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疆社区考察学习调研报1
北疆社区考察学习调研报告
张亮
为学习外地社区的先进理念和有效作法,探索新时期社区建设和持续发展变化的新路子,在县委组织部基层办的带领下,各社区书记于11月30日至12月8日赴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托克逊、库尔勒等社区进行了学习和考察。通过考察学习,我们看到了差距,也取得了经验,现将考察情况总结如下:
一、外地的先进经验
(一)社区建设的基础工作比较规范、扎实。一是社区配套设施完善。宽敞明亮的便民服务大厅,摆放有序的社区工作档案,先进时尚的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各式各样的告示牌、宣传单、公示窗,多功能的社区活动室,健全的规章制度等,亲民的一站式服务低台面设置,为社区工作有效开展,提升档次奠定了良好基础。如:昌吉的金融社区,托克逊的金泉、玉泉社区。二是设备比较先进。各个点电视、VCD、电脑等电教设备基本都配备齐全,条件好一些的还配备了多媒体投影设备等,部分社区具备了自己制作电教片的能力。三是活动场地宽敞。考察学习的这些点,基本都有30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活动用房,有的达到几千平方米,甚至近万平方米,极大地方便了社区群众开展集体活动。四是阵地氛围浪漫温馨。大部分社区布置有鲜花和绿叶,墙上没有悬挂太多制度牌,都张贴的是问候语和提示语。如:昌吉的文化宫社区、昌建社区。
(二)城市管理中心逐步下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服务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1-
内容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单靠政府的力量已远远不能满足,顺应这一形势,各地通过简政放权,把工作中心逐步向街道、社区转移。明确了组织部对各街道的管理---街道对辖区社区管理-----社区对属地单位管理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运行体制。如:昌吉州的科级干部考核评定、文明单位创建、综合治理工作等都由社区管理,并实行“一票否决”。这样社区的地位和重要性就凸现了出来,方便了社区开展好共建、辖区管理等工作,并达到了社区整合和优化社区资源最大化。库车县每个县委领导都要联系社区,定期听取社区工作汇报,协调社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社区自我发展和不断完善。
(三)社区党建与综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在百日组建工作中,昌吉州的社区按照各类经济实体划分为“五个”商会,分行业成立。依托其先发展工团妇组织,再搭建党员平台,组建党组织,规范其运行。托克逊县社区利用协会、行业、工商部门等共管“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共驻共建工作中,昌吉州的社区与辖区单位结合实际开展活动,达到双赢互惠互利的目的,并实行年初承诺,年底践诺。库车县社区实行共驻共建双向考核制度,促进共建工作的开展。在职党员管理方面,托克逊县社区建立了在职党员工作手册,在职党员评议必须征求社区意见。昌吉州昌建社区要求在职党员做到“管带帮联建”,从身边及家庭中发挥党员作用。在“四知四清四掌握”方面,昌吉州社区和库尔勒的社区做到干部居民知晓率,推行“双知晓”。库车县社区实行五星考核等制度促进其工作落实。并且其他县市社区党支部活动实行定期汇报工作,开展了一楼层一主题,一楼道一特色;成立“聊天小组”的主题教育等做法。昌吉州、库车县
财政为社区楼栋长、党员、十户长提供经费保障,每半年发放一次,政治待遇,物质奖励到位,极大提高了社区居民党员、积极分子的积极性。
(四)为民服务体系多层次、多方位。昌吉州的社区从为居民服务出发,要求干部做到“三承诺一服务”,规范文明用语,社区干部在居民办事时必须微笑,并为老年人、残疾人开通了一键通电话,方便生活不便的居民办事。定期开展“彩色周末”,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托克逊县金泉社区编辑月报,将惠民政策传到居民家中,并组织居民开展手工艺制作,联系销路为居民创收入。玉泉社区开展各类培训班,把群众大人和小孩都吸引到社区开展活动。库车县社区利用场地举办器乐、十字绣培训班,开办家政服务。广场举办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广受群众的欢迎。
二、有关启示及下步工作建议
纵横比较外地社区建设的一些做法和成效,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从考察学习和通过其它渠道了解的情况来看,当前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完成,且整体标准高,已走在全县的前列。当前社区建设工作重点应从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转向完善管理与理顺工作机制等软件建设方面,进入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整体提升阶段。
(一)量力而行,逐步配齐社区配套设施。英巴扎社区阵地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因为财力有限,还有一些必要的办公设施没有到位,标准档次有待提高。如便民服务卡、荣誉展台、社区活动室设施等方面花钱少,但效果好,要统一标准,尽快完善;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等先进的设施要量力而行,有选择、有重点地在亮点社区配备,内容要基本统一,但又要结合实际,各有侧重。
(二)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建立社区准入机制。社区工作繁杂、事务多,主要是没有建立社区准入机制,各部门工作以行政命令式推向社区,社区干部疲于应付上级工作,社区工作效率不高、主动性不强、定位不准确。应起草制定《社区准入机制管理办法》,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工作进社区或需社区配合做工作时,人员、资金等方面也要同步进入社区。
(三)探索社区良性运转的管理体制。一是借鉴昌吉、库车县相应机制,明确社区定位,理清社区与属地单位的关系。二是赋予社区更多的权利,将社区属地单位的创建精神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工作交由社区管理。以此来促进对辖区单位、民营企业、个体户的管理,更好地促进整合资源、拓展社区服务。三是加强领导重视,建立落实县领导负责定期联系社区制度,推动社区工作开展。四是探索社区管理物业的新机制,切实解决居民热点、难点问题。
(四)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与战斗力。一是灵活百日组建的工作方法,尤其要多以商会、工商部门协调对接抓好工作的开展。二是强化共驻共建工作的管理,不仅要有制度保障,更要抓落实,并且要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做到共赢,充分调动共建单位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加强在职党员规范管理,建立手册及考核评议来促进作用发挥。四是落实对社区居民党员积极分子的政治待遇,县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来提高作用发挥好的楼栋、巷道长的经济福利。
(五)搭建管理规范、特色明显的服务平台。
1、规划社区党建信息网络。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新要求,探索创建英巴扎社区党建信息网络,提升社区工作信息化水平,促进创先争优活动创新开展。
2、完善社区功能设施建设,兴办 “三个班”。一是积极推进手工艺刺绣班建设。目前,根据我社区爱好刺绣居民较多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兰州某刺绣有限责任公司进社区,对爱好刺绣居民及一些困难群众进行培训、提供原材料到有偿回收销售,为部分困难居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提供途径。二是积极推进书画培训班建设。目前,拜城镇书画院10余名会员已落脚我社区,面向社区居民及部分机关干部、教师展现其作品,鼓励社区干部及居民爱好者学习书画。三是积极推进影视教育班建设。采购全套投影器材及会议专用音响系统,定期开展党员教育、社区干部教育、社区居民教育、法制宣传、刺绣培训、影视文化等活动,进一步活跃社区文化。
3、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党支部按照党员的专长和职业,组建各种类型的志愿者服务队,结合实际,制定社区党员服务计划,以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为载体,发挥社区党员和社区共青团员的广大力量,充实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为辖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
第二篇:赴北疆学校参观学习考察心得
赴北疆学校参观学习考察心得
——和静县第一中学李 霞
10月17日至23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外出考察学习活动。这次我们分别到石河子第二小学、石河子十中、阜康一小、阜康三小、呼图壁四中、呼图壁二小、乌市三十五小、乌市二十九中进行参观考察学习。通过听校长报告、观看专题片,参观学校现代化设施,考察学校的管理、教学教研、师资培训、环境建设、办学特色等,使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给我启迪很大,结合我校实际,让我有了更多的反思。
一、理清办学理念,适应社会需求。
先进的办学理念既体现社会发展要求和时代特征的共性,又体现学校自身的特点,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校长应结合现代办学的总体趋势与要求,依据本校的历史、传统、校情等方面提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充实、完善、丰富和提升。办学理念是始终贯穿学校工作的一条主线,如果说校长是“学校之魂”,那么决定校长教育行为的办学理念就是“校长之魂”“学校管理之魂”。听了乌市三十五小和石河子二小两位校长的报告,我觉得他们靠先进教育思想去统领学校工作,去影响学校的决策方向,指导全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适应社会需求,办出了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实效,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信任。结合我校实际,今后要进一步明确办学宗旨,制定好培养目标,优化育人途径,加强学风建设、教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努力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营造最佳教育环境”,把“成为专业化、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人才”作为教师发展目标,把“尝试兴趣,发展潜能,培养爱好特长,个性充分张扬”作为学生发展目标,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让学生乐学、勤学、会学、多思、踏实、进取。使教师做到:乐于奉献、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使校园绿化、建筑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有力的制约机制、科学的师生评价机制,凝聚人心,调动积极性。要重视学校形象建设,树立品牌意识。随着教育
投资体系的多元发展和办学体制改革的深化,学校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所以,我们要“视质量为生命、视家长为上帝、视学生若亲子”,适应社会需求,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融洽师生感情,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过程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心理交流”的过程,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管理,才会引起被管理者感情上的共鸣。校长对师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师生就回“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管理。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借鉴呼图壁二小校长“爱心教育”法,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今后我在实施情感管理时,要把着力点放在与师生感情的融洽上,对教师要信任,扬师之长,安排适合他们发展的工作,使其有用武之地,有成就感;用师不疑,校长要“无情改革,有情操作”,注意教师情感的变化,多倾听、多交流、多关心,保证学校工作顺利开展,提高管理水平。
三、深入课堂、聚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通过听取呼图壁二小、乌市二十九中校长的报告,所有的行政领导都代课,并随机听老师的课,我觉得这些学校的行政人员不管工作再忙,始终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能坚持走进课堂、深入课堂、聚焦课堂。课堂教学效果显著。一个学校的课堂教学就像一面镜子,它能从一个方面清楚地反映出一所学校、一名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作为一名副校长,听、评课应是一项常规工作,能够按照新课改的理念,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觉去审视、评价一节课,去指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听评课活动,使教师得到升华、提高。所以,我要关注课堂、聚焦课堂,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益,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开拓进取、加快发展。
如今的教育,百舸争流,日新月异。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我们的现状,如何创造条件加快一中的发展,是我今后工作的着力点,把发展的压力变为前进的动力是我工作的起始点。在新的一年里,要进一步优化办学环境,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特别是给教师灌输课题研究的理念,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步伐。继续坚持人本管理的思想,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实现目标的内驱力,形成了一种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我将与全体教职工一道努力奋斗,开创我校工作新局面!
2010年10月27日
第三篇:社区教育考察调研情况汇报
考察调研情况汇报
(2015年5月20日)
一、考察调研总体情况
2015年5月7日至16日,由努拉力·阿不力哈克副校长带队,继续教育学院冯薇、叶尔塔依、诸葛华参加的一行四人新疆电大考察调研小组先后共考察了六所电大:贵州电大、贵阳电大、常州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南京电大、浙江电大,并于5月14日至15日,参加了在杭州召开的,由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主办的2015中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论坛会议。在考察调研期间,各地电大态度热情,交流积极,我们通过座谈、参观、个别交流讨论、收集资料等形式进行学习。
本次我们考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有三方面:第一,学习内地电大和城市在社区教育工作方面的好做法,获取宝贵经验,有力推进新疆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今后的工作。第二,了解全民终身教育学习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关信息,学习和借鉴内地电大和城市的先进经验,开拓思路眼界,深入思考研究,形成加强新疆电大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意见。第三,借鉴干部网络教育工作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为新疆干部网络学院的建设和培训工作开展做好准备。其中,重点考察学习的是社区教育工作。
这次考察学习,让我们眼见耳闻和内心感受到很多,对我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拓展思路、鼓舞信心等都有很大帮助,在转变观念、加深认识、获取信息、总结经验、促进思考、形成思路等方面都有较大收获。
二、考察调研获取的信息和见闻
(一)社区教育工作情况
1、当地社区教育发展现状
江苏省和浙江省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对外开放省份,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省已建立起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明确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这两个省的社区教育工作开展的早,发展的快,在社区教育机构系统建设、学习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示范区实验区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行列。江苏拥有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10个,实验区18个,数字化学习先行区13个,省级实验区56个,总量居全国第一。浙江拥有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11个,实验区12个,数字化学习先行区15个。
贵阳电大引领和推动了贵阳市社区教育工作,2013年11月,贵阳市市民终身学习的平台开通和5个社区教育教学点正式挂牌,标志着贵阳市社区教育工作正式起步。2014年,市委市政府将社区教育纳入《关于实现教育立市暨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明确主要任务和改革措施,为贵阳市社区教育可持续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工作机构建设和工作机制运行情况
江苏开放大学于2009年5月成立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浙江电大于2008年1月成立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这两所电大的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的定位都是发挥龙头优势,承担全省社区教育专业化服务和业务指导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省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推进平台建设和资源建设、业务指导和质量督导、信息交流宣传和科研等。中心依托各市电大分校成立社区大学,各县(区)成立社区学院,乡镇(街道)成立社区学校,各村(居)成立教学点,形成全省的四级社区教育办学网络。浙江全省11个地市,9个成立了社区大学。
常州开放大学于2009年5月成立常州社区大学。常州市教育局设立有终身教育处,联合全市14个单位部门形成终身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领和推进全市的终身教育工作。常州开大的社区教育工作纵向系统有市社区大学(开放大学)—辖市(区)社区学院—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居(村)民学校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横向系统有开放大学分校联盟,也称社区教育共同体,即依靠常州8所高校、高职校成立常州社区大学的分校,充分整合了常州市的优质师资和学习资源,是社区教育工作机构、机制建设的创举和特点。
南京电大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另一个牌子是南京城市学院。社区教育原先在南京电大燎原学校管理,2014年3月市教育局下文更名为南京市社区大学,同时拟成立南京市市民终身学习指导中心,目前还未挂牌。为加强社区教育工作,南京电大于2014年3月从继续教育学院分离出终身教育学习服务中心部门,设立四个科室,专门从事社区教育等工作。
3、数字化学习的平台建设运行情况
贵阳市电大与北京爱迪科森公司合作,于2013年11月开通了贵阳市市民终身学习的平台,平台在观山湖区试点,已免费为5个社区教育教学点提供“市民在线学习卡”2万张。平台运行至今也存在缺乏开放性,无法转换为手机移动端学习等问题,贵阳电大正考虑今后将平台向一体化平台(终身学习的平台+微课平台+学历教育平台)改造。
常州开大2010年开通“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逐步搭建了1+7终身教育站群系统,网站有18000多讲网络课程供市民自由选择,累计在常州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200讲社区教育课程。学习在线首期投入50万元用于搭建网站、服务器和相关硬件软件建设,后用30万元进行平台升级,改为一体化,2.0版。目前,常州开大投入200万元正在建设常州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数据中心,拟进一步建设常州市终身学习服务大平台。
江苏开大2009年5月开通“江苏学习在线”,成为信息交流、资源共建、层次提升的综合型学习信息和学习资源平台,并启动“江苏学习在线走基层品牌活动”,被媒体誉为“国内首家省级资源型学习网站”。
南京电大与杭州精英公司合作开通南京学习在线,目前总注册人数27000多人,登录人数37000多人,2014年开始预算经费200万元,规划对平台进行升级改造,今年开始对移动端学习开发进行招投标,预计今年7月完成建设并使用。
浙江电大一网一平台,即浙江社区教育网和浙江终身学习在线。终身学习在线结合浙江电大今年即将启用的新校区打造“学习广场”概念。浙江省非常重视终身学习的平台建设,列入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省级公共服务平台一级开发投入几百万元于2013年正式开通,浙江的很多地区建立了独立的社区教育网站,或者是依托省校的远程教育平台,设立省、市、县三级数字化的远程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只有少部分县市没有社区教育门户网站。浙江终身学习在线现已开始进行第三期开发,预备对原有平台在个性化学习空间打造、学习过程的分析、交互性、与资源库的对接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并开始着力建设老年开放大学的在线学习的平台。
4、经费来源和保障机制
本次所到之处,社区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把其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切入点和基本载体,形成了包括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工作机制在内的一套较为完整的社区教育保障体系。如贵阳市政府每年拨60万专项经费;南京市教育局社区教育经费人均4元,2014年给南京电大投入100万元开展社区教育督导,南京电大每年自己保证投入50-60万元;江苏开大和浙江电大每年有政府财政拨款的专项工作经费和项目经费,如江苏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每年有政府财政拨款的200万元经费,浙江2012年全省共投入社区教育经费16000多万元,其中各级政府财政拨款达11000多万元,近两年来,每年省教育厅有社区教育专项经费1000万元,省财政配套的专项经费有400万元,全省很多地方的党委和政府还将社区教育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列入经常性财政开支,并建立社区教育支出与财政收入同步适度增长的长效机制;全国会议上获知的信息还有,如河南电大第一年政府给10万元,主要用于人员学习考察,第二年给75万元用于建设学习的平台,第三年(今年)给了150万元开展社区教育工作;黑龙江电大2013年7月成立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政府先后给了80万元建设学习的平台和改造升级。考察学习的所有电大在社区教育工作起步之初也都有适当的经费投入和保障。
5、其他突出特点
(1)社区教育项目开展广泛丰富。江苏开大和浙江电大作为省校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主要发挥的是宏观统筹、协调、服务和指导的功能,贵阳电大、南京电大和常州开大作为社区大学,还有培训项目的开展运作。贵阳电大与北京朝阳区合作,成为其基地校,做掌上家长学校和伴随成长平台项目,以及将线上资源做成课程包在线下组织培训;常州开大开展“一校(院)一品”项目开发和实施工程,开发社区教育课程90多门,实施340多次,直接受益人数2万多人次,举办20场社区大学大讲堂,实行送教进社区,每年有100多位教师走进200多个社区开展教育培训;南京电大开展母亲学堂、党员培训等项目。
(2)科研、资源建设和队伍建设力度大。特别是江苏开大和浙江电大非常重视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社区教育科研工作开展的非常深入、扎实,分别创办《江苏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研究》杂志,定期出简报,出版成果展、论文集等系列图书,规划课题、申报实验项目和论文评奖已常态化,学分银行建设稳步开展。常州开大师资队伍建设很有特色,打造“三栖名师”“金牌讲师”队伍,创办和评选“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项目工作室”,并给予工作室和教师固定经费支持。考察学习的电大都很重视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投入较多的经费购买和自建了很多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
(3)当前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思路明确坚定。江苏开大、浙江电大、南京电大办学格局为开放教育、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三足鼎立”或“一体两翼”。所到各电大对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就是紧紧围绕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实现开放大学教育功能这一思想是已成定势的,所有工作都是朝这个方向而努力的。如贵阳电大实现12345工程的战略目标很清晰;常州开大的目标是建成以数字化学习的平台、学习超市、学分银行等为重要标志的常州现代学习城。江苏、浙江、常州、南京、贵阳电大均把老年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新增长点和突破口,把老年开放大学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开始启动建设,江苏开大本身试点有老年学历教育项目。总之,这些电大未来坚持的方向依然是以社区教育落实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办好开放大学。
(二)非学历教育工作情况
1、本次考察学习所到电大在非学历教育工作推进方面面临着共同的难题和困惑:缺乏能促进非学历教育发展的有力机构和保障机制,长线且有收益的项目开发和保持难度大,非学历教育人员队伍的数量和素质还有待提高等等。
2、开展培训的情况
南京电大继续教育学院实行市场化运作,3名正式职工加28名外聘人员,从2009年至2014年,累计培训项目总数216个,培训班次702,培训总人数52805人,培训类别包括职业资格、外语、少儿等六大类36项。组织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考试总人次326330人次,一年的毛收入为640万。
江苏开大以学校自身的地位实力,辅助校内职工的所有人脉资源,由社会教育处牵头争取项目并策划方案,平台建设和资源建设任务分解到全校各相关业务、技术部门,各学院负责各项目对口专业的培训,有建筑、公安、会计等行业的职业证书教育,有考研方面的培训,有入职、岗位、拓展、管理培训等。
浙江电大培训学院负责非学历培训,开展了面向行业和高校学生的多项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政府消费券培训项目,开展了面向保险行业岗位培训项目、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有计算机操作员初(中)级、营销员、公关员、文秘等,每年平均培训(鉴定)量达2500余人,有较好的社会声誉,逐步形成具有广播电视大学特有的非学历教育品牌。
其他电大都是主要做社区教育,其他非学历项目不多。
(三)干部网络教育工作情况
干部网络教育工作主要是在贵州电大考察学习,贵州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于2008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学院采取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电大、E-Learning服务商和贵州电信公司“四家合作”运行模式。目前在线注册学习总人数为45894人,涵盖全省9个市(州)、88个县、省直82个部门和30个省管国有企业以及部分非公企业。七年来,学院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提高课件质量、加强制度保障、完善学习支持服务、改造学习的平台、强化指导管理、加大对外宣传交流等措施取得实效。2014年,贵州省委组织部委托国家开放大学对干部在线学习学院的运行管理、制度建设、培训组织、培训效果、课程建设和支持服务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综合评分86分,达到优良标准。该项评估在全国是首例,为全国干部在线学院评估起到了示范和先河作用。
(四)奥鹏教育工作情况
贵州电大网络学院负责开展网络学历教育,5名工作人员,设置教务科、学生科和办公室3个科室。2008年启动奥鹏工作,2014年在籍1万3千多人。同时设有中央奥鹏的直属学校,在校1千3百人。奥鹏管理中心管理35个学习中心,其中2家是电大系统外,1家是民办,其余均为电大系统教学点。管理中心通过严格学习中心准入退出,帮助学习中心策划高校、专业和授权,巡视监督规范招生,定期召开培训会,协调解决问题,巡考等措施加强管理中心职能。通过贵州电大的努力公关,贵州省在医护行业内是认可医学、护理专业的网络教育学历的。
其他电大的奥鹏教育基本上都作为开放教育的补充形式,招生量不大。
三、2015中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论坛会议简要情况 该会议在杭州召开,由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国开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浙江电大共同主办,会议内容包括3个致辞,6个演讲和13个专题报告,同时对“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微课程评选”活动颁奖,对提交会议的42篇论文中评选出的10篇优秀论文颁奖,颁发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联盟会员证书,新疆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加入了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联盟,成为会员。
会议安排有国家开放大学校长助理杨孝堂、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陈乃林、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主任单从凯的演讲;有浙江电大、辽宁电大、河南电大校长关于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的报告;有上海市、宁波市、慈溪市等社区学院关于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经验交流;有来自部分电大和社区学院获奖论文作者的专题发言;有北京、上海等地技术公司的介绍等,内容多而丰富,就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资源建设、技术创新、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四、收获和感受
1、转变思想观念
通过本次与内地发达地区电大的业务交流学习,我们深刻感受到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电大在办学理念上的超前,也深深体会到理念是指导实践的思想源泉,一切工作的基础最重要的就是思想观念的树立和落实。对我们自身而言,我们开始从事社区教育工作,这次考察学习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社区教育对我校建设开放大学的重要意义,社区教育是电大转型升级的一个好抓手,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这个观念需要牢牢根植于我们心中。对于政府而言,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发展机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好社区教育工作。
2、树立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
通过本次考察,我们深刻感觉自己在理论水平、实践经验、见闻见识、思考研究等方面与内地电大有关人员的差距很大。特别是非学历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概念内容非常宽泛,包罗万象,需要学习和研究的空间太大,我们所到电大,从校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研究和思考,都善于总结工作,提炼理论,值得我们学习。还强烈感觉到内地电大的建设步伐很快,目标远大,眼光长远,加大投入,紧紧围绕开放大学内涵建设,举全校之力重点发展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相比我们的差距较大,让我们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强烈意识到电大必须向开放大学转型,必须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我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巨大,任重而道远。
3、开阔眼界,增进交往和友谊
通过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感受和与兄弟电大的交往,考察小组成员,特别是出门机会较少的科级人员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提升了工作热情和干劲。本次我们结交了许多工作对口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建立了友谊,对今后开展工作交往和借鉴十分有益。
4、几点工作认识
(1)社区教育是公益性事业,不可急功近利
虽然我们刚刚开始启动社区教育工作,还未全面深入开展,但我们通过学习已经深刻领会到社区教育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打造百姓幸福生活,惠泽于民的公益事业,需要我们扎实有效,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不搞形式,不做表面文章,不做政绩工程,不贪求利益,要切实满足市民需求,重点在转变学习观念,引导学习方法上下功夫,把学习变成市民的自觉行为。
(2)非学历教育工作的机制问题需要思考和探索 从获知的信息和我们所见,南京电大、湖南电大、重庆电大等非学历教育工作较突出、有收益的,都是采取了市场运作方式,在非市场运作机制下如何调动人员积极性,如何促进非学历教育发展的问题是全国各电大面临的共同难题,是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探索的。
(3)干部网络教育要保证质量和效果 从贵州电大干部网络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来看,提高干部网络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紧紧依靠党委组织部出台政策,制定学习保障制度,最好能将干部学习考核结果运用于干部考核中。
五、思考、建议和计划
1、建议大力在我校营造建设开放大学氛围,做转型教育,灌输新理念,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并举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长期规划,中长期规划、近期规划协调一致,明确清晰。
2、我们的人才队伍力量和科研能力水平比较薄弱,建议大力加强非学历教育队伍和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多给各级工作人员外出考察交流学习的机会,多引进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以此加大人员素质培养力度。
3、社区教育一定要在政府主导、参与、支持下才能做好,干部网络教育也是依赖党委组织部的政策规划,我们应从学校层面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高电大知名度,获取信息,争取支持,做好高位推动,顶层设计。社区教育和干部网络教育起步阶段,学校在有条件情况下考虑做适当的先期投入。
4、社区教育我们起步晚,底子薄,经济差,与内地电大情况不同,差异较大,不可生搬硬套内地的做法和模式。所以,我们思考:第一,一定要立足于新疆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形势,调研社会学习需求,考虑具体实效的做法,培育特色项目,突出特色、亮点,积极作为,取得成绩。第二,我们需要转变一个观点是:新疆的社区教育与新疆以维稳为主的工作主导思想是不矛盾的,通过社区教育能更加促进新疆社会的稳定和谐,我们应以此为立足点和突破口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打造新疆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
5、社区教育工作按照我们的计划和方案,下一步首先要做好与教育厅的联系,共同尽快建立工作机构和机制,申请启动网站和学习的平台建设,制定建设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我们很需要,也必须要建成一个新疆终身教育学习的平台,借此契机,建设各类非学历学习资源,以此开拓多种培训项目,发展非学历教育。
6、制定切实可行的非学历教育发展意见。
第四篇:学习考察调研报告
3月上旬,××市委、市政府带着新世纪如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问题,组织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到苏州、无锡、南京和上海浦东新区考察。这次学习考察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我们跟随××市党政代表团日夜兼程,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
一、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这次苏沪之行,四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势头,给我们留下了至深的印象:一是工业园区起点高。二是招商引资力度大。三是产业结构层次高。四是投资环境引力强。五是人才储备力量足。
看苏沪,比自己,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当前加快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条件先天不足。我市地属丘陵地带,创建大规模的工业园区难度相比较大;我们虽然地处沿海、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是背靠大山,缺乏大都市的有效辐射,经济发展的外界推力相比不足;全市至今既无科研院所,又无大专院校,人才配备条件和科技创新能力相比薄弱。二是园区建设魄力不大。我市工业小区数量不少、但小而杂乱,配套设施不完善,规模档次低,孵化功能不具备,带动作用不明显,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手笔和魄力远不可比。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虽然我市有一支庞大的供销大军和优势显现的海外侨亲,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实际利用外资仅亿美元,“三资”企业工业产值仅占工业产值的%,这不仅与先进地区的外资利用水平无法相比,还与我市全国著名侨乡的地位极不相称。四是服务环境质量不高。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机关效能建设力度,但机关整体服务水平仍然不高,个别干部服务至上的意识不强,顾全大局的观念淡薄,中梗阻现象时有发生,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这些与人家自觉强烈的亲商观念和服务意识相距颇远。五是科技创新步伐不快。我市虽然拥有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市级以上科技示范企业和科技示范镇为数不少,但制度、管理、技术创新力度不大,企业“星星”多、“月亮”少,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发挥高新技术优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利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相比不足。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地区相比,更是相形见绌,差距明显。
二、得到了启示,坚定了信心
苏沪之行,是一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反思不足、改进方法、谋划重点、明确方向的好过程。苏沪的成功实践可圈可点,我们从中得到“五大启示”:
一是有眼力才有魄力。苏南这些城市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具有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他们不仅夺开放之先机,而且紧紧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和浦东开发等几次大的机遇,以开阔的眼界、超前的思路、超凡的措施去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浪潮,尤其是加入在即,我们再也不能固步自封、按部就班,坐失良机、止步不前,必须解放思想、登高望远,善待机遇、只争朝夕,勇于创新、敢拼爱赢,才能不辱使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是有外力才有活力。四市(区)的侨台优势不如我们,民间资金也不如我们充裕。正当我们为资金投入不足而窘迫时,他们却在引资、融资方面得心应手,经济发展保持高投入、高产出的良好态势。其主要得益于体制创新,善于借助外力,激发出经济发展内部潜力,使经济焕发活力。特别是他们在引进外资的措施上招招新、招招实,在资本运营的方式方法上敢于大胆创新,更是令人赞赏。对此,我们要认真借鉴,挖掘优势,多出实招,多辟渠道,千方百计地借助外力来激活发展的细胞。
三是有载力才有张力。规模经济的扩张,高平台的构筑,需要强有力的承载。四市(区)从年代初开始大手笔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各类工业园区,成为吸引外资的最佳载体,以高起点的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一流的管理服务,吸纳了世界强跨国公司入区落户,开发区作“龙头”拉动外向型经济的作用十分突出。“没有梧桐树,就引不来金凤凰”。要着实增强经崐济发展的后劲,就应该把开发区的建设摆上“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以建设一批规模大、配套齐、档次高的开发区为突破口,以大开发引大资招大商,迅速提升经济发展层次。
四是有引力才有实力。苏沪之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确立营造投资环境的新理念,并通过软硬环境的不断提升和整合,使单一效应的环境因素产生叠加效应和“磁场”效应、“洼地”效应,吸引了更多人才和资金的聚集。环境代表着形象,蕴藏着后劲,体现着实力。新世纪的竞争,突出投资综合环境的竞争。学习苏沪,就是要树立“软环境也是后劲”的观念,把环境营造从“物”的层面提高到“人”的层面,确立“亲商、安商、富商”的意识,创造引得来、留得住、有奔头的投资环境。要着眼世纪的竞争,大手笔建设生态城市,变后发优势为先发优势。
第五篇:考察报1
考察报告
进贤衙前中学肖树宏
在培训提高期间,我和几位进贤学员先后多次对南昌二十中进行了考察学习,我们认真听取了校领导的经验介绍,实地观看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使我们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特别大,为今后学校管理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下面是我外出考察所取得的一些收获及体会。
一、精细化的管理开创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靠一流的管理水平来支撑。我们所考察参观的南昌二十中,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突飞猛进,成为当地知名度较高,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不是优质的生源,也不是先进的办学条件,而是精细化的管理及强有力的措施作后盾。首先是管理制度十分健全,管理制度中,教务篇有十三大项:教务处职能,教务主任工作职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级组长,教务处职员,教师岗位图书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有教师教学基本常规,教师课堂常规,学生学习常规等。政教篇有40项制度、规则等。每项制度都标准高、内容细、针对性强、实效性强、可操作性强,各种制度互相配套。这些制度的实施,其利远远大于弊,它可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调动老师自觉地去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危机感与竞争并存。其次,学校在管理方式方面十分注重“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相对更加细致,更加具体。从各种详尽的管理制度,凸显了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化、具体化,使全体师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样去做等。这些制度,措施的一一落实,使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相比之下,我们学校也有管理制度,但我们的管理制度标准不高,内容不详尽,可操作性不强,很难落实到位,缺乏实用性。没有量化、细化,管理效果不佳。
二、学校硬件、软件建设一齐抓,优化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办学条件。我们所考察南昌二十中的办学效果那么出色,也在于他们有良好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教学质量是关键,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有一定的办学条件,有足够的教育资源,说得明显一点,就是要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参观的这几所学校,各学校硬件、软件方面的建设的投入是很大的,足够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各室设置齐全,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同时利用现代教育科学技术,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安装多媒体教室,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将
网络教学深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步入良性循环。同时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学生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良好的硬件设施,幽静的校园环境,是教书育人的好地方,是学生成才的好去处,吸引了不少的生源。更具魅力,的还是学校的软件建设。这几件学校对师资管理机制,教学理念方面都极具有吸引力。教师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我们唯有拥有最好的教师,才能办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教师从最困难的学生身上也能发现最美好的希望。这所学校,有一支师德好,业务精,富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学校拥有了这批对事业有着追求的好老师,才会有如此丰硕的成果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强调三种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研究精神。学校致力于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包括校本培训,外出进修,考核奖励,提拔重用等。引导教师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形象魅力,学识魅力,情感魅力。对师资的建设,这所学校可谓倾尽全力,千方百计了。良好的竞争机制,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这几间学校都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引进一些既有刚性,也有柔性,有特色,富有活力,激发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竞争机制,比如各种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质量评估,轮岗待岗制等,都能激发人去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在软件建设方面,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正是依据这些办学理念,去开创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如南昌二十中的办学理念是:健康和谐持续发展。也就是学校要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培养人文见长的学校特色,构建人与物的协调机制,夯实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培养人文与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考察的南昌二十中,他们如此的重视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为学校的发展,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相比之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硬件建设还严重滞后,软件建设也有待改善。
三、以人为本,用心去感化,足会令人惊喜。
这次出去考察,通过听他们领导的介绍,与他们师生的交谈,我们知道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另外一个成功的秘决便是以人为本,以情感人,他们都在对人的管理方面下了苦功,一个学校,人即是教师与学生,如何使全体师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就看你对人的态度。他们主张以人为本,主张用真心与换取你的感动,作为一位学校领导,在做一件事情时,真心真意去做,真真正正地为学校的发展着想,为教师的发展着想,为学生的成才着想,为全体师生谋利益。作为老师,真真正正为学生的成才着想。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学生,正是有这样的观念,学校领导、全体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真正感受到领导的关怀,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老师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地去工作,学生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地去学习,为校争光。这样,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同时,为人师表,以情感人,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作为学校领导,作为老师,看见一个学生正在随意丢废纸,不是上前去批评教育,而是弯下腰来去捡起来,这位学生看到了会脸红,其他旁边的同学看到了会受感动,以后,随意丢垃圾的现象会少了,甚至会没有了,这就是行动在心灵中的碰撞,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再如,作为校长,对生活上有困难的教师,校长亲自顾问并热情地给予解决,老师会难忘。老师的生日,学校领导的一张贺卡,足上老师感激。对待学生也一样,一点一滴的关爱,足以换来无限的回报。这些都是我们考察这所学校的一些真实故事,他们的做法使学校的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留恋这间学校,关心这间学校,热心为学校的发展作贡献。
相比之下,我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爱心不够,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正是我们的差距所在。
今后的办学思路:
本次外出考察,收获颇丰,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先进学校的好的办学理念和富有成效的管理理念,让我大开眼界,同时对我们今后的办学思路也有很大的触动。结合我校的实际,以下是我校今后的办学思路。
一、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
学校的管理制度就象一个指挥棒,能使我们在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时有制度可循。并且这些制度要内容细,针对性强,实效性强,可操作性强,适用于我校的具体实际,能使全体师生都来遵守!我们所考察的这所学校,倾力于精细化的管理,以制度来管理,让人信服!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多方面筹措办学经费,创办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我校是乡下初中,各方面的办学条件还不完善,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多方面筹措资金,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比如各室的建设,教师的生活条件,都有待改善,我们要让全体教师过上体面的生活,要让全体学生吃饱,睡好,学好,要使家长放心送子女到我校就读。从而努力去开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群众认为,我们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好地方,是学生成才的好去处。
三、以人为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全体师生。
学校的管理关健在于人的管理,对待老师,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多一些肯定,少一点埋怨,我们所考察的学校,他们的成功之处,都得益于善于用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给老师搭建成才、发展的空间。对待学生,能因材施教,能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觉得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乐趣,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使他们乐学!通过对大的管理方面下功夫,相信我们学校今后的发展会了取得骄人的成绩。
教育是一项不同寻常的事业,事业的责任在于奉献,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多一些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是教育教学管理的生命所在,但愿我们的求实创新能给学校的管理带来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