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村并居 群众受益 持续发展
沁园办事处袁屯村新农村建设
情况总结
近年来,袁屯村两委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合村并居,集中建设了新农村,破解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新村怎么建,怎样可持续”等难题,硬是把一个贫穷小村建成了初具规模的新型农民社区。走出了一条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村和谐拆迁、全员受益、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我村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省级卫生村”、“焦作市首批新农村试点村”等,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人民日报》社、河南省委、省政府、焦作市、沁阳市等领导多次莅临视察指导。
一、统一思想,合村并居,寻求新农村建设突破口 沁阳市沁园办事处袁屯村位于沁阳市沁南工业集聚区,由袁屯、藕庵、小李庄三个自然村组成,现有156户666口人,土地面积958.86亩。由于历史原因存在三个方面不利因素,影响和制约了袁屯村发展:一是居住分散,思想不统一。全村居民自然形成了三个村民小组,意见不统一,不便管理。二是农民建房矛盾重重,甚至出现盖房返贫现象。虽说农民群众经济收入不断提高,但是许多人会把一生积攒都用在建设新房上,拆了建,建了改,房屋寿命短,住房质量 低,结构不合理,引发了不少矛盾,造成了严重的攀比浪费。三是土地资源严重浪费。户均占用宅基地过多,全村土地总面积958.86亩,仅村民住宅占地就占去了258.86亩,户均宅基地1.7亩,不少村民划新不交旧,宅基地空着也不交,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于是,改善居住环境和治理空心村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问题,村两委一班人决定将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村两委经过多次会议,认为如果统一建房子、修路,有“三个值得”。一是可以消除攀比浪费的根源,每户群众可节省建房款10多万元,群众可以得到真正实惠,值得!二是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提升袁屯形象,值得!三是按一户0.36亩宅基地计算,节约宅基地157.84亩,这将是全村群众的一笔巨大财富,值得!由此,村两委深刻地认识到,宅基地问题就是全村发展与稳定的总抓手、牛鼻子。于是,村两委一班人下定决心:合村并居,在袁屯原宅基地上集中建设新农村。
二、合理布局,谋划发展,描绘袁屯新农村建设蓝图 在确立新村建设的思路后,村两委聘请“河南省建筑设计院”设计专家进驻袁屯村。按照“节约土地,集约开发,绿色环保,改善人居,全员受益,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通过规划设计,建设样式新颖、美观大方的新型住宅164座,配套建设幼儿园、敬老院、医疗所、超市、文 化娱乐中心、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公用设施,绿地率占35%,村民新型住宅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建筑面积258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分四期完成。总体规划拟定后,村两委先后5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制定拆迁安臵方案,确立了“以宅基地换房”的运作模式,并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筹资、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最后全村一致达成了共识协议:一是先建设,后拆迁,解除群众后顾之忧;二是每户只交4.5万元费用即可入住新房;三是近年来新盖的两层以上楼房,聘请房管部门进行评估,村集体给予全额补偿;四是群众入住新房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抓阄定位,先拆先住,后拆后住,一碗水端平。
三、激活经济,流转土地,走上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新农村建设,钱的问题是关键。钱从哪里来?一是利用村集体原有积累,分批建设,不贪大求快;二是创新集体融资方式,以企业租赁集体用地费用入股项目参与分红,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20万元;三是建成一批,搬迁一批,用群众所交建房款弥补不足;四是积极争取省新农村建设财政引导资金及银行贷款,保障新农村建设有后劲。四个方面环环相扣,使新村建设走上了滚动积累、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轨道。
贯彻落实沁阳市委、市政府“项目带动、资本活市、人才兴沁、环境赢商”四大战略,并把这一战略运用到农村工作中来,实施资本活村。成立了沁阳市瑞源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包装项目,以新村建设节约的157.84亩土地为资本,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融资,跑焦作上郑州,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12月争取到中国农业发展河南省分行首笔2500万元新农村建设项目贷款,这笔资金到位后新农村原本6年建成的时间提速了3年。也为袁屯发展经济注入活力。
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先后有8家企业落户袁屯村,为袁屯村搞活经济提供了发展空间,用企业土地出让金、土地租赁金入股企业参与分红,滚动发展。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一是从事农业规模经营。有的群众承包本村流转土地,有的外出承包经营土地。如本村村民吴向东,在孟州市承包土地60亩种植核桃树,年受益达8万余元;二是就近在企业上班。近年来,经过村两委安排进入华泰等企业务工的有120余人;三是从事三产经营。目前,袁屯村太行大道东侧已建成门面房28间,支持发展个体工商户11家,从事三产60余人。2010年人居纯收入达到8760元,集体收入逐年递增。
面对全村劳动力基本实现二三产业就业、农民对土地依附性大为降低的新情况,村两委根据群众要求,对全村700亩的土地实行了流转,由“沁阳市瑞源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农业生产与销售。这样,袁屯村不仅土地没有减少一分,而且粮食亩产量从908斤提高到1200斤左右。下步,村两委计划用新农村建设节约出来的157.84亩土地建设大型物流中心、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藕庵老街”民俗旅游项目,弘扬“怀府水席”文化,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同时完善水、气、电、路、养老等基础设施,发展公益事业;加强农民文明意识培养,建设和谐新型社区,让群众不断受益,促进袁屯村可持续发展。
袁屯新农村建设2007年批准,2008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新型村民住宅85座,50户入住新居,35户也将入住新居。其余的79座已于2011年5月全面开工建设,2012年5月村民住房全部完成,截止目前完成投资3800万元。新型农民住宅,不仅样式美观,而且统一配臵整体厨房、水冲式厕所、太阳能、天然气、宽带服务,从根本上提高和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袁屯村几年来的发展,使我们深深感到:
必须有一个好班长。“党员干部要具备一种精神,坚持一种信念,肩负一定责任,做出一番作为”。袁屯村支部书记、主任秦东红不仅将这句话记在笔记本上、铭刻在心里,而且把它制成宣传栏作为村两委的工作警言,时刻鞭策自己、教育大家。秦东红从25岁开始从事工程建筑业,致富较早,自从书记、主任一肩挑后,村委会就成了他的家,接 待群众、宣传政策、谋划发展、事必躬亲。在他的带动下,现在的袁屯村两委班子成员俨然行政机关,上班下班,待人办公,井井有条,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必须有一个好思路。新农村建设必须有一个好思路,实行统一规划,全村宅基地纠纷没有了;实行土地流转,解放了生产力;实行招商引资,增加了集体收入;实行集中行使权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行合村并居,节约了土地资源。而落实这一思路的整个过程,就是全员受益,持续发展,加快袁屯村发展的过程。
必须有一个好方法。袁屯村两委干部始终坚持群众工作“五要五不要”: 即“要见不要躲、要热不要冷、要柔不要刚、要疏不要硬、要劝不要顶”。村两委班子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融入“三重一大”决策、农村“三资”管理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及村民代表参政议政,决策党务、村务的重大作用。通过“袁屯夜话”、“党员联系岗”及每月一期的《袁屯快报》,真正起到了“大事小事群众早知道”的作用,拉近了干群距离,增进了干群感情,密切了干群关系。
必须以群众满意为最高理念。新农村建设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必须完全符合民意。这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忽视或不重视这个环节,群众就会不满意,就会不支持,那就什么也干不成,建设新农村如此,办其它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比如建房费的标准,每户只交4.5万元建房费即可入住新房,让群众得到了最大实惠;安臵方案中,按拆迁先后,抓阄定位,群众优先、两委干部最后,这是最直接的公平、公正、透明;在各个环节都要征求群众意见,规划方案、拆迁方案、安臵方案、补偿方案等支持率均达98%以上,从而真正做到了情愿拆迁、和谐拆迁。近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没有一个群众上访。
必须把民生放在第一位。
随着集体收入的不断增加,我们把民生放在了第一位,也就是说村中有钱了要为老百姓办点实事,让群众的日子好起来,建立了“重阳节”为60岁以上老人祝寿制度,每年“重阳节”为60岁以上老人举行集体宴会并发放慰问金和礼品,这已形成制度,每年“重阳节”这一天老人们不用通知都高高兴兴的来了,他们互相谈论:“儿子们也没有对我们这么好!”,聘请优秀教师创办了“5—7点”学校为在校学生补课,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他们可以安心去做事。(下一步我们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建设敬老院把老人们安臵好,让年轻人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创业。)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20元养老补助金,每逢月初老人们都会按时来村委会领养老金。春节每人发放200元和礼品,考上一本的大学生发奖金1000元,只要考上一本的学生,家长就会带着通 7 知书到村委会来领取,目前已支持了4名大学生。计生双女户、独生子女户每年春节发放福利时按照政策双倍发放。袁屯村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四、科学规划,谋划发展,走持续发展道路
今年10月换届前,我们以让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为发展理念,科学制定了2012年至2014年发展规划。投资2.5亿元建设联创中小企业孵化园、投资2000万元建设高效农业生态园,在联创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中我们采用:“招商建设、引商入住、滚动发展、蓄势后劲”借鸡下蛋的运作策略,具体是:根据联创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投资量大短期内难以建成的实际,先在园区建临街商铺270间,每间商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100m,建设成本12万元,采用预期方式,投资商以租赁方式提前缴纳租金,建设商铺,使用期20年,期满后交回商铺使用权。20年后270间商铺将成为袁屯村一笔可观的财富。20年后的今天,这些资产价值不低于两亿元,用20年后的房价除二十,我们每年的收益不低于1000万元。我们还将用这270间商铺作为质押物向银行融资,进行标准化厂房建设、高效农业生态园建设,买回福瑞生化有限公司开发的福海花园社区180间临街商铺,让袁屯村民多元化发展。“三年规划”完成后人均纯收
2入达到10000元,集体收入达到600万元。
2011年11月9日焦作市委路国贤书记在沁阳市委陈敬如书记等领导的陪同下,亲临我村检查指导工作,深受鼓舞,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工作作风,以民生为地位,积极工作,保先进位,勇创一流,努力使袁屯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沁园办事处袁屯村两委
2011年11月
第二篇:农村合村并居旧村改造
加快农村合村并居工作 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我县地处鲁北平原,总面积900平方公里,辖区内有9
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共448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人。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农村合村并居(旧村改造)工作是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也是整合开发、集约利用土地的有效途径。这项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扎实推进农村合村并居的建设工作。在规划实施中,由于村庄数量多、规模小、位置散,以及传统的观念束缚和经济的制约,触及到许多新问题,面临着许多新困难。我们通过深入调研,积极探索相应的方法措施,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城乡和谐、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科学规划,总体布局。2009年县规划局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博兴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全县通盘考虑,统筹城乡规划,根据各镇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制定出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将我县448个行政村规划为43个农村社区,为城中村改造及合村并居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近年来,结合我县的发展实际,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积极稳妥,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先后指导完成了兴福李韩社区的合村并居工作和锦秋社区、王楼社区和伏栾社区的城中村改造规划。
3、严格规划,细致分工。各镇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必须以
《博兴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为依据,严格规划控制,各镇要根据43个农村社区的分布情况分步骤、分阶段组织实施。在农村合村并居工作中,各镇、各村要严格按照规划,分级报批,要以《博兴县人民政府关于扎实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意见》为依据,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决杜绝多占土地和建新不拆旧现象的发生。各镇要尽快完成各自的总体规划并报批实施,对于各镇总体规划没有批复的,所有项目不予审批。各镇(街道)申报上来的农村合村并居项目,县规划局要积极组织相关专家给予评审用以指导小城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快农村合村并居工作是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是与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各镇(街道)要以《博兴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为指导,以各自的小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循序渐进的组织好农村的合村并居工作,做到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目前,各镇最迫切的工作是尽快报批各自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用以指导各自的合村并居工作。扶持群众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发展转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为农村合村并居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三篇:西城街道合村并居工作情况汇报
西城街道合村建区工作情况汇报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来到西城街道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西城街道合村建区的工作情况。
我们西城街道成立于2006年9月,下辖20个自然村,总人口8409人。2009年7月份,按照上级要求,我们把20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安居社区,同年11月,我们完成了社区居委会选举,成为全市第一个100%完成选举工作的街道,并荣获“全市村庄合并社区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为彻底实现由合村到并居的目标任务,办事处于今年5月份正式启动了安居社区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建设路以北、四号路以东、枣园一路以西,占地232亩,总建筑面积29万㎡。我们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期完成”的总体思路,聘请省规划设计院完成了社区总体规划。项目由德州嘉诚置业有限公司承建,总投资4亿元,分三期建成,一期投资1.2亿元,建设居民安置楼12栋5万㎡,主体于2011年5月份完工,2011年10月实现510户1600余居民入住。二期投资1.3亿元,建筑面积12万㎡,可实现1100户3300余居民入住;三期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12万㎡,可实现1250户3700居民入住。新社区建成后,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可全方位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快街道的城市化进程。目前,社区一期12栋住宅楼已建设至2层,另有4栋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以上工作成绩的取得,我认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
一是得益于一个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办事处成立了由工委书记任总指挥,工委副书记任副总指挥15人的“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发扬白加黑、5+2的工作精神,一天24小时吃住在现场,工委书记亲自安排部署、亲自调度,分管副书记深入现场、靠上抓落实。从思想上把社区建设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牵动全局的重点工作来抓。
二是得益于一个良好的补偿政策。我们通过借鉴外地经验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改变过去旧房拆迁补偿政策,探索出了“以宅基地换楼房”政策。规定:农户不管房屋质量好坏,不管是平房还是二屋楼,一律以实际测量宅基地面积进行拆迁补偿,农户获得补偿后,再以人均30平米的居住标准按成本价选购安置楼。此项政策的实施,一是农户不用自己掏钱就能住上楼房,而且还有5至10万元的拆迁补偿余款,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二是有效地遏制住了城中村的乱搭乱建行为,得到了大多数农户的认同。
三是得益于一个规范的推进机制。在农村成立了由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城中村改造拆迁协会”,对宅基地测量、补偿、户型选定、楼房安置、工程质量等全程监督,并实行公示,做到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同时对那些经三番五次做工作无效,肆意阻挠城中村改造的“难缠户”、“钉子户”,由司法部门依法强制执行,确保城中村改造的高效顺利推进。
以上发言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四篇:合村并点实施方案
关于推动行政村“合村并点”工作的实
施
意
见
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山东省关于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支持政策》相关要求,现就我市行政村“合村并点”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实际,以县(市、区)为主导、乡镇(街道)为主体,积极稳妥推进合村并点工作,进一步优化村庄规模,减少行政村数量,逐步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以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为纽带的农村组织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助力脱贫攻坚,切实为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村并点”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村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风俗传统、资源分布、人口基数和产业布局等实际因素,区别情况、因地制宜、稳步实施。
2.尊重民意,实事求是。“合村并点”要广泛听取涉及村党员群众的意见,坚持民主协商原则,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认真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搞“强迫式”“运动式”撤并。
3.完善配套,同步推进。坚持“合村并点”与村级组织建设同步考虑和组织推进,科学合理设置各类组织,健全完善村级组织体系,确保组织、职能、工作、责任“四到位”,实现社会治理和服务的“无缝”衔接。
三、工作任务
(一)目标要求
坚持提倡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大村带小村,原则上人口在500人以下的村都要进行合并;村集体经济增收压力较大或者到2021年实现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压力较大的村要进行合并。截至2020年6月底,各县(市、区)行政村数量要减少三分之一左右。
(二)合并类型
1.根据历史渊源,让村庄回归型。按照历史沿革,对多年前本就是同一行政村,后被拆分的村庄,结合目前实际情况,优先进行合并。
2.根据血缘关系,让村庄回家型。对宗亲关系较为密切的村庄,利用血缘和亲情等关系,推进村庄合并。
3.根据地缘关系,让村庄汇合型。按照村庄的地理位置分布,对地缘相近、禀赋相通的村庄进行合并。
4.根据班子情况,实现强村带弱村型。结合落实“强村帮带”工程,把班子较弱、无干部可用的村庄与班子较强的村庄进行合并,实现村庄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5.根据产业特色,实现产业集聚型。把产业特色类型相近、有大项目带动的村庄进行合并,实现村庄抱团发展。
6.根据搬迁拆建,实现集中居住型。结合城市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压煤搬迁、南四湖整治等工作,对集中搬迁居住的村庄,稳步推进合并。
(三)政策把握
1.把握好“六个慎重合”。合并后不稳定的慎重合;村小但支部班子强集体收入过10万元的慎重合;历史上有积怨,风俗习惯不相同的村慎重合;无合适党组织书记人选的村慎重合;距离较远的村慎重合;少数民族聚居的村慎重合。
2.坚持好“六个暂时不变”。行政村合并后原定市以上财政扶持资金发放不变;原村民小组和行政村土地、河滩、林地等自然资源隶属权暂时不变;原行政村债权债务和农机、电力、水利等服务设施,公共房屋、道路、树木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暂时不变;土地承包、租赁合同暂时不变;现任村干部的补贴待遇标准、发放渠道暂时不变;村主职干部的任职年限顺延至下次村“两委”集中换届暂时不变。
3.合并后村党组织建设。合并后的村党组织先由乡镇(街道)党(工)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或者从原行政村党员中选择“三高三强”型优秀人才担任。在新一轮村“两委”换届时,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可设立党小组。村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组织村民开展自治活动。
4.合并后村自治组织建设。按照《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定,可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推选产生村民委员会下属组织、村民代表,或者选出村委会临时负责人。
5.合并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村庄合并后,可成立自然村(原行政村)经济股份合作社,负责原行政村的“三资”和债权债务的管理运营,按照依法、自愿、民主、公正的原则进行股份制改造,将除承包地以外的各类资源和经营性资产作股量化到经济合作社成员。在成立自然村经济股份合作社的基础上,可通过股份制形式,成立合并后的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整个村“三资”的股份化和整合融合。对于合并后新产生的集体经营项目及收益,结合实际归合并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四、实施步骤
1.调研谋划(2019年10月下旬前)。县(市、区)深入村级一线,全面了解村“两委”班子和村情民风,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并提出合并试点方案,报市“合村并点”工作办公室。
2.开展试点(2019年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各县(市、区)择优选择2个乡镇(街道)开展合村并点试点。要进一步明确合并后的村级组织架构和目标任务,加强合并后村级组织的日常运行、制度执行、工作提升等方面的管理。
3.推广实施(2020年1月至6月)。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各县(市、区)再次进行摸底排查,组织乡镇(街道)提出合村并点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推开合并工作。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合村并点工作领导体制。成立全市合村并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合村并点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业务指导、信息交流、督导检查等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建立联系点制度,每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都要联系1-2个乡镇(街道),县、乡党委书记联系合并难度最大的村,指导、监督联系点采取有力措施,顺利推进合并工作。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合村并点工作列入重要日程,统筹谋划,加强力量,有序推进。
2.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组织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合并后村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服务管理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合并后村庄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指导、政策制定、项目安排、督促检查、考核和业务培训等工作;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村庄合并的规划编制等工作;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合并后村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以及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财政部门负责保障合村并点工作的费用,同时保障合并后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干部补贴等资金投入;审计和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加强对合并后村干部经济责任和集体“三资”专项审计工作,对违规处置和变相侵吞集体资产的行为及时纠正;公安、信访部门负责加强对合村并点工作中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及处置;纪检、宣传、网信、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发挥好职能作用。
3.确保稳步推进。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合村并点的方针政策、部署要求,以及村“两委”干部的标准条件、工作中的典型和经验,积极营造推进合村并点良好氛围。建立合村并点重大问题、重要信息及时报告和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防范、掌控和处置。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及时受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舆情动向和变化,防止炒作负面新闻、不实信息和突发事件。
4.鼓励探索创新。在合村并点工作中,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党员干部轻装上阵,确保合村并点顺利实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五篇:合村并组工作经验总结
合村并组工作经验总结
簰洲湾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现有农户10147户,农业人口43772人,耕地面积66605.05亩。村组合并之前,全镇设置30个行政村148个村民小组,村组干部总数181人,其中村干部人数136人(兼任村民小组长的103人),专职村民小组长45人。今年九月份以来,我镇按照县委指示精神,在深入调查研
究、精心策划方案的基础上,规范程序,依法操作,稳步实施,快速推进,于9月20日至24日仅用一周时间,基本完成了合并工作任务,在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主要成效
(一)实现了大村大组的科学合理设置。合并后,全镇行政村由30个减少为14个,精减53,村平人口由1459人上升到3126人;村民小组由148个减少为75个,精简49,组平人口由295人上升到583人。
(二)实现了减人减事减支减负担的目标。合并后,全镇村组干部总数由181人减少为90人,精减50.3,其中村干部人数由136人减少为76人,精减44.1,专职村民小组长wenmi.net由45人减少为14人,精减69。按我镇现行村组干部工资标准测算,每年可减少二分之一的工资支出,仅此一项,可以减少开支28万元,户平减负27.6元。
(三)实现了平稳过渡。在村组合并、干部交接过程中,全镇未出现一起违法乱纪事件,未出现一起群众不满集体上访事件,未出现一起干部闹情绪寻衅滋事事件,实现了平稳合并、平稳交接,全镇各项工作照常运转、顺利进行。
二、基本作法
(一)把思想搞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合村并组是一项大的改革措施,关系到村组干部的进退去留,关系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上下左右的思想搞通是关键。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掌握到干部群众在合村并组上存在“四怕”:一是镇里怕“出乱子”,担心影响稳定、自找麻烦;二是村里怕“合豆子”,担心债务均摊、收入平调,就象不分青红皂白地把红豆、绿豆、黄豆合在一起“一锅煮”;三是村组干部怕“丢位子”,担心丢掉了个人的政治前途和经济利益;四是群众怕“翻饼子”,担心走过场、合不长,变来变去瞎折腾。为了统一思想,打消顾虑,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争取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我们针对“四怕”,着重做到“四个讲明”:
1、讲明“六大需要”。合村并组一是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需要;二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需要;三是进一步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四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五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六是建立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的需要。
2、讲明合村并组的“五大好处”。一是减了事;二是减了人;三是减少开支;四是减轻负担;五是大村大组更有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五大好处归结起来就是“四减一集中”。
3、讲明镇党委、政府明确规定的“六个不变”。一是合并后农户今年的税改负担卡标准不变;二是农户责任田经营权和原村组签订的各项经济合同不变;三是原已锁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四是合村后不再任职的村干部今年全年的工资待遇不变;五是政府及部门原确定扶持款物的对象不变;六是镇联村干部本确定的岗位责任制考核目标不变。
4、讲明干部安排原则。一是新合并村村组干部全部在各村现任干部中择优选用;二是各村现任“一把手”除特殊情况外,均在新合并村“两委”班子中安排适当工作。
(二)把政策搞准。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合村并组政策性强,稍有不慎,就会“踩红线”,因此,我们特别注重把政策搞准。
1、把村组合并的法定程序搞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消、范围调整,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该法还规定,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在这些规定中,最关键点在于召开村民会议表决通过;在实际操作中,最难点也在于召开村民会议表决通过,往往会议难开拢。为此,我们根据法律精神,采取变通方法表决通过,即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前提下,上门入户征求意见,由户代表填写《征求意见表》,有二分之一以上户的代表同意视为通过。从我镇各村通过率来看,最高的达到了96.6,最低的57.3,全镇平均通过率达73。
2、把党组织的设立规定搞准。按照有关规定,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下的设立支部委员会,党员人数在50人至100人之间的设立总支部委员会。我镇由25个小村合并成的9个大村,党员人数均在50人至71人之间,因而,我们在9个合并村设立总支,总支之下按原小村区域设立支部,既符合规定又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3、把干部的任免政策
搞准。一是把党内干部任免政策搞准。《党章》规定,成立村级党的新组织、撤销村级党的原有组织,由乡镇党委决定;在乡镇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乡镇党委可以调动或指派村级党组织的负责人。根据这一规定,我们以镇党委的名义,任命了各合并村总支书记、副书记;二是把村委会干部任免政策搞准。根据有关规定,合并后原各村村委会自行解体,组成人员职务自行终止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鉴于目前各合并村组织换届选举的时机还不成熟,我们以党委名义,确定了各合并村村委会代理主任、副主任、委员,在换届选举前负责村务工作。
(三)把方案搞细。
积极稳妥搞好合村并组工作,必须要有一套比较完善周全的实施方案,宜细不宜粗。在制订实施方案中,我们坚持做到周密细致,把握“五性”。
1、把握原则性。根据合村并组的工作特性,我们确定了合村并组的“五大原则”:一是经济主导原则。要以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步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便于管理原则。规模要适中,布局要合理,管理范围和人口结构要便于村民自治;三是减轻负担原则。通过合并,使管理成本明显降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村级工作正常运转;四是尊重“三性”原则。即尊重历史性、习惯性、认同性。从群众的生产、生活、交通流向和习惯考虑,宜撤则撤,宜并则并,宜稳则稳;五是民主法制原则。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办事,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把上级精神、党委决定和群众意愿有机地统一起来。
2、把握灵活性。根据上级关于平原湖区村级规模以五千人为宜的要求,我们紧扣规定,又不死扣规定,根据实际,灵活掌握。我们对5个人口在2200人至2600人之间的行政村没有进行合并,保留原有建制不变,对2个人口分别为2300人和2600人的行政村,根据实际,安排与其他村合并。在这次合并中,两个村合并的有3例,三个村合并的有5例,四个村合并的有1例,合并村人口数最多的达5439人,人口最少的有2749人。
3、把握可行性。在这次合并中,我们首先确定的村“两委”干部职数限定为5人,但考虑到有利于工作,有利于保护优秀干部,有利于平衡村际关系,我们将一个村干部职数调整为7人,将三个村干部职数调整为6人。
4、把握特殊性。在这次合并中,我们普遍提倡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代理主任,实行“一肩挑”,村“一把手”原则上从合并前各村主职中选配。考虑到各合并村的不同特性,有4个合并村没有安排“一肩挑”,从镇机关选派了2名干部到两个合并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代理主任。
5、把握长远性。为了搞好合村并组的配套工作,保证村级工作正常运转,实现规范管理,我们向全镇各村转发了中办、国办《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印发了《簰洲湾镇村级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并就两个文件精神的落实措施和操作办法对各村主职干部进行了专门培训。
(四)把工作搞实。
搞好合村并组,离不开实实在在具体细致的实际操作。在这次合并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目标明确、工作到位,一步一个脚印。
1、摸清动态,消除隐患。为了有针对性地化解矛盾、消除隐患、保持平稳,我们围绕“三个摸清”,即摸清干部思想动态、摸清群众思想动态、摸清各类矛盾隐患,普遍要求走访“三种人”,谈好两次话。走访“三种人”,一是走访相关各村老支书、老主任,二是走访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劳模,三是走访县镇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谈好两次话,第一次是合并前与各村干部谈好话,第二次是宣布合并村班子之前,与合并村新任班子成员谈好话,与不再任职的原任村干部谈好话。
2、加强宣传,正面引导。我们要求各工作专班做到开好三个会,送好一张宣传单,发出一份倡议书。一是开好村“两委”会、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有广播的村还要开好广播会;二是向全部合并村7336户农户每户送达一份《合村并组工作宣传单》,作为“门神”张贴起来;三是镇里召开县级党代会簰洲湾镇代表团全体代表座谈会,签发了《致全镇共产党员倡议书》,并将倡议书发到全镇每一名党员手中。
3、扣住关键,搞好表决。合不合得成,关键在表决。全镇各合并村按照镇统一安排,由镇村干部逐组逐户上门征求意见,并由户代表亲手填写统一印制的规范的《征求意见表》,入户率达100,确保了合并村组的合法性。
4、选准干部,配强班子。在选配村级“两委”班子中,我们采取“两步走”办法,第一步由驻村工作专班调查考察,提出初步方案;第二步由镇党委集体审议,敲定方案,力求把干部选好选准,把班子配强配优。
(五)把措施搞硬。
好方案的实施离不开硬措施作保证。在合并工作中,我们着重做到加强“三项措施”。
1、加强责任措施。一是加强领导责任,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合村并组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镇长负总责;二是加强专班责任,镇里成立了九个由党委委员任组长的驻村合并工作指导组,并争取县委支持,调派了20多名熟悉簰洲湾情况的县直局级干部加强力量,组成驻村工wenmi.net作专班,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对专班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纪律,哪里出问题由哪个专班负责任,“板子”打到人。
2、加强纪律措施。镇里以纪委名义,对全镇下发了《关于严明合村并组工作纪律的通知》,对党员干部规定了严格的政治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对违纪违法者实行就地免职、取消待遇、给予处分,严惩不贷。
3、加强把关措施。镇合村并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对各个专班具体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把关,凡前一关工作没有到位的不准进入下一项操作。一是把好收缴关,合并工作正式开始前,一律收缴相关各村各类公章、财务财产账目、各类经济合同、重要文件资料、计划生育全套资料;二是把好宣传关,由办公室深入各村查看各项宣传工作落实情况;三是把好摸底关,由办公室查阅各专班走访记录、座谈记录、会议记录,审查调研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四是把好表决关,由办公室对各专班收回的《征求意见表》进行审查统计,审是否真实有效,查是否达到同意票数。好范文版权所有
“合村组趋利避害增创新优势,谋发展争先恐后更上一层楼”。簰洲湾合村并组工作的圆满成功,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得益于上级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镇干部群众的大局意识和共同努力。我们相信,经过村级机构改革,全镇“三农”工作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个文明”建设将会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