村甚至18年没有召开过村民大会。
三和社区在合村的过程中,首先合并了党的基层组织,成立了三和社区党委,下设7个党支部。2009年11月,三和社区举行“ 两委”选举。2377名选民中有2095 人到会投票,占选民总数的88.1%;9名新当选的“两委”成员得票率均在90%以上,其中3人全票当选。2目前新村规划占地400亩,原来的旧村址占地2000亩,社区整体建成后可节约1600亩土地。3
目前该社区正处在实体建设阶段。建设分三期进行:
一、二期共建设居民单体住宅楼275座,目前已入住约100户(即目前总入住家庭占总数的不到1/10),三期在社区北侧建设10万平方米的高层住宅楼,建成后七个村的居民共同搬入。
与此同时,配套设施也在同期建设中,包括已完工的行政服务大厅、幼儿园、警务室、卫生室、超市、图书室和正在建设的老年公寓等。从目前来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3,整合村庄、建立农村社区,这是山东省德州市推行“合村并居”改革的主要内容。两年来,这个农业大市中的改革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近期,德州公布了“合村并居”的最新数据:“六成村庄合并,减少4980个建制村,新建3339个社区性组织”。
2008年上半年,德州在所属每个县市区各确定一两个乡镇试点。2009年3月,出台《关于推进全市村庄合并社区建设的意见》,作出全面部署。
在合村并居过程中,德州不搞一刀切,探索出7种合并模式: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吸纳型,强村带动型,产业联结型,企业带动型,相邻村合并型。山东省委、省政府调研组评价,“这些模式尊重实际,尊重群众意愿,保证了合村并居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几次到德州实地调研,他认为德州市建立农村大社区治理结构的做法,顺应了我国历史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抓住了破解城乡一体化难题的关键点。他说在农村推进改革很难,难就难在找到效率与公平的结合点,而德州推进合村并居改革的过程较好地实现了二者的平衡,有示范意义。
然而合村后带来的变化也是令人称奇的。合村并居带来“乘法效应”
合村并居改革分步推行,冢子张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2008年上半年,冢子张村与小李村合并后,当年底就有106户乔迁新居。如今的冢子张社区,一条笔直宽阔的大街道贯穿村子东西,两侧是一色的白墙红瓦二层小楼,社区内有幼儿园、老年公寓、文化大院、卫生室、超市。“住在这里舒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村民感慨万端。
“合村不是简单的村村相加,”德州市市长吴翠云说,“政府通过科学运筹,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革。”实际上,合村并居正在迸发出的是一种“乘法效应”:生产、生活、公共服务、基层组织等多重因素构成了“乘数”。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搭建了平台。宁津县崔杨社区建起高标准的医院、学校、老年公寓,合并过来的两个村68岁以上的,全市有120个社区新安了自来水,180个社区新修了连村路,290个社区新建了服务大厅和活动场所。
合村并居改革中,德州市积极推进乡镇驻地周围村庄向小城镇集中,引导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到小城镇发展,扩大了产业规模,形成集聚扩散效应,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全市已规划511个村庄合并到乡镇驻地社区,人口21.19万人,占乡镇现有建成区人口近半。庆云县以县城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吸引农民向城镇集中,向二、三产业转移,有41个村庄、2.6万人进入乡镇驻地社区。
合村并居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了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了农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德州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686家,占全省1/10,其中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627家。禹城市市中街道办事处夏季社区由9个村合并而成,去年,这个社区新增菜棚100余个,新增蔬菜种植面积2200余亩,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外包种植蔬菜2000余亩。平原县叶庄社区以土地入股组建合作社,农户每亩土地每年有900至1200元的固定分红,还能得到100至200元的二次分红。
合村并居还整合了党建资源,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市农村干部平均年龄45岁,比合并前下降4.6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7.5%,提高19.5%;村委会主任中有企业、有项目的能人占54%。全市农村“两委”人数减少12092人,每年可节约经费2490万元。宁津县柴胡店镇东崔社区由5个村合并,社区党总支书记崔吉海算了一笔账:原东崔村每年开支约3万元,其他4个村每年各约2万元,合并后新社区年开支约4万元,节省7万元。
山东省委、省政府调研组认为,德州市的改革目前还在进一步完善,这些做法对于深化农村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4,即墨市环秀办事处前东城村位于山东青岛即墨市环秀街道办事处最南端的一个行政村,西邻城南工业园,南邻城阳区,东靠东城山,北靠后东城村。该村是附近一带最繁华的地区,属于城乡结合部。村内村民已不再从事种植业,主要自主创业和成为产业工人。该村拟于2011年进行旧村改造,村委与居民的补偿协议已经签订完毕。在该村实施合村并镇的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阻力。目前拆迁已经开始,居民的租房补贴已经到位。
山东省虽然作为全国示范地点,许多地方已经实施了国家“合村并镇”政策,前景很光明,但在本质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方向上,可能脱离了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向,没有清楚地看到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而是错误地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农民住上楼,就是搞城市化。在被调查的农民心中,只要生活过得幸福,住不住楼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样被强迫上楼更不能体现出是真正的新农村建设。
其次,在基层的实施中有悖于党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违背了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虽然山东省的农村经济水平在全国来说处于前列,但当前山东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农村生产力总体水平并不高,农村经济十分薄弱,物质和精神文化尚处于较低的层次,不适合大规模的开展合村并镇的规划。在这种情况下,搞这样的全体农民住楼运动,违背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背离了科学发展观。像唐王镇这样的,刚刚达到小康水平,就直接往城市化进行过渡,速度有点过于快了,肯定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再次,脱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背民心离民意,对山东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挫败影响。山东的农村能民还没有没有全部达到小康水平,农民生活不算很富裕富裕,在这种情况下,将农民辛辛苦苦刚建的新房因为一个合村并镇就全部拆掉,农民是经不住正阳的折腾的。现在搞这样的行动,不仅会使农民返回赤贫状态,而且还会使大部分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大大降低农民的经济能力,使农民以后的工作生活失去了保障,属于一次性把农民的口袋掏空,是涸泽而渔的行为,最终致使山东农村经济陷于长期滞停状态,釜底抽薪,山东农村经济将彻底伤失可持续发展力。
最后,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埋下社会动荡的根源。合村并镇意味着大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不仅进一步削弱农民生存和增收的基本物质条件,致使大部分农民成为无法很好的就业,成为社会的一种不安定因素,从而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带来可怕的隐患。中国农村稳定了,中国的社会才能稳定。
作为21世纪的中国大学生,我们本身就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结合,由于自身在社会未来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培养自身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就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目标。
到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这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这次的实践活动或许微不足道,但对我们来说,确实亲身融入祖国,融入社会的一大步。“把青春和智慧贡献给我们的时代,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应尽的义务。”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强盛和人民的幸福紧紧相连,生命才有意义,青春的岁月才会更显生动,精彩。
目前荥阳市合村并镇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由于汜水镇不是一期工程,所以它正处在初期准备阶段,同村干部交谈之后,我们发现在这一转型时期大家都或多或少有着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显然我们上面提到的问题汜水镇也存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会继续关注它未来的发展.暑期实践调研团全体队员
时间:2012年8月15日
参考文献1.数据来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2275.htm
2.山东德州六成村庄合并 合村并居带来“乘法效应”摘自人民日报
3.山东省撤村并居调查——历城区唐王镇和即墨市环秀办事处为例
第五篇:*镇合村并组工作经验总结
合村并组减负担趋利避害保平安
——簰洲湾镇合村并组工作总结
簰洲湾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现有农户10147户,农业人口43772人,耕地面积66605.05亩。村组合并之前,全镇设置30个行政村148个村民小组,村组干部总数181人,其中村干部人数136人(兼任村民小组长的103人),专职村民小组长45人。今年九月份以来,我镇按照县委指示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精心策划方案的基础上,规范程序,依法操作,稳步实施,快速推进,于9月20日至24日仅用一周时间,基本完成了合并工作任务,在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主要成效
(一)实现了大村大组的科学合理设置。合并后,全镇行政村由30个减少为14个,精减53%,村平人口由1459人上升到3126人;村民小组由148个减少为75个,精简49%,组平人口由295人上升到583人。
(二)实现了减人减事减支减负担的目标。合并后,全镇村组干部总数由181人减少为90人,精减50.3%,其中村干部人数由136人减少为76人,精减44.1%,专职村民小组长由45人减少为14人,精减69%。按我镇现行村组干部工资标准测算,每年可减少二分之一的工资支出,仅此一项,可以减少开支28万元,户平减负27.6元。
(三)实现了平稳过渡。在村组合并、干部交接过程中,全镇未出现一起违法乱纪事件,未出现一起群众不满集体上访事件,未出现一起干部闹情绪寻衅滋事事件,实现了平稳合并、平稳交接,全镇各项工作照常运转、顺利进行。
二、基本作法
(一)把思想搞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合村并组是一项大的改革措施,关系到村组干部的进退去留,关系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上下左右的思想搞通是关键。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掌握到干部群众在合村并组上存在“四怕”:一是镇里怕“出乱子”,担心影响稳定、自找麻烦;二是村里怕“合豆子”,担心债务均摊、收入平调,就象不分青红皂白地把红豆、绿豆、黄豆合在一起“一锅煮”;三是村组干部怕“丢位子”,担心丢掉了个人的政治前途和经济利益;四是群众怕“翻饼子”,担心走过尝合不长,变来变去瞎折腾。为了统一思想,打消顾虑,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争取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我们针对“四怕”,着重做到“四个讲明”:
1、讲明“六大需要”。合村并组一是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需要;二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需要;三是进一步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四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五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六是建立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的需要。
2、讲明合村并组的“五大好处”。一是减了事;二是减了人;三是减少开支;四是减轻负担;五是大村大组更有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五大好处归结起来就是“四减一集中”。
3、讲明镇党委、政府明确规定的“六个不变”。一是合并后农户今年的税改负担卡标准不变;二是农户责任田经营权和原村组签订的各项经济合同不变;三是原已锁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四是合村后不再任职的村干部今年全年的工资待遇不变;五是政府及部门原确定扶持款物的对象不变;六是镇联村干部本确定的岗位责任制考核目标不变。
4、讲明干部安排原则。一是新合并村村组干部全部在各村现任干部中择优选用;二是各村现任“一把手”除特殊情况外,均在新合并村“两委”班子中安排适当工作。
(二)把政策搞准。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合村并组政策性强,稍有不慎,就会“踩红线”,因此,我们特别注重把政策搞准。
1、把村组合并的法定程序搞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消、范围调整,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该法还规定,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在这些规定中,最关键点在于召开村民会议表决通过;在实际操作中,最难点也在于召开村民会议表决通过,往往会议难开拢。为此,我们根据法律精神,采取变通方法表决通过,即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前提下,上门入户征求意见,由户代表填写《征求意见表》,有二分之一以上户的代表同意视为通过。从我镇各村通过率来看,最高的达到了96.6%,最低的57.3%,全镇平均通过率达73%。
2、把党组织的设立规定搞准。按照有关规定,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下的设立支部委员会,党员人数在50人至100人之间的设立总支部委员会。我镇由25个小村合并成的9个大村,党员人数均在50人至71人之间,因而,我们在9个合并村设立总支,总支之下按原小村区域设立支部,既符合规定又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3、把干部的任免政策搞准。一是把党内干部任免政策搞准。《党章》规定,成立村级党的新组织、撤销村级党的原有组织,由乡镇党委决定;在乡镇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乡镇党委可以调动或指派村级党组织的负责人。根据这一规定,我们以镇党委的名义,任命了各合并村总支书记、副书记;二是把村委会干部任免政策搞准。根据有关规定,合并后原各村村委会自行解体,组成人员职务自行终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鉴于目前各合并村组织换届选举的时机还不成熟,我们以党委名义,确定了各合并村村委会代理主任、副主任、委员,在换届选举前负责村务工作。
(三)把方案搞细。
积极稳妥搞好合村并组工作,必须要有一套比较完善周全的实施方案,宜细不宜粗。在制订实施方案中,我们坚持做到周密细致,把握“五性”。
r>
1、把握原则性。根据合村并组的工作特性,我们确定了合村并组的“五大原则”:一是经济主导原则。要以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步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便于管理原则。规模要适中,布局要合理,管理范围和人口结构要便于村民自治;三是减轻负担原则。通过合并,使管理成本明显降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村级工作正常运转;四是尊重“三性”原则。即尊重历史性、习惯性、认同性。从群众的生产、生活、交通流向和习惯考虑,宜撤则撤,宜并则并,宜稳则稳;五是民主法制原则。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办事,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把上级精神、党委决定和群众意愿有机地统一起来。
2、把握灵活性。根据上级关于平原湖区村级规模以五千人为宜的要求,我们紧扣规定,又不死扣规定,根据实际,灵活掌握。我们对5个人口在2200人至2600人之间的行政村没有进行合并,保留原有建制不变,对2个人口分别为2300人和2600人的行政村,根据实际,安排与其他村合并。在这次合并中,两个村合并的有3例,三个村合并的有5例,四个村合并的有1例,合并村人口数最多的达5439人,人口最少的有2749人。
3、把握可行性。在这次合并中,我们首先确定的村“两委”干部职数限定为5人,但考虑到有利于工作,有利于保护优秀干部,有利于平衡村际关系,我们将一个村干部职数调整为7人,将三个村干部职数调整为6人。
4、把握特殊性。在这次合并中,我们普遍提倡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代理主任,实行“一肩挑”,村“一把手”原则上从合并前各村主职中选配。考虑到各合并村的不同特性,有4个合并村没有安排“一肩挑”,从镇机关选派了2名干部到两个合并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代理主任。
5、把握长远性。为了搞好合村并组的配套工作,保证村级工作正常运转,实现规范管理,我们向全镇各村转发了中办、国办《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印发了《簰洲湾镇村级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并就两个文件精神的落实措施和操作办法对各村主职干部进行了专门培训。
(四)把工作搞实。
搞好合村并组,离不开实实在在具体细致的实际操作。在这次合并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目标明确、工作到位,一步一个脚樱
1、摸清动态,消除隐患。为了有针对性地化解矛盾、消除隐患、保持平稳,我们围绕“三个摸清”,即摸清干部思想动态、摸清群众思想动态、摸清各类矛盾隐患,普遍要求走访“三种人”,谈好两次话。走访“三种人”,一是走访相关各村老支书、老主任,二是走访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劳模,三是走访县镇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谈好两次话,第一次是合并前与各村干部谈好话,第二次是宣布合并村班子之前,与合并村新任班子成员谈好话,与不再任职的原任村干部谈好话。
2、加强宣传,正面引导。我们要求各工作专班做到开好三个会,送好一张宣传单,发出一份倡议书。一是开好村“两委”会、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有广播的村还要开好广播会;二是向全部合并村7336户农户每户送达一份《合村并组工作宣传单》,作为“门神”张贴起来;三是镇里召开县级党代会簰洲湾镇代表团全体代表座谈会,签发了《致全镇共产党员倡议书》,并将倡议书发到全镇每一名党员手中。
3、扣住关键,搞好表决。合不合得成,关键在表决。全镇各合并村按照镇统一安排,由镇村干部逐组逐户上门征求意见,并由户代表亲手填写统一印制的规范的《征求意见表》,入户率达100%,确保了合并村组的合法性。
4、选准干部,配强班子。在选配村级“两委”班子中,我们采劝两步走”办法,第一步由驻村工作专班调查考察,提出初步方案;第二步由镇党委集体审议,敲定方案,力求把干部选好选准,把班子配强配优。
(五)把措施搞硬。
好方案的实施离不开硬措施作保证。在合并工作中,我们着重做到加强“三项措施”。
1、加强责任措施。一是加强领导责任,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合村并组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镇长负总责;二是加强专班责任,镇里成立了九个由党委委员任组长的驻村合并工作指导组,并争取县委支持,调派了20多名熟悉簰洲湾情况的县直局级干部加强力量,组成驻村工作专班,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对专班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纪律,哪里出问题由哪个专班负责任,“板子”打到人。
2、加强纪律措施。镇里以纪委名义,对全镇下发了《关于严明合村并组工作纪律的通知》,对党员干部规定了严格的政治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对违纪违法者实行就地免职、取消待遇、给予处分,严惩不贷。
3、加强把关措施。镇合村并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对各个专班具体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把关,凡前一关工作没有到位的不准进入下一项操作。一是把好收缴关,合并工作正式开始前,一律收缴相关各村各类公章、财务财产账目、各类经济合同、重要文件资料、计划生育全套资料;二是把好宣传关,由办公室深入各村查看各项宣传工作落实情况;三是把好摸底关,由办公室查阅各专班走访记录、座谈记录、会议记录,审查调研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四是把好表决关,由办公室对各专班收回的《征求意见表》进行审查统计,审是否真实有效,查是否达到同意票数。
“合村组趋利避害增创新优势,谋发展争先恐后更上一层楼”。簰洲湾合村并组工作的~成功,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得益于上级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镇干部群众的大局意识和共同努力。我们相信,经过村级机构改革,全镇“三农”工作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个文明”建设将会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