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行天下科技社未来发展规划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行天下科技社
未来发展规划
作为聊城大学新兴的校级社团,车行天下科技社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我们拥有自己的特色,车行天下科技社上升到更高的高度也意味着我们将面临更深层次的考验。在未来的工作和活动中,车行天下社团会更加注重发展社团特色,更多的吸纳会员,让更多的同学融入车行天下科技社这一大家庭,带领同学进入科技的海洋,更好的了解汽车,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加强培养同学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努力多举办一些更具社团特色的活动,在快乐中学习,在竞赛中学习。努力打造聊城大学一流的校级社团。为以后争取省级社团做准备。我们相信,通过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社团领事和各位会员的共同努力,车行天下科技社一定会拥有更好更辉煌的明天。
总的来说,本届社团这一年的活动举办是成功的。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以后工作中会加以改正。在以后的工作中,车行天下科技社将继续积极组织科技创新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积极组织学院学生参加国家、省级竞赛。相信我们会在车行天下科技社的发展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会继续发扬“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和“知行合一,守正出奇”的院训,带领社团成员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第二篇:车行天下科技社活动总结
车行天下科技社
2010年至2011上半学期总结 车行天下科技社在本学期举办了三个活动分别是焊接大赛、光控车模速度大赛、MCU车模大赛。车行天下科技社组织这一系列的科技活动,在充分提升同学课余生活的同时,也让科技社慢慢成长了起来。
发动机拆装大赛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的了解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关于发动机的更多的知识,特在聊城大学社团节来临之际,举办一汽车发动机的拆装活动。2010年10月16号,聊城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南场地由工程训练中心两名专业老师对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进行讲解,并对发动机的拆装步骤进行简要介绍。在同学们的拆装过程中进行指导,同时对同学们的疑问进行解答。但是由于准备比较仓促,现场有点混乱。这次活动给以后的比赛积累了经验。
焊接大赛
比拼技术与毅力,展示速度与激情。为培养同学们“学以致用,综合应用”的能力,强化工科专业“重视技能、锻炼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激发同学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热情,增强同学们勇于创新,敢于动手的信心和勇气。我社团在2010年11月20日于在群星公寓17#2楼活动室举行焊接大赛。
活动前由副理事长张哲给参赛人员简单讲解焊接的知识并作示范,让参赛人员认识了解焊接。然后参赛人员进行焊接。在比赛当中由宣传部人员拍照。在比赛最后所有组织人员共同制作一个“中国加油”的电路板,以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学们在本次比赛中学到了简单的焊接能力,但由于参加人员较多现场有点混乱。但总的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光控车模速度大赛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大学生的汽车结构设计和实践能力。丰富校园学术氛围,促进交流与学习。车行天下科技社在科技学术节举行“霹雳火”光控车模速度大赛。
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部分。初赛在2010年11月27日群星公寓17#2楼活动室举行举行,比赛决出40名优胜选手进入周日的决赛。决赛现场首先对先前我社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再参赛选手进行展示。最后现场颁奖。由于天气不是很好现场围观人员较少。通过这次活动参赛人员了解了光控的原理以及三极管和光敏电阻的使用。瑞萨MCU超级模型大赛
车行天下科技社自主研发设计的“开拓者”车队获得此次大赛的三等奖,指导老师楚晓华获得“大赛伯乐奖”。这是我社第三次赴京“赶考”,为了这次大赛,同学们从暑假就开始集训准备。此次比赛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学习乐趣和实践技能,也是团队协作能力的一次锻炼,加强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总结
通过这学期我任理事长来我了解到一些东西,在举办活动中应该首先由一个明确的主题,即拟举办这个活动是干什么,是要取得什么效果,让同学们能学到什么东西。其次在你举办活动前要认真思考,尽量办出自己的新意,即能够创新,办出以往以及别的学院没有的东西。最后就是活动前认真布置,考虑到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这几个方面我做的还不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注意争取做到最好。
第三篇: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第十届科技学术节总结材料
第十届科技学术节总结材料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二○一○年十二月十日
汽车学院第十届科技学术节总结材料
聊城大学汽车学院 李清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十届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的文件精神,加强在校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院特举办以“培育科学精神 浓郁学术氛围”为主题的学院第五届科技学术节。
一、活动概况
第十届科技学术节是我院历年科技学术节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参加人数最多,最具特色的一次。在本届科技学术节中,我院本着“一手抓创新 一手抓巩固”的宗旨,以“培育科学精神 浓郁学术氛围”为主题,以大学生科技竞技为龙头,以丰富和挖掘各类资源为保障,以大学生科普教育活动为基础,用新的思路抓巩固,用新方式改造传统方式,通过一系列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青年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活动自11月上旬启动至12月中旬落幕,历时1个半月,先后举办5项学科竞赛(发动机拆装大赛、汽车安全知识竞赛、“焊”动人心焊接大赛、“霹雳火”光控车模大赛、交通科技大赛)和9项素质拓展竞赛,组织参加国家级科技创新竞技比赛2次(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2010瑞萨全国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举办3场学术讲座和2场学习经验交流会,参加学生达800余人次,近100人获得各级奖项。
二、活动举措
(一)领导重视 精心组织
为切实提高学生科技学术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精心策划设计科技学术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和思路,我院成立了以党总支副书记魏建国任组长,分团委副书记、分团委老师、辅导员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密切跟踪检查督导,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学院借助学生社团扩大科技学术节活动的覆盖面和普及性。车行天下科技社是我院一支科技创新型新兴社团,科技社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培养创新性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二)加强宣传 营造氛围
为加大科技学术节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和学术研讨氛围,我院先后通过“建立健全宣传工作领导机制”、“完善理论学习,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协调配合,形成宣传合力”、“重视阵地建设,拓宽宣传渠道”、“制定新型保障机制”、“建立宣传思想工作督促检查制度”六项举措构建宣传工作新体系。以条幅、展板和校内(聊大校报、新闻中心、新青年和学院网站)以及校外(齐鲁晚报、聊城晚报、山东新闻网等)媒体为依托,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深度报道,调动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营造了学院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其次,通过挑战杯”系列竞赛知识讲座、学院优秀成果展览和表彰奖励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措施,极大激发了广大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营造了学术氛围浓郁、崇尚科技创新的校园氛围。
三、活动内容
学院本届科技学术节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分为“校级学术科技活动”、“学院特色学科竞赛”、“学院素质拓展活动”三大板块,分别以浓郁学术氛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通过系列精彩赛事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搭建起广阔的科学体验和科技实践平台
(一)校级学术科技活动—浓郁学术氛围,扩大覆盖面 为拓展学生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从中发现优秀学生、优秀学生作品,我院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笔落盈尺之间,记录课堂精华”大学生优秀课堂笔记展评活动、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评选活动和“百家争鸣”学术论坛。
杯装饮品保温包装箱、瑞萨MCU模型车两件科技发明,浅谈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分析和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意见三篇论文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成为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同时,杯装饮品保温包装箱曾获得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三等奖,瑞萨MCU模型车曾荣获2010瑞萨全国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三等奖。
学院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李臣、张卫亮两名同学凭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突出表现被同学们所认可。李臣同学曾获得四项国家专利,2009年被评为“全国基层教育教研先进个人”。张卫亮同学曾两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国超级MCU模型车大赛,并获得优秀参与奖。
扎实巩固的专业知识是同学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和支撑,经学院领导研究,我院成立了“汽车讲堂”。学术节期间,通过邀请专家做学术报告、组织学生讲述科技创新项目的形式,丰富强化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水平。
(二)学院特色学科竞赛—培养创新意识,发挥特色优势 结合专业实际,发挥专业优势,围绕科技主题,我院先后举办了第三届发动机拆装大赛、汽车安全知识竞赛、“焊”动人心焊接大赛、“霹雳火”光控车模大赛、和交通科技大赛等5项学生科技活动,每次活动都吸引了来自不同学院的百余名同学的参与,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水平。
“霹雳火”光控车模大赛的流程是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电路专业知识将新型四驱车改装成光控模型车,并将光控模型车进行速度比拼。不管是电路图的绘制、电路板的焊接,还是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参赛选手都表现出大学生特有的冷静和沉着。活动举办期间,同学们对学院科技创新作品进行了现场展示,智能避障小汽车——“开拓一号”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该模型车曾获“机工教育杯”2006山东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汽车安全知识竞赛贴近专业特色和教学方向,竞赛题目内容广泛,涉及常识性问题和科技前沿问题。大赛不仅为科技学术节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科技创新为载体,创新培养模式,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山东赛区中,我院选送的《凸轮驱动式四足行走机器人》获得一等奖,《老年人电动车》获得三等奖。由国家教育部主办、株式会社瑞萨科技赞助并冠名的2010瑞萨全国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于11月13-16日在中国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我院车行天下科技社自主研发设计的“开拓者”车队获得此次大赛的三等奖,指导老师楚晓华获得“大赛伯乐奖。
(三)学院素质拓展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培育新型人才
为全面展示我院学生的精神风貌采,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并发挥当代大学生的实践和展示能力,我院举办了“弈行天下,棋逢人缘”棋类对弈大赛、“团驻我心 唱响青春”魅力主持人大赛、“顺境逆境谁成才,唇枪舌剑见分晓”的辩论赛、英语影视配音大赛、创业计划大赛、民族视频PK大赛、宿舍才艺大赛、团支部创意大赛等9项素质拓展活动。
出色的口才、机智的反应是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此,我院举办了“顺境逆境谁成才,唇枪舌剑见分晓”的辩论赛,同学们用敏锐的才思、幽默的语言,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展现了现代大学生的高思维,提升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团支部创意大赛需要精确的定位和认真的分析,每个团支部发挥团队优势,增强团队精神,从现实角度出发,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把可行性放在关键位置,以人为本,科学的制定创业计划。此次活动提升了同学的自主创业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民族视频PK大赛旨在让大家更好的认识现实,规划大学生活,学习文化知识,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基础,此次活动结合学生实际,具有广泛的接受性,也使同学们认识到现在面临的问题,能更好的规划以后的大学生活,同时也为学院的教育工作开辟了另外一种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
四、成效与影响
本次科技学术节紧扣主题,务求实效,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勤奋学习、追求真知的热情和科技学术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对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敢于创新、多出成果,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学术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我院学科竞赛成果继续保持增长趋势的同时,学生意识、竞赛内容、宣传效果均发生可喜的变化:第一、学生参与竞赛的自主意识明显加强,竞赛的参与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逐渐形成了“自主竞赛”的竞赛文化;第二、国家级学科竞赛成绩取得重大突破,学院车行天下科技社自主研发设计的“开拓者”车队在2010瑞萨全国超级MCU模型车大赛荣获三等奖,指导老师楚晓华获得“大赛伯乐奖”。此次竞赛极大地鼓舞了学院师生参加国家学科竞赛的信心;第三、宣传渠道更加畅通,《齐鲁晚报》、《聊城晚报》、山东新闻网、山东学校工作网等省市级新闻媒体对学院科技创新活动和获得奖项进行宣传报道,营造了学院科技创新良性氛围。
五、经验与体会
由于长期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重知识轻实践,忽视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影响了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尤其从大学生参与“申报学校科研立项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撰写科技作品(论文)”等三项科技创新活动中发现,大学生真正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早进入科研领域的比例普遍较低。同时,学院尚未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科技创新平台,学生多以自发地创作为主,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科技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学生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方式,学生科技活动阵地少,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设施设备数量极其有限。
展望2011,我院将继续秉承“知行合一 守正出奇”的院训,以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拼搏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将学生工作做好做强!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2010年12月10日
第四篇: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定稿)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对毕业实习报告的要求
毕业实习报告要求用word编辑,统一用A4纸单面印刷,各部分具体格式要求如下:
1、毕业实习报告封面(在学院网站下载),封面中所填字体为楷体小二。
2、实习单位介绍--成绩评定页(在学院网站下载)只填写实习单位介绍部分,格式为:宋体,小4号,1.5倍行距。
3、页面设置:上下各为2.5cm,左右各为2.8cm,,装订线0.5cm(居左),页眉、页脚各为1.5cm。
4、页眉:“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黑体,5号,居右。
5、目录:
① “目录”中间有一空格,黑体,3号,居中。
②目录内容一般只列到正文的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一级标题,宋体,4号,加黑;二级标题,宋体,小4号,1.5倍行距。
6、毕业实习报告正文
①内容格式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
其余:宋体,小4号,1.5倍行距。
②页码:页码编号从论文正文部分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居中。
③字数:不少于8000字。
④报告正文主要内容可包括:实习的目的、任务;做什么工作,如何做的;实习中的工作表现;自己在实习中的收获与体会及存在问题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具体内容可根据实习情况而定)。
7、参考文献(如有)内容:另起一页;格式:宋体,5号,1.5倍行距。
8、致谢另起一页,格式同报告主体部分。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9、图、表、公式、计量单位格式:
①报告中“图”一律采用中文标明,图号与图题设计置于图的下方,楷体,五号,图号编码用章序号。
②表格:表格按顺序编号。表应有标题,标题置于表的上方。③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公式后应注明序号,序号按章顺序编排。
④计量单位:一律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
10、装订顺序:封面----实习单位介绍-成绩评定页----目录页----正文页---参考文献页---致谢页。
第五篇: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现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四个本科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是在国内首批建立的汽车拖拉
机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近50年的办
学历史,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影响 力;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动力机械工程及
自动化)是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并在行业内
有较大影响的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
输专业是为适应未来快速发展的交通对人才
之需求而设置的。
学生情况 在读本科学生1400多名,在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40多名,硕士研究生350多名。现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点,6个硕 士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其中车辆工
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均为国内首批具有
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和江苏省重
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2003年获得
博士学位授予权,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
点。学院十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开发,鼓励学生辅修其它专业,实行优秀毕业生本 硕连读、硕博连读。近几年,本科毕业生考 研录取率达20%以上,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
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供不应求。教学设施及师资 学院现设有车辆工程系、动力机械工程 系、交通工程系、交通运输系、振动噪声研
究所、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实验室、汽车电
子电气研究所、汽车摩托车研究所、工程机
械研究所、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江苏省汽
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
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柴油动力机械应 用工程中心、江苏省动力机械清洁能源应用
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江苏大学车辆
产品实验室建在该院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 可。学院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汽车、发动机、摩托车、排放测试分析大型设备。现有教职 工10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30 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31人,硕士
学位37人,留学回国人员11人。有20多位国
内外院士、专家受聘担任学院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及客座教授。车辆工程学科 该学科创建于1958年,1986年获得硕士 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得博士授予学位权,1998年经国家批准联合建立了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依托学科建设有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技术监督汽车 及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站。学科有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30余名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教授12人,博士 生导师7人,副
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9人,学科梯队结构合理。近年来共完成20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9项,其中10项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18篇被SCI和EI收录,出版学术专著、教材8部。本学科注重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服务江苏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在跟踪学科发展前沿领域的同时,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科研工作。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 该学科创建于1958年,1981年全国首批 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由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博士点,1998年其所在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
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3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队伍共26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0人,副教 授和高级工程师10人。近年来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40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9项,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250余篇。建设了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学科队伍曾多次荣获江苏省及机械部“科技工作先进单 位”称号。已培养博士30余人,硕士150余人,工程硕士40余人,本科生2000余人,为 国家输送了大批内燃机高级科技人才。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 该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以道路载运工具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车辆运行品质动态模拟与控制、综合节能技术、新能源应用与环保控制技术、车辆及其零部件的可靠性和维修性等领域开展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特色优势,装备了INSTRON电液 伺服振动试验台等先进的实验装备,在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非线性智能控制方法、变节流口式可调阻尼减振器设计理论、车辆运行安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学科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团结务 实并富有创新奉献精神的学术队伍,梯队共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9人,副 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近年来,该学科在科研条件、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各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12篇被SCI和EI收录,出版学术专著4部、教材3部,有20项获奖或通过鉴定,其中11项获省部级奖励,产 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承担国家、部省级项目30余项。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是 经江苏省计划与发展委员会批准成立的省属 工程研究中心,它以江苏大学,常柴股份有
限公司,一汽无锡柴油机厂,扬州柴油机厂,江苏五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动股份有限公司,江淮动力股份有公司为依托,实行有限责任管理模式。内燃机工程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 主任由各依托单位联合推荐,管理委员会聘任。中心主任和副主任组成内燃机工程中心常设领导机构,执行管理委员会的决议,组织和管理内燃机工程中心的业务活动。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以 市场为导向,紧跟国内外内燃机发展,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的工程化研究与开发,持续不断地为我省中小功率内燃机行业提供成熟、配套、适用规模生产的新产品、装备及工艺技术和产业化措施。内燃机工程中心近期重点研究开发项目:单缸节能节材柴油机;小缸径高速多缸柴油机;低污染,低噪声柴油机;高性能摩托车用汽油机等;开发内燃机专用测试仪器设备和生产中的在线检测设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自98年成立以来,已完成了一批
内燃机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项目,开发单缸柴油机新产品7种,多缸柴油机5个系列11个机型,单缸汽油机5种,燃气和柴油双燃料低污染发动机3种,在低噪声、低排放技术研究方向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配合省职能部门,负责江苏省内燃机 产品生产许可证的行业管理工作,促成了一批中小企业持证生产;为内燃机生产企业培训中高级技术人才,举办了各种研讨培训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为江苏省多个企业聘请外国专家做技术顾问,并促成3项国际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