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整体提升劳动保障服务水平

时间:2019-05-14 15:3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整体提升劳动保障服务水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整体提升劳动保障服务水平》。

第一篇: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整体提升劳动保障服务水平

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整体提升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水平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居民生存的起点和终老的归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社区已成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基础和依托。作为老工业城市,面对下岗失业人员多、离退休人员多,管理难、就业难的现状,我们把社区劳动保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的优势,广泛开展创建“就业

服务最佳社区”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从而将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整体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已全部纳入社区管理,通过社区推荐安置,近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实现了再就业。近年来,我们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基础建设,为最佳社区创建活动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创建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作支撑,我们通过加强四个方面和建设,夯实了基础劳动保障工作基础。

1、加强机构建设。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社区平台建设“六个到位”的要求,我们在机构建设上做到“四个落实”。一是落实工作机构。在全市21个街道、182个社区分别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所和劳动保障服务站,纳入街道、社区统一管理,业务上受劳动保障部门指导。二是落实工作人员。2003年3月,由我们牵头,联合财政、民政部门制定招聘办法,面向全市下岗失业人员、退伍战士、大中专毕业生公开选拔社区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从1588名竞争者中择优选拔录用182人,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8,并进行了四期专项培训。三是落实工作场地。我市先后拿出2850万元新建、改造社区工作场地,确保了每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场所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并建在最方便居民的地方。四是落实工作经费。我们按每个服务所(站)每年1万元的标准,市、区两级财政按比例安排工作经费,并纳入年度预算。市财政还专门拨付1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加强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并且每年拿出部分资金,视各街道社区工作的实效给予奖励及经费补贴。

2、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工作考核标准化。我们对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制定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考核标准》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制度,并逐项量化,一级抓一级。二是日常工作规范化。我们特别制定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职责》、《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人员守则》、《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程序》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的规范有序。三是最佳社区创建制度化。根据我们的请示,2003年10月市政府下文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并制定了评估标准,一年一评。今年5月,在全市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暨先进表彰会上,钟楼等开发岗位最多、网络运行最好、就业服务最优、失业人员最少的10个社区首次被评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得到了奖励和表彰,为其他社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加强网络建设。一是四级架构网络,以城域网实现互联。为配合市、区、街道、社区的四级工作组织结构,方便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我们把劳动保障网络的架构形式也相应分为四级,即以市中心劳动力市场为主,城区劳动力市场为辅,街道、社区为延伸,形成覆盖全市的劳动保障四级城域网,实现信息互联。我们在市中心劳动力市场配置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和一台虚拟专网服务器。数据库作为全市的数据中心存储全市的社区就业信息,虚拟专网服务器通过光纤连接到互联网,街道、社区则以宽带上网的方式接入互联网,然后通过市中心的服务器认证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内部网。二是配套开发网络专用软件。城域网的运行必须以配套软件为支撑,为此我们组织技术专班开发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专用信息管理软件。最近,我们又率先安装了全省社区劳动保障管理统一软件,实现各节点间的多向互动。各级劳动部门通过劳动力市场网进入社区数据库,查询了解社区每一个人的相关信息。各社区通过劳动力市场服务器进入内部库中。同时从劳动力市场网站下载最新的就业信息和政策法规,通过彩电或触摸屏向社区居民公布。社区居民则可以通过因特网进入“黄石就业信息网站”浏览信息,实现全市信息共享。

4、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从2002年开始,我市开始通过社区对居民就业情况进行普查、登记。今年七月份以来,我们又组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开始了新一轮社区劳动保障情况普查。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逐门逐户将全省统一的20万份调查表分送到辖区每户居民手中,一户一表一卡,对社区居民就业状况、就业意愿、培训要求、技能水平以及低保情况等进行调查登记。按照我们的要求,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同时为居民建立了五本台帐,即:下岗失业人员台帐、社区用工信息台帐、求职安置台帐、技能培训台帐和社保关系台帐,对下岗失业人员做到了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社保关系、就业意愿、安置去向、培训技能“六个清”。所有数据录入微机,纳入市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动态管理、统一储存,全市共享,这为就业服

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加强了针对性。

二、完善服务措施,促进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按照开发岗位最多、网络运行最好、就业服务最优、失业人员最少的要求,我市“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创建工作围绕四大工作重点展开:

1、广辟渠道,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为实现开发岗位最多,我市各社区开辟了四条渠道。一是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通过开发“三保”,即保安、保绿、保洁,发展“三托”,即托老、托幼、托病,推行“三项服务”,即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组织“三大管理”即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2000多个。二是兴办社区就业实体。各街道、社区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采取股份合作、承包租赁、能人领办等多种形式,仅今年以来就创办就业实体525个,服务网点1208个。池湖社区与林红物业管理公司联手,一次性安排下岗职工120人。三是建立再就业基地。武汉路社区利用市政府投资兴建集贸市场的契机,多方争取协调,将武汉路集贸市场成为社区再就业基地,将就业岗位无偿提供给大龄特困群体经营,并帮助减免各项税费。四是开展劳务输出。通过采取收集信息、推荐培训、组织上岗的办法,澄月社区等与外地市开展劳务合作,去年以来已帮助3000多名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异地就业。

2、深入开展社区职业介绍服务特色活动。职业介绍服务特色活动已成为我市“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创建活动的主打牌,也是争创最佳的重要措施。一是举办社区就业活动周。集中一周的时间,全市各社区共同利用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进行岗位开发、就业信息交流、组织居民赴劳务集市等形式,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去年以来全市社区共举办“社区就业活动周”招聘会225场次,安置就业5160人。二是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月。大龄特困群体是就业工作的瓶颈,也是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的难点所在,再就业援助因而成为最佳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充分利用社区的区位优势,今年以来分别开展了社区再就业援助活动月和社区就业活动周,各社区统一行动,对大龄特困人员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保障、送培训“四送”活动,并发动辖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私营业主,分片包干,“一对一”结对帮扶。今年,全市因此帮助困难群体就业3298人,帮助双下岗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再就业1993户。三是举行社区网上招聘会。为方便社区居民,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各社区充分利用劳动保障网络平台进行网上供求对接。社区首先通过黄石就业信息网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本社区登记求职人员到市劳动力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这样的职介成功率达到83。

3、量体裁衣,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培训推荐服务。一是利用网络平台向社区居民告知就业培训信息。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充分发挥在培训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分类指导作用,加强与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联系,通过信息网络帮助有培训愿望的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做到“四个知晓”,即知晓各级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培训项目的情况,知晓每个培训项目的开玫和课程设置情况,知晓培训项目的市场需求热度,知晓参加各项目培训的基本要求。二是为有培训愿望的居民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各社区工作人员利用自身专业知识,结合岗位收集情况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针对每一名社区参培人员提供培训意见,制定培训计划,推荐到就业培训机构进行订单式、储备式和短期速成式培训。今年,我市社区推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0.8万人。

4、大力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一是及时传递最新再就业政策信息。我市各社区利用信息网络、宣传栏等共向居民发布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社区还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将21万册《再就业实用手册》发放到社区居民家中。二是分类指导,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审核发放。我市发放的5万多本《再就业优惠证》的初审工作全部通过社区,社区对那些符合办证条件的特困援助对象还主动上门收照片、帮助填写申请表、办理相关手续。三是为政策落实提供服务。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将领证人的详细信息录入社区网络,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共享,并从协调场地、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招收员工等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目前全市社区推荐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下岗失业人员690人,通过社区协调减免税费300余万元,申报公益性岗位补贴3200人。

三、立足社区,积极推进失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管理是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社区从三个方面延伸社会化管理职能,从而实现了对劳动保障衔接服务的动态管理。一是通过社区提供失业保障服务。社区承担了失业保险待遇的初审、发放和失业人员的管理服务职能并全部纳入社区实行网络管理。失业人员有就业能力而连续两次不接受再就业培训、三次不接受推荐就业的,网络会自动提示取消其享受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格。此举不仅有效防止了隐性就业冒领失业保险现象,并且调动了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的就业积极性,去年以来我市因就业收入提高后停发低保的人员达7000人,其中实现再就业后主动申报取消的有2000人。二是通过社区提供保障服务。钟楼社区等14家社区的医疗服务站成为我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通了医疗保险计算机刷卡程序,参保人员在所有社区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免费挂号,诊疗费、药品在普通一级医院基础上降低10-15。目前,已建立家庭健康档案13万余份,为职工群众健康普查近5万人,辖区初步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三是通过社化提供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我市社区基本建立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数据库,将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定和档案及组织关系由原单位逐步移交到社区,由社区协助解决基本养老金统筹外企业发放部分的落实问题,使社区信息网络服务充分发挥了社会化保障功能。至目前,全市已有6.5万名离退休人员进入社区数据库享受社会化管理带来的便利。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只是我市整个劳动保障工作的一部分,但正是通过基层发力,使整个劳动保障工作有了明确的奋进目标,并且以点带面,整体提升了我市劳动保障服务水平。

第二篇: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整体提升劳动保障服务水平

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

整体提升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水平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居民生存的起点和终老的归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社区已成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基础和依托。作为老工业城市,面对下岗失业人员多、离退休人员多,管理难、就业难的现状,我们把社区劳动保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的优势,广泛开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从而将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整体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已全部纳入社区管理,通过社区推荐安置,近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实现了再就业。近年来,我们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基础建设,为最佳社区创建活动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

“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创建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作支撑,我们通过加强四个方面和建设,夯实了基础劳动保障工作基础。

1、加强机构建设。

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社区平台建设“六个到位”的要求,我们在机构建设上做到“四个落实”。一是落实工作机构。在全市21个街道、182个社区分别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所和劳动保障服务站,纳入街道、社区统一管理,业务上受劳动保障部门指导。二是落实工作人员。2003年3月,由我们牵头,联合财政、民政部门制定招聘办法,面向全市下岗失业人员、退伍战士、大中专毕业生公开选拔社区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从1588名竞争者中择优选拔录用182人,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8%,并进行了四期专项培训。三是落实工作场地。我市先后拿出2850万元新建、改造社区工作场地,确保了每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场所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并建在最方便居民的地方。四是落实工作经费。我们按每个服务所(站)每年1万元的标准,市、区两级财政按比例安排工作经费,并纳入预算。市财政还专门拨付1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加强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并且每年拿出部分资金,视各街道社区工作的实效给予奖励及经费补贴。

2、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工作考核标准化。我们对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制定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考核标准》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制度,并逐项量化,一级抓一级。二是日常工作规范化。我们特别制定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职责》、《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人员守则》、《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程序》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的规范有序。三是最佳社区创建制度化。根据我们的请示,2003年10月市政府下文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并制定了评估标准,一年一评。今年5月,在全市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暨先进表彰会上,钟楼等开发岗位最多、网络运行最好、就业服务最优、失业人员最少的10个社区首次被评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得到了奖励和表彰,为其他社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加强网络建设。

一是四级架构网络,以城域网实现互联。为配合市、区、街道、社区的四级工作组织结构,方便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我们把劳动保障网络的架构形式也相应分为四级,即以市中心劳动力市场为主,城区劳动力市场为辅,街道、社区为延伸,形成覆盖全市的劳动保障四级城域网,实现信息互联。我们在市中心劳动力市场配置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和一台虚拟专网服务器。数据库作为全市的数据中心存储全市的社区就业信息,虚拟专网服务器通过光纤连接到互联网,街道、社区则以宽带上网的方式接入互联网,然后通过市中心的服务器认证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内部网。

二是配套开发网络专用软件。城域网的运行必须以配套软件为支撑,为此我们组织技术专班开发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专用信息管理软件。最近,我们又率先安装了全省社区劳动保障管理统一软件,实现各节点间的多向互动。各级劳动部门通过劳动力市场网进入社区数据库,查询了解社区每一个人的相关信息。各社区通过劳动力市场服务器进入内部库中。同时从劳动力市场网站下载最新的就业信息和政策法规,通过彩电或触摸屏向社区居民公布。社区居民则可以通过因特网进入“黄石就业信息网站”浏览信息,实现全市信息共享。

4、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

从2002年开始,我市开始通过社区对居民就业情况进行普查、登记。今年七月份以来,我们又组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开始了新一轮社区劳动保障情况普查。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逐门逐户将全省统一的20万份调查表分送到辖区每户居民手中,一户一表一卡,对社区居民就业状况、就业意愿、培训要求、技能水平以及低保情况等进行调查登记。按照我们的要求,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同时为居民建立了五本台帐,即:下岗失业人员台帐、社区用工信息台帐、求职安置台帐、技能培训台帐和社保关系台帐,对下岗失业人员做到了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社保关系、就业意愿、安置去向、培训技能“六个清”。所有数据录入微机,纳入市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动态管理、统一储存,全市共享,这为就业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加强了针对性。

二、完善服务措施,促进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

按照开发岗位最多、网络运行最好、就业服务最优、失业人员最少的要求,我市“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创建工作围绕四大工作重点展开:

1、广辟渠道,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为实现开发岗位最多,我市各社区开辟了四条渠道。一是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通过开发“三保”,即保安、保绿、保洁,发展“三托”,即托老、托幼、托病,推行“三项服务”,即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组织“三大管理”即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2000多个。二是兴办社区就业实体。各街道、社区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采取股份合作、承包租赁、能人领办等多种形式,仅今年以来就创办就业实体525个,服务网点1208个。池湖社区与林红物业管理公司联手,一次性安排下岗职工120人。三是建立再就业基地。武汉路社区利用市政府投资兴建集贸市场的契机,多方争取协调,将武汉路集贸市场成为社区再就业基地,将就业岗位无偿提供给大龄特困群体经营,并帮助减免各项税费。四是开展劳务输出。通过采取收集信息、推荐培训、组织上岗的办法,澄月社区等与外地市开展劳务合作,去年以来已帮助3000多名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异地就业。

2、深入开展社区职业介绍服务特色活动。

职业介绍服务特色活动已成为我市“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创建活动的主打牌,也是争创最佳的重要措施。一是举办社区就业活动周。集中一周的时间,全市各社区共同利用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进行岗位开发、就业信息交流、组织居民赴劳务集市等形式,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去年以来全市社区共举办“社区就业活动周”招聘会225场次,安置就业5160人。二是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月。大龄特困群体是就业工作的瓶颈,也是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的难点所在,再就业援助因而成为最佳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充分利用社区的区位优势,今年以来分别开展了社区再就业援助活动月和社区就业活动周,各社区统一行动,对大龄特困人员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保障、送培训“四送”活动,并发动辖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私营业主,分片包干,“一对一”结对帮扶。今年,全市因此帮助困难群体就业3298人,帮助双下岗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再就业1993户。三是举行社区网上招聘会。为方便社区居民,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各社区充分利用劳动保障网络平台进行网上供求对接。社区首先通过黄石就业信息网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本社区登记求职人员到市劳动力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这样的职介成功率达到83%。

3、量体裁衣,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培训推荐服务。

一是利用网络平台向社区居民告知就业培训信息。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充分发挥在培训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分类指导作用,加强与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联系,通过信息网络帮助有培训愿望的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做到“四个知晓”,即知晓各级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培训项目的情况,知晓每个培训项目的开玫和课程设置情况,知晓培训项目的市场需求热度,知晓参加各项目培训的基本要求。二是为有培训愿望的居民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各社区工作人员利用自身专业知识,结合岗位收集情况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针对每一名社区参培人员提供培训意见,制定培训计划,推荐到就业培训机构进行订单式、储备式和短期速成式培训。今年,我市社区推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0.8万人。

4、大力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

一是及时传递最新再就业政策信息。我市各社区利用信息网络、宣传栏等共向居民发布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社区还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将21万册《再就业实用手册》发放到社区居民家中。二是分类指导,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审核发放。我市发放的5万多本《再就业优惠证》的初审工作全部通过社区,社区对那些符合办证条件的特困援助对象还主动上门收照片、帮助填写申请表、办理相关手续。三是为政策落实提供服务。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将领证人的详细信息录入社区网络,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共享,并从协调场地、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招收员工等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目前全市社区推荐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下岗失业人员690人,通过社区协调减免税费300余万元,申报公益性岗位补贴3200人。

三、立足社区,积极推进失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社会化管理是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社区从三个方面延伸社会化管理职能,从而实现了对劳动保障衔接服务的动态管理。

一是通过社区提供失业保障服务。社区承担了失业保险待遇的初审、发放和失业人员的管理服务职能并全部纳入社区实行网络管理。失业人员有就业能力而连续两次不接受再就业培训、三次不接受推荐就业的,网络会自动提示取消其享受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格。此举不仅有效防止了隐性就业冒领失业保险现象,并且调动了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的就业积极性,去年以来我市因就业收入提高后停发低保的人员达7000人,其中实现再就业后主动申报取消的有2000人。二是通过社区提供保障服务。钟楼社区等14家社区的医疗服务站成为我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通了医疗保险计算机刷卡程序,参保人员在所有社区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免费挂号,诊疗费、药品在普通一级医院基础上降低10-15%。目前,已建立家庭健康档案13万余份,为职工群众健康普查近5万人,辖区初步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三是通过社化提供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我市社区基本建立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数据库,将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定和档案及组织关系由原单位逐步移交到社区,由社区协助解决基本养老金统筹外企业发放部分的落实问题,使社区信息网络服务充分发挥了社会化保障功能。至目前,全市已有6.5万名离退休人员进入社区数据库享受社会化管理带来的便利。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只是我市整个劳动保障工作的一部分,但正是通过基层发力,使整个劳动保障工作有了明确的奋进目标,并且以点带面,整体提升了我市劳动保障服务水平。

第三篇: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整体提升劳动保障服务水平

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整体提升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水平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居民生存的起点和终老的归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社区已成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基础和依托。作为老工业城市,面对下岗失业人员多、离退休人员多,管理难、就业难的现状,我们把社区劳动保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的优势,广泛开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从而将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整体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已全部纳入社区管理,通过社区推荐安置,近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实现了再就业。近年来,我们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基础建设,为最佳社区创建活动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创建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作支撑,我们通过加强四个方面和建设,夯实了基础劳动保障工作基础。

1、加强机构建设。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社区平台建设“六个到位”的要求,我们在机构建设上做到“四个落实”。一是落实工作机构。在全市21个街道、182个社区分别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所和劳动保障服务站,纳入街道、社区统一管理,业务上受劳动保障部门指导。二是落实工作人员。~年3月,由我们牵头,联合财政、民政部门制定招聘办法,面向全市下岗失业人员、退伍战士、大中专毕业生公开选拔社区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从1588名竞争者中择优选拔录用182人,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8%,并进行了四期专项培训。三是落实工作场地。我市先后拿出2850万元新建、改造社区工作场地,确保了每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场所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并建在最方便居民的地方。四是落实工作经费。我们按每个服务所(站)每年1万元的标准,市、区两级财政按比例安排工作经费,并纳入预算。市财政还专门拨付1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加强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并且每年拿出部分资金,视各街道社区工作的实效给予奖励及经费补贴。

2、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工作考核标准化。我们对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制定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考核标准》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制度,并逐项量化,一级抓一级。二是日常工作规范化。我们特别制定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职责》、《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人员守则》、《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程序》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的规范有序。三是最佳社区创建制度化。根据我们的请示,~年10月市政府下文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并制定了评估标准,一年一评。今年5月,在全市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暨先进表彰会上,钟楼等开发岗位最多、网络运行最好、就业服务最优、失业人员最少的10个社区首次被评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得到了奖励和表彰,为其他社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加强网络建设。一是四级架构网络,以城域网实现互联。为配合市、区、街道、社区的四级工作组织结构,方便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我们把劳动保障网络的架构形式也相应分为四级,即以市中心劳动力市场为主,城区劳动力市场为辅,街道、社区为延伸,形成覆盖全市的劳动保障四级城域网,实现信息互联。我们在市中心劳动力市场配置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和一台虚拟专网服务器。数据库作为全市的数据中心存储全市的社区就业信息,虚拟专网服务器通过光纤连接到互联网,街道、社区则以宽带上网的方式接入互联网,然后通过市中心的服务器认证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内部网。二是配套开发网络专用软件。城域网的运行必须以配套软件为支撑,为此我们组织技术专班开发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专用信息管理软件。最近,我们又率先安装了全省社区劳动保障管理统一软件,实现各节点间的多向互动。各级劳动部门通过劳动力市场网进入社区数据库,查询了解社区每一个人的相关信息。各社区通过劳动力市场服务器进入内部库中。同时从劳动力市场网站下载最新的就业信息和政策法规,通过彩电或触摸屏向社区居民公布。社区居民则可以通过因特网进入“黄石就业信息网站”浏览信息,实现全市信息共享。

4、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从2002年开始,我市开始通过社区对居民就业情况进行普查、登记。今年七月份以来,我们又组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开始了新一轮社区劳动保障情况普查。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逐门逐户将全省统一的20万份调查表分送到辖区每户居民手中,一户一表一卡,对社区居民就业状况、就业意愿、培训要求、技能水平以及低保情况等进行调查登记。按照我们的要求,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同时为居民建立了五本台帐,即:下岗失业人员台帐、社区用工信息台帐、求职安置台帐、技能培训台帐和社保关系台帐,对下岗失业人员做到了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社保关系、就业意愿、安置去向、培训技能“六个清”。所有数据录入微机,纳入市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动态管理、统一储存,全市共享,这为就业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加强了针对性。

二、完善服务措施,促进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按照开发岗位最多、网络运行最好、就业服务最优、失业人员最少的要求,我市“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创建工作围绕四大工作重点展开:

1、广辟渠道,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为实现开发岗位最多,我市各社区开辟了四条渠道。一是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通过开发“三保”,即保安、保绿、保洁,发展“三托”,即托老、托幼、托病,推行“三项服务”,即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组织“三大管理”即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2000多个。二是兴办社区就业实体。各街道、社区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采取股份合作、承包租赁、能人领办等多种形式,仅今年以来就创办就业实体525个,服务网点1208个。池湖社区与林红物业管理公司联手,一次性安排下岗职工120人。三是建立再就业基地。武汉路社区利用市政府投资兴建集贸市场的契机,多方争取协调,将武汉路集贸市场成为社区再就业基地,将就业岗位无偿提供给大龄特困群体经营,并帮助减免各项税费。四是开展劳务输出。通过采取收集信息、推荐培训、组织上岗的办法,澄月社区等与外地市开展劳务

第四篇:社区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总铺社区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大龙山镇总铺社区劳动保障专管员 朱丙夫

旧历即将过去,回顾今年来的工作历程,在艰辛的同时,又感到十分欣慰。在市局及大龙山保障所的直接领导下,在总铺社居委两委成员的支持下,顺利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我们的劳动保障任务。现将我们在2007年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业务过硬,理论吃透,是做好一位基层专管员的前提。今年九月份通过招考,参加了市局业务培训班学习,通过为期10天的强化学习,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专业化。同时,在市劳动保障局、大龙山保障所的重视下,学习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十七大”报告专题报告会(人大代表杨基凤主讲)。我们社区通过向居民宣传,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他们还学会了用法律来保护自己。2007年11月我们在社区内对22个用人单位进行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没有发现1例欠薪单位。

二、努力提高诚信,搭建小区服务平台。

在小区内,为使专管员形象达到一个“品牌”效应,首先,从提高诚信开始。为此,我们建立了便民服务薄,让老百姓“件件事情有着落,句句问话有回音”。我们所做的具体工作如下:

1、实施社区“民生工程”,及时申报达龄人员统计表。

总铺社区是大龙山镇大社区之一,截至2007年11月总人口3511人,1118户。目前,已有440人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每月每人可领取100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是被征地农民的一大民生工程,在社区居民生活中,也是最敏感的问题。2007年11月份,我们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对达龄人员的统计,共有208人,进行了登记造册,并填表、公示、申报工作。由于我们工作细致、迅速,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赞赏。

2、强化就业者劳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目前,我们在“政府指导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原则下,为充分创建再就业社区活动,面对社区就业者采取“两条腿”走路。

首先,有劳动技能的就业者,根据市场调节,及时提供灵活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据统计,我社区灵活就业人员占剩余劳动力的95%;其次,对于劳动技能较低的劳动力,我们先摸排,向他们下发《农民工培训岗位愿望表》,然后,再根据劳动力的愿望,采取集中培训学习,以强化劳动者技能,提高自主择业能力。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我们正向22个村民组下发《农民工培训工作调查表》。

3、做好劳动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工作,并跟踪服务。

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在大龙山保障所的指导下,完成了对向科、二轻等单位的《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工作,通过层层把关,严格审批有8人已拿到《优惠证》,其中: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潘爱红、何凤兰、王菊凤等3人。同时,我们还对他们进行了跟踪服务,使他们觉得来到劳动保障部门,像回到了“娘家”。

4、打响“劳务输出”品牌战,构建和谐小区。

我们通过对“灵活就业”家庭的摸排以及其它家庭“剩余劳动力”的统计,经过15天时间,摸排了1118户,走访询问了3511人,社区剩余劳动力达1234人。推荐了常年就业岗位28个,2007年劳务输出人数达511人,为构建和谐小区,铺平了道路。

三、新年即将到来,以百倍的信心,再创辉煌。

目前,我们虽然取得了成绩,但由于工作经验缺乏,起步晚,基础工作依然薄弱。在新的一年里逐户调查摸底掌握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对社区内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流动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参加社会保险人员进行彻底入户调查,全面摸清本辖区内人员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就业意愿、就业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状况等基本情况,分类建档、建立数字库。努力做到社区“五清”,即成人生活状况清、择业意向清、就业能力清、就业状况清和社会保险清。将这些有计划、有步骤地纳入管理范围,建立各类台帐,并计划录入微机,便于信息化管理。

新年即将到来,我们不会忘记市劳动保障局及镇保障所领导的支持和厚爱,也不会忘记社区领导的支持,更不会忘记广大百姓的充分信赖。我们面临的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2007年,社区内新增下岗失业人员18人,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2008年创最好的成绩为“奥运”增光

第五篇:打造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经验材料

**市是湖北省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市区人口密集,下岗失业人员约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3。面对下岗失业人员管理难、就业难的问题,我市以“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为契机,以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为标准,按照健全制度、规范流程、创新模式、完善功能的基本思路,大力开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带动了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初步实现了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的动态管理、全程服务和充分就业。近两年来,全市累计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26家,开发社区就业岗位29107个,帮助1987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的下岗失业人员达2万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政策扶持,创新工作平台

社区就业服务平台是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向社区延伸的主要载体,是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社区就业服务事业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作为推动社区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是政府主导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就业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先后制发了《黄石市社区建设整体规划》、《关于开展领导挂点和部门“一对一”帮扶社区居委会加强社区建设的活动方案》、《关于推进社区就业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2003年初,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六个一”到位的基础上,市政府决定广泛开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每年打造一批开发岗位最多、网络运行最好、就业服务最优、失业人员最少的的社区,以此推动全市社区就业工作整体上进入新阶段、达到新水平。

二是部门配合联动。劳动保障、财政、民政、卫生、银行等部门联合行动,共同推动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财政部门多渠道安排工作、人员经费和奖励资金;民政部门跟踪管理享受城市低保人员,形成城市低保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卫生部门增设社区医疗服务站,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看病免费挂号,诊疗费、药品在普通一级医院基础上降低10-15%;劳动保障部门将信用社区作为评选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核心内容,会同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首次认定了7家信用社区,为35名下岗失业人员解除了小额贷款反担保的困扰。

三是资金扶持带动。近三年来,我市先后筹集1200万元改造新建社区工作场地,拨付260 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社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为每家街道、社区配备了奔4电脑、29英寸彩电、触摸屏,安装了宽带。市政府还按每个服务所(站)每年1万元的标准,由市、区两级财政同比例安排工作经费。对评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另安排就业活动经费5000元。

二、坚持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模式

我们把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优化社区就业服务的有效手段,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就业服务最佳社区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的目标。

一是规定“三大”制度。在全市街道、社区建立了就业服务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信息反馈制,规范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服务行为。对前来办事的服务对象,坚持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建立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台帐等五大登记台帐,纳入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动态管理,有求职愿望、培训需求的,劳动保障协管员5日内跟踪反馈空岗和培训等信息。对有求职要求的下岗失业人员,在不挑不拣的情况下,承诺1周内推荐就业,一年内至少提供1次就业指导、3次就业信息和1次免费培训机会。

二是提供“三式”服务。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按照“一门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次性”的办结要求,对服务对象提供“一站式”服务、“登门式”服务和“全程式”服务。主动登门入户了解情况,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和岗位信息等服务,做到送政策不过周、送岗位不过夜、送培训不过月,能在社区办理的各项事项和业务,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办结。对“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实行“一对一”帮扶责任制,不找到岗位不松手,不落实政策不罢休。

三是实现“三零”目标。要求社区尤其是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实现零距离、零差错(提供政策服务无差错、答复问题无差错、办理各项事项无差错、基本数据无差错、信息发布无差错、就业安置无差错)、零投诉的服务目标。如钟楼社区协管员深入到3000余户居民家中,采集了2万多个基础数据,无一差错。

三、坚持拓宽领域,创新工作内容

一是开发就业岗位。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发就业岗位。各创建社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结合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开发托幼托老、修理维护、家政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结合辖区单位剥离部分社会化服务职能的需要,开发物业管理、卫生保洁、商品递送等社会化服务岗位;结合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需要,开发健身娱乐及老年生活照料等岗位;结合社区组织建设、公共管理的需要,开发社区保洁、保绿、保安、车辆看管、市场管理等社区公益性岗位,形成了我市社区就业“三保”(保安、保洁、保绿)、“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大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的社区就业新模式,有效地推动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仅2005年,全市社区就创办就业实体1548个、服务网点1956个,开发就业岗位10919 个,安置就业12048人。

二是开展特色服务。我们将开展特色就业服务作为争创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重要指标,要求通过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力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每年全市统一时间,统一要求,各社区举办一次就业援助月和社区就业活动周活动,工作基础扎实、地理位置优越的一些社区还开展了大龄专场会、趣味赶集会、网上招聘会等特色职介活动,提高了职介成功率。如铜花社区举办了“周边企业纳贤会”,一次性解决77人就业。去年以来,全市共举办社区就业招聘会121 次,提供就业岗位8120个,安置就业4095人,其中帮助困难群体就业732人。

三是落实扶持政策。我市各社区利用信息网络、宣传栏等共向居民发布劳动保障政策法规,逐家逐户上门发放《再就业实用手册》21万册,审核8.3万人申办《再就业优惠证》资格。社区还对将持证人的详细信息录入社区网络,传递给工商、税务等部门,并从协调场地、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到招收员工,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目前全市社区推荐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下岗失业人员690人,其中经信用社区审核、申报的达 129 人,通过社区协调减免税费300余万元,组织推荐免费培训3147 人,申报公益性岗位补贴3200余人。

四是延伸服务领域。在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中,我们将社区服务工作领域逐步延伸到劳动保障工作的其他方面。如将享受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待遇初审、发放和管理纳入社区,实行网络管理。对有就业能力而连续两次不接受再就业培训、三次不接受推荐就业的,取消其享受待遇资格。去年以来,因就业收入提高后停发低保金的1350 人,其中实现再就业后主动申报取消的有 110 人。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定和档案及组织关系由原来单位逐步移交到社区,使6.5万名退休人员进入社区数据库享受到社会化管理服务带来的便利。池湖社区等14家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医疗服务站降低门诊诊疗费和购药费,建立家庭健康档案13万余份,开展健康普查5万余人次,初步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

四、坚持督促检查,创新激励机制

为确保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稳步推进,收到实效,我们重点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细化考核标准。制定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考核标准》、《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考核细则》、《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程序》等一系列制度,成立了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创建活动评审小组,按照队伍建设、基础管理、就业安置等5个大项和21个小项具体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二是定期督促检查。劳动保障部门组织专班,定期对开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实行每月一指导,每季一检查,每年一考评。在目标检查工作做到了“四个结合”:平时检查与检查相结合,工作进度与统计报表相结合,完成目标与创造性开展工作相结合,总结汇报与检查基础台帐相结合。

三是落实奖惩制度。考评实行百分制,分为四个等级,总分95分以上的为优秀,85-94分的为良好,75-84分的为合格,74分以下的为不合格。对评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由市政府或市劳动就业领导小组予以表彰,发给荣誉证书和奖牌,奖励5000元,并在就业经费安排上给予倾斜。对不合格社区,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在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三年的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只要领导认识到位、配套政策到位、操作措施到位、主动服务到位,社区就业服务工作就大有文章可做。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职工群众的需要,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把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贯穿社区就业工作的始终,开发亮点,保证重点,突出特点,不断开创社区就业服务工作新局面,努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使一道劲、添一把力。

下载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整体提升劳动保障服务水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整体提升劳动保障服务水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2014年度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总结[合集]

    XX社区2014年度劳动保障服务 工 作 总 结 一年来,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在市、区就业局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

    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xx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工 作 要 求1、建立“首问责任制”,适应群众需要,灵活搞好服务,遇到问题及时与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沟通解决。 2、熟悉工作业务,了解劳动保......

    强化“四项服务”,提升社区党建服务水平

    强化“四项服务”,提升社区党建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区以建设为目标,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服务作用,社区党建服务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主要做法: 1.......

    劳动保障服务岗位就业感受

    劳动保障服务岗位就业感受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大学生们的就业之路更为坎坷。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职责

    社区劳动保障岗位工作职责1、掌握本社区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状况,建立失业人员跟踪服务制度和离退休人员状况调查制度,建立健全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台账和月报制度。2、及时......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服务承诺制

    劳动保障所服务承诺制度 一、承诺内容 1.劳动就业服务; 2.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工作; 3.创业工作及培训活动; 4.辖区内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咨询和贯彻落实; 5.退休人员社会......

    为劳动者就业服务劳动保障演讲稿

    文章标题:为劳动者就业服务劳动保障演讲稿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首先,让我代表就业科、再就业办,我演讲的题目是—《用责任和智慧为劳动者就业服务》。就业如同民生,“安居乐业......

    XXXX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工作总结[推荐]

    XXX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工作总结一年来,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在区镇、劳动保障局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律、法规,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部署的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