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实践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1、当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正悄然地、势不可挡地向我们走来。而对这样一个新时代,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是促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在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当今世界,加强中小学生科技素质的提高尤其显得重要。
2、中国目前教学与国外教育相比,中国学生操作能力较差,缺少动手能力的培养,或许 这正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一种重要原因。让学生参与现代农业的实践,既能增长农业科技 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观察、实验、动手操作中萌发创造灵感,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3、农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农业生产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环境遭到了巨大破坏;二是农业生产徘徊不前,农业效益比较低,农 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因此开发有机食品与农业产业化逐渐在中国变成现实,让小学生正确理 解有机农业的基本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
4、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学生是未来农业生产的生力军。从这个意义上讲,参与现 代农业实践尤为重要。围绕一个“农”字,组织学生去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参 观、学习、实践,从小培养学生知农、学农、爱农的思想,可以为将来从事农业现代化建设 打下良好基础
二、活动地点及活动对象 活动地点:农村种植基地 活动对象:学生
三、活动的目标
1、情感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亲身感悟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效益和生机,激发学生热爱农 村、热爱农业的感情,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如温室菜棚的出现使蔬菜的 生产基本不受节气影响,可以四季供应等。
2、认知目标:了解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模式,认知“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了解农业 基本知识,并参与实践。如:除草是因为杂草的生长会给农作物带来病虫害,并与作物争肥 争光,造成减产,所以要除草。而前期除草事半功倍,后期除草事倍功半,等等
3、技能目标:在教师和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发表宣传作品,培养初步吸收一部分农业科普知识并向家庭宣传推广的能力
四、遵循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参与现代农业实践,主要特征是实践性,“实践出真知”,任何理论知识 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正确与否,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田间,参与实践,就能使理 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把《科学》课、《劳动》课中学到的科学知识用于实践。在参与实践中,请科技人员作现场示范,使科技教育更具体、更实际。如菜棚拉秧,先请科技人员讲 解为什么要拉秧,接着进行现场示范。学生再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就悟到了拉秧的基本知识 和要领。
2、主动性原则:参与现代农业实践,提高学生科技素质能否有效取决于学习者的主动心 理因素的充分发挥。我们首先给学生较多的时间深入田间,欢迎学生到农村实践。其次学校 采用激励机制,在学生中开展科普小论文、小作品评比展览活动,这样做可以极大地调动了 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获得了农业科技知识,而且获得了科学方法,受到科学态度的教育。
3、协作性原则:参与现代农业实践必须学会合作。学会合作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个人立 足社会发展的自身的要求。在农业实践中,有些劳动靠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只有通过几个 人共同协作,才能取得成功。在参与现代农业实践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既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活动内容
参观,听取校外辅导员讲解科普知识,动手实践。
六、总结
在社会实践中,技术员是技术操作的示范者,特色农业经验介绍者,教师和学生则是模 仿者、学习者;在学校,教师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家庭学生是自主实践者,农业新科技的传播者,教师是监控者、辅导者。在科普活动中,这三者是相辅相 成,缺一不可的。在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构建了“农村—学校—家庭”的活动模式,由学校在村 委的帮助下,确立“农业科技实践”的模式,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先到田间学习、实践,然 后回学校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消化,到图书室寻找理论根据,丰富实践内容,最后回到家里利 用庭园开展小养殖、小种植实践。
总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这种三点 循环、不断滚动的实践模式和这些直观新颖的实践活动,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 理,也使只知书本知识的学生大开眼界,在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中,增长知识,达到我们寓教 于乐的最终目的。
第二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及我省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的领导与管理,现就加强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目的和原则
(一)、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树立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学会交往、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原则。
(三)、坚持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实际问题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充足的时间和必备的条件。
(四)、坚持指导性原则:教师应教给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鉴别、研究和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五)、坚持时代性原则: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突出人文、科技、国防、环保等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六)、坚持安全性原则:保证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指定专人负责。教师和家长(监护人)要教给学生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实践基地和单位在保证设施安全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清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操作程序,安全制度,培养学生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意识。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按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相关精神解决处理。
(七)、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和生产劳动等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努力应用书本知识为农村和农业服务。
二、多渠道建立各种社会实践场所
(一)、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发各种资源,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要主动与学校所在地的工厂、农村、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取得联系,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一个相对固定,便于学生开展活动的社会实践联系点。
(二)、要统筹规划,积极采取措施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的学生社会实践场所,并调整部分资金用于社会实践场所的建设和维护。
(三)、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调出的空地、校舍以及农村劳动实践基地的扩建改造,建立具有一定规模便于学生集中开展综合性活动的社会实践基地。在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德育教育基地的作用。
三、加强领导和管理
(一)、做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工作,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切实予以保障。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要各负其责,政教处重点抓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组织和指导,并会同教导处进行社会实践时间的统计和成绩的考核;教导处重点抓课时安排、时间保证和社会实践成绩的考核管理;总务处重点做好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单位的联系及其他条件保障。建立学生社会实践记载制度。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列入每个学期学业成绩考核项目。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一般每学年不少于14天。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含参观访问)、公益劳动、国防教育、社区服务、科技文体活动等,以社区和基地为实践阵地;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切实保障师生的安全。
(二)、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要选派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从事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指导工作。学校要将其计入教师工作量,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应享受与其他教师的同等待遇。要举办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骨干教师培训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第三篇: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公布的《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的相关规定,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我校实际,现制定寒假活动方案如下:
一、实践主题:体验 创新 成长
二、具体活动内容
1、“走进低碳新生活”环保实践活动:倡导青少年主动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在家庭、社区等环境主动实践“低碳”新主张。从生活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发现浪费和不环保的做法,并且探索解决途径。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学生在寒假中个人或小队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究实践活动。活动成果可以小论文及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
2、“学做‘小小美食家’,过个欢乐中国年”实践活动:
(1)寻访临沂名吃:节日期间,学生可以利用家庭聚会、外出就餐等机会调查临沂各种美食的有关知识,如:美食的种类、系列、风味、配料以及名称的典故等。此项活动可以调查报告或图片的形式呈现。
(2)学做节日菜肴:学生可以通过向家长学习、向厨师请教、电视或书籍参考等渠道,学习制作一道或几道节日菜肴或小吃。记录制作过程,写下活动感想,拍下成果图片就形成了活动成果。
(3)探访春节民俗:学生在假期中可以调查临沂本地或其他各地的春节民俗及其来历,形成调查报告。
3、“我家的春联我来写”活动:旨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书法艺术。鼓励有书法基础的同学自己搜集并书写自家的春联,既节约又有意义。成果呈现方式:学生书写春联的图片或书写的春联作品。
3、“亲子共读书”活动:假期是孩子和父母沟通情感的最佳时机。这个寒假,行动起来,和父母共同读书吧!可以一起去选择一本书或相互推荐一本书,约定每天的共同学习时间,每天交流读书心得。假期后,孩子们会发现爸爸妈妈更加喜欢自己了。把读书心得或亲子共同学习的图片整理出来就可以了,如果能把父母的读书心得带来就更棒了!
三、活动程序:
1、制定活动方案:
各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几项活动内容,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要求活动内容便于操作,并指导学生记录各项活动实况,整理活动成果。
2、活动实施:
(1)本次活动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同住一个小区的几个同学组成活动小组开展活动。
(2)每个学生活动时间的总和约为5-10天。
(3)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反思,写出活动总结。
(4)三至六年级学生要求人人参加,一二年级可自主选择活动内容。三好学生和学生干部在活动中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5)开展各类活动要有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事故发生。
(6)下学期开学时,学校将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
2010年1月
第四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实施方案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认真开展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加强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工作,让学生走近自然、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就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为指导思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选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一)社会实践活动总时间,一般每学年不少于10天。社会实践活动所需时间,利用课内、课外和节假日时间解决,课内时间由综合实践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时间解决。
(二)社会实践活动可采取学校组织和班级、学生自行联系等多种形式进行,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生活体验、国防教育、安全演练、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环保活动、交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活动。
(三)小学社会实践活动以校内外有计划的活动为主,以学校和家庭为主要实践场所,重在体验;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国防教育、公益劳动、环保活动、交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等,以社区和校外教育场所为主要实践阵地,外出活动一般应在市行政区内。
(四)鼓励教师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方式。
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则
(一)坚持教育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劳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坚持主体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鉴别、思考、研究和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坚持时代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校创“合格+特长”学生活动,把握时代脉搏,突出人文、科技、国防、文明、环保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特长的培养。
(四)坚持安全性和严密性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是学生实践活动主要责任人。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分工严谨,有条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和家长(监护人)要教给学生自救和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到社会实践场所(含校外教育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生产实践教育基地、社区等)班主任要和社会实践场所在保证设施安全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清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操作程序、安全制度,培养学生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意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按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的相关精神解决处理。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评定和考核
(一)学校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中,切实予以保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并作为评定“合格+特长”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的一项依据。
(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认证的单位包括:社会实践场所、社区居委会、市、区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学校大队部。一般由接待单位、社区居委会等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手册》中相应的位置加盖印章,特殊情况可由所属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或学校大队部盖章。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相对集中的社会实践活动时,要积极协调接待单位,统一为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认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的考评工作,由学校大队部或班主任负责。
(三)社会实践活动评定分A(优)、B(良)、C(中)、D(差)四个等级,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考评。
四、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
(一)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对全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筹协调、督促指导、考核评估,宏观管理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
(二)教务处要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的长效机制,定期研究、处理班级反馈的信息,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课程设置和指导考核等工作。学校要组织教师、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帮助师生把各种成果和建设性意见推荐给区教育局,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鼓励和保护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班级要建立社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网络,吸纳有意愿的家长参加,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主动与学校所在地的纪念馆、商场、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取得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建立一个相对固定、便于中小学生开展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必备的条件。要主动向家长宣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争取家长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四)要坚持报批制度,严格履行申报审批手续。凡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班级在学期开学前要制定计划。
(六)组织学生开展集中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随班、随组指导和管理,组织学生到校外教育场所开展军事训练、劳动实践等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实践,切实负起教育责任,不得将学生直接交给实践场所辅导员而离岗从事其他工作。
(七)教务处结合大队部。根据学生班级、年龄特点指导班级制定学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指导教师申请社会实践活动课题立项
第五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实施方案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认真开展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加强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工作,让学生走近自然、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就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为指导思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选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一)社会实践活动总时间,一般每学年不少于10天。社会实践活动所需时间,利用课内、课外和节假日时间解决,课内时间由综合实践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时间解决。
(二)社会实践活动可采取学校组织和班级、学生自行联系等多种形式进行,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生活体验、国防教育、安全演练、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环保活动、交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活动。
(三)小学社会实践活动以校内外有计划的活动为主,以学校和家庭为主要实践场所,重在体验;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国防教育、公益劳动、环保活动、交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等,以社区和校外教育场所为主要实践阵地,外出活动一般应在市行政区内。
(四)鼓励教师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方式。
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则
(一)坚持教育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劳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坚持主体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鉴别、思考、研究和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坚持时代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校创“合格+特长”学生活动,把握时代脉搏,突出人文、科技、国防、文明、环保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特长的培养。
(四)坚持安全性和严密性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是学生实践活动主要责任人。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分工严谨,有条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和家长(监护人)要教给学生自救和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到社会实践场所(含校外教育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生产实践教育基地、社区等)班主任要和社会实践场所在保证设施安全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清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操作程序、安全制度,培养学生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意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按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的相关精神解决处理。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评定和考核
(一)学校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中,切实予以保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并作为评定“合格+特长”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的一项依据。
(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认证的单位包括:社会实践场所、社区居委会、市、区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学校大队部。一般由接待单位、社区居委会等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手册》中相应的位置加盖印章,特殊情况可由所属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或学校大队部盖章。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相对集中的社会实践活动时,要积极协调接待单位,统一为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认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的考评工作,由学校大队部或班主任负责。
(三)社会实践活动评定分A(优)、B(良)、C(中)、D(差)四个等级,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考评。
四、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
(一)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对全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筹协调、督促指导、考核评估,宏观管理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
(二)教务处要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的长效机制,定期研究、处理班级反馈的信息,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课程设置和指导考核等工作。学校要组织教师、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帮助师生把各种成果和建设性意见推荐给区教育局,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鼓励和保护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班级要建立社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络,吸纳有意愿的家长参加,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主动与学校所在地的纪念馆、商场、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取得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建立一个相对固定、便于中小学生开展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必备的条件。要主动向家长宣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争取家长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四)要坚持报批制度,严格履行申报审批手续。凡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班级在学期开学前要制定计划。
(六)组织学生开展集中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随班、随组指导和管理,组织学生到校外教育场所开展军事训练、劳动实践等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实践,切实负起教育责任,不得将学生直接交给实践场所辅导员而离岗从事其他工作。
(七)教务处结合大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