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明到来,如何正确的祭祖?
清明到来,如何正确的祭祖?
更多详情参阅:http:///
祖宗福泽,是你与生俱来的宝库
民间有这么一句谚语,富贵功名靠阴德,改命的五要素也提到“一命二运三风水四阴德五读书”,也就是说,要想得到富贵和权位,还有别人的尊重,不仅要靠自己努力、修德行,更重要的是要靠祖先的阴功,换句话说,富贵功名也不是单凭自己努力能得到的。
古代一个大家族,都会设置一个宗祠,其中主要供奉列代祖先,每个宗祠都有他们的子孙,他们的子孙如有一千户人家,这千户人家就是构成这棵宗祠大树的一千托枝叶。宗族小至只有一户人家,这棵家族之树就只有这一托枝叶,而这托枝叶就要维持这棵宗族之树的生长,或许这凋零家族之树曾经长得很大,但随着众多族兄族叔没有后代,这些没有后代的族亲,就犹如树干上面不发新枝枝叶一样,而变成枯枝没落。假如对这树及时移植培土,或浇水施肥,虽目前只有一托技叶,但终因环境改变或得水得肥而回复往日参天大树。同理,虽目前有千万托枝叶的参大树,如在茂盛时不予以培土施肥,报施祖宗,终会因树头树干之不负而翻倒剥落,或养份水份不足而枯萎。
所以有句签文说得好“门哀户冷苦伶仃,自叹祈求不应灵;行有祖宗阴德在,香烟未断续冥灵。”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在时运不济的时候,如果能好好的供养祖宗,以积极行动来接收祖先的恩泽,那么即使现在遭遇困境,不久也会改变命运,重新发扬祖宗的品德,最终光耀门楣。
有些人宁可一掷千金住洋房,开名车,但从来没有真正的去体会过,这些钱财是从哪里来的?常常口头上说饮水思源、开源节流,这个源又在哪里?那就是养育我们的根基所在,也就是我们的祖先啊!
没有祖先的树头盘根和下面的粗大树干支撑,就没有这些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举例来说,如果没有我们父辈的辛勤工作与点滴积攒,我们怎么能住在安逸窝里,享受无比的幸福呢,现在也有个说法叫做“啃老族”,诚然,没有父辈的积蓄,很多人连住房首付都给不出,这就是祖宗庇佑的表现形式之一。
因此,若不懂报施祖恩,富贵荣华也是不会长久的。如一束鲜花,虽然目前艳丽无比,但最终会因为没有头的供养而枯萎。所以树头和下面的树干就是你的历代祖宗,你及家人只不过是树上的一托枝叶。
古时候,一个家族宗祠的重担,往往都是委任于嫡长子的身上,所谓嫡长子就是正妻所生的长子,只有他能够继承其父的身份和主要财产的制度。次子、庶子只能继承其父部分财产。女子无继承权。如果无嫡长子或嫡长子有罪疾,则会立嫡长孙继承。
所以很多时候,祖宗的大部分荫泽可能都是佑护嫡传长子了,若嫡传的其他子孙要获得祖宗福泽,可能需要个人的不懈努力,常常对祖先供养,才能得到他们的眷顾。
在现在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别说是诚挚的供养祖宗了,连孝顺父母承欢膝下都很难做到,即使想到供养祭祖,也只能选择清明去上坟,或者又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耽搁了、去不了,因此更别说掌握不了正确的供养祭祖之法了,那么这样又怎么能期待祖宗无上的泽被能被己所用,获得巨大的福运呢?
经常听人形容大富大贵之人是“其祖宗积了阴德”,但是很少听到别人说怎么获得的祖宗阴德,传承祖脉的子孙千千万万,为什么即使是亲生兄弟也不一定能得到同样的恩赐呢?
有个故事,讲的是两兄弟,老大是家中的嫡传长子,本应命中注定大富大贵;老二则命中注定沦落乞丐,但是老大长大后只享受一切祖宗的恩赐,老二则不断修为自身的品行,经常在宗祠中对祖宗进行诚心的供养,结果后来二人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扭转,老大沦为乞丐,老二则成为了显贵之人。
有道是:“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即使你是贵气无比或亿万富翁,你的富贵功名也离不开祖宗世代的积德积福,与祖宗时刻的荫泽福庇。所以一定要懂得正确的祭祀之道,如法祭祀方能显富显贵,正确祭祖之法可参详“宏缘福德祈福术”。
第二篇: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
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谁都清楚,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我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我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
这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国家与文明的历史,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没有个人与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抽象而没有人情味的;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我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历史位置。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第三篇: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
伏以千枝竞秀,抚时切报本之恩,万派众新触目动迢,远之念,天时著于雨露,节届清明,人事宜于宗亲,典隆以祭,聊修粗豆,敢云孝思不遗,读凫鹜之泳,谁其福禄来成,诵昌炽之歌,但翼孝子有庆,士攸宜而克敏,利遂名成,家丕振而族同光,兰香桂馥,念我先人,陟降庭止,惟予小子敢竭,鄙忱。
第四篇: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时节,人们都会去祖先的坟前扫墓、祭拜,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之情。今年清明节期间,我和爸爸、大伯、三叔、二爷一起去上坟。
由于风很大,我们一直等到下午风小了才去,我们带着纸钱、各种贡品一起先去太太的坟地里。一路上我不停的寻思着太太的坟究竟在什么地方?风水还不错吧?正想着就已经到了坟地里,原来太太的坟在马路旁边的山坳里,坟的周围长了很多的野草,坟堆上光秃秃的。二爷用铁锹铲了一堆土,把挖断的野草在离坟稍远的地方埋了起来,然后到坟堆旁用铁锹拍打着松散的坟土,并在坟的中央和四周压上白色和黄色的纸卦子,干完这一切后,我们跪在坟前开始烧纸。可是风太大了,怎么也点不着,无奈之下,只好拿了一个大纸箱子,把纸钱放在箱子里,用打火机点燃,然后想着再把纸钱赶紧倒出来,但还是晚了,纸箱子也随着纸钱快速的燃烧起来,不一会儿,就和纸钱一块儿化成了灰烬。大伯拿了一些水果、蛋糕撒在坟的周围,然后奠酒,最后我们对着太太的坟磕头、作揖。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希望太太保佑我们一大家子平平安安、万事如意,让我的学习越来越好,爸爸妈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之后我们又祭拜了太爷爷、三太爷、爷爷。听爸爸说,爷爷去世已经二十四年了,是生病去世的,那时爸爸才上高中,爷爷一生过得很清苦,当过民办教师,就在转正的当口却离开了人世,他对子女们要求很严。我真想看看爷爷以前是什么样子的!
祭拜完后,我和爸爸、大伯们回头凝望着爷爷们的坟墓,恋恋不舍,汽车慢慢的开动了,我的思绪依然停留在对爷爷的思念中……
2012年4月5日
第五篇: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勿忘防火”安全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掌握防火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防火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减少火灾难事故的发生,促使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活动过程:
清明节来临,我们倡导从“无火不成祭”转变为“无火祭奠”,将“无火祭奠”这一方式变成一种风尚,还清明节以“清明”。因为这种风尚既寄托了哀思,又传播了文明,它不仅仅是一种祭奠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它需要我们的参与和维护,它需要走进寻常百姓家,为大众所认同。
1、着火了,怎么办?
发生火情,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是很小的一个小点,燃烧面积不大,产生的热量不多。这时只要随手用沙土、干土、浸湿的毛巾、棉被、麻袋等去覆盖,就能使初起的火熄灭。如果火势十分猛烈,正在或可能蔓延,切勿试图扑救,应该立刻逃离火场,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救火。
2、怎样报火警?
(1)、牢记火警电话119。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山区,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
(2)、报警时要讲清着火所在地址。
(3)、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
(4)、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
(5)、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街道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
(6)、遇有火情,不要围观。有的同学出于好奇,喜欢围观消防车,这既有碍于消防人员工作,也不利于同学们的安全。注意:不能随意乱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如发现有人假报火警,要加以制止。
3、使用火炉要注意什么?
(1)、在安装火炉时,同学们要提醒爸爸妈妈,安装火炉应与床铺、纸顶棚、木窗框等可燃物保持一段距离。农村使用的砖炉土灶,要远离柴草。
(2)、炉旁不要放废纸、刨花等易燃物。(3)、烘烤衣物要有专人看管。
(4)、掏出的炉渣要等完全熄灭后,倒在安全地方,特别注意不要带着红火倒炉渣。
4、学习麻江县森林防火戒严令。
(1)、宣读麻江县森林防火戒严令。(2)、讲解重点知识。
(3)、要求学生把今天学习的戒严令知识在家中进行宣传,与亲人共同学习戒严令。
5、班主任总结
火是人类的朋友,它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带来了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但火如果失去控制,酿成火灾,就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一些同学有玩火的坏习惯。有的点火烧纸、烧柴草,在野外堆烧废轮胎、废塑料,还有的在黑暗处划火柴、点油灯照明,或弹火柴棍、烧马蜂窝„„
玩火极易招致火灾,近几年因玩火引起的火灾每年达3000余起,使200多人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如果用于希望工程,可使10万失学儿童回到课堂。
同学们要充分认识玩火的危害性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做到不玩火。同学间还要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如发现有同学玩火,应该立即制止,并报告老师和家长,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
同学们,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的呵护,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2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