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山·那人·那狗——读《边城》有感
~-4-25茶峒是个美丽的小山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秀秀和她的祖父就住在城口,每天给进城的人渡船是他们唯一的工作,有时祖父进城打酒,秀秀就和她的小黄狗为客人渡船,而小黄狗也听话地为主人拉绳引船,动作娴熟敏捷。这样,生活过得平淡而又快乐。不知不觉秀秀到了要嫁人的年龄,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慢慢走到了尽头。我觉得那是个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爱情,当看到秀秀第二次遇见了二老的时候,我开始幻想他们以后甜蜜的恋爱,可是当向秀秀提亲的大老下船出了事后,我知道秀秀的快乐将一去不复返了。的确,自那以后,秀秀的生活一天一天地发生着改变,致使最后永远失去了她的祖父,也失去了每天为人过渡的那条船。合~,我的心里很难过,为秀秀的遭遇,也为她的祖父,因为他们是多么善良的人,多么快乐的人。秀秀常要爷爷唱歌给她听,而爷爷又粗又哑的嗓子唱起山歌来却又显得那么质朴、那么憨厚,总逗得在一边和黄狗玩耍的秀秀开心地笑。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有山,有水,有鸟鸣,有歌声,有欢笑,……而现在全被打破了。故事虽然用灰色的背景为秀秀的未来打上了一个省略号,以悲剧收场,但我却非常喜欢《边城》,喜欢《边城》里每一个善良朴实的角色,尤其是秀秀的爷爷。他的大半辈子都在管理这艘渡船,却从来不收人家一分钱,有时客人想答谢他放了些钱在船上,他是追上好几里也一定要把钱还给人家,所以人们拿这位倔强的老头也没办法,只好在他进城买东西的时候多给他加些肉,加些酒来酬谢了。平时他还会托人买些上等烟草,过渡的时候谁需要就慷慨奉献;到了天热些他还会和秀秀准备一大缸水,里面放了些清热、解毒的草药给每位客人喝。爷爷是个老实人,为秀秀的未来担心,却从不把烦恼告诉她,只是紧锁在眉头里一个人承担。可以说在那个雷电交加的晚上,爷爷走得是不安心的,因为他并没有把秀秀的终生大事操办好。还有秀秀的不食人间烟火,顺顺的慷慨大方,傩送二老的朴实真挚,天保的豪爽英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间每天都在发生悲欢离合,这和时代的背景是分不开的,但撇开那些令人伤心的悲剧去看里面的每个人、每个风景、每个生活片断,你会惊异地发现,沈从文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多么美丽的世外桃源,那里纯朴的民风是我们这个霓虹闪烁的大都市里所没有的,它好似一股清泉,它又似一缕清风,吹走了我脸上的尘土,带来一丝温馨。多么希望在边城能看到秀秀像以前一样地快乐地生活着,而那条祖父渡了大半辈子的船会依然来往于溪间,那条黄狗也应该守在门前等待一桌喷香的晚饭……在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充裕,但生活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却相对弱化。我们呼唤文学作品中的纯净而美好的风景和人情,期待它由“童话变为现实”。(陈和霞)
第二篇:那山 那水 那人 读边城有感
那山 那水 那人
——读《边城》有感
郁郁莽莽的林海,安安静静的小城,边城中讲述的故事就基于这片安静而平和的背景。沈从文先生说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于是那山,那水,那人,如此鲜活地演绎了一场关于爱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没有恶:善良而纯真的翠翠;与她相依为命的爷爷;她爱的也爱她的傩送,为爱而放弃爱她的天保„„所有人都干净得像一潭清泉,袅袅婷婷地开出人性至美的花。翠翠的初恋本是那个年龄最纯洁的相伴相依,可结局却并不美好,天保为成全傩送和翠翠,死在了外出的途中。傩送的爱隐忍而低调,他在夜里唱歌,而翠翠却只以为自己做了一个美丽的梦。两个相爱的人,两颗善良的心,可终究敌不过命运。傩送远走他乡,归期未知。翠翠孤单地守在渡口,没有了爷爷,也就没有了家,没有了她爱的人也没有了爱她的人,没有了相伴相依,只有或许没有尽头的无边守候„„
“有爱的人生不一定是圆满的,这本是生活最真实的样子”,不禁叹息,固执地想给翠翠一个幸福的机会。于是在她的等待上续写,写她的失落,她的孤单,她的坚守,她最后的妥协„„顺着自己的心情写,却最终发现我给不了翠翠想要的幸福,我给了她一种平淡却安定的生活方式,没有起起落落,所有的一切都平淡如水,但平淡是真。她的爱情不必感天动地,但只要有一个归宿,便是一个幸福的理由。
或许在我内心深处,还是不怎么认可傩送的做法吧,他在磨坊与渡船的矛盾抉择中选择了离开,没留下一个承诺。而翠翠却花费着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等他。生命有怎样漫长的经历,而青春却短暂得仿佛只剩一朝一夕。那个傻傻等待归人的翠翠让人心生怜惜,那山那水也有了让人动容的气质。翠翠的爱情是至美的,作者本身所崇尚的质朴和善良在这个人物身上一展无余,又或者说,作者写的不只是翠翠,还有那个地方,那个时间,那些记忆里熟稔的乡音乡情。
人们在形容现代社会时喜欢用一个词——物欲横流,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当纯真和善良也被当成一种宣传的手段,内心的安定却是科技给不了的。
我怀念那山,那水,那人。
边城中静谧安详的小城,那种一见钟情便可相知相许,矢志不渝的爱情;和睦而友好的邻里;街边道旁的朗朗笑声„„边城的景色或许只留在了小说里吧。泛黄的纸,陈年的情,却历久弥香。在累的时候,还有一方桃花源在静候,也是读者的福了。
忘不了片中的爷爷在临死前彻夜编织草鞋的情景,或许是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爷爷在昏暗的屋里不停地编着,沉默着,仿佛手里的稻草是他唯一的工作。在天亮的时候,爷爷死了,翠翠哭着喊的一声爷爷让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
生命其短暂,那些必须退场的人和事是不能承受的负荷,她们压在心上,一旦消逝,心就会空落起来,人就成了无根的草。能不能让我陪陪你?能不能让我看看你? 安定,原来只是一种感觉,我想起了那些一直陪伴着我的人的温柔脸庞,心应该是暖的,可实际上,在它笑的背后,有一条隐忍着的悲伤河流„„
边城还在的,边城还不远。只要,还未离开。
用全部的生命去守候,支撑那些爱我的人无可奈何的苍老。既然不能把岁月平分给他,那就让我把我们在一起的每一秒都当成永恒来过吧。
第三篇:那山那人那狗影评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
《那山·那人·那狗》讲述的是一个简单,平淡,质朴,感人的故事。一个已退休的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走那条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一路跋山涉水,父子俩徒步在壮阔的山林、清翠的田野间,通过短短三天的时间,解开了数十年来父子见的隔阂,年轻气盛的儿子终于了解了父亲数十年邮差工作的辛苦与意义,而年老的乡邮员也体会到了这数十年来妻子终日等待的无奈和儿子长大成人的骄傲。作为一对父子,影片中的这一对,倒更像同路的路人,交谈甚少,有的只是不断的行走。
影片令我感动的便是儿子背着父亲过河的情节,儿子那句:“村里的老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一句话,让埋藏在父子心中几十年的隔阂终于化解了。此时父亲眼中的儿子真的是长大了,深深的亲情通过那湿润的眼角表露无疑。画面出现小时候爸爸背着他的场景,时光交错,当年的小男孩现在长成了一个能背得起父亲的人,父爱如山,当父亲已不再风华正茂,为儿子遮去所有的风雨,便轮到了儿子为变老的父亲相携而行。孩子的成年也是父亲的衰老。
父子二人一步步走过,心灵一步步靠近,无数动人的细节触动我们的心。儿子背着父亲过河时父亲流下感动的热泪,儿子在山顶上凝望着父亲落寞的背影,父亲追赶被风吹走的信,儿子和父亲一起洗脚,还有儿子要独自一个人背上邮包上路,老二不愿跟着儿子去,又回到了父亲的身边。父亲眼望着儿子的身影,他毅然地将那狗推出去,推
向那条永不停止的路。
电影末尾,儿子又在一个清晨上路了,还是那只沉重的邮包,还是一直伴随着他的老二,但却少了父亲,儿子接过父亲几十年抗在肩头的重担,继续在永无止境的邮路上跋涉。
影片没有太过热闹的场景,有的只是那一幕幕平淡的画面。但正是在这样的平淡中我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无言的爱。有人说“父爱如山”,而这对父子,也对彼此有着如连绵不断山头般的,深沉的爱。我不能忘记那些感人的瞬间,朴实、执著的邮递员,还有那些可爱的乡亲。他们有最美丽的微笑,最质朴、最善良的心灵。
第四篇: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晓萌 观《那山那人那狗》有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自己越来越不喜欢看打打杀杀,画面虚假的电影,还有以揭露腐败,社会黑暗为己任的电影。我喜欢故事简单、画面唯美,色调鲜明,人性温暖的电影。生活已经够累了,不想复杂,亦不愿去想这世间有多么复杂。如果观看完一部电影后,能给生活抹上暖色的诗意,那便已足够。好电影应该给人安静,快乐的感觉,或许微微忧伤,却也是甜蜜的伤感。
遍地翠绿,油油麦田,近山远山,静静的,沧桑古老的路,布满苔痕的墙,广阔的原野,古朴的山野民居,别致的侗族村寨,那石块垒起的小桥和木头搭起的廊桥,那清澈的溪水和蜿蜒的石径,是那山、那人、那狗的画面留给我的最深印象。这样的画面让我浮躁的内心得到了了片刻沉静,这样的画面让我凌乱的思绪得到了彻彻底底的梳理,这样的画面也让我那颗尘封已久,落满尘埃的心灵得到冲刷和洗礼。
然而这却是一段静默的旅程,行走在右路上的父子似乎形同陌路,总以为这个词太重,但父亲与儿子间的代沟似乎很深,如此形容也不失贴切了。“累了就歇一下吧”,父亲还是关心儿子的,“他没叫停,我就不停”,儿子倔强。头戴簑笠的父亲深沉而又睿智,筋骨酸软的儿子掩饰不了周身的疲惫。席地而坐,父子俩都在沉默,只听见狗吠声,他们找不着共同的语言,尴尬,我希望情节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正如我愿这世间的人人、物物都幸福地存在着,直到生命的终结。儿子干劲十足,也不希望被父亲看扁,拼却全力,向前向前,忽然一转身却发现父亲不见了,匆忙地放下邮包,着急的奔跑,我的心也悬在半空。与他一样,在看见孤零零的“老二”时,我的内心是惶恐的,直到父亲的出现。一开始我以为,这部电影只有父亲,儿子,那山那狗,终于,行程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山里人,形形色色山里人不同的言语神态,村委会接待人的诉苦规劝,盲人五婆的守门期盼,侗族姑娘的婚礼邀约,等待父亲儿子上山、渴求知识的转娃。还记得儿子背爸爸渡溪那场戏,在群山环抱的冷水间,在淡雅天绿的背景下,凭两人记忆镶嵌进几多父子之亲。于是,父亲的执意唤起儿子行动的体谅关怀,瘦弱老迈的他伏在他肩上享受回报时哭了。看着行同于你我身边又似是而非的角色替代,生活联想被逐渐模糊,谁又不被熟悉的关系暗示内心,共同接受洗礼?然后,空灵音乐再度嘹响,再次贯穿整部故事也微妙地鼓动观众的感情。多么诚挚的一瞬啊,适才发现,经历那短暂温馨的知觉陶醉时,我早已泪流满面。当临近结尾时,当儿子见识一路历端后,安然被父亲近乎伟大的奉献精神感染时,他无意识地喊出成熟后的第一声“爸”,父亲多年积怨被寻常情理淡淡释怀了,然后依旧沉默地爱着儿子,轻抚着儿子的宽肩。主题可见人性的深刻。
第二次出门的时候,儿子坚毅的眼神,似乎正意味着一个灵魂的伟大成长。而父亲无怨无悔工作多年,这艰辛事业,也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儿子是优秀的,交给自己儿子是他的自豪。而儿子也终于真真正正的理解父亲,能够理解父亲工作的伟大,能够理解父亲的辛酸。只是驿动的心,这第一次的邮递,这第一次与父亲如此亲近,会否永久的埋藏在心灵深处呢?还有那欢送父亲的乡亲们,那孤苦伶仃的五婆,那善良朴实的车娃,那温柔可爱的侗族姑娘.儿子延续了父亲的使命,只不知道在爱情上会否走同样的道路?“我怕她们也像我妈,离开了这里一辈子都想家”,相同的故事发生两遍也许是悲剧,而同样的爱情如果出现两次,能接受得了么?儿子懂得做人的无奈,懂得了浪漫的爱情并不懂于生活。儿子不仅理解父亲,更理解母亲。
亲情、爱情、乡情在唯美的画面里演绎。理解更是在简单的故事里显得更为透彻。
踩着小路,父子俩来到五婆的家,一封空白的信,一张纸钞,一颗心,我想儿子此刻的感触大概永不磨灭吧。也许他还不能理解父亲,但在心里是佩服,是敬仰的。也许他感到另眼相看的父亲是伟大,也许父亲人格已经是一座巍峨的山。几个细节,父亲一一介绍,儿子也记下了。点滴间的温暖,点滴间的关爱,那是心灵的共鸣吧!是善良的父子间所共有的情谊!又是一片田野的辽阔后,他们见到了一位侗族姑娘。姑娘的大方,热情,豪爽,美丽,初次见面的儿子有些拘束。灿烂的笑容,活泼可爱面貌,加上些许的仰慕,儿子无所适从了。夕阳的余光洒满沟沟坎坎的原野。傍晚红透半边天的彩霞更是放出耀眼的光芒。酒宴上的父亲醉眼迷蒙。也许他想起儿子的母亲,自己年轻时的妻子。想起那一段浪漫的爱情。是的,山村的姑娘跟着她走出了永远山区是幸福的,而且爱情的甜蜜,似乎也未曾听见过丝毫的报怨。但那长久的寂寞,那孤单的身影,那望向远方的眼神。儿子眼中父亲之于他家似乎仅仅是一个过客,更何况妻子呢?父亲心痛了,他对不住妻子啊。儿子在与侗族姑娘相处时光短暂而美好,有些迷醉了。
那一条溪水是应该算是父子两代人的升华吧,而那二十年来的代沟此刻也不复存在了。“村里的老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但此刻在父亲眼里,儿子岂只是长成。深深的亲情,父亲眼角湿润了。不知道多少年没听过儿子叫声爸了,听着儿子那无意间的似乎如仙乐般的声音,父亲呆了。
又是一段静默的旅程,碧绿,苍白,淡黄,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在不断变更,风景却依旧绝美。登高的那一支纸飞机,是心的放飞吗?而那乱石间的一步步脚印,是无比坚定的信念么?“人的心其实比腿还累”,儿子开始理解父亲了。在长廊中歇息的时候,父亲追随风吹走的信件时身手依旧矫健。儿子感动了,这是父爱。宁静的小屋,一起洗脚,一起睡觉,父子两代此刻是心灵的交流。那一夜,寂寥无声。也许此刻儿子真正的理解父亲了。
第二次出门的时候,儿子坚毅的眼神,似乎正意味着一个灵魂的伟大成长。而父亲无怨无悔工作多年,这艰辛事业,也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儿子是优秀的,交给自己儿子是他的自豪。而儿子也终于真真正正的理解父亲,能够理解父亲工作的伟大,能够理解父亲的辛酸。
只是驿动的心,这第一次的邮递,这第一次与父亲如此亲近,会否永久的埋藏在心灵深处呢?还有那欢送父亲的乡亲们,那孤苦伶仃的五婆,那善良朴实的车娃,那温柔可爱的侗族姑娘.儿子延续了父亲的使命,只不知道在爱情上会否走同样的道路?“我怕她们也像我妈,离开了这里一辈子都想家”,相同的故事发生两遍也许是悲剧,而同样的爱情如果出现两次,能接受得了么?儿子懂得做人的无奈,懂得了浪漫的爱情并不懂于生活。儿子不仅理解父亲,更理解母亲。
亲情、爱情、乡情在唯美的画面里演绎。理解更是在简单的故事里显得更为透彻。
故事里的主人公有着山一般的沉默、淳朴,却也有着山一样高尚、深沉、厚重。与其说是父亲陪着儿子走过一趟邮路,不如说是儿子在邮路上历经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父子之间心与心的交谈。画面一开始就用远景来表现山,孤寂而美丽的山。紧接下来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一对有着陌生感的父子,陌生的仿佛只是相识,好像还有一丝硝烟的味道。儿子照着镜子,显然对自己即将成为一个邮员,一个国家干部是很认同的,可是我们也看到了儿子对父亲的生疏和不理解。作品通过镜头的切换描绘出一个“距离”,父亲与儿子之间的距离:父亲和狗走在山间孤寂的邮路上,儿子和母亲在家中的空间对立场景;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的沟渠在一次邮路上获得释然。影片中父亲与母亲的相识场面的蒙太奇效果又为这条寂寞的邮路添加了一点浪漫的色彩。整部影片采用绿色为大背景和基色调。绿,一种寓意生命色彩的颜色,欣欣向荣。一条在今天这充满浮躁与喧嚣的时代显得那么乏味与孤独的邮路,书写着老邮员的一生和即将开始的、儿子的人生。在老邮员陪着儿子走过曲折而漫长的邮路、在父子俩于邮路上完成了彼此的认识和理解、在儿子终于读懂了父亲和这条邮路的意义时,我们,是否也在长长的邮路上读懂了——“人生”这条路?
曲折而漫长的邮路,好像我们人生的长路。面对人生,我们常常会问:人生有意义吗?就像老邮员的儿子无法理解和体会在孤独的邮路上行走了一辈子的父亲:这样孤独地走,有意思吗?这样只是一味付出、没有任何回报、甚至连一封感谢信都没有的人生,有意义吗?——其实,这岂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诘问?这难道不是人类面对冥冥上苍所发出的诘问?——人类这样的活着,有意义吗?
是的,有意义吗?
影片中的老邮员用他的人生给了我们答案:邮路本无意义
正是这种简陋,才凸显出电影的亮点。正是这份传统,才让无数划出泪痕。正是那山,那人,那狗;正是那些等待,挂念以及相互扶持。我们有存在与活着的方向。
第五篇:那人那山那狗影评
《那山、那人、那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反应邮政题材的电影故事片之一。影片充满 着山乡风味,人物、故事虽然简单,但颇耐看,一个退了休的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 的儿子走那条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涉水过山走田埂,一路走来是一路的父子情,让儿子 理解过去二十多年父亲所走过的路。更重要的是父子俩的心路,终于走到一起来了,有了共 同语言了,彼此有了更深切的亲情。大概,这就是二十多年来的补偿吧。影片一点也不啰嗦、说教,倒是十分清新、自然。影片展示的湘西迷人风光也是一大看点。中文名: 那山那人那狗 外文名: Postmen In The Mountains/Nashan naren nagou 导演: 霍建起 编剧: 苏小卫 主演: 滕汝骏 / 刘烨 / 陈好 类型: 剧情 片长: 93 min 这部电影讲的是父亲是一位乡邮员,在茫茫大山中,送了一辈子信,今天就要退休了。儿子接班当了乡邮员,还走父亲走的这条山路,今天是上任的第一天。父亲把儿子整好的邮 包又整了一遍,叮咛复叮咛,但儿子听得并不专心。该上路了,常年跟着父亲送信的黄狗 “老 二”怎么也不肯跟儿子走,父亲决定陪儿子走一趟。儿子心里有点嘀咕:遇到工作上的事,谁听谁的? 山路弯弯,晨雾漫漫,老二熟门熟路地跑在前面,儿子渐渐感到肩上邮包的分量,更让 他感到为难的是,不知道该和父亲说点什么,父亲常年不在家,长这么大,他“爸”都很少 叫一声。两人就这么别别扭扭走了一阵,休息的时候。儿子让父亲回去,两人话不投机。终于进村了,儿子有些兴奋,因为父亲说过,村里人可以几天不见县长,不见他可不行。但是儿子期待的热烈场面并没有出现,大家对他们的到来习以为常,走进空荡荡的村委会,儿子的情绪有一些低落,但离开的时候他却受到了意想不到的震动。儿子边走边唱。父亲总是提醒他注意脚下。快到另一个村子的时候,父亲拐下一条小路,来到独自生活的五婆家中给她送“信”,五婆眼睛看不见。但每天都在等在外面工作的孙子 的来信,父亲就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安慰她,父亲要求儿子以后也要这么做,儿子却认为五婆 的孙子应该尽他应尽的义务。父亲觉得儿子和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大一样。不管是吴婆,还是 村民,其实他们和邮递员父亲,都已经成了一家人。“有事找我” 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父亲离开了这个岗位,得到的是全村人的送别。虽然他离开了岗位,但是他留在了村民的心 中。夜幕降临,父子二人来到一个侗族山寨,赶上了一场热闹的侗族婚礼,父亲喝醉了,想 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儿子也陶醉于
侗族姑娘响亮的笑声。要过溪了,父亲提醒儿子要在铺满青苔的石头上站稳脚,儿子不让父亲再下水,执意背 他过溪,湍急的溪流中,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忽然消失了,他们几乎同时感觉到对方自己的意 义,感觉到这些年来积存在心中的很多东西。虽然对一些问题父子两个的看法依然不尽相同,但是话题似乎多了一些,当儿子说起母 亲总是在守望中生活的时候。他发现父亲内心深处情感的流露,在对同一个女人的思念中,父子的感情在默默地交流。起风了,山路崎岖。读函授的转娃准时等在坡上,父亲告诉他以后是儿子登山了。不要 再等了,转娃说。你为我们滚下山一次了,不能让你儿子再为我们滚下山一次了。儿子这时 才真切地体会到父亲这一辈子默默无闻,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风雨桥头,儿子为了让父亲多歇一会,决定独自上微波站去,就在他整理邮件的时候,几封信被风吹走了,父亲一下子就扑了上去,老二在紧要关头一跃而起……
第 1 页←↓→共 3 页
在山里的最后一个晚上,儿子向父亲交待一些家里的事情。父亲发现儿子其实很成熟了。远远地,又看到等在桥头的母亲熟悉的身影了,但两个人的心情都和以往不同。又是一个该进山的早晨,儿子在父母的交谈中醒来,父亲的心思让他感动,催他上路。影片评价 该片风景秀丽、人情味浓、艺术性极强,情节简单、节奏缓慢,所表现出的父子间的脉 脉温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涵蓄地解释了隔代人的复杂关系,交流异议与最终情势转换,令观众备受感动。年轻演员刘烨凭借此片崭露头角,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该片获得第 23 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公众最喜爱的影片”大奖和第 31 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大奖。这是一部让所有男人流泪的电影 一部制作成本不大,也没什么大场面的电影,但其中蕴含着人世间最丰富的东西: 情。《那山那人那狗》就像一篇唯美、含蓄、温馨、隽永的散文,弥漫在光影音乐之间的是浓 得化不开的情愫,父子之情,邮递员与山民之情,人与动物之情,人与自然之情。这条路 越往前走,儿子就离父亲的的心越近。这已经不再是一条简单的山路,更像是父亲往返了 一生的心路。而另一方面,带着即将离开大山的惆怅,父亲也渐渐走进了儿子的内心,从 儿子的口中,他知道了妻子多少次望眼欲穿的等候,知道了儿子成长的孤独,更重要的,他知道了儿子虽然很像年轻时候的自己,但时代已经给他打上了不同的烙印: 他喜欢听流 行音乐,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血液里涌动着不安份的因子……让人倍感安慰的是,在这 条路
上,他们渐渐理解和包容了对方,当父亲在儿子背上偷偷流泪的时候,当儿子无意中 喊出“爸我们走吧”的时候,相信所有男人都会柔肠百转,泪湿眼眶。那是因为我们都有 这样的一个父亲,我们都是这样的一个儿子。影片在结尾前达到了高潮。在那个静谧得 只听得见虫鸣的山村之夜,父亲坐在床边,看着熟睡中的儿子,接着上床,轻轻地躺在他 的身边,这时,儿子在梦中把头靠在了父亲的肩膀上,而且把腿也压在了父亲的腿上…… 原来每个男人都想抱一抱自己的父亲,影片中的儿子做到了,即使是在梦中。《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令人感动的影片,只是,这份感动是淡淡的,像阳光、空气 和土地所带给我的那样一份深厚而平实的感动。一条在今天这充满浮躁与喧嚣的时代显得那么乏味与孤独的邮路,书写着老邮员的一生 和即将开始的、儿子的人生。老邮员陪着儿子走过曲折而漫长的邮路,父子俩于邮路上完成 了彼此的认识和理解,儿子终于读懂了父亲和这条邮路的意义。曲折而漫长的邮路,好像我们人生的长路。面对人生,我们常常会问:人生有意义吗? 就像老邮员的儿子无法理解和体会在孤独的邮路上行走了一辈子的父亲: 这样孤独地走,有 意思吗?这样只是一味付出、没有任何回报、甚至连一封感谢信都没有的人生,有意义吗? ——其实,这岂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诘问?这难道不是人类面对冥冥上苍所发出的诘问?— —人类这样的活着,有意义吗? 影片中的老邮员用他的人生给了我们答案:邮路本无意义,如果只为“活着”而走,它 将被走的很孤独、很乏味,而当你在邮路上洒下一路深情与挚爱,你的邮路就可以被走的很 丰富、很多彩,甚而成为一条充满爱和希望、通向爱和希望的桥梁——这样的你,才是在生 活着,而不只是活着。是的,人生本无意义,只有用“爱”才能给人生赋予意义,只有用“情”才能将人生绘 成美丽的画卷,这样的情与爱,是人类的阳光、空气和土地,博大而宽广——葱茏与生机就 是它的意义。大地无言、美丽的山川与河流无言,那像青山、大地般朴实、奉献的人民亦无言,她们 静静地滋养着我们,爱着,却不求任何回报——而这,不正是我们生命的源?可她们又何曾 得到过掌声和礼赞?
第 2 页←↓→共 3 页
多想说: 不要让欲望的火继续焚毁我们的土地和江河,不要让虚荣势利的眼再去灼伤那 些像土地、空气、阳光般虽“廉价”却是我们生命之源的人民。难道,我们是在施舍我们的善良和仁慈?——谁能在阳光和大地面前谈施舍?谁能在人 民面前讲仁慈?除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