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必须参加的教育和教学活动.2.学校成立由校长、政教处处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年级组长和有关单位代表参加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负责联系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组织指导与考核。
3.每年三、四月份安排一次全校性的学生春季社会实践活动。
4.每学年寒暑假每个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街道劳动,校园卫生扫除、植草劳动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思想、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带队教师“五落实”,时间不少于六天。
5.学校与社会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主要基地是:(1)敬老院(2)派出所(3)乡政府
(4)村委会等
6.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及指导人员、带队教师要负责对其进行思想、技能技巧方面的考核和记载,每学年班主任根据上级要求对每个学生签署鉴定意见。
7.教育学生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虚心向工人、农民、解放军、知识分子学习,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不断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
8.学校或班级每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要认真进行总结。
第二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我校特制定学生社会实践安全制度
一、明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原则
(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树立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学会交往,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实际问题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充足的时间和必备的条件。
(三)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指导性原则:教师应教给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鉴别、研究和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时代性原则: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突出人文、科技、国防、环保等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五)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安全性原则:保证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指定专人负责。教师和家长(监护人)要教给学生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实践基地和单位在保证设施安全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清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操作程序,安全制度,培养学生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意识。
二、落实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内容和途径
(一)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实践活动以校内外有计划的活动为主,以学校和家庭为主要实践场所,重在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含参观访问)、公益劳动、国防教育、社区服务、科技文体活动等,以社区和基地为实践阵地。
(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必要保证。
(三)学校要善于利用资源,充分发挥青少年教育基地及有关场所的作用,挖掘地区资源的潜力,逐步建立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类型实践活动需要的实践基地,规范现有的基地。
(四)学校在落实文件精神时结合实际,与学校传统活动相结合,与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紧密结合。各班在安排学生社会实践内容,选择实践途径上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
(一)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从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出发,以素质教育总目标为依据,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二)学校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纳入学校整体工作,切实予以保证。学校还应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争取家长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三)学校要组织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把各种成果和建设性意见推荐给有关部门,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鼓励和保护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四)学校要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作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内容,记入教师的考核档案。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计入工作量。学校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籍管理内容,作为各级评优条件之一。对开展实践活动好的个人和班集体,学校将进行表彰。
第三篇:学生社会实践制度
章渡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为更好地贯彻教育教学方针,提高学生的自律自理能力,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服务精神,建立文明的校风,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特实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一、组织管理
1、成立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政教处、团委、班主任组成。负责联系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并组织指导与考核。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思想、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带队教师五落实,每次活动要经分管校领导的同意。
3、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参加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每学年,每个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教育部门规定的天数。社会实践活动的参加情况将作为毕业考试综合评定的重要内容。
4、学校应与社会保持经常性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5、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及指导人员、带队教师要负责对其进行思想、技能技巧方面的考核和记载。每学年,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写一次鉴定意见。指导小组经常检查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验收。
二、学生活动安全要求: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虚心向工农学习,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不断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并严格遵守安全要求:
(一)遵守纪律,服从分配听指挥
1、必须在指定范围内参加实践活动。
2、不擅自改变活动的有关规定。
3、活动时不和同学玩耍、打闹,严禁在使用工具时嬉戏、追逐、打闹。
(二)虚心请教,掌握活动要领
4、认真听取老师或师傅的讲课,记住活动的程序,领会活动的操作要领。
5、活动过程中,要虚心接受指导,及时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动作,遇到不会操作的地方要及时请教,切勿蛮干、瞎干。
6、学习掌握活动要领,要细心琢磨、慢慢体会,切忌还未熟练,就逞强与人比速度。
(三)注意自我保护,切忌蛮干
7、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时期,盲目蛮干,会伤害身体,要注意保护身体,量力而行。
8、严禁私自拆装、拆洗电器及开关、门、窗及玻璃。发现问题应请学校专职人员解决。
9、对电器及开关进行卫生打扫时,应在确定电源已切断后,使用干燥卫生工具进行打扫,严禁使用潮湿等易导电的卫生工具。
10、对门、窗及玻璃进行卫生打扫时,应在确保自身处在安全可靠的劳动位置时进行,严禁攀爬楼层门、窗(尤其是后窗)打扫卫生或做其他任何事。
11、在户外进行活动时,应避开危险设施地(高压电区、工程工地、危险建筑地等)、泥潭、窨井、下水道、池塘边、河湖边等危险处进行。
12、在户外草地进行活动时,应先防止虫、蛇等有害物侵袭,再行开展。
三、奖励与处罚
1、班级每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要认真进行总结,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由政教处、团委和班主任对学生分别作出评分和鉴定意见,并报领导小组备案。每学年由领导小组对各班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奖励先进集体和班主任、先进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学生毕业前如实填写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入学生档案。
2、因组织不当造成事故、在师生中引起较强烈反响的班级,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对严重违反社会实践制度、不遵守纪律、工作不负责任的学生,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篇:郴州市八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郴州市八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为落实《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更好地贯彻教育教学方针,提高学生的自律自理能力,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服务精神,建立文明的校风,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特实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一、明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原则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树立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学会交往,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实际问题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充足的时间和必备的条件。
3、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指导性原则:教师应教给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鉴别、研究和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4、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时代性原则: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突出人文、科技、国防、环保等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5、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安全性原则:保证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指定专人负责。教师和家长(监护人)要教给学生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实践基地和单位在保证设施安全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清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操作程序,安全制度,培养学生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意识。
二、落实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内容和途径
1、七年级学生的实践活动以校内外有计划的活动为主,以学校和家庭为主要实践场所,重在体验;
八、九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含参观访问)、公益劳动、国防教育、社区服务、科技文体活动等,以社区(村组)和基地为实践阵地。
2、学校要善于利用资源,充分发挥青少年教育基地及有关场所的作用,挖
掘地区资源的潜力,逐步建立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类型实践活动需要的实践基地,规范现有的基地。
3、学校在落实文件精神时结合实际,与学校传统活动相结合,与团委组织的活动紧密结合。各班在安排学生社会实践内容,选择实践途径上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4、每学期(包括假期),每个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3天。
三、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
1、成立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政务处、团委、班主任组成。负责联系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并组织指导与考核。
2、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从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出发,以素质教育总目标为依据,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3、学校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纳入学校整体工作,切实予以保证。学校还应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争取家长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思想、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带队教师五落实。
5、学校要组织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把各种成果和建设性意见推荐给有关部门,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鼓励和保护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6、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及指导人员、带队教师要负责对其进行思想、技能技巧方面的考核和记载,每学期,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写一次鉴定意见。指导小组经常检查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验收,抽查的人数不少于学生数的三分之一。
7、学校要把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作为对班主任教育工作的考核内容,记入量化考核当中。学校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籍管理内容,作为各级评优条件之一。对开展实践活动好的个人和班集体,学校将进行表彰。
8、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参加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不得毕业和参加中考。
9、学校或班级每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要认真进行总结,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10、每学期学生要如实填写并按时上交“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学校审查后存入学生档案。
11、政务处负责《郴州市八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的收集、装档。
第五篇: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红旗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根据《小学德育纲要》、《爱国主义教育纲要》的精神,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成长规律,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教育机制,寓教育于活动、实践之中,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劳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扩展视野、了解认识社会,激发爱国情感、实践爱国行为、完善爱国品格。为此,学校建立了以下实践活动系列制度:
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参加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2.学校成立有校长、教导处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和有关单位代表参加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负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相应的、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并组织指导与考核,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及劳动实践技能。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思想、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带队教师五落实,积极做好学生的社会实践的纪律教育。
4.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不断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
5.学校以社会服务活动为抓手,抓好德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定期活动并组织落实好各类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6.年级组围绕德育主题,抓好三大活动:重大系列活动、主题教育和重要教育实践活动。
7.各班级在认真组织参与各项活动的同时,组织好本中队的实践活动。
8.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做到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组织活动的序列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抓好延伸教育,提高有效性,以达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最优化。
9.教育学生服从组织领导及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操作规程、细心工作、保证质量、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发生。同学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重文明行为劳动后要做好劳动场地的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