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创新中构建和谐社区
在创新中构建和谐社区
凤泉区星湖花园社区居委会(联管会)主任罗全高 党支部书记 张晓明
星湖花园社区是我市首家也是惟一一家全国绿色社区,该社区是河南新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大型经济适用房惠民工程,占地326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入住5000多户、近20000人,现已交付住房33栋1700多户。
星湖花园社区2006年11月成立居委会,2007年4月成立党支部。几年来,经过不断努力,打造成了我市社区开发和管理中思路超前、居住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城镇居民社区,逐渐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开发管理模式。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政府、开发商和业主“三位一体”勇于创新,是加快新型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转型的关键。这种模式,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首肯。社区居委会、社区警务室、居民委员会、物业公司“四位一体”联席管理,为星湖花园社区建设和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开辟了政府、开发企业、驻区单位、居民多方共赢的工作新格局。我们先后获全市平安建设示范社区、全市一类和谐社区、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全省文明社区、省级和谐社区等20多项省、市荣誉。我们认为:社区工作者应该努力做到“四个创新”:
意识上创新。首先,要有创新大局意识。社区虽是居民自治组织,但却承担了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社区工作做得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宣传、贯彻得好。身为社区工作者,要时刻想到党和人民的利益,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把社区的“亲民、爱民、为民”工作做实做好。其次,社区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我们要从大处着眼,小事着手,树好自身形象,让群众真正受益。每逢雨雪天气,社区工作人员就在大门口的公交站牌前和门岗处,为下车未带伞的居民,送上一把“便民服务伞”。如果是老年人就把他们送回家,几年来,从未间断。再次,社区担负着党建、治安、文化、卫生、环境、就业等任务,是个小社会。社区工作者必须尽心尽力,忘我工作,从点滴做好、做实每件事,才能赢得居民的认同和爱戴。
思路上要创新。我们紧密结合实际,每年制定出可以操作、能够做到、内容丰富的工作计划,使社区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还强化思想发动、政策启动、典型鼓动和服务驱动等举措,让社区工作化被动为主动。从解决居民闹心、领导操心的事情入手,及时解决存在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居民的心坎上,努力当好居民的贴心人。
宣传上创新。一是培养群众的参与意识。让群众从后台走向前台,从台下走到台上,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二是创新宣传手段。传统宣传手段投资少,见效快,经过“重新包装”,使之成为群众喜爱的宣传方式。在咨询活动中,我们使用图文并茂的展板升温造势效果很好。三是利用党报党刊,开辟社区阅报点,并定期更换内容。近年来,我们社区不仅制作了许多阅报栏,还试办社区刊物《星湖人》,刊登党的政策、社区新闻、好人好事和书画作品等,取得了较好效果。
知识上要创新。针对当前社区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的状况,社区工作者的政策水平、综合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有更大的提高。一是提高政策水平。二是提高专业技能。三是提高写作技能。四是提高开展活动的能力。当前,社区文化活动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社区工作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把社区工作搞得更好。
第二篇:坚持“五个创新”,构建和谐社区
坚持“五个创新”,构建和谐社区
20年来,南华西街坚持“热爱南华西,建设南华西,造福南华西”的工作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创建文明街道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全国、省、市、区各项奖项2000多项次,特别是近年来,南华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和谐社区,街道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先进社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模范集体、广东省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示范点;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红旗单位、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
一、创新社区党建机制,建立和谐社区格局
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共驻共建机制。积极整合社区资源,成立了有辖内中央、省、市单位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协调议事委员会等11个社区协调议事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积极调动社区各单位党组织共同担当和参与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积极性。积极创新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体制,辖内12个社区党支部书记通过居民选举,全部当选为社区居委会主任,实现社区书记、主任一身兼,有效地发挥社区党支部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
建立涵盖街道社区区域内广大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街道党工委健全完善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以街道社区党校为基础,坚持做到党员培训内容系统化,培训时间经常化,增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2004年12月,建立了全市第一家社区党员教育活动站,面积1300平方米,设置有党员培训室、电教室、歌舞厅、电子图书阅览室、书画室、康体活动室、志愿者联络室等,开辟了党员学习园地,全天免费为社区党员开放,使社区党员学习娱乐活动有一个良好的场所。
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示范凝聚作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形象好”为主题,在广大党员中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人民多奉献”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在党员中倡导“三个一”活动,即号召社区内党员每年为社区发展提一条好建议、参加一次社区活动、为社区建设做一件实事。社区广大党员带头捐资助养残疾人,支援灾区,扶贫助学,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参与社区卫生保洁、治安巡逻、邻里互助等,成为了推进社区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
二、创新绿色社区路子,营造安居乐业环境
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2002年开始在全市率先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按照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文化古巷的模式开展旧城区的改造。先后在聚龙社区、永兴港海小区、龙武里社区、兆龙里社区开展拆违建绿,美化环境活动,建设了一批自动喷淋艺术立体挂灯、康体设施、雕塑、园林小景等。通过创建活动,使社区成为群众休闲锻炼的好地方,辖区内具有岭南特色的园
林小景遍布各社区,小池假山、曲径幽泉,令人赏心悦目;名人诗词墨迹、石刻碑廊,充满诗情画意;2万多平方的洲头咀公园更成为海珠区十景之一。龙武里社区被确定为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并被评为广州市文明社区标兵;永兴社区港海小区被命名为广东省首批绿色社区;聚龙社区被命名为广州市首批绿色社区。
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创建活动。在绿化上,发动驻辖区单位和群众修建沿街绿化带、楼群绿化块、阳台绿化点,见空布绿,见缝插绿,拆违还绿;在美化上,各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广泛开展“一区一品”创特色活动,增设街灯、路灯,设置公益宣传牌,修建艺术雕塑、休闲亭和宣传画廊等特色景点的方式,使各社区形成各自的风格,逐步提高社区品位。
制订市民遵守环保要求的行为规范。在创建绿色社区活动中,制订了《南华西街文明家庭公约》、《绿色环保行为规范》、《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一系列的规范公约、使广大家庭居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强化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环保生活。
三、创新治安管理模式,打造和谐平安社区
坚持立足社区保稳定,制订了《南华西街创建安全文明社区活动工作方案》。明确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内容和步骤,制订目标考核细则,具体分解,使社区创建工作更符合规范和管理。通过创建活动,全街12个社区全部被评为安全社区
在全市率行推行社区警务工作改革。在每个社区设立社区警务室,实行一区一警(一个社区设一个专职民警),社区警务按规范化管理。
加强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力度。建立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对全街出租屋全部经过审查登记,建立档案,核发《出租屋治安许可证》。近几年来,街道内出租屋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事件。
加强社会治安防范网络。为了加强辖区的治安工作,街道注意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会治安防范“五张网”(社会面治安防范网络,社区治安防范网络,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网络,特种行业、重点场所及要害部位防范网络,各种边缘地区治安防控网络)。重点抓好专兼职治安巡逻队伍建设,确保社会治安稳定。一是建立以民警、保安为主体的专业治安巡逻队;二是建立治安联防队,通过招聘组建了26人的治安联防队,加强辖内治安巡逻;三是建立以机关干部、辖内单位职工组成的“千人义务治安巡逻队”;四是建立以治保会为主体的居民群众治安巡逻队。同时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针对老街窄巷的特点,首先推出民警和保安队员自行车24小时巡逻,收到较好效果。
四、创新社区服务领域,共建和谐互助氛围
建立健全为群众及时办事的社区服务中心。2001年建成了为社区群众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行政事务受理“一门式”社区服务中心,设有大型电子屏幕和电子触摸荧屏,街道和社区实施电子社区服务工程,建立了光纤连接的电子社区服务网络,通过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
社区服务网络系统,为群众提供优质社区服务。不断完善街道网站,在南华西街网站设立了党工委信箱,接收群众来信来访,街道党工委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深受群众欢迎,南华西街网站开通三年多来,浏览人数达到20万多人次。
开展扶贫助困送温暖活动。积极开展“排解千家困,情系百姓心”送温暖活动,街道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和居民及时慰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困难群众工作制度,明确每位街道党员领导干部联系1至2个社区,定期深入联系点,了解情况,联系群众,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街道机关各科室和社区居委会建立定点联系困难群众制度,组织党员、干部上门为街辖内困难群众办实事好事,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开展和谐互助活动。建立了街道慈善会,多方筹集资金73万元,为困难困难家庭群众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今年,发动街道人大联组的人大代表向困难家庭子女捐款助学,共筹得73481元,定期向困难家庭子女读书给予资助。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发动党员为困难党员和群众捐款,共筹得9350元为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给予生活补助。
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解决再就业问题。街道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积极解决下岗失业人员解决再就业问题,有计划地组织下岗职工参加职业培训课,提高再就业的技能;定期举办下岗职工“携手再就业”座谈会;举办就业招聘和劳动咨询活动,指导下岗职工重新创业。通过拓展社区服务业等渠道,积极为下岗党员提供多项再就业岗位。
五、创新社区文化载体,提高社区文明程度
抓基础,以高标准的要求,加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建有“七校”(社区党校、社区团校、市民学校、老年人学校、婚育学校、法制学校、家长学校)、“五栏”(社区宣传栏、阅报栏、社区科普栏、社区法制栏、学习园地栏)、“三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教育中心)、“二广场”(大家乐文化广场、绿色文化广场)、“一网”(南华西街网站)。设有文化总站1个,分站2个,社区文化室12个;文艺活动队伍40支;建成室内活动场地6349平方米;在社区建造了五个体育健身径,为社区群众休闲娱乐、健身提供了好场所。
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坚持每年举办“南华西街文化艺术节”,组织花灯会、文艺表演、故事会、论坛、家庭插花比赛、书画挥毫等活动。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社会公德大家谈、专场文艺表演、社会公德格言警句征集宣传等活动,坚持每年开展评选表彰文明家庭、文明市民、“好家长”、“好儿女”和“十佳外来工”活动,形成了团结向上、文明和睦的社会风尚,营造了一个安全、整洁、方便、舒适的文明社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从而最终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和谐。
第三篇:创新五大载体构建和谐社区
创新五大载体构建和谐社区
——江安镇社区社区党建出新招
江安镇地处江安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全镇辖7个社区党总支,下辖23个党支部,社区居住人口近8万人。今年,江安镇的社区党建做法是以“三风建设”为统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以创新“五大”载体为抓手,有力地促进了党建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做法是:
一是积极开展“创、争、拓”主题实践活动,努力营造创先争优氛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社区开展了“创、争、拓”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即:基层组织创先进、共产党员争优秀、广大干群拓产业)。以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有新的提高、作风有新的转变、执行能力有新的增强、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工作有新拓展为目标,积极开展了“产业致富带头人评选”、“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评选”、“七一颂歌献给党”、“党员干部读书日”、“星级党员评定”等活动。
二是深入推行“党员志愿服务”行动,切实践行为民服务宗旨。2010年9月份以来,根据县委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行动“一中心两主线三互动”的总体部署,在镇党委的统一安排下,各社区党总支结合开展活动,围绕“组织推、单位派、自愿荐、公开招”的四条途径招募了48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在各社区支部建立群众需求登记点,每个支部都明确了2-3名党员作为党员志愿服务联络员,全力开展好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活动开展以来,组织和配合其他党组织开展了“守护春苗”、“守护健康”、“守护环境”、“爱心捐款”等党员志愿服务行动,开展帮扶活动986次,惠及群众3800余人,让他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推动了社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了社区更加和谐。三是创新开设“公民道德讲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传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群众的思想也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为社区思想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在镇党委的统一部署下,以倡导遵纪守法、友善互助、关爱感恩等为主要内容,创新开设了“公民道德讲堂”。讲堂以社区居民为对象,以加强 “四德”建设为重点(四德是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以诚实守信、遵章守纪、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文明卫生等为内容,强化宣传教育,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在全社区营造了团结友爱、扶贫济困、融洽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目前,各社区党总支的“公民道德讲堂”每月开展1-2次,每次都确定了不同的主题。
四是统筹共建“思想政治工作交流站”,顺气解怨构建和谐社区。从2010年9月起,镇党委与相关县级部门进行了衔接,在社区统筹资源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交流站”。有效整合县级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者、社区干部、党员骨干丰富的工作经验,为群众释疑解惑。思想交流站与社区服务站合二为一,每天开放,把解决生活问题和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社区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和部份党员骨干轮流值班接待群众,交流站成为群众来访接待站、居民谈心站、心理疏导站、法律咨询站、政策宣传站和社区求助中心。实现了居民群众难事有人帮,心事有地诉,疑惑有人解,矛盾有人调。实现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从面上宣传到点,点与点对接,深入人心。
五是以“开放式组织生活”为抓手,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今年,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我们开展了多次开放式党组织生活。组织生活的主题涉及到社区建设、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社区低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各个方面。在形式上我们也进行了大胆尝试。有畅所欲言的座谈会,有互动问答的政策解答会,有走上街头的科普宣传,也有身体力行的志愿服务。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党员和党外人员的思想建设,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觉悟。,强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宗旨意识。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9月24日下午,全市创新社会管理现场会在磨头镇高庄社区召开。市领导陈惠娟、石耀、李中林、张辉、司祝建、唐旭东、张秀良、杜永红、杜松华、黄文斌出席会议,各镇党委书记及市级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在高庄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丁正付的引领下,与会人员观看了宣传展示,参观了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社区监控系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矛盾调处中心、世代服务中心、儿童乐园等便民服务设施,并现场操作试用了特色“智能取号系统”和“电子便民服务系统”。高庄社区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公共服务高效化、低碳化运作。大力推进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将管理理念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转变,着力在突破难点、改善管理、服务群众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社会化”的社区服务新路子,把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打牢在基层。陈书记对此表示满意,并希望将这一创新思路切实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好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作用。
陈书记要求,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先行军,高庄社区要做好带头模范作用,确保各项职能良好运行,并不断开拓思路,让创新管理更上新台阶。
磨头镇高庄社区
第五篇:创新服务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创新服务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亚日盖社区辖区面积为6平方公里,常住居民802户,2025人,其中,汉族1210人,少数民族815人。社区内有行政事业单位6个,从事各种行业个体户310家,社区党员28人。社区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的组织,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好最实在的办法就是服务群众。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亚日盖社区党支部紧紧围绕“我爱社区我爱家,党群共建促和谐”这个主题,坚持以服务居民为切入点,以构建和谐为主要目标,创新服务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容,把解决社区居民生活实际问题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努力打造便民利民平台,组织开展社区“八贴近”、社区事务八公开、社情民意直通车等活动,拉近了党组织与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距离,塑造党在基层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社区居民、住区单位、上级领导的称赞和好评,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打造服务型社区
亚日盖社区以构建和谐为主要目标,通过开展“四个八”主题实践活动,创新方法,切实提高社区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着力构建和谐社区。
(一)社区服务“八贴近”,扶贫帮困得民心。通过开展以贴近特困户、低保户、重病户、单亲家庭、空巢老人、孤儿、残疾居民;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老干部;进城创业牧民、个体工商户;务工户、流动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上访户;刑满释放人员的“八贴近”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搭建参政议政平台,对弱势群体实施创业就业帮扶措施,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目前,通过“八
贴近”活动共开展社会救助和爱心捐助36次,爱心物资4200余件;组织志愿者服务22次,累计参加达到300多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0类,解决了399人的就业问题;开展维权服务和法律援助19次涉及43人;组织企业经商人员、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开展献计献策活动15次,归纳意见建议30余条;开展矛盾纠纷调解14次涉及28人次。
(二)社区公务“八公开”,阳光运作赢民心。通过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申请流程公开、低保公开、租赁补贴公开、计生公开、包扶责任公开的“八公开”措施,让社区公务在阳光下运作,确保辖区内党员和群众对社区党务;帮扶领导职责;社区年财务收入支出情况;居民申请低保、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情况、享受住房补贴额度等事宜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
(三)社区建设“八进门”,全面服务暖民心。通过文化宣传进社区、科学教育进社区、平安创建进社区、文明道德进社区、卫生服务进社区、环境保护进社区、计生服务进社区、就业保障进社区的“八进门”活动,全面服务社区居民,先后开展了以“集思广益、和谐共建”为主题的离退休干部和居民和谐共建座谈会;联系驻区单位和人民医院开展以“夕阳红敬老爱老”为主题的为区内80岁以上老人送医问诊送暖活动;组织下岗失业人员69名参加就业局举办的创业技能培训班等主题活动。
(四)社区承诺“八带头”,真心实意聚民心。通过带头参与基层组织建设、带头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带头创建文明户、带头勤劳致富、带头排查调处民事纠纷、带头履行承诺义务、带头学法守法、带头落实村规民约决议的“八带头”制度,将本承诺的扶困救助、就业保障、医疗服务、城镇低保、文化活动、法律援助等工作以手册的形式印发,积极履诺。争取一个党员树一面旗帜,争做一个带头,带动一些这方面落后的群众。为表彰在“八带头”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党员,各社区党支部通过居民小组推荐、居民大会评选的方式,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共选树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创岗”、“带动创业”、“和谐共建”、“民族团结”、“扶贫帮困”、“勤劳致富”等类型的党员18个。采取经验介绍、座谈互动等形式,对18个典型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在社区中充分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二、推行网格化管理,打造服务型社区
立足社区建设基础平台,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打造精细化便民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一)夯实网格化管理工作基础。通过优化整合资源,改进活动方式,进一步丰富了网格化管理的内涵,实现服务居民全覆盖。一是划网格。结合居民住宅区、辖区单位交错分布的社区现状,绘制“民生地图”,为精细化服务管理建立信息平台。二是组团队。产生网格服务组组长和服务组成员,负责网格内居民的动态管理和服务,畅通基层群众直接反映问题的渠道,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义务服务。三是建档案。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库,对区域内的空巢老人、残疾人、4050人员、归正人员等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做到服务有重点,工作有方向。
(二)形成网格化机制工作新格局。着眼于提高党组织的组织、协调、动员、凝聚能力,从完善制度,明确要求,创新方法等方面着手,逐步建立起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特点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一是订制度。建立各项服务管理制度,用针对性较强的工作制度来规范操作,使服务工作开展有的放矢。二是定职责。成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召
开专项工作会议研究“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推进办法,服务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优服务。开展“党建进组、服务入户”模式,把社区党员代表与居民党员合二为一建立网格党小组,以多种方式向居民群众提供近距离服务,并撰写《网格备忘录》,掌握动态信息,同时,倡导建立优质管理服务模式,支援帮扶服务模式,健康关爱服务模式。
(三)突出网格化管理特色。优化服务环境,打造管理精细、服务有效的社区管理网格特色,实现管理机制便民化,管理队伍务实化,服务居民常态化。一是一格一品,打造网格品牌团队。根据各网格区域内共建单位的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共建单位参与网格服务,由各网格共建单位牵头组织服务团队到网格内开展送服务活动,遇到有特殊要求的,则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一格一队,强化网格管理团队。每个社区网格都设立一个管理团队,由网格服务组长带领网格小组成员对网格内居民进行动态管理和服务,并建立社区网格化信息资料,做到及时服务同时,对有关民生民情进行分类记录,承诺一件、兑现一件、注销一件,让工作落在实处。三是一证一册,完善志愿服务团队。推出志愿服务成员佩证上岗制度,统一印制队员服务证,建立服务队成员评比制度。把服务队成员的日常服务情况记录在“志愿服务纪录册”上,在年终参照记录册上的情况进行评比。
三、坚持联动互促机制,打造服务型社区
打造服务型社区,核心是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关键是完善工作制度。亚日盖社区不断建立健全服务工作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一)充分发挥《社情民意》直通车功能。“社情民意直通车”是镶黄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形成的城镇社区服务型党建工作
模式,通过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固定下来。亚日盖社区党支部始终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充分发挥《社情民意》直通车功能,使一些群众关注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架起了旗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老百姓家中,全面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映,广泛收集居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上报《社情民意》,把社区工作动态及老百姓的意见和需求直接转达给旗委、政府及包扶单位,使群众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社区居民徐有亮居住的房屋,多年失修。可“房漏偏逢连阴雨”,八月初的几场大雨把徐有亮一家遮风避雨的危房冲塌了,本来贫困的家庭,又添了一笔房屋改造建设费用。社区得知此事,及时上报《社情民意》,积极向旗委和有关部门反应情况。8月26日下午,民政局领导和有关人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亲自前往徐有亮家看望,根据徐家的情况,当时决定由民政局支付徐有亮坍塌住房改造建设费用。社区共编发《社情民意》750余期,旗委、政府领导批示100余件,其中涉及居民危房改造、贫困子女上学、社区办公条件改善、重病治疗费用、低保发放等100多个问题,全部得到有效解决。《社情民意》把旗委、政府和老百姓的心连在了一起,成为真正的“民情直通车”,强化了沟通理解,提高了办事效率,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二)全力实施社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工作的主体,应实事求是地实施好联系服务群众各项制度。书记“周接待日”雷打不动,“两委”班子轮流接待统一记录,做到一人一记、一事一记,定期办理、周期反馈。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每月一次进家入户走访群众,实现“两个全覆盖”,即班子成员入户参与全覆盖、受访居民全覆盖。做好走访记录,建立《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进家入户走访居民日志》。推行居民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制度,分类实施,按能办的即接即办、易办的全程代办、难办的协调促办、不办的明确拒办,制作填写《群众意见交办单》,凡办理事项,均在规定时间内向居民群众反馈。
(三)合理创建在职党员进社区精细化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精细化管理制度,是组建非建制性党组织和全盟开展“四联四促”活动的具体抓手,该项制度的推行在构建大党建格局、实施大联促互动、探索大志愿服务的“三大”创新中意义深远。实施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要做到管理细化到卡、进区报到持卡;寻求服务亮卡,民需建档立卡;督查跟踪上卡,考核量化见卡。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操作中。
(四)努力探索驻区单位进区联建责任制。驻区单位有着了解社区居民情况、人际关系熟悉的优势,从某一角度看,驻区单位和社区有着共荣同耻的连带关系。驻区单位进区联建应当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这种珍贵的资源,应该开发好、利用好。要探索建立驻区单位进区联建责任制,明确职责、建立制度,采取设立驻区联建先进单位等鼓励措施,将社区服务管理延伸到驻区单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