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5:5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本文通过对广州市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查,总结了各地的社区建设经验并提出了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和谐社会社区建设现状和趋势党的十六届四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或切入点是构建和谐社区,因此社区建设成为目前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社区建设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仍处于开创阶段,全国各地的作法和进展也有所不同。六盘水市政府、贵阳市政府、武汉市政府驻穗办组成联合调查组,通过对广州市的社区建设情况调查,结合其它城市的做法,总结了各地的社区建设经验并提出了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各地社区建设的现状社区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平台,直接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各类矛盾反映比较直接和敏感。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创建“和谐社区”,就是要通过社区这一基础平台,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一)各地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80年代中期,民政部曾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围绕民政工作范围开展的社区建设运动。90年代初,针对城市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职能弱化问题,又提出了在城市开展“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并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等地开展了试点工作。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需要,2000年11月3日,民政部又发出了《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把社区党建、社区民主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纳入到社区建设之中。随后全国各地就社区体制创新、社区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出现了整体推进的可喜局面。——广州近年来实施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和服务社会化的途径,服务内容从助残扶困等民政部门的传统范围扩展到了文体娱乐、计划生育、青少幼服务、下岗再就业、便民利民等非民政业务范围。服务方式则包括无偿服务、非营利低偿服务及廉价的有偿服务等。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制定了《关于加强街道工作的意见》。对街道工作职责、事权、经费、编制、监督等五方面的内容重新作了定位和调整,以居民工作为基础,以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为重点,对街辖内地区性、社会性和群众性工作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职能。在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方面,目前尚在试点阶段。如黄花岗街拟将现有的水荫南、北、西三个社区合并成一个社区,合并后的面积为0.804平方公里,管辖户数为5096户,户籍人口为16768人。社区管理机构调整设置为“两委一中心”,即社区党委会(是黄花岗街道党工委下属的党组织,在社区起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居委会(是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社区政务中心(是街道办事处派驻社区的工作机构,主要承担区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下移社区的各类行政工作,配合居委会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天津的特点是从细节入手。该市从2001年起抓了城市卫生资源调整,提出了“抓两头,调整中间”的思路,一头是贴近群众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一头是按区域规划和学科建设为依据重新组合的医院,医疗服务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目标。城市卫生资源调整项目启动4年来,全市城区遍布社区卫生服务网,已有80%的家庭享受到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天津市2004年20件实事之一的旧楼区综合整修也全部完成。这项使二百万人受益的民心工程,共整修旧楼区572爿,1400多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达55万户、200万人。在旧楼区综合整修中开辟文体活动场所110多处,新增商业便民服务设施603个。——武汉社区建设的最大特色是积极转变政府的职能,将权力重心下移,强化社区功能,创新社区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了“五个结合”的工作模式。一是将社区的调整划分与社区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社区区域概念和健全的社区组织体系;二是将社区体制改革与建立社区服务设施网络结合起来,形成了社区服务的网络化;三是将加强社区建设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四是将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与发展社区建设各项实体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要求的服务体系;五是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工作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社区工作规范化良性运作机制。——深圳市创造了“盐田模式”,将政府职能从社区居委会中完全剥离出来。社区居委会成为社区的议事机构,属于居民权益保护性机构,对于社区的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进行调研、决策的监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工作站从社区居委会中分离出来,作为街道办事处设在社区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办

第二篇: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本文通过对广州市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查,了各地的社区建设经验并提出了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和谐社会社区建设现状和趋势党的十六届四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或切入点是构建和谐社区,因此社区建设成为目前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社区建设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仍处于开创阶段,全国各地的作法和进展也有所不同。六盘水市政府、贵阳市政府、武汉市政府驻穗办组成联合调查组,通过对广州市的社区建设情况调查,结合其它城市的做法,了各地的社区建设经验并提出了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各地社区建设的现状社区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平台,直接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各类矛盾反映比较直接和敏感。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创建“和谐社区”,就是要通过社区这一基础平台,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一)各地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80年代中期,民政部曾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围绕民政范围开展的社区建设运动。90年代初,针对城市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职能弱化问题,又提出了在城市开展“社区建设”的思路,并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等地开展了试点。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需要,2000年11月3日,民政部又发出了《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把社区党建、社区民主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纳入到社区建设之中。随后全国各地就社区体制创新、社区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出现了整体推进的可喜局面。——广州近年来实施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和服务社会化的途径,服务内容从助残扶困等民政部门的传统范围扩展到了文体娱乐、计划生育、青少幼服务、下岗再就业、便民利民等非民政业务范围。服务方式则包括无偿服务、非营利低偿服务及廉价的有偿服务等。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制定了《关于加强街道的意见》。对街道职责、事权、经费、编制、监督等五方面的内容重新作了定位和调整,以居民为基础,以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为重点,对街辖内地区性、社会性和群众性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职能。在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方面,目前尚在试点阶段。如黄花岗街拟将现有的水荫南、北、西三个社区合并成一个社区,合并后的面积为0.804平方公里,管辖户数为5096户,户籍人口为16768人。社区管理机构调整设置为“两委一中心”,即社区党委会(是黄花岗街道党工委下属的党组织,在社区起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居委会(是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社区政务中心(是街道办事处派驻社区的机构,主要承担区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下移社区的各类行政,配合居委会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天津的特点是从细节入手。该市从2001年起抓了城市卫生资源调整,提出了“抓两头,调整中间”的思路,一头是贴近群众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一头是按区域规划和学科建设为依据重新组合的医院,医疗服务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目标。城市卫生资源调整项目启动4年来,全市城区遍布社区卫生服务网,已有80%的家庭享受到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天津市2004年20件实事之一的旧楼区综合整修也全部完成。这项使二百万人受益的民心工程,共整修旧楼区572爿,1400多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达55万户、200万人。在旧楼区综合整修中开辟文体活动场所110多处,新增商业便民服务设施603个。——武汉社区建设的最大特色是积极转变政府的职能,将权力重心下移,强化社区功能,创新社区运行机制,建立了“五个结合”的模式。一是将社区的调整划分与社区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社区区域概念和健全的社区组织体系;二是将社区体制改革与建立社区服务设施网络结合起来,形成了社区服务的网络化;三是将加强社区建设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是将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与发展社区建设各项实体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要求的服务体系;五是将加强社区者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社区规范化良性运作机制。——深圳市创造了“盐田模式”,将政府职能从社区居委会中完全剥离出来。社区居委会成为社区的议事机构,属于居民权益保护性机构,对于社区的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进行调研、决策的监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站从社区居委会中分离出来,作为街道办事处设在社区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办

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治安、卫生、人口、计生、文化、法律、环境、科教、民政、就业、维稳综治和离退休人员管理等,以及其他由各区政府确定需要进入社区的事项。形成了社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区民政局)——街道社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社区站的垂直管理体制,使政府的职责、任务、资金、人员等通过一个口子下达到社区站。社区居委会成员与社区站人员不能交叉任职,相应引入了政府雇员制,社区站的人员都是由政府部门组织专门考试录用的政府雇员。通过试点经验,今年2月22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深圳市社区建设试行办法》。制定了社区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社区人员管理、经费投入等方面的规范。

(二)国外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欧美国家的社区建设至少先行了30年。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规划;第二、政府、社区和民间组成健全的机制和组织体系;第三、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不可替代;第四、社区参与广泛,自治和自助能力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区服务注重困难群体。包括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照顾,为学前儿童提供保育,为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并进行家庭企业咨询,为无家可归者、单亲家庭提供住房支持,为妇女儿童提供保护服务,为低收入个人或家庭提供资助,帮助移民或难民迅速融入本地社会、实现本地化。服务的方式有:①设施服务。②外展服务,又叫走出服务机构的服务。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社区中介组织或非营利机构,也有私人机构。服务资金绝大部分来自政府拨款,部分来自服务收费。

2、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形象。社区文化是美、加两国社区建设中普遍开展的内容,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他们认为,开展社区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的智力开发和增强人的活力,有助于培养自尊和力量,从而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造祥和的气氛,塑造社区的形象,修补和完善社区的社会结构。两国开展社区文化的形式很多,主要是利用社区内的各种文化设施组织开展文艺、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

3、社区治安列为新的警务。社区治安是社区居民最为关注的事情。在美、加两国,社区治安是一种新的警务,其功能为:(1)控制犯罪。(2)向处于危难中的人提供快速援助。(3)改善警民关系。通过加强社区治安,实行群防群治,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消除社区内各种不稳定因素。

二、目前各地社区建设中具有共性的几个问题(1)管理体制不顺。一是由于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政府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很多都需要依托社区才能得到落实和加强,居委会往往被上级职能部门当作其下属机构,具有严重的“行政化”倾向。二是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的居委会偏离了其本身的自治性质和功能。三是社区组织的作用以及凝聚力、号召力比“单位”逊色得多。(2)法律体系滞后。目前街道所依据的法律规范是1954年制定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居委会所依据的法律规范则是1990年颁布实施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前者距今已有50年。街道办事处在对象、任务、机构设置、职能和人员编制等诸多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制定时间较早以及社会变革和转型加速,这两部法律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的形成。(3)资源整合难度大。一方面由于以往城市建设中没有将社区本身及社区服务所需的硬件设施纳入统一规划和建设,因此可供社区整合的硬件资源十分有限,相应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质量等软件建设很难付诸实施。另一方面,城市基层管理的事项和内容急剧增多,但基层却没有相应的人、财、物资源的调配权,“费随事转”的原则也并未落到实处,责重权轻,许多管不到位,只能穷于应付。(4)政府公共投入不足。据测算,公共投入中教育和卫生医疗这两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世界上最高的是瑞典等北欧国家及古巴,为15%到17%左右。其次是英、美及日本,为12%左右。第三是意大利等国家,为9%到10%左右。而我国是4.5%,低于印度的5%。造成公共投入较少的原因,一是政府职能向公共型、服务型的转变不到位。二是目前对政绩的考量缺乏完整、科学的指标体系。三是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消耗了大量财政资源,公共投入显得捉襟见肘。(5)多数人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首先,许多居民有困难、有问题仍然习惯找单位,在许多居民看来,社区难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其次,缺乏文娱、体育等方面的交往场所,邻居间老死不相往来,严重缺乏交流与沟通。再次,长期以来对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集权式管理,使其丧失了独立性和民主政治的氛围,致使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不强,这是目前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瓶颈。

三、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要求

1、和谐社区内涵。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民政部提出了一个到2010年阶段性目标:一是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二是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三是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是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上述目标要求是现阶段社区建设的总体依据和指南。作为一个和谐社区,应具备以下要素:一是管理有序,二是服务完善,三是环境优美,四是安全文明,五是文化活动丰富。

2、社区建设的规模与硬件设施的要求社区规模的划分主要根据是有利于服务和管理、有利于居民自治、有利于资源开发利用,并考虑地域的独立完整性、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因素。小区规模可大可小,《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一般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围内设立。深圳市根据目前城市现状,规定每个社区常住人口规模一般为1万至2万。并规定在2010年以前,深圳市社区的办公和服务设施如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站、党员活动室、社区警务室、社区综治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星光老人之家、社区图书室、户外文体广场面积都应达到相应标准。

(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建议

1、确立管理体制、推行基层民主自治。社区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城市管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经过各地近几年的试点和经验,目前已创造出如深圳盐田模式等相对成熟的体制,就是以社区党组织领导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的民主自治为基础,社区政务服务为保障,这种“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符合目前国情,是各地政府现阶段重要的参照。(2)调动公众参与意识。社区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靠党和政府的领导,还要靠社会力量和全体公众的积极参与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实现社会和谐的社区建设。(3)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比较好的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话,那么,要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则是要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应该是公共意识和服务意识的确立,以及相应的体制改革及运行机制的建立。尤其是要通过加大对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等手段来推进各类社会组织的发育,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中的作用。(4)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今后的社区将是一个由行政组织、社会团体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其他企业事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并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吸取的组织结构。而对各组织的地位、作用、任务及职能以及各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界定和规范,显得十分迫切。在目前国家尚未作出新的法律规范情况下,各地政府可以就上述需要调整的各种关系着手制定相应的条例或办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5)列入城市发展规划。目前正是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制订期,鉴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地政府都会把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纳入到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6)加强社工队伍的建设。目前社区者的整体素质与社区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相应的解决办法,一是对现有社工进行中短期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增强爱岗敬业精神。二是开办社区学院、利用现有的职业技术等教育资源开设社区学历教育,为今后社区者队伍的扩充打下基础。三是目前对社区者的补充应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四是要制订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相关制度。只有高素质的社区专业者和甘于奉献的社区志愿者两支队伍相结合,才能使社区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HfX

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治安、卫生、人口、计生、文化、法律、环境、科教、民政、就业、维稳综治和离退休人员管理等,以及其他由各区政府确定需要进入社区的事项。形成了社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区民政局)——街道社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社区站的垂直管理体制,使政府的职责、任务、资金、人员等通过一个口子下达到社区站。社区居委会成员与社区站人员不能交叉任职,相应引入了政府雇员制,社区站的人员都是由政府部门组织专门考试录用的政府雇员。通过试点经验,今年2月22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深圳市社区建设试行办法》。制定了社区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社区人员管理、经费投入等方面的规范。

(二)国外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欧美国家的社区建设至少先行了30年。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高度

重视社区建设规划;第二、政府、社区和民间组成健全的机制和组织体系;第三、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不可替代;第四、社区参与广泛,自治和自助能力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区服务注重困难群体。包括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照顾,为学前儿童提供保育,为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并进行家庭企业咨询,为无家可归者、单亲家庭提供住房支持,为妇女儿童提供保护服务,为低收入个人或家庭提供资助,帮助移民或难民迅速融入本地社会、实现本地化。服务的方式有:①设施服务。②外展服务,又叫走出服务机构的服务。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社区中介组织或非营利机构,也有私人机构。服务资金绝大部分来自政府拨款,部分来自服务收费。

2、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形象。社区文化是美、加两国社区建设中普遍开展的内容,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他们认为,开展社区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的智力开发和增强人的活力,有助于培养自尊和力量,从而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造祥和的气氛,塑造社区的形象,修补和完善社区的社会结构。两国开展社区文化的形式很多,主要是利用社区内的各种文化设施组织开展文艺、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

3、社区治安列为新的警务。社区治安是社区居民最为关注的事情。在美、加两国,社区治安是一种新的警务,其功能为:(1)控制犯罪。(2)向处于危难中的人提供快速援助。(3)改善警民关系。通过加强社区治安,实行群防群治,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消除社区内各种不稳定因素。

二、目前各地社区建设中具有共性的几个问题(1)管理体制不顺。一是由于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政府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很多都需要依托社区才能得到落实和加强,居委会往往被上级职能部门当作其下属机构,具有严重的“行政化”倾向。二是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的居委会偏离了其本身的自治性质和功能。三是社区组织的作用以及凝聚力、号召力比“单位”逊色得多。(2)法律体系滞后。目前街道所依据的法律规范是1954年制定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居委会所依据的法律规范则是1990年颁布实施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前者距今已有50年。街道办事处在对象、任务、机构设置、职能和人员编制等诸多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制定时间较早以及社会变革和转型加速,这两部法律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的形成。(3)资源整合难度大。一方面由于以往城市建设中没有将社区本身及社区服务所需的硬件设施纳入统一规划和建设,因此可供社区整合的硬件资源十分有限,相应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质量等软件建设很难付诸实施。另一方面,城市基层管理的事项和内容急剧增多,但基层却没有相应的人、财、物资源的调配权,“费随事转”的原则也并未落到实处,责重权轻,许多管不到位,只能穷于应付。(4)政府公共投入不足。据测算,公共投入中教育和卫生医疗这两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世界上最高的是瑞典等北欧国家及古巴,为15%到17%左右。其次是英、美及日本,为12%左右。第三是意大利等国家,为9%到10%左右。而我国是4.5%,低于印度的5%。造成公共投入较少的原因,一是政府职能向公共型、服务型的转变不到位。二是目前对政绩的考量缺乏完整、科学的指标体系。三是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消耗了大量财政资源,公共投入显得捉襟见肘。(5)多数人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首先,许多居民有困难、有问题仍然习惯找单位,在许多居民看来,社区难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其次,缺乏文娱、体育等方面的交往场所,邻居间老死不相往来,严重缺乏交流与沟通。再次,长期以来对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集权式管理,使其丧失了独立性和民主政治的氛围,致使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不强,这是目前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瓶颈。

三、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要求

1、和谐社区内涵。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民政部提出了一个到2010年阶段性目标:一是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二是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三是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是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上述目标要求是现阶段社区建设的总体依据和指南。作为一个和谐社区,应具备以下要素:一是管理有序,二是服务完善,三是环境优美,四是安全文明,五是文化活动丰富。

2、社区建设的规模与硬件设施的要求社区规模的划分主要根据是有利于服务和管理、有利于居民自治、有利于资源开发利用,并考虑地域的独立完整性、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因素。小区规模可大可小,《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一般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围内设立。深圳市根据目前城市现状,规定每个社区常住人口规模一般为1万至2万。并规定在2010年以前,深圳市社区的办公和服务设施如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站、党员活动室、社区警务室、社区综治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星光老人之家、社区图书室、户外文体广场面积都应达到相应标准。

(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建议

1、确立管理体制、推行基层民主自治。社区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城市管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经过各地近几年的试点和经验,目前已创造出如深圳盐田模式等相对成熟的体制,就是以社区党组织领导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的民主自治为基础,社区政务服务为保障,这种“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符合目前国情,是各地政府现阶段重要的参照。(2)调动公众参与意识。社区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靠党和政府的领导,还要靠社会力量和全体公众的积极参与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实现社会和谐的社区建设。(3)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比较好的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话,那么,要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则是要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应该是公共意识和服务意识的确立,以及相应的体制改革及运行机制的建立。尤其是要通过加大对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等手段来推进各类社会组织的发育,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中的作用。(4)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今后的社区将是一个由行政组织、社会团体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其他企业事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并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吸取的组织结构。而对各组织的地位、作用、任务及职能以及各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界定和规范,显得十分迫切。在目前国家尚未作出新的法律规范情况下,各地政府可以就上述需要调整的各种关系着手制定相应的条例或办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5)列入城市发展规划。目前正是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制订期,鉴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地政府都会把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纳入到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6)加强社工队伍的建设。目前社区者的整体素质与社区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相应的解决办法,一是对现有社工进行中短期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增强爱岗敬业精神。二是开办社区学院、利用现有的职业技术等教育资源开设社区学历教育,为今后社区者队伍的扩充打下基础。三是目前对社区者的补充应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四是要制订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相关制度。只有高素质的社区专业者和甘于奉献的社区志愿者两支队伍相结合,才能使社区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第2页)。HfX

第三篇:城乡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城乡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全市基层政策大调研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围绕全市城乡社区建设情况,采取入社区座谈、走访等方式进行了调研,对全市城乡社区建设状况、存在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城乡社区建设的现状

我市现有235个社区,其中农村社区208个,城市网格化社区27个。

(一)农村社区建设。2007年开始,为了加强和改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解决公共服务在农村缺乏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开展了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规划建设的209个农村社区,于2008年6月全部建成运行,打造起“两公里服务圈”,形成了多村一社区的“诸城模式”。我市被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通过几年的努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型社区管理运行机制初步形成,社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社区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社区功能得到一定体现。具体表现在:

一是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基本建立。2010年6月份撤村组建社区以来,我市以农村社区为单位,创新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建立起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群团组织为纽带,以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社区组织体系,构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为加

网络,设立网上警务室,实现图书借阅一卡通,加快建设联通市、镇街的社区网上审批平台,初步建立起城乡之间、社区之间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为改进和加强社会管理创造了条件。

(二)城市社区建设。2007年以来,我市在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按照城市社区网格化布局的要求,打破居委会地域界限,以主要干道、路街巷以及河流为界线,将原来89个居委会划分为25个网格化社区,同步组建了社区服务中心。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对城市社区进行了重新布局,调整为27个网格化社区,覆盖现有51个居委会,使社区边界更加明确清晰、地域相对完整,为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我市城乡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城乡社区建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一是社区工作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市直部门与镇街、社区之间工作关系尚不理顺,有些部门热衷于进社区设机构、挂牌子、下任务,而在业务指导、工作力量下沉等方面做的还不够;镇街与社区之间,协调社区工作的机制还不健全,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措施。

二是社区的服务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由于受权限影响,城乡社区服务中心能够直接办理的服务项目很少,大部分是代理性的服务,代办项目需要镇街批准或者需要转各部门协调解决,在承办业务时所耗周期长,协调解决部门多,导致为民事

落实各项社会保险,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干活不少,工资不多”,存在满腹牢骚。

六是部分社区文体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维护。由于缺乏必要资金,使得社区设施维护、更换困难,部分社区的体育设施已经不能正常使用,尤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乒乓球台、篮球架等。

七是社区服务活动缺乏创意性、特色化。有的社区活动形式单

一、内容单调问题比较突出,除了球类赛、棋类赛,没有别的,常规服务多、特色服务少。大部分社区没有自己的品牌服务项目。

八是城市社区功能普遍薄弱。我市城市社区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相比还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社区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组织建设方面看,我市城市网格化社区,有的覆盖多个居委会,在管理体制上尚未理顺,不能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新要求;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看,当前,三处街道还缺少街道级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现有的基层社区服务中心大部分是依托居委会办公场所建设的,办公设施简陋,面积不足,已不能适应社区工作发展的需要。今年,市政府确定重点建设的13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进度缓慢,目前,已开工建设6个,其中,楼房主体封顶3个。

三、下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本着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四)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强化街道建设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的主体责任,各街道要将该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提高认识,加大推进力度,已开工的,要在确保建筑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度,未开工的,要积极创造条件促开工;继续落实好包靠责任制,确实包出压力,包出成效。市政府督查室、市社区工作管理办公室加强日常督查督导,促进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五)积极推进城市社区组织建设创新。适应基层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推进城市社区组织整合,撤销各居党支部和居委会,以社区为单元设立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城市社区和谐发展。

诸城市民政局调研组

2011年7月12日

调研组长:胡卫娜(签字)成 员:杜洪海、刘桂娟

第四篇:泸州市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泸州市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10-03-31 15:54:42

摘要: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村社区建设问题非常重视,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民政部、省民政厅的指导下,泸州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自2007年开展以来进展顺利,已进行了两期试点工作,建成农村社区13个,2009年第三期10个农村社区的建设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为了更加深入认识泸州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效果和存在问题,总结提取有益经验,市

民政局组织调研小组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农村社区建设现状

2006年9月,民政部下发《关于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同年底,率先在江阳区邻玉镇先锋村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2007年初,我市确定了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为全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区县,分别成立了1个农村社区。2008年初,将试点工作面从4个区县扩大到全市7个区县,农村社区试点总数增加到了13个。据2008年8月统计,各区县下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专项经费12万元,乡财政安排15万元,村自筹67万元,对口支援6.3万元,共计100.3万元,保障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试点社区共修(改)道路171公里,修(改)房13920平米,改造猪栏682个,改厕803户,新增自来水970户,清理垃圾460吨,绿化面积扩大5770平米。试点村的村容村貌和人居

环境得到一定改善,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选好试点社区,建立农村社区组织。各区县按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选择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较好,集中居住率较高的村庄进行农村社区试点,以降低试点工作开展的难度。选点之后是重点建立农村社区组织,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农村社区与村委会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以村委会成员为主体建立农村社区,下设专门协会,如龙马潭区高阳村社区居委会等。这是我市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方式;二是由部分村民小组组成村落社区,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和村民委员会

指导下开展工作,如江阳区新塘房村落社区等。各农村社区都成立了经济服务、安全卫生、文体活动、互助救济、公益事业等专门协会。

(二)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民主管理。部分条件比较好的试点社区根据农村社区建设的特点修改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且制定了各专门协会的工作制度。农村社区坚持半年召开一次村民大会,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来决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的开展都是在涉及片区或村民小组召开村民会议来讨论决定,充分保障了农村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这项工作在部分条件较差的社区还需要进一步落

实。

(三)抓好村镇规划和集体经济建设。试点村加强了村镇规划,一些试点村已初具规模,辖区内学校、卫生院、电话、光纤、自来水、天然气、农贸市场等各种设施齐备,一些村修建了文化活动室、运动场,设立了村民服务室,实行村级事务代办,方便村民办理各种事物。试点社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开办了农家乐,发展鱼虾养殖,组织文艺演出。泸县实施“工业强村富民”的战略,积极引导村民种植板栗、花椒、甜橙、中药等。这一系列增收致富手段,大大改善了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

(四)加强共驻共建和社区文体卫生安全建设。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各区县加强了对试点社区的共驻共建,在经费、设施上给予社区大力支持。泸县县级机关联系社区对口支援6.3万元;江阳区新塘房社区分别与本区域内的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区文体局为社区送去了健身器、腰鼓、书籍等。一些社区加强文体卫生安全建设,建立了文艺队、腰鼓队和体育队,定期开展文体活动,成立了社区卫生站、社区小超市、治安巡逻队,还积极开展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评比活动,大力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农村社区建设缺乏共识。我国多年实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模式差距极大。在城市社会的基层采用社区管理模式,着重为居民提供生活公共服务;在农村则采用村委会管理模式,着重对

农民的管理,公共服务建设比较欠缺。这样的历史惯性下对农村开始实行社区建设,很多人都不理解,认为条件不具备。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以来,一些地方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存有畏难情绪,农村社区建设仅限于挂一块牌子了事。要真正搞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需

要加快转变观念步伐,从认知上对建设农村社区树立信心。

(二)投入不足,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经费支持。在原有的城乡分治之下,财政对城乡基层自治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厚此薄彼,主要资金偏重用于城市社区建设,在农村村委会建设上则步履缓慢。近几年开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个别区县适当增加了这方面的投入,但整体而言,重城市轻农村的格局没有变,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差距拉大的问题没有缓解。农村地区基础差,交通、便民设施等建设严重滞后,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社区建设,应加大投

入,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达到建设农村社区方便和服务群众的目的。

(三)制度不全,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组织保障。农村社区建设是个新事物,中央也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在定性上也较为模糊。农村社区和村委会是什么关系?前者是否要替代后者?二者在同一辖区内适用哪部法律?社区工作人员怎么设置?待遇差距怎么协调?农村社区怎么开展对农民的公共服务?等等,目前也都各自为战,“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没有可资借鉴的好做法,加之农村目前的人、财、物力有限,基础设施薄弱,人员比较分散,农村社区建设很难形成共识和切实可行的举措,制度建设上难有突破。而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科学的制度做保障,基层政府很难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其重要工作日程,农村社区建设很

难有规范化的进展。这是我市目前农村社区建设良莠不齐的原因之一。

(四)服务不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泸州居西部内陆,多属丘陵、山区地势,交通不便,尤其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群众居住严重分散,道路交通严重滞后,多年积弊之下,农村的公共服务非常脆弱,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在没有大的投入的条件下,往往流于形式,要改善农村社

区的公共服务则无处着力。

三、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正确认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党

中央近年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理念,开始关注社会层面的建设,而社区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桥梁纽带,是社会的基础,社会建设需要从社区开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应从农村社区开始。其次,农村社区建设是服务广大农村群众的需要。目前,我市仍然有超过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向农村村民提供更加完善便捷的公共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向农村深入延伸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农村居民的内在需要,而开展对农村居民的服务,主要有赖于农村社区建设这个载体。第三,农村社区建设不仅仅是农村自身的发展建设过程,还是国家“城市反哺农村”,“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缩小贫富差距”等公共政策的落实过程,按照“两个大局”的发展设想和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二元分治弊端的政策指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能力进行城市反哺农村,让农民

分享改革成果。因此,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必要的、紧迫的和可行的。

(二)财政支撑,多方参与,建立农村社区建设稳定的保障机制。目前我市农村经济水平还很低,多数农村家庭经济靠种植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维持,农村一级的经济基础仍然非常薄弱,要在薄弱的经济基础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就需要财政支持,广开门路,多方筹措资金,建立起稳定的农村社区建设保障机制。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财政投入。结合新农村建设,把财政资金有重点的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项目,改善农村社区的道路交通、生活用水、通信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硬件逐步向城市社区靠齐。二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资本引进力度。政府要起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银行和企业有重点的向农村社区建设项目投入资金,加大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后劲,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通过灵活的土地流转,引进农业生产企业和针对农村的服务业企业,扩大农村社区建设的参与面,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引导企业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三是要充分发动群众,提高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农村社区建设总是依靠财政和第三方投入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发动群众寻找致富门路,参与家园建设,充分发挥家园建设的主体作用,只有群众自己有信心有热情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政府的财政投入才能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才能真正通过农村社区建设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群众生活和农村落后面貌。综上,要建立政府财政支持、社会资金投入、群众主动参与农村社区建

设的保障机制。

(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序有重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农村社区应定性为社区村民自治,定位为发展、建设、管理和服务。所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进行科学规划。规划的前提是农村社区试点的选点,就泸州实际而言,选点应遵循以下条件:农民居住相对集中,农村村庄已经形成或初具规模;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万元以上;地处平坝或浅丘,乡村道路畅通。对古蔺、叙永可适当放宽条件。选点之后就要对农村社区进行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有了科学的规划,农村社区建设才能减少重复建设,提高效率。二是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要有序有重点的开展:首先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农村社区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好,把村庄规划建设好,把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同时,还要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注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有实力,农村社区建设才有活力。其次是抓好民主管理工作。加强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须从制度建设入手,以加强民主管村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用规范的制度来管人管事。健全完善公推直选村干部制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村民自治章程等规章制度、一事一议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各

项权利。再次是要抓好社区服务工作。

(四)完善服务,改善条件,保证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真正惠及百姓。一是要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这是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实现形式,搞好公共服务,村民尝到农村社区建设的甜头,才会积极投身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的凝聚力才会增强。二是要健全农村社区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社区村民委员会、社区团支部、社区妇代会等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各个类型的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防止农村社区干部个人专断。三是要逐步健全便民服务网络体系。社区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组建农村社区后,各试点社区的干部要把工作重点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广大村民提供优质服务上,开展人性化服务。四是要加大力度提升农村社区干部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农村社区干部的素质优劣决定着其为民服务的好坏,在加大农村社区一系列建设的同时要通过引进年轻力量和加大培训力度等方式提升社区干部的素质,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保证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真正惠及百姓。

第五篇:深圳广州厦门等地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经验和做法

深圳广州厦门等地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经验和做法

来源:杭州市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简报第37期

编者按:近日,市治工办考察组一行赴深圳、广州和厦门等地,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考察和学习,现将他们的经验与做法整理刊出,供大家学习借鉴。

【深圳篇】

十项制度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

深圳市针对招投标领域存在问题,通过制度创新,出台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的若干规定》。主要为10个方面:一是工程集中交易制度。与建设工程有关的所有招标投标活动,包括实体性招标和服务性招标,均进入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二是资格后审制度。投标人名单不提前公布,招标人不集中组织招标会、现场踏勘和答疑,改原来的“面对面”投标为“背靠背”投标,从而减少投标人“围标、串标”的机率。三是优质工程奖励制度。在招标文件及合同中设置有关履约评价、工程创优的资金奖励条款;对本市工程获得国家“鲁班奖”等奖项的总承包商,允许直接承接一项国有投资建设工程。四是合理低价中标原则。招标人谨慎使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鼓励采用平均值法,放宽采用综合评估法,借鉴使用公式法;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低于招标文件规定下限的,直接作废标处理,以限制恶性低价竞争。五是承包商履约评价制度。建设单位对承包商的日常履约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作为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录用、评标择优的重要依据。六是商务标清标制度。对于大型或特殊施工招标工程,可在评标前对投标人的商务标书进行清标,并作为评标的依据,从而提高评标工作质量和效率。七是串通投标的直接认定制度。一旦由评标委员会对11种围标串标情形做出集体表决认定或经主管部门调查认定,即可作串通投标处理,并依法作出处罚,解决串标行为难以认定和处罚的难题。八是评标质量反馈制度。招标人对评标结论进行反馈,对于被招标人投诉为不合格的评标专家,且经调查情况属实的,主管部门将视情节对其作出警告或清理出专家库。九是工程变更备案和结算审核披露制度。造价累计超过限额的招标工程变更以及工程结算应当报政府审计机构或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备案、审核,并定时向监察部门、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无正当理由结算价超过中标价15%的,应向公众披露,防止超低价中标而在履约过程中不断追加工程造价的“假性”市场竞争行为。十是招标投标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监察机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监督部门等成员组成的招标投标联席会议制

度,负责研究招标投标及有形建筑市场建设的重大问题,组织重大案件或投诉的查处,对影响大的招标投标活动或评标结果提出决策意见。

建筑工务署运作管理情况介绍

基本情况:2002年7月,深圳市建立副局级事业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局,对政府工程实行分级集中统一管理,即:市财政投资的政府项目统一由建筑工务局负责建设,区财政投资的政府项目由各区工务局负责建设。市建筑工务局与各区工务局并无直接业务联系或业务指导关系,集中管理模式既不同过去分散管理“基建办”、“指挥部”模式,也不同于“代建制”模式。2004年4月升级为正局级的事业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除水务、公路以外的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现有人员编制379人(署机关编制254人,下辖两个事业单位分别是土地投资开发中心编制57人,住宅工程管理站编制68人),其中具备高级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246人。内设机关11处1室,综合处室有:办公室、政工人事处、合同预算处、财务处、前期处;工程处有:建筑一处、建筑二处、建筑三处、建筑四处、市政处、机电设备处、大运工程管理处。成立以来,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项目近200项,总投资830亿元。共计完成投资353亿元,降低工程造价88亿元。

管理模式:建筑工务署对政府工程实行“项目组”管理模式。项目组是经建筑工务署署长办公会议批准成立并授权管理工程项目的具体执行机构,一般由一名项目主任和3-6名专业工程师组成,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并直接对分管署领导负责。主要职责是按照建筑工务署的工作程序和制度要求组织协调各参建单位共同进行政府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各环节在工务署要求的制度体系和程序框架下运行。项目组的管理目标主要通过合同管理手段来实现。通常,房建工程由使用单位完成概算批复后,向建筑工务署移交;市政工程由规划部门完成方案设计后,向建筑工务署移交。工务署负责移交后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向使用单位“交钥匙”。

具体做法:一是全面推行实物量清单计量模式和FIDIC条款合同范本。二是推行限额设计,从源头上控制投资,防止“三超”工程。三是优化设计和材料国产化,降低工程造价。四是实行政府工程担保制度,对所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中标单位要求提供银行的履约保函。五是公开招标选择监理、造价咨询等中介组织参与全过程。六是建立与项目使用单位良好沟通机制,在不超投资前提下尽量满足使用单位的功能需求。七是现场签证和变更管理。《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实行无现场签证管理制度,但发生

特殊情况并且不是由于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工程内容及工程量的增加,可以现场签证”。工务署的现场签证,按金额大小对项目主任、业务处领导、署领导规定了不同的审批权限;在审批批准后,还要建设、设计、监理和审计单位四方共同确认才能作为结算依据。八是内设机构分权制衡。工务署负责项目的招标、合同预审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工程款支付等业务分别由不同业务处负责,形成既互为条件又相互监督的运作关系。

【广州篇】

“四个着力”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

一、以打造阳光交易平台为载体,着力推动有形建筑市场建设。一是将省、市交易中心合并。于2003年成立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使广州地区所有工程项目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招投标交易。二是明确市场监管主体。规定省政府有关部门、市招标办、各区招标办分别负责对进场交易的省专业工程项目、市房建和市政项目以及区项目进行监管。三是建立评标专家进入和清出机制。完善评标专家廉政教育和业务培训制度,实行评标专家动态管理。目前,评标专家库拥有26大类、124个专业、4500名专家,基本涵盖了广州地区所需的各类工程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广州从业的 1326家建筑企业中,外地建筑企业已经有686家,占整个建筑企业的52%;外地建筑企业2008年中标项目639项,交易额396.38亿元,占全年招标项目交易量的44.19%,初步形成了统一、规范、开放的市场。

二、以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为重点,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完善市场基本运行制度。出台了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评标办法、招标正式投标人确定方式等制度,限制、取消财政性投资项目中的业主评委,防止业主对项目评标违规操控;降低技术标权重,引导投标人把竞争重点放在保证工程质量上;增加投标人数量,增大投标人围标、串标成本。二是建立完善规范市场主体的制度。制定《广州市建筑市场廉洁准入规定》、《施工招标投标最高限价备案制度》,推行招标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制作招标文件范本,严格规范招标人及招标代理的行为。三是建立招投标信息公开制度。通过交易中心外网和城建信息网,对外公示建设工程项目中标结果、招标项目资格预审结果,公布企业不良行为。实现了对招投标基本信息、招投标过程相关信息和违法违规单位处罚信息的公开。四是出台串标认定制度。2010年1月《广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实施。该办法以立法形式列举了11种串通投标情形,并规定存在所列情形经认定应作出行政处罚,为发现和查处围标串标行为提供法律保障。

三、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着力推行改革创新。一是全过程电子招投标管理。2009年6月起,在招投标资格后审中采用招投标过程全电子化,通过取消报名环节、网上免费发放招标文件(包括图纸和工程量清单)、开展网上答疑、由投标人自行踏勘现场等一系列“组合拳”措施,有效割断了围标串标的信息传递链,保证了潜在投标人名称、数量的保密,使围标串标者无标可串、无标可围。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共有570项工程开展了全过程的电子招投标(包括电子资格后审和电子评标),1059家建筑企业进行了26036次的电子投标。二是创新亚运工程招投标管理。实行招标代理摇珠制,通过随机摇珠方式选取每个招标项目的招标代理单位;实行造价咨询摇珠制,每个招标项目的造价咨询单位通过随机摇珠方式选取;实行资审专家摇珠制,建立市重点办资格预审专家库,随机摇取相应专业的资格预审专家;实行业主评委专家摇珠制,建立市重点办业主评委专家库,随机摇取相应专业的业主评委专家;引入工程担保机制,要求提交的现金额度最高达到800万元,大大提高了履约能力不强、诚信不好的施工单位的违约成本;实行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背靠背”制度,切实提高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确性和招标控制价的合理性;实行招标信息“预公告”制,向社会公开介绍相关情况,便于潜在投标企业及早准备;实行材料(设备)征集三级审核制,确保大宗材料采购的及时有效组织;实行招标领导小组集中决议制,招投标重大环节均做到科学、民主决策。三是建立“五方联动”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共有五方评价主体:第一方是“市场”,主要考察企业是否符合相关资质和要求、中标能力、纳税状况和工程获奖情况。第二方是质量监督部门,是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行为,包括企业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配置、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技术规范、竣工验收、建筑节能、使用材料等是否符合规范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以及最终的建筑成果质量是否符合使用标准等进行评价量化。第三方是安全监督部门,针对企业开展工人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等日常安全管理行为进行评价。第四方是建设业主单位,对企业中标后是否按照合同履约、是否按时按质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是否合理以及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第五方是社会,即对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包括工人教育、保障、维权以及参与抢险救灾活动等方面履行情况的评价量化。

四、以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督为关键,着力提升监管水平。一是依法依规严把招标审核关,从项目行政审批环节抓起,严防政府投资项目业主规避招标。二是建立包括市场宏观监管、场内直接监管和场外间接监管在内的三级监管机制,明确不同的监管主体。三是采用全面检查、经常性检查和专项检查的方式加强对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的全过程监管。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标项目的动态跟踪监督检查,强化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管理,防

止不合理、不合规变更工程设计和增加工程投资等现象发生。四是进一步规范举报投诉处理机制,不断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相关监督部门在查处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纪案件中的协调配合,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

【厦门篇】

六项举措加强招投标监管

一是实行资格后审制度。2004年10月,厦门就实行资格后审招标模式,采取不记名购买标书、不组织现场踏勘、不限制投标人数量、开展网上答疑等措施。二是改革评标办法。推行合理低价随机抽取法,从2007年10月开始,对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招标人对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合理低价在1000万元以下的房建和市政项目和合理低价在50万元至500万元的装修工程和绿化工程采用经审核合理低价随机抽取办法。具体做法:投标人对经审核并公布的招标控制价认同,并经资格审查和投标文件评审均合格的投标人即为该招标项目的中标候选人,中标候选人排名顺序随机摇号确定,中标价即招标控制价。推行“先评后抽”的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招标人在规定时间内向投标人公布招标控制价,开标后,当场抽取相关系数并结合投标报价当场算出最低成本价,对高于招标控制价和低于最低成本价的投标作废标处理,评标委员会在商务标评审过程中计算出投标企业的不合理报价,仅作为该企业中标后需缴纳的风险保证金依据,而不作为废标依据,在范围值内且评审合格的企业,采用公开随机抽取方式确定中标候选人顺序。三是规范评标委员会组成。2007年起,厦门市所有政府投资项目业主代表不参加评标委员会。四是加强施工招标文件备案审查。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少数招标人提高资质、设定工程经验业绩排斥潜在投标人问题,厦门市对投标人资质等级、工程业绩、信用等级的设定提出明确标准,招标人不得提高对投标人的要求,在总承包资质覆盖范围内的专业项目不得再增设相应的专业资质要求。五是建立招投标投诉处理机制。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2008年厦门市成立了由建设局、市招标办、造价站组成的“建设工程招投标投诉处理委员会”,推行投诉处理集体研究机制。六是建立落实违法记录公告制度。出台《建设市场法人和自然人违法违规档案制度》,明确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量检测、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的法人和自然人,如发现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有行贿、串标、伪造业绩和证书、以他人名义投标等10类违法违规问题,建立其违法违规档案,按照《厦门市中介机构与部分社会组织信用信息采集和管理办法》规定,及时在厦门市企业和部门社会中介机构信用网上公布。

重点工程项目推行代建制

厦门市2001年就制定了《厦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代建管理暂行办法》,2002年制定了《厦门市市级财政性投融资社会事业建设项目代建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投资总额1500万元以上的市级财政性投资建设的公益性项目实行代建制度。厦门市共有27家单位进入福建省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单位名录库,共代建项目550项,工程造价2300亿元。目前,厦门市正着手起草《建设项目代建单位名录管理办法》。

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

2007年,厦门市率先对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进行“试水”。今年,厦门市全面推行后评价工作,出台《厦门市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主要内容:一是明确后评价工作范围。凡市政府直接投资或以资本金注入方式、金额在2亿元(不含征地拆迁费)以上的建设项目纳入后评价管理。二是明确后评价工作组织。由市监察局、市发改委牵头,财政、建设、审计等部门组成后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后评价工作。三是明确后评价内容。主要评价审批管理、勘测设计、投融资方案、招投标工作、项目资金管理、经济社会效益等六大方面内容。四是建立后评价工作整改机制。要求项目业主单位,及时整改后评价指出的问题。项目建设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协调、督促项目业主单位落实整改要求。五是建立后评价成果应用机制。通过后评价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建议,不断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六是建立后评价责任追究机制。发现违反投资管理规定的,视情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据介绍,两年来,厦门通过开展后评价,查找出各类共性问题28条,各个项目的具体问题54条,协助政府部门或者业主解决了许多相关问题。对于已经竣工验收甚至已经运行了一两年后的政府投资项目开展后评价,许多人习惯称政府工程“回头看”。针对后评价发现的当前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中存在部门协调配合不够、个别项目规避招投标等问题,厦门市有关部门进一步采取措施,如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公示制度,重申必须严格遵守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各项基本制度,强化部门间协作机制等。在每个项目后评价工作结束后,后评价工作小组都会形成一个综合评价意见,反馈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的决策和管理水平。

下载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县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社区建设是基层社会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组织,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点“工程”。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群众生......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关于社区建设调研报告2012年是朝阳区进入“新四区”建设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抓住机遇与挑战,认真总结社区的多年来运行的经验与不足加强社区建设,为了进一步探索社区自......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一)社区建设是基层社会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组织,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点“工程”。加强社区建设,对......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关于社区建设调研报告2012年是朝阳区进入“新四区”建设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抓住机遇与挑战,认真总结社区的多年来运行的经验与不足加强社区建设,为了进一步探索社区自......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县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社区建设是基层社会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组织,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点“工程”。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群众生......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建设是基层社会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组织,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点“工程”。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

    调研报告(社区建设)

    当前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我国......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