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管理创新突破
一、充分发挥社区及社会组织的作用
要把社区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最基本的单元和系统,结合推进社区扁平化建设,大力推广“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社区管理架构,健全和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为主体,管理服务站和综治办为依托的管理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组织网络,提升社区服务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和服务化水平。加速推进“感知新区公共安全(技防城)工程”建设,确保三年内全区主要街道路面、要害部位、复杂场所技防覆盖率达100%,居民小区监控系统安装率达100%,老小区安防改造达100%,农村小技防入户率达80%。不断整合各类社会组织资源,政府科学引导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
二、加强对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
继续完善新区自己的人口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区域内所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要通过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把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逐步向常住人口扩展。对全区出租房进行宾馆式管理,探索实践“以出租房为单位,办证服务大厅为总台,专管员为服务员,严把外来人口入住关、居住关和出口关”的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同时,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公民道德、法律知识、计划生育、防范邪教等有关培训,设立“司法信箱”、网站、QQ群等媒介,为“新市民”提供全方位服务。要探索建立特殊人群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要建立健全对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特别是青少年以及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常态化帮教管控机制,及时出台促进特殊人群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加大特殊人群
动态管理服务力度,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双延伸。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要有措施、有方法、有体系,应在有利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尤其是应当致力于建构和完善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机制制度,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
三、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社会矛盾化解要遵循“一个三”和“五个一”。“一个三”是全区建立三级排调机制,一是建立社区初级排调机制。由社区干部组成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小组,每周一定为街道干部下社区“接待日”,转移工作重心,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做到化解矛盾于萌芽、于基层。二是建立街道二级排调机制。社区无法调处解决的矛盾,由街道信访协调相关部门组成工作组予以调处,调处结果报街道办公室及区信访办备案。三是建立区三级排调机制。对全区性重大的社会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由党工委、管委会分管领导亲自调度,由信访办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调处,做到矛盾不出区,争取在区内予以消化解决。
“五个一”,明确一个目标,即“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推广一个协会,即“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化解矛盾”的社区“和事佬”协会;建设一个中心,即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和事中心;构建一个体系,即建立由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事佬”协会民主调解、警民联调、诉调衔接、行业协会调解、名人调解等组成的综合性、立体式调解体系。要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搭建公安微博、法院微博、检察微博、司法行政微博等“政法微博”和“政府官方微博”等多种形式的沟通对话平台,坚持公开为先、服务为本,尊重群众、顺应民意,使政府与网民沟通变得更加畅通有效,使回应社会关切变得更加及时主动,使服务群众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努力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
四、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危机处理能力
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风险评估和事故调查机制、应急处置救援机制、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以及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依法落实风险和突发事件隐患排查监控责任,实现对各类风险隐患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领导干部要学会正确运用媒体,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帮助政府发现问题,要提高变媒体舆论为政府决策参考和舆论支撑、化“危”为“机”的能力。
第二篇:创新社会管理 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创新社会管理 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随着我市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人们的城市意识的不断提高,市民的城市文明意识渐趋形成,这为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政府和各相关机构作为城市综合执法与城市管理的主力军所应努力的方向,我认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人为本,建立和谐城管理念,营造宽松城市管理环境。
近几年来,在城市管理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对临时性摊点的管理。妥善处理此类重点问题,应积极采取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办法,明确位置、提出要求、规定时间,可以在每年的八、九月开辟“绿色通道”,实行跟踪管理,及时消除对市容环境的影响,不仅起到缓和管与被管的对立关系,减少执法阻力,而且因其亲和力大,吸引顾客维持生计,减轻政府的就业压力。
二、导之以行,切实提高市民素质,形成全民参与良好氛围。
首先,要切实加强道德素质培养。社会公德作为道德素质的最基本内容,在维持公共生活秩序,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要不断提高市民法律素质。政府应发挥助推器的作用,将城管法规与其他法律法规一起普及,为城市管理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外,还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广度、深度和密度,在全社会形成城市环境人人有责的共识,为城市管理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明确责任,完善法规,建立齐抓共管的城管机制。
城市管理需要社会各界及各级各部门的参与和支持。一方面,要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通过把落实城管责任与办理相关手续结合起来等手段,实现既扩大就业又无害环境。另一方面,各部门要减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行政干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将影响城市管理的各种因素尽可能地纳入,形成适应城市发展的法制体系,以此建立起长效机制。
四、提升效能,依托技术,加速推进“数字城管”建设。
城市管理工作要主动告别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科学化要效能,以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实现由“小城管”向“大城管”,由小服务向大服务,由小平台向大平台的转变,进而实现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
总之,城管要得到社会全民认可,文明执法是必须长期坚持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完善的一门课题,相信在全体城管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远大目标一定能实现。
第三篇:2012-9山东社会管理创新向基层突破
山东:社会管理创新向基层突破
日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带队,由中央统战部、中央综治委、民政部等参与的民进中央调研组赴山东省就“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调研。
调研组先后深入烟台、潍坊、泰安、济南4个市实地调研了基层单位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与有关地市的负责人、职能部门、基层社会组织及一线工作人员等进行交流座谈,听取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情况、经验做法以及存在问题的介绍,并提出一些很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建设
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提升政府服务管理社会的能力
“在社会建设尤其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潍坊是个典型代表。”
潍坊基层社会管理的一些创新性做法,“配得上”严隽琪主席的评语。调研组来到诸城市辛兴社区、大源社区考察。这里的社区服务一应俱全,基本医疗、就业服务、证照办理、计生服务、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十进社区”,让村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诸城市委书记陈汝孝介绍说,遵循地域相近、规模适度、利于
1资源整合、方便群众的原则,诸城以2公里左右为半径,将5—8个村规划为一个社区,实现了“半小时服务圈”。
在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看来,“诸城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不仅把行政力量与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加强了农村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因扩大了社区范围,克服了原来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体制的创新,使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收效显著。两年前成立的烟台龙口市群工部,整合了信访办、联席办、综治办、维稳办等涉及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多个部门职能。调研组在这里看到,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民情诉达服务大厅,设了17个驻厅会谈室,实现了社会矛盾和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运作、一揽子解决,群众满意度大为提高。
作为全国综治优秀城市“五连冠”老典型的烟台,作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之一的泰安,以及省会城市济南,都让调研组看到了好多眼前一亮的典型经验,更看到了党委、政府和一线工作人员社会管理和建设的热情。干部动起来了,工作干起来了,心思投入进去了。这让长期以来一直在关注社会建设的严隽琪感慨颇多。“社会建设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落实人的基本权利的重要方面,是科学发展观不可缺少的内涵,是对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检验。”
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对传统的社会管理观念、体制和方式都提出了创新要求。严隽琪在潍坊与当地同志交流说,在社会管理方面,最早提出的叫“社会治理”,然后由“社会治理”变成“社会管理”,其实她觉得更应该称为“社会建设”。她强调说,社会建设不仅仅是被动的维稳,而应该是主动的服务;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指令,而应该是多元化的主体有序参与;不仅仅是应急的办法,而应该是长效化的机制。
“社会建设不仅意味着改善保障民生,还意味着追求公平正义,也必然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这样我们才能对做好社会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罗富和说。
从公众参与到社会协同
互联共治,激发活力,拓宽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渠道
在新泰市召开的座谈会上,禹村镇党委书记王举军讲的一个“洪马斗法”的故事,吸引了大家。
1997年,马某和洪某合伙做生意引发经济纠纷,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官司从基层法院打到省高院,12年历经9次判决,各有输赢,互不服气。后来两个家族也参与进来,“斗法”又“斗气”,筋疲力尽,马某头发全白了。后来,禹村镇平安协会主动捡起这块“烫手山芋”,镇平安协会常务副会长徐宗广等人多次找到双方,讲法释理。经过多次调解劝导,两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洪某真
诚地向马某认错,马某不再追讨债务,历时多年的“洪马斗法”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为主体组成、遍布新泰的各级平安协会,让调研组看到了民间的智慧和群众的力量。“官办一条线,民办一大片。”王举军的话,形象地说明了民间力量的强大。
据介绍,平安协会创建之初旨在加强群治群防,看家护院,保卫平安。后来发现,平安协会扎根基层群众,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泰市平安协会副会长陈孝柱说:“可以说,平安协会真正实现了人民治安人民办的目标,在社会稳定、促进和谐中充当了‘黏合剂’、‘减压阀’的角色。”
在参观考察了泉沟镇平安协会、南公东村平安协会和新泰市平安协会之后,严隽琪给予高度评价。她说,新泰市以平安协会建设为突破口,实现了群众共建共享。她表示:“平安协会是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催生的事物,平安协会优越性在于一是利益超脱,营造了第三方机制,二是能秉持公正和权威,三是有一定的财务、法律专业知识。希望新泰能对平安协会地位、性质、运作模式的经验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并系统推进相关的配套改革,实现资源最优的配置,避免一些可能出现的障碍。”
从全国各地实践的情况来看,在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易于做强做实,“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往往比较薄弱,多元主体齐头并进、优势互补、力量互联的共治局面尚未普遍形成。罗富和说,近年来,大量事实,包括山东的经验说明,社会力量和公众参与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忽视和替代。如何发挥好人民团体的作用,培育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社会,引导企事业单位承担社会责任,引导和组织公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值得进一步思考。
国际经验表明,社会组织既是对公众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参与管理的重要载体,也是公众实现有序参与的重要途径。我国在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作用发挥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罗富和建议,通过各级党委引领,政府扶持,加快社会组织发展,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争取在完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上出现更多更好的经验。
从统筹协调到加大扶持
加大财力、人力投入,更加注重向基层倾斜
调研组在济南市天桥区参观了毕家洼西区社区、康桥社区后,对该区推广的“五位一体”社会管理服务模式给予了肯定。所谓“五位一体”,即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工作体系。
天桥区区委书记毕筱奇反映的一些情况,也引起了调研组的共鸣。他说,社区承担着基层社会管理中大量的工作和任务,但目前社区普遍存在资金少、人员少、场地少等问题。以天桥区为例,上级拨付的社区建设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每个社区由政府发放工资的在编工作人员一般只有5人,与承担的任务量相比远远不够。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少,甚至找不到场地开展活动。
不仅如此,社区居委会还承担了大量事务性工作,包括统计、维稳、治安、调解等等。“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居委会抽不出更多的精力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建议合理划分上级与区、街道、居委会的事权,转变基层工作职能,把街道、社区的工作重心由经济建设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毕筱奇说。
在罗富和看来,社区工作者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低,工作负担重,是一个“全国性难题”。社区工作者在社会地位上低于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待遇上普遍没有达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标准。而在工作负荷上,要积极配合政府承担行政工作,因此不仅“费随事转”难以落实,而且人员不能随事而增。
“社区管理工作,权和责必须相当,赋予其多大的功能,就应匹配相应的资源。要整合各类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严隽琪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加大投入,而且越来越需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这包括加强对体制机制创新谋划上的统筹和协调,对社会管理资源配置上的统筹和协调,对社会矛盾调处上的统筹和协调,这样才能避免少走弯路,更有效地运用好有限的资源。罗富和说:“目前因各地发展不平衡,基层所承担的事权与其拥有的财力、人力之间不匹配的状态仍较普遍,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省、市、区(县)三级财力、人员编制配置上的统筹协调力度。”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范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我国还存在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比如收入低、就业难、看病贵、房价高、保障弱等,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既是发展的重点,也是当务之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切实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做好群众工作。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通过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思想为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增进人民福祉,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当前,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尤其要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真正为群众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尽快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民生为抓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突出人文关怀、着眼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完善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增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和效率;加快建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决策纠错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和风险。要突出人文关怀,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要着眼化解矛盾,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矛盾和纠纷调处化解机制。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制度为保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满意度,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篇: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讲为何要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
一、社会转型对社会管理的挑战
1、政府社会管理的能力遭遇瓶颈,公信力下降。
财政状况;体制机制;管理手段;人员能力;事务繁杂;新事物层出不穷。
2、社会风险的不断增多。
中国社会转型的风险:制度性风险;阶层性风险;分化心理性风险,现代社会风险。
1)、制度性风险: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社会人民群众不满和仇富现象,阶层对立;社会保障滞后;腐败问题严重,导致人民不满和仇官现象。
2)、阶层性风险:激化社会矛盾。
一是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削弱党的执政基础。二是中间阶层发育缓慢,中间阶层是社会的推进器;三是精英群体的结盟,其他群体很难上升和发展,使社会不公平。
3)、文化心理性风险:
一是平均主义心态;二是社会信任危机,政府、企业、个人不诚信问题严重;社会焦虑加剧,每个人出现焦虑。
4)现代社会风险:核灾难;生物基因;生态;经济金融风
险;
5)、从人口到社会结构:老龄化,城市化,流动人口,社会分化。
二、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只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化解各种风险;才能更好的实现民主法治;才能形成社会的诚信友爱的风尚;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 秩序;才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事关执政能力和地位:我们的党只有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讲社会管理的理念和经验
一、基本理念:谁管,管什么和怎么管
1、社会管理是对整个社会的管理。就是国家由权利部门和授权的部门依据一定的规则,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干预、协调、调节、控制等,目的是提高对社会活动的管理来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2、社会管理的主体:政府和民间组织。
3、社会管理的内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发展。
4、社会管理方式:不局限于监督和控制,社会生活和社会服务。
综上,社会管理的定义是: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委促进社会系统党的和谐运行和良性发展,共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5、社会管理相视的概念: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社会控制、公共服务。
二、传统的社会管理
1、儒家的社会管理思想:孔子提出来的德治的思想,用仁爱的方式管理社会;梦之提出来的仁政,主张刚柔相济。二者的结合就是以德治国。管理者要有更高的道德水准。
2、道家的社会管理思想: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而治。
3、法家的社会法律思想;反对礼制,主张法律的,刚性的管理制度,是站在统治的地
位提出的主张。重法、重势、重术。依法治国。
三、西方的社会管理:
四、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群众观,矛盾观,思想教育,全民动员,社会、经济、政治高度一致。
2、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法制观;稳定观。
3、1992年到2002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社会突出问题;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三代领导人突出}
五、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和完善
2004年9月16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这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指明了方向。
2005年2月21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议是提出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研讨班上讲话时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社会管理创新,首次以重要篇幅写入“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摆上政府更加重要的置......”。
陕西12.5规划,第十篇提出: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陕西。
第三讲社会管理体制如何布局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具体来讲,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体制机制是还处在不少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不断探索和突破。
一、党的领导:从范围上看党的领导是全方位的,覆盖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层次上看党的领导主要是体现在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方面。从方式上看党的领导必须是坚持依法执政。从功能上看党的领导是必须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
二、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保证社会管理的财政投入;培育社会组织、引导公民参与管理。
三、社会协同:
1、党和社会力量的关系:任何政党都必须积极面对社会组织,善于和社会组织建立联系,将社会组织的力量整合到党的执政体系之中,并成为执政的资源。
2、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关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推动持。社会力量能够更好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可以监督和制约政府,政府必须为社会力量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法律保障,政府必须对社会力量进行协调和监督。
3、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
四、公众参与:
1、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义:公众是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之一,能激发社会活力,能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2、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的意识:
3、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文化意识。
4、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
5、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
第四讲维护群众利益的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要加强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的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群众矛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刻,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及时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1、人民内部矛盾的体现:
1)经济生活领域: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凸显;贫富差距悬殊;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2)政治生活领域: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政治权利难以实现;群体性事件频发;民族宗教问题依然存在。
3)意识形态领域:新思想、新观念与旧思想、旧观念之间的矛盾;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东西文化的对话导致的混乱。
2、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1)根源:社会经济根源;体制结构根源;思想意识根源。
2)解决之道:坚持优先保障生产权利的原则,解决群众生存、吃饭问题;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五讲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一、基层关乎成败: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社会管理的基石。
1、基层是社会矛盾的多发地,基层社会矛盾多发的根源是:追求经济利益思想的极端化;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基层党政机关压力大。
2、基层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社会管理对象的多元化;社会管理内容的复杂化;社会矛盾纠纷群体规模化;基层人员流动频繁化。
二、城市社区管理创新
1、社区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服务在基层;社会稳定的因素反映的问题在社会上,但发生在社区,社区处于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权责不称有责无权、管理缺位;人少事多任务繁重;设施简陋、资源缺乏;服务缺少、参与性差。
3、社区管理的路径:转变职能理顺关系;走向自治;创新模式搭建平台;
第六讲农村社会管理
一、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城乡差距引发农村社会不满:
2、农村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拆村并庄运动;土地规模经营。征地拆迁。
3、农村教育、文化、信仰问题。城乡教育差距大。
二、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三、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对策途径。
第七讲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
一、社会安全感问题凸显
公共安全是指事关社会众多人的生命、健康和公共财产的安全。安全感是人内的在街边需要。
1、民意表达的迸发:民众开始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表达他们对于安全的需要。当前民众安全感缺乏,正好反映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与国家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2、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解决了中国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同时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个人私欲膨胀,同时,市场经济催生出来的私欲往往还和公共权力勾结连一起,产生出公权私用的腐败;
3、公共安全事件涌现:现在的安全事件不仅涉及传统的领域中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能源安全、社会 安全、防灾安全经济安全等问题,同时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日益引起民众的关注比如生态安全、金融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突发事件等,公共安全问题几乎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危害的灾难性、范围的广泛性、影响的关联性演变的隐蔽性等。公共安全问题成因复杂,主要是是天灾和人祸的结合,并以人祸引发的公共安全事故为主。
二、把好食品的入口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民生所系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一是食品安全是以人为本,二是确保食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
第八讲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生产的的本质全生产的目的就是使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00:02:44)
(二)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00:03:44)
(1)分割的监管体制导致权力分散。(00:06:12)
(2)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00:08:53)
(3)安全惩戒制度不完善。(00:11:18)
(4)安全生产监督力量不够。(00:13:46)
案例 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00:16:57)
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在省政府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及...(00:18:33)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涉及烟花...(00:19:20)
(三)理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00:21:12)
(2)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00:22:46)
(3)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00:23:19)
(4)增强安全生产的监督力量。(00:25:44)
四、群体性事件与和谐社会建设(00:29:48)
类型和特征(00:31:25)
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类型(00:31:34)
农民的“以法抗争”(00:32:53)
土地问题是目前农民以法抗争的焦点(00:34:41)
农民土地抗争的当事方发生了变化(00:35:37)
农民土地抗争的地域分布发生了变化(00:36:59)
农民土地抗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00:37:55)
农民土地抗争的冲突程度变得相对激烈(00:38:26)
农民土地抗争的语言发生了变化(00:39:05)
农民土地抗争的外力介入情况不同(00:39:55)
环境污染引发的维权案件值得注意(00:40:58)
第九讲工人的以理维权
工人维权抗争的原因复杂
工人维权抗争的主要方式
工人维权抗争走向联合劳资冲突将是工人维权抗争的主要形式
市民的“理性维权
物业冲突特征:暴力增多
业主维权的特点(房屋折迁问题突
维权性事件的基本特征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事件
社会泄愤事件对社会稳定的严重影响
社会泄愤事件突发性极强
2007年较大的泄愤事件
调整利益关系
社会不满会引发国家合法性危机
提高管治能力(00:22:28)
地方政府想尽一切办法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00:24:42)信息公开是依法处置的前提(00:
风险社会下的危机管理(00:27:49)
风险社会的概念与特征(00:28:52)
风险社会的特征(00:29:30)
风险社会视野下的中国(00:33:04)
社会风险如果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和处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00:33:41)危机管理能力创新(00:34:26)
完善管理主体,营造全民积极参与管理的氛围。(00:38:01)
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00:40:23)
第十讲社会管理中的社会组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组织在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方面发...(00:00:15)
一、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00:01:13)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扫描(00:02:42)
(二)发展的特点与轨迹(00:07:46)
在数量方面,我国社会组织的总量呈现为在曲折中不断增长到发?..(00:08:17)在组织体系方面,我国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组?..(00:10:08)在地域分布方面,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整体推进,但是仍然存在着?..(00:11:27)在社会参与方面,人们社会参与的过程呈现出一个从有限群体的?..(00:13:41)
(三)社会组织的类型(00:15:56)
准行政组织。(00:16:30)
二、社会组织的“特异功能”(00:21:21)
(一)社会整合功能(00:22:07)
(二)中介沟通功能(00:27:58)
(三)公共服务功能(00:29:54)
(四)公权力监督功能(00:32:02)
三、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00:36:00)
首先,加强完善相关法制建设,创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和政...(00:36:54)其次,要改革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主...(00: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