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民社会公德问题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15:2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林市民社会公德问题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林市民社会公德问题调查报告》。

第一篇:吉林市民社会公德问题调查报告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违背社会公德现象产生的原因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研究表明:道德观念的形成遵循以下的阶段性原则,第一阶段是道德的他律阶段。以完善的制度和规则,甚至是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置或惩罚,是公民社会公德观念形成的基础环节和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道德的自律阶段。这个时期,人们逐步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评价能力,道德行为不再像第一阶段那样是外在约束的结果,而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促使人们从道德的他律阶段向道德的自律阶段转化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在社会公德教育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重人、关心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只有相互

尊重、关心和照顾,才能避免造成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建立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尤其要教育青年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

(二)在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社会公共秩序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社会的公共秩序良好,人们就能解除后顾之忧,整个社会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青年人不仅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对于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

(三)在个人修养上,要教育青年讲究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现,又是维护人们社会交往中友好和睦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就是要求青年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准则。

(四)在家庭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的基本单位,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必须教育青年正确对待家庭关系。

综上所述,提高社会公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和规则,使公德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当出现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时,轻则有规则可循,重则有法可依。

(二)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导向作用。毫无疑问,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同时,每个个体也是公众舆论的构成者,是舆论方向的形成者。

(三)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只是空洞的口号,要掌握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的规律规则,遵循这些规则,采用复杂多样、灵活多变、易于为老百姓所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

(四)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在微观上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德素质水平,才可能在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面貌。

第二篇:市民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市民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一)内容摘要: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良好的社会公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体现个人素质,而且对保持社会的健康和稳定都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社会公德对社会、对民族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所以我把“市民社会公德现状”作为假期实践课题,希望通过调查,改变破坏社会公德建设的行为、现象,引起人们对社会公德建设的关注和思考,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公德 社会 市民 素质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大连市长海县,近几年来由于旅游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经济变得繁荣,各种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全,文化也逐步发展起来。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人们需要快速的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社会,所以一些涉及社会公德的问题现在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我们社会前进的脚步。社会公德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

那么什么是社会公德呢?社会公德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将会被社会所不齿。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其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循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以及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部标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对于培养人的高尚品质,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如今世界各民族的竞争已经从军事、经济领域延伸到文化领域,所以民族文化中的公德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民族性格中的修养、素质,足以彰显这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所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是中国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

人民的道德素养、文明水准是整个民族素质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公民道德素质也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只有公民道德素质提高了,构建和谐社会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大连市长海县民风相对来说是比较淳朴的,在经济还为完全对外开放之前,这里的人们的素质水平比较高。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海县涌入了大量的外来人开口,而且在节假日期间外来旅游人数也越来越多,我们可喜与于经济的繁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这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路面上的垃圾越来越多,酒驾案例攀升,污水乱排放导致河流污染,打架闹事等现象屡见不鲜。由于社会存在上述问题,我想通过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当前社会现状,改善目前社会公德问题的最有效办法、一个人的价值取向、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存在违反社会公德现象的原因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围绕长海县人民社会公德做了一次社会调查,看看有哪些方面可以继续改进,共同创建和谐美丽的新长海。

二。调研目的公德的培养是一项事关重大的事业,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项事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就明确指出国民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国家也提出了“八荣八耻”,明确区分破坏社会公德的行为和高尚的社会公德行为。公德的培养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公德的教育是其他道德教育的基础,因而全社会都有责任将社会公德建设好。

如今大连市长海县已经被当作旅游胜地重点建设,我们海岛人民就更应该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构建和谐美丽新长海,从而使外来旅游者感受到我们的淳朴民风,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到长海县观光旅游,为长海县的经济腾飞做出贡献。因此,我利用暑假长达40天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假期的时间比较充裕,我会充分利用时间,拓宽调查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准确的资料,以此来确保调查结果的精准。

三。调研范围和对象

(一)调研范围

我把长海县的大长山岛镇作为主要的研究区域,并且侧重对人口密集的社区进行调查。当然一些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也是重点调查地点。

(二)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课题,我把调查对象归纳为上班族、学生以及老年居民。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层次划分,有助于更好的梳理调查现象和结果之间的联系,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并解决问题。

四。调研方法

(一)调查方式和方法

此次调研,我主要采用的调查方法有:抽样调查法与问卷法相结合,()访谈法,观察法等。这次市民社会公德的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首先对样本进行分配。计划所调查的样本数为100,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老年居民,学生,上班族)进行分层抽样。其次对样本进行布点,以社区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包括:塔山社区、东山社区、中山社区等,主要采用街头拦截式方法进行问卷发放,为了调查的顺利进行,为接受调查者赠送小礼物(一支笔)。

在调查中期,采取观察法对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观察,以此获得作直观的资料;分别从不同层次的调查对象中选取一人作为访谈对象,获得大量意见观点。

(二)分析研究方法

1.审核问卷

检查回收的问卷是否齐全,有无重复、遗漏,剔除空白问卷,统计有效问卷数量。

2.分组整理

对经过审核的问卷分别归入适当的类,根据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进行预先分组分类。

3.统计分析

对于分组整理的信息,计算相应的频数与百分比,在此基础上分析。

五。经费预算及进度安排

(一)经费预算:交通费用50元,问卷印刷费20元,礼物费用100元。

(二)进度安排:7月20日至22日查阅资料,设置问卷;7月23日至26日发放问卷并回收;7月27日至31日对问卷惊醒整理分类、统计分析。8月1日至8月10日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长海县地区人民社会公德现状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一)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改善目前社会公德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舆论监督、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社会上有75%的市民认为加强舆论监督、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这种办法是最有效的,而只有13%的市民认为要加强管理监督队伍来维护社会公德问题。(注:蓝色部分为强舆论监督、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红色部分为加强管理监督队伍;黄色部分为加强教育宣传;青色部分为其他观点)。

(二)多数被访者认为目前存在违反社会公德现象的原因是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比较差。

人们自身社会意识的薄弱引发了一系列违法的行为。下图充分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其中公德意识波若占整体被访者的31%,舆论监督、管理制度、管理措施也占很大比例,分别是18%,29%,22%.可以发现个人公德意识直接影响社会的文明。

13423于淼——实习总结、社会调查报告

(三)多数被访者认为目前违反社会公德现象严重的是:不遵守公共秩序。

不遵守公共秩序包括不文明乘车,随地吐痰、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等等。违反社会公德的主要现象是不遵守公共秩序,这一项占32.1%;不遵守规章制度占22.3%;不遵守礼仪规范占21.3%没有社会公德意识占24.4%.七。结论

社会公德古人将其归纳为忠、孝、仁、义、礼。智、信,这种公德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孕育延伸,如今他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作为社会公民,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别人,如果每个人都树立高尚的公德意识,那么我们的社会便会少了那些不文明的现象,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和谐美好。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在权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社会真的发展成了传统意义上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么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社会啊,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人们才会真正地幸福起来。

但是生活中仍然时时可见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例如,公共设施被破坏,拦路抢劫时路人却视而不见,酒驾导致无辜路人丧生,旅游景点建筑上被乱写乱画,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等。面对这一切,我们热切呼唤良好社会公德的回归和重建。

今天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公德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同时时代发展的进程给予了它新的内涵,这个新内涵就是要求每个公民都承担起公民义务和责任,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首先塑造自己的个人品德,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讲公德树新风的新风尚。当然政府也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并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我相信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社会公德一定会重新绽放光彩。

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二)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违背社会公德现象产生的原因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国共产党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第三篇:社会公德问题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问题调查报告

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就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为此,我们近期展开了一次关于养老保险问题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为100份,获得有效样本94份,有效问卷率为94.0%。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年龄结构:均为高校学生

学历结构:本科学生80人,专科学生20人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对社会公德问题的看法,着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观念及行为存在的不良现象和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改善方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某些人头脑中残存着错误的观念,不容忽视的负面教育和腐败之气的侵蚀,造成极其可怕的虚伪人格。

有些国民认为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既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

别的就可以放弃了。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其他工作上不去,活着下坡也无妨。基于这种将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道德建设相对立的思想,形成整个社会较普遍的“谬论”,势必出现恶性循环的阵痛,甚或出现改革的道德代价、文化代价。此谬论夸而大之,心,就必须牺牲文化。而要保持公德水平、良心标准,文化结构,就不能进行改革了。于是,意识精力光用于赚钱,全力以赴创造利润,举国经商,根本不顾及其余;二是公德等意识形态领域少有问津、倡导不利、不予投资。这谬论并非令人发明。

(二)缺乏维护社会公德配套的法律措施

早在战国时就“有机事必有机心”、“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的论断,一次证明社会发展必然带来道德的坠落,从而拒绝试用现金机械。18世纪西方思想家也曾哀叹“人的道德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反而有所见底。”其实这谬论割裂了改革与桑层建筑及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辩证关系,甚至将改革与其对立起来,我们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改革就其广义而言是政治、经济、问你话、道德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体,而发展生产力则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或是狭义的改革。谈到改革,绝不能将发展生产力与其他方位的建设和发展相对立。发展生产与道德完善,是有联系的,是互为前提的,而又相矛盾的,然而,改革的结果不是必然道德沦丧,反之改革的结果不是必然道德沦丧,反之改革的结果也不会使道德水平自然而然得以提高。生产发展可推动人类道德趋向完善,而生产发展也会使某些人某种道德观念淡漠。消除这种改革与道德的谬论仅从提高生产力方面进行孤军奋

战、单方位出击是难以达到目的的。改革与道德遵循着各自轨迹发展,不采取措施促进道德的进步,使其跟上改革步伐,适应改革需要,就会人为的加剧改革与道德的距离,是谬论加深。另外,改革与道德的相互影响并非径直的、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要通过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才能发挥左右,没有这些中间换届,货中间换届除了偏差,就会造成人为的道德退步。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应完善公德教育一整套制约机制

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构筑起强国的堤岸。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部门都要将这项事业行之有效的统领起来,曾经有人提出设“道德法庭”,这种提法虽说不够准确和妥善,但起码反映出一种社会伦理、心理上的需求和趋向。政府应该有这样一种只能机构,这样的机构应发挥作用,来调整、规范、监督、检查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淳化民风,净化社会风气。要有一系列措施。比如设置机构、开设学校,制定道德规范,考核评价标准,精神及物质褒奖制度等。

(二)转变公德教育思路

毋庸置疑,必须加强社会公德教育,他应当充斥于小学课本、中学甚至大学课本,让道德成为道德,而不是空洞的说教。但在加强公德教育的同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转变思路,充分意识到这绝不是仅仅的陋习,这个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三)端正态度,下大工夫解决问题

这事一项繁复浩大的文化改造工程,那就也能更改端正态度,真正

用心去解决为题。在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市里的今天,清醒认真的然是到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

(四)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舆论,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武器。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和事,我们应该坚决曝光,利用当今极为发达的信息传播途径,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到呢个途径,树立正面的典型,批判反面教材,引导人们遵守社会公德。

(五)摆正心态,做好打持久战

陋习其实是积淀两千多年的文化,这就要我们摆正心态,拿出足够的耐心和恒心。要充分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历时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五、总结

经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的感触很深,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必须拥有严于律己的自觉,而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2011年9月

第四篇:有关社会公德问题的调查报告

有关社会公德问题的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公德问题成了重中之重。所谓社会公德,顾名思义,就是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都应该遵守的普遍道德准则,它事关社会的安定有序。当一个社会缺少社会公德,注定是不和谐不稳定的,其各方面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为此,近期特地在辽宁工业大学开展了有关社会公德问题的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样本总量为216份,获取有效样本208份。有效问卷率为96%。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年龄结构:均为高校学生。

学历结构:其中本科132人,高职高专:84人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对社会公德问题的看法,着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观念及行为存在的不良现象和产生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改善方案。因而本次调查相对比较全面。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某些人头脑中残存着错误观念,不容忽视的负面教育和腐败之气荼毒侵蚀,造成极其可怕的虚伪人格。

有些国民认为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既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别的就可以放弃了。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其他工作上不去,或者下坡也无妨。基于这种将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道德建设相对立的思

想,形成整个社会较普遍的“悖谬”,势必出现恶性循环式的阵痛,甚或出现改革的道德代价、文化代价。此悖谬夸而大之,心,就必须牺牲文化。而要保持公德水平、良心标准,文化结构,就不能进行改革了。于是,一是精力光用于赚钱,全力以赴创造利润,举国经商,根本不顾及其余;二是公德等意识形态领域少有问津、倡导不利、不予投资。这悖谬并非今人发明,早在战国时就“有机事必有机心”、“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的论断,以此“证明”社会发展必然带来道德的堕落,从而拒绝使用先进机械。18世纪西方思想家也曾哀叹“人的道德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反而有所降低”。其实这悖谬割裂了改革与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辩证关系,甚至将改革与其对立起来,我们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改革就其广义而言是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体,而发展生产力则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或曰狭义的改革。谈到改革,决不能将发展生产力与其他方位的建设和发展相对立。发展生产与道德完善,是有联系的,是互为前提的,而又相矛盾的。然而,改革的结果不是必然道德沦丧,反之改革的结果也不会使道德水平自然而然得以提高。生产发展可推动人类道德趋向完善,而生产发展也会促使某些人某种道德观念淡漠。消除这种改革与道德的“悖谬”仅从提高生产力方面进行孤军奋战、单方位出击是难以达到目的的。改革与道德循着各自轨迹发展,不采取措施促进道德的进步,使其跟上改革步伐,适应改革需要,就会人为地加剧改革与道德的距离,使“悖谬”加深。另外,改革与道德的相互影响并非径直的、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要通过经

济关系,政治关系才能发挥作用,没有这些中间环节,或中间环节出了偏差,就会造成人为的道德退步。

负面教育来自自发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社会上的种种现象都可以是活生生的教员、教材,与正面教育形成极鲜明的两军对垒。教育者长年累月、苦口婆心的教导,会被社会腐败现象,绯闻丑态,或“新民谣”给抵重实惠、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教育;正面进行的是坚持原则、捍卫真理的教育,负面给予的是注重关系,明哲保身的教育;教育者讲违心之言,导致受教育者从小就形成虚伪人格,在公开场合冠冕堂皇,背后别行一套。这样,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不信任感,这自然涣散人的斗志,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对被教育者的完善人格、品德修养,乃至世界观形成极为有害。

(二)缺乏维护社会公德配套的法律措施。

一个社会的风气如何,一个国家的公德面貌如何,在相当程度上 取决于该社会、该国家能否有效地进行社会调控,以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整体。那么道德调控究竟具有多大作用?其调控作用的效果多大?这其中经济调控和法律调控也在起着事关重大的作用。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类型,起着一定作用,但决不是万能的。它一方面受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另一方面还要有法律来做保证条件。没有法律的道德至少是软弱的。因而公德的建设要有法律做坚强的后盾。只有严刑峻法,建立起完整的社会 法律体系,社会才会发展;同时强调修德,只有突出道德调控,才能淳风化俗,保证社会安定与发展,而法制与修德又必须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正所谓“仓禀实而知礼

节”。因而法律手段和道德修养两者应相辅相成,互为保障。这样才会使公德和建设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公德的培养教育是一项事关重大的事业。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项事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就已明确了全体国民共同遵守的国民公德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公德培养教育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公德教育建设得好,整个社会人与人关系就和谐美好,人人心情舒畅,有利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开放也要求社会提供一个和谐生动的公德环境,来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公德的教育又是社会其他道德培养教育的基础,因而全社会都有责任将公德建设搞好。

(三)先知先觉者缺乏改变的勇气

其实有些时候,人们不是不愿遵守社会公德,而是缺乏必要的引导而无所适从。如果法律法规中对社会公德有了更为明确清晰的引导和规范,情况将会大为好转。尤其是,现阶段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大多数是十多年前甚至二十多年前制定的,现在社会发展状况已经有了较大的不同,需要一些更加适应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来调整人们的行为,使之合乎社会公德。

上述简略分析无法解释另一种景象,那就是在高档的地段—例如新天地—则不存在此现象或者说此现象很少,上海还是有些地方很有秩序的,这我们都不否认,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地方人员素质确实比较高,形成了良好氛围,在这些地方为破坏良好氛围的行为是需要勇气的。同理反推,在国民素质一般的地方为改变不良氛围的行为也是需

要勇气的!这不是简单的善与恶问题,而是现实中双方的力量对比问题,从个体的角度讲,力量对比是不考虑性质的。

这些并不是讨论人的勇气问题,而是要着重强调:良好氛围的建立或曰制度的运作和维护最终要靠人!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地铁里要下车的我随手拾起地上的饮料瓶,这时周围的人--包括两个大学生模样的青年—全都用异样的目光盯着我。虽然我坚信自己做的对,但心里还是存有天一丝天然的困惑与不安。既然我们无法证明市民素质一般的地区里不存在高素质的人,那么我们应该呼吁、鼓励和引导那些先知先觉者鼓起勇气,消除虽是天然的但却完全不必要的困惑,主动一些、积极一些、胆大一些,为形成良好氛围先迈出一步。这个变量十分重要。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应完善公德教育一整套制约机制

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构筑起强国的堤岸。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部门都要将这项事业行之有效地统领起来,曾经有人提出设“道德法庭”,这种提法虽说不够准确和妥善,但 起码反映出一种社会伦理、心理上的需求和趋向。政府应该有这样一种职能机构,这样的机构应发挥作用,来调整、规范、监督、检查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淳化民风,净化社会风气。要有一系列措施。比如设置机构、开设学校,办学习班,制订道德规范,考核评价标准,精神及物质褒奖制度等。

(二)转变公德教育思路

毋庸置疑,必须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它应当充斥于小学课本、中学课本甚至是大学课本,让道德真正成为道德,而不是空洞的说教。但在加强公德教育的同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转变思路,充分意识到这绝不仅仅是所谓的陋习,这个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一句“陋习”的定性,等于直接把国人两千余年的生活习惯全盘否定,如前所述,古在代中国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陋习,而是一种文化。在美国的唐人街,这种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其之所以在美国这样的大环境下依然我行我素,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文化,虽然是过时的文化。一种习惯一旦成为文化,就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和话语权,在这里体现为思维的延续性。把社会公德行为笼统的定性为所谓的陋习,而国人却基本上不认为这是陋习,难怪国人经常会说:这有什么的啊?何陋之有啊?这种歪曲问题本质的做法显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最终造成了国民没有理解公权力所发出的信号的真正含义。

我们应当放弃所谓陋习(不文明行为)的提法,干脆不提它,就单纯地提倡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好的生活习惯便恰到好处了。央视常播的公益广告的思路及尺度把握的十分精准:它从来都是明确指出什么是适应当代社会的好的行为,而从不提或批判那么所谓的不好的行为,这值得借鉴。实践证明,单纯的力量往往是最强大的,单纯的动机和做法反而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如同萨缪尔森说的那样:运作流程越简单的企业效益越好。

(三)端正态度,下大功夫解决问题

这是一项繁复浩大的文化改造工程,那就应当端正态度,真正用心去解决问题。在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今天,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

其实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局限于前述的书本教育和刚性制度。日本也曾面临这个老大难问题,但是当局者用心了,收效很好,东京市市长曾经在每周的特定时间专门去市民家中做客,宣传社会公德意识,特别是去那些社会公德心较差的人家里。这种用心解决问题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无论国人怎样评价日本人,客观地说,日本人是世界上最讲究社会公德的群体。

(四)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舆论,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武器。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和事,我们应该坚决予以曝光,利用当今极为发达的信息传播途径,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途径,树立正面典型,批判反面教材,引导人们遵守社会公德。

(五)摆正心态,做好打持久战

如前所述,所谓的陋习其实是积淀了两千多年的一种现在看来过时了的文化,是文化就要给其文化的待遇。这就要就我们要摆正心态,拿出足够的耐心和恒心。要充分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历时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五.总结

经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的感触很深,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必须拥有严于律己的自觉,而这也是一个循序监禁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利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样社会才会进步,中国才会发展。社会公德建设,必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都是无限的收获,我们不断在社会这堂大课中丰富着人生的经历。我相信,这份报告会有它应有的价值,希望可以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

2011年10月5日

第五篇: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调查课题:社会公德问题

调查时间:4月29日——5月1日

调查对象:社会所有人员

调查类型:问卷调查形式

调查地点:

社会公德(social ethics;social morals)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这5个方面。我们小组就这5个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并作出以下报告:

本次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我们第五小组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为98.1%。其中男士52份,占50.5%,女士51份,占49.5%。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计算,我们对数字进行处理并进行以下书面说明。

在文明礼貌方面,被接受调查的民众中,认为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占99.02%,其中98.1%的民众认为自己平时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但是当问及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和粗话时,8.74%的民众表示会说,33%的民众表示不会说,58.3%的民众表示偶尔会说。另外就平时见到师长会不会主动问好方面,81.6%的民众都表示会主动问好。在文明礼貌方面相对做的不好的就是脏话和粗话方面,其他方面也还带进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为乐方面,被调查人群中,79.6%的民众都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只有少部分民众表示没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在公交车上,68%的民众表示愿意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让座,还有29.1%的民众会看情况而决定为不为别人让座,只有2.9%的民众表示不愿为弱势群体让座。在当问及马路上有人学要帮助,你会不会伸出援手时,只有31.1%的民众表示会伸出援手,6.8%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是不会伸出援手,看情况来定的民众占63.1%,就这个问题,当继续追问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时的理由时,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世界太复杂,好心办坏事的事件太多了。结果表明,在助人为乐方面,最严重的主要是当今的诚信问题缺失,导致许多人需要帮助,但没人敢去帮。要解决这类问题还得从诚信方面做起。

在爱护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不会去阻止时,34%的民众表示会上前阻止,在这方面,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员更为主动一些。看情况再决定的民众占了51.5%,他们表示当时情况下能阻止尽量阻止,不在能力范围就算了。还有14.6%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自己不会去阻止。当碰倒标语牌时,绝大多数的民众表示会把它捡起来放好,面对生活中的公共财产物品,73.8%的民众表示会好好珍惜,23.3%的民众表示有时会珍惜,低于2.9%的民众不会珍惜公共物品。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在爱护公物方面还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众的公共财产意识不强,还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在保护环境方面,只有22.3%的民众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强,75.7%的民众表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是一般,甚至还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意识。在公共场合,还有6.8%的民众表示会乱扔垃圾,偶尔会会乱扔的民众也还高达38.8%,只有54.4%的民众在公共场合是不会乱扔垃圾的。民众针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普遍都认为不好,其中,69.9%的民众认为做得一般,24.3%民众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处理问题上,68%的民众表示都是直接就倾倒了,会分类在处理的民众只占1/3。就当今我国的保护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每个人的努力会汇成全人类的努力,凭借着等同于征服自然的信心,来还自然环境一份清白。

在遵纪守法方面,调查显示,仅有41.7%民众做到从来不闯红灯,绝大多数民众都会不同程度的闯红灯。在提到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时,只有33%的民众认为道德规范对民众的制约作用很大,绝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道德本身的作用应该是很大的,但是在当今谁会,它的作用不大,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认为道德对公民没有作用。在公共场合,61.2%的民众表示不会插队,6.8%的民众有时会插队,4.9%的民众经常插队,27.2%的民众表示会偶尔插队。在生活中,完全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民众仅占17.5%,绝大部分民众表示不完全做到,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表示自己完全没做到。就遵纪守法方面而言,从调查数据上来看,我们这方面确实存在许多的问题。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当今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今民众大部分都不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对社会公德的五个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民众都还不能够意识到加强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一些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时,能够主动指出并制止的为数甚少,大多数民众仅能做到自律,而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有待提高,在实际行动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礼”即公德,《论语》中孔子告诉世人“不学礼,无以立”简简单单几个字,足以说明公德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社会公德问题,拥有一颗公德心,亲身力行成为社会公德的实践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公德教育与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今社会物质财富正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贫乏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当然,目前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但是,社会公德总体上是好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民的精神财富也能像物质财富一样不断丰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充分说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其中,每位公民不仅是参与者和享受者,更应是示范者和监督者。“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一系列十八大报告中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中国梦的话题热议之后,社会公德更与它更是密不可分,在去年12月18日到今年2月10日展开的“中国梦,中华情大型征文活动”中,许多学者就提出中国梦离不开社会道德的支撑的论述。到后来“中国梦,XX梦”,无数的人都提到了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公德是整个民族的艰巨工程。单独依靠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亦或是某个地区是无法完成历史重托和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这需要全体民众共同投身于社会公德的建设中去,更需要政府发挥其巨大的引导作用,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创造这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附件一:

社会公德问卷调查表

u 请在您所选问题答案的“□”内打“√”。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 男 □ 女

2.您的年龄? □ 18岁以下 □ 18-40岁 □ 41-60岁 □ 6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 本科以上 □ 大专 □ 高中 □ 初中 □ 小学及以下

4.您的职业?

□ 学生 □ 教师,医务,科研人员 □ 公司职员 □ 个体经营者

□ 自由职业者 □ 其他

二、选择题:

1.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重要? □ 是 □ 否

2.您平时是否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 □ 是 □ 否

3.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粗话? □ 会 □ 不会 □ 偶尔会

4.您平时遇到老师或长辈,会不会主动问好? □ 会 □不会 □ 偶尔会

5.您有助人为乐的经历吗? □ 有 □ 没有

6.在马路上,如果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您会伸出援手吗?

□ 会 □ 不会 □ 看情况

7.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理由是?

□ 赶时间 □ 没必要 □ 这与我无关 □ 其他:

8.在公交车上,您会主动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让座吗?

□ 会 □不会 □ 看情况

9.看到有人破坏公物时,您会不会上去阻止? □ 会 □不会 □ 看情况

10.当您碰倒公共标语牌时,您会怎么做?

□ 捡起放好 □ 视而不见 □ 看情况

11.公共财产物品,您会好好珍惜吗? □ 会 □不会 □ 有时会

12.有爱护公物的志愿活动您会参加吗? □ 会 □ 不会 □ 看情况

13.您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怎样? □ 强 □ 一般 □ 基本没有

14.在公共场所,您会乱扔垃圾吗? □ 会 □ 不会 □ 偶尔会

15.您认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样? □ 好 □ 一般 □ 很差

16.您平时怎么处理生活垃圾? □ 分类后再倒 □ 直接就倒

17.您平时会闯红灯吗? □ 会 □ 不会 □ 经常 □ 偶尔

18.您认为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如何?

□ 作用很大 □ 作用不大 □ 没有作用

19.在公共场合,您会插队吗? □ 会 □ 不会 □ 经常 □ 偶尔

20.您在生活中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了吗?

□ 完全做到 □ 不完全做到 □ 完全没做到

合作愉快,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附件二:

数据分析表

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表

问题序号

选项及比例(%)

是 99.02

否 0.97

是 98.1

否 1.9

会 8.74

不会 33

偶尔会 58.3

会 81.6

不会 2.9

偶尔会 15.5

有 79.6

没有 20.4

会 30.1

不会 6.8

看情况 63.1

赶时间 32

没必要 15.5

与我无关 12.6

其他 39.8

会 68

不会 2.9

看情况 29.1

会 34

不会 14.6

看情况 51.5

捡起放好 60.2

视而不见 7.8

看情况 32

会 73.8

不会 2.9

有时会 23.3

会 36.9

不会 25.2

看情况 37.9

强 22.3

一般 75.7

基本没有 1.9

会 6.8

不会 54.4

偶尔会 38.8

好 5.8

一般 69.9

很差 24.3

分类倒 32

直接倒 68

会 14.6

不会 41.7

经常 3.9

偶尔 39.8

很大 33

不大 66

没有 0.97

会 6.8

不会 61.2

经常 4.9

偶尔 27.2

完全 17.5

不完全 81.6

完全没 0.97

下载吉林市民社会公德问题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林市民社会公德问题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利用暑假期间的课余时间,为了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基层,更好的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开展社会调查,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建设基本现状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建设基本现状》 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社会公德建设基本现状 调查时间:2014年5月4号 调查地点:嘉兴学院平湖校区 负责人姓名:......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经管系10农经张领瑞 大 学 生 社 会 公 德 调 查 报 告 系别:经管系 班级:10农经 名字:张领瑞 学号:252010211020 经管系10农经张领瑞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公德现状的实践调查 从总体上看,当代青少年的社会公德意识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热心公......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因此,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公德调查报告1 一、引言: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是要求我......

    关于当前社会公德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社会公德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12级营销二班、吴海涛、120110236 关于社会公德的定义: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