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社会管理创新论坛通稿
“广东社会管理创新论坛”在顺德举行(通稿)
3月26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都市报和凯迪网络承办的“广东社会管理创新论坛”在顺德华桂园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原教育长郝时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施雪华、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黄挺等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进行了主题发言和分议题讨论,为社会管理领域分享经验,建言献策。包括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民间观察员共二百多人出席本次论坛。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都市报总编辑黄常开在致辞时表示,“举办广东社会管理创新论坛”,目的在于检视广东近年来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创新举措,同时借鉴国内外如香港、新加坡等地区社会管理的先进经验,从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提炼改革规律,并通过试点广泛搜集民众意见,从已有在广东试点的社会管理改革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广东社会管理改革未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此次论坛的举办地顺德,作为一个县域基层,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特别是汪洋书记的支持下,推进了大部制改革和简政强镇改革;去年又启动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等三大改革。三大改革以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高度来统领,朝着“大部制、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在城市化、社会建设和政府治理方式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上,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需要新一轮改革来推动已成为共识。参加论坛的嘉宾们充分肯定了顺德不少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认为其中的一些创新开了广东、乃至国内的社会改革领域的风气之先。顺德区委副书记、区长黄喜忠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区委副书记杜镜初参加了由凤凰卫视知名评论员邱震海主持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改革之方向和路径”专项议题讨论。
论坛上,诸多专家学者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解读和经验分享分别作了相关的主题发言,并就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改革的方向与路径以及在“小政府、大社会”社会治理框架下,社会如何实现自治和善治的模式进行了精彩的对话讨论,讨论不仅对广东省多个地区城市的社会改革创新项目给予肯定,而且也为继续深入社会改革提供了良策和建议。
本次论坛还对广东省内各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进行了推荐和评奖,包括顺德大部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内的六个项目获得了政府管理创新奖等五个奖项。
在论坛举行的前一天,郝时晋、迟福林、施雪华、张赞贤、邱震海组成的专家调研组与凯迪网友观察团一起对顺德的7个社会管理创新点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亲身感受和现场交流来认知顺德在社会管理方面所采取的创新手段和社会效果。
第二篇:广东社会管理创新大事记
广东社会管理创新大事记
2012/12/14 17:13:23来源:网络问政平台作者:
2011年1月6日至8日,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召开,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2011年3月至6月,广东决策高层频密调研,针对社会管理创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2011年7月,广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会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
2011年7月底8月初,报经中央编办批准,广东设立社会工作委员会。2012年1月18日,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正式揭牌。
2011年11月17日,广东省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暨民情志愿服务队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
2012年1月12日,南方民间智库作为广东首个新型社会组织正式揭牌成立。之前,《关于广东省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等一系列社会管理创新措施出台。
2012年2月27日,广东省首次社会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提出广东要加快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社会、好社会”,加快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要求相适应的“小政府”、“强政府”。
2012年03月27日,广东社会管理创新论坛在顺德举行,论坛对广东省内各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进行了推荐和评奖,包括顺德大部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内的6个项目获得了政府管理创新奖等奖项。
2012年5月,珠海横琴新区、深圳市、佛山顺德区、东莞大朗镇4地先后启动商事登记改革,实行公司注册与审批相分离。
2012年5月30日,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暨省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通报了省社工委自去年9月份正式运作以来的工作情况,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省社工委的重点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
2012年07月04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京会见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一行时表示,广东改革开放早,开放度高,问题暴露早,流动人口最多,社会管理的难度前所未有,希望广东做创新社会管理的表率。
2012年8月9日,“广东社会创新研究联盟”9日在广州启动,该联盟由关注广东社会建设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而成,是一个松散型的“智库”,广东官方希望借该联盟为该省社会建设把脉,解惑社会管理创新困境。
2012年10月17日,经过1个月的试运行,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正式开通。
2012年11月,《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获得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商事主体登记与经营资格相分离、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将改为认缴登记”等一系列创新措施将极大提高企业营运效率。
2012年11月22日,2012广东社会建设创新年会召开,12个项目被确定为省社会创新试点项目。
编辑:罗琳珊
第三篇:社会管理论坛综述
社会管理:问题、思路及学科建设
——首届社会管理论坛综述
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首届社会管理论坛”5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合办了论坛环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2010年10月正式成立,聘请了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魏礼群担任院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和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对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的成立都进行了重要批示。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何毅亭,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王伟光,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北京市委常委梁伟,北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校长钟秉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代表罗黛琳女士等出席了成立大会。
大会后举行的首届社会管理论坛围绕“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两个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香港科技大学原副校长、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垂宙,国家发改委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宋贵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副主任那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戈峻及中国福利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晓丽等21位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讲。下面对本次会议的一些卓有建树的创新观点做一简要归纳。
一、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管理虽然存在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的认识,但最终都归结到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所以社会管理并非新近才出现的议题。中央近期高度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要是根据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的战略决策。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集中反映到了社会管理领域。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管理方式还不适应于迅速变化的社会形势。比如总体上管理的主体仍然是以政府为主,政府和民众沟通对话的渠道不畅通,法制建设仍然落后,面对利益群体的分化,利益表达和诉求渠道不畅,包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由初
步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的时期。跟这个发展阶段相适应,社会需求是最强烈,或者发展最快的领域。这一时期人均GDP将达到6千美元甚至是8千美元,而世界上百年发展的经验表明从从中低收入到高收入国家成功的只是少数。关键在于除了经济上的改革创新之外,社会关系也要进行相应的跟进,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阶层差距、行政和政治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的问题。
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在于非市场性制度建设方面的相对落后。一个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市场性的制度建设,也需要非市场性的制度建设。市场性的制度建设主要是完善产权体制,过去二、三十年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非市场性的制度建设起码需要做到三点:一是社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二是社会具有管理冲突的能力,三是社会拥有法治和廉洁的政府。当前社会管理领域在这些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思路
社会管理最终都需要归结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之上,因此加强社会管理需要重视利益分配问题,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例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考虑社会管理过程中各类组织和群体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分配。
社会管理重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途径首先是要从权利的改进入手。经济的发展导致的社会形态要求从基础上改进和重塑人们的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社会管理的目的绝不仅是为了维稳,最终是为了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社会管理的创新不能停留在工具意义上的创新,而应该是全方位社会管理的创新。社会管理的创新需要实现维稳和维权的统一。
权利改进的方式只能是完善规则体系。当代中国高度快速的转型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非常复杂纷繁的矛盾最后只能靠规则来解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途径是加强法治国家建设,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树立规则意识。法治国家建设中,需要政府去积极推动从有形的法律到无形的社会行为规范的建立,最重要的是政府也必须守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管理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积极发展经济组织。社会管理应该学习经济管理的经验,通过体制创新、完善法律和法规以及加强立法等,加大社会组织创新的力度。
例如可以在基层社区开展设立社会工作站的探索,把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与社区的自治、居民自治的职能分开。
社区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社区层面社会管理的核心是社会服务,要明确界定清楚不同的公共服务的属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同时需要确保中低收入群众的利益,避免公共投入出现逆向转移支付问题。
强化服务也是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首先是政策的服务问题。当前社会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关键是政策不到位。其次,要增强管理过程的服务,要改变管理是用权力去控制的观念,真正实现管理是为人民服务。再次,要扩大保障方面的服务。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不满足基本的社会权利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闹事”问题。最后,要从执行的层面去加强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难点是政策最末端的执行。
三、社会管理学科建设
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实践和当前形势特点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因此,社会管理是一门应运而生的学问,将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自1978年之后经济改革过程中的探索为经济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造就了中国经济学科的兴盛,未来较长时期内,从中央到地方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将会产生类似的效果,推动社会管理学科的大发展。
建立社会管理学科,必须从体系建设入手。首先,必须真正做到深入实践,与实际部门密切结合。其次,要积极建构社会管理的理论体系,厘清社会管理的研究对象,确定社会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从理论上确立社会管理的研究领域或者研究边界,重视社会管理规律的研究。第三,社会管理要解决标本兼治的问题,因此社会管理学科的建设既要重视实证研究,也要重视规范研究。第四,社会管理的体系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第五,西方虽然没有明确的社会管理概念,但是西方对社会治理领域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完全可以积极引进吸收。
社会管理学科更多具有交叉应用学科的属性,因此需要将理、工、文、管相结合,进行多学科交叉,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学科的发展。
社会管理研究需要以大社会的视野,科学地定位于中观社会的研究,同时也深入研究微观社会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因此,社会管理领域的研究存在较多的困难。一是怎样把理论的研究和政府部门的实践探索衔接起来;二是怎样整合资源,整合力量,社会管理研究需要把学术的力量、政府的力量和各类组织的力量结合形成一个合力。建立社会管理学科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这些困难。
四、地方社会管理实践创新
(一)北京市在社会建设方面的成就
北京市的社会建设已经初见成效。第一、基本公共服务在制度上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二、基本形成了全民覆盖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
三、初步形成了加强各类社会人群服务管理的新模式。
四、基本形成了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的模式。
五、基本形成了社会组织新型管理模式,以人民团体和大型联合组织为骨干,以社管社,让人民团体和大型的联合组织把同类型、同性质的社会团体联合起来,承担党和政府桥梁纽带的作用,承担业务发展龙头的作用,承担日常管理服务的作用。
六、初步形成了社工加义工的联动模式,有专业社会工作者带动志愿者一起参与行动。
七、初步形成了社会矛盾大调节的格局。
八、基本实现了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全覆盖,社区党建区域化、社会组织党建3+1的模式,商务楼宇的模式等。
(二)广东省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创新
应急管理体制的大部制创新。在深圳市试点具有中国特色的大部制应急管理办公室体制。把所有具有应急管理职能的部门,包括地震局、安监局、人防办等,都整合在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同时给应急办以高规制配置,由一位副秘书长兼应急办主任。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综合统筹力度。
建立起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机制。第一,将广东省21个地级市划分为7个区域,建立了区域内地市间应急联动机制。第二,联合珠江流域的九省,合作建立起应急联动机制。第三,在珠江流域九省中与广东省相邻的地级市之间,比如广东省湛江市和广西的北海市之间,建立起应急联动机制。
探索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指挥官制度。
(三)湖南省长沙市的经验
湖南省长沙市以“四城”建设为重点,提升了社会建设的层次和水平。第一,以平安和谐城市引领社会建设。强化网格化责任,以建立街道、综治部门和派出所为主导,治安巡逻队员和安保力量为主体,平安志愿者为补充的多层次治安巡逻机制和联合巡逻机制。第二、率先实现了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目标。实行放心猪肉工程、放心蔬菜工程、放心做饭工程和放心食堂工程。推进食品安全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园区化和产业化五化建设。第三、以创立宜居城市,统筹社会建设。初步形成创业培训、政策扶持、项目开发、后续服务一条龙的扶持政策体系,被评为全国十大创业城市,被联合国劳工组织确定为项目实施城市和全国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第四,以生态环境城市建设整合社会建设。以公众参与为动力,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立足诉求表达,支持公众参与;立足情绪疏导,协调公众参与;立足矛盾化解,引导公众参与;立足利益协调,凝聚公众参与;立足应急管理,维护公众参与。
(四)四川成都市的经验
四川省成都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梳理成都城乡格局,推动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了多种探索:第一,以还权赋能为核心,切实维护农民的财产权利。第二,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第三,逐步建立起城乡统筹户籍管理制度。第四,建立规范化政府,使乡镇变为服务中心,村镇变为服务室。削减了90%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两级集中和一站式、窗口式的服务。
(五)安徽省铜陵市的创新
安徽省铜陵市2010年全面启动市政府直管社区的综合改革。铜陵市铜官山区原来有6个街道办事处49个社区,改革后撤销了所有街道办事处,把社区整合为18个,实行一级政府两级管理,原来街道办事处的一些功能,包括税务、司法等上调到区政府,而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责直接下放到社区。通过直管社区的改革,减少了行政管理的层级,根据人口的集聚状态,合理划分了社区的范围,办事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一改革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新建社区的性质依然是自治机构,或者已经转变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尚不清晰。二是政府的职能是设置还是委托给社区居委会,目前还不明确。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理论讨论和实践探索。
第四篇:营地教育论坛通稿
“青少年卓越素质是怎样炼成的”
中部地区营地教育交流研讨会
2015年1月17日下午,南昌樟树林生活公园非物质文化馆。“中国的营地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国外营地教育已有200年的历史,但是国外的不一定能够适应中国,中国也一定会有,而且一定要有最适合中国青少年的营地教育文化和理念。”主办方“江西好青年绿色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孟庆龙说。
为探索更符合中国青少年发展的营地教育模式,好青年绿色公益发展中心特邀香港童军领袖石天仑先生,人大心理学博士戴烽女士,江西幸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曹宏老师,以及南昌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施展先生,与各大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分享青少年发展与营地教育。
为此,****记者***在现场和各位家长与各位青少年发展的专家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江西省幸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的曹宏老师先从自己传统文化中的“孝、悌”说起,分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亲子关系以及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并从自己的孩子在营地的成长看到了营地教育这种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是即是教育的回归也是未来的方向。人民大学的心理学博士戴烽女士也分享了她在应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分享和小组这种模式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来自香港的童军领袖石天仑先生根据在香港开展童军和社会工作三十年的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让大家收益匪浅,“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在自己在环境中找到自己,才能与他人沟通。
中国一直在培训听话的孩子,到处拜老师,但是到了社会,没有人愿意当你的老师时,你就会很迷茫,所学的知识也没有用,所以我们不能光说,更重要的是去体验,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进行总结,人在环境中成长,环境就是最好的学习,最好的老师”
最后一个分享的嘉宾是来自于江西好青年绿色公益发展中心的秘书长,也是南昌太阳花社工中心的总干事,他从机构2009年开始致力于青少年发展的案例并自身的成长分享开始,把中国当代青少年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分析出来,通过“尊严”的树立,并结合社工“优势视角”的方法来让青少年变被动接受为勇于探索的方式让孩子得到成长。
在沙龙讨论环节,很多家长就青少年发展环境中遇到的困扰进行了提问,各位专家进行了一一解答。在一个家长提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己难以理解时,来自南青基金的秘书长施展先生通过比喻的方式向家长阐述了,最好的教育是理解和指导,而非指令和控制。
营地教育,美国营地协会1998年给出的定义: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能够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营地教育在国外15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实,营地活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培养独立品格和领导力,提高社交能力等方面影响显著。美国迪斯尼,微软,脸谱等创新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童年时都有多次参与夏令营的经历。
其实在中国,营地教育在春秋时期就有相应的模式,距今2000多年前的孔子,突破各种艰难险阻,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就是营地的一种模式,每当遇到问题,进行分享并讨论与营地的体验学习,也与现代营地教育大相径庭。
2015年好青年与国内外专业营地教育机构开展紧密合作,将在营地教育与亲子关系,营地教育在城市流动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并与政府,学校和各机构广泛开展合作。并在活动最后发布了好青年营地第二枚勋章——树木勋章,生命是逆向成长和发展的力量。
“类似这样的“营地教育研讨会”我们还会继续请到各地专家来到江西,大家都认为江西有非常适合开设营地的自然环境,营地作为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会将“身心健康,知行合一”的种子种在这里,助力中国教育,让世界看到未来中国。”孟庆龙这样说。
PS:南昌太阳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15年中国福利彩票基金项目“营地教育与亲子障碍”试点家庭正在招募中,面对南昌招募8—10个长期介入家庭,免费提供一年的亲子教育咨询及营地项目,如有需求,可联系本报代为推荐。特别声明:此活动全年免费,为政府购买试点公益项目。
特邀嘉宾:
石天菕:香港山旅学会创办人兼主席,香港童军领袖(资历45年),香港童军1660旅长,中国香港攀山总会副主席及推广总监(2001-2003年),中国香港旅行及远足联会山野技术顾问、教练及领队。
戴峰:北京大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著名的心灵教育专家 曹宏:江西幸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秘书长 施展:南昌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孟庆龙:江西好青年绿色公益发展中心秘书长 南昌市太阳花社工中心总干事
第五篇:论坛类新闻通稿
后金融危机时代 浙江物流业何去何从? ——浙江物流业转型升级发展论坛盛大开幕
由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和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主办、由浙江省综合交通物流行业协会承办的浙江物流业转型升级发展论坛在之江饭店举行。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郑黎明出席开幕式并作开幕致辞。
论坛邀请了省交通运输厅、省运管局相关领导;各市运管处分管处长、货运科负责人;省市物流龙头企业负责人;制造企业代表与媒体代表共计约250余人。论坛聚焦主题为新经济形势下的浙江物流业转型升级。不同于以往论坛的单一讲座模式,本次论坛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包括背景VCR、议题对话、沙龙聚会、专题讲座等,以物流业转型升级作为主线,相关贯穿。
一直以来,制造业与物流业始终伴随浙江经济发展的每一步进程。2009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达22832亿元,每年保持近9%以上的增长。庞大的制造业让人们记住了浙江,“浙江速度”的背后又离不开物流业如火如荼的发展。09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5.8万亿元,每亿元GDP物流需求达2.5亿元,社会物流增加值也达到2120亿元,占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1.6%。然而,市场总是以她特有的规律刷新着面孔。历经考验的浙江经济,在遭受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后,打破了已有的平衡,关于制造与物流的种种弊端被市场无情地放大,浙江经济也由此陷入了发展瓶颈。一方面,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企业,没有转化为社会化的需求,物流运作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专业化物流的发展受到制约,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能力不高,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应不够并存的矛盾。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特征,如何推动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帮助降低风险、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物流效率,掘取更多的“第三方利润”? 如何发挥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融合联动,在唇齿相依中携手共舞?如果说,创新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基因,那么,现在,又有一系列创新命题摆在我们浙江的物流业面前。
今天,浙江省物流行业的政府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济济一堂,相互碰撞思想,分享观点,交流经验,共同探求物流业发展的破冰之旅。作为“后起之秀”的物流业,必将迎头赶上振兴大势,通过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发展途径,真正实现“大物流”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