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情况调查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情况调查
07卫管陈鑫钊1314507029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有的医院卫生服务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是在社区范围内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面对的是社区所有的居民,其中包括健康人,是社区医务人员主动为社区居民或家庭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然而当前大医院门庭若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门可罗雀,这是对当前城市医疗现状的真实描述。患者普遍迷信大医院,即使小病也要到大医院去治。这种“小病大医"的现象使得大医院拥挤不堪,而很多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却处于资源闲置的状态。“小病大医”现象让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处于尴尬境地。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体制上、政策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资金短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投入有限。国家规定,社区医疗实行定额补助政策,由同级财政支出,支出额度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来确定。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重视程度不一,以致有的地方虽出台了政策和办法,但不落实,或落实力度不够。二是街道医院资金紧张、底子薄。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体是从街道医院改建而来,改建社区卫生中心需要一定的业务用房,增加相应人员、设备,需要有起步资金,而街道医院以往的效益都很差,积累很少,难以应付这种改制局面,因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兑现率低。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设备老化、不齐全;大部分防疫、保健、临终关怀等功能都没有设置。
2、转诊制度难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级医院之间是“双向转诊”的关系,即社区卫生机构应及时将危重疾病的参保人员转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再将康复的和慢性病的患者及时转入社区卫生机构。而从实际效果看,从下级医院往上级医院转很顺利,而从上级医院往下级医院转时却很难落实,原因有来自患者自身的,也有来自医院方面的,医院对到手的生意怎肯放手他人。
3、相关政策不配套。国家规定,政府批准的社区卫生机构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但这项政策在一些地方并未很好落实。社区机构不纳入医保,患者就不愿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社区承担的初级卫生保健职能就难以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初衷、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就成了一句空话。
4、人力资源不足。首先,卫生部规定,全科医生规范培训需脱产四年,转型培训需脱产五个月或半脱产两年。到2005年初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社区服务中心一方面人手紧缺,一方面又要抽人参加培训,面临两难窘境,导致社区医疗服务人才极其匮乏。其次,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工作环境较差,待遇保障不稳定,难以吸引人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30~40岁的中坚骨干医生非常少,人员负担较重,进修和临床实践机会都较少。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应该逐步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使用统一的医疗文书、统一的社区卫生发票。同时,社区医疗服务应该灵活多样,可以采用按需出诊、定期出诊、合约服务、专家网点坐诊、居民点出诊、疾病会诊、义诊、专题讲座、开通家庭医疗求助热线等多种服务,并适时启动社区居民
体检计划,免费为社区内各类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检查,对于每一个服务对象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服务阶段确定不同的方式、方法,实施主动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
2、加强领导、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当前卫生机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大医院病员拥挤,医疗费用日趋增加,小医院病员稀少,设备闲置,工作人员相对过剩,形成了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政府应加大领导力度,适当引入非公有制成份,根据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允许不同的投资主体进入社区卫生服务市场,尤其要允许医生在社区投资开业。要采取措施使卫生资源合理流向社区,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取得适当的经济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3、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人们转变观念,提倡“大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运用多种方式,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纽带,提高群众对社区卫生工作的认知度、认可度,逐步理解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增强参与热情。制定、完善、落实各项相关政策,强化管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稳步发展。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信息服务职能。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加强宏观调控。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及固定的会诊制度,使之有利于技术交流及业务沟通,提高服务质量。尽快出台补贴政策,落实专项经费,建立切实可行的补偿机制,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成为以人民健康为目的,社会效益为主体,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项“民心工程”。在制定医疗保险政策上应注重与社区卫生服务相衔接,要通过政策倾斜、价格杠杆等多种途径,引导居民到社卫机构就诊,同时,还要制定相应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向社区医疗机构合理流动。
5、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医疗站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也许更能体现“服务为民”的宗旨。应该鼓励社区居民在社区医疗站就诊,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就诊时,可以实行不同的医药费用自付比例,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
第二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知晓率调查问卷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知晓率调查问卷
尊敬的社区居民:您好!
我们正在进行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知晓率问卷调查,我们将向您
了解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情况,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请您根据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在最符合的选项前打√。谢谢您的参与!
姓名年龄
1、您知道家附近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吗?
(1)知道(2)不知道
2、过去一年中,您及家人去过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吗?
(1)去过(2)从未去过
3、您到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看病、接受服务方便吗?
(1)方便(2)一般(3)不方便
4、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否为您及您的家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1)是(2)没有(3)不知道有该项服务
5、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您发放过健康知识宣传单或宣传册吗?
(1)是(2)没有(3)不知道有该项服务
6、过去一年,您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过健康知识讲座吗?
(1)参加过(2)没参加过(3)不知道有该项服务
7、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否对您家里的患者定期进行随访?
(1)有(2)没有(3)不知道有该项服务
8、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否告知您家里的患者有关用药和康复知识?
(1)有(2)没有(3)不知道有该项服务
第三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
一、基本功能
(一)开展社区卫生状况调查,进行社区诊断,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的建议及规划,对社区爱国卫生工作予以技术指导。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与寄生虫病的健康指导、行为干预和筛查,以及高危人群监测和规范管理工作。
(三)负责辖区内免疫接种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四)运用适宜的中西医药及技术,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五)提供急救服务。
(六)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卫生保健服务。
(七)提供会诊、转诊服务。
(八)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九)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卫生咨询服务。
(十)提供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保健服务。
(十一)提供康复服务。
(十二)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十三)开展计划生育咨询、宣传并提供适宜技术服务。(十
四)提供个人与家庭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十五)负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上报。(十六)在社区建设中,协助社区管理部门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共同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十
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社区居民需求,提供其它适宜的基层卫生服务。
二、基本设施
(一)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应少于400平方米,布局合理,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及体现无障碍设计要求。
(二)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居民需求、社区资源等可设置适宜种类与数量的床位。
(三)具备开展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医疗、康复等工作的基本设备以及必要的通讯、信息、交通设备,具体内容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四)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的配备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科室设置 设有开展全科诊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信息资料管理等工作的专门场所。
四、人员配备
(一)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法定执业资格。
(二)根据功能、任务及服务人口需求,配备适宜类别、层次和数量的卫生技术人员。辖区人口每万人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师。在全科医师资格认可制度尚未普遍实施的情况下,暂由经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临床执业医师承担。医护人员在上岗前须接受全科医学及社区护理等知识培训。
(三)待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后,按有关规定执行。
五、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包括:
(一)各类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三)各类人员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医疗、康复等各项技术服务工作规范。
(五)家庭卫生保健服务技术操作常规。
(六)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七)会诊及双向转诊制度。
(八)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九)财务、药品、设备管理制度。
(十)档案、信息资料管理制度。
(十一)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
(十二)社会民主监督制度。
(十三)其它有关制度。
第四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基本标准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基本标准
发布时间:2016-01-20 11:54:15点击:17443
一、设置原则
(一)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以社区构成为依据,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
(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三)非营利性质,原则上以公立为主,鼓励其他经济成份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机构。
二、基本功能
(一)开展社区卫生状况调查,进行社区诊断,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制定和实施社区卫生工作计划。对社区爱国卫生工作予以技术指导。
(二)健康教育
1、针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明确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和对象,主要内容及适宜方式;
2、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指导社区居民纠正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配合开展免疫接种,预防性病、艾滋病,开展无偿献血、生殖健康、禁毒及控烟等宣传、教育。
(三)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
1、开展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及寄生虫病的社区防治;
2、执行法定传染病登记与报告制度,并协助开展漏报调查;
3、配合有关部门对传染源予以隔离以及对疫源地进行消毒;
4、指导恢复期病人定期复查并随访;
5、开展计划免疫及免疫接种工作。
(四)社区医疗
1、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服务;
2、提供会诊、转诊服务;
3、急危重症的现场紧急救护及转诊;
4、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1、开展健康指导、行为干预;
2、开展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监测;
3、对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
4、对恢复期病人进行随访。
(六)妇女保健
1、开展围产期保健、产前保健、产后保健、更年期保健的检查、指导、咨询工作;
2、配合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妇科疾病的筛查。
(七)儿童保健
1、新生儿期保健、新生儿访视及护理指导、母乳喂养咨询及指导;
2、开展婴幼儿期保健;学龄前期保健工作,包括早期教育、营养指导、生长发育评价及监测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指导;
3、开展学龄期保健及儿童期常见病、多发病及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
(八)精神卫生
1、开展精神卫生咨询、宣传与教育;
2、及时发现精神疾患,根据需要早期干预;
3、配合开展康复期精神疾患的监护和社区康复。
(九)老年保健
1、了解社区老人的基本情况;
2、指导老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
3、指导意外伤害的预防、自救和他救。
(十)开展康复治疗及咨询;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相关咨询。
(十一)提供个人与家庭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十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和上报。
(一)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能少于400平方米,布局合理,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及体现无障碍设计要求。
(二)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居民需求、社区资源等配置一定数量的设备。
(三)设备
1、基本设备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的相应标准执行;
至少拥有以下设备:接种器材、妇女健康检查器械、儿童体格测量用具、健康教育基本设备、康复器械、抢救床、氧气瓶、氧气袋、洗胃器、电动吸引器、呼吸球囊、气管插管、针灸器具、B超、心电图机、X光机、化验三大常规必备器材、药品柜、无菌柜、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床单元设备、出诊设备、资料柜、电冰箱、电脑及打印机设备。
2、开展的诊疗科目所必需的其它设备;
3、具备医患联络、医疗双向转诊必要的通讯、交通设备;
4、具备与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等设备。
(四)常用中、西药品和急救药品的管理及配备,按照新《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二十类急救药品包括:中枢神经兴奋药;抗休克药;强心剂、抗心律失常药;血管扩张药;脱水、利尿药;降血压药;止血药;平喘药;镇痛药;抗过敏药;激素类药;解痉药;解毒药;水电解质平衡药;抗菌素;止吐药;局麻药及各种液体。
四、科室设置
(一)预防保健科:计划免疫室、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健康教育[到、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室。
(二)全科医疗科:全科诊室、急诊室、治疗室、处置室、康复室等。
(三)药房、化验室、X光室、信息资料室等。
(四)其它科室可根据需要适当设置。
五、人员配置
(一)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法定执业资格。
(二)根据功能、任务、服务人口需要,配置适宜数量的卫生技术人员,每万人口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师,且相对固定于服务的人群。
全科医师与护士之比为1:1.5——2,并按实际服务项目配备相应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药剂、检验、放射及信息管理等专职人员。所有医护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全科医学及社区护理知识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并逐步向全科医师过渡。
六、管理制度
(一)各类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三)各类人员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和康复等各项技术服务工作规范。
(五)家庭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规范。
(六)会诊与双向转诊制度。
(七)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八)医疗保险服务工作制度。
(九)消毒隔离制度。
(十)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十一)财务、药品、设备管理制度。
(十二)信息、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十三)社区民主监督与评价制度。
(十四)其它有关工作制度。
第五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根据服务范围和人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设日间观察床5张;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一定数量的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一般不超过50张。目前,北京市共有3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开设下列科室:
(一)临床科室:
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台)。
(二)预防保健科室:
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
(三)医技及其他科室:
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健康信息管理室、消毒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配置
(一)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
(二)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三)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
(四)设病床的,每5张病床至少增加配备1名执业医师、1名注册护士。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根据服务范围和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设日间观察床1张,不设病床。目前,北京市共有158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般开设下列科室:
全科诊室、治疗室、处置室、预防保健室、健康信息管理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配置
(一)至少配备2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二)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
(三)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区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北京市16个区县卫生局所属社管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作为各区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中枢,行使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具体管理职能,规划各区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对各区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工作进行管理、监督、质量控制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