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源县义合镇中心卫生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东源县义合镇中心卫生院深化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自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院按照县卫生局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认真组织落实医改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机构设置。全院共设有外科、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五官科、疾控科、检验科、B超、心电图、放射科、公共卫生科、手术室,下辖10个村卫生站。
2、人员情况。全院总人数57人,其中在编在岗32人,在编不在岗6人,临聘人员13人,离退休6人,初步核定机构编制总数为66人。
3、现有在岗人员结构情况(包括临聘人员)。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8人,注册护士15人,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待晋升人员12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人;其中本科1人,大专7人,中专20人。
4、卫生院业务用房和病床数。全院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2700平方米,病床数55床。
5、欠债情况。卫生院总共欠债354万元,其中基础建设欠款260万元,设备购置欠款25万元,药品欠款69万元。
二、四项重点改革落实情况
(一)着力完善新农合制度。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参合率、筹资水平和补偿水平大幅提高,今年,全镇农业人口16797人,参合人数为16723人,参合率达到了99.3%。全部实行本院住院即时补偿制度,门诊补偿马上实施,准备工作基本落实。
(二)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我院于201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人口数为20900人,达100%。实施国家药物制度后,病人药物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开始下降,病人的负担逐渐下降,门(急)诊次均药费与同期相比下降约16.2%;住院人次与同期相比下降约0.41%;住院次均费用与同期相比下降约14.59%;医疗业务收入与同期相比下降约10.01%。
(三)推进卫生院综合改革情况。县卫生局多次组织对我院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最近县政府已召开专门会议对综合改革工作进行研究,已下发实行绩效考核工资文件,人事部门已对我院人员实行初步定编。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情况。今年,各级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进行了补助,县卫生局对2010年工作下发了考核方案,在考核基础上下拨工作经费,我院对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刻的剖析,根据县卫生局关于2011年工作方案,对照考核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主要做法是医务人员下村到户,积极开展普查普治工作,建立居民健康档
案,开展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工作,做好儿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病管理。截至目前,全镇居民建档任务数17865人,2010年建档5360人,建档率30%,其中孕产妇管理人数125人,儿童保健管理人数475人,老年人644人,高血压管理人数316人,糖尿病管理人数44人;开设健康教育课12次,受教育600人次,重性精神病报告24例,传染病报告17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部分药品价格比实施前明显偏高。经调查,目前网上采购药品比原来医疗机构自行采购高出约10%,其中22%左右的基药品种价格升幅较大,另10%下降。基本药物目录还不能完全满足基本医疗的需求,如一些患者在上级医院治疗后回去进行康复治疗的一些常用药品是非基本药物,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治疗。
(二)基本药物网上采购后配送不到位。如部分药品采购数量较少,个别医药公司配送不及时和不齐全,有的药品无法配送,造成临床用药困难。
(三)深化医改的综合配套改革落实还不到位。卫生院管理体制、分配制度、补偿机制等综合改革进展相对缓慢。
(四)卫生院负债较重。近两年来,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和中央扩大内需建设,我院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栋占地面积525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已去年7月投入使用,完善了卫生院大门、围墙及园林绿化
建设,但也背负了较重的债务,全院共负债总额达354万元。
(五)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滞后。深化医改涉及面广、项目多、任务重,特别是我们基层卫生院承担的任务重,由于我院经济困难,卫生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尚未实现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七)仪器设备仍较缺乏。目前,我院仍比较缺乏基本的检测和抢救设备。
(八)技术人员缺乏。如中高级技术人员和大学本科毕业生。
四、建议和请求
(一)进一步降低基本药物的中标价格。针对目前普遍反映基本药物中标价格贵的问题,建议省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地降低药品中标价格,让群众从中真正得到实惠。
(二)解决我院负债重问题。为了使我院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恳请上级在政策、资金给予一定的扶持,减轻我院的债务。
(三)尽快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基本药物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的顺利实施,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快步伐,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落到实处。
(四)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建议在奖励性绩效工资方面要拉开差距,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起到奖勤罚
懒、奖优罚劣的作用。
(五)加大对卫生院建设的投入。请政府部门加大对卫生院建设的投入,尽快完善镇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小病在村、中病在卫生院的良好就医格局。
(六)帮助卫生院配备必需的仪器设备。请政府部门加大投入,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标准配备必需的仪器设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服务水平和质量。
第二篇: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位于山西省西北部,素有“晋西门户、秦晋要冲”之称。全县总面积998平方公里,辖4镇9乡340个行政村,总人口16万,其中农业人口13.8万。
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1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机构6个,乡镇卫生院20所,村卫生室288所,社会办医疗机构37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有编制床位张(含民营医院),实有开放床位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张。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共有职工793人,其中公共卫生工作人员174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519人,注册执业医师219人,执业护士157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49人。全县医疗卫生覆盖率达100%,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健全。
一、工作进展
按照省、市医改工作“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我县紧紧围绕医改五项重点,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是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证覆盖面。2011年,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09%,基本-1-
实现城乡医疗覆盖全县人民的目标。二是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新农合人均筹资额度从2006年的元逐年提高到2010年的元、2011年的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元。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农合累计有万人次享受到门诊住院补偿,补偿金额达万元。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从2006年的元逐年提高到2011年的万元。三是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2010年,城镇医疗救助支出 万元,救助人次;农村医疗救助支出433万元,救助35012人次。我县还实行了合医办和民政局联手救助制度,凡参加新农合的住院病人,合医办报销后,民政局再给予二次救助报销,确保了农民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
(二)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我县被确定为山西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一是从2010年3月开始,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政策,基本药物全部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按照省、市安排部署,2010年7月,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也实行了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使群众用药更加安全实惠。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偿工作。县政府按照药品销售额的25%予以补偿,按季度及时发放,保证了各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
(三)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不断夯实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投资万元,对5所乡镇中心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投资250万元,新建了288所村卫生室,圆满完成了村卫生室覆盖任务;投入资金万余元,分批配置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设备。二是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中短期轮训和骨干进修等活动,不断提高县、乡、村卫生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认真实行“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和巡回医疗等卫生支农制度,今年上半年共选派名县、乡卫生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选派了名管理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加了省、市卫生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对名乡、村卫生人员开展了适宜技术培训。2009年从医学类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了59名大学生村医,给予了全额事业单位人员待遇。2010年,又招聘了10名大学生村医,每人每月1000元,比省里规定的多了200元。
(四)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农村居民建档完成49100人,建档率为37%。二是开展健康教育。在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设置了健康宣传栏并及时更新,制作了健康教育光碟、宣传资料,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公众健康咨询、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等活动。三是认真开展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和老年人保健工作。全县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3岁以下儿童管理率、孕产妇保健系
统管理率、65岁以上乡村老年人管理率等指标均达到省市要求。四是做好慢性病人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认真实施免疫规划和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为名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接种率达%。为名农村孕产妇补服叶酸。全面完成座农村卫生户厕改造任务。
(五)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一是投资8000万元,新建了占地45亩、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县人民医院,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二是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2009年改扩建了东关镇卫生院,为县城居民提供了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三是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探索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提升住院医师的服务能力,选派骨干医师参加全科医师培训;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用药行为,推行处方点评制度,有效控制治疗费用。
二、存在问题
一是卫生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虽然近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我县卫生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农村卫生工作基础仍然薄弱,房屋、设备、人才、技术还不配套,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较低。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机制仍不健全。艾滋病、结核病、不明原因猝死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三是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优势资源相对向上集中,农村公共资源不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2011年的部分医改任务(如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数、慢性病管理人数)过大,难以完成。
三、下步工作
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将按照“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增进人民健康”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吃透医改精神、明确医改任务、理清医改思路,进一步加强调研,科学合理制定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在确保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全省统一集中招标网上采购和统一配送的基础上,引导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逐步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
(二)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注重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段炼,加强县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20个乡镇卫生院、288个村卫生室建设及配置所需的设备设施,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三)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和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对口支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四)巩固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工作按计划扎实推进,不断加强完善医疗保健和卫生预防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某县县能够被列为全省医改综合试点县,是省政府对某县工作的信任,更是对我县的大力支持和鞭策。虽然我们在综合试点工作中探索出了一些做法和经验,但仍面临着一些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尽管综合试点工作的困难很多,任务很艰巨,我们相信,有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各部门的全力支持,有兄弟市县先进经验的帮助和指导,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进一步抢抓机遇,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努力探索出符合贫困地区实际、能够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卫生工作新体制、新机制,为推进全省医改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中心卫生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中心卫生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简介
自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院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卫生局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以服务人民健康为抓手,大力推进卫生改革,加强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防控,进一步解放思想,狠抓落实,在医改力度、服务层次、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现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 自医药体制改革开展以来,我院从2012年4月严格按规定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及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及医用耗材、器械采购按照在指定中标公司集中网上采购,药品及医用耗材都能在规定时间内配送到位,2天配送率为100%。患者到我院诊治,门诊或住院费用均有了明显下降,每门诊人次收费同比下降了8.3%,每床日收费同比下降了10.5%。目前我院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188种,自治区增补药物品种数78种,中药饮片84种,2013年,药品零差率药物使用431.4万元,上级下拨药品零差价补助62.66万元。
二、基本情况及岗位设置情况
我院是一所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现全院职工共96人,其中卫技人员85人(取得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54人),工勤技术人员11人。
单位机构编制情况:核定专业技术岗位编制数66人,工勤技能岗位5人,合计71个岗位。县编办核定编制数62个。我院于2011年9月开展首次竞聘上岗62人,目前因各种原因(通过事业单位招考或调到上级医疗机构,自动辞职另谋职业、退休等)已离开本院的有19人,2011年12月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调入在职在编2人,2014年4月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调入新机制1人,现实有岗位45人(其中在职在编26人,医改后新机制人员19人),缺编17个。
三、绩效工资改革情况
自2011年10月起县人社部门对在职在编人员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基础绩效工资进行审核,我院按审核后基础绩效工资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通过单位以德、能、勤、绩、廉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按照考核程序和标准对全院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为主要依据进行发放。医改前我院职工人均工资为2900元,医改后人均绩效工资提高到了3500元。
四、扎实有序地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居民健康建档是基础,我院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上门随访服务等形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截止到2014年7月,共建立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并录入系统管理34020份,建档率81.3%。我镇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共4100人,累计建档人数4003人,建档率97.6%,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人数232人。高血压患者管理建档1880人,管理率29.94%;糖尿病患者管理建档500人,管理率17.06%;重性精神病患者建档58人,规范管理58人。
全镇儿童预防接种实行信息化管理,为全镇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适龄儿童免费提供卡介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麻风腮疫苗等11种疫苗接种。
在妇幼保健管理方面,全面推动“降消”宣传活动,免费补服叶酸项目,免费“两癌”筛查项目。我院落实为孕产妇提供5次孕期基本免费产前检查和2次产后访视任务,产前筛查国家补助115.00元/人,新生儿筛查国家补助52.00/元。我院在产科门诊补助产前筛查共87人,并在孕检过程中,动员所有符合筛查条件的进行检查。1~7月辖区内活产数264人,本院活产数16人。从2009年开始,农村孕产妇平产每人补助400元,今年得到补助的有248人,危重补助每人1000元,得到补助的有4人。
五、突出基本医疗保障改革,巩固新农合成果
2014年,全镇参合44995人,参合率为100%。2014年上半年在我院农合住院人数1416人,住院总费用3152220元,农合报销2604705元。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可享受90%报帐比例。门诊病人以家庭为单位,每天可报销67元。同时开展实行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10元/人次,参加本统筹地区的门诊患者个人负担1.5元/人次,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支付8.5元/人次。
六、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我院中医科现有中医执业医师5人,护士1人,药剂士1人。2012年12月国家扶助我院8万元用于中医科建设,对中医科住院部旧房翻新,新添了电动牵引床、电针仪、TDP神灯、微波治疗仪、电脑中频电治疗仪、艾灸仪、中药熏蒸机及中药柜等,能开展中医内儿科、妇科、骨伤科、针灸推拿理疗等中医诊疗项目。近几年来,中医科针对当地居民常见、多发的颈椎病、腰椎病,积极开展“颈、腰椎病”专科诊治,采用以针灸、推拿、按摩理疗为主的中医中药疗法,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切实缓解患者的痛苦。并积极推广和应用中药、针灸、火罐、敷贴、穴位注射等10种中医药适宜技术。2013年我院中医科门诊人次3602人,住院人次435人,业务收入达150余万元。
七、在工作中存在或遇到的问题
(一)目前卫生院人员的缺乏、设备老化、专业技术力量相对落后和资金紧张已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二)医务人员通过自身努力考取了中、初级职称,但由于职称评聘制度不够完善,相应职称未能及时得到聘任,岗位存在极大不稳定现象。
(二)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医师的观念要改,老百姓看病用药的习惯需要医师的正确引导,这样,就需要一个足够的时间过度来使病人能够接受。
(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工作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新上岗公卫人员缺乏工作经验,需要一个阶段的探索性来开展工作,努力寻求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
第四篇:董干中心卫生院三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董干中心卫生院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自2009年启动以来,新医改已有三年。这三年来我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三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现将我院2009年至2011年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院情
(一)硬件建设情况。我院地处祖国边疆,位于麻栗坡县东北部,东与富宁县隔河相望,南连越南同文县,西邻铁厂乡,北靠广南县,始建于一九五三年,当时有3名职工,6张病床。56年县卫生科拨款3万元,建土木结构房屋392平方米,70年代扩建330平方米砖混结构房屋。62年名称改为麻栗坡县第二人民医院,65年又改为董干中心卫生院。87年再次扩建1023平方米砖混结构房屋,2007年再次修建成2000余平方米的砖混结构医技大楼。全院占地面积10.2亩(6450)平方米,结构齐全,2007年6月竣工验收新建医技综合楼建筑面积为2100平方米,结构功能齐全,建筑楼层数3层(一楼为门诊部:二楼为住院部:三楼左侧为办公区,右侧为医疗区),全院设置西医诊断室,妇产科诊断室、急诊室、化验室、放射室、B超室、治疗室、分娩室、办公室、健康档案室、财务室、药房,正、副院长办公室、防疫科办公室、保健科办公室、口腔科、医护办公室,内儿科病房,外科病房、妇产科病房、温馨病房等。全院有救护车一辆,200毫安X光机一台,产床一张,手术床二张,黑白B超机2台,血球分析仪一台,空气麻醉机一台,牙科光固机一台,心电监护仪一台。于2011年11月份已购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卫生院后门新修水泥路一条,于2011年4月20日竣工。
(二)医疗卫生人力状况。2003年我院核有编制36人,时至今日仅有干部职工17人,其中主治医师3人,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医士4人、主管护师1人、护士2人、助产士1人,检验医士1人、放射医士1人,药剂师1人,现有病床30张。承担着12个村委会34226人的卫生、保健、预防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等任务,并负责指导12个村卫生室的业务工作。村卫生室共31人,其中女14人,男17人;2008年我院编制人员为32人,现实有专业技术人员17人,具体人员岗位配置如下:院办公室2人、临床科室7人、健康档案室1人,门诊1人,放射室1人、检验室1人、药房1人、收费室1人、防疫办公室1人、保健办公室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2人(注:不属于卫生院编制人员)。人员年龄结构情况为:20岁—30岁之间有9人、31岁—40岁之间有4人、41岁—50岁之间有2人、51岁以上有2人。建院初期,门诊903人次,住院病人寥寥无几,近年来,由于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住院病人每年可达2000余人次,而门诊人次每年可达20000以上。
二、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我院成立了由分管卫生副镇长任组长,卫生院院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卫生工作会议,阶段性总结近期工作情况,对存在困难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并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计划。
三、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1)、认真做好新农合筹资工作,2011参合率达95.2%以上。认真落实卫生局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措施和文件,严格控制、进一步降低参合农民医疗费用。严肃查处乡村医务人员违纪违规套用合作基金行为,控制平均住院费用,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
(2)、各定点医疗机构运行情况
①、卫生院:2011年累计诊疗病人2706人次; 其中门诊1523人次,住院 1183 人次(孕产妇 296人次);累计补偿合作医疗费用494313.18元,其中:门诊补偿21801.34元,住院补偿472511.84元(孕产妇住院费用补偿148602.50元)。
②、村卫生室:2011年16个村卫生室累计诊疗合作医疗病人19064人次;累计补偿合作医疗费用236739.57元。
③、县外医疗报销:2011年累计诊疗参合病人299人,合计补偿住院合作医疗费用
680912.36元,最低补偿68.25元,最高补偿(达封顶线)1人,达30000.00元。
四、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如期推进。一是加强培训,组织医护人员及村医参加基本药物制度知识培训10余次共50余人。二是做好网上集中采购工作,目前由于平台运行不正常,开展此项工作有一定的困难,三是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执行零差率销售。卫生院及各村卫生院100%使用基本药物,目前我院配备基本药物有279种。
五、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我院占地面积10.2亩(645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2100平方米,结构功能齐全,建筑楼层数3层(一楼为门诊部:二楼为住院部:三楼左侧为办公区,右侧为医疗区),全院设置西医诊断室,妇产科诊断室、急诊室、化验室、放射室、B超室、治疗室、分娩室、办公室、健康档案室、财务室、药房,正、副院长办公室、防疫科办公室、保健科办公室、口腔科、医护办公室,内儿科病房,外科病房、妇产科病房、温馨病房等。全院有救护车一辆,200毫安X光机一台,产床一张,手术床二张,黑白B超机2台,血球分析仪一台,空气麻醉机一台,牙科光固机一台,心电监护仪一台。于2011年11月份已购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能开展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等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
我院不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县全镇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8人,其中卫生院在职职工17人,村医31人。2011年,对31名村医采取现场督导、集中授课等方式进行了培训,村医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稳步推进
(一)居民健康档案
2011年农村居民应建档30%,完成基础信息33355人,城镇居民建档人数373人;规范化电子建档13000人,没有达规范化电子建档20355人。
(二)健康教育工作
1、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开展工作。
2、利用各种世界健康主题日、节假日、赶集日及村医例会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6种,实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6种,共计50000余份。
3、播放音像资料,2011共在乡村医生例会上播放12次15种VCD影像资料,主要主题为冠心病的防治、结核病的防治、高血压病防治、艾滋病的预防、禽流感的防治、非典的防治、食物中毒的防治、垃圾污染与健康知识、儿童预防接种指南、青少年防治近视、老年贫血的防治、如何检查确定骨质疏松、心理健康知识、起居有常知识及白果百蔬治百病知识。
4、我院应建宣传专栏2个,实建3个。每两个月宣传专栏内容更新1次并做好登记,各村委会应建2平方米以上宣传专栏12块,实建10块,并出专栏3期。
5、公众健康咨询活动。2011共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6次,发放16种健康宣传资料,共计50000余份。
6、举办健康知识讲座。201利用村医例会及下乡进行慢性病筛查共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2次,主要讲座内容为 引导村医学习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妇幼保健的相关知识、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地方病常见病的防治等。
7、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2011共开展健康教育活动16次,活动形式均为到村委会上门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慢性病筛查及妇幼保健宣传工作等服务。
(三)2011预防接种
开展适龄儿童安全接种,定期开展补种工作,及时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协助专业机构完成现场调查和处理。2011年 15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应补种 5579人次,实际补种 5579人次,补种率100 %。现已完成三针次接种工作。
(四)传染病防治
2011共登记传染病 12例,上报 12例,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健康知识宣传 16 次,传染病报告率 100%、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
(五)2011儿童保健情况
1、新生儿 562人,访视 501人,共体检562 人,并进行指导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
2、辖区内0—36个月婴幼儿应建册 1389 册,实建册1230 册,建册率达88.56%;配备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并掌握辖区内儿童数量及分布。3、0-36个月儿童应系统管理1389人,实际管理1230人,管理率88.56%。
(六)孕产妇保健
1、配备专职妇女保健人员;2011共有产产妇704人,已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已分娩孕产妇563人,对产妇 建卡552 人。
2、孕期系统管理,共进行 552人管理,产前检查552 人。
3、产后访视505人。开展计划生育技术、卫生保健和母乳喂养方面的指导和咨询。
(七)老年人保健
2011为全镇6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建档 3369人,体检5622人次,并对体检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
(八)慢性病管理
1、已建立35岁以上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并对患有高血压者进行登记。共体检人数3226人,其中高血压1369人,糖尿病355人。
2、高血压管理及随访。高血压系统管理1369人,共随访5476人次。
3、糖尿病管理及随访。糖尿病系统管理355人,共随访1065人次。
(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1、辖区内共管理54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共随访213次。今年4月份已死亡一人。
(十)抓好爱卫工作
1、于“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前对镇各机关单位、学校、街道、居民等全面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及检查评比工作。
2、今年均在全镇辖区12个村委会及其周边自然村、12个小学校、乡镇所在地15个机关单位以及董干、者挖、普 弄、马林及马崩五个集贸市场个体工商户范围内开展统一灭鼠二次,日期分别为2011年4月一次,9月份一次;每次投放大隆蜡块200公斤。
(十一)加大卫生执法力度
1、卫生院卫生监督组执法人员经常到辖区内熟食店、副食品店、食品加工店、公共卫生场所宣传食品卫生法及公共卫生管理条例,指导从业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各类食品;督促从业人员按时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个人健康证。共体检113人,已办证。
2、加强中小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的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强调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要求各学校食堂严把食品安全质量,要针对各时期的食品特点,严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检查。
3、积极在全镇开展食用野生菌、吊浆粑、野槟榔等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增强人民群众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4、加强与镇食安委、工商、镇派出所等部门的合作联系,经常对辖区内的非法游医摊点进行治理,尽力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
七、行风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继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加强党内廉政建设工作。二是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主题,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三是继续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和医德医风集中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医德考评制度。
八、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我院在人员配置及技术力量方面严重紧缺,实行新农合以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少,工作量大,再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繁重,导致辖区内基本医疗服务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2、缺乏常规的医疗检查设备,现有的医疗设备都过于陈旧,有很多常规检查项目都无法开展,从而导致不能满足群众的就医需要。
3.网络平台运行不正常,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网上采购存在一定困难,村卫生室普遍存在缺药现象。
4.由于各方面原因,医改宣传工作不到位,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质量不高,部分村交通不方便,离卫生院较远,到卫生院进行化验体检老年人较少,规范重点人群的管理存在一定差距。
九、下一步打算
1、继续抓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根据医院实际,进一步加强医院人才培养,积极安排卫生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及短期培训。
3、进一步完善医院现急需的医疗检查设备,要求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解决300毫安以上医用遥控X光机一台(一体操作)、彩色B超机一台、自动洗胃机一台等。
董干中心卫生院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市卫生局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市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省厅通知要求,现将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努力推进医改工作
(一)市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医改组织机构。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为加强对医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调整医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医改领导机构,负责
整个医改工作组织与领导,同时还配备专门力量,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其次,明确了各部门的任务,要求密切配合、共同推进。2009年12月底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医改工作大会,会上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常委、副市长听取医改工作汇报,对我市医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二)市卫生局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落实医改各项工作任务。根据省市医改工作的要求,市卫生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成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了领导小组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副局长任春振任办公室主任,为保证工作质量和进度,在全系统内抽调了精干人员充实了办公室。各县区卫生局也都成立了相应组织,明确了医改工作联络员,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二、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明确改革任务与工作思路
(一)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吃透医改精神。市卫生局医改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和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精神,为了确保各级各部学习的系统性和广泛性,领导小组还及时编印了《医改文件汇编》、《医改政策问答》等小册子分发到基层。
我们草拟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方案》,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到廊坊等地学习取经;组织各科室负责人和县区医改工作人员学习研讨医改政策条文;邀请国家卫生部医改专家就国家医改政策内容作培训专题报告,提高了广大医改工作人员对政策的理解。
(二)认真做好医改资金测算工作。按照医改五项重点工作要求,对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2011)3年实施方案中有关卫生工作方面的内容开展全面梳理,就完成医改所需资金测算制定了方案,各业务科室分别进行了测算。局长霍兴文、党委书记陈汝荣多次听取测算情况的汇报,共同分析资金需求情况,经过一个多月的认真科学测算,基本上摸清了近三年来医改任务的卫生投入需求,并多次主动与市财政进行密切沟通,并上报市发改委。测算结果得到了市政府医改领导小组会议的认可,并正式列入了医改投资计划之中。
(三)起草实施方案,出台配套文件。我们及早动手,超前谋划,结合我市实际,从2009年9月份开始,组织人员起草了《××*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多次讨论征求意见,又经发改委反复修订后,已于12月28日由市委、市政府印发。同时,我们还及时转发了《河北省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办法》的通知及《河北省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框架》。
(四)强化医改工作指导,积极探索创新。一是组织专人研究起草了《××*市区域卫生规划》;二是草拟了《××*市卫生资源整合意见》;三是进一步修改了××*市健康城市从我做起行动方案;四是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
三、2009年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河北省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工作安排》精神,我市积极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新农合医疗制度建设情况。2009年,全市共有参合人员180.8万人,参合率90.1%。截止到11月底,全市共补偿参合农民95.95万人次,补偿金额1.5亿元,全市次均住院费用 2992元,比上年略有上升,次均住院补偿达到 1175元。
启动了2010年新农合筹资工作,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农民出资20元,各级财政补助提高到120元,力争使农民参合率达到92%。2010年在青龙、卢龙、山海关和抚宁县进一步扩大门诊统筹试点,不断扩大参合农民的受益面。
(二)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组织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参加全省统一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确定了抚宁县和海港区北环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戴河东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先行试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已经做好调研摸底和测算,待省统一招标后可启动药品零加价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