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路西村王明德2013年家庭经济发展计划
麻家集镇路西村王明德2013年家庭经济发展计划
一、基本情况
(一)家庭成员情况:王明德,汉族,现年55岁,家住路西村路西社。家中3人,耕地面积4.5亩,房屋6间,2011年人均纯收入近1900元。其中家中成员主要有:妻子李福英,女,汉族,现年52岁;女儿王林纳,现年23岁,系本村扶贫户。
(二)家庭收支情况:2012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家庭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共有耕地4.5亩,其中:种植小麦1亩,产量350公斤,折合现金700元;种植大豆2亩,产量400公斤,折合现金1600元;种植马铃薯0.5亩,产量300公斤,折合现金400元;种植当归1亩,产量150公斤,折合现金6000元,全年种植业毛收入8700元,种植业投资1800元(化肥农药600元,种子400元,当归苗800元),年种植业纯收入6900元。
二、发展计划
(一)家庭经济发展计划
1、在种植上,共有耕地4.5亩,计划种植当归1.5亩,种植小麦1亩,种植玉米1亩,种植大豆1亩。
2、在养殖上,计划修建猪圈1间,引进良种母猪1头,计划改建羊圈1座,引进新品种山羊10只,增加家庭收入。
3、在劳务输出上,在农闲时间,计划去建筑工地打工4个月110天,实现收入13200元。
(二)组织帮扶发展计划
1、镇村在养殖业方面纳入扶贫项目户,计划项目投资良种母猪1头,新品种山羊10只。
2、镇村在农村危旧房改建方面予以照顾。
3、纳入村社重点农户进行培训,重点扶持。
4、镇村在种植业方面特别是在当归、玉米、大豆等科技示范推广良种种植方面给予倾斜扶持。
第二篇:循环经济发展计划
谢政字【2010】24号
关于印发《谢集乡2010循环经济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谢集乡2010循环经济工作计划》已经乡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谢集乡人民政府
2010年3月12日
谢集乡2010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乡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但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
2、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3、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4、土壤污染较为突出
三、循环经济规划设想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我们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建立具有我乡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我乡2010年循环规划: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底,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机制,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平要有明显下降,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三)发展重点
一是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大田作物主要进行轮作复种或间套作,并与养殖业结合,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杜绝秸秆焚烧,控制面源污染。
二是建立种养加一体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实现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全程防控,减少污染,提高效益。
三是建立有机农业开发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建立生产基地,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质使用量和使用强度,降低土壤重金属和有害、有毒物质的污染程度,改善种植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四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优化城镇布局,集中建设基础设施,减轻环境压力,逐步形成大中小配套、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生态城镇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住宅。住宅的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采暖、保温以及节约资源的需要,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广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生产的再生砖。推广新型能源。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新建住宅要实施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屋顶的一体化设计与施工,并预留热水器管道。配套设施门窗要尽可能地适合自然光照明,减少电力照明。
第三篇:经济发展计划
乡经济发展计划书
近年来,我乡立足实际,把项目建设和特色经济目标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思想上放胆,工作上放手,政策上放宽,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特制订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优势与需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我乡位于西部山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1753户,6147人,耕地面积2775亩,现有森林面积1.59万亩。
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着力培育乡域主导产业,使经济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保持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均纯收入3037元。
1、主导产业初具雏形
以退耕还林为契机,柿树基地,杏扁基地,小杂果基地渐具雏形,以矿泉水、花岗岩、玄武岩、金矿、铁矿为主的矿业开发已初具规模。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全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迅速提高。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电力、通讯、交通
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优势
1、资源优势。我乡山场面积广阔,林果资源丰富,同时具有众多的矿产资源,是我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资源保障。
2、区域优势。我乡毗邻京津,经济发展能更快更紧密更广泛的融入大北京经济圈,地处山口、交通便利。
3、基础优势。以磨盘柿为特色的林果业,以矿泉水、板材、玄武岩、铁矿为主的矿产建材业已初具雏形,为发展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4、环境优势。我乡优化环境力度不断加大,硬件软件建设都成效显著,为投资置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需解决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
二、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5个林果专业村(),700个专业户。林果业以营造生态林、水保林为基础,突出抓好经济林。大力发展传统特色产品磨盘柿,重点发展杏树、核桃、板栗等小杂果。实现三个延伸,即山上向山下延伸,次地向好地延伸,旱地向水地延伸。重点开发柿树、杏树、核桃、板栗、苗圃基地。
1、建设一条绿色果树带,即沙东公路两侧发展高效精品果
林,占地700亩,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水地、平地以柿树为主,山地以核桃、杏扁为主。
2、建立林果精品示范区以绿色果树带和退耕还林项目为依托,引进优质果树品种,采取人工授粉、果品套袋、配方施肥,生物防止病虫害,设施果树栽培及标准化,无公害等林果管理生产技术,推广林药间作,到2015年柿林总面积达到4000亩,柿果产量达到2500吨。
3、扩大甘薯种植面积。扩大甘薯栽培面积1000亩,到2015年达到2200亩,产鲜薯385万公斤,加工手工粉条达到25万斤。
4、扩大畜牧养殖规模。积极扩大家庭养殖,猪存栏达到4000头,散养柴鸡达到5万只;新建规模养猪场4家,达到10家,生猪存栏达到3800头;新建养鸡场2家,达到4家,养殖规模达到2万只;养蜂专业户发展到20家,养殖量达到1000箱。全乡畜牧产业产值达到1500万元。
(二)加快发展矿产建材业,合理有序利用矿产资源
充分利用我乡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及现有企业,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促进经济发展。
1、矿泉水开发。目前全乡检验合格,并有数据资料的矿泉水达9处,现仅1处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2015年使9处矿泉水全部得到开发利用,创出自己的品牌,闯入国际市场。
2、玄武岩、花岗岩、沉积岩开发。加大对玄武岩、花岗岩、沉积岩开发力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到2015年玄武岩石
米加工厂达到10个,生产线45条,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立方米;花岗岩板材加工厂达到18个,生产线90条,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平方米,同时依托高科技开发异型板材加工项目,增加板材加工的附加值。
3、铁矿开发。到2015年新建铁矿生产线10条。使双合庄、双峰铁矿得到有序开发利用。
(三)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力度
到2015年使餐饮服务收入在第三产业中占到30%,商业收入占第三产业的30%,交通运输业在第三产业中占到25——30%。
三、保障措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培育各类中介组织;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外资项目的开发力度。从整体上提高投资环境,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格局。
2011年8月2日
第四篇: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太元村委会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的报 告
水寨乡人民政府:
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水寨乡政府2011年9月28日会议精神,认真实施“生态立乡”战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村两委班子结合本村实际情况,通过召开村委会议,经村委会议认真研究决定,力争将太元村建设成为水寨乡生态文明示范村。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村两委为了突破农村传统农业结构的束缚,积极探索、研究农村新型产业的发展。2010年,为了发展绿色产业,新种植蚕桑500亩,亩产值约为2200元,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了完成蚕桑重点村的建设,2011年规划继续种植蚕桑500亩,届时,太元村蚕桑种植面积将达1000亩。村两委将争取调整传统农业种植结构,使产业绿色化,经济作物产业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经济收入问题。
二、完善村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太元村所辖8个自然小组,分布较散。村级公路总长12公里,各村民小组公路总长8公里。因道路设施基础较差,已严重制约太元村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因此,完成村组道
路硬化工程势在必行。2010年,太元村石头山小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经完成组内道路硬化工程。2011年,太元小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经报批,组内道路硬化工程也在积极准备实施。在未来3年内,村两委将合理规划,积极争取完成村级公路和剩余6个自然小组组内道路硬化工程。通过完善村组道路建设,促进太元村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
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随着近几年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面貌不断改变,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村民小组已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石头山小组集村委会、小集镇、卫生室、学校于一体,是太元村核心区域所在。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石头山小组应作为太元村试点,率先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改变村容村貌,从而带动周边小组积极争取,使太元村整个村的村貌得以改善。
四、完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水乃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太元村8个自然小组中,已经有7个自然小组实现生活自来水到户。但因各小组生活用水设施年久失修,现已影响村民日常生活用水。所以,改造各村民小组生活用水设施是太元村目前工作的重点。望水寨乡政府及上级各有关部门给以支持,全面
改造各村民小组生活用水管网,彻底解决各小组生活用水问题。
五、完善林业产业及畜牧业的发展。
林业是生态之根本,只有发展好林业,才能完成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的根本要求。在现有林木的基础上,应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种植结构,彻底改造低产值林木品种,引入新型林木品种,如油茶等,提高林业产值,改善生态环境。结合本村山林较广的实际情况,应积极发展畜牧业。通过合理布局,重点扶持养殖大户,打造生态养殖品牌。
六、积极开发生态旅游项目。
磨房水库位于太元村西北方位,地处瓦窑镇与水寨乡交界。水库控制径流面积为5.04平方公里,总库容为298.95万立方。磨房水库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符合现代农村生态旅游特色的要求。村两委将认真研究,合理规划,逐步将磨房水库建设成为生态旅游的亮点。以磨房水库为辐射中心,经海棠至磨房水库一线,逐步将太元村开发成为集休闲、娱乐、生态及美食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示范村。
太元村委会
2011年10月21日
第五篇:QCC学习心得--王明德
QCC学习心得
2011年9月24日,我们去吉华大厦学习QCC培训。经过一天的QCC学习,使我对QCC活动体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下面是本人在学习中的一些粗浅的认知和体会。
品质圈概念源自于美国,在日本发扬光大。在过去的36年中,品质圈概念被引入了多达100多个国家。其特点是由基层员工组成的小组,通过适当的训练及引导,使小组能通过定期的会议,去发掘、分析及解决日常工作有关的问题。
品质圈是一种工作小组,推动这种行为的方式是自主管理,利用质量控制概念和技术或其他技术,展示创造力,形成自我发展和相互发展。活动目的在于:发展他们的能力,实现品质圈成员的自我实现,使工作场所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加客户满意程度,做出相应的社会贡献。
技术与科技的发展使得地球越来越小,国界也更加的模糊。但随之而来的是竞争的加剧。随着人们的发展、需求和期望值的提高,昨天是奢侈品的东西,今天可能已经是必需品。如今,产品和服务的发展令人头痛,没有一个组织能够轻松下来。持续的警惕,产品、服务的精益求精和新发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这就要求有新的机制方法,传统的方法不再有效。新的方式就是在组织内实施品质圈概念。
品质圈的任务执行,结构是必须的前提。对于任何有意义的结构,它应当首先开始于高级管理层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制定应当是与组织的目标和目的向关联的。下一步就是制定出通过结构和系统达到目标和目的,这些结构和系统要明确指定来实现结果的共同努力的作用。
圈员在自愿基础上加入小组,品质圈理想的成员人数是八到十位,但最多也可达到十五个成员。成员太多会造成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每一个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成员太少也会使整个圈失去活力。成员必须在圈内找到自己的位臵身份。
品质圈要定期见面。会议周期视情况而定,每次一至两小时。辅导员不必每次都参加,但他要与成员保持联系,特别是要在会前,会后与领导人联系。
以上是QCC品管圈的基本涵义。在培训当中,老师所讲的内容主要是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和可行性分析、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实施对策、效果检查、巩固措施和今后打算等方面。
通过本次对QCC的学习,我认识到QCC活动坚持小实活新,重点在实和新上下功夫.求实创新是QCC小组活动持续发展的源泉,“实”是“新”的基础,“新”是“实”的动力.QCC小组活动首先要求实,然后才去创新。求实之余,还要不断创新,技术进步。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全球化经济环境下运营企业,确保竞争优势,产品质量就必须进行改革.重视产品质量并致力于产品质量的改善与提高,更好地推广市场销售、客户信誉度和品牌效益,从而适应多变的市场。
我们后面要做的工作是加强质量诚信意识教育,使QCC小组活动具有广泛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质量意识教育能够使职工真正懂得“质量第一”的含义,真正认识到一个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质量具有的重要意义。调动员工关心质量、参与质量管理的自觉性,保持市场竞争力,达到用户满意的目标。
QCC小组活动作为提出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最终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很好方式。广大职工包括领导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
产服务一线操作人员参与QCC小组活动,可以使员工致力于自觉自主地地解决身边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排忧解难,使员工真正把企业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