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工培训计划
社工培训计划
针对金水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岗位这一招标项目,本机构在投标计划中制定
针对第二标段15个社工的培训计划,第二标段设岗单位8个: 区社区服务中
心(居家养老社工岗位2个)、区民政局(机构养老社工岗位1个)、花园路街
道办事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团服务社工岗位2个)、东风路街道办事处“东
风爱心”社工服务站(老年服务社工岗位2个)、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社工岗位
2个、社会福利社工岗位1个)、区教体局(学生心理辅导社工岗位2个)、区
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养老社工岗位1个)、北林路街道办事处“雏鹰驿站”青少
年教育中心(少年辅导社工岗位2个)。为贯彻落实我区购买社工服务的目标,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落实和深化社工对有需求公
民的服务,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建立与我区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社工人员继续教育、社工
业务普及培训的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充实教育培训
内容,优化教育培训资源,完善教育培训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我区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素质及能力,为我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工作任务
就2011——2012年度对这15名在岗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民政行政
机关及街道、社区从事社会工作指导、管理的社工管理人员、社会工作教育、研
究与督导人员,以及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在岗服务人员等的培训。
在此,针对这15名社工制定一年度的培训工作任务。一年度进行四次主要的培训课程:社工入职培训、知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实务能力培训。每季度开展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七天。另外,在平时积极关注这15名社工的工作情况,针对普遍存在的社工无法解决的问题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具体分析及
指导。
三、培训范围
(一)对在设定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工作但尚未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
书的人员,分层、分期、分批地组织培训,使其中大部分人员经过学习培训后,能够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职业水平证书,逐步做到持证上岗。
(二)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在职社会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不
断充实、更新其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鼓励其考取更高层次的职
业水平证书。
(三)对培训人员的其他需求,如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学习、与特殊服务有帮
助的知识填充、有关维权方面的法律知识学习等等,及时充电,完善职业技能,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培训形式
综合多种培训方式(课堂集中授课、拟聘专家莅临指导、资深社工经验
传授、现场考察学习与交流等等),互动式教学、研讨式学习、座谈式交流,全
方位、深层次传授社会工作者相关知识。
五、具体培训内容
(一)社工入职培训
培训目标:在一系列的选聘之后、上岗之前,机构对15名社会工作
者进行系统的、宏观的、全方位的知识及实务方面的学习。在上岗之
前熟悉工作的内容,并积极去应对。
培训内容:
1、主要邀请香港、深圳等地资深社工讲授社会工作理论
知识和实务技巧,安排区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
关负责人介绍我区社会工作发展情况,以及一线社工
分享实务经验。
2、开展机构文化构建和实务训练。
(二)知识教育培训
培训目标:在经过三个月的在岗服务,社工在获得工作经验的同时,面对超出预想的服务结果,换一种说法:能力与提供的服务效果不对
等,这种“力不从心”主要源自于对社会工作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这就需要及时“充电”。使社工能够机制的去解决案主的问题。
培训内容:
1、专业知识的再学习与巩固: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
工作者的素质、境外社会工作概览、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伦理的基本内容、社
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社会工
作与社会学、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社会工作方法、个
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
作行政、社会工作行政概述、社会工作行政的实施、我国的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质的方法、量的方法、实验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社会
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康复社会工作、矫治社会
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守则,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劳
动法基本知识,民法中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法律条文(如
隐私权、人身权等),现行婚姻法、妇女儿童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与
社会工作相关的条文等等,针对近期工作的重点及社
工在工作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所要
学习的内容。
2、能力建设: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指导和
教育人的能力;对情境的快速反应能力;在专业关系
中扮演一定角色的能力;理解复杂心理现象的能力;
组织工作、完成指定工作任务的能力;发现和获得帮
助案主所需资源的能力;评估社会工作人员的情感和
专业表现的能力;提供咨询的能力;参加并领导小组
活动的能力;在压力和困境中继续工作的能力;处理
冲突的能力;在实务工作中应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的能力;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评估机构服务的能力
等等。
(三)继续教育培训
培训目标: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涵盖内容丰富,提出适应岗位需要,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注重
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在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巩固及社工实务能力
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地、深度地挖掘知识漏洞与工作中常被忽
略的实务技巧。
培训内容:
1、社会工作专业原则
2、专业价值观和伦理;
3、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
4、社会工作实务;
5、社会工作经验交流、总结、分享等;
6、社会工作者基本道德素养。
(四)实务能力培训
培训目标:在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应用过程中,社工者的综合能力(对
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应对危机介入的反应能
力等等)其实是实务能力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实务能力的培养、提
高与升华对提高服务的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重点培养在岗社
工者的实务能力。
培训内容:
1、通过模拟成功案例,深刻了解及体验“人在情境中”相
关理论、系统理论等在工作中的应用。
2、在授课、交流中重点培养社工者的工作能力(一定的口
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指导和教育人的能力;对情境的快速反应能力;在专业关系中扮演一定角色的能力;
理解复杂心理现象的能力;组织工作、完成指定工作任
务的能力;发现和获得帮助案主所需资源的能力;评估
社会工作人员的情感和专业表现的能力;提供咨询的能
力;参加并领导小组活动的能力;在压力和困境中继续
工作的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在实务工作中应用社会
学和心理学理论的能力;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评估机
构服务的能力)。
3、完善社工在工作中的基本技能:有目的地倾听案主的叙
述,充分地理解案主的叙述;分析各种信息,提出诊断
报告;创造和维持专业的助人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使用
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井理解语言和非语言的行为,善
于使用人格理论和诊断方法;获得案主的信任,帮助案
主努力自助的技能;以安全、宽松和支持的方式与案主
讨论敏感问题的技巧;以创造性的方式解决案主问题的技巧;确定何时结束治疗关系以及如何结束治疗关系的技巧;学习和研究专业文献的技能;在冲突各方之间进
行调停和谈判的技巧;联系不同服务机构的技巧;向社
会、资助机构、立法机构反映社会需求的技能)。
(五)应急培训
另外,根据社工的具体知识结构及能力需求,不定期的进行为时较短的培训安排,具体培训计划是小规模而且比较有针对性的,主要针对一些
社工当时束手无策的、比较棘手的案例。
六、注意事项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并反思问题的原
因以便及时去解决,下面是在培训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点是作为一个社工,首先应该关注服务对象的能力,而不是他们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优势视角去看待我们的服务对象,充分地去提升服务对象本身拥有的能力。这样可以让我们利用服务对象本身的能力,更好地去帮助服务对象面对自身的问题,也可以让服务对象享受更多的自尊和满足感。
第二点是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一个看似一样的培训活
动,可以有不同的目标。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将想当然的目标强加在某个活动之上,而没有去仔细讨论每个目标是否能在活动中带出来。我们的目标如何设定决定了我们如何去开展我们的活动。我们如何能够让简单的游戏切合并且保证目标的实现,个人认为可以有以下两点可以做。一是在活动方案的设计上,重视细节,这些细节的设计是只为自己的目标而定。二是在操作上,我们要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操作引导语,这些严谨的操作程序能够保证方案设计的细节能够贯彻,而引导语能使服务对象朝着你预设的方向走,最终保证目标的实现。
第三点是关于平培训目标的评估。这个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以前
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活动后的分享,分享主要是关注两点,一是感受,二是实际知识或能力的收获。但是这样的一种评估方法个人认为主观成分比较多,而且不利于机构对员工工作的评估。第二种是采用问卷评估,这样的一种评估方法,个人认为问卷的设计会比较难。虽然有可供参考的活动评估问卷,但是因为每一个活动的目标不同,所以每次活动后的评估问卷都要修订。这将会耗费比较大的工作量,而且最后统计分析也要花一定的时间。这种评估方法最大的好处,个人认为是可以为机构或政府机关对自身工作进行评估提供依据。关于目标的评估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个人目前也正在找相关的资料,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好的方法。
第四点是在培训过程中,要着重于培养社工对相关理论的内容及其理论
本身有相当深刻的自我理解,并培养社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只有这样,社工才能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第二篇:社工培训计划
社工培训计划
针对金水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岗位这一招标项目,本机构在投标计划中制定针对第二标段15个社工的培训计划,第二标段设岗单位8个: 区社区服务中心(居家养老社工岗位2个)、区民政局(机构养老社工岗位1个)、花园路街道办事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团服务社工岗位2个)、东风路街道办事处“东风爱心”社工服务站(老年服务社工岗位2个)、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社工岗位2个、社会福利社工岗位1个)、区教体局(学生心理辅导社工岗位2个)、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养老社工岗位1个)、北林路街道办事处“雏鹰驿站”青少年教育中心(少年辅导社工岗位2个)。为贯彻落实我区购买社工服务的目标,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落实和深化社工对有需求公民的服务,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建立与我区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社工人员继续教育、社工业务普及培训的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充实教育培训内容,优化教育培训资源,完善教育培训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我区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素质及能力,为我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工作任务
就2011——2012对这15名在岗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民政行政机关及街道、社区从事社会工作指导、管理的社工管理人员、社会工作教育、研究与督导人员,以及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在岗服务人员等的培训。
在此,针对这15名社工制定一的培训工作任务。一进行四次主要的培训课程:社工入职培训、知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实务能力培训。每季度开展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七天。另外,在平时积极关注这15名社工的工作情况,针对普遍存在的社工无法解决的问题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具体分析及指导。
三、培训范围
(一)对在设定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工作但尚未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分层、分期、分批地组织培训,使其中大部分人员经过学习培训后,能够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职业水平证书,逐步做到持证上岗。
(二)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在职社会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不断充实、更新其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鼓励其考取更高层次的职业水平证书。
(三)对培训人员的其他需求,如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学习、与特殊服务有帮助的知识填充、有关维权方面的法律知识学习等等,及时充电,完善职业技能,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培训形式
综合多种培训方式(课堂集中授课、拟聘专家莅临指导、资深社工经验传授、现场考察学习与交流等等),互动式教学、研讨式学习、座谈式交流,全方位、深层次传授社会工作者相关知识。
五、具体培训内容
(一)社工入职培训
培训目标:在一系列的选聘之后、上岗之前,机构对15名社会工作
者进行系统的、宏观的、全方位的知识及实务方面的学习。在上岗之前熟悉工作的内容,并积极去应对。
培训内容:
1、主要邀请香港、深圳等地资深社工讲授社会工作理论 知识和实务技巧,安排区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社会工作发展情况,以及一线社工分享实务经验。
2、开展机构文化构建和实务训练。
(二)知识教育培训
培训目标:在经过三个月的在岗服务,社工在获得工作经验的同时,面对超出预想的服务结果,换一种说法:能力与提供的服务效果不对等,这种“力不从心”主要源自于对社会工作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这就需要及时“充电”。使社工能够机制的去解决案主的问题。
培训内容:
1、专业知识的再学习与巩固: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境外社会工作概览、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伦理的基本内容、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社会工作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行政概述、社会工作行政的实施、我国的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质的方法、量的方法、实验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康复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守则,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劳动法基本知识,民法中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法律条文(如隐私权、人身权等),现行婚姻法、妇女儿童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条文等等,针对近期工作的重点及社工在工作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
2、能力建设: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指导和
教育人的能力;对情境的快速反应能力;在专业关系中扮演一定角色的能力;理解复杂心理现象的能力;组织工作、完成指定工作任务的能力;发现和获得帮助案主所需资源的能力;评估社会工作人员的情感和专业表现的能力;提供咨询的能力;参加并领导小组活动的能力;在压力和困境中继续工作的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在实务工作中应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的能力;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评估机构服务的能力等等。
(三)继续教育培训
培训目标: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涵盖内容丰富,提出适应岗位需要,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在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巩固及社工实务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地、深度地挖掘知识漏洞与工作中常被忽略的实务技巧。
培训内容:
1、社会工作专业原则
2、专业价值观和伦理;
3、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
4、社会工作实务;
5、社会工作经验交流、总结、分享等;
6、社会工作者基本道德素养。
(四)实务能力培训
培训目标:在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应用过程中,社工者的综合能力(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应对危机介入的反应能力等等)其实是实务能力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实务能力的培养、提高与升华对提高服务的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重点培养在岗社工者的实务能力。
培训内容:
1、通过模拟成功案例,深刻了解及体验“人在情境中”相关理论、系统理论等在工作中的应用。
2、在授课、交流中重点培养社工者的工作能力(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指导和教育人的能力;对情境的快速反应能力;在专业关系中扮演一定角色的能力;理解复杂心理现象的能力;组织工作、完成指定工作任务的能力;发现和获得帮助案主所需资源的能力;评估社会工作人员的情感和专业表现的能力;提供咨询的能力;参加并领导小组活动的能力;在压力和困境中继续工作的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在实务工作中应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的能力;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评估机构服务的能力)。
3、完善社工在工作中的基本技能:有目的地倾听案主的叙述,充分地理解案主的叙述;分析各种信息,提出诊断报告;创造和维持专业的助人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井理解语言和非语言的行为,善于使用人格理论和诊断方法;获得案主的信任,帮助案主努力自助的技能;以安全、宽松和支持的方式与案主讨论敏感问题的技巧;以创造性的方式解决案主问题的技巧;确定何时结束治疗关系以及如何结束治疗关系的技巧;学习和研究专业文献的技能;在冲突各方之间进行调停和谈判的技巧;联系不同服务机构的技巧;向社会、资助机构、立法机构反映社会需求的技能)。
(五)应急培训
另外,根据社工的具体知识结构及能力需求,不定期的进行为时较短的 培训安排,具体培训计划是小规模而且比较有针对性的,主要针对一些社工当时束手无策的、比较棘手的案例。
六、注意事项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并反思问题的原因以便及时去解决,下面是在培训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点是作为一个社工,首先应该关注服务对象的能力,而不是他们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优势视角去看待我们的服务对象,充分地去提升服务对象本身拥有的能力。这样可以让我们利用服务对象本身的能力,更好地去帮助服务对象面对自身的问题,也可以让服务对象享受更多的自尊和满足感。
第二点是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一个看似一样的培训活动,可以有不同的目标。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将想当然的目标强加在某个活动之上,而没有去仔细讨论每个目标是否能在活动中带出来。我们的目标如何设定决定了我们如何去开展我们的活动。我们如何能够让简单的游戏切合并且保证目标的实现,个人认为可以有以下两点可以做。一是在活动方案的设计上,重视细节,这些细节的设计是只为自己的目标而定。二是在操作上,我们要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操作引导语,这些严谨的操作程序能够保证方案设计的细节能够贯彻,而引导语能使服务对象朝着你预设的方向走,最终保证目标的实现。
第三点是关于平培训目标的评估。这个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以前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活动后的分享,分享主要是关注两点,一是感受,二是实际知识或能力的收获。但是这样的一种评估方法个人认为主观成分比较多,而且不利于机构对员工工作的评估。第二种是采用问卷评估,这样的一种评估方法,个人认为问卷的设计会比较难。虽然有可供参考的活动评估问卷,但是因为每一个活动的目标不同,所以每次活动后的评估问卷都要修订。这将会耗费比较大的工作量,而且最后统计分析也要花一定的时间。这种评估方法最大的好处,个人认为是可以为机构或政府机关对自身工作进行评估提供依据。关于目标的评估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个人目前也正在找相关的资料,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好的方法。
第四点是在培训过程中,要着重于培养社工对相关理论的内容及其理论本身有相当深刻的自我理解,并培养社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只有这样,社工才能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第三篇:社工计划方案
一、方案设计题
例案:小岳今年36岁,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虽然辛苦但效益还不错,他经常出差到各地拓展业务,家庭生活也很美满。然而一场意外的车祸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住进了医院,因脊髓受伤导致下肢截瘫。面对后半生不得不坐在轮椅上度过的现实,他觉得万念俱灰,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将来还能做什么,也不知道怎样面对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
问题: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故,小岳的困境有哪些?社会工作者应提供怎样的服务(服务方案)来帮助小岳改善和摆脱困境?
一、此案例的问题实际上即要求根据案例,草拟一份服务方案。
一般地说,服务方案应包含社会工作介入的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环节,但通常我们将这六个环节归结到下面四个大的阶段:问题的介入(接案和预估)、服务计划(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施(介入)和结案评估(评估和结案)。
(1)问题的陈述和分析:本案例中服务对象小岳在36岁遭遇车祸,在成为残疾人且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之前,是一名成功人士,家庭美满。事故的突然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让小岳难以接受自己,也难以面对家人。残疾的事实让他面临巨大的挑战:他不仅需要接纳残疾的现实,还需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一个和以前完全不同的人生;虽然残疾了,他在家庭中的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并没有改变,他还需要承担家庭角色。要做到这些,小岳的人生需要作如下的调整:在个人和家庭生活适应方面,他需要学会生活自理,做肢体康复,进行心理调适,即家庭成员的彼此理解和接纳;在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实现方面,他需要通过再就业,为自己、也为家庭获得经济资源,为实现自立打下基础。这些实际上就 1
是小岳面临的困境,需要社工提供专业介入。
(2)服务计划的制订:针对服务对象小岳的需要,或者说是他面临的问题而制定的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包括:
◎工作目的:适应残疾人生活,树立自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
◎工作目标:学会生活自理;重新适应家庭生活,未来职业规划。
◎介入计划:对于一个健康生活了36岁、突然成为高位截瘫的人来说,面临的是一个新的人生,有无数的挑战。针对上面的工作目标,社工将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介入。首先是日常生活。突然变成残疾,日程生活自理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个挑战,小岳本人要有信心、有毅力;如果他本人没有主观能动性,要迎接这个挑战是不可能的。小岳的家人、妻子和女儿,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她们的关心和鼓励将会给小岳的康复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否则,小岳在经历了生理剥夺之后,会有被家庭抛弃的感觉,会失去康复和学会日常生活自立的动机和支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小岳还需要有专业康复指导老师,按照医学理论和规律,辅导小岳作身体康复,学会日常生活技能。其次,是家庭调适。尽管遇到了车祸、成为残疾人的是小岳一个人,但他的妻子和女儿都需要调适自己来接受这个事实,客观上说,迎接挑战的其实是一个家庭;因此,小岳的家庭需要接受心理辅导,让专业人士来帮助大家对“小岳残疾了”这个事实有一个适当的认知,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困难(如沟通模式、家庭外出的形象展示等等)和对策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最后,除了心理调适和日常生活适应之外,小岳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事业,即重新就业。就业标志着小岳不仅在生活、生理和心理上完成了适应的过程,在经济上能够自立,对家庭和社会有所承担,还标志着他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完全康
复。帮助小岳充分了解政府对残疾人就业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做到准确定位。
上述服务计划涉及的介入系统包括小岳的家庭、康复专业指导员、家庭(心理)辅导员、和残疾人就业相关的机构。社工需要协调和整合这些系统资源,为小岳的康复提供支持环境。
(3)计划的实施:即按照服务计划,开展介入活动,实现服务目标。社工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应当进行以下的介入活动。
直接介入活动:①针对小岳的残疾状况,进行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对小岳的家庭以及其他相关生活环境如轮椅进行无障碍行驶改造,帮助他熟悉社区康复资源,加强康复训练,培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②针对小岳自身心理调适的需要,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了解伤残对自己正面和负面影响,端正生活态度,正确对待可能来自社会的歧视;③针对家庭需要,提供家庭辅导,加强小岳和妻子、女儿的沟通,使他们能够彼此接纳;④针对小岳重新就业的需要,提供就业帮助,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探讨职业定位。
社会工作者将按照上述的计划,分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残疾人社会者一定要尊重小岳,以诚相待,并尽一切努力满足小岳康复和恢复社会功能的需要,切忌反移情行为。
(4)结案评估:在计划实施完成时,社会工作者应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评估。评估应以小岳和小岳家人的生活适应度为参考标准,其中包括家居生活自理、家庭关系、就业和经济收入等指标。结案记录应及时、完整;应对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继续或中断专业关系作出决定。
二、方案设计题
案例:某养老院根据住院老人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将住养区划分为颐
养区和生活照料区。过去,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都在一个大院内,后来,由于城市发展和道路改造,一条重要的城市交通线从大院内穿过,于是,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被分成了隔着马路遥遥相望的两个住养区。长期以来,两个区的老人之间沟通交流很少。由于两个区之间界限分明,院内老人一般只和自己区内的老人交往,不愿意或者觉得“不适合”去其他区,对其他区的了解只是“道听途说”,老人中间“误传误听”和“偏听偏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对入住老人转区的负面作用尤为突出。居住在颐养区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高,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很多都需要转住生活照料区。但当工作人员向老人提出转区建议的时候,得到的反应常常是抗拒。
为了加强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住院老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降低老人因身体状况下降而导致的情绪低落和抑郁,减少他们对其他区的排斥感,院内社会工作部决定设计并开展一次小组活动。
为了更好地达到小组活动的目标及意义,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小组开组前慎重选择参与小组的住院老人,尽量选择具有共同爱好,存在共同问题,彼此的身体状况和能力基本一致的老人,避免因组员的同质性差而影响小组活动进程。
4次小组活动结束后,参加过小组活动的住院对象在加强对其他区的了解、减少对其他区的排斥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降低因身体状况下降而导致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等方面都有了相应改善。不仅如此,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观察员根据老人的表现还发现了可以开展的个案,社会工作者采用事后跟进的方法及时给予了个别疏导和治疗,同时,又根据小组部分成员的需求另外重组了一个治疗性小组。
问题:根据上述案例,详细整理出本案例的服务方案设计。
二、此案例为长期照顾社会工作服务的典型小组活动案例,主要包括:
(1)服务背景和原因陈述。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是养老院根据住院老人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对其住养区进行的划分。颐养区老人的健康状况稍好,护理需求较低。过去,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都在一个大院内,后来,由于城市发展和道路改造,一条重要的城市交通线从大院内穿过,于是,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被分成了隔着马路遥遥相望的两个住养区。长期以来,养老院中存在着两个区老人之间沟通交流少的问题,由于两个区之间界限分明,院内老人一般只和自己区内的老人交往,不愿意或者觉得“不适合”去其他区,对其他区的了解只是“道听途说”,老人中间“误传误听”和“偏听偏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对入住老人转区的负面作用尤为突出。居住在颐养区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高,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很多都需要转住生活照料区。但当工作人员向老人提出转区建议的时候,得到的反应常常是抗拒。
(2)小组活动策划,包括目标设计,成员选择,活动安排及评估安排。目标设计:加强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住院老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降低老人因身体状况下降而导致的情绪低落和抑郁,减少他们对其他区的排斥感。
成员选择:尽量选择具有共同爱好,存在共同问题,彼此的身体状况和能力基本一致的老人,避免因组员的同质性差而影响小组活动进程。
活动安排:需要安排适合于老年阶段的活动,应考虑老人体力弱、反应较慢、行动迟缓等身体因素,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和场地。
评估安排:因为是首次开展类似的活动,没有前面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
除了小组活动的总评估之外,需要安排每次活动之后的评估,以对计划作出及时的调整。
(3)活动实施,包括4次小组活动。
(4)活动评估。根据活动目标,以是否加强了对其他区的了解,是否减少了对其他区的排斥感,是否改善了个人的人际关系、降低了因身体状况下降而导致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程度等为指标来评估此次小组活动。
(5)结案。根据评估的结果,按照结案程序完成此环节的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结案原因:小组活动的目标是否实现?
开展小组活动的总结:即社工的专业实务描述。针对设定的目标,社工使用了哪些方法,开展了哪些活动,获得了怎样的效果。
老人参与活动的总结:即案主接受服务过程的发展状况。在参加了小组活动之后,有了什么样的反应,出现了哪些变化。
结案建议:根据上述总结,对是否结束社工和案主之间的专业关系作出判断,并提出后续活动建议。如为个别老人提供个案辅导,在新的主题之下开展新一轮的小组活动等。
第四篇:社工培训心得体会汇总
心得体会参考范文
社工培训心得体会汇总
温馨提示:参考范文只是提供给大家参考学习之用,可根据需要任意编辑,文本内容仅供参考,切勿对号入座,感谢您的阅读下载!
一般而言,责任意味着依照身份、地位或职业,由命令或习俗责成的工作、行为、服务或职务。社会责任就是人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应该发挥的功能。社会责任的赋予者可能是政府、组织和团体,也可能是社会公众、家庭和个人。通过政府、组织和团体赋予的责任通常具有强制性,受法律、行政和经济约束;而由社会公众、家庭和个人所赋予的责任则往往具有自然和自觉的特征,受社会舆论和个人良心约束。
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分为社会责任和专业责任。前者是指在一般社会关系中力所能及的助人行为,后者则是在专业岗位上应尽的工作义务。与普通公民相比,社会工作者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具有更强的敏感度;同时,公众对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群体也会在道德上寄予更高的希望。我们很难想象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能够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尽到专业责任。此外,社会工作者也往往能够通过不断进行专业实践而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丰富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本身的亲近情感,是人类对自身生命、健康、尊严的自然关爱,它是人们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的情感基础。不过,由于宗教信仰、政治派别和社会分工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群体和民族表达人文情怀的程度不同,方式各异。
如果说专业价值体系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哲学基础,那么人文情怀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感性动力。一般公众内心具有的诸如慈善、怜悯等自发、直觉的助人意识,往往基于道德因素;而社会工作者的人文情怀则是一种更为丰富、成熟、稳定的社会情感,与其专业价值一脉相承,并能通过专业实践不断得到强化。许多事例表明,即使由于种种原因脱离了社会工作领域,人们在实践中已经固化的那种对人类的深切关爱依然时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三、稳定的心理状态
稳定的心理状态是指社会工作者在遇到困难、挫折、紧急事件或处于危机状态时,能够克制和调适负面情绪,从而保持理性的思考、判断和行为选择。
社会工作者在处理纷繁复杂的家庭和个人案例时,有时不仅会遇到社会资源的不足、社会政策和专业价值的冲突、个人价值和专业伦理的冲突等问题,还会遇到专业方法与案主文化系统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实践中产生的紧张、慌乱、激动、犹豫、悲伤、压抑、失望、孤独、烦躁甚至恐惧等负面的情绪和感受,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调适的。
一般地说,个人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专业职责是保持心理稳定的前提。积累的知识越丰富,掌握的技术越熟练,文化敏感度越高,专业价值越稳固,就越能避免心理失衡。其中,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有效调适心理失衡的宝贵资源。但是,对许多新手而言,则需要资深社会工作者和专业督导老师的辅导。如果不能通过接受辅导消除或减轻压力,建议工作者转介案例、休假或更换工作环境。
四、勇敢的挑战精神
挑战精神是指在对传统的思想、道德、行为和制度的怀疑、批判过程中和创造新事物方面所展示出的信念和毅力。
社会工作实践的主旨在于通过帮助弱者、处于压力和困境中的人们来促进社会的平等、公平,维护人类自身的尊严。尽管我们不否认社会工作在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和道德体系方面的作用,或者说,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是改良,但它固有的革命性潜能决定了它需要时常挑战损害和妨碍弱者权益的那些观念、行为甚至制度。对处理家庭和个人案例的社会工作者来说,由于不同案主的需求和问题各异,他们很难预测未来的困难,问题往往不期而至,而答案还需要不断摸索。因此,培养这种敢于尝试、勇于负责的信念和毅力,并使之成为习惯,对维护专业价值和案主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__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体系,推进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宏伟目标,今年我县民政局、人社局联合组织全县各类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资格培训学习。我作为从事民政工作的一名成员,义不容辞的投入到社会工作者资格的学习培训,经过几个月来的学习培训,受益匪浅,现将几个月来通过学习培训所感受的心得如下:
一、社会工作培训是提高政治觉悟的重要举措
通过社会工作的读本的学习及专业培训,让学习者感受到一种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项举措关系到社会稳定团结,关系到区域和谐发展,关系到家庭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所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二、社会工作培训是提升理论实践的有效方法
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感受的是一个社会常见现象但似乎又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学习者从中学到了许多专业化的知识,提升了社会交往的理论水平,同时将理论与自身工作实践相结合,有效的改良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能力。
三、社会工作培训是良好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
通过多次的集中学习讨论和重点培训,使得参学者好像又回到了学校时光,感受到心里要年轻了许多,既能学习到许多知识又感受到了许多的趣味,虽然每一位参学者不一定学有所果,但关键体现在重在参与的精神。
20__年5月份我参加了在__区西林成校举办的社会工作者培训班,经过这次培训,我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价值观等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社会工作是一个性质明确又处于发展中的专业和社会服务,我对社会工作的多种理解——科学的助人方法,是助人活动,是一种艺术,是一个专业。现代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秉承利他助人的价值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老师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系统的将知识分块整理后传授给我们。例如根据介入方法分为小组和个案两个专题,又根据服务对象分专题讨论。这种“专题”式的授课模式让我们更专注于各个不同领域呈现出来的问题及针对的技巧,在归纳与分析中加深了对不同技巧的认识和运用,可谓是“温故”。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分小组讨论让同学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念,是让同学们积极投身到知识创新与分享上来的一种良好方式,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加了与老师的互动,可谓是“知新”、一举多得。我本人非常喜欢课堂上这种讨论的环节,觉得在讨论过程中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听取其他人的观念和思想是互相促进与提升的一种良好方式,并且在展示小组成果时展示的是智慧也是分享的喜悦。
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头脑中假设的简单的助人行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一是价值理念。与其他社会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三是实务能力。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管理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制定服务计划和服务协议,能够独立接案、结案和提供跟进服务,能够对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整合、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影响社会政策。
时间过得很快,这次社会工作者培训已结束。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听取了精彩而又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虽然培训中的课程并不一定与平日工作有直接关系,但社区工作分工不分家,掌握各个条块相关政策、情况是每位社会工作人员都应该做到的。
新世纪的社工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作为年轻一代的社工,我们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努力提高服务对象的本领和水平,为基层建设做出贡献!
第五篇:社工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就是培养+训练,通过培养加训练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方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工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社工培训心得体会1
5月2号,3号、10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区社工委组织的社区居委会主任、服务站站长干部培训班。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的社区知识及业务知识培训。本次培训活动提高了我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让我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受益非浅。
总的来看,本次培训班指导思想明确,教学内容集中,社区工作者精神饱满,学习认真,具体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
1、领导重视,组织得力。这期培训班是今年北京市万名社区工作者丰台区社区居委会主任、服务站站长第一期社区工作者培训班,为此,区社工委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培训班开学典礼上,区社工委王佩琦书记到会参加了开班典礼,并做了动员讲话,中青院楚国清书记给我们大家上了第一课。
2、重点突出,内容紧凑。这期培训班的学习内容紧紧围绕社区工作实际,重点学习了社区自治与基层民主、社区队伍与志愿者队伍建设、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组织建设理论与实践、加强和创新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中外社会建设理论与方法、《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及其相关政策等内容。
3、社区工作者们遵守纪律,学习认真。区社工委的领导和各社区工作同志都能按照要求按时报到并参加学习。特别是第一天上课,同志们到的比较齐,绝大多数同志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能够自觉遵守培训班有关规定,按时听课,保持了较好的课堂秩序,表现出了社区工作者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和的精神风貌。
经过三天的培训学习活动,我有以下几点心得及感想:
一、社区工作,举足轻重,责任重大。
通过这次学习,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区工作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责任重大。各部门都对社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做了指导,总的感受就是党和国家对社区工作相当重视,同时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觉得社区群众对社区各项服务职能的要求也随着群众意识的发展不断提高,对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我们工作的好与坏,上牵涉到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和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下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群众利益和生活,我感到身上的担子是十分沉重的,加强了我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社区工作要围绕服务主题。
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是社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工作包罗万象,大到婚丧嫁娶,小到衣食住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群众在各方面的需求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我们作为社区工作者,要充分掌握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本着服务于民的宗旨,开展各项工作。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结合我社区工作特点及工作需要,为群众解决紧急的问题。我社区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为居民“服务”这个主题。
三、开展社区工作,需要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党和政府提倡和谐社会,而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细胞,细胞的和谐才能保证整个社会、国家的和谐。社区作为基层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我们社区所管辖的属于老旧小区,是丰台区惠民工程项目的小区,老旧小区节能改造、自来水改造、环境综合整治都进入我们的社区,社区工作变得日益繁重复杂起来。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开拓创新,强化载体建设,宽思路、多渠道的为民服务。积极探索为民服务的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工作思路。
四、社区工作要求社区干部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
新的时期对我们的社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组织管理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作为一名刚上任不久的社区主任,我更应该多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树立为群众无私奉献的思想观念,做到进百家门,解百家难,暖百家情。同时,要充分发挥我们年龄的优势,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思想,不断开拓进取,为社区工作注入年轻的、积极的、更新的因素,成为社区工作的生力军。
经过这三天的学习,我深切的感受到各级领导对社区工作和社区干部的重视,我更加有信心和决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的为居民群众服务。为我们和谐社区建设和居民群众多做事,做实事。
社工培训心得体会2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体系,推进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宏伟目标,今年我县民政局、人社局联合组织全县各类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资格培训学习。我作为从事民政工作的一名成员,义不容辞的投入到社会工作者资格的学习培训,经过几个月来的学习培训,受益匪浅,现将几个月来通过学习培训所感受的心得如下:
一、社会工作培训是提高政治觉悟的重要举措
通过社会工作的读本的学习及专业培训,让学习者感受到一种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项举措关系到社会稳定团结,关系到区域和谐发展,关系到家庭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所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二、社会工作培训是提升理论实践的有效方法
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感受的是一个社会常见现象但似乎又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学习者从中学到了许多专业化的知识,提升了社会交往的理论水平,同时将理论与自身工作实践相结合,有效的改良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能力。
三、社会工作培训是良好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
通过多次的集中学习讨论和重点培训,使得参学者好像又回到了学校时光,感受到心里要年轻了许多,既能学习到许多知识又感受到了许多的趣味,虽然每一位参学者不一定学有所果,但关键体现在重在参与的精神。
社工培训心得体会320XX年5月份我参加了在xx区举办的社会工作者培训班,经过这次培训,我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价值观等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社会工作是一个性质明确又处于发展中的专业和社会服务,我对社会工作的多种理解,科学的助人方法,是助人活动,是一种艺术,是一个专业。现代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秉承利他助人的价值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老师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系统的将知识分块整理后传授给我们。例如根据介入方法分为小组和个案两个专题,又根据服务对象分专题讨论。这种“专题”式的授课模式让我们更专注于各个不同领域呈现出来的问题及针对的技巧,在归纳与分析中加深了对不同技巧的认识和运用,可谓是“温故”。
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分小组讨论让同学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念,是让同学们积极投身到知识创新与分享上来的一种良好方式,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加了与老师的互动,可谓是“知新”、一举多得。我本人非常喜欢课堂上这种讨论的环节,觉得在讨论过程中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听取其他人的观念和思想是互相促进与提升的一种良好方式,并且在展示小组成果时展示的是智慧也是分享的喜悦。
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头脑中假设的简单的助人行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
一是价值理念。与其他社会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
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
三是实务能力。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管理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制定服务计划和服务协议,能够独立接案、结案和提供跟进服务,能够对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整合、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影响社会政策。
时间过得很快,这次社会工作者培训已结束。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听取了精彩而又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虽然培训中的课程并不一定与平日工作有直接关系,但社区工作分工不分家,掌握各个条块相关政策、情况是每位社会工作人员都应该做到的。
新世纪的社工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作为年轻一代的社工,我们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努力提高服务对象的本领和水平,为基层建设做出贡献!