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社区工作者的调研报告
城市社区工作者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组织部有关要求,为了进一步做好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夯实党在城市社区的执政基础,推进城市社区“三有一化”建设,使城市社区工作者的生活待遇和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进行了此次调研活动。XX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这次调研,组成了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调研小组,采取了听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街道下辖X个城市社区,共有社区工作人员近XX人,大体分为行政管理人员,保卫、物业人员,卫生人员三大类,社区工作人员工资都做到了按月足额发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在社区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工资普遍在1100元左右,保卫、物业人员在700元左右,卫生人员550元左右(卫生人员的工作时间多为5小时),低于全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大部分的社区工作者年龄都在30-50岁间,上有老,下有小,即要承担烦重的社区工作任务,又面临着巨大的家庭经济困难压力,低工资很难满足社区工作人员的日常消费,也在一定程度了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部分工作
能力强、文化程度高的优秀年轻社区工作人员,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另谋职业,造成了社区人才的大量流失。
2、是补贴标准低,个人开销大。
社区工作人员没有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可以享受到的部分补贴,诸如、防暑防寒、女职工卫生费等补助及第13个月工资等。而他们个人实际用于工作的开支却不小,因经常要上传下达,联系和服务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仅手机话费开支一项,开支多的每人每月要超过150元,开支少的每人每月也要100元,若再加上上下班车费、中餐费等,每月所发工资所剩无几。
3、没有缴纳社会保险。
XX街道的社区工作者大部分是社区内居民,享受的是社区内部的福利,如养老金约为每月500元(按年龄和在社区的工作年限略有增加)。社区外的工作人员没有缴纳和会保险,对此,社区工作人员反响很大,工作有了后顾之忧。
三、解决办法
1、建议加大对社区的资金支持力度。
目前社区居委会经费来源比较单一,除了政府拨款外,自身创收能力与筹款能力比较弱,只有不断加大政府拨款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和“无钱办事”的问题。
2、建议减轻社区经济负担。
一要规定社区一律取消“招待费”。区直部门和街道到社区检查考核工作不得到社区就餐,不得增加社区负担。二要减少办各类培训班。以后举办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的培训班,要按照“谁主办,谁出钱”的原则,严禁向社区收取培训费。三要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以后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工作要求下社区,就要给社区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以保证所下达的工作正常开展。
3、强化社区服务,不断增强社区自身“造血”功能。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以社区党员服务站为依托,进一步健全服务机制,不断扩大服务对象,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逐步推行有偿服务。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创办社区服务实体,从而增强社区造血功能,以弥补经费不足。
4、建议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和补贴标准。
现行的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相对固定,发放标准低,且缺乏正常晋薪机制,既不科学又不合理,不利于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参照差额事业单位职工的做法,让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可以随着经济的增长而适当提高。允许社区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适当发放防暑防寒、女职工卫生费、等补助。经考核合格后,可以发放第13个月工资。
5、建议健全社区工作人员社保征缴机制。
建议区政府、街道、社区、个人共同出资来办理社区工
作人员的社保,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6、建议齐抓共管,在全区形成高度关心重视社区工作的浓厚氛围。
第二篇:城市社区消防工作的调研报告
城市社区消防工作的调研报告
城市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正在全国逐步展开,消防工作如何有机融入城市的基层管理体制,并通过社区建设深入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是管理部门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当前城市社区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运作机制
我国的社区建设是一项刚起步的新型综合工程。社区作为政府建设中最基层的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繁琐复杂,工作量大,涉及面宽,消防工作也只是社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缺少必需的人、财、物的综合保障,消防工作在社区中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落实,成了“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弱势格局。
(二)社区成员构成复杂,居民安全意识不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员的广泛流动,城市租赁房屋也逐渐增多。流动人群普遍没有经过专门的消防安全培训,缺乏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知识,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同时,当前我国经济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脑等家用电器已进入普通家庭。各种家用电器使用频率高,用电量增大,导致火灾发生的危险性也在增加。同时,由于在装饰装修中采用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无形中增加了城市居民家庭的火灾荷
载,一旦发生火灾,势必会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三)消防基础设施欠账,建筑布局耐火等级低
由于多种原因,消防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乱搭乱建临时建筑,原有建筑布局和耐火等级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一旦发生火灾,将导致火灾蔓延扩大、损失加剧。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虽然社区消防硬件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整体发展仍不平衡。新建社区大部分消防基础设施完善,消防安全管理规范,而老城区的消防基础设施由于历史欠账,严重制约着消防工作的发展。部分老城区房屋结构耐火等级低,电器线路老化,缺乏消防水源,乱搭乱建,违章占道现象十分普遍。由于这类小区建设早,基本未实施物业管理,居民尚未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社区居委会很难实施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一旦这些社区发生火灾事故,其破坏程度势必加重。
(四)社区消防管理机制混乱,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社区体制改革后,社区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转化为社会服务职能,工作运行机制整体还不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各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往往注重抓具体工作的落实,而忽视社区消防规定的制定和消防规划的完善等工作,对全局性工作的把握和参与程度不够,导致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的工作增多,未能形成良性工作运行机制。派出所、社区、物业、业主之间也有类似问题。由于缺乏沟通协调,时常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使消防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同时,由于社区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不熟悉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常识,不能满足管理范围内正常开展工作的需要,特别是一些部门单位压缩人员编
制,消防工作的经费开支在人、财、物等方面难以得到保证和落实。
(五)消防经费严重缺乏
有一些社区消防设施不足,消防器材缺少,加之管理不善,一些公共消防设施破坏、丢失严重。而经费的缺乏,将导致消防隐患难以整改,并直接影响管理人员的热情与积极性。一些社区虽然消防设施较为完善,但是由于物业管理中存在的运作机制不规范、整体水平低等原因,物管费收缴率低,部分物业管理公司面临生存危机,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更是举步维艰。部分社区消火栓损坏、消防器材被盗现象时有发生,物业管理公司对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积极性不高,投入较少。部分长期亏损的物业公司消防设施维护费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补贴。因此,物业公司无法长期保证消防设施维护费用的落实,必将直接影响到社区居民火灾的扑救。
二、做好当前城市社区消防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社区消防工作在社区建设乃至整个城市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借助社区的力量把消防管理落实到最基层,把事故防范的阵地前移,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一)完善社区消防管理机制、体制
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善社区消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消防管理组织,夯实社区消防工作的群众基础,促进社区消防建设的全面落实。城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明确一名领导分管社区消防工作,要成立相应的社区消防(防火)安全委员会或建立消防联席会议、社区代表消防安全议事会。在新型的社区中,社区消防的共
同建设者应包括民政、城建、工商、文化、教育、卫生、公安、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形成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主导,以居民委员会为依托,驻区单位、行业部门、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的社区消防工作协调运行机制。
(二)社区消防安全人员的管理
社区要以目前存在的治安巡逻人员、楼长、院长以及护楼人员为社区消防工作的基础骨干,通过他们的宣传,将消防工作的意义、目的和要求及时传递给每一户居民。同时,通过他们的日常检查工作,可以督促居委会人员看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门。另外,可以通过巡查队的日常检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及时整改消除,从而形成一种群众自防自救、自查自改的良好消防环境。
(三)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全民消防宣传教育
城市社区要充分发挥社区现有设施的作用,利用街道文化站、社区活动室以及社区宣传栏等阵地,利用广播、报刊、标语、板报等宣传媒体和载体,深入开展以消防法律法规、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防火安全基本常识、初起火灾处臵方法、火场逃生自救基本常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形成社会宣传、舆论督导、家庭灌输、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社区消防安全氛围,从而激发广大社区居民和驻社区成员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同时,城市社区应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和贴近群众实际的消防文体娱乐活动。要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对少年儿童、老弱病残人员要加大消防常识的宣传力度,依靠群众自我宣
传、自我发动。政府要积极开展、创建“无火灾社区活动”,适时宣传推广社区消防工作的新事物、新经验,以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围,使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监督能力得以提高。
(四)强化基础消防设施
公共消防设施是社区消防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新建小区或旧城改造,要按照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消防队(站)、消防车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必须与小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要依托社区警务站设臵消防室,安装报警电话,设臵消防器材箱,配备小型手推车式的灭火救援设备,手推车内臵水带、水枪、灭火器、战斗服等,在居民住宅楼配备灭火器,随时接受居民群众的求助。
(五)加大社区消防投入
资金保证是开展社区消防建设的基础,要使社区消防工作一直抓下去,必须要有充足的经费作保障。各级政府要把社区消防建设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对社区消防建设的资金投入,使消防事业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目前,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经费的来源也不尽相同,主要应遵循“谁出钱谁受益”的原则,从政府拨款、社区内企业赞助等方面争取经费渠道,保障经费的落实。
第三篇:城市社区档案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区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社区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社区发展和城市管理服务,根据省、市档案局有关要求,**月**日---**日,区档案局和区民政局联合组成、以区民政局党组书记***为组长的调研组,对全区**个城市社区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主要围绕社区各门类档案收集、整理,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编制,档案工作管理机制建立,档案安全保管和利用,档案装具标准化等五个方面情况展开。
调研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召开座谈会和意见反馈等形式。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两个街办共设有**个社区,其中:** **个、** **个,常住人口*****多人,*****余户,社区工作人员**余名。常住人口最大的社区是**社区***多户、****多人,最小的社区是**社区****多户,***余人,**个社区每年形成的档案多达****—****卷。随着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城市社区承担着大量繁重而基础性工作,诸如社区党建、社区卫生、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治安、城市低保、居民社保、文明创建、计划生育、数字城管、入户调查等工作,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这些工作中直接形成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档案越来越多,对社会发展、城市管理、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因此,规范社区档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十分迫切。
二、主要成效
从这次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个城市社区的档案工作较前几年有了可喜的变化和较大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城市社区的发展壮大,社区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了更大的发挥,档案工作也随之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档案法律法规意识不断增强、安全保管设施逐步改善、收集整理齐全及时、管理水平逐渐提高,社区档案服务居民、促进社区和谐的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一)档案法律法规意识不断增强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各个社区都能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档案法律法规意识日渐增强。少数社区还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分管领导。有的社区书记或主任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如站前社区、洪崖社区、文明北路社区,都把档案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设有专门档案室,指派了专人负责,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为档案日常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安全保管设施逐步改善
各个社区档案保管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得到逐步改善。一是办公场地得到改善,二是档案“打包”、“打捆”的现象得到彻底改变,三是档案设施得到更换。除个别社区外,档案安全保管有了基本保障。
(三)收集整理齐全及时
在整个城市社区中,档案的收集工作做得比较好,每年社区形成的各种档案都能够进行及时收集。如:城市低保档案、文明创建档案、社区综治档案、计划生育档案、社区党建档案等,都及时收集整理,装订成卷,统一管理,以便查阅利用。
(四)档案管理水平逐渐提高
社区档案涉及千家万户,与广大居民息息相关。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被损毁、丢失,最终成为一堆无用的废纸。这次调研发现,各个社区虽然没有明确专人负责档案,但是整体管理水平比前几年有所提高。一是收集及时、装订成卷,二是统一归档、集中管理,三是各自负责、确保安全,四是查阅方便,有利居民。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各个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总体进步较大,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管理人员业务不熟。由于社区干部流动性比较大,人员不稳定,事务繁杂,难以固定某一个人来管理档案,加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坐下来专门学习有关档案业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档案管理人员业务不熟的现象普遍存在,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二)档案整理不规范。尽管各个社区都及时收集了每年各分管口的档案,而且比较齐全,但是由于业务不熟,所以整理不规范。既没有分类,又没有划分保管期限;既没有编号,又没有编目。卷内排列随意,装订不分前后。如竹山社区、爱民社区、磨北社区都存在类似情况。
(三)档案制度不健全。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已经建章立制的社区很少,大部分社区都没有制定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利用、移交鉴定销毁以及查阅等制度,档案内部管理显得有点杂乱无章。
(四)档案设备陈旧。有的社区档案柜还是七、八十年代,机关单位赠送的老式绿色铁皮柜,如:牌楼社区、东方红社区、磨北社区,都存在档案设施陈旧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档案保管和利用,档案乱堆乱放现象非常普遍。
(五)档案用具不规范。大部分社区的档案盒、装订针、封皮封面、卷内目录纸都不符合要求和标准,是临时随便在超市购置的不规格的档案用具,年久日深很容易损坏,不利于档案的保管。
(六)档案经费匮乏。从目前的情况看,**个社区每年真正投入档案管理方面的经费十分有限,不但不能够随时更换新的档案设备,更无法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需要。
五、建议与意见
1、齐抓共管,努力促进社区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社区档案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与之相关的单位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努力促进社区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从目前的体制来看,社区的主管单位是街办,组织管理是民政局,档案业务管理是档案局,三家单位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社区档案工作,要坐下来了解社区档案工作的情势,明确工作的重点,规划发展的前景,形成统一的意见,然后根据协商讨论达成的共识,逐步开展工作。
2、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社区档案工作新水平。
目前,社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不熟,造成档案收集、整理、利用、管理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既不熟悉《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又不熟悉档案工作一般业务流程。区档案主管部门义不容辞有责任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社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和操作技能。街办、民政部门要督促他们加强学习,提供方便,并适时进行检查,共同促进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新进步。
3、建章立制,创新社区档案管理新模式。
目前,社区干部各自收集、整理、保管自己分管口形成的档案,每个社区既没有安排专人负责,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为档案保管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各社区要尽快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原来制定了制度的社区,要不断完善;没有建立制度的社区,要抓紧时间制定健全相关制度。要充分发挥老牌社区招贤四星级社区示范引领作用,有条件的社区如站前社区可以抢先一步走在前列,根据社区情况,相对固定1—2人负责档案管理,避免一人负责,增加个人工作量,其他人员配合管理,每半年收集整理后移交固定人员保管,任何人不得插手,确保档案的安全。同时,东方红社区、爱民社区、磨南社区、牌楼社区要趁搬迁新办公场地之机,购置新设备,建立新制度,规范整理现有档案,以方便居民查阅利用。此外,社区星级评定工作,档案管理应作为评定工作之一。
4、加大投入,推动社区档案工作迈上新征程。
档案管理工作常抓新,要适应社区发展新需要,就必须加大投入。资金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档案部门要向政府报告增加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经费,二是街办要增加投入,三是民政部门要适当支持。三轮驱动,共同努力,相信社区档案工作能够得到推动,迈上新的征程。同时,社区档案工作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发展,有条件的还要添加新设备,逐步实现纸质档案数字化,走在时代的前列。
第四篇:调研报告: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
1.身份和来源。全市(区)共有
个街道
个社区,社区工作者共
人,主要包括通过选举担任社区“两委”成员且在社区坐班的居民干部
人;全省统一招录的社区专职工作者
人(含担任社区“两委”成员
人);有关部门招聘并下派到社区工作的劳动协管员、计生协管员、民政事务助理、残疾人专干、养老照护员等各类协管员
人;还有个别街道、社区根据工作需要聘用的临时人员
名。
2.年龄和学历。社区“两委”成员多数是社区居民和离退休、下岗职工,年龄偏大,学历偏低,45岁以下
人占
%,45岁以上
人占
%,其中55岁以上
人占
%;中专及以下学历
人占
%;大专
人占
%;本科以上
人占
%。社区专职工作者,35岁以下占到
%,本科以上学历占
%。各类协管员普遍学历较低,大专及以下学历
人占
%。
3.专业资格和从业年限。目前,社区“两委”成员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
人占
%;社区专职工作者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
人占
%,其中助理社会工作师
名,社会工作师
名;各类协管员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
人占
%。社区“两委”成员普遍任职时间较长,社区专职工作者3—5年居多,各类协管员5—10年居多。
4.补贴待遇。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待遇按大专、本科、研究生每月分别为2500元、2800元、3300元,担任社区正职、副职、委员的,分别每月再增加1100元、800元、600元。居民被依法选举为社区“两委”成员的,担任社区正职每月
元、副职
元、委员
元;已享受退休待遇,仍在社区担任职务的“两委”成员,正职
元、副职
元、委员
元。各类协管员及公益性岗位每月补贴1000—2800多元不等。
注:其他未列举出的现状,如在本地区比较突出,可单独列出。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完善选、育、管、激全链条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为民服务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一)创新选聘方式,注入源头活水。
坚持从基层选拔一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从上级组织选派一批,不断拓宽进人渠道。一是把群众公认的干部选出来。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考准察清人选的政治素质。明确“五选八不选”要求,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将一批信念坚定、作风务实,善做群众工作,有能力、有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党员群众充实到社区“两委”班子中,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二是把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人才聘到位。跳出“社区干部在社区选”的局限,按照每个社区5—9名的标准制定社区专职工作者配备规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持续为社区工作者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一大批“80后”“90后”大学生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成为社区治理、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三是把机关业务骨干派下去。建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社区任职、新录用公务员到社区锻炼制度,先后从县区、镇街后备干部中选派名年轻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素质能力。
一是全员轮训。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全市干部人才培训规划,健全市级示范培训、县区重点培训、镇街全员培训机制,每年对社区工作者进行一次集中轮训。2018年以来,各县区、镇街共开展各类培训多场次,培训干部
余人次。二是专业培训。制定初任培训、专业培训、进修培训计划,出台鼓励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专业资格考试的政策,引导社区工作者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和学历教育考试。目前,全市拥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提高到目前的%。三是跟踪培养。建立社区干部联片包户制度,设立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县区、镇街领导班子成员与社区工作者开展“一帮一”“一带多”联系帮扶,先后选派
多名有发展潜力的社区工作者到先进社区跟班学习,为社区培养储备后备力量。
(三)打通晋升渠道,拓展发展空间。
打破社区工作者晋升“天花板”,按照30%左右的比例,推动社区专职工作者通过依法选举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培养发展党员力度,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每年表彰和奖励一批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探索“社区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党组织书记—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镇街党政班子副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三项机制向基层延伸,加大从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让社区工作者干事有奔头、晋升有空间。目前,全市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因业绩突出进入到镇街领导岗位,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社区专职工作者进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四)落实待遇保障,激发队伍活力。
一是提高薪酬待遇。大幅度提高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目前,全市社区“两委”成员补贴平均达到元,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平均达到
元以上。(加五险一金办理情况)二是强化正向激励。加大对优秀社区工作者表彰鼓励力度,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不断提高政治待遇,切实增强职业荣誉感。2012年以来,全市
名社区工作者被推荐表彰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三是注重关爱激励。建立街(镇)领导班子成员与社区工作者定期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思想状况,协调解决工作生活实际问题。严格落实定期体检、带薪休假、节日慰问等制度,用真情、真心关爱社区工作者。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选聘不规范,多头管理统筹难。
目前,社区工作者主要由城市居民、企业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大学生等各类人群组成,这些人员进入渠道不同,有的通过依法选举产生,有的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进入,有的由有关部门招聘安排在社区工作,有的从镇街机关下派,他们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而且来源不同,工资发放渠道和标准也不尽相同。特别是人社、老龄等部门下派的各类协管员,实行条条管理考核,对社区整体工作参与不积极、不主动,致使一些社区力量分散,人力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二)能力不适应,专业化水平较低。
随着城市管理重心不断下移和居民群众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社区承担着许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功能,迫切要求社区工作者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目前,社区工作者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和45岁以上两个年龄段,前者主要是近年来招聘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后者主要是社区居民和企业退休、下岗职工,年龄断层比较严重,%的社区工作者未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年龄偏大的社区“两委”成员工作经验丰富,但知识储备、专业技能欠缺,面对工作的新要求往往力不从心。年轻的社区专职工作者普遍学历较高,但社区工作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稳妥,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缺乏多样化的专业能力,在提供精准服务、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经常有畏难情绪、挫折感和无力感。(三)保障不到位,内生动力不足。
虽然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社区工作者承担的职责与任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调研中,79.6%的人认为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工资收入低,86.1%的人认为薪资和目前的工作极不匹配;一些老同志认为,自己工作时间久、贡献大,但待遇却比年轻人低;一些协管员认为,自己与社区专职工作者同在一个岗位工作,但同工不同酬,待遇差别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晋升不通畅,职业荣誉感归属感不强。
社区“两委”正职、副职等职务非常有限,社区工作者缺乏晋升机会,近三年全市社区专职工作者当选社区“两委”正职的人,副职人,分别占社区专职工作者总数的%和
%。调研中,社区工作者认为发展前途小的占54.1%,社会地位低的占56.62%;对自己未来愿意扎根社区、继续为民服务的仅占44.39%。社区工作者发展前景不明朗,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不强,造成社区工作队伍不太稳定,近三年全市共流失
人,占社区工作者总数近
%。
四、意见建议
(一)强化社区工作者员额化管理,做到队伍有保障。
按照总量监管、控超补缺、动态调整的原则,在社区工作者总体规模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员额管理,依据社区服务人口数量合理分配社区工作者员额。全市社区规模以服务人口3000户为宜,由县区结合实际,合理划分社区管辖范围。2000户以下的社区核定5--9名社区工作者,2000户以上的每增加300户,增加1名社区工作者,5000户以上核定19名,最多不超过22名。为确保全市社区工作者员额管控,每年底,由县区民政局梳理汇总本县区每个社区应配备的社区工作者员额,报市民政局审批备案。(二)强化社区工作者规范化招聘,做到进入有渠道。
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进入渠道,主要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严把社区工作者入口关。依据县区民政部门上报的社区工作者员额空缺情况,制定招聘计划,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核定,报经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民政厅核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具体由省民政厅、省人社厅负责组织笔试,市级组织和民政部门组织资格初(复)审和面试。应聘人员应当符合法定就业年龄段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所有新入职社区工作者与街(镇)签订聘用劳动合同,实行街(镇)统一管理,社区统筹使用。县区组织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也可选派县区、镇(街)机关优秀公务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占所在社区员额。(三)强化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培训,做到提升有标准。
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干部人才培训规划,强化职业素质培训。对新入职社区工作者,由市民政局统一组织,围绕党的政治理论、城市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社会工作实务等内容开展初任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同时,加大社区工作者在岗培训力度,由县区具体负责实施,每年对社区工作者全员轮训一次,重点培训社区建设前沿理论、公共政策、社会治理创新等专业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要求,全面推行“全科”社工管理模式,采取“理论测试+岗位技能”考核方式,由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统一组织,每年进行一次,获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给予适当加分。考试合格者,由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颁发“全科”社工资格证书,并纳入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管理。实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由街(镇)负责管理和保管“全科”社工人事档案,各级机关部门和街(镇)不得随意借用和调动“全科”社工,如确有需要的,须经组织部门和民政部门同意,借调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担任社区“两委”正职(含曾任社区“两委”正职目前还在岗工作)的直接纳入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管理,其他人员均须参加“全科”社工考试。(四)强化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薪酬,做到待遇有保障。
为激励社区工作者队伍干事创业热情,对获得“全科”社工资格的社区工作者,纳入社区工作者职业薪酬体系管理,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工资结构。基本工资部分,建立“三岗十八级”晋升体系,把社区工作者按照岗位分为正职、副职、一般工作人员三类,按照工作年限、文化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设置十八个等级。一般工作人员为1—12级,副职为4—15级,正职为7—18级,工作年限每满3年提升1级,文化程度按照本科提高1等级、硕士研究生提高2级、博士研究生提高3级,专业资格水平按照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分别提高1级、2级,文化程度和专业资格累计最多提高3级。基本工资依据社区工作者对应的岗位等级,按基本工资基数×系数确定(2019年基本工资基数为2200元,每三年调整提高一次),按月发放。随岗位变动、工作年限增加、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提高,等级逐步提升,基本工资相应增加。绩效工资部分,依据年终考核结果一次性发放。同时,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为社区工作者缴纳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加大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拔镇街领导干部、考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人员力度。开展十佳社区党组织书记、十佳社区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积极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高社区工作者政治待遇。(五)强化社区工作者科学化考核,做到评价有导向。
明确“全科”社区工作者岗位职责,科学制定绩效考核的内容、程序和办法,按照社区正职、副职、一般工作人员分类进行考核。绩效考核由县区委组织部、县区民政局牵头,街(镇)具体实施,采取百分制量化考核的方式,重点考核社区工作者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根据考核结果设置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考核格次,其中社区正职优秀不超过15%,社区副职及一般工作人员优秀不超过10%。绩效工资发放按照“集体先定档、个人后定级”双挂钩的原则,先按照一档、二档、三档确定社区考核等次,对应绩效工资为一等、二等、三等,再根据社区工作者考核格次发放绩效工资,考核不合格的不予发放绩效工资。每年将考核结果计入个人档案,并作为岗位调整、等级晋升、薪酬待遇、奖励惩戒、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建立社区工作者退出淘汰机制,对连续三年未考取“全科”社工证或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辞退并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第五篇:嘉兴市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
附:
嘉兴市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管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浙委〔2007〕64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嘉委〔2006〕27号)、《关于加强社区、社团、社工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意见》(嘉委〔2010〕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专职工作者是指在城市(含城镇)社区专职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特指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会事务站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居民遵纪守法,自觉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
二、按本岗位的要求,做好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实施本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三、组织协调驻社区单位开展区域性共建活动,团结带 1
领社区居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积极协调社区力量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努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
四、做好社区居民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五、按照职能分工,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与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社会治安、卫生计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帮扶救助、邻里纠纷等工作。
第四条 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录用。
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录用采取选任和招聘的方式进行。
一、社区专职工作者的选任。
1、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参加选举当选,以及被任命担任社区党组织职务的专职党务人员,办理相关手续,纳入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参加选举,当选为社区居委会成员的专职人员,办理相关手续,纳入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
3、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的选任情况,应分别报当地组织部门和民政部门备案。
4、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实行工作职能相对分离、人员相对集中、任职相对交叉、专兼职人员并用的社区管理体制。
二、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招聘。
根据工作需要,社区社会事务站需增加的专职工作人员,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录用。
1、招聘对象的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热心为居民服务,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2)大专(含)以上学历,符合岗位任职的基本条件;
(3)首次招聘年龄在38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2、招聘工作的组织和基本程序。
招聘工作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组织,具体由各县(市、区)民政局,嘉兴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管委会社发局牵头组织实施。一般每年集中安排一至二次,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招聘次数。街道(镇)负责上报社区专职工作者需求计划,不得自行组织招聘工作。具体程序是:
(1)公布拟聘岗位、录用条件等事项;
(2)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3)组织应聘人员进行考试(笔试、面试);
(4)集体讨论决定录用人员;
(5)签订劳动合同。
第五条劳动合同的订立。
被选任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以及被招聘为社区社会事务站的专职工作者的人员,依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
一、劳动合同统一由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与社区专
职工作者签订。
二、劳动合同在确定劳动关系后的一个月内签订,并办理相关社会保险手续。
三、经选任产生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者的劳动合同期限一般要与届期一致;社区社会事务站的专职工作者实行试用期制,试用期满后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与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者的劳动合同期限相一致。劳动合同签订后,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人事组织关系由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管理。
四、社区专职工作者在履行合同期间,除出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可以解除或终止的情形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社区专职工作者:
1、当考核评议为不称职的,或连续两年考核评议为基本称职的;
2、居民满意度测评低于80%的;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在社区专职工作者完成工作交接后,按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向社区专职工作者出具书面通知,及时转出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社会保险关系、个人档案,并支付每工作满一年(不足一年按一年计)发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担任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成员职务的社区专职工作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调整岗位时需按法律、法规及
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六条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考核管理。
街道(镇)按照劳动合同等有关规定,负责管理社区专职工作者。在合同期内,实行工资福利、教育培训和考核评议等制度。
一、实行合理的工资福利制度。
社区专职工作者年收入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按略高于上一年当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确定,并参照企业有关标准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工资福利具体标准由各县(市、区)制定。
社区专职工作者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探亲假、婚丧假制度和实行计划生育的优待等福利。
二、建立教育培训制度。
各级组织、民政等部门应当根据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任务要求,加强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培训,并建立培训登记制度,培训情况作为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评和竞聘的依据之一。
社区专职工作者应当参加政治理论知识、社区工作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及相关知识的培训。鼓励社区专职工作者参加学历教育,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都要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支持和鼓励社区专职工作者参加国家组织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对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的人员优先招录,并落实相应的待遇。各县(市、区)在招聘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要留有一定名额面向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考。
三、严格考核评议制度。
县(市、区)要制定符合社区专职工作者特点和工作实际的考核办法,每年由街道(镇)组成考评工作委员会对社区专职工作者进行考核,程序一般为个人总结、民主评议和确定等次。
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并存入个人档案,作为使用、奖励、续聘的重要依据。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和社区社会事务站站长的考核结果需报县(市、区)组织、民政部门备案。
考核评议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街道(镇)组织考核和群众评议相结合,考核内容应当与岗位职责要求相一致。本人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向街道(镇)考评委员会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仍有异议的,可向当地组织、民政部门提出申诉。
第七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城市(含城镇)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管理。
第八条各县(市、区)及嘉兴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九条本办法由市民政局(市委社工办)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办法下发后,国家、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